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2 生物育种

合集下载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2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后达标检测29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课后达标检测29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建议用时:45分钟)[双基题]1.某同学为了研究与植物生长素(IAA)有关的问题,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根据实验结果能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单侧光能影响生长素的分布B.生长素能促进上胚轴的生长C.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生长素在上胚轴中是极性运输的2.下列四个图中,能正确反映生长素浓度与芽位置关系的是(侧芽1、侧芽2、侧芽3分别表示距顶芽的距离由近到远)()3.将生长状况相同的胚芽鞘尖端切下来,用不能透过生长素的薄玻璃片分割,放在琼脂切块上,实验处理如图1所示,收集到的生长素(IAA)的含量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与b对照说明薄玻璃片不影响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b与c对照说明琼脂切块影响生长素的运输C.c与d对照说明单侧光照射促使生长素向背光侧转移D.该实验说明了生长素的产生部位是胚芽鞘尖端4.下列选项能证明植物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作用的是()A.顶芽背光一侧生长素分布较多时,使茎有向光生长的特性B.当顶芽存在时,侧芽生长受到抑制C.某浓度的生长素使单子叶作物大田中的一些双子叶杂草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刺激黄瓜花芽之后,产生雌花的比例有所提高5.(2014·盐城模拟)经实验检测出某一植株的不同器官对不同生长素浓度的反应如图所示,横坐标表示生长素的浓度。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获得的正确结论是()A.当生长素浓度为10-9 mol·L-1时,抑制根的生长B.若解除顶端优势,应确保侧芽的生长素浓度低于10-6 mol·L-1C.低浓度生长素促进根、芽的生长,高浓度生长素则促进茎的生长D.根向地生长的原因是其远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10-8 mol·L-16.农业生产上拟定运用激素培育无子黄瓜的方案,一般无需考虑()A.植物激素(类似物)的种类和浓度B.施用的时期和方式C.处理的部位D.对光合作用的直接影响7.将植物横放,测量根和茎生长素浓度与其生长状况的关系如图甲所示。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5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5 关于植物激素的实验设计

或评价正确的是( D )
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a
B.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c
C.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为(a+b+c)/3 D.处理迎春花插条时间要相等,插条上侧芽数目要相同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从题图中的曲线不能判断出NAA促进迎春花插条生根
的最适浓度,故A、B、C项都错误;按照实验设计的等量原 则,处理迎春花插条时间要相等,插条上侧芽数目要相同,
响,但对照4和5,说明该假说不成立,故D项错误。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7.(2014· 盐城质检)将柳树枝条正挂在潮湿的空气中,一段时 间后枝条生根发芽,请回答下列问题: 生长素 (1)柳条生根、发芽现象主要与____________( 激素M)相关。 相同条件下悬挂无侧芽柳条,则不能生根发芽,说明 激素M是由侧芽产生的。 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M的运输与形态学的位置相关,被称为 极性运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项正确。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2.为研究萝卜下胚轴向光生长的原因,有学者测得相关数据 如表所示(表中数据为平均值):
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C ) A.黑暗处理是为了消耗下胚轴中的生长素 B.单侧光引起生长素向背光侧运输 C.萝卜宁可抑制萝卜下胚轴的生长 D.生长素抑制了向光侧细胞的生长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10-4 mol/L的NAA溶液处理的胚芽鞘,其长度每天增 长了1.8 mm,小于2.6 mm(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所以浓度为 10-4 mol/L的NAA溶液抑制了胚芽鞘的生长。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32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32讲 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和信息传递而联系在一起,是一个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统一
整体。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三、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非生物成分 1.无机环境: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生物成分:
生产者
营养 自养 ________ 方式
消费者 异养
分解者 异养
主要 绿色植物 生物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3.复杂食物网中某种群数量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分析 (1)以中间环节少的作为分析依据,考虑方向和顺序为:从高
营养级依次到低营养级。
(2)生产者相对稳定,即生产者比消费者稳定得多,所以当某 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需考虑生产者数量的增加或 减少。 (3)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种群有多种食物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 物链中断,则该种群可通过多食其他食物而维持其数量基本 不变。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3)耐受性定律 生态因子在低于或超过生物体的耐受极限时均可成为 限制因子,但在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内,每种生物都具有一 ________
最适区 。 个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二、生物与环境构成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的概念 物质循环 、 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_________ 信息传递 ,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 能量流动和___________ 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提醒 生态系统各种组成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1.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对其他物种的影响
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减少时,会连锁性地引发其后的 各个营养级生物减少。这是因为生产者是其他各种生物赖以 生存的直接或间接的食物来源。 2.“天敌”一方减少,对被捕食者数量变化的影响 一条食物链中处于“天敌”地位的生物数量减少,则被捕食 者数量变化是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于稳定。

优化方案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2.05细胞膜、细胞壁与细胞核

优化方案2015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课件:2.05细胞膜、细胞壁与细胞核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如图为细胞膜的液态流动镶嵌模型示意图,下列有关叙 述错误的是( C )
A.a是指磷脂分子的“尾”部,具有疏水性 B.c是指磷脂分子的“头”部,具有亲水性 C.糖蛋白在细胞膜的内外侧均有分布
D.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b、d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解析:磷脂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磷酸“头”部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三、细胞核
1.结构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甲基绿 →显________ 绿 (1)DNA+________ 色 (2)RNA+________ 色 派洛宁 →显________ 红 —派洛宁 染液可显示出DNA主要分布于 (3)通过甲基绿 ______________ 细胞核 中,RNA主要分布在________ 细胞质 中。 ________ 3.功能 (1)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的主要场所。 (2)细胞核是基因转录的主要场所。 (3)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通过细胞信息分子间接交流,选项D是经特殊通道交流。
栏目 导引
第二单元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观察如图所示的模式图,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图中3为核仁,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 B.图中2为核孔,通过该结构不仅可实现核质之间的物质交 换,还可实现信息交流 C.图中4为核膜,它是一种双层生物膜,可将核内物质与细 胞质分开 D.图中1为染色质,该结构与原核细胞中拟核的化学本质相 同,均为DNA分子
A.膝跳反射时,传入神经元引起传出神经元兴奋
B.受精作用时,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 C.甲状腺细胞对垂体细胞分泌TSH的反馈调节 D.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3 免疫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3 免疫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5.如图是H7N9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发生免疫反应的某个阶段 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C )
A.图中①是巨噬细胞,②是在胸腺中成熟的T细胞
B.经过细胞①中溶酶体的处理,可以暴露病原体的抗原
C.病原体进入细胞①的方式体现了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D.物质③最有可能是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图示过程体现了
(4)机体合成的数百万种抗体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是由于抗
氨基酸序列 体分子结构中的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5)能将入侵的病毒分解,并使病毒的蛋白质分子出现在细胞 巨噬 效应B 膜上的是__________ 细胞;能产生并分泌抗体的是________ 细胞。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a细胞是巨噬细胞,不能够特异性识别抗原,A项错误;b
细胞是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能增殖分化形成效应B细胞和记
忆细胞,B项正确;c细胞是靶细胞,其裂解死亡属于特异性 免疫中的细胞免疫,C项错误;d细胞是效应T细胞,其主要
作用是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裂解死亡,能产生抗体的细
胞是效应B细胞,D项错误。
实验的基础上补充相应的实验设计原则、步骤、预测结果。 对照原则 ①实验设计原则:__________________ 。
②操作步骤: 将未经免疫的绵羊同时注射感染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剂 ___________________ 。
但不具有细胞分裂能力,故C项不会发生。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4.(2014· 徐州模拟)如图表示人体免疫反应的某些过程,对a 、b、c、d四种细胞的判断,正确的是( B )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单元过关检测1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单元过关检测12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单元过关检测(十二)(建议用时:45分钟)1.如图装置可用于生物技术实践的相关实验,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乙装置可先用于果酒的制作,后用于果醋的制作B.利用装置甲制作腐乳时,应随着豆腐块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盐量C.用装置乙制作果酒时温度应控制在30 ℃左右,制作果醋时应适当降温D.装置乙的排气口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2.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B.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C.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D.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3.以下关于猪血红蛋白提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洗涤红细胞时,使用生理盐水可防止红细胞破裂B.猪成熟红细胞中缺少细胞器和细胞核,提纯时杂蛋白较少C.血红蛋白的颜色可用于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的监测D.在凝胶色谱法分离过程中,血红蛋白比分子量较小的杂蛋白移动慢4.如图为胡萝卜素的纸层析结果示意图,属于标准样品的层析点的是()A.①②B.③④C.⑤⑥D.③④⑤⑥5.(2014·江苏新沂模拟)在生物世界,微生物虽然显得过于微小,但在自然界却作用非凡,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更是十分广泛。

请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苹果、梨、葡萄等水果制作果酒时,其发酵阶段所需的菌种是____________;在产生酒精时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代表该发酵装置,如果发酵后期,通气口的开关被打开,一段时间后果酒变酸,这是由于酒精在______的作用下生成了________。

图乙中能表示该发酵过程培养液pH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

(3)民间制作腐乳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来自________________。

(4)某同学用甘蓝为原料制作泡菜,将甘蓝分组并置于不同温度下 3 d,检测生成乳酸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温度(℃) 16 26 31 35 43乳酸含量(%) 0.81 1.04 1.20 1.12 0.95 根据上述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2讲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2讲 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及癌变

2.癌细胞的特征
无限增殖 (1)能够______________ 。 糖蛋白 减少。 (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原因是细胞膜上__________
免疫监视 (3)能逃避_____________ 。
3.致癌因子[连一连]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栏目 导引
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细胞凋亡 ②从结果看 对生物体是有害的⇒ 细胞坏死
三、细胞的癌变 1.癌变实质 原癌基因 抑癌基因 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 的生长和分裂失控。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栏目 导引
第四单元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1.(2014· 河南信阳调研)下列能说明人体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 的是( D ) A.能进行酶的合成 C.存在生长激素基因 B.能进行ATP的分解 D.能合成胰岛素
解析:活细胞(包括未分化和已经分化的细胞)都能合成酶; 未分化和已经分化的细胞进行生命活动都需要消耗能量,都 能分解ATP;人体的各种细胞的细胞核中都含有相同的遗传 物质,即含有相同的基因,其中包括生长激素基因;能合成 胰岛素的细胞只能是胰岛B细胞,该细胞是由细胞分化形成 的。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含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2013· 高考山东卷)将小鼠myoD基因导入体外培养的未 分化肌肉前体细胞,细胞分化及肌纤维形成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携带myoD基因的载体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肌肉前体细胞
B.检测图中细胞核糖体蛋白基因是否表达可确定细胞分化与否 C.完成分化的肌肉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量形成肌纤维 D.肌肉前体细胞比肌肉细胞在受到电离辐射时更容易发生癌变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1 遗传的基本规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1 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析:设白化基因为 a,色盲基因为 b,则Ⅲ 9 患白化病其 2 1 基因型为 aa,Ⅲ 7 正常为 Aa 或 AA;Ⅲ 7 色觉正常为 XBY, 3 3 1 B B 1 B b Ⅲ 9 色觉正常为 X X 或 X X ;Ⅲ 9 与Ⅲ 7 婚配,都不患病 2 2 2 1 1 1 7 的概率为 (1- × )× (1- × )= ,所以子女患病概率为 3 2 2 4 12 7 5 1- = 。 12 12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①欲用一次杂交实验判断这只白眼雌果蝇出现的原因,请简 让这只白眼雌果蝇与任意 要写出实验方案的主要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一只雄果蝇杂交,观察后代果蝇的表现型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预测上述题①的结果并推测相应结论:若子代果蝇 出现红眼雄果蝇 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是环境条件改变导致的不可遗传变 无红眼雄果蝇且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1∶1 异;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雌雄个体数量之比为2∶1 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若子代果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则是染色体片段缺失导致的。 ③按照假说—演绎法的研究思想,接下来研究人员应 实施实验,验证假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系如下表:
毛皮颜色表现型 全色 青旗拉 喜马拉扬 白化 基因型 C cch ch cc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若一只全色雄兔和一只喜马拉扬雌兔多次交配后,子代全色 ∶青旗拉=1∶1,对两只亲本兔基因型的推测最准确的是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9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9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2)器官:根、芽、茎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如图所示)
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①A′、B′、C′三点之上的曲线体现了不同浓度生长素 不同的促进效果,而A′、B′、C′三点分别表示了生长 素对根、芽、茎的生长既不促进、也不抑制。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②A、B、C三点代表了根、芽、茎三者的最佳促进浓度分别 为10-10 mol/L、10-8 mol/L、10-4 mol/L左右。
的雌蕊柱头)。 落花落果 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喷洒棉株达 (3)防止________(
到保蕾效果)。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五、其他植物激素[连一连]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巧记植物生长趋势
长不长——有没有(生长素) 弯不弯——均不均(生长素分布)
能产生某种化学
信号,促进下部生 长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科学家 实验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达尔文
直立生长 ①____________ 胚芽鞘感光部位 ② 尖端 在________ 向光弯曲生长 _______________
温特
向右弯曲生长 ①____________ 种物质 促进尖端 _______, 不长不弯 ②___________ 下部的生长 分离该物质 吲哚乙酸 鉴定其化学成分为__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①当生长素浓度小于i时均为“低浓度”,高于i时才会抑制植 物生长,成为“高浓度”。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6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高考热点集训6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图中“→”表示碳的流 动方向。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B )
A.碳元素以二氧化碳形式从D传到A和F
B.D→A→B→E构成了一条食物链 C.图中包含了7条食物链
D.B和F之间的关系为竞争和捕食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解析:由图示可知,D为生产者,A、B、E为消费者,F为分 解者,C为大气中的CO2,所以碳元素由D传到A和F是以有
0 第20~30年中种群的增长率为________ 。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解析:(1)据图甲分析,鹰以狐狸为食,同时鹰和狐狸又都以鼠为共 同的食物,鹰和狐狸之间的关系表现为捕食和竞争。能量传递效率 指的是相邻两个营养级同化能量的比值,由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 3 000 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 × 100% =15% 。 (2)据图乙 λ 变化曲线可 20 000 以看出,该种群在前五年的 λ 值不变 (且大于 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 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 “J”型增长。只要 λ 大于 1,种群数量就增长;只要 λ 小于 1,种群 数量就下降。 1~20 年中种群数量最多的是第 10 年。 该种群在第 20~ 30 年中的 λ= 1,所以种群的增长率为 0。
失的能量;D项,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
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部以有机物 的形式传递。
第十单元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人与环境
7.(2014· 江苏淮安模拟)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 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
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 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
第十单元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4讲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与体温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4讲 人体的稳态(一)——稳态与体温调节
(2)甲是细胞内液,由细胞内液到达乙(组织液),至少经过1层 膜,由乙到达丙,经过的是毛细血管壁,毛细血管壁由1层细
胞组成,由乙到达丙至少经过2层膜。所以由甲运输到丙至少
经过了3层膜,即6层磷脂分子。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知识延展 1.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 一看是否属于血浆、组织液或淋巴中的成分(如血浆蛋白、水 、无机盐、葡萄糖、氨基酸、脂质、O2、CO2、激素、代谢 废物等)。若是,则一定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二看是否属于细胞内液及细胞膜的成分(如血红蛋白、呼吸氧 化酶、解旋酶、DNA聚合酶、RNA聚合酶、载体蛋白等)。 若是,则一定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2.下列哪些器官的活动与维持内环境稳态无关( D )
A.肾脏的排泄 B.血液循环 C.胃肠消化吸收 D.声音刺激引起听觉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肾脏通过排泄调节内环境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液 循环运送营养物质和氧气,并将代谢废物运到相应器官排出 体外;胃肠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进入内环境。
生物个体的稳态
突破 如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 面罗列的诸多因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D )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只有②③④
⑤肾炎导致
C.只有①③⑥
D.①②③④⑤
栏目 导引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4.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8讲 人体和动物的激素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8讲 人体和动物的激素调节

胰岛素
低血糖
糖尿病
栏目 导引
类别 分泌异常疾病 激素 分泌过多 ①成年:肢端肥大 症 生长激素 ②幼年:巨人症
分泌过少 幼年:侏儒症(身材矮小,智 力正常)
性激素
第二性征不明显或消退,性 周期不正常
栏目 导引
(2014· 盐城模拟)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 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D )
栏目 导引
1.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2012海南,14C)( × ) 2.甲状腺激素不能口服但可以注射( × ) 3.激素作用具有专一性,每种激素只能作用于一种或一类细 胞( × )
4.激素的作用是调控代谢,而且作用完后就会被灭活( √ ) 5.激素调节需要体液的运送( √ )
6.下丘脑是内分泌腺的枢纽( √ )
D.昆虫性外激素分泌减少
Hale Waihona Puke 栏目 导引解析:保幼激素的作用是保持幼虫性状,抑制成虫性 状出现。昆虫体内缺少保幼激素,会使昆虫过早蜕皮, 发育成成虫。
栏目 导引
4.下图是甲状腺分泌活动的一种调节机制示意图。对有关 环节的理解正确的是( C )
A.a、b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B.a和b同时作用于z,对z产生促进作用 C.甲状腺激素过多,会抑制x、y的分泌功能
小,智力低下)。生长激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人幼年时缺
乏生长激素,会患侏儒症。
栏目 导引
3.藿香中提取的某种物质可以抑制昆虫产生某种激素,将
它喷洒在一些害虫身上,害虫会过早蜕皮,发育成没有生殖 能力的成虫,这是因为( A ) A.昆虫体内缺少保幼激素 B.昆虫体内缺少蜕皮激素
C.昆虫体内缺少脑激素
D.x、y分别表示垂体和下丘脑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3讲 生物的进化
栏目 导引
巧记生物进化 种群单位因频变,突变重组原材料,
变异无向自选定,物种形成必隔离。
三、分子进化的中性学说 1.观点:生物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而是 中性突变 _____________ 的随机固定。 2.内涵:DNA分子产生的突变大部分是中性的。当中性突 生物性状 出现差异后,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 变积累导致____________ 用而导致表现型进化。 分子水平 的进化规律。 3.意义:揭示了____________
(2)隔离:不同种群的个体,在自然条件下不能
自由交配 ______________ 或交配后产生不可育的后代的现象叫做隔离, 地理隔离 和生殖隔离两种类型。 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
隔离 (3)作用:______________ 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 ______________ 的形成标志着新物种的形成。
栏目 导引
四、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 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原始裸子植物
栏目 导引
爬行动物
人类
栏目 导引
2.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遗传 物种 (1)内容:___________ 多样性、___________ 多样性、生态系 统多样性。
(2)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化石。 (3)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规律 ①简单→复杂;水生→陆生;低等→高等。 ②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栏目 导引
一、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
栏目 导引
二、现代达尔文主义 1.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同种生物 的全部个体。 (1)种群:生活在一定地域的_____________ (2)基因库:一个生物种群中全部个体所有基因的总和。 (3)基因频率:群体中某一等位基因在该位点上可能出现的比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0讲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5.突变特点
(1)方向不确定:一个基因可以向不同方向发生变异。
任何时期 (2)随机性:生物个体发育的_____________ ,以及细胞内不 同的DNA或同一DNA分子的不同部位。
频率低 (3)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条件下,突变频率很低。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突破 已知家鸡的突变类型无尾(M)对普通类型 有 尾(m) 是 显 性。现用普通有尾鸡自交(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 配 ) 产的受精卵来孵小鸡,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一点点胰岛素,
孵化出的小鸡就表现出无尾性状。
mm (1)普通有尾鸡自交产的受精卵的基因型是________ ,如果不 在孵化早期向卵内注射胰岛素,正常情况下表现型应是 有尾 。 ________ (2)孵化早期一般是指胚胎发育的 卵裂和囊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期。
(2)一对等位基因A、a之间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三、重组DNA技术 1.概念
目的基因 指将从一个生物体内分离得到的或人工合成的____________ 遗传性状 或表达 导入另一个生物体中,使后者获得新的____________
所需要的产物的技术。
2.基本工具[连一连]
格性。
栏目 导引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基因突变 1.基因突变的机理 基因突变是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引 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其发生机理如下图: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5讲 人体的稳态(二)——水和无机盐、血糖调节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25讲 人体的稳态(二)——水和无机盐、血糖调节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解析]由图可知,器官甲是胰腺中的胰岛,器官乙是肝脏。 激素a、b分别是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葡萄
糖的氧化分解和合成肝糖原。除胰高血糖素外,肾上腺激素
也能够升高血糖。血糖升高后,反过来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 泌。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2014· 江苏省淮安模拟)下图是人体内环境中血糖调节的示意 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高考警示】 (1)并非所有糖原都能转化为血糖:血糖可以合成肝糖原,肝 糖原也可以分解为血糖,但肌糖原只能水解为葡萄糖供肌肉 细胞利用,不再进入血液,即不会再转化为血糖。 (2)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血糖平衡的调节主要是激素调节, 血糖浓度也可以刺激下丘脑,经过神经调节控制胰岛素、胰 高血糖素的分泌。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血钠降低 促进 肾上腺皮质 分泌 醛固酮 促进 (2) ― ― →____________― ― →________― ― →肾小管、 血钾升高 集合管吸 Na 泌 K ― →血钠、血钾恢复正常。
+ +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生物个体的稳态
二、血糖的调节 1.含量 3.9~6.1 mmol/L 口服或静脉注射 正常人空腹时血糖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 7.8 mmol/L 葡萄糖2 h后小于________________ 。 2.调节过程 (1)
A.饮清水后约1 h,尿生成速率达到峰值 B.饮清水后0.5 h,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浓度降低 C.在3 h内,饮清水较饮生理盐水产生的尿量多 D.3 h后两条曲线将不再交叉或重叠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42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42讲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方面的应用

因为醋酸杆菌可以将酒精转变为醋酸;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
比,自然发酵过程中菌种量比较少,且菌种本身品质不好, 因此,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较差;适当加大接种量,能
提高发酵速率,其代谢过程产生的代谢产物可以抑制杂菌生
长繁殖。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果酒和果醋制作步骤的比较 制果酒 制果醋
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
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解析:本题考查果酒和果醋的制作的相关知识。果酒发酵一 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而果醋发酵的适宜温度为30~35 ℃,因此果醋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应该先隔绝空气进 行果酒发酵,然后植入醋酸杆菌,通入空气,进行果醋发酵,
生物技术实践
果酒制作 菌种 温 度 空 气 时 间
果醋制作
发 酵 条 件
酵母菌 醋酸菌 一般酒精发酵, 最适为 18~25 ℃ ____________, 繁殖最适为20 ℃左 30~35 ℃ _____________ 右
需氧 ;后期:不需氧 前期:______ 10~12 d
需要充足的 氧气 ________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3.发酵后酒精的检验及对照原则 (1)检验
(2)对照 两种对照方式都必须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前者是标准对照, 后者是自身对照。
栏目 导引
第十三单元
生物技术实践
4.果酒、果醋制作的注意事项 (1)材料的选择与处理
选择新鲜的葡萄,榨汁前先冲洗后除去枝梗,以避免去除枝
梗时引起葡萄破损,增加被杂菌污染的机会。 (2)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2015届《优化方案》高考生物(苏教版)一轮配套课件:第15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性状表现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析:孟德尔对F2中不同对性状之间发生自由组合的解释:
两对相对性状分别由两对遗传因子控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
的两对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其中每一对遗 传因子的传递都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这样,F1产生雌、雄配
子各4种,数量比接近1∶1∶1∶1,配子随机结合,则有16
⋮ (1∶2 ∶1)n
⋮ 2n

(3 ∶1 )n
栏目 导引
(1∶ 4n 1)n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突破 某植物红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同时受多对等位基因控 制(如A 、a ;B 、b ;C、 c„„)。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 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A_B_C_„„)才开红花, 否则开白花。现有甲、乙、丙、丁4个纯合白花品系,相互之 间进行杂交,杂交组合、后代表现型及其比例如下: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尝试解答]
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可
知,该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假设分别由A、a
与B、b控制,则基因型与表现型之间的对应关系为:A_B_( 灰色)、A_bb(黄色或黑色)、aaB_(黑色或黄色)、aabb(米色)
性状分离比。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3.已知玉米的某两对基因按照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子代的 基因型及比值如图所示,则双亲的基因型是( C )
A.DDSS×DDSs C.DdSs×DDSs
B.DdSs×DdSs D.DdSS×DDSs
栏目 导引
第五单元
遗传的基本规律
解析:单独分析D(d)基因,后代只有两种基因型,即DD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用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F1自交所得的F2中抗病黄
9/16 1/9 肉占________ ,抗病黄肉中的纯种占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有人想获得三倍体的马铃薯SSsBBb新品种,需要培育出
ssbb和SSSSBBBB两个亲本。请写出培育SSSSBBBB的方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4)①根据题意,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F1全部是双杂合子,则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 例是4/9。②F2中抗旱和旱敏的比例是3∶1,拔掉F2中所有的 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RR,2/3Rr,让 其自交,后代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为:2/3×1/4=1/6。③由 题意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不难分析出 双亲的基因型分别是:RrDd、rrDd,则F1中抗旱多颗粒植株 的基因型及比例为:1/3RrDD和2/3RrDd,让其相互受粉,即 随机交配,F2的性状分离比是24∶8∶3∶1。(5)题目要求的 条件是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 因此只能考虑单倍体育种的方法,通过花药离体培养,再用 秋水仙素处理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可得到RRdd和rrDD的植 株,然后让它们杂交得杂交种RrDd。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1.科学家用纯种的高秆(D)抗锈病(T)小麦与矮秆(d)易染锈病 (t)小麦培育出矮秆抗锈病小麦新品种,方法如图所示。下列
叙述正确的是( D )
A.过程甲产生的F1有四种表现型 B.利用该育种方法培育的优良品种不可育
C.过程乙没有涉及花药离体培养
AB (6)图中的遗传育种途径,________( 填字母)所表示的方法具 有典型的不定向性。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6.(2014· 河南平顶山模拟)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性农作物能通
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 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增大 (1)该代谢产物能够使细胞液的渗透压________( 填“增大”或 “减小”)。
D.该育种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解析:过程甲产生的F1只有一种表现型;单倍体育种涉及花 药离体培养和人工诱导染色体加倍,得到的个体是可育的纯 合子。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2014· 陕西榆林模拟)如图表示用某种农作物品种①和②培 育出⑥的几种方法,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D )
法。 用甲、乙两个品种杂交得到F1,在F1自交得到的F2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取抗病黄肉连续自交,得到基因型为SSBB的纯种,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水仙素处理SSBB的幼苗或萌发的种子,得到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SSSSBBBB的植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4.已知水稻的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抗病(B)对感病(b) 为显性,有芒(D)对无芒(d)为显性,三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请 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三个纯系水稻品种:①矮秆感病有芒、②高秆感病有 芒、③高秆抗病无芒。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矮秆抗病无芒纯
系新品种,请写出育种过程。 选择①和③杂交得到F1 第一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取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 。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5.小麦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改善小麦的遗传性状是科学 工作者不断努力的目标,如图是遗传育种的一些途径。请回
答下列问题:
(1)以矮秆易感病(ddrr)和高秆抗病(DDRR)小麦为亲本进行杂
交,培育矮秆抗病小麦品种过程中,F1自交产生F2,其中矮 3/16 ,选F 矮秆抗病类型连续 秆抗病类型出现的比例是________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全为有芒 ①如果所结种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则原因是母本去
雄不彻底,发生了自交。 有芒和无芒 ,则原因是父本在 ②如果所结种子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解析:(1)根据育种要求,需通过杂交将矮秆、抗病、无芒基 因集中在同一生物体中,因此选择①和③杂交,F1的基因型 为AaBbDd,然后通过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纯合矮秆抗病无 芒。(2)采用逆推法,母本的基因型为aaDD,父本的基因型 为AAdd,二者杂交形成F1,①若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发生 自交,则F1中还有基因型为aaDD的个体,该植株自交后代全 为矮秆有芒,因此,若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子全为有芒,则 可推测是母本去雄不彻底;②若父本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发 生基因突变,则父本的基因型为Aadd,和母本杂交,F1的基 因型为aaDd和AaDd,F1自交,后代中既有有芒,也有无芒。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4)小麦与玉米杂交,受精卵发育初期出现玉米染色体在细胞
分裂时全部丢失的现象,将种子中的胚取出进行组织培养, 单倍体 植株。 得到的是小麦________ (5)两种亲缘关系较远的植物进行杂交,常出现杂交不亲和现
植物体细胞杂交 技术手段进行处理。 象,这时可采用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有性 (4)得到的新品种SSsBBb是三倍体,不能进行________ 生殖, 无性(营养) 繁殖。 所以生产上要进行_____________ (5)为了获得新性状,还可以把马铃薯送入太空进行育种,这
基因突变 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用秋水仙素处理单倍体幼苗,然后选育矮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秆抗病无芒的纯系新品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为获得矮秆无芒的新品种,科研人员设计了育种方案,如 图所示。根据预期,F1植株所结种子分株保存,播种后长出 的植株应既有高秆,又有矮秆。但研究人员发现有一株植株 所结的种子播种后长出的植株全部表现为矮秆,并据此推断 F1中有纯合矮秆植株。通过分析认为,F1中纯合矮秆植株出 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母本去雄不彻底,母本自交;二 是父本在减数分裂形成花粉时,一个高秆基因发生了基因突 变。要确定哪一种原因,可以通过分析F2矮秆植株上所结种 子的表现型来进行判断。
3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做亲本进行杂交, 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 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多颗粒植株 24∶8∶3∶1 相互受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5)请设计一个快速育种方案,利用抗旱少颗粒(Rrdd)和旱敏 多颗粒(rrDd)两植物品种做亲本,通过一次杂交,使后代个 体全部都是抗旱多颗粒杂交种(RrDd),用文字简要说明。 先用(Rrdd)和(rrDd)通过单倍体育种得到(RRdd)和(rrDD), 然后让它们杂交得杂交种(RrDd)
(2)这种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
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基因选择性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 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为r: 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
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
苗,D项错误。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3.马铃薯的抗病对不抗病为显性(相关基因用S、s表示),黄 肉对白肉为显性(相关基因用B、b表示)。两对基因位于两对 同源染色体上。现有甲(SSbb)和乙(ssBB)两个品种,回答相 关问题: 自由组合 (1)这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律。
(4)已知抗旱性和多颗粒属显性,各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 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多颗粒植株与纯合 的抗旱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4/9 ①F2抗旱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占的比例是________ 。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 1/6 上讲F 中旱敏型植株的比例是________ 。
2
பைடு நூலகம்自交、筛选,直至 不再发生性状分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七单元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
(2)若要在较短时间内获得上述新品种小麦,可选图中 EFG ___________( 填字母)途径所用的方法。其中的F环节是 花药离体培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科学工作者欲使小麦获得燕麦抗锈病的性状,应该选择图 CD 中________( 填字母)表示的技术手段最为合理可行,该技术 手段主要包括: 提取目的基因、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将目的基因导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