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原型_论_推销员之死_中威利_洛曼的悲剧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3月

第21卷 第2期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Journal of Sichuan I nternati onal Studies University

M ar.,2005

Vol.21 No.2

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原型

———论《推销员之死》中威利・洛曼的悲剧形象

马可云

(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浙江绍兴 312000)

提 要:以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来探讨美国现代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形象。与传统悲剧不同,《推销员之死》成功地塑造出一位美国普通推销员的悲剧原型。主人公威利・洛曼的命运悲剧不仅是其个人的悲剧,也是家庭关系的悲剧,更是美国社会的悲剧。

关键词:悲剧原型;个人悲剧;家庭悲剧;社会悲剧

中图分类号:I71210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831(2005)02-0035-05

The Trag i c Archetype of an Am er i can Everyman:

W illy L oman i n D ea th of a Sa lesm an

MA Ke2yun

Abstract:This essay app lies Fryeπs Mythol ogical2A rchetypal App r oach t o the inter p retati on of the tragic p r otagonist in D eath of a Sales m an,the master p iece written by the modern American p lay wright A rthur M iller.D ifferent fr om traditi onal tragedies,the archetype of a co mmon American sales man has been successfully characterized in D eath of a Sales m an.The tragedy of W illy Loman may be considered as a tragedy of an individual,of a fa m ily,and of American s ociety as well. Key words:Tragic archetype;individual tragedy;fa m ily tragedy;s ocial tragedy

原型批评理论是加拿大著名的文学理论家诺思洛普・弗莱(Northr op Frye,1912~1991)在研究西方神话的本质基础上,通过《批评的解剖》(1957)一书建立起来的。它以弗雷泽的神话理论和荣格的集体无意识学说为基础,其理论的核心是“文学原型”。弗莱在构建其文学理论时对原型进行了移位,把心理学或人类学意义上的原型移到了文学领域,并赋予了原型以文学的含义。他认为,原型是典型的、在文学史中反复出现的单位,是文学作品中“典型的即反复出现的意象”。一个原型就是“一个象征,通常是一个意象,它常常在文学中出现,并可被辨认出作为一个人的整个文学经验的一个组成部分”[1]。

《推销员之死》是美国著名戏剧家阿瑟・米勒的代表作,是一部探索和剖析美国现实社会问题和生活问题的悲剧。主人公威利・洛曼不是传统的、古典悲剧式的人物,而是成千上万普通美国人中的一员。正是这样一位普通美国人的命运悲剧震撼了无数的美国观众,使威利成为美国戏剧舞台上一位家喻户晓的人物,塑造了一位在梦幻中寻找自我,在现实生活中遭受“美国梦”破灭打击和摧残的原型形象。本文运用弗莱的神话原型批评理论,从社会、家庭以及个人价值取向三方面因素来分析威利・洛曼作为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原型特征。

一、一位普通美国人的悲剧

《推销员之死》的基本素材取自阿瑟・米勒17岁时创作的一部微型小说《悼念》(In M e m oria l)。小说描写了一位犹太推销员在生命最后一天的悲惨遭遇。虽然他经受住了工作中老板对他的各种奚落和凌辱,经受住了生活的艰辛困苦,却经受不起被老板炒鱿鱼的打击。这位年迈力衰的推销员终因缺乏生活的自信心和勇气而绝望地卧轨自杀。这个稚气的写实作品受到了研究米勒及其戏剧的很多学者的广泛注意和高度评价,但其在故事情节的复杂性、主题的深刻社会性以及人物内心世界和场景的塑造等方面显然都是无法与后来的《推销员之死》相媲美的。

主人公威利・洛曼是纽约一家服装公司的旅行推销员,他的工作主要是驱车来往于新英格兰地区的几个州上门推销公司生产的各式服装。他年轻的时候,曾是那样勤勉、热情并充满成就感。他不仅给老板带来了丰厚的利润,也为自己建立起了友谊和信任的推销网。他一直有着自己的愿望和

梦想,那就是有朝一日他自己能够独立地开设一家公司。为此,威利拒绝了哥哥邀请他去阿拉斯加采矿的建议,因为他坚信自己也能够在推销这一行业里挖出“金矿”来。威利早年对生活充满信心还表现在对年幼的两个儿子的殷切期待上。儿子,尤其是大儿子比夫在中学时就是学校的橄榄球明星,他认为,儿子一旦从绿茵场上转战商界,一定会取得巨大成功,为家庭带来莫大的荣誉和巨额财富。

然而,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了。当威利在剧中出场的时候,已经是一位身心疲惫、精神焦躁且失望的老人。现在,他时常生活在回忆和幻想之中,在家里以及开车时精神难以集中,曾几次萌生过自杀的念头,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走上绝路,因为他对自己和两个儿子仍然存在一丝幻想,说不定哪一天他精心设计的一切都会成为现实。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们的幻梦彻底破灭。最后,由于不愿意看着比夫失去商业前途,威利决定用自杀来赚取两万元的人寿保险费,用它作为比夫崛起的资本,并期待着死后许多人会参加他的葬礼,从而向儿子们证明自己曾有过事业上的辉煌和生命的价值,无怨无悔地酿造了驱车自杀的悲剧。

威利・洛曼的悲剧之所以能激起无数观众的同情和怜悯,在广大的美国普通民众中产生强烈的共鸣,是因为它反映的不仅仅是美国社会现实生活中一位普通人的生活的悲剧,而且是美国社会的悲剧。可是,一些评论人士却认为,像威利・洛曼这样一位普通的美国人缺乏悲剧主人公的“完整形象”。弗雷德里克・摩根(Frederick Morgan)认为《推销员之死》根本算不上一出悲剧。他说:“我认为这决不是悲剧,更确切地说也没有写出什么人物,不管他普通不普通。”[3]《推销员之死》首演后不久,米勒即为其剧中人物的美学属性进行了辩护,他说:“它与其说是一出戏,不如说是个事实;它不掺入作者的意见,而是自行渐渐展现进程和一种伦理作用,展现行动的社会法则,这些法则对个人施加的影响并不亚于任何一种由神祗执掌的宗族法。我无需声明这出戏是一出真金火炼的悲剧,以表明我对悲剧的看法是正确的。我的目的仅在于指出在考虑悲剧时应该重视一种历史事实,那就是在当今和往昔之间,身份地位的意义已有极大的变化。我更关心的是这种特殊的争论掩盖了一些更直接有关的问题。”[4](P288)米勒在《悲剧与普通人》一文中指出:“我相信,在悲剧的最高意义上,普通人和国王一样,都适合于作为悲剧的主人公。”他又说:“无论是高贵者还是卑贱者,都有同样的精神变化过程。说到底,如果悲剧行动的升华真的只是高贵人物所独有的特征,那么广大群众热爱悲剧胜过一切形式,就令人不可思议了……我认为,面对着一个人准备献出生命去保护一种东西———对个人尊严的意识,假如必须的话,我们心中就会升腾起悲剧感。”[5]这实质上表明了一个普通小人物的悲剧形象与古典悲剧英雄具有同样的审美价值。

威利・洛曼的普通人原型形象其次表现在他本质上是一个诚实本分、有自己尊严和荣誉感的人。与其他普通美国人一样,他有血、有肉、有感情、有事业心和进取心。他力图做两个儿子的榜样,热爱家庭,体贴妻子,勤勉工作。他所做的一切努力与挣扎都是为了给家庭和儿子带来幸福,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生活目标。正如他的妻子琳达对儿子比夫说的一席话:“我从没说他是个伟人。威利・洛曼从来没挣过大钱。他的名字也从没上过报纸,他不是世上最好的人,但是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灾难正降临他的头上,因此他理应受到关心。”[6]虽然威利是个潦倒失败的小人物,但他一直维护着自己的人格尊严。[7]商品推销不出去时,他没有了收入,就向邻居查理借钱交给妻子琳达,并谎称是自己的酬金。另一方面,他爱虚荣,要面子,总是夸夸其谈,用过分夸饰的、戏剧性的和不负责任的口吻对妻子和儿子说话,使整个家庭长期弥漫着虚伪和窒息的气氛。这样一位本质上坦诚而外表虚伪、疲惫不堪、身心交瘁的老人在走向自我毁灭的一刹那,多少普通的美国人情不自禁地叹息,双目浸湿了同情与怜悯的泪水!正如剧作家布鲁克斯・阿特金森所说:“《推销员之死》最后一场戏的悲剧力量令人几乎不能自持。因为米勒塑造了一个好人,他代表了中产阶级朴素的作派和优良的美德。”[8]

威利・洛曼的普通人原型形象还表现在他具有一位普通美国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抱负。传统的美国梦是一种关于所有的美国移民都能享受自由、土地、平等和机会的一种承诺,但自美国内战以来,尤其是1900年以后,这个传统的理想就被歪曲成商业成功的美梦,正如著名的导演和剧评家哈罗德・克勒曼指出的:“美国梦达成的捷径是推销术。推销术意味着以欺诈为基础:一种根本不管商品是否有用处而巧言售出的能力。推销术的目的是做成买卖,去赢得利润和赚取回扣……由此而产生了新的心理学。那些从事二手买卖的推销员把一切价值观置放于商业活动和自我致富的考量中,而心灵则日益荒芜和枯竭。”[9]

威利・洛曼就是这样一位做着美国发财梦的推销员,他一辈子都在追求成功,追求“美国梦”的实现,期待着儿子们的辉煌前程。他特别关注大儿子比夫能有所作为,希望比夫能成为橄榄球明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