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4节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案粤教版第一册

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第4节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教案粤教版第一册

第四节测量直线运动物体的瞬时速度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知道打点计时器、数字计时器,并会使用.2。

[科学思维]掌握三种计时器的使用方法,能用它们测量瞬时速度,能解决相关实际问题.3。

[科学探究]学会探究测量瞬时速度的方法,通过与他人交流合作,提高实验探究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利用三种计时器对瞬时速度的测量,实事求是,激发学习的兴趣.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20页的“讨论与交流"并梳理必要的知识点.教材P20“讨论与交流"提示:1.直流电源不能使振针周期性的上下振动打点.2.T=错误!s=0.012 5 s,即每0。

012 5 s打下一个点.一、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1.打点计时器:一种通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来记录物体运动信息的仪器.2.分类:电火花计时器和电磁打点计时器.3.电火花打点计时器(1)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源.(2)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系列点迹.4.电磁打点计时器(1)工作电压:4~6 V交流电源.(2)原理:接通交流电源后,在线圈和永久磁铁的作用下,振片便振动起来,带动其上的振针上下振动.这时如果纸带运动,振针就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留下一系列小点.5.打点间隔:当电源频率是50 Hz时,纸带上每打出两个相邻点所经历的时间都是0。

02 s。

注意:打点计时器不能长时间连续工作,纸带通过后应立即关闭开关.二、数字计时器1.计时装置的组成由数字计时器和光电门组成的计时测量装置,如图所示.2.光电门由发光装置(红外发光二极管)和光线接收装置(光敏元件)构成.光敏元件接收由发光装置发出的光线,通常处于被照亮的状态.3.计时器有两个输入插口与光电门相连.4.计时原理当宽度一定的物体通过光电门时,光线被挡,光敏元件处于暗状态,向数字计时器发出脉冲信号,触发数字计时器开始计时,遮光结束(物体通过)停止计时,这样就记录下物体遮挡一个光电门光线的短暂时间.数字计时器还可以记录物体经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即任一光电门第一次遮光时开始计时,第二次遮光时停止计时,计时器显示的是两次遮光之间的时间(物体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之间的时间).说明:数字计时器能测量出小到1 ms或0.1 ms的时间间隔,计时更精确灵敏.1.思考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都是220 V的交变电压.(×)(2)使用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打出的纸带相邻两个点的时间间隔为0.02 s.(√)(3)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准确记录了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时间.(√)(4)数字计时器不能记录物体前后两次挡光的时间间隔.(×)2.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6 V以下的直流电源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得越快C[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交流电源,其中电磁打点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4~6 V,电火花计时器的工作电压是220 V,A错误;使用的交流电源频率f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Δt就越小(因Δt =错误!),C正确;使用时先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再让物体运动,B错误;物体运动得越快,纸带上打的点就越稀疏,D错误.]3.(多选)下列关于打点计时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使用的交流电的频率如果不是50 Hz,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依然是0.02 sB.电火花计时器是利用火花放电的原理来工作的C.我国中学实验室用的打点计时器直接接到实验台的插座上使用,这种打点计时器是电磁打点计时器D.从减小实验误差的角度考虑,选电火花计时器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好BD[打点计时器的周期等于频率的倒数,使用交流电的频率如果不是50 Hz,则打点的周期不再是0.02 s,故A错误;我国使用的是220 V交流电,所以直接接到实验台的插座上使用的打点计时器应该是电火花计时器,选项C错误;电火花计时器利用的是火花放电的原理来工作的,使用时摩擦较电磁打点计时器小,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选项B、D正确.]打点计时器及其使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是应用电磁铁的原理,让振针周期性的振动,通过复写纸在纸带上打下点迹,来记录物体运动情况.请探究:(1)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各使用什么电源?(2)如果电磁打点计时器打的点不清晰,总结是什么原因?提示:(1)电磁打点计时器用4~6 V交流电源,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用220 V交流电源.(2)打点不清晰可能是电压太低,调高电压就可以.1.实验步骤(1)了解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结构,然后把它固定在桌子上,纸带穿过限位孔,把纸带放在墨粉纸盘的下面.(2)把计时器接到220 V的交流电源上.(3)接通电源,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纸带上就打出一行小点,随后立即关闭电源.(4)取下纸带,从能看得清的某个点数起,数一数纸带上共有多少个点.如果共有n个点,则用Δt=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案正式版

第一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点的概念.能明确物体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看作质点.(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选取参考系时,要考虑到使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3)知道坐标系的概念.能够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2.过程与方法:(1)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的过程(2)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初步掌握科学抽象这种研究方法(3)通过数形结合的学习,认识数学工具在物理学中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体验,使学生保持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共同探索的团队精神,并使学生学会合作与交流,逐步形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验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科学抽象,养成正确处理问题的方法,学会在研究问题中突出主要矛盾的哲学价值观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坐标系的建立教学策略: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2.教学难点及其教学策略:难点:理想化模型——质点的建立,及相应的思想方法教学策略:通过问题的讨论,在原有认知水平上进一步深化拓宽,达到认知的螺旋上升,攻克难点三、教学资源1.演示器材:乒乓拍、乒乓球2.课件:飞机空投,地月系、太阳系运行,地球公转和四季变化,火车运行的模拟动画3.音像文件:“神舟”5号发射、运行、返回过程;鸽子飞行;28届雅典奥运会上张怡宁发球4. 图片资料:学校平面图,神州五号发射控制中心,GPS定位器,汽车、火车过桥、火箭等图片。

5.多媒体教学设备一套。

四.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呈现“神舟”5号从发射到返回舱成功回收的主要阶段。

播放神州五号发射升空过程的录像。

讲述:飞船在茫茫太空遨游,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文学家、艺术家采用形象的手法。

“凌云戏月游银汉,转瞬翔天过太空”,短短一两句话就勾勒出航天飞船的雄姿。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优秀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解决有关问题,知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v方向相反.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教法建议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主要设计:一、复习讨论: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第一个:5 s内速度由0增到10 m/s,后匀速.第二个:2 s内速度由0增到6 m/s,后匀速.2.提问讨论:(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3)第1 s内、第2 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3.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3)计算一下问题与练习第一题三种型号轿车的加速度(练习)4.阅读教材相关内容,讨论:(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3)如何从图象中求物体的加速度?5.阅读教材内容讨论:(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飞机水平匀速飞行)(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探究活动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 共51页)

新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全册共51页)目录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2时间和位移1.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4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2.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2.5 自由落体运动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第三章相互作用3.1 重力3.2 弹力3.3 摩擦力3.4 力的合成3.5 力的分解第一章运动的描述1.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 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 会用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和位置的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自然,关心科技,正确方法,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质点概念的理解,如何选取参考系。

【教学难点】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

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

运动是宇宙间永恒的主题,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李白用“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来描绘气势磅礴的瀑布。

画家也用美丽的画笔描绘出动感十足的情景。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课时安排:共计10课时,每节课时45分钟教学目标:1. 了解力、质点、运动、速度、加速度的概念;2. 掌握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规律;3.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体运动过程中的问题;4. 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课:力的概念- 介绍力的定义和物理意义- 分析不同力的分类- 学习力的单位及测量方法第二课:质点的运动- 学习并理解质点的运动规律- 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和加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第三课:速度和加速度- 介绍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分析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变化规律- 解决速度和加速度相关问题第四至六课:实验教学- 进行匀速直线运动实验- 进行加速直线运动实验- 利用实验数据验证运动规律第七至八课:运动的图像分析- 学习绘制物体运动图像- 分析图像中体现的运动规律- 运用图像解决物体运动问题第九至十课:应用与拓展- 讲解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拓展知识,探索更多运动规律- 进行综合性知识点复习和评价教学方法:1. 理论讲解与实验结合: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相结合,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运动的原理。

2. 调查研究与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3. 学生合作与交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4. 图像辅助教学:通过图像的展示和分析,加深学生对物理运动规律的理解。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问题提出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2. 作业评价:布置适量的作业,旨在巩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3. 实验报告评价:要求学生能够完成实验报告,反映自己对实验结果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学习成绩评价:通过考试和测验,全面评价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

教学反思与改进:1.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2节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二、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教学目标1.理解位移的概念,了解路程与位移的区别.2.知道标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时间、时刻和路程是标量.3.能用数轴或一维直线坐标表示时刻和时间、位置和位移.4.知道时刻与位置、时间与位移的对应关系.重点难点重点:位移的概念以及它与路程的区别.难点:理解位移的概念,会用有向线段表示位移.设计思想位移和路程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位移是用来表示质点变动的,它的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初、末位置间的距离,它的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而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路径的长度,是标量.这两个概念是运动学中的基本概念,是学生学好后续课程内容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帮助学生形成准确而清晰的第一印象。

还想通过刚开始的这几节课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实际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认识到物理的重要性。

所以通过一些生活实例来解读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同时利用数学知识和方法即用数轴来表示位移轴,在位移轴上,点表示某一时刻的位置,线段表示某段时间内的位移.要选位置参考点(位置零点),直线运动中,可选某一单一方向作为正方向,朝正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正,朝负方向离开参考点的位置都为负.位移方向与规定方向相同时为正相反时为负.标量遵从算术加法的法则,矢量遵从三角形定则(或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后会学到,不让学生知道).这样既直观又易懂。

同时让学生举例并进行讨论。

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同学,可以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提出问题,分组讨论解决问题。

这样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等方面的能力。

教学资源《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引入】问题:阅读课本关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故事,提到的三个问题涉及哪三个物理量?物体的任何机械运动都伴随着物体在空间中位置的改变,我们用什么来量度物体位置的改变呢?【课堂学习】学习活动一:确定位置的方法师:你现在在哪儿?如何描述?学生:“扬州市新华中学”师:不认识新华中学的人还是不知道你在哪儿?学生:扬子江中路728号。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案:运动的描述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用语言、图像和图表等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理解速度、时间和位移等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进取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描述:静止与运动;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匀速运动与变速运动。

2. 速度: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速度与时间、位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的各种描述方法;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

2. 教学难点:变速运动的速度计算;速度与时间、位移关系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运动实例,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

2. 教学活动:讲解运动的描述方法,示例讲解;学生实验观察物体运动,记录数据;讲解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学生练习计算速度,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学生互相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学生能熟练运用多种方式描述物体的运动;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2. 教学改进: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理解运动和速度的概念;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更多的练习机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和实验报告,评价学生在运动描述和速度计算方面的掌握程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

2. 教学反馈: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问题;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七、教学延伸:1. 深入学习: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运动的其它相关概念,如加速度、力与运动的关系等;鼓励学生参加物理竞赛和相关学术活动,提高他们的物理素养。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

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5篇高三物理教案运动的描述(篇1)一、指导思想本届学生自进入高中学习以来,使用的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物理》教材。

该大纲突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的基本思想,这一基本思想也是高三教学中应该全面贯彻的教学思想。

高中的前两年已经基本完成了高中物理教学内容,高三年级将进入全面的总复习阶段,为了配合学生的复习,我们定了《三维设计》一书,作为本学年的教学参考用书。

本学期拟完成本书的第一章至第十二章的教学任务。

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这届高三学生的特殊性,首先这届学生是高中扩招后的学生,因此从全县学生的整体来看,这届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有着较大的差异,即使是同一学校或同一教学班,学生之间的差异也会比以往高三学习的差异大一些。

另外,本届高三学生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受省示范验收的影响,这必将使得他们进入高三时的学科能力基础和学习状态较以往高三学生要差一些。

基于以上的客观原因,本届高三的物理复习工作要特别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面向全体,分类指导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从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的基本点出发,根据各班学生具体情况,制订恰当的教学计划和目标要求,满腔热情地使每一个学生在高三阶段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是每一位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是基本的师德要求,也是搞好高三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2、抓好三基,培养能力高三年级物理属理工科选修课,同时本届学生要参加3+X模式的高考,物理属于综合理科考试中的重要部分。

我一定认真学习新的教学大纲与高考考试大纲,研究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物理部分的试题难度和特点,使高三的复习工作更具有针对性。

在整个高三阶段,对所有学生都应强调理解、掌握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这是能力要求的基本体现。

有系统地理解和掌握好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是高三学习阶段的`主要任务,也是能力培养的主要方面,因此对于课堂例题与学生习题要精心筛选,不要求多、求全、求难。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的运动教案
年级: 高中
目标:
1. 理解物体的运动是相对的,并能够解释惯性的概念。

2. 掌握速度、加速度等运动物理学概念。

3. 能够运用运动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1. 运动的相对性
2. 惯性
3. 速度、加速度
4. 运动学公式
教学准备:
1. PowerPoint课件
2. 实验仪器和实验材料
教学活动:
1. 导入:利用实例引入物体的运动概念,让学生理解运动是相对的。

2. 授课:通过PowerPoint讲解运动学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进行实例演练。

3. 实验: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体验运动的概念,如测速实验等。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相关习题练习,巩固知识点。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评估方式:
1. 课堂测验
2. 实验报告
3. 课后作业
扩展活动:
1. 课外阅读:推荐相关物理书籍给学生,让其深入理解运动学的概念。

2. 校园实践: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一些运动学实验,如测量跑步速度等。

此为物体的运动教案范本,具体内容和活动安排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物体的运动规律,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高中物理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物体运动教案教学内容:物体运动的描述与描述方法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2. 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和相关量。

教学重点:1. 物体的运动状态;2. 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

教学难点:1. 运动的描述方法;2. 运动的相关量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器材: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利用实例或图片展示物体的不同运动状态,引出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第二步:讲解1. 解释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哪些,包括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2. 介绍描述物体运动的方法,如位置-时间图、速度-时间图等。

第三步: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以小车在直线轨道上的运动为例,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第四步:讨论与学生讨论实验结果,解释图形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各种运动状态的特点以及如何用图形描述物体的运动。

第五步:总结总结物体运动的描述方法和相关量,强化学生对运动概念的理解。

教学延伸:1. 给学生布置练习题,让他们巩固运动描述方法和相关量的计算方法;2. 带领学生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尝试用图形描述。

教学反馈:1. 通过课堂讨论、练习题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反馈,检查他们对物体运动的理解情况;2. 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运动。

教学素材:1. PowerPoint 等教学辅助工具;2. 实验材料:小车、直线轨道、计时器等;3. 图表等相关物体运动的资料。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提升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物理第1章运动的描述章末综合提升教案粤教版必修第一册
9.科学思维与探究
-基于观察和实验,运用物理知识解释运动现象。
-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分析运动图像,提高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课后作业
1.绘制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和速度-时间图像。
2.描述一个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的运动过程,并绘制其速度-时间图像。
3.分析一个物体做曲线运动的运动特点,并绘制其速度-时间图像。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了基础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简单变速运动的概念,并对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本章内容将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复杂运动(如曲线运动)的规律,加深对运动状态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特别是牛顿第一定律在运动描述中的应用。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7.牛顿第一定律指出,物体除非受到外力作用,否则静止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运动的物体将保持________。
8.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加速度________(填“变化”或“不变”)。
二、简答题
1.简述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2.简述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3.简述曲线运动的特点。
4.简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平台数据跟踪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指南,阅读资料,初步理解曲线运动的概念。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设计的问题,独立思考,记录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问题等提交至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培养自学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进度监控。
3.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定律解释现象,加深对定律内涵的认识。

高中物理教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第一课教案

高中物理教学第一课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体如何运动,掌握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

2. 能够区分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并能够用公式计算物体的运动速度。

教学重点:1. 运动的描述2. 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分3. 运动速度的计算教学难点:1. 运动速度的概念2. 计算物体在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中的速度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讲解运动的概念,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在上学的路上是如何运动的。

2. 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在运动的时候有哪些特点?二、学习(30分钟)1. 讲解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2. 理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别,并用图示表达。

3. 讲解速度公式:v=Δs/Δt4. 设计实验:利用计时器和测量工具测量物体在匀速和变速运动中的速度,并计算速度值。

三、巩固(10分钟)1. 练习题:让学生自行计算几道题目,巩固速度计算的方法。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计算方法和解题过程。

四、拓展(10分钟)1. 讨论物体的运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 提出问题:如果一个物体在匀速运动过程中突然停止,它的速度是多少?3. 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一个物体做到匀速运动?有哪些因素影响?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作业:练习册中的相关题目。

2. 提醒学生下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教学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运动的描述和速度计算方法,理解匀速运动和变速运动的区别。

在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运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多进行实践,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高中物理 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第3节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教学案 教科版必修1

第3节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1.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运动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2.平均速度描述物体在某个过程(或某段时间)的平均快慢,其大小为v -=Δx Δt。

3.瞬时速度是物体经过某位置(或某时刻)的速度,能准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速度—时间图像描述物体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其图像与t 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大小。

一、速度 平均速度1.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2)公式:v =Δx Δt =x 2-x 1t 2-t 1。

(3)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cm/s 。

(4)方向:速度是矢量,不但有大小,还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快慢(即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

2.平均速度(1)变速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不相等的运动。

(2)平均速度①定义: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

②公式:v -=Δx Δt。

③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打点计时器(1)打点计时器是记录做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置和时间的仪器。

(2)电火花打点计时器:①工作电压:220 V交流电源;②原理:当接通电源、按下脉冲输出开关时,计时器发出的脉冲电流经放电针、墨粉纸盘到纸盘轴,产生火花放电,于是在运动的纸带上就打出一行点迹。

(3)打点周期打点计时器一般接我国市用交流电,交流电频率为50 Hz,计时器每隔0.02_s打一次点。

2.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1)实验目的①练习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②利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

(2)实验步骤①如图1­3­1所示,将木板固定在铁架台上,把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安装在倾斜的木板上,把小车与纸带装好,接好电源。

图1­3­1②接通电源,将小车从斜面上由静止开始释放,纸带上就会打出一系列点迹。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

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案(精选多篇)第一篇: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一、课题:运动、空间和时间(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一节)司南版二、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运动有多种类型,机械运动是一种简单的运动形式(2)、知道参考系的概念,知道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的参考系时,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通常选择参考系时,要考虑研究问题的方便;在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必须选择同一参考系才有意义.(3)、知道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知道时间的法定计量单位及其符号.2、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2)、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四、教学重点:1、参考系的概念,及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3、学会用时间数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的时间和时刻五、教学难点:1、学会合理选择参考系判断物理的运动情况2、学会用坐标系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六、教学工具: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与内容(一)、本章课程的引入:结合课本16页内容,在学生自行阅读的基础,教师引入本章内容并简要讲解本章的学习要求(可见课本16页)(二)主要教学内容1、机械运动和参考系:(1)、各种运动:机械运动、热运动、电磁运动等(2)、机械运动的定义:一个物理相对别的物理位置的变化,简称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基本形式(3)、参考系的概念: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作标准的参照物,叫参考系教学过程:以课本所介绍的电梯运动为例来说明选择参考系的必要性并强调:对于同一运动,选择的参考系不同,观察和描述的结果可能会不同的。

(4)、参考系的确定方法教学过程1:学生讨论以下题目:例1、下列关于参考系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参考系必须是和地面连在一起的物体;b、被研究的物体必须沿参考系的连线运动;c、参考系必须正在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或是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d、参考系是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而假定为不动的那个物体。

高中运动的描述教案物理

高中运动的描述教案物理

高中运动的描述教案物理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运动在物理学中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及其符号表示;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各种运动现象。

教学内容:
1. 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 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
3. 运动的图像表示。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PPT课件,介绍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2. 教师准备实验仪器,进行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笔。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
教师用示意图等形式引入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运动的定义和分类。

Step 2:讲解基本物理量
教师介绍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并讲解其定义和计算方法。

Step 3:实验操作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速度和加速度的测量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仪器,掌握实验方法和过程。

Step 4:运动图像表示
教师通过示例讲解如何用速度-时间图和加速度-时间图来描述运动,让学生能够画出并解
释这些图像。

Step 5:练习与应用
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各种运动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Step 6:总结与展望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运动在物理学中的定义和分类,掌握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及其符号表示,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各种运动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运动的描述教案一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一)物体和质点(subject and mass point)1 质点: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2 质点是一种科学的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理想化模型:指抓住问题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对实际问题近似的一种思想)活动与交流1.研究火车的各种运动情况时,哪些情况下需要考虑火车的长度?哪些情况不需要?2.研究地球自转和地球绕太阳公转时,是否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讨论交流1.同一物体有时看做质点,有时又不能看做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时,可把火车看做质点,不考虑火车的长度,而研究火车通过某一座桥时,这时就不能把火车看做质点2.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具有质量的点,任何转动的物体,在研究自转时,都不可简化为质点.所以在研究地球自转时,不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地球不能当做质点来处理.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很大的物体也可简化为质点,但在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运动时,由于地球的直径比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小得多,地球上各点相对于太阳的运动可以看做是相同的,即地球的大小可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地球当做质点来处理3 物体看成质点条件a)当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都相同时,物体上任何一点的运动情况都能反映物体的运动,物体可看成质点b)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的情况下可看成质点c)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时可以当做质点,有时不能当做质的质点实例分析在下列运动中,研究对象可当做质点的有A 远洋航行的巨轮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浆的转动情况C 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卫星D 转动中的砂轮E 从斜面上滑下的物体F 火车从车站开出通过站口的时间G 只有体积很小或质量很小的物体(二)参考系(reference frame)1参考系(1)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另一个物体(2)几点提醒问题1 课本P12 图1.1-4a.描述同一个物体运动时,若以不同的物体为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问题2在空中,“空姐”热情为旅客服务,为了描述“空姐”的运动情况,应选下列哪个物体为参考系A 飞机场B 飞机C 沿航线的山,树或云彩D 都可以b.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在实际问题中应以研究问题方便为原则.c.应认识到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唯物辨证思想.问题分析“坐在火车里的人看到窗外相邻轨道上的另一辆火车开动了,此时他感到自己坐的火车在后退实际上,他坐的火车并没有动”这句话中,所选则的参考系有多少?(三)坐标系(coordinate system)1.实例分析:一辆小轿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行使,怎样描述不同时刻车的位置及其位置变化?2.坐标系(1)建立思想:a.如何选则坐标轴和正方向b.如何选坐标原点c.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2)建立原则a.对直线运动的质点,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b.对于曲线运动的质点,可建立二维、三维或多维坐标系.3.全球定位系统(GPS)随堂训练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是体积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B.只要是质量很小的物体都可以看成质点C.质量很大或体积很大的物体都一定不能看成质点D.由于所研究的问题不同,同一物体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能看成质点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考系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考系,又是运动的,那么,以乙物体为参考系,丙物体的运动情况是( )A.一定是静止的B.一定是运动的C.运动或静止都有可能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二时间和位移实例分析(一)时刻和时间间隔1 时刻:指的是某一瞬间,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点表示2 时间间隔:指的是两个时刻的间隔.在时间坐标轴上用一线段表示3 平时所说的“时间’’.有时指的是时刻,有时指的是时间间隔讨论交流材料1:电台报时时一般是这样说:“现在是北京时间八点整”.听评书连播等节目时,最后播音员往往说“请明天这个时间继续收听”.这里的两个“时间”是什么意思?材料2:“1s末”“1s时”“2s初”物理意思是否相同?实例分析 问题1条件:人做单向直线运动①从A →B →C 路程是多少? ②从A →B 位置变化是多少? 从B →C 位置变化是多少? 从A →C 呢? 问题2沿①②③④四条不同路径到达B 点路程是否相同,位置变化是否相同? 根据上述两个问题,你可以得到什么样的结论?结论:路程与物体运动轨迹有关,而位置的变化仅与物体起点与终点的位置有关(二) 路程和位移1 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2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①表示方法:用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②大小:线段的长短表示位移的大小③方向:线段的指向表示位移的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3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A BC10k m20k m针对训练1 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B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C 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D 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2.气球上升到100m的高空时,从气球上落下一物体,物体又上升了10m后开始下落,若取向上为正方向,则物体从离开气球开始到落到地面时的位移为多少?通过的路程为多少?3.下列哪种情况下指的是位移( )A.机动车里程表上所显示的千米数B.标准田径尝跑道的周长是400mC.乘火车或飞机由北京到上海的直线距离约为1080kmD.计量跳远运动员的比赛成绩4.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1.几秒内位移最大?2.几秒内路程最大?提示注意初始时刻质点位于坐标原点,质点位移的起点在坐标原点。

解析位移最大时,质点距离原点的距离最大。

由表中提供的数据可知,此质点开始运动后4s内位移最大,是7m。

质点的位置坐标在不断变化,说明它在不断运动,所以此质点开始运动后5s内路程最大。

点悟有的同学可能会认为该质点在开始运动后1s内位移最大,而7s内位移却是最小,因为1s内位移为5m,4s内位移为-7m,5>-7。

其实,位移的大小要看其绝对值,正负号只能表示它的方向。

-7m表示位移大小为7m,负号表示位移方向沿x轴的负方向。

5.一个质点沿两个半径为R的半圆弧由A经B到达C,在此过程中,它的位移和路程分别为A.4R,2πRB.4R, -2πRC.-4R, 2πRD.-4R,-2πR(三)矢量和标量1 矢量: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等2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质量、长度等注意点:矢量计算→平行四边形定则标量计算→算术加法法则在一条直线上遇到矢量问题时,可以规定一个正方向,凡是与正方向相同的用“+”来表示,与正方向相反的用“-”来表示.讨论交流小明从A点出发,向东走了30m,到达B点.然后向南又走了40m,到达C点.用有向线段表明他第一次的位移,第二次的位移以及从A到C的位置变化(即两次行走的合位移). 三个位移的大小各是多少?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位置:状态量,与物体某一状态相对应,与时刻相对应,在坐标轴上为一点.位移:过程量.与物体的某一运动过程相对应, 与时间间隔相对应,在坐标轴上为一线段(1)生活中两个物体都在运动,哪一个运动更快?(2)如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要比较不同物体运动的快慢,必须寻找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速度总结:1.在坐标系中,某点的数值为坐标.2.在坐标系中,某两点的数值差为坐标的变化量.对应时间的差值叫时间的变化量3.时刻、坐标对应轴上一点;时间、坐标变化,对应轴上一段实例分析(1)比较A 和B,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2)比较B 和D,可以得到怎样的结论? (3)比较B 和C,你有何感想?运动的快慢跟时间及通过的位移都有关系 三.速度 (一)速度1.定义:位移(△x)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2.公式:t x v ∆∆=3.单位:国际单位:m/s常用:km/h 、cm/s4.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实例分析:在日常生活中,物体运动快慢不一,如:天空,日出日落;草原,骏马奔驰;树丛,蜗牛爬行;在许多情况下,物体运动的快慢会发生改变:飞机的起飞;汽车行驶;运动员的奔跑等.在自然界中,物体运动状态各不相同,为了较准确的描述物体的运动,人们引入了平均速度的概念.(二)平均速度1.定义: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x)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2.公式:tx v ∆∆=3.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方向决定 4.平均速度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讨论与交流美国田径运动员刘易斯,在1991年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创下了9.86s 的百米跑世界记录.下表中给出了当时的实测记录.请算出每个20m 内的平均速度,并填入表中.通过该表,你能得到怎样的结论?结论:平均速度应强调是哪一段时间(或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例题分析一辆汽车沿平直的公路行使,第1s 内通过5m 的距离,第2s 内和第3s 内各通过20m 的距离,第4s 内又通过15m 的距离,求汽车在最初2s 内的平均速度和这4s 内的平均速度各是多少? 练习1.一物体直线向东运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3m/s,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是2m/s,则全部路程中的平均速度应是多少?2.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等于3.0×108m/s,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一个人看到闪电后5s 听到雷声,则打雷的地方大约离他多远?(三).瞬时速度1.定义:指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2.公式:)0(,→∆∆∆=ttxv4.瞬时速度的方向就是某时刻物体运动的方向5.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任意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和在任意一点的瞬时速度都相等3.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有时简称速率(四).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练习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均速度就是速度的平均值B.瞬时速率是指瞬时速度的大小C.火车以速度v经过某一路段,v是指瞬时速度D.子弹以速度v从枪口射出,v是平均速度2.在公路的每个路段都有交通管理部门设置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 )A.必须以这一规定速度行驶B.平均速度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C.瞬时速度不得超过这一规定数值D.汽车上的速度计指示值,有时还是可以超过这一规定值的一学生在百米赛跑中,测得他在50m处得瞬时速度为6m/s,在16s末到达终点时得瞬时速度为7.5m/s,则他在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五).速率 1.平均速率(1)定义: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2)定义式:t s v =(3)物理意思:仅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2.瞬时速率(1)定义:瞬时速度的大小(2)定义式:)0(,→∆∆∆=t t xv(3)物理意思:精确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几个比较1.速度和速率的比较2.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比较定义 位移与发生位移所对应时间的比值指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位置)的速度公式 t x v ∆∆=)0(,→∆∆∆=t t xv性质 矢量,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 矢量,方向:物体运动方向联系 匀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瞬时速度是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3.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比较平均速度 平均速率意义 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和方向 粗略描述物运动快慢 定义 位移与发生位移所对应时间的比值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性质 矢量,方向:物体位移的方向标量关系 对于单方向直线运动,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同一时间段的平均速率相等注意:1.在谈到平均速度或平均速率时,都必须要指明是哪段时间2.对于往复的直线运动或曲线运动,平均速度大小小于同一时间段内的平均速率两潜艇相距一段距离,以相同速度v 成单行纵队航行,后艇的水声定位器发出的信号到达前艇并被反射回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 0,已知从发出信号到收到回声的时间为t ,则两艇相距为多少?某人在O 点,与一平直公路AB 相距h=50m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