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章节教学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章节教学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四章节教学方案第一节:绪论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小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本教学方案旨在通过第四章节的教学,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见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目标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目标:1. 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功能;2. 掌握常见操作系统的使用方法,如Windows系统、Mac OS系统等;3. 熟悉常见应用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如Microsoft Office套件、浏览器等;4. 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如编辑文档、制作简单演示文稿等。

第三节:教学内容本章节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计算机操作系统a.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b. 常见操作系统的介绍和特点c. 桌面图标和任务栏的使用方法2. 常见应用软件a. Microsoft Office套件: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基本功能b. 网络浏览器的功能和使用技巧c. 图形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3. 实践应用a. 编辑文档:使用Word软件创建、保存和编辑文档b. 制作简单演示文稿:利用PowerPoint软件创建幻灯片,并添加文字、图片和动画效果c. 制作简单表格:使用Excel软件创建、编辑和计算表格数据第四节: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本节课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 讲授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向学生介绍计算机操作系统和常见应用软件的基本知识。

2. 实践操作:鼓励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他们在使用计算机和软件的过程中熟悉操作界面和功能按钮。

3.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共同完成一些实际操作任务,如合作编辑文档或制作演示文稿。

4. 知识应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问题,并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和创新。

第五节:教学评价为了评估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理解程度和技能掌握情况,可以采用以下评价方式:1. 口头回答问题:教师提出一些针对知识点的问题,学生进行口头回答,检查他们的理解程度。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标准教案优秀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标准教案优秀

2024年小学信息技术标准教案优秀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信息技术教材第四章第三节《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详细内容包括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的使用以及基础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3. 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方法,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教学重点: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桌面图标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计算机、投影仪、教学课件。

学具:计算机、鼠标、键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计算机基本操作的重要性。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计算机的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桌面图标的使用以及基础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3.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具体操作步骤,边讲解边演示,让学生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5. 小组讨论与分享(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学习心得,分享操作技巧,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开机与关机鼠标和键盘操作桌面图标使用软件启动与退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教材第四章第三节练习题。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操作情况,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提高整体操作水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计算机的更多应用,激发学习兴趣,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鼠标和键盘的操作方法,软件的启动与退出。

2. 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情景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3. 例题讲解:确保讲解清晰,步骤明确,易于学生理解和跟随。

4. 小组讨论与分享: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提高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原则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原则

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原则第一篇: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原则第四章信息化教学原则第一节信息化教学基本原则一、信息化教学原则的概念教学原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和学生认识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它是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反映了不变的客观的教学规律。

信息化教学是一般传统教学的发展与特殊形式,所以一般的教学原则仍适用于信息化教学。

不过,一般的教学原则是按普遍的教学规律总结概括的,不可能突出反映信息化教学这一特殊形式的特殊的教学规律。

因此,我们必须总结信息化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经验,找出它们的特殊客观规律,制定出信息化教学的原则,从而指导信息化教学工作去取得最优的教学效果。

根据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活动与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我们可以认为信息化教学原则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种教学媒体,并用系统方法控制教学过程的各种信息去取得最优化教学效果所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指导原则。

与一般的教学原则一样,信息化教学原则也是在信息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概括总结出来的。

在制定信息化教学原则时,除了总结当前我国的信息化教学工作,历史上开展信息化教学的经验教训,以及国外类似的工作经验来作为借鉴与参考。

还必须有信息化教学的基础理论作为制定信息化教学原则的理论依据。

制定出一套能反映信息化教学客观规律的信息化教学原则,对指导信息化教学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可以把这些原则作为指导的原则去有效地开展信息化教学活动。

信息化教学原则是信息化教学规律的反映,是信息化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与总结,是进行信息化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进行信息化教学一定要遵守这些要求,才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二、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一)目的性原则信息化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

信息化教学的目的是信息化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指导和支配着一切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

有明确的目的,才能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信息化教学、教学活动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

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初中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能的培养也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教授初中一年级学生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功能,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 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如开机、登录、关机等。

3. 学习使用常见办公软件,如Word、Excel和PowerPoint,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数据输入和演示操作。

4. 培养学生良好的网络素养,包括网络使用的基本知识、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5. 了解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包括搜索引擎的使用、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等。

二、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基本功能a. 主机: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等b. 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的使用2. 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a. 开机、登录系统和关机b. 桌面操作和文件管理3. 办公软件的使用a. Word的基本操作,如新建、保存、编辑文档b. Excel的基本操作,如数据输入、公式运算和图表制作c. 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如幻灯片制作和演示4. 网络素养的培养a. 网络使用的基本常识,如常见网站和网络服务的了解b. 网络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意识c. 简单网络搜索和信息检索的方法5. 互联网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a. 搜索引擎的使用,如百度、谷歌等b. 网页浏览和信息检索的基本操作三、教学方法1. 寓教于乐的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案例分析的方法:通过真实案例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方法: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

四、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提问和画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3. 实操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步骤。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 教学方法
目录
•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 教学方法 • 教学策略 • 教学评价 • 教师角色与素养
01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实践性原则
总结词
实践性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实践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详细描述
实践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同时,实践性原则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设计具有实际意义的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 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合作学习法
要点一
总结词
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 方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小组合作可以包括编程项目、 网站开发等。学生需要在小组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交流、讨论和实践,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从而掌 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合作学习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 协作和沟通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 趣。
有效性原则
总结词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注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通过有效的教学 手段和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详细描述
有效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 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程特点,选择 合适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案例教学法
总结词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VS
详细描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分析实际案例来学 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教 学中,案例可以包括各种实际的信息技术 应用场景,如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网站 等。学生需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 实践,了解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案 和相关技术,从而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

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二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一部分:引言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涉及电脑硬件和软件的知识以及与其相关的技术。

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教授他们信息技术的基础概念和技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教学方案将针对二年级的学生,设计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帮助他们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第二部分: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定义和作用;2.介绍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部分,并帮助学生理解其功能;3.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和用途;4.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和应用程序的能力;5.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并鼓励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本章将涵盖以下主题:1.信息技术的定义和作用- 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范畴- 信息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领域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功能和作用- 内存(RAM):存储数据的方式和作用- 硬盘驱动器:数据存储和检索的作用- 输入设备(键盘、鼠标)和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输入和输出信息的作用3.计算机软件的种类和用途- 操作系统: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的作用- 应用程序软件:处理特定任务的软件,如文字处理、数据表格、图形设计等4.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操作和应用程序- 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基本步骤- 处理简单应用程序的基本操作步骤,如文字编辑、图片查看等第四部分:教学方法为了达到上述教学目标,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就信息技术的应用领域进行讨论,并与整个班级分享他们的观点。

2.实地考察:带领学生参观计算机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

3.示范和练习: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逐步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巧,并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4.项目制学习:引导学生参与小组项目制学习,例如设计海报、制作简单文档等,让他们应用所学信息技术知识。

第五部分:教学评估为了评估学生对于本章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我们将采用以下评估方法:1.小测验:通过在课程结束后进行小测验来检验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基本概念和术语的掌握程度。

第4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第4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 通过相互评价,提升学生对于作品的评价能 力,鼓励学生发挥创新精神,创造有特色的 作品;总结完成任务的过程与方法,讨论新 技能的作用,促使学生进行反思,把所学会 的知识与技能内化。 尽可能多交流与展示作品,教师以鼓励为主, 以发展为方向,与学习前的能力进行比较, 对学生的作品作出点评,增强学生学习信息 技术的自信心,保持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持 久的兴趣。
第4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原则与教学方法
4.1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般原则
1.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遵循教 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三方面含义: 首先,教学原则从属于教学目的,是为了实现 教学目的服务的; 其次,教学原则的确定有赖于人们对教学规律 的认识; 再次,教学原则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 组织形式的设计与运用起指导作用。
都有所收获,体验到完成任务后的喜悦和成就
感,更激发起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形成
良好的继续学习的习惯。
4 .任务要具有真实性和合理性
• 设计的任务要符合实际,要合理性,不能 为知识点随意设计任务。(如,唐诗的排 版、“画图”中的复制)
5 .任务要具有阶段性
• 为不同学段、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任务。
示 ④信息技术实验或操作的演示 慢 慢 慢
4.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6、计算机游戏教学法
认知活动发动了游戏,游戏又回过头来加 强了认知活动。——皮亚杰 计算机游戏教学法指教师借用健康、益智 性等游戏软件进行教学,也指让学生利用已掌 握的知识,编写一些简单的游戏程序,寓教于 乐,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游戏化教学模式(或称 游戏化学习模式)
4.2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主要的教学方法
3. 提问法——发展学生思考力

第4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汇总

第4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汇总

五、教师地位和作用• 创设学习情境。

一定要备课• 控制学习进程。

• 提供学习中技术指导与咨询。

•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意,纠正错误倾向。

• 评价学生作品。

六、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创设学习情境。

• 控制学习进程。

• 提供学习中技术指导与咨询。

• 及时肯定学生的创意,纠正错误倾向。

• 评价学生作品。

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 搜索技巧–提前做一个内容为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调查–环节一:提出任务:任务1:几何画板程序下载(必选任务2:最早的中国人口普查数字大约是多少?(可选任务3: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功过(可选任务4:余光中《乡愁》的英语译稿(可选––––环节二: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环节三:针对问题、明确思路、提示重点环节四:自主探索、领会意图、解决任务环节五:检查结果、发现不足、总结经验
谢谢!。

第四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四章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5.作品展示、经验交流、总结提升 本环节主要通过成果展示汇报,对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给予平 价反馈,包括学生的自评、互评及教师的总评,通过评价反馈 有交促进学生的知识建构。做引导:“请大家回忆一下其他小组 的经验介绍,说出你的感受或收获(或者制作一份表格供学生填 写),比如,我学到了…、我开始以为…、我现在认识到…、我 以后要注意… 、我会… 、关于…我想找出更多的…等等”。 总之,要在相互交流和经验总结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5.讨论法的优点 5.讨论法的优点
(l)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 讨论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 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 (2)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讨论有助于思想的转变。 (3)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问题的能力以 讨论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 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2.共同讨论、分析任务、发现问题
给出任务之后,教师就需要与学生一起讨论、分析任务, 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如电子小报、个人简历、 贺卡等,或者同一类型的不同任务主题(比如不同主题的电 子贺卡、不同主题的多媒体广告等),教师也可以列出以往 学生学习过的相关任务类型、主题及相关作品供学生讨论, 与学生共同分析任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和大 体思路。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一、讲授法与讨论法
1. 讲授法的特点 2. 讲授法的优点 3. 讲授法的局限性 4. 使用讨论法的注意事项 5. 讨论法的优点 6. 讨论法的局限性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论
1.讲授法的特点 1.讲授法的特点
(1)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讲授; 讲授教学要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进行讲授; (2)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新知识并 讲授中教师起主导作用, 进行思考心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 进行思考心学生在倾听与反馈中建构知识; (3)口头语言、表情语言、体态语言是传递知识的基 口头语言、表情语言、 本工具; 本工具; (4)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 教师要对讲授的内容做合理的组织。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第一节:课程概述本章节的教学主要内容是介绍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相关知识,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认知和操作技能。

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验到计算机的奇妙世界,培养他们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素养。

第二节:教学目标1. 学习并认识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例如显示器、键盘、鼠标等;2. 了解并掌握计算机软件的基本分类和用途,例如操作系统、文字处理软件等;3. 学会通过点击鼠标、键盘输入等基本操作来操作计算机。

第三节: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并能正确识别和使用常见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设备;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正确操作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技能,并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使用习惯。

第四节:教学活动活动一:计算机硬件展示1. 教师将常见的计算机硬件设备摆放在课堂前,并带领学生认识和命名这些设备;2. 学生分组轮流观察每个硬件设备,并说出它们的名称和使用功能。

活动二:软件分类游戏1. 教师挑选多个计算机软件的图标进行贴纸游戏,每个图标上标注软件名称;2. 学生分组竞赛,根据软件图标进行分类贴纸,比赛时间限制,看哪个小组能快速正确分类最多图标。

活动三:操作训练1. 教师在计算机上演示基本的操作,例如如何打开软件、如何使用鼠标和键盘进行操作、如何关闭计算机等;2. 学生分组配对,互相练习模仿教师的演示,并相互检查和纠正操作错误。

第五节:教学评价1. 通过参与讨论和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理解程度和正确识别能力;2. 通过观察学生在操作训练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操作技能和使用习惯;3. 准备简单的问答题和选择题,以测试学生对本章节内容的掌握情况。

第六节: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参观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让他们亲眼看到各种计算机设备和软件应用;2. 组织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和巩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知识;3. 鼓励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自主探索和学习,使用家庭计算机和软件进行实践操作。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信息技术教学计划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领域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然而,在推动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设计一个全面而有深度的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本文将探讨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核心原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旨在提供有关如何开展信息技术教学的指导。

1.核心原则一个成功的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应该遵循以下核心原则:1)全面性:信息技术教育应该涵盖硬件、软件、网络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知识,以便学生能够全面了解信息技术的各个方面。

2)科学性:教学计划应该基于科学的理论和方法,以确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实践性:信息技术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适应性:教学计划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能力和兴趣特点进行合理的调整和安排,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

2.教学目标信息技术教育的整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够灵活、高效地使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知识结构:学生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和趋势,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技术能力:学生应该具备信息技术的基本操作能力,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网络、软件等信息技术设备和工具。

3)创新能力:学生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基本概念和原理。

2)信息技术应用:包括办公软件、多媒体制作、网络应用等相关知识和技能。

3)信息安全:包括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管理和保护等知识。

4)编程和算法:包括编程语言和算法设计等知识和技能。

4.教学方法为了提高信息技术教学的效果,教育者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案例的引入,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和教学设计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信息技术的 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发展规律,我们对信 息技术应持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习惯都是相 对稳定的。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流程、信息获取 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
4.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3.1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和 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内 容、方法和策略、教学评价等环节进行 具体计划、创设教与学的系统过程,而 创设教与学系统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习 者的学习。
4.3.1 教学设计概述
一、信息技术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理念 1、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是领会课程标准分析教 学需要。 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课程目标, 领会课程标准中教学活动的实施建议,了解学 生的个性差异。 2、教学需要分析体现在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师生平等关系的建立。
4.3.1 教学设计概述
3、教学目标的确立应在信息素养的三维框架内 细化。 要考虑三维教学目标,重视教书育人的目标,但 在每堂课中要有重点目标,不可能一堂课达到 全部目标。 4、学习养料的重要来源是学习资源的挖掘和运 用。 教材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学习资源,但教师可以 根据需要选择、创造新的学习资源,保证课堂 教学的丰富和生动。
4.3.1 教学设计概述
5、教学流程的设计主要体现在教学模式的多样 选择与运用。 任务驱动模式、基于问题的学习、WebQuest、 范例教学;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尝试多种教 学模式,丰富教学过程。 二、传统备课与新课程视野下的教学设计比较 见书P99表4-1,表的比较不完全合适,但注意 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强调教师 的主动创造性的进行教学工作。

信息技术初中教材第十年级第四章的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初中教材第十年级第四章的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初中教材第十年级第四章的教学方案第一节:教学目标与重点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对中学生的学习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初中十年级学生掌握第四章的内容,培养他们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结构的基本组成及作用;2. 熟悉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3. 掌握实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4. 学习使用多媒体制作工具创作简单的媒体作品。

教学重点:1. 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了解与应用;2.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3. 实用软件的操作与应用;4.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与创作。

第二节:教学内容与方法1. 计算机硬件结构的了解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计算机硬件的分类、主要硬件器件和其功能、CPU的作用与原理等。

教学方法:- 利用电脑图像、模型等工具,展示计算机硬件的实体结构和功能;-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并通过小组报告的形式分享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理解;-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他们实际拆装计算机,了解硬件的实际运作。

2. 操作系统的功能与特点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分类及常见操作系统的特点等。

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教学软件展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特点;- 设计互动教学环节,让学生通过操作系统的模拟界面来体验和运用各个功能;- 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不同操作系统的特点和应用领域。

3. 实用软件的操作与应用教学内容包括:文字处理软件、电子表格软件、演示文稿软件等的基本操作和应用技巧。

教学方法:- 分步骤演示实用软件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跟随操作并熟练掌握;- 布置实际应用任务,让学生运用各类实用软件完成文档处理、数据分析和演示展示等任务;- 鼓励学生创新,自主探索实用软件的更多功能和技巧。

4. 多媒体制作工具的使用与创作教学内容包括:多媒体制作工具的种类、功能和应用,以及使用工具制作简单媒体作品的方法。

教学方法:- 展示不同的多媒体制作工具,并对其功能和特点进行介绍;- 进行实践操作,教学如何使用具体的多媒体制作软件来制作简单的媒体作品;- 引导学生自主创作媒体作品,如幻灯片、音乐视频等,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节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节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节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常见的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连接方式。

3. 能够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获取和交流。

4. 理解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的重要性,并学习相关的安全措施。

教学内容:本章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和分类。

2. 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组成部分和基本功能。

二、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连接方式1. 网络设备的种类和功能。

2. 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和特点。

三、互联网的使用1. 互联网的定义和基本组成。

2. 互联网的常见应用和功能,如浏览器、搜索引擎、电子邮件等。

3. 使用互联网进行信息搜索和交流的方法和技巧。

四、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1. 网络安全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和攻击方式。

3. 学习网络安全的基本知识和安全措施。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计算机网络概述1. 通过图示和实例引入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作用。

2. 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总结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应用场景。

3. 播放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学生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计算机网络概述的小论文。

第二课时:计算机网络设备和连接方式1. 展示不同类型的网络设备,并介绍其功能和用途。

2. 利用实物和模型演示有线和无线网络的连接方式。

3.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建立简易的计算机局域网。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网络设备和连接方式的知识点,并制作一份PPT展示。

第三课时:互联网的使用1. 通过幻灯片展示互联网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指导学生使用浏览器进行网页浏览和搜索引擎的使用。

3. 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在互联网上的交流和信息获取经验。

4.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使用网络进行科学知识的搜索和分享。

第四课时:网络安全和隐私保护1. 讲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和常见的网络安全威胁。

2. 观看网络安全教育视频,增强学生对网络安全的认识。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及教学方法
详细描述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教师提供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和总结,从而学习信息技术知识。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案例教学法
通过小组合作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总结词
合作学习法是一种以小组为单位的教学方法,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作能力,同时促进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详细描述
混合式教学
总结词: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的两大趋势,它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便捷的学习方式。
在线学习与移动学习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数据库基础知识
介绍SQL语言的基本语法、查询和操作数据库的方法。
SQL语言
讲解数据库设计的基本原则、方法和常见数据库开发工具的使用。
数据库设计和开发
数据库技术
04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
评估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通过课堂测试、作业、项目等形式进行。
知识掌握程度
评估学生是否能将所学信息技术知识应用于实际操作中,可以通过实践项目、案例分析等形式进行。
创新性原则
VS
交互性原则强调信息技术教学的互动性和合作性,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详细描述
交互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通过小组讨论、协作完成任务等方式,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和分享。同时,教师还应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讨论、实时反馈等,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参与性。
详细描述
合作学习法
探究学习法
通过自主探究来学习信息技术知识。
总结词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一年级第四章教学方案一、引言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信息技术也在改变着学生们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

本篇文章将分享一套适用于一年级学生的第四章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和功能;2. 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3. 理解网页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并能够使用浏览器访问网页;4. 学会使用文字编辑器进行基本的文本编辑操作。

三、教学内容1. 计算机硬件1.1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显示器、主板、CPU、内存、硬盘等;1.2 计算机硬件的功能和作用;1.3 学习如何正确使用计算机硬件。

2. 操作系统2.1 什么是操作系统,为何需要操作系统;2.2 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界面和功能;2.3 学习如何使用操作系统进行基本操作。

3. 网页浏览器3.1 了解网页浏览器的定义和作用;3.2 掌握网页浏览器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3.3 学习如何正确浏览互联网上的网页资源。

4. 文字编辑器4.1 文字编辑器的定义和用途;4.2 学习文字编辑器的基本功能;4.3 实践基本的文本编辑操作。

四、教学方法1. 听课策略:教师通过简短的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了解相关概念和操作方法;2. 实践演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教师将安排一定的实践演练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计算机;3. 互动讨论:教师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疑问,并进行及时的解答。

五、教学资源1. 计算机实验室:提供一定数量的计算机设备,以供学生实践操作;2. 教学投影仪:用于展示相关教学内容或演示操作步骤;3. 网络连接:确保计算机实验室能够访问互联网,以便进行网页浏览器的学习。

六、教学评估1. 问答练习:在课堂上设置问题,鼓励学生积极回答,并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评估;2. 操作实践: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时的表现,对其操作技能进行评估;3. 作业评定:布置相关任务作业,通过检查和评定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

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策略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践融合了现代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和信息化的评价手段,体现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原则,代表了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方向,其实践模式具有在不同学科的教学中复制迁移的可能。

在本节,我们将对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设计过程予以讨论。

一、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信息化教学是一种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基于资源、基于合作、基于研究、基于问题的教学与学习,因而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是使学习者在意义丰富的情境中主动建构知识。

通过对多种信息化教学实践模式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条信息化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优化的学习情境信息化教学设计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而活动的参与需要一定情境的支持,通过信息技术的作用,可以为学生创设多种学习情境。

教师要选择和组合各种信息技术创设“一个学习者可以互相合作和支持的地方,在那里他们使用许多工具和信息资源参与问题解决的活动,实现学习目标”(Wilson,1995),而不是创设一个学习只能单独孤立进行,不重视知识的实际运用的场所”。

例如,可以将信息技术整合到物理的学习环境,作为学习环境综合体系中的一部分,以支持新理念下的教学。

让学生的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况下学习,使学生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

(二)基于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丰富开放的学习资源,也为有效开展基于问题的学习和主动探究学习等提供了充分的条件。

信息化学习资源是信息化教学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因而有关信息化学习资源的提供与设计,也是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支持学生的学习。

(三)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在信息技术环境中进行学习时,学习者的自主性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对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的选择等。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原则
其次,要设计问题。
主题上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想象空间,但在问题的设计上要全面化、具体化。这也是教学设计中的一个难点。全面化就是把所学内容设计在问题之中,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到所学的全部内容;具体化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有章可循。开放性的主题实践最易出现的问题是学生把握不准内容的深浅,同一个主题有的学生做的很复杂,有的学生做的很简单。这就需要教师在问题的具体化设计上下功夫,把要求详细准确的描述出来。
(2)基于“问题解决”的原则
首先,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设计要选择好问题的主题。
要选择和设计那些便于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加工处理、与学生学习生活紧密相连的案例和实践内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养成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习惯。什么样的主题才是学生真正感兴趣而又乐于去做的呢?应该是那些既应用了所学内容又有充分的创意空间,最终结果个性化的主题。除了前面所列举的一些例子外,图像处理的“制作个人电子相册”,信息获取的“自助游计划”等都是不错的主题。有些主题,如“改革开放三十年”、“远离网吧”、“吸烟有害健康”则远离了学生生给学生时间是不够的,还要让学生的大脑飞速转起来。课堂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创意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兴趣的最好时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机会,精心设计实践内容,放飞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使用所学内容做自己感兴趣、熟悉的事,实现自己想实现的愿望。这里所指的实践内容不是零零碎碎的小练习,应该是一个相对完整、内容丰富而又充满想象空间、有一定挑战性的实践。设计个人名片、呈现丰富多彩的暑假生活、撰写“我有一个梦”等都是充满创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实践内容。教学设计时只要在最终作品的功能上、知识技能的应用上给出具体要求即可,内容完全由学生自己想象发挥。这种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实践内容才能让学生深入理解并掌握课堂教学内容,才能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深水池”里学游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教学方法要有针对性: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 和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特征、已有的教学条 件和教师自身素养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如:通过信息作品赏析来培养学生态度情感方 面的教学目标,通过任务驱动教学法来培养学 生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教学方法要有灵活多样性:要进行有针对性 的教学,教学方法的选择要有灵活多样性。
一、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素养的培养过程中,信息处理是基础,信息问题 解决是关键,信息交流是根本,信息文化是导向,四 者相互依存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重视信息素养的全 面培养。 二、教学对象:作为学习的主体而存在 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日新月异,工具软件不断涌现,学 科知识量猛增;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必须 领会、理解与之相关的方法,掌握其本质规律;在意 义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强调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学 会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对学习的知识能够主动进行 意义建构。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 则和教学设计
第四章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和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是对信息技术教学活动 实施过程中需要遵循的一般规律的总结;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规划符合信息技术 教学特点和教学原则的教学活动。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4.3 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因材施教:提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和特色发 展。 不同地区之间、不同学校之间以及同一个班内部 不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差异比其他学科大, 必须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和学 习需求。 教师要善于发现确有信息技术天赋和特长的学生 并给以专门培养。
4.2 信息技术教学原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2)以发展的眼光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一般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 论”,他将学生在他人指导下借助他人的帮助 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立活动中所能达 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之间的差异称之为“最近发 展区”。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存在 差异,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允许学生自主确 定具体的学习任务。根据信息技术的发展,及 时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具有明显的时代气息。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3)加强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变 化的适应能力。教师要注意总结信息技术的基本特征 和一般发展规律如:发展变化与应用需求的关系,即 产品更新换代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不同工具平台的 使用方法具有共通之处,不只是强调某些软件的特定 细节,而是通过这些软件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这一类 软件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的使用方法、技巧。通过软件 “帮助”功能和网络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评价能力和对自己学习结果的评价 能力,调控自己的学习。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三、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平等的关系 1)民主化的教学: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知识垄 断地位的瓦解;教师应以平等和合作的态度对待学生 并开展教学,实现教学相长。 2)人性化的教学: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教学法一 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信息技术 教育是一种技术教育,更需要需要渗透人文教育的思 想;在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体验,寓 教于乐和寓教于情,是教学更生动和人性化。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是针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而制定的原则。 1)信息技术成为一种基础性工具,信息素养成为公民 的一项基本素质;这就我们注重对学生信息素养这种 基础文化素质的培养。 2)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学生不仅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 础知识,同时要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方法,学会学习, 保持可持续发展。 3)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在教学内容难度、深度和广 度的选择上,既要注重基础也要适度反映学科前沿进 展。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3)互动性的教学:教学过程注重师生之 间、生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和多边交流,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创 造性;根据学科特点,有效使用各种电 子化互动方式如:BBS、E-mail等;使 课内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是信息技术课 程学习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需要注意的问题: 1)重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 法和基本态度的培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 基础。虽然信息技术发展迅猛,但信息技术的 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发展规律,我们对信 息技术应持的态度和使用信息技术习惯都是相 对稳定的。如:信息和信息技术的重要价值、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流程、信息获取 和多媒体作品制作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等。
4.1 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
五、教学过程:注重贴近生活、探究学习和因材 施教。 1)贴近生活: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教 学,将信息技术应用于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 的实际事例,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 信息技术运用能力。 2)探究学习:克服单纯依赖教师传授知识和技 能的做法,重视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自主探 究来获取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学目标和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 来的教学规律,制定为教学工作所必须遵循的 一般准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结合原则 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统一原则 4.2.3 信息技术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整合原则 4.2.4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合原则
4.2.1 基础性与发展性相 结合原则
4.2.2 全面发展与个性发 展相统一原则
现代教育注重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基础上,鼓励 学生个性充分发展。 1)在教学目标上,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设立多级目标。 2)在教学内容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设计多种学习任务、使用不同软件工具解决问题。 3)在教学策略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础上 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风格给予不同的教学指导。 4)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在实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基 础上将集体教学、小组合作与个别指导有机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