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十一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及其地质作用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芽
石芽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岩 溶 地 形-石 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云南 石林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3.地下水地质作用-剥蚀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地下岩土含水情况可分为两个带
包气带
固体颗粒+水+气,3相 固体颗粒+水,2相
包水带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2.地下水的基 本 类 型
按埋藏条件划分
包 气 带 水 潜 水 承 压 水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 下 水 的 运 动 条 件 - 空 隙-裂隙
裂隙: 存在于 坚硬岩 石中的 裂缝状 空隙称 裂隙
裂隙主要是地壳运动对岩石造成破坏而形成的, 岩石成岩时及在地表遭受风化也会形成裂隙。 岩石的裂隙率一般比松散泥积物的孔隙率小得 多。裂隙率常小于3%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隔水层
可以透水,渗透系数较大的 地层。但(目前)不一定含水
透水层
相对不透水的岩层。它可以 是饱水的粘土层,也可以是 致密完整的基岩
外动力地质作用-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1.地下水的一般特征
地下水的补给与排泄
地下水补给
含水层从外界获得水
地下水排泄
含水层失去水
大气降水
蒸发
地表水渗入
泉 泉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PPT课件
四、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
• 地下水部是化学纯的H2O,而是一种复杂的溶液。 • 地下水中含有各种气体、离子、胶体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 • 气体主要由O2、N2、CO2、CH4及H2S等;地下水中含有70多种元素,但其含
量一般都很少。其中分布最广、含量较多的离子有7种:Cl-、S2- O4、+ Na+、K、2+ Ca、2+ Mg、H- CO3,这些离子之和通常占水中溶解盐量的90%上。 • 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包括透明度、颜色、嗅味、味道和温度。 • 通常地下水是无色、无味 、无臭且透明的,但含较多悬浮物时,透明度下降; 含有H2S会有臭鸡蛋气味;含硫酸盐多时会变苦。 • 地下水的温度受其贮存与循环处所的地温控制。
越大,则透水性愈好
3、连通情况 →
空隙之间相互连通,透水性愈好
岩层按其透水性分为:透水层与不透水层
二、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1、结合水
结合水是指受松散岩石颗粒表面及坚 硬岩石孔隙壁面的静电引力大于水 分子自身的重力的那部分水。
接近固相表面的结合水称为:
强结合水,不能流动,可转化为气态 而流动。
其外层称为:弱结合水,溶解盐类的 能力较低,其外层能被植物吸收。
空隙的多少、大小、形状、连通情况和分布规律,对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具有重要影响。
(一)、岩石空隙的类型 1、松散岩石中的孔隙 2、坚硬岩石中的裂隙 3、可溶岩石中的溶穴
1、孔隙
在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影响其储容地下水能力大小的重要因素。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表示,它是 指某一体积岩石中孔隙 体积所占的比例(用n表示)。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一、地下水的贮存(一)岩土中的空隙1、孔隙松散岩土(如粘土、砂土、砾石等)中颗粒或颗粒集合体之间存在的空隙,称为孔隙。
岩石中孔隙体积的多少直接影响储容地下水的能力大小。
孔隙体积的多少可用孔隙度(n)表示。
孔隙度是孔隙体积(Vn)与包括孔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即:或孔隙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岩土的密实程度及分选性。
此外,颗粒形状和胶结程度对孔隙度也有影响。
岩石越疏松、分选性越好,孔隙度越大。
相反,岩石越紧密图)或分选性越差,孔隙度越小。
孔隙若被胶结物充填,则孔隙度变小。
几种典型松散岩土的孔隙度的参考值2、裂隙固结的坚硬岩石受地壳运动及其它内外地质营力作用的影响产生的空隙,称为裂隙。
裂隙发育程度除与岩石受力条件有关外,还与岩性有关,坚脆的岩石裂隙发育,透水性好,质软具塑性的岩石裂隙不发育,透水性差。
裂隙的多少用裂隙率(Kt)表示,裂隙率是裂隙体积(Vt)与包括裂隙体积在内的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几中岩石裂隙的参考值3、溶隙可溶岩(石灰岩、白云岩等)中的裂隙经地下水长期溶蚀而形成的空隙称溶隙。
溶隙的发育程度用溶隙率(K k)表示,溶隙率(K k )是溶隙的体积(V k )与包括溶隙在内的岩石总体积(V)的比值,用小数或百分数表示:研究岩石的空隙时,不仅要研究空隙的多少,还要研究空隙的大小、空隙间的连通性和分布规律。
松散土孔隙的大小和分布都比较均匀,且连通性好,所以,孔隙度可表征一定范围内孔隙的发育情况,岩石裂隙无论其宽度、长度和连通性差异都很大,分布也不均匀,因此,裂隙率只能代表被测定范围内裂隙的发育程度;溶隙大小相差悬殊,分布很不均匀,连通性更差,所以,溶隙率的代表性更差。
(二)岩土中水的存在形式1、气态水气态水,即水蒸气,存在于未饱和的岩土空隙中。
岩土中的气态水可由大气中的气态水进人地下形成,也可由地下液态水蒸发而成。
气态水有极大的活动性,可随空气流动而流动,也可由绝对湿度大的部位向绝对湿度小的部位运移。
地下水地质作用
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是指地球表面以下的水体,它在地下岩石层中流动,并发挥着重要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地质作用是指地下水通过溶解、沉积、侵蚀等过程对地质体产生的变化和影响。
本文将从地下水溶解作用、地下水沉积作用和地下水侵蚀作用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地下水地质作用。
地下水溶解作用是指地下水通过溶解岩石中的溶质物质,加速了地质体的溶解作用。
地下水中含有溶解性较强的二氧化碳,当地下水与含有碳酸盐的岩石接触时,二氧化碳会与岩石中的碳酸盐反应生成碳酸,导致岩石的溶解。
这种溶解作用在石灰岩地区尤为明显,形成了众多的溶洞、地下河等地下溶蚀地貌。
例如中国的桂林地区就有着著名的喀斯特地貌,其中的龙胜地下河就是地下水溶解作用的产物。
地下水沉积作用是指地下水通过沉积作用对地质体产生变化和影响。
地下水中含有溶解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会发生沉积作用。
当地下水中的溶解物质超过饱和度时,会发生沉积,形成沉积物。
沉积物的特点是颗粒细小、排列规则,形成了地下水沉积岩。
典型的地下水沉积岩有石英砂岩、石膏石等。
此外,地下水还能通过沉积作用形成坑穴、地下沉积湖等地下沉积地貌。
例如中国的乌鲁木齐地区有着著名的石灰岩坑穴地貌,就是地下水沉积作用的产物。
地下水侵蚀作用是指地下水通过侵蚀作用对地质体产生变化和影响。
由于地下水的流动,其所含的溶解物质会对地下岩石进行侵蚀,加速地质体的破坏和溶解。
地下水侵蚀作用主要表现为岩溶漏斗、溶洞和地下河等地貌。
例如中国的贵州地区就有着众多的喀斯特地貌,其中的黄果树大瀑布就是地下水侵蚀作用的产物。
地下水地质作用主要包括溶解作用、沉积作用和侵蚀作用。
地下水溶解作用通过溶解岩石中的溶质物质加速了地质体的溶解作用;地下水沉积作用通过沉积作用对地质体产生变化和影响;地下水侵蚀作用通过侵蚀作用对地质体产生变化和影响。
这些地下水地质作用在地质学和地貌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加深对地下水地质作用的研究,对于认识地球的演化历史和地质过程,以及保护地下水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技术专业知识点、浏览量大标题与数值分析一、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概述地下水是地球上重要的水资源之一,它在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主要是指地下水在地球内部和地表的运动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地下水在岩石和土壤中流动时,会对岩石和土壤产生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这些作用会影响地下的稳定性和地表的变化。
因此,对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对于保护水资源、防止地质灾害、合理利用地下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1.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地下水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颜色、气味、透明度、密度、表面张力等。
地下水的温度通常与周围环境的温度相近,但在地下深处,由于地球内部的影响,水温可能会升高。
地下水的颜色通常为无色或浅色,但受到污染或含有某些化学物质时,颜色可能会发生变化。
地下水的气味通常为无味或略有泥土味,但受到污染时,可能会出现异味。
地下水的透明度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悬浮物和溶解物质。
地下水的密度通常比地表水低,因为地下水中含有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较少。
地下水的表面张力通常较低,因为水中含有大量的矿物质和溶解物质。
2.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地下水中的化学成分主要取决于周围环境和岩石的性质。
地下水中的主要离子包括钙离子、镁离子、钠离子、钾离子等,这些离子主要来自于岩石的风化和溶解。
此外,地下水中还含有大量的溶解气体和有机物,这些物质的含量通常较低,但会受到污染的影响。
三、地下水的水力学特征1.地下水的流动特征地下水在地下的流动过程中,会受到周围岩石和土壤的限制和影响。
因此,地下水的流动速度通常较慢,流动路径也不规则。
在某些情况下,地下水可能会在地表以下较深处形成蓄水层,这些蓄水层的水位可能会受到气候、地形、地质等因素的影响。
2.地下水的压力特征地下水的压力通常来自于水的重力和水深度的压力。
在地下深处,由于岩石和土壤的限制,水的压力可能会增大。
普通地质学-第11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11 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一、名词解释地表径流片流(坡流)洪流河流水系流域分水岭层流紊流单向环流洗刷作用坡积物冲刷作用冲沟歹地洪积物洪积扇河谷下蚀作用(垂直侵蚀作用)旁蚀作用(侧方侵蚀作用)溯源侵蚀(向源侵蚀)侵蚀基准面河流的平衡剖面河流袭夺瀑布河曲边滩蛇曲冲积物冲击扇心滩河漫滩三角洲三角港准平原夷平面深切河曲河城阶地二、是非题1. 在各种改造与雕塑陆地地貌的外营力当中,流水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营力。
()2. 一条河流从支流到干流、从上游到下游的河谷坡度逐渐减小,河流的长度和宽度逐渐加大。
()3. 只有进入河谷中的水体,才产生流水的地质作用。
()4. 河床底部的砾石,只能间歇性地向下游方向运动。
()5. 因干旱地区雨量稀少,故可以不考虑地面流水对地表形态的改造作用。
6. 如果一条河谷两侧有四级阶地存在时,则最先形成的阶地称为一级阶地,最后形成的阶地称为四级阶地。
()7. 只要河流存在,它的溯源侵蚀作用与下蚀作用就永无止境。
()8. 河流所搬运的物质,都是其本身侵蚀作用形成的物质。
()9. 河水中所搬运的物质,大部分是机械碎屑物。
()10. 河流的上游地段,只有下蚀作用;中、下游地区,只有侧蚀作用。
()11. 呈单向环流运动的水流,是使河谷凹岸不断地向旁侧和下游方向推移的唯一原因。
()12. 河流的侧蚀作用,可使河谷的横剖面逐渐发展成“U”形谷。
()13. 河谷横剖面的拓宽是由旁蚀作用所形成的。
()14. 河流的搬运力是指河流能搬运各种物质多少的能力。
()15. 河流的下游比中、上游河段的水量大,其所能搬运的碎屑颗粒直径也比中、上游河段大。
()16. 粘土和粉砂颗粒细小,在搬运过程中所需要的起动速度也很小。
()17. 在河流搬运的碎屑物中,以悬浮状态的泥砂数量为最多。
()18. 对于推运质的砾石来说,当其停止滚动或滑动时,砾石的最大扁平面多倾向上游。
()19. 河流不仅有机械碎屑沉积,同时也有丰富的化学沉积。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2、洪流与洪积扇 片流在沟槽中汇聚,水量增大,水层增厚,冲刷力增 强,片流随即转化为线状水流,即洪流,洪流常在山 区冲刷出显著的冲沟,最后携带大量碎屑物质冲出沟 谷后堆积下来形成洪积扇。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 质作用
3、河流 切割较深的冲沟,当有充足的补给水源时变称为永久 性的水流,称为河流。
2、侧蚀作用(旁蚀):流水对河床两岸岩石进行侵 蚀,使得河谷加宽或使河道左右迁移的过程。 侧蚀原因: 河流弯道处的离心力产生的单向环流。
科里奥利效应的作用:北半球运动水体偏向前进方向 右侧,南半球则相反地球。科学概论质第作十用一章河流及其地
侧蚀作用的结果——凹岸侵蚀,凸岸沉积,凹岸越凹, 凸岸越凸。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 质作用
凹岸侵蚀,凸岸沉积的另外一个结果使使得河道向下 游方向迁移。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 质作用
Channel moves in direction of cutbank Pointbar advances as crossbed drapes
自由河曲
洪泛平原
冲蚀作用:河水的机械冲击力对于河床的破 坏作用。
磨蚀作用:河水携带的砾石和砂石对于河床 的磨损作用。
溶蚀作用:河水将易溶的矿物和岩石溶解, 从而对河床产生破坏。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 质作用
二、侵蚀作用的类型:
1、下蚀作用(底蚀):流水对河底岩石进行侵蚀, 使得河床降低,河谷加深、加长的过程。 下蚀原因: 流水的垂直分量作用于河床。
第十一章 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地球科学概论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 质作用
河流与人类社会发展关系极为密切,四大人类文明的 发展都是源自各自的“母亲河”。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地下水对岩层破坏和建造作用的总称。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流经的岩石可产生破坏作用,并把破坏的产物从一地搬运到另一地,在适宜的条件下再沉积下来。
因此,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包括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剥蚀作用地下水的剥蚀作用是在地下进行的,所以又称为潜蚀作用。
按作用的方式分为机械潜蚀作用与化学溶蚀作用。
工程地质学中的潜蚀概念不包括可溶性岩石的化学溶蚀作用。
① 机械潜蚀作用。
地下水在流动过程中,对土、石的冲刷破坏作用。
地下水在土、石中渗透,水体分散,流速缓慢,动能很小,机械冲刷力量微弱,只能将松散堆积物中颗粒细小的粉沙、泥土物质冲走,使其结构变松,孔隙扩大。
但经过长时间的冲刷作用,也可以形成地下空洞,甚至引起地面陷落,出现落水洞和洼地。
这种现象常见于黄土发育地区。
疏松的钙质粉砂岩也易受到冲刷破坏。
地下水充满松散沉积物的孔隙时,水可润滑、削弱、以至破坏颗粒间的结合力,产生流沙现象;或浸润粘土物质,使之具有可塑性,引起粘土体积膨胀,导致土层蠕动和变形。
② 化学溶蚀作用。
地下水可溶解可溶性岩石所产生的破坏作用,又称喀斯特作用。
地下水中普遍含有一定数量的二氧化碳,这种水是一种较强的溶剂,它能溶解碳酸盐岩(如石灰岩,化学成分为碳酸钙),使碳酸盐变为溶于水的重碳酸盐,随水流失。
碳酸盐岩中常发育裂隙,更易遭受溶蚀,岩石中的裂隙逐渐扩大成溶隙或洞穴。
在碳酸盐岩地区,喀斯特作用可产生一系列如溶沟、石芽、溶洼、溶柱、落水洞、溶洞、暗河、地下湖和石林等喀斯特地形。
搬运作用地下水将其剥蚀产物沿垂直或水平运动方向进行搬运。
由于流速缓慢,地下水的机械搬运力较小,一般只能携带粉沙、细沙前进。
只有流动在较大洞穴中的地下河,才具有较大的机械动力,能搬运数量较多、粒径较大的砂和砾石,并在搬运过程中稍具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这些特征类似于地表河流。
地下水主要进行化学搬运。
化学搬运的溶质成分取决于地下水流经地区的岩石性质和风化状况,通常以重碳酸盐为主,氯化物、硫酸盐、氢氧化物较少。
11-地下水冰川的地质作用
(一)岩溶作用过程和发育条件
岩溶作用发育的条件
①岩石的可溶性 ②岩石的透水性 ③地下水的溶蚀能力 ④地下水的流动特征
可溶性岩石
石膏,石盐,灰岩,白云岩等岩石溶解性最强。 我国的西南地区,广西,贵州,云南等地区发 育良好的石炭系-二叠系的灰岩。
岩石的透水性
主要跟岩石裂隙、溶隙发育程度有关。 是一个正向反馈的过程: 岩石可溶性强-溶解作用强-裂隙发育-溶隙 发育-水、岩接触面积大-溶解作用更强
一、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运动特点
地下水under ground water:埋藏在地表 以下赋存于岩石和松散堆积物中的水体。
全球地下水分布面积达1.3×108 km2,,总 水量8 300 000 km3,占全球总水量的0.59%, 它是重要的淡水来源,占淡水量的22%。
地下水的来源
溶沟溶蚀洼地落水洞溶蚀漏斗
饱水带:
溶洞暗河地下湖。
岩溶作用的发展阶段
* *
1. 从地表到地下:
溶沟-石芽石林峰丛溶蚀漏斗落水洞 溶蚀洼地
2. 从地下到地表: 溶洞-暗河(坍塌)峰林孤峰-平原。 3. 总体上的演化过程可以概括为: 石芽石林峰丛峰林孤峰-平原(无地下水)
第四节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掌握:
地下水的潜蚀作用 地下水的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
了解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和运动方式
英文术语
underground water; permeable bed; aquifer; impervious bed; underground erosion; underground river; karst; stone forest; karst cave; stalactite; stalagmite;
第十一章 河流及地质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河流是陆地表面上经常有水流动的线 形天然水道。是地球上水分循环的重要 路径,对物质、能量的传递与输送起着 重要作用。 流水还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形成 不同的流水地貌,如冲沟、深切的峡谷、 冲积扇、冲积平原及河口三角洲等。
河流与人类的关系极为密切。
第一节 河流概述
一、地面流水的种类
片流。
⑵ 片流的堆积作用与坡积物 片流搬运的物体在坡麓堆积下来,形成坡积物。 (坡积裙)
第一节 河流概述
片流的洗刷作用
第一节 河流概述
2.洪流的地质作用
⑴ 洪流的冲刷作用与冲沟
洪流——坡流逐渐集中汇成几段较大 的线状水流,再向下汇聚成快速奔腾 的洪流。
第一节 河流概述
冲刷作用:洪流以巨大的机械冲击力猛烈 冲刷沟底及沟壁岩石的过程。
1 E QV 2 2
Q 为流量,上游少,下游多,搬运碎屑多
V 为流速,上游快,下游慢,搬运碎屑粗
第一节 河流概述
河流的动能对于不同的河流,或同一 河流的不同河段,或同一河段在不同时期 都会有所变化。 在动能的作用下,河流进行侵蚀、搬 运、沉积三种地质作用。
横断山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河流的侵蚀作用
⑵河床的摆动与曲流的裁弯 取直
在侧蚀作用下常形成 曲流和牛轭湖。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蛇曲河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牛轭湖的形成
第二节 河流的侵蚀作用
下蚀作用与侧蚀作用的关系
时间上 河流发育的早期以下蚀作用为主,随 着坡度减小,逐渐转为以侧蚀作用为主。 空间上 河流的上游以下蚀作用为主,河流的 下游以侧蚀作用为主
第五节 河流的去均夷化作用
河流通过长期的侵蚀与沉积改变着它的纵 剖面,向均夷化方向发展。是河流衰老的过 程。影响河流下蚀的因素一旦变化,河流获 得新的能量,于是下蚀复苏。这种现象称为 去均夷化作用或河流返老还童。 去均夷化作用形成的原因: ①地壳的升降运动:陆地上升使河床抬高 或者海平面下降使侵蚀基准面下降,从而 使下蚀作用增强。 ②气候变化:由于干燥转为潮湿,水流量 增加,河流加速下蚀。
地下水地质作用
地下水地质作用地下水是地球表面降水、融雪和渗漏入地下的水分,是地下水循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指的是地下水在地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地下水地质作用广泛存在于地球的各个地质环境中,对地壳构造、岩石变质、矿产成矿、地下水资源形成等起着重要的作用。
地下水地质作用主要包括地下水侵蚀、溶蚀、沉积和变质等过程。
地下水侵蚀是指地下水通过溶解、冲刷和颗粒悬移等作用,对地下岩石进行剥蚀和侵蚀的过程。
地下水侵蚀的主要形式是溶蚀和冲刷。
溶蚀是指地下水中溶解的溶质溶解在地下水中,使地下岩石发生溶解作用。
冲刷则是指地下水通过冲刷作用,将地下岩石的颗粒物质带走,导致岩石的破坏和侵蚀。
地下水溶蚀作用在地质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石灰岩地区,地下水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岩反应生成碳酸,使石灰岩发生溶解,并形成溶洞、地下河等地下溶蚀地貌。
在盐岩地区,地下水中的溶解度高的盐类溶解,形成盐穴和盐湖等地下溶蚀地貌。
此外,地下水的溶蚀作用还会导致地下水系统的形成和发育,进而影响地下水资源的形成和分布。
地下水沉积作用是指地下水在地下运动过程中,通过沉积作用向地下岩石中沉积物质的过程。
地下水沉积作用主要包括溶质沉积和颗粒物沉积。
溶质沉积是指地下水中的溶质随着水的流动,在特定条件下发生沉积作用。
例如,在含有碳酸钙的地下水流经岩石裂隙时,地下水中的碳酸钙溶解,当溶液中的碳酸钙饱和度增大时,溶液中的碳酸钙会发生沉积,形成方解石等沉积物。
颗粒物沉积则是指地下水中的颗粒物质在水的流动中沉积下来,形成各种沉积物,如砂砾、泥沙等。
地下水变质作用是指地下水在地质过程中通过水热作用、溶解作用和离子交换作用等,对地下岩石的矿物成分和结构产生改变的过程。
地下水变质作用常见的形式有热液作用、矽化作用和蚀变作用等。
热液作用是指地下水中的溶质在高温和高压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形成新的矿物质。
矽化作用是指地下水中的硅酸盐溶解,在地下岩石中形成二氧化硅的过程。
地质地貌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长安大学 地质工程系 成玉祥
chjkk2003@
第十一章 湖沼、海洋的地质作用 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第二节 海洋的地质作用及其地貌特征 • 第三节 海水的运动 • 第四节 海岸地貌 • 第五节 海洋沉积作用的特点
第一节 湖沼的地质作用
• 湖泊和沼泽是常见的自然地理单元。它们的地质作 用与工农业生产密切相关。不过它与河流或地下水 等陆地上流动水体不同。它们是水圈中比较宁静的 水体,在地质作用过程中以沉积作用为主。
• 已发现现代一些温带、亚热带地区的湖泊中也有 纹泥的形成,例如瑞士苏黎世湖和我国武汉东湖。 据观察,温带深水湖泊有利于纹泥的形成,原因 在于深水湖中有分层现象,即湖水有温度分层和 化学分层现象。
• 湖水温度分层在湖水温度为4℃时最大。夏季表层 水热、质轻,上下无法对流,湖底在生物新陈代 谢和有机质腐烂分解影响下,H2S含量增加,使 湖底湖水呈还原环境,此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多、 粒粗、有机质丰富但分散在湖泥中。
• 冬季表层水温低,密度大,深处密度小,可以产 生上下对流,但由于冬季有机质分解不彻底,此 时机械沉积的湖泥量少、粒细、有机质含量相对 较高,所以湖泥色深。对于武汉东湖湖心纹泥, 夏季为灰色湖泥,冬季为黑色有机质湖泥。
• (二)湖水化学沉积作用 • 湖水化学沉积作用受气候条件控制极为明显。在
不同气候区,湖水化学沉积物差别很大。因而以 湖水化学沉积物去推论当时湖区的气候状况,是 比较可靠的。按气候的干湿,将湖水化学沉积作 用分为两种:
• 湖水的来源有雨水、地面流水、地下水、冰融水 及古代海洋残留水等。
• 湖水的消耗主要通过蒸发和流泄(包括从地面流 走和渗入地下)两种方式。
• 有的湖泊有出水口,通常称为泄湖,有的湖泊没 有出水口,称为不泄湖。
11,河流及其地质作用
第十一章《河流及其地质作用》河流下蚀和旁蚀(侧蚀)的关系怎样?旁蚀和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如何?下蚀和旁蚀的关系:(1)在河流形成的幼年阶段,以下蚀作用为主使河谷加深,到了中、老阶段河谷横切面由“V”变为“U”形和碟形,以旁蚀作用为主。
(2)在河流的上游由于流速等原因主要以旁蚀作用为主,在中下游由于弯道环流和科里奥利的原因河流以旁蚀作用为主。
旁蚀原因及结果:1)弯道离心力起作用(即令是平直的河道也会因水体的运动而向弯道发展)2)科里奥利效应(即在科里奥利力的作用下,水体运动的方向要发生偏移,在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右侧。
在南半球运动的水体偏向前进方向的左侧)。
结果:使河道弯曲,形成牛轭湖。
溯源侵蚀的原因及结果:溯源侵蚀和下蚀相伴而生,它实际上是下蚀的必然结果。
结果:它使河流由小变大,由短变长,形成由各个单一的河流联结而成的统一水系;有的河流发生袭夺现象。
论述河流侵蚀与沉积的关系?(1)从河流发展的阶段来看,在河流形成的初期以侵蚀作用为主,通过下蚀、旁蚀、溯源侵蚀作用使河流逐渐发育,由小变大,由短变长。
到了中晚期河流下切能力逐渐减弱,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2)在河流的源头因为地势高、流速快,主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中下游因为河道变宽、地势变缓、流速变慢,此时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
(3)从河流的部位来讲,因为科里奥利效应凹岸以侵蚀作用为主,而心滩、江心洲的形成以沉积作用为主。
河流沉积物有什么特征?河流沉积有那些类型?分布在什么位置?(河流机械方式沉积的碎屑物称为冲积物)。
冲积物具有下列基本特征:1、分选性较好。
2、磨圆度较好。
3、成层性较清楚。
4、韵律性明显。
5、具有流水成因的沉积构造。
类型有:(1)心滩(2)边滩与河漫滩(3)三角洲。
分布位置:心滩在窄束段流入开阔短时,在河中心底部。
边滩在凸岸边,河漫滩在丘陵和平原区开阔谷底。
三角洲在河口部位。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工程地质论文姓名:肖贵林学院:国际学院班级:路桥一班学号:************ 指导老师:肖巧林地下水的地质作用肖贵林(重庆交通大学国际学院,路桥专业2012级一班学号631226010116)摘要:地下水是地壳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天然资源,也是岩土三相组成部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下水一方面是饮用、灌溉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之一。
另一方面,它与土石相互作用会使土体和岩体的强度和稳定性降低,产生各种不良的自然地质现象和工程地质现象给工程的建筑和正常使用造成危害。
诸多的不良地质现象和工程病害,如滑坡、岩溶、潜蚀、土体盐渍化和路基盐胀,多年冻土,地基沉降等都与地下水的存在和活动有关。
地下水是工程地质分析、评价和地质灾害防治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影响因素.地下水的各种性质决定了它的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地质性质作用由于地下水在运动过程中与各种岩土相互作用,溶解某些物质等原因,地下水变成一种复杂的液体。
因此,在研究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前,了解地下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有实际的意义。
(1),物理性质:地下水物理性质主要指水温、颜色、透明度、嗅和味。
化学性质由溶解和分散于地下水中的气体、离子、分子,胶体物质和悬浮固体的成分,微生物及这些物质的含量所决定。
(2),化学性质:地下水中溶解的化学成分同一般天然水中的化学成分基本相同(见天然水水质)。
它不同于地表水的是它含有极小量的溶解氧,而CO2则溶解较多;有一些地下水还含有H2S、CH4和氡。
导致了纯净的地下水有了臭蛋味,水咸味以及水味苦。
地下水含有某些成分时,对建筑材料中的混凝土、金属等有侵蚀性和腐蚀性。
地下水的侵蚀作用:1、剥蚀作用又称潜蚀,它包括以下两种方式。
(1)冲刷地下水流体一般分散,流速缓慢,冲刷力微弱,只能冲刷细小的颗粒,使岩石的空隙逐步扩大。
但长时间的冲刷,也可造成大型空洞并引起地表塌陷。
规模较大的洞穴和裂隙中的地下水流速较快,冲刷力较强。
黄土最易被地下水冲刷破坏,因为它主要由粉砂组成,颗粒细小而且松散,同时,黄土含有较多碳酸盐类矿物,易被地下水溶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岩溶作用的进行条件
1.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石灰岩、白云 .岩石的可溶性:碳酸盐岩(石灰岩、 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 岩)盐类岩石,钙质胶结的碎屑岩。 2.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好,岩溶作用易于 .岩石的透水性:透水性好, 进行, 进行,裂隙发育 3.地下水的溶蚀力:取决于 .地下水的溶蚀力:取决于CO2的浓度 的浓度 4.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越快,岩溶作用 .地下水的流动特征:流速越快, 越易进行
二
地下水的运动特点
多数情况下地下水都以重力水状态运动
1地下水的分带: 地下水的分带: 地下水的分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包气带(aeration zone)-水渗入 )包气带( )-
地下后,在水量多时,会以重力水状态垂直下渗。 地下后,在水量多时,会以重力水状态垂直下渗。 当水量少时,则以毛细水、薄膜水或吸着水状态, 当水量少时,则以毛细水、薄膜水或吸着水状态, 保存在岩石孔隙中, 保存在岩石孔隙中,这种地带的水主要呈垂直方向 的运动,故称为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带; 的运动,故称为地下水的垂直运动带;因孔隙中并 未充满水, 未充满水,又称包气带
一
地下水的储存及运动条件
地下水能在岩石中储存和运动是因为岩石具 孔隙度和渗透性 1 孔隙度(porosity)-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 孔隙度( )-岩石中孔隙体积占岩 )- 石总体积的百分比 衡量孔隙大小的指标为孔隙度( 衡量孔隙大小的指标为孔隙度(porosity) )
2 渗透率(permeability) 渗透率( )
2 水平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 主要发育于饱水带中 (1)溶洞(karst cave):在潜水面附近,地下水作 溶洞(karst cave):在潜水面附近, 近水平方向运动。 近水平方向运动。 处于饱水带上部或季节变动带的地下水、 处于饱水带上部或季节变动带的地下水、沿岩层层 裂隙和断裂带作近水平方向的运动, 面、裂隙和断裂带作近水平方向的运动,因而在该带 的溶蚀作用也沿水平方向进行较快, 的溶蚀作用也沿水平方向进行较快,形成近水平方向 的空洞, 的空洞,称为溶洞 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潜水面的高 溶洞形成后如果发生阶段性升降运动, 度会发生变化, 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形成不同高度的溶洞
又称层间水( 又称层间水(interlayer water)。承压水是 ) 承压水是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它与潜水不同, 指充满两个隔水层间的地下水。它与潜水不同, 其上下都有隔水层,不能普遍地与大气接触, 其上下都有隔水层,不能普遍地与大气接触 , 不易受污染,其补给区小于分布区。 不易受污染,其补给区小于分布区。最重要的 特征是具有承压性
岩石孔洞
二
地下水的存在形式
地下水在岩石孔隙中的存在形式随岩石 的孔隙及含水量大小而有不同。
1 吸附水(hydroscopic water):不能在重力作 用下自由运动,水量少时 , 水分子因受静电 水量少时, 水量少时 引力作用, 引力作用 , 可吸附在岩石颗粒表面或孔隙壁 面成为吸着水 面成为吸着水 2 薄膜水(thinfilm water):当其厚度大于几个 当其厚度大于几个 到几百个水分子直径时, 便形成薄膜状, 到几百个水分子直径时 , 便形成薄膜状 , 称 为薄膜水
地下水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力 与地下水中CO2的含量有关 与地下水中
CO2的含量越大,对岩石的溶蚀力越大 的含量越大, 地下水中的一部分CO 是以碳酸氢根( 地下水中的一部分CO2是以碳酸氢根(HCO3-)的 形式存在的。 形式存在的。 的水与石灰岩( 含H+和(HCO3-)的水与石灰岩(主要成分为方解 接触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 石CaCO3)接触时,便会发生化学反应,使其溶解度 大大增加。 大大增加。 其化学反应式为: 其化学反应式为:
四 地下水温度与成分
(1)井(well):人工揭露的地下水露头 ) : (2)泉(spring):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 :是地下水的天然露头。 (3)上升泉:由承压水补给 )上升泉: (4)下降泉:由非承压水补给 )下降泉: (5)其它:接触泉;断层泉;侵蚀泉;普通 )其它:接触泉;断层泉;侵蚀泉; 温泉、 泉;温泉、冷泉
(2)饱水带(saturation zone)- )饱水带( )-
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 地下水下渗时,因遇隔水层阻隔而汇聚起来, 当水充满了孔隙时,则形成饱水带。 当水充满了孔隙时,则形成饱水带。饱水带 的水具有自由水面。 的水具有自由水面。又称为地下水的水平运 动带 (3)自由水面(地下水面)-饱水带 )自由水面(地下水面)- 与包气带的界面就是饱水带的自由水面 自由水面, 与包气带的界面就是饱水带的自由水面,它 随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变化。当干旱季节, 随季节或气候变化而变化。当干旱季节,蒸 发量大于补给量时,自由水面会下降。 发量大于补给量时,自由水面会下降。因而 在饱水带和包气带间存在一个季节变动带 在饱水带和包气带间存在一个季节变动带
CaCO3+H++HCO3-→Ca2++2 HCO3-
由于CO 的存在, 由于CO2的存在,会使石灰岩的溶蚀作用 增强。 增强。 因而, 因而,在石灰岩地区常发育有溶蚀作用形 成的孔隙或孔洞, 成的孔隙或孔洞,并可逐渐扩大成为巨大的 溶洞。 溶洞。 持续发展还会形成纵横交错的洞穴体系。 持续发展还会形成纵横交错的洞穴体系。 在洞穴发育到一定程度, 在洞穴发育到一定程度,受重力作用的影响 还会发生崩坍现象, 还会发生崩坍现象,可以形成奇峰耸立的独 特景观。 特景观。
一、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及其产物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 地下水通过对岩石、矿物的溶解所产生的破坏作用 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 称化学潜蚀作用,或岩溶作用、喀斯特作用 (karstfication) ) 这种作用可使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 这种作用可使岩石中的孔隙或裂隙逐渐扩大,以至 发育成巨大的洞穴, 发育成巨大的洞穴,并形成一些独特的地形形态和 沉积物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岩溶作用形成的地形称岩溶地形(或喀斯特地形) (karst landform) ) 这种作用及其产生的自然现象可统称为岩溶现象或 喀斯特现象
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潜水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是具有 埋藏于地表下第一个隔水层以上 自由水面的地下水。 自由水面的地下水。潜水的自由水面称为潜水 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 面,其上无稳定的隔水层,可以直接接受大气 降水、 降水、地表水及其他水源的补给
(3) 承压水(confined water) 承压水
1 地下水的化学成分
溶于地下水中的气体主要有: 溶于地下水中的气体主要有:O2、N2、CO2、 H2S等。O2含量高代表氧化环境;H2S含量高 含量高代表氧化环境; 等 含量高 代表还原环境。 代表还原环境。 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主要阳离子有: 地下水中含有多种元素,主要阳离子有:Na+、 K+、Mg2+、Ca2+,主要阴离子有:SO42-、 主要阴离子有: HCO3-等。
3 毛细水(capillary water):若水量增多,孔 若水量增多, 若水量增多 隙孔径小, 隙孔径小 , 水受表面张力作用逆重力方向运 动称毛细水 动称毛细水 4 重力水(gravity water):若孔隙孔径大,水 若孔隙孔径大, 若孔隙孔径大 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 的重力大于表面张力和静电引力时 , 水受重 力影响而发生垂直渗流,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力影响而发生垂直渗流,这种水称为重力水
第七章 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地下水概述
地下水是自然界水的一部分 据估算,埋藏在地下17Km以内 据估算,埋藏在地下 以内 的地下水总量约为8.4× 的地下水总量约为 ×1015m3, 其中有一半埋藏在地面以下1Km 其中有一半埋藏在地面以下 的范围内
第一节 地下水的 一般特征
一 地下水的储存及运动条件
地下水的垂直分带
包气带; 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 Ⅰ——包气带;Ⅱ——季节变动带;Ⅲ——饱水带,Ⅳ——深循环带 包气带 季节变动带 饱水带 深循环带 隔水层; 平水位; 洪水位; 最高地下水位; 1——隔水层;2——平水位;3——洪水位;4——最高地下水位;5——最低地下水 隔水层 平水位 洪水位 最高地下水位 最低地下水 水位; 上层滞水; 水流方向; 水位;6——上层滞水;7——水流方向;8——悬挂泉 上层滞水 水流方向 悬挂泉
第二节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
地下水的剥蚀作用称潜蚀作用 (underground erosion) )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的、 按作用方式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两种 地下水主要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流动缓慢, 地下水主要在岩石孔隙中渗流,流动缓慢, 水量分散,冲击力甚小, 水量分散,冲击力甚小,所以其机城潜蚀 作用占次要地位 水中常富含CO2和各种溶剂,这些成分能 水中常富含 和各种溶剂, 和各种溶剂 与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广泛接触并发生化 学反应, 学反应,因而化学潜蚀作用显著
(二)岩溶作用及岩溶地貌
垂直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1 垂直溶蚀作用及岩溶地形 : 主要发育于地 表和包气带中的岩溶地形 溶沟(karren)和石芽 和石芽(stony sprout): ( 1 ) 溶沟 和石芽 : 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槽 是地表水沿岩石表面流动溶蚀而形成的沟、 和脊状突起。石林(stono forest):巨型石牙 和脊状突起。石林 :
3 岩溶地形的发展演化
可溶性岩石地区经长期的溶蚀和崩塌作用可 形成大型半封闭洼地,称溶盆或溶原。 形成大型半封闭洼地,称溶盆或溶原。
三 地下水的基本类型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 据地下水的运动状态、埋藏条件,可以将地 下水分为: 下水分为:
(1)包气带水 )包气带水(aoration zone water) 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 -是埋藏在包气带中的地下水,主要以吸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