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
![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55a59d33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b8.png)
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汇总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汇总:1.概念:指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防治网络系统出现恶意攻击或者非法入侵。
2.网络安全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1)是指基础设施的网络安全,包括互联网数据中心的安全、云计算安全等。
(2)是指信息系统的网络安全。
3.网络安全包含的主要三个方面的内容:(1)物理安全: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免受害,如火灾、水灾、地震等灾害。
(2)运行安全:指对计算机各种资源进行最大限度的使用,避免数据信息受到未经授权的访问。
(3)信息安全:指保护数据信息不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露。
4.计算机网络安全从其本质上来讲,就是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数据及其服务的安全,不因为主观或者客观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者泄露。
5.计算机网络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是指物理安全,指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实体设备的安全,包括: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终端、数据库等设施。
(2)是指逻辑安全,指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数据的安全,包括:计算机病毒的防范、计算机系统漏洞扫描修补、数据备份、信息数据加密、防黑客攻击等。
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归纳网络安全入门基本知识归纳如下:1.什么是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保护网络系统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不因偶然或恶意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或泄露,确保系统连续可靠地运行和工作,以及网络服务不中断。
2.网络安全涉及哪些领域?网络安全涉及的领域包括:逻辑访问控制安全、数据传输安全、系统运行安全、物理安全。
3.逻辑访问控制安全是什么?逻辑访问控制安全是指根据身份和权限进行访问控制,防止非法用户进入网络或者系统,获取、篡改或者破坏数据。
4.什么是黑客?黑客是指通过盗取或篡改网络或系统中的信息,或者利用网络漏洞进行非法访问、攻击他人电脑或网络的人。
5.什么是病毒?病毒是指一段可执行的代码,它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繁殖,并利用操作系统或者应用软件的漏洞进行传播,破坏系统或者窃取信息。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https://img.taocdn.com/s3/m/a981b289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c.png)
计算机通信基础
计算机通信基础是指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基础知识。
计算机通信基础包括以下内容:
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分为OSI七层模型和TCP/IP四层模型,两种模型都提供了通信协议的规范。
2. 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包括总线式、环形、星形、树形、网状等几种形式。
不同的拓扑结构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场景。
3. 通信协议:通信协议定义了计算机之间通信时所遵循的规则和原则,常见的协议有TCP/IP、HTTP、FTP、SMTP等。
4. 网络设备与技术:网络设备包括路由器、交换机、网卡等;网络技术包括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无线网络等。
5.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计算机通信中的重要问题,涉及到信息安全、身份验证、防火墙等方面。
6. 高速网络和云计算: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高速网络成为了支撑云计算的基础设施之一。
以上是计算机通信基础的主要内容,对于从事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相关工作的人员而言,这些知识点是必备的。
中央电大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参考答案
![中央电大 《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382e9ed551810a6f5248691.png)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科)《计算机网络(专)》课程作业(1)一、名词解释1.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资源子网资源子网负责网络数据处理并为网络用户提供网络服务和网络资源,它主要由联网的主机、中断、中断控制器、联网外设等部分组成。
3.通信信道通信信道就是传输数据的通道。
通信信道按照使用传输介质、传输信号的类型及使用的方式可分为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模拟信道与数字信道专用信道与公共信道4.基带传输在数据通信中,表示计算机而进驻比特序列0和1的数字信号是典型的举行脉冲信号,该矩形脉冲信号的固有频带称为基带,矩形脉冲吸纳好称为基带信号。
在数据通信信道中直接传输数据的基带信号的通信方式称为基带传输。
5. IP地址IP地址标识着网络中一个系统的位置,就像邮寄信件时的收信人地址和发信人地址一样6.地址解析在使用TCP/IP协议的网络中,一般是通过IP地址来确定主机的位置,IP地址将物理地址隐藏起来。
但在实际的屋里通信时,IP地址是不能够被屋里网络锁识别的,使用的仍然是物理地址。
因此,需要在IP地址与物理地址间建立映射关系,这种映射关系叫做地址解析。
7. 网络互联路由器支持各种局域网和广域网接口,主要用于互联局域网和广域网,实现不同网络互相通信。
8.路由表为了完成“路由”的工作,在路由器中保存着各种传输路径的相关数据——路由表,宫路由选择是使用。
路由表中保持者子网的状态信息、网络路由器的个数和下一个路由器的名字等内容。
二、简答题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哪四代?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同心锁河北和线路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互联起来并在网络操作系统等软件的支持下实现网络中的资源(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第一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面向中端的计算机网络第二阶段(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计算机通信网络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底啊到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互联网络第四阶段(20实际90年代至今)——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信息高速公路)2.计算机网络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计算机网络是由网络硬件系统和网络软件系统组成的。
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0d39fcbd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27.png)
网络拓扑结构与网络体系结构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都是计算机网络的基础性概念,它们都是描述网络结构和组织的方式。
网络拓扑结构指的是网络各节点之间物理连接的组织方式,而网络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各层次之间的组织和关系。
本文将分别从这两个角度来探讨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一、网络拓扑结构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描述了网络中不同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和传输路径。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树形、网状等几种。
1. 总线型总线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条主干线上,节点直接通过主干线来进行通信。
主干线一般采用同轴电缆或光纤等传输介质。
总线型结构具有简单、易维护、低成本等优点,但节点多时可能出现信号干扰等问题。
2. 环型环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环状结构上,每个节点只与左右相邻的节点直接相连,数据沿着环形传输。
环状结构使用双绞线或光纤作为传输介质。
环型结构比总线型稳定,但节点多时,容易出现死锁或误码等问题。
3. 星型星型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都连接在一个中心节点上,数据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
以太网等网络中采用的就是星型结构。
星型结构具有稳定、可扩展性好、易维护等优点,但需要额外的设备成本。
4. 树形树形拓扑结构是指以主干线为中心,向下分支成树状结构,每个分支连接若干个节点。
树型结构比较稳定,可扩展性也好,但中心节点比较重要,一旦中心节点出现问题会直接影响整个网络。
5. 网状网状拓扑结构是指所有节点之间互相连接,形成一张网状结构。
网状结构可以采用网桥、路由器等设备来实现,具有高可靠性和容错性。
但是,网状结构较为复杂,设备成本较高。
二、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描述了计算机网络的分层结构,每一层都有不同的功能和任务。
网络体系结构可以分为OSI模型和TCP/IP模型两种。
1. OSI模型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种分层结构,它将网络通信过程分为七个层次,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网络科学导论
![网络科学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0b94bac3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e.png)
网络科学导论在现代生活中,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工具。
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到天气预报、交通路况、各种新闻等大量的信息。
正因为如此,所以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了“网络课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网络科学导论”。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网络技术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的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
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的应用也在不断增加,逐步形成了庞大的信息资源。
它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生活,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计算机网络的功能1、信息存储和处理功能2、资源共享和传输功能3、通信和交换功能4、提高社会效益功能三、计算机网络的分类1、按传输媒体分类2、按传输方式分类1)按传输媒体分类: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
2)按传输方式分类:有同步数字体系和异步数字体系两种。
同步数字体系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网络。
3、按结构形式分类1)总线型网络( D- bus) 2)星型网络( Star- bus)3)环型网络( Ring- bus) 4)树型网络( Tree- bus) 5)混合型网络( hybrid- bus)四、计算机网络基本构成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是指计算机网络硬件和软件的逻辑组合。
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是灵活性好,网络的管理比较容易。
2、物理结构: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结构是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标志。
其主要内容包括网络的传输介质、集线器、中继器和网络交换机等。
五、计算机网络的分类:按传输媒体分类,按传输方式分类,按结构形式分类。
一、计算机网络概述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迅猛发展,已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并且成为推动当今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
网络技术的出现给社会带来了许多变化。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计算机技术有了飞速发展,使得网络的应用范围也日渐扩大。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8f68191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90.png)
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体系结构一、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由若干台计算机及其互连设备(路由器、交换机等)通过通信链路和交换设备相互连接起来,共享资源并进行信息交换的系统。
2.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中的通信是通过通信协议实现的。
通信协议规定了计算机之间信息的传输格式、传输方式、传输控制等规范。
3.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中的拓扑结构有多种形式,常见的有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等,不同的拓扑结构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景。
4.IP地址:IP地址是计算机在网络中的唯一标识,它由32位或128位二进制组成,用于定位计算机的位置。
5.域名系统(DNS):DNS是将域名与IP地址进行映射的系统,通过DNS可以通过域名访问到具体的计算机。
6.网络地址转换(NAT):NAT是一种将内部IP地址转换成公共IP 地址的技术,它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一个公共IP地址。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 TCP/IP体系结构:TCP/IP体系结构是Internet中最常用的体系结构,它分为四层: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和链路层。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服务,如HTTP、FTP、DNS等。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数据传输,如TCP、UDP等。
-网络层:负责数据的路由和转发,如IP等。
-链路层:将数据帧转化为比特流进行传输,如以太网、Wi-Fi等。
2.OSI参考模型:OSI参考模型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网络体系结构,它分为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物理层:负责电子信号的传输以及物理设备的连接和物理特性的定义。
-数据链路层:负责数据的分帧、差错检测和纠正,以及对物理层的错误控制。
-网络层:负责数据报的路由和转发。
-传输层:提供可靠的端到端传输和端口号的管理。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
-表示层:负责数据的加密解密、数据压缩和编码转换等。
-应用层:提供各种应用程序的网络服务。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计算机网络】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7a6dcbf705cc17552709da.png)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复习提纲一、基本概念资源子网通信子网网络拓扑结构:指组成网络的通信节点和主机被通信线路链接的具体形状。
网络拓扑有总线、星型、树型、环型和不规则的网状型等。
电路交换:属于预分配电路资源系统,即在一次接续中,电路资源预先分配给一对用户固定使用,不管在这条电路上实际有无数据传输,电路一直被占用,直到双方通信完毕拆除连接为止。
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
电路是“透明”的。
信息传送的吞吐量大。
缺点:所占用的带宽是固定的,所以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较低。
用户在租用数字专线传递数据信息时,要承受较高经济代价。
分组交换:是分组转发的一种类型,分组就是将要发送的报文分成长度固定的格式进行存储转发的数据单元,长度固定有利于通信节点的处理。
协议、接口、服务:在iso/osi分层模型中,上层称为服务的使用者,下层称为服务的提供者,上下层(即相邻层)之间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接口,不同系统同层通信实体通信约定的规则称为协议。
服务类型:传输服务有两大服务类型,即面向连接的服务和无连接的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传输服务用户之间逻辑连接的建立、维持和拆除,是可靠的服务,它可提供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和序列控制。
而无连接服务提供的服务不可靠。
OSI模型:指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定义的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osi模型将网络的体系结构划分成7层,俗称7层协议标准。
实体:OSI参考模型中的几个术语,实体(entity)指执行某个特定功能的进程。
服务访问点sap:(n)层实体向(n+1)层实体提供服务,(n+1)层实体向(n)层实体请求服务,从概念上讲,这是通过位于(n)层和(n+1)层的界面上的服务访问点(n)-sap(n-service access point )来实现的。
(n)-sap是一个访问工具,由一组服务元素和抽象操作组成,并由(n+1)实体在该点调用。
协议数据单元pdu:已建立起连接的同层对等(n)实体间交换信息的单元称为(n)协议数据单元(n)-pdu ((n)protocol data unit)。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4a6a7d9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81.png)
网络体系结构的理解答:通子网络体系结构分三层通子网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提供各种面向网络的服务。
资源子网包括应用层、表示层和话路层,提供各种面向用户的服务。
传输层位于通子网和资源子网的连接处,主要功能是实现底层协议和高层协议的接口与转换。
网络存储结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式存储、网络存储设备和存储网络。
按拓扑结构分类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理解计算机网络设计意图的基础。
通常不同的拓扑结构也意味着需要使用不同的网络技术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可以分为总线型、环形、星型、树型和分布型的结构。
1、用一条称为总线的主电缆,将工作站连接起来的布局,称为总线型拓扑结构。
2、环型网络各节点通过环路接口连在一条首尾相连的闭合环型通线路中,环路上任何节点均可以请求发送息。
请求一旦被批准,便可以向环路发送息。
环型网中的数据按照设计主要是单向,同时也可是双向传输。
3、星型拓扑是以中央节点为中心与各节点通过点到点的连接组成。
中央节点执行集中式通控制策略。
4、树形网络是星型网络和总线型网络加上分支的变形扩展,其传输介质可以有多条分支,但不形成闭合回路。
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心节点使用集线器(Hub)连接的网络,其物理结构是星型的,但在逻辑上是总线型网络。
按网络工作模式分类网络的工作模式取决于交换的不同。
在通网中,即使是现存的分布式网络也摒弃了直接提供通道的,主要的交换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以电路连接为目的的交换。
传统的网络采用电路交换,其交换的意义体现在链路的建立、拆除和维持链路,与双方传送的息内容无关。
报文交换是以站点一次性要发送的数据块为目的的交换,其中报文的长度不限且可变。
当一个站需要发送报文时,它将目的地址附加到报文上,网络节点根据目的地址息将报文转发到下一个节点,一直逐个转送到目的节点。
因此,中间节点会对报一次检查并且暂存报文,并查找路由息找出下一站,再对报文进行转发,两个节点间无需通过呼叫建立连接。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6bfb5ac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c8.png)
名词解释网络的体系结构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网络中各种设备和组件按照一定的结构和关系组合在一起的方式。
在计算机网络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多种不同的体系结构,每一种体系结构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用途。
本文将对常见的网络体系结构进行解释和探讨。
第一阶段:集线式体系结构网络的最早体系结构被称为集线式体系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采用了集中式的拓扑结构,即所有的计算机都连接到一个中央的主机上。
主机负责管理网络中的所有数据传输和协调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这种体系结构的优点是简单易用,但是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和容量限制的问题。
第二阶段:总线式体系结构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总线式体系结构逐渐取代了集线式体系结构。
总线式体系结构是指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共享的传输介质上,通过总线来传递数据。
这种体系结构解决了集线式体系结构中的单点故障和容量限制问题,同时减少了对主机的依赖。
然而,总线式体系结构的缺点是节点之间的通信冲突可能导致传输效率的下降。
第三阶段:星型体系结构星型体系结构在总线式体系结构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
它采用了一个中心节点(通常是交换机或路由器),将所有计算机连接到这个节点上。
所有的数据传输都通过中心节点进行转发和处理,节点之间的通信不再冲突。
这种体系结构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可靠性,但是中心节点的故障可能导致整个网络的瘫痪。
第四阶段:树状体系结构树状体系结构是星型体系结构的一种扩展形式。
在树状体系结构中,存在多个中心节点,每个中心节点都连接到一组子节点。
这种体系结构使得网络可以划分为多个子网,每个子网可以有自己的中心节点。
树状体系结构能够实现更大规模的网络,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能够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第五阶段:网状体系结构网状体系结构是当前最常见和广泛应用的网络体系结构。
它采用了多个中心节点之间的互联,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种体系结构具有高度的可扩展性和冗余性,可以实现更好的负载均衡和容灾能力。
然而,网状体系结构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高,需要较多的网络设备和带宽资源。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
![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1a9c2b477232f60dccca1a3.png)
CH1 答案一.填空题1.通信2.实现资源共享3.局域网广域网4.资源子网通信子网二.选择题DDBBCCA三.简答题1.答:所谓计算机网络,就是指以能够相互共享资源的方式互连起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
2.答: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是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20世纪60年代末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初步结合,形成了计算机网络的雏形。
此时的计算机网络,是指以单台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计算机网络完成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的研究,形成了初级计算机网络。
第三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OSI)参考模型,从而促进了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第四阶段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
这个阶段最富有挑战性的话题是互联网应用技术、无线网络技术、对等网技术与网络安全技术。
3.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主要有:星型拓扑、总线型拓扑、环型拓扑、树型拓扑结构、网状型拓扑结构。
(1)星型拓扑优点:控制简单、故障诊断和隔离容易、服务方便;缺点:电缆需量大和安装工作量大;中心结点的负担较重,容易形成瓶颈;各结点的分布处理能力较低。
(2)树型拓扑优点:易于扩展、故障隔离较容易;缺点是各个结点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结点发生故障,则整个网络都不能正常工作。
(3)总线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总线结构所需要的电缆数量少;总线结构简单,又是无源工作,有较高的可靠性;易于扩充,增加或减少用户比较方便。
总线型拓扑的缺点如下:总线的传输距离有限,通信范围受到限制。
故障诊断和隔离较困难。
总线型网络中所有设备共享总线这一条传输信道,因此存在信道争用问题,(4)环型拓扑的优点如下:拓扑结构简单,传输延时确定。
电缆长度短。
环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长度和总线型拓扑网络相似,比星型拓扑网络所需的电缆短。
网络体系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63261f0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6c.png)
网络体系结构网络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种硬件和软件组件之间的组织和设计。
它决定了网络的功能、性能和安全性。
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旨在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以满足用户对数据传输、通信和资源共享的需求。
网络体系结构分为两个主要层次:物理层和逻辑层。
物理层是指网络中的硬件设备,如服务器、路由器、交换机和电缆等。
它们通过物理连接将计算机和其他设备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网络。
物理层的设计需要考虑网络的拓扑结构、传输媒介和设备的能力等因素。
较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总线型、环型、星型等。
逻辑层是指网络中的软件和协议。
它们控制着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
逻辑层的设计需要考虑网络的体系结构、通信协议和安全机制等因素。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HTTP、FTP和SMTP等。
这些协议规定了如何在网络中传输数据、建立连接和进行通信。
逻辑层还包括网络管理系统和安全管理系统等,用于监控和维护网络的运行和安全。
在网络体系结构中,还有一些关键概念和技术需要考虑。
首先是网络的层次结构。
一个网络可以由多个层次组成,每个层次负责不同的任务。
层次结构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减少网络设计和管理的复杂性。
常见的网络层次结构有两层、三层和四层等。
其次是网络的虚拟化技术。
虚拟化可以将物理资源划分为多个逻辑资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常见的虚拟化技术有虚拟局域网(VLAN)、虚拟专用网(VPN)和虚拟机(VM)等。
虚拟化技术可以使网络更加灵活和可扩展,并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此外,网络体系结构还需要考虑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网络的性能受多个因素影响,如带宽、延迟和丢包率等。
设计网络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硬件和软件组件,以提供满足用户需求的性能。
网络的安全性是保护网络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攻击的能力。
设计网络时需要考虑安全机制,如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数据加密等,以保护网络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在网络体系结构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需求分析:明确用户对网络的需求,包括数据传输速度、安全性要求和资源共享等方面。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
![计算机网络课后习题与解答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fbfe39484868762caaed5e6.png)
本文所有的习题均来自教师上课布置的题目和书上,答案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第一章计算机概论1.术语解释计算机网络网络拓扑结构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通信子网资源子网2.计算机网络的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什么特点?3.以一个你所熟悉的因特网应用为例,说明你对计算机网络定义和功能的理解。
4.计算机网络如何分类?请分别举出一个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实例,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区别。
5.何为计算机网络的二级子网结构?请说明它们的功能和组成。
6.常用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有哪几种?各自有何特点?试画出它们的拓扑结构图。
7.计算机网络具有哪些功能?8.目前,计算机网络应用在哪些方面?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网络协议1.解释下列术语网络体系结构服务接口协议实体协议数据单元数据封装数据解封装2.在OSI参考模型中,保证端-端的可靠性是在哪个层次上完成的?CA.数据连路层B.网络层C.传输层D.会话层3.数据的加密和解密属于 OSI 模型的功能。
BA.网络层 B.表示层 C.物理层 D.数据链路层4.O SI 参考模型包括哪 7 层?5.同一台计算机之间相邻层如何通信?6.不同计算机上同等层之间如何通信?7.简述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8.简述数据发送方封装的过程。
9.O SI 参考模型中每一层数据单元分别是什么?10.在 TCP/IP协议中各层有哪些主要协议?11.试说明层次、协议、服务和接口的关系12.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13.试比较 TCP/IP 模型和 OSI 模型的异同点。
计算机网络为什么采用层次化的体系结构?【要点提示】采用层次化体系结构的目的是将计算机网络这个庞大的、复杂的问题划分成若干较小的、简单的问题。
通过“分而治之”,解决这些较小的、简单的问题,从而解决计算机网络这个大问题(可以举例加以说明)。
2.81.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解析:面向连接的网络服务与无连接的网络服务就相当于生活中的电话系统和普通邮政系统所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068fc1976c66137ee0619b4.png)
计算机网络复习题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1、计算机网络从逻辑功能上可分为资源子网与通信子网,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控制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提供数据传输和转发功能。
资源子网是用来提供用户共享的硬件和软件。
2、什么是网络拓扑结构?答:在计算机网络中,我们把计算机、终端、通信处理机等设备抽象成点,把连接这些设备的通信线路抽象成线,并将这些点和线连接所构成的结构称作网络拓扑结构。
二、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体系结构采用了分层的方式对网络协议进行组织。
其分层的基本原则规定:不同结点间必须有相同的层次,不同结点的对等层次应具有相同的功能。
网络进程在进行通信之前,同层实体之间必须使用相同协议进行通信。
计算机网络分层模型中,上一层使用下一层提供的服务。
2、什么是数据封装?试描述在OSI参考模型中,通信双方(发送方和接收方)进行数据传输的基本过程,并给出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和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的名称。
答:数据封装是指对等层之间为了实现有效的相互通信,增加报头和报尾的过程。
(1)发送方从上到下依次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物理层(2)接收方从下到上依次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3)数据链路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帧(frame)(4)网络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分组(packet)(5)传输层的协议数据单元是分段(segment)3、什么是网络协议?答:网络协议:对等实体之间交换数据或通信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或标准的集合。
其三大要素包括语法、语义和语序。
4、Internet采用了什么网络体系结构?答:TCP/IP。
5、OSI模型中,从下到上分为哪些层次?与TCP/IP模型中的网络访问(Network Access)层相当的层是哪些层?答: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运输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与TCP/IP模型中的网络访问(Network Access)层相当的层是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简述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
![简述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5b4c0a8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f6.png)
名词解释:1.通信子网:由各种通信处理机、通信线路与其他通信设备组成,负责全网的通信处理任务。
2.通信协议:为网络数据交换而制定的规则、约定于标准。
3.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模型与协议的集合。
4.域名解析:域名IP地址的对应过程。
5.全双工通信:在一条通信电路中可以同时双向传输数据的方法。
6.纠错码:让每个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以便在接受端能发现并自动纠错的编码方法。
7.ARP:IP地址向MC地址的转换过程。
8.频分多路复用(FDM):在物理信道的可用带宽超过单个原始信号所需要带宽的情况下,可将改物理信号的总带宽分割成若干个与传输单个信号带宽相同(或略宽)的子信道,每个子信道传输一路信号,这就是频分多路复用。
9.网关(Gateway):能够提供运输层及运输层以上各层协议转换的网络互连设备。
10.不归零码NR2:在一个码元的全部时间内发生或不发出电流(单极性),以及发出正电流或负电流(双极性)。
每一位编码占用了全部码元的宽度。
这种编码方式称为不归零码NRZ。
11.信道容量:信道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是信道传输数据能力的极限、单位为位/秒(bps)。
12.奇偶校验码:奇偶校验码是一种通过增加1位冗余位使得码字中“1”的个数恒为奇数或偶数的编码方法。
这是一种检错码。
13.网络互联:网络互连是指将两个网络,通过网络互连设备(网桥、网关和路由器等)及相应的技术措施实现互联,使得各个网络用户之间能够通信和实现资源共享。
14.传输信道:是信号的传输媒体及有关设备的总称。
15.多媒体:多媒体是以下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组成的结合体: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声音。
16.防火墙:防火墙是位于内部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屏障,他按照系统管理员预先定义好的规则来控制数据包的进出。
防火墙是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其作用是防止非法用户的进入。
17.子网:具有相同IP网络号的一组机器的集合。
18.音频采集:音频采集是指把音频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放在存储装备中的过程。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25215f76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af.png)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是现代社会中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通信链路将各种终端设备连接起来,实现信息的传输和共享。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体系结构是我们理解和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与体系结构,并分析其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包括数据传输、数据交换、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协议等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传输是指通过物理媒介将数据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过程。
数据传输可以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进行,其中常见的有线传输方式包括以太网和光纤传输,无线传输方式包括无线局域网和蓝牙等。
其次,数据交换是指计算机网络中数据的传输方式。
常见的数据交换方式有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电路交换是在通信建立时为通信双方专用分配一条通路,直到通信结束。
报文交换是将数据分成较小的报文进行交换,每个报文带有地址信息,可以独立传输和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数据分成固定大小的数据包进行交换,每个数据包称为分组,通过网络中的路由器进行转发。
再次,网络拓扑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的连接方式。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星型结构、总线结构、环形结构和网状结构。
星型结构是以一个中央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物理链路与中央节点相连。
总线结构是将所有节点连接到同一个总线上,数据传输通过总线进行。
环形结构是在每两个相邻节点之间建立一条连接,形成一个环形结构。
网状结构是多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形成的任意结构。
最后,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中数据传输和交换的规则和约定。
常见的网络协议有TCP/IP协议和OSI参考模型。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上应用最广泛的协议,它将数据分成多个数据包,通过IP地址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通过TCP协议实现可靠传输。
OSI参考模型是一个理论框架,将网络协议分成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二、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是指计算机网络按照功能划分成不同的层次或模块,并规定每个模块的功能和接口。
项目6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教案)
![项目6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406107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1e.png)
项目6 因特网基础与简单应用因特网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因特网是由成千上万台计算机网络组成的,覆盖范围从大学校园网、商业公司的局域网到大型的在线服务提供商,几乎涵盖了社会的各个应用领域(如政务、军事、科研、文化、教育、经济、新闻、商业和娱乐等)。
人们只要用鼠标、键盘就可以从因特网上找到所需要的任何信息,可以与世界另一端的人们通信交流,甚至一起参加视频会议。
因特网已经深深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工作、生活方式,并正以极快的速度在不断发展和更新。
本项目主要介绍因特网的基础知识和一些简单的应用。
通过本项目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1.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
2.因特网基础:TCP/IP协议、C/S体系结构、IP地址和接入方式。
3.使用简单的因特网应用:浏览器(IE)的使用,信息的搜索、浏览与保存,FTP下载,电子邮件的收发,以及流媒体和手机电视的使用。
任务1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复习与新课导入:复习:在项目5中,我们学习了PowerPoint 2010的使用。
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办公软件的使用。
那么,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计算机联网的目的是什么?计算机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它由哪些部分组成?教学目的与要求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定义、组成、功能和分类。
2.掌握网络拓扑结构和网络体系结构。
3.掌握网络传输介质和互联网络设备。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计算机网络概述、计算机网络的互联技术。
难点:数据共享(设置文件夹共享、打印机共享)。
课时分配与教学方法:使用教学课件(PPT)讲授2学时。
教学过程:一、计算机网络概述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以惊人的速度和广泛的应用程度在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是随着强烈的社会需求和前期通信技术的成熟而出现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拓扑结构课件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和拓扑结构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abc8133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a6.png)
网状拓扑
总结词
网状拓扑是一种复杂的网络拓扑结构,其中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可能存在通信路径。
详细描述
网状拓扑提供了高度的灵活性和可靠性,因为多个路径可用于数据传输和故障恢复。然而,网状拓扑 结构的实现和维护成本较高,且需要复杂的路由协议来管理通信路径。
03 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
路由器
路由器是用于连接不同网络的 设备,能够根据IP地址将数据 包从一个网络转发到另一个网络。
交换机是一种基于MAC地址识别数据交换的设 备,能够根据MAC地址将数据帧从一个端口转 发到另一个端口。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包括数据帧的过滤和转发、 VLAN划分等。
网关
01
网关是用于连接不同协议网络的 设备,能够实现不同协议之间的 转换和数据交换。
02
网关可以用于实现局域网与广域 网之间的连接、不同协议之间的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和拓扑结构课件
目录
CONTENTS
•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 网络设备与互联技术 • 网络协议与网络安全
01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OSI参考模型
• OSI简介: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参考模型 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一个用于描述计算机网络协 议的分层模型。它定义了网络协议的七个层次,从上到下分别 是: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路层 和物理层。
DNS协议
01
02
03
DNS(域名系统)协议用于将域 名转换为IP地址。
通过DNS协议,用户可以在浏览 器中输入域名,系统会自动将其 转换为相应的IP地址,从而实现 网页的访问。
DNS协议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将域名和IP地址映射关系分散存 储在多个DNS服务器中,提高了 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
![计算机网络技术期末考试知识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c6d75ebe1e650e52ea99e6.png)
第一章网络概论1.计算机网络发展Internet ARPAnet Intranet的关系解:主机-远程终端互联;主机-主机互连;网络标准化;局域网的兴起;Internet时代。
先有ARPAnet(主机互联),再有Internet(互联网),随后才有Intranet(企业网)。
2.计算机网络定义解:将地理位置不同的两台以上的具有独立功能的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介质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系统。
3.计算机网络分类解: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广域网(wide area network,WAN )城域网(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MAN )4.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有哪些结构、各结构形态解:总线结构:是将网上设备均连接在一条总线上,任何两台计算机之间不再单独连接。
环形结构:是将网上计算机连接成一个封闭的环星形结构:是将多台计算机连在一个中心节点(如集线器)上树形结构:是星型结构的扩展,具有星形结构连接简单、易于扩充、易于进行故障隔离等特点。
网状结构:是一种不规则的连接,通常一个节点与其他节点之间有两条以上的通路。
第二章网络体系结构与通信知识网络体系结构1.网络协议及其三要素解:网络协议:网络中各种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共同遵守的规则或约定。
三要素:1.语义:指在数据传输中加入哪些控制信息。
2.语法:指传输数据的格式。
3.时序:指数据传输的次序或步骤。
2.网络体系结构的概念解:分层:网络通信过程非常复杂,为了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人们将网络完成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子任务分别制定相应的协议,在网络术语中将这样一种任务分解的方法叫分层。
网络体系结构:把网络的这种分层结构以及各层协议的集合。
3.OSI参考模型;有哪些层次、各层主要作用解:第1层:物理层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比特传输服务,确保比特在通信子网中从一个节点传输到另一个节点上;物理层协议主要定义传输介质接口的电气的、机械的、过程的和功能的特性,包括接口的形状、传输信号电压的高低、数据传输速率、最大传输距离、引脚的功能、动作的次序等等。
互联网的架构
![互联网的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1badad53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4d.png)
互联网的架构互联网作为当今信息社会的基础设施,已经深刻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与社会结构。
它的快速发展与普及,离不开其独特的架构。
本文将从互联网的架构层面进行探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互联网的运作原理。
一、互联网的基本架构互联网的基本架构是一种分层结构,它由多个网络层次构成。
最底层是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的硬件设备,如光纤、网线等。
其上是数据链路层,负责将传输数据分段,将网络层的数据包封装成帧。
再上一层是网络层,它负责数据包的传递和寻址,决定最佳的传输路径。
最上层是应用层,这是用户与互联网交互的接口,包括各种应用程序,如电子邮件、网页浏览器等。
二、互联网的协议体系互联网的架构依赖于大量的通信协议来完成各种功能。
其中最核心的协议是TCP/IP协议,它是整个互联网的基础。
TCP/IP协议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网络互连功能,确保了数据的正确传输。
此外,还有诸多其他协议,如HTTP协议用于网页的传输,SMTP协议用于电子邮件的传送等。
三、互联网的网络拓扑结构从网络拓扑结构的角度看,互联网可以表现为多种形式。
其中最常见的是星型拓扑和网状拓扑。
星型拓扑是以一个中心节点为核心,其他节点通过链路与之相连,形成一个星形结构。
这种结构简单、易于维护,但中心节点出现故障就会导致整个网络瘫痪。
网状拓扑则是每个节点都与其他节点直接相连,形成一个复杂的网状结构。
这种结构具有较好的容错性,但对网络的管理和维护要求较高。
四、互联网的自治系统互联网的自治系统(AS)是互联网中一组相互连接的IP网络的集合,它们由同一机构或组织管理和运营。
自治系统通过路由协议相互通信,实现网络之间的互联。
每个自治系统都被分配了全球唯一的自治系统号(ASN),以便在互联网中进行识别和寻址。
五、互联网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互联网的架构也在不断演变。
未来互联网将朝着更加去中心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目前,区块链技术已经在互联网中得到应用,为信息的安全和数据的可信传输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
![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基础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2d6e8044a7302768e99392f.png)
1.基数:在一种数制中,只能使用一组固定的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具体使用多少个数字符号来表示数目的大小,就称为该数制的基数。
2.位权:对于多位数,处在某一位上的1所表示的数值的大小,称为该位的位权。
3.字节:通常将8个二进制编为一组,叫做一个字节。
4.字长:通常将组成一个字的位数叫做该字的字长。
不同级别的计算机字长是不同的。
5.信息:信息在我们的现实世界中是广泛存在的。
从计算机应用角度,通常将信息看做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所需的或所获取的知识。
6.数据:数据是现实世界中的各种信息记录下来的、可以识别的符号。
它是信息的载体,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7.信息处理:在当今信息社会,信息处理实际上就是利用计算机的特点,由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过程。
实际上信息处理的本质就是数据处理,其主要目标就是获取有用的信息。
8.人工智能:人工智能(AI)是指用计算机来“模仿”人的智能,使计算机能像人一样具有识别语言、文字、图形和“推理”、学习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
9.过程控制:是指实时采集、检测数据,并进行处理和判定,按最佳值进行调节的过程。
10.CAD:CAD是计算机辅助设计的缩写,是指用计算机帮助工程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
11.CAI:CAI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缩写,是指利用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工作。
12.算术逻辑单元(ALU):又称运算器。
它是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部件,包括算术运算(加、减、乘、除等)和逻辑运算(与、或、非、异域、比较等)。
13.中央处理单元(CPU):是硬件系统的核心。
它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等组成,并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制成芯片,又称微处理器芯片。
14.系统软件:是指由计算机生产厂(部分由“第三方”)为使用计算机而提供的基本软件。
15.应用软件:是指用户为自己的业务应用而使用系统开发出来的用户软件。
16.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
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并且负责解释用户对机器的管理命令,使它转换为机器的实际操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4 网状网络结构
网状拓扑结构将网络中站点实现点对点的连接。 虽然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可以是一个网状网络,但这种拓扑 结构更常用于企业级网络和广域网。 因特网就是网状广域网的一个例子。
网状拓扑结构的优点: ● 所有设备间采用点到点通信,没有争用 信道现象,带宽充足。 ● 每条电缆之间都相互独立,当发生故障 时,故障隔离定位很方便。 ● 任何两站点之间都有两条或者更多线路 可以互相连通,网络拓扑的容错性极好。 网状拓扑结构的缺点: ● 电缆数量多。 ● 结构复杂、不易管理和维护。
4.1.5 混合型网络结构 1.星型总线 该混合拓扑结构组合了星型和总线构造。
2.菊花链型 星型总线网络拓扑还是过于简单而不能代 表一种典型的中等规模局域网。
3.层次结构 将设备按等级分层有许多原因。
将拓扑结构层次化有以下几种优点: 对不同的组进行带宽隔离,易于增加或隔绝不同的 网络组,易于与不同的网络类型互连,因此,层次 拓扑结构构成了高速局域网和广域网设计的基础。
4.2 网络体系结构
为了实现数据通信,相互通信的计算机必须遵守 一定的协议。 所谓协议是为了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 规则、标准或约定。它由语法、语义和同步三个 要素组成。 为了减少协议设计的复杂性,大多数网络都按层 的方式来组织,每一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 在所有的网络中,每一层的目的都是向它的上一 层提供一定的服务,而把如何实现这一层的细节 对上一层加以屏蔽。
2.互联层 TCP/IP的互联层又称互联网络层,对应于O S I模 型的网络层,它是网络互联的基础,提供无连接 的分组交换服务。 互联网络层的主要任务是将源主机的报文分组发 送到网上,让每个分组独立地到达目的主机。 互联层的核心协议是互联网协议IP。 除IP协议之外,互联层还包括地址解析协议 (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 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等。
4.1.3 环形网络结构 环型拓扑结构网络是由一些中继器和连接 到中继器的点到点链路组成的一个闭合环。 在环型拓扑结构的网络中,所有的通信共 享一条物理通道。
环型拓扑结构具有以下优点: ● 电缆长度短。 ● 适用于光纤。 ● 无差错传输。 环型拓扑结构的缺点为: ● 可靠性差。 ● 故障诊断困难。 ● 调整网络比较困难。
图4-8说明了一个5层的协议:
主机1 第5层 4/5层接口 第4层 3/4层接口 第3层 2/3层接口 第2层 1/2层接口 第1层 第1层协议 第1 层 第2层协议 第2 层 第3层协议 第3 层 第4层协议 第4 层 第5层协议 主机2 第5 层
物理介质
图4-8 层、协议和接口
4.2.2 ISO/OSI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过激标准化组织(ISO)成立于1947年,它专门就 一些国际标准达成世界范围的一致。 为了建立一个国际范围的网络体系结构,国际标 准化组织在1978年为开放系统互联成立了一个专 门分委员会,并于1980年12月发表了第一个草拟 的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的协议书,在1983年把 基本参考模型正式批准为国际标准,即“OSI/ RM”。
4.2.3 TCP/IP模型体系结构 TCP/IP模型分成了五个层次的结构,包括 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互联层、传输层、 应用层。 OSI参考模型 TCP/IP参考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应用层 传输层 互联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图4-11 TCP/IP参考模型
物理层 主要功能是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 理链接,以保证在通信信道上透明地 传输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 主要功能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 上,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
4.1.2 星型网络结构 星型结构的网络中,每一台设备都通过传 输介质与中心设备相连,而且每一台设备 只能与中心设备交换数据。
集线器
星型拓扑结构的优点为: ● 可靠性高。 ● 方便服务。 ● 故障诊断容易。 星型拓扑结构虽有许多优点,但也有缺点: ● 扩展困难、安装费用高。 ● 对中央节点的依赖性强。
3.传输层 TCP/IP参考模型的传输层与OSI参考模型 的运输层相对应。 传输层的生要功能是提供两台机器之间端 到端的数据传送。 该层定义了两个协议:传输控制协议 (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4.应用层 应用层是参考模型中最高层,直接为用户的应用 进程提供服务。 它包含了所有的高层协议,例如:超文本传输协 议(HTTP)、文件传输协议(FTP)、简单邮件 传送协议(SMTP)、实现域名解析的DNS协议、 支持远程登录的TELNET及简单文件传送协议 (TFTP)等。
TCP/IP是一系列协议组成的协议族,目前 包含了100多个协议。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被 称为传输控制协议,它一个端到端的协议, 允许从一台机器发出的字节流无差错地发 往互联网上的其他机器。 IP(Internet Protocol)称为网络互联协议, 负责网络之间的互联。
OSI开放系统模型包括七个层次:物理层、 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 表示层和应用层。
层次 7 端系统A 应用层 应用层协议 端系统B 应用层 6 表示层 表示层协议 表示层
5
会话层
会话层协议
会话层
4
传输层
传输层协议
传输层
3
网络层
网络层
网络层协议
网络层
网络层
2
链路层
链路层
数据链路层协议
链路层
计算机网络技术 (第二版)
主编 傅建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第4章 网络拓扑结构与 网络体系结构
本章任务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体系结构
4.1 网络拓扑结构
4.1.1 总线型网络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数据传输线作为 通信介质,所有的站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 接口直接连接到通信介质。
主要优点有: ● 布线容易、电缆用量小。 ● 可靠性高。 ● 易于扩充。 ● 易于安装。 总线型拓扑结构局限性: ● 故障诊断困难。 ● 故障隔离困难。 ● 中继器配置。 ● 通信介质或中间某一接口点出现故障, 整个网络随即瘫痪。
链路层
1
物理层 端节点
物理层 交换节点
物理层协议 通信子网
物理层 交换节点
物理层 端节点
图4-9 OSI参考模型分层结构图
OSI参考模型各层的功能。 1.物理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链接,以保证在 通信信道上透明地传输比特流。 2.数据链路层:主要功能是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 传输数据帧。 3.网络层:主要功能是为数据分组进行路由选择,并负责通信子网 的流量控制、拥塞控制。 4.运输层:又称为传输层或传送层。主要功能是为会话层提供一个 可靠的端到端连接以使两个端系统之间透明地传输报文。运输层的数 据单元是报文。 5.会话层:又称为会晤层。主要功能是使用运输层提供的可靠的端 到端连接.在两个应用进程之间建立会话连接,并对“会话”进行管 理和控制,保征“会话”数据可靠传送。在会话层以上各高层协议中, 数据单元都称为报文。 6.表示层:主要功能是完成被传输数据的表示工作,包括数据格式、 数据转化、数据加密和数据压缩等语法变换服务。 7.应用层:是OSI参考模型中的最高层,其功能与计算机应用系统所 要求的网络服务目的有关。一般来讲,应用层的主要功能是为应用系 统提供访问OSI环境的接口和服务。
应用层
SMTP
FTP
TELNET
DNS
SNMP
TFTP
传输层
TCP
UDP
互联层
ICMP
IP
ARP
RARP
数据链路层
在两个相邻结点间的线路上无差错地传输数据帧
物理层
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个物理链接
图4-12 TCP/IP参考模型中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