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合集下载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高度复杂和独特的心理能力之一,它是指个体对自己存在和身份的认知感知。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个体的认知、情感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自我意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婴儿期。

婴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且可以产生行为和影响周围的事物。

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婴儿逐渐能够使用代词“我”来指代自己,进一步巩固了自我意识的形成。

在幼儿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

幼儿在与同龄儿童的互动中,开始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形成了“我是谁”的认知。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喜好和能力有更明确的认知,在游戏和角色扮演中,能够出色地扮演自己和他人的角色。

此外,幼儿也开始注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培养了自尊心和自我价值感。

进入学龄期,个体的自我意识继续发展。

学龄儿童开始意识到自己具有持续性和一致性,即对自己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有一种较为清晰的时间概念。

他们开始对自己的内心感受和思想进行反思和理解,并能够更好地掌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此外,学龄儿童还开始通过与他人交往来建构和确认自己的身份,逐渐形成一种群体意识。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在身体、心理和社会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身体和性别产生了更大的关注,并更加执着于自我形象的建构。

青少年开始经历自我的探索和建构,不断尝试和尝试新的角色和身份。

他们也面临着个人和社会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开始独立思考和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

成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另一个重要阶段。

成年人逐渐有能力审视和反思自己的经历、决策和行为,并进行自我评价和调整。

他们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为个人成长和发展设定目标和计划。

同时,成年人还意识到自我意识不仅仅是个体的内在感受,也是社会角色和关系的一部分,需要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往。

总之,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而综合的过程。

它涉及到个体对自身存在和身份的认知,同时也受到社会环境和人际交往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

心理学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

心理学研究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青少年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他们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心理学家通过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与发展进行研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特征。

一、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存在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它涉及到自我认同、自我价值感和自我形象等方面。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1. 认识自我:在青少年期,个体开始思考自己是谁,逐渐产生“自我”这一概念。

他们通过比较自己与他人的差异来认识自己的特点和优劣。

2. 建立自我身份:青少年通过与其他社会群体的互动,逐渐明确自己的身份认同。

他们会从家庭、朋友、学校等环境中吸收信息,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

3. 探索自我内心世界:青少年开始关注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探索自己的兴趣和潜能。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梦想、目标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二、青少年自我意识的特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具有一些显著的特点,这些特点对他们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其中几个典型的特点:1. 自恋思维:青少年常常过分关注自己,自我中心的思维在这个阶段尤为明显。

他们容易产生自大、自卑等极端情绪。

2. 自我认同与困扰:青少年时期是人类自我认同最困扰的阶段之一。

他们常常陷入对自己身份的疑惑和困惑,容易受到同伴和社会舆论的影响。

3. 自我评价的波动:青少年的自我评价十分波动,他们对自己的能力和外貌容易产生不确定和否定的情绪。

这种波动也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自信心造成影响。

三、心理学研究青少年自我意识的方法心理学家通过多种方法对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进行研究,以更全面地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心理需求。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心理学家常常设计问卷,通过让青少年回答问题,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

2. 实地观察:心理学家会到学校、家庭等社会环境中观察青少年的行为和言语,以获取更真实的数据。

3. 面谈和访谈:心理学家与青少年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倾听他们的思想和感受,深入了解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发展情况。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我认知的增强: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了从青少年到成年人的过渡阶段,开始对自己的特点、兴趣、价值观等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认知。

他们逐渐明确自己的个人优势和劣势,并尝试在各个领域中寻找自己的定位。

2. 自我身份的建构:大学生开始逐渐摆脱与家庭和社会角色的关联,积极主动地为自己建构独立的个人身份。

他们通过参与各种社交活动、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等方式,逐渐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形成对自己的独特认同感。

3. 自我理解的深化:大学生在与不同的人交往和接触中,通过对他人经历和观点的理解和比较,进一步拓宽对自己的认知。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目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价值观。

4. 自我调控的发展:大学生面临着更加自由和多样的生活环境,需要学会平衡个人需求和社会期望的关系。

他们逐渐发展出对自己情绪、行为和决策的自我调控能力,并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成长的过程,通过学习、社交和实践等方式,他们逐渐形成独立思考和自我认知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幼儿阶段是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成长时期。

在这个时期,孩子们不仅在身体和认知方面快速发展,而且还在建立自我意识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

这种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对于孩子后续的人格塑造、社会适应能力以及情感发展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孩子经历多个阶段的发展。

最初,孩子只能认知自己的身体,将自己与外部事物区分开来。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能够表达自己的想法、情绪和观点。

这个阶段,孩子们逐步建立起对自我的认知和认同。

与此社会交往也在推动自我意识的形成。

通过与父母、家人以及其他人的互动,孩子们学会了如何看待自己,并开始建立自我形象。

他们不断地探索自我,并从他人的反馈中获得有关自我的信息和认知。

自我意识的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发展与完善。

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地位,能够独立地思考、表达和作出判断。

他们也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并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以符合社会规范。

幼儿的自我意识还表现在他们对自己特点和能力的认知上。

他们能够客观评估自己的优缺点,并根据此调整自己的行为。

这种自我认知的发展,不仅增强了他们的自尊心,也为今后的自我管理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家庭环境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塑造幼儿自我意识的重要因素。

父母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以及亲子互动都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深远的影响。

例如,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儿童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更好地认识和接纳自我。

而过于严格或溺爱的教育方式,可能会抑制儿童的自我独立性和自主性,阻碍自我意识的发展。

因此,家长应该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和引导,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表达,同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教育机构的作用除了家庭环境,幼儿园和其他教育机构也在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些机构中,儿童不仅能与同伴互动,还能接受专业的教育引导。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第一篇: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在机体生长发育,特别是脑机能的成熟过程中通过个体的社会化而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有研究表明,自我意识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生理的自我;二是心理的自我;三是社会的自我。

新生儿不具有自我意识。

婴儿最初是先能辨认客体的属性,而后才逐渐认识自己的。

一岁前的儿童全然意识不到自己的存在,更不能分辨主客体的区别。

他们经常摆弄自己的手指,并把它们放进嘴里吮吸,但并不知道手指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而把它们当做玩具。

一岁左右的婴儿,才开始把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加以区别,意识到自己的手指与脚趾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态。

一岁半左右的儿童,从成人那里学会使用自己的名字,表明他们能把自己和别人相区别。

儿童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是自我意识发展中的巨大飞跃。

二岁以后的儿童,在语言学习中掌握了物主代词“我的”和人称代词“我”,由此实现了自我意识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即从把自己看作是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做主体来认识。

这标志着他们真正的自我意识的出现。

幼儿期儿童的自我意识发展主要表现在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上,其中以自我评价为主导标志。

童年期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认识能力的提高,自我评价出现了新的飞跃,乃至以后进入少年期、青年期,自我意识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也日益复杂,直至达到成人的成熟的自我意识水平。

二、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四种。

1.通过认识别人,把别人与自己加以对照来认识自己人最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个体往往把对他人的认识迁移到自己身上,像认识他人那样来“客观”地认识自己。

如,当看到别人对长者很有礼貌并受到大家称赞时,就来对照反思自己的言行,从而认识到自己平时对长者的态度。

经过多次对比,就会促进个体对自我的认识,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2.通过分析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在很大程度受他人评价的影响。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

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篇: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意识及其发展的三个阶段自我意识是指人对自己各种身心状况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

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成熟,大约经过了20多年的时间。

初生时,人们并不能区分自己和非自己的东西,生活在主客体未分化的状态;七八个月的婴儿开始出现自我意识的萌芽,即能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听到自己的名字会做出明确的反应;两岁左右的儿童,掌握第一个人称代词“我”,在自我意识的形成中是一大飞跃;三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出现羞耻感、占有心,要求“我自己来”(要求自主性),其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

但是,这一时期的幼儿,其行为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以自己的身体为中心,以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来认识和投射外部世界。

因此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被认为是生理自我时期,也有人称之为自我中心期,它是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从三岁到青春期,是社会教化对个体影响最深刻的时期,也是角色学习的重要时期。

儿童在幼儿园、小学、中学接受正规教育,通过在游戏、学习、劳动等活动中不断地练习、模仿和认同,逐渐习得社会规范,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同伴角色、学校中的角色等,并能有意识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动。

虽然儿童也积极关注自己的内部世界,但他们主要依据别人的观点去评价事物、认识他人,对自己的认识也服从于权威或同伴的评价。

因此,这一时期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被称之为“社会自我”发展阶段,也称之为“客观化”时期。

从青春发育期到青年后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

其间自我意识经过三个阶段逐步趋向成熟,这三个阶段是:1、分化进入青春期以后,个体的视线由外向内转移,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内心体验,于是个体自我分裂为两部分:主体自我和客体自我。

主体自我处于自我意识的主体地位,起观察者、评价者和调节者的作用;客体自我在自我意识中处客体地位,充当被观察、被评价和被调节的角色。

经过分化,个体开始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进入心理自我的发展时期,也可以说进入了自我意识发展的“主观化”的时期。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人类共同具备的一种心理状态,它是对自我存在的认知和理解。

它是随着人的成长和经验积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长期的过程,涉及心理、认知、社交等方面的因素。

自我意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婴幼儿期。

在这个时期,婴幼儿开始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能够感知和回应外界的刺激。

他们开始发现自己的手、脚和声音等,逐渐认识到它们与自己有关。

这种早期的自我意识是基础而简单的,但却是后续发展的基石。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开始经历社交和互动,与其他人建立起联系和关系。

在与他人的交流中,他们会逐渐了解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种对比和比较让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特点,形成对自己的认知。

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兴趣、能力和爱好,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分享。

这种经验丰富了他们的自我意识,并促进了其进一步的发展。

在青少年时期,自我意识的发展进入一个关键的阶段。

青少年开始表达对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他们更加关注自己在群体中的地位和形象。

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并与他人进行比较和竞争。

这种对自我的思考和反思使他们逐渐树立起自己的独立意识和个性。

成年期是自我意识不断完善和巩固的阶段。

成年人面临更多的社会压力和责任,他们需要对自己的行为和决策负责。

他们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并开始寻找自己的人生意义。

成年人的自我意识也在不断调整和修正中,以适应生活中的变化和挑战。

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受到个体经历、教育环境、社会影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个人经验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基础,它包括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和生活环境等。

在经历和感知中,个体逐渐形成自己的认知和理解,实现对自身的认同和了解。

教育环境也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可以提供有利于自我意识培养的机会和条件。

它们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和自律等,促进其自我认知和发展。

关于心理知识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的例子

关于心理知识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的例子

关于心理知识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的例子心理学研究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课题。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存在、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认知和评价。

下面我将以一些例子来说明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1. 婴儿的镜像自我意识:在婴儿约6个月大时,他们开始对镜子中的自己产生兴趣,并试图与镜中的“伙伴”互动。

这表明婴儿开始意识到镜子中的反射物是与自己相对应的,从而形成了镜像自我意识。

2. 幼儿的情绪自我意识:在幼儿时期,孩子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并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

例如,当幼儿感到开心、生气或悲伤时,他们会用言语或行为来表达这些情感,这显示了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情绪自我意识。

3. 学龄前儿童的角色自我意识:学龄前儿童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扮演不同角色的身份。

例如,他们明白自己是孩子、兄弟姐妹、朋友或学生等。

这种角色自我意识有助于孩子们理解自己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和责任。

4. 青少年的身份自我意识:青少年时期是个人身份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是谁,试图找到自己的特点和个性。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比较和自我评价来建立自己的身份。

5. 成人的自我认知:成年人的自我意识是在社会互动和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形成的。

他们通过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经验来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自我认知。

6. 自我意识与自尊心:自我意识与自尊心密切相关。

自尊心是个体对自己的评价和感受,是自我意识的一部分。

当个体对自己有积极的评价和认同时,自尊心会得到提升,反之则会受到打击。

7. 自我意识与社会认同感:自我意识还与个体的社会认同感密切相关。

个体根据自己的特点和身份与社会群体进行比较,从而建立自己的社会认同感。

8. 自我意识与情绪调节:自我意识还与个体的情绪调节能力相关。

当个体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状态时,他们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和情绪调节策略来管理和调节自己的情绪。

9. 自我意识与自我目标:自我意识也与个体的自我目标相关。

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制定并追求符合自己价值观和利益的目标。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进程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复习进程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二十余年。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区别。

婴儿经常吸吮自己的手指,而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这时,他还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到了八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了一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能够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

一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但还只是把自己的当作客体来认识。

大约到了两岁左右,儿童逐步学会用“我”来代表自己。

三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自立的要求;出现羞愧感和疑虑感。

做错事时,他会感到羞愧;碰到问题或矛盾时,他会感到疑虑;产生占有欲和嫉妒感。

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

应该说三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的中心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

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人类自我意识的来源与发展

人类自我意识的来源与发展

人类自我意识的来源与发展人类自我意识是一种独特的认知能力,使我们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思考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并从中推理和反思。

在人类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自我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是一项重要的里程碑。

本文将探讨人类自我意识的来源与发展,并对其意义进行一些思考。

一、自我意识的起源人类自我意识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智慧的初现。

通过与其他物种的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只有人类具备自我意识这一认知能力。

自我意识的源头与神经系统的复杂性和动脑能力的提升有关。

在进化的过程中,人类大脑逐渐发展并形成了复杂的神经网络,从而使得我们能够观察、意识和反思自我。

自我意识的起源是人类智慧的产物,随着大脑的发展,人类意识的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

从婴儿期到成年阶段,我们的自我意识在不断地塑造和迭代。

婴儿时期,我们对自我没有明确的认识,只是通过感觉和冲动来理解自己和世界。

随着成长,我们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社会化过程,逐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开始用语言和符号来描述自己的经验和感受。

社会化过程对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学会从他人的角度来观察和评价自己,形成自我概念。

同时,社会的规范和道德价值观也对个体的自我意识起到规范和引导的作用。

人类自我意识的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交织的环境中进行的,我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体意识和自我形象。

三、自我意识的意义自我意识在人类生活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首先,自我意识使我们能够对自己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思维,我们能够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逐渐成长为更好的人。

其次,自我意识还赋予了我们情感和意义的体验。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情感体验,我们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快乐、悲伤和痛苦,从而形成丰富的情感生活。

此外,自我意识还使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联系和理解他人。

通过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和经历,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人的思维和情感,并建立起共情和共鸣的关系。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第一篇: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着一个特别明显、典型的分化、矛盾和统一的过程。

这个过程表现为:大学生能以更为客观的眼光和更清晰的标准不断观察自己,更主动细致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着更为复杂的自我沉思、自我反省等内心认识活动,并更理智地进行自我控制,同时带来诸如喜悦、激动、焦虑、失望等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当代大学生自我认识的迫切性、主动性、自觉性,与大学生对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和对自身责任的认识有关。

大学和中学相比,带有较高层次的职业定向性,随着社会的各种媒介对当前社会形势的介绍以及大学生深入社区和农村进行服务咨询和社会调查等多种活动的开展,大学生对自己将来所要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及素质要求有了清晰的认识。

大学生也明确意识到,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在校做好提前准备,这使大学生迫切要求进一步认识自我,找出自己现状与将来职业要求的差距,这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也是大学生胜任未来社会角色的必然要求。

第二篇: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机械学院 BJ1113 丘国维现如今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主要有:主体意识基本成熟,自立感强烈;自我意识系统地分化为“现实的我”与“理想的我”,未来感强烈,有了新的发展动力;人生问题经常映入自我意识,特别关心自己的人生价值,初步形成人生观;自我意识结构逐步完善,但某些心理成分发展水平不平衡。

针对上述大学生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要取得实效,就必须注意找准“矛盾点”;寻求“共同点”;守好“限制点”;填补“空白点”,力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自我意识在个体心理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个体个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大学阶段是人修炼个性、完善自我的关键时期,对于大学生来说,只有形成健全的自我意识,才能不断积极主动地改造自身的主观因素,不断地完善自己。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时候,首先要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心理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形成

心理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形成

心理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我存在的认知和理解,它是人类心理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经验的积累,自我意识逐渐形成并发展。

本文将探讨自我意识的定义、心理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以及自我意识对个体的重要性。

一、自我意识的定义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身存在、身份和特点的认知和理解。

它包括个体对自己外貌、性格、能力、价值观和角色等方面的认知。

自我意识帮助个体建立对自身身份和独特性的认同感,并与他人进行区分。

二、心理发展中的自我意识形成过程1. 儿童期自我意识的形成儿童期是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

在儿童期,孩子从开始认识自己的存在到逐渐了解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儿童通过与他人的比较,发展出对自己外貌、能力和角色的认知,并逐渐形成对自己的价值评价。

2. 青少年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时期,个体面临身份探索和角色转变的挑战,开始独立思考和反思自己。

青少年通过与同伴的交往和社会经验的积累,逐渐明确自己的兴趣、态度和价值观,并形成对自我的更深入的认知。

3. 成年期自我意识的完善成年期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成熟期。

在这个阶段,个体通过工作、婚姻、子女的养育等角色的扮演,深化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成年人形成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价,同时也会反思和调整自我认知,以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

三、自我意识对个体的重要性1. 增强个体的自信心自我意识的形成可以帮助个体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特点,树立自信心。

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的认知越清晰,越能应对挑战和困难,提高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2. 促进人际交往和合作自我意识有助于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更好地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越清楚,越能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见,并理解和尊重他人的立场和观点,从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 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方向自我意识可以引导个体对自我发展设定目标和计划,并提供行动方向。

个体清楚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可以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自我意识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核心,它是我们对自己的存在、状态和行为的认知和理解。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形成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婴幼儿期开始,逐渐形成稳定的个体认知和自我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与外界的互动、经历自我探索和社会比较,逐步建立起对自己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阶段:婴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婴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起点。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对自己的存在还没有明确的认知,他们只能通过感官来体验和感知自己的存在。

通过触觉、听觉和视觉,婴幼儿能够感受到身体的触摸、声音和周围的图像。

这种感知经验对于婴幼儿的自我意识形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阶段:童年期的自我意识童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开始认知和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区别。

他们会通过观察和比较来评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从而形成初步的自我概念。

在这个阶段,儿童对于自己的外貌、性格特点和能力有了初步的认知。

他们会关注自己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并根据他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

第三阶段:青春期的自我意识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人们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巨大变化,对自己的身份和角色产生了更加深刻的思考。

青春期的自我意识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的发展:个人认知和社会认同。

个人认知方面,青春期的人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价值观和目标,并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能力和弱点。

他们逐渐形成了个性化的自我概念,加强了对自己独特性的认知。

同时,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异,并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社会认同方面,青春期的人们更加关注和重视他人的看法和评价。

他们通过与同龄人的比较,寻求自己与社会的契合点。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寻找并接受某个群体的认可,并借此来增强自己的自尊和满足感。

然而,社会认同的形成也可能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因为他们担心自己不符合他人的期望和标准。

第四阶段:成年期的自我意识成年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拓展阶段。

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

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自我意识是人类个体发展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它不仅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还与我们的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息息相关。

本文将详细介绍自我意识发展的四个阶段,即自我意识的萌芽期、发展期、转折期和成熟期。

一、自我意识的萌芽期自我意识的萌芽期通常出现在个体出生后的第一年。

在这个时期,婴儿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关注自己的行为和周围环境。

他们开始学会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表情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之间的联系。

在这个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自我意识:1. 建立良好的安全关系:婴儿需要感到安全和舒适,以便更好地探索周围环境。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教育关系,可以为孩子提供安全感和信任感。

2. 提供积极的反馈:家长和教育者应该给予婴儿积极的反馈,以鼓励他们探索和学习。

这有助于婴儿建立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3. 培养语言和认知能力:婴儿的语言和认知能力在萌芽期得到快速发展。

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婴儿多交流,引导他们学习语言和认知技能。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期自我意识的发展期通常出现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之前。

在这个时期,个体开始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并逐渐形成独立的个性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角色,并尝试通过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在这个时期,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来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1. 提供自主权:允许青少年自主决策和承担责任,可以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

这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建立自信心。

2. 建立良好的沟通:家长和教育者应该与青少年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以帮助他们处理情感问题和压力。

这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并建立社交技能。

3. 提供支持和鼓励:在青少年尝试新事物和追求梦想的过程中,家长和教育者应该提供支持和鼓励。

这有助于青少年建立自信心和积极的态度。

三、自我意识的转折期自我意识的转折期通常出现在个体进入青春期之后。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成长自我意识是个别自身心理.心理和社会功效状况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它包含自我不雅察.自我监视.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导和自我掌握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运动和行动起着调节感化.心理学研讨标明,个别自我意识从产生.成长到相对稳固和成熟,大约须要二十余年.个别自我意识的成长阅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记本身为重要特色;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成长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间期(8个月~3岁).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本身与外界事物的差别.婴儿经常吸吮本身的手指,并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作本身的一部分.这时,他还生涯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况之中,到了八个月阁下的时刻,心理自我开端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到了一岁阁下,儿童开端可以或许把本身的动作和对象差别开来,可以或许初步的意识到本身是动作的主体.一周岁后,儿童逐渐熟悉本身的身材,开端可以或许意识到本身身材的感到,但还只是把本身的当作客体来熟悉.大约到了两岁阁下,儿童慢慢学会用“我”来代表本身.三岁阁下,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成长,重要表示为:第一人称“我”的应用频率进步,很多工作都请求“我本身来”,开端有自立的请求;消失羞愧感和疑虑感.做错事时,他会觉得羞愧;碰着问题或抵触时,他会觉得疑虑;产生占领欲和嫉妒感.当他看到本身爱好的器械(如食物.玩具.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领,不肯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应当说三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必定的成长,但其行动的中间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本身的设法主意去说明外部世界,并把本身的设法主意.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第二阶段为客不雅化时代(3岁~芳华期),这一时代是个别社会化最深的时代,也是进修脚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代.个别在家庭.幼儿园.黉舍.邻里中游戏.进修.劳动,经由过程模仿.认同.演习等方法,逐渐形成各类脚色不雅念,个别开端能意识到本身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感化和地位.然而这一时代可以或许引起他们留意的照样外部世界.对于本身的内涵心理状况,他们其实不懂得.他们其实不明确情感是一种主不雅感到,而常认为是由某种客不雅原因造成的,也不太擅长用本身的视角去说明事物.熟悉社会,更多的是参考甚至模仿成人的相干不雅点.第三阶段为主不雅化时代(芳华期~成年).这一时代的自我意识开端成熟.进入心理自我,共性逐渐形成.从芳华期到成年约十年里,个别的自我意识趋于成熟,并逐渐获得心理自我.儿童自我意识成长形成的过程中照样很轻易产生问题的,如自我熟悉掉实.自我调节掉控等.那么,若何促使儿童失去一种优越的自我意识呢?种运动,多与同龄伙伴来往.在与错误的来往过程中,儿童要必须废弃“自我中间”,站在他人角度思虑问题,关怀懂得他人的心境;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掌握.狭隘谦让,从新熟悉.评价本身,调剂本身的言行,不然,他们很难处理好错误之间的关系.儿童的自我意识恰是借助于一次次的误解.争吵.亲睦.共享而得到不竭改良的.2.让儿童本身评价本身,进步准确熟悉本身的才能.无论儿童对或错.进步或退步,都可以让他本身做出反思,从而造就优越的自我意识.3.造就儿童积极的及我一时.儿童对本身的意见起源于他人的评价,尤其是怙恃的评价.成人对孩子的评价要有分寸,尽量罕用“最”字,以免孩子产生骄傲或自卑心理;批驳和表扬要针对具体的工作,而不是笼统地对人,使儿童可经由过程具体的反思加以改良.经常责备孩子”很懒.很笨“,只能使孩子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识.4.进步儿童的自我调节才能.自我调节才能是权衡自我意识程度高下的重要标尺.若何调剂情感,若何合理掌控某一项运动的过程,并有意识地对运动成果的误差进行自我改正等,都须要重点指点.总之,要从行动.自我意识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准确的造就,包管其周全健康的成长.。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影响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的因素自我意识是在个体生理和心理能力发展到一定成熟程度的基础上发生、发展的,也是在个体与社会环境长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许多社会因素对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体因素1.生理因素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与个人生理的发展,年龄的增长是密切相关的,离开了生理及相应的心理能力的发展,自我意识不可能发生。

自我意识的发生或形成主要有物—我知觉分化、人—我知觉分化和有关自我的词的掌握三个标志。

物—我知觉分化可分为3个发展阶段。

最初出现的是物—我感觉分化。

刚刚出生的婴儿不知道自己身体的存在,其吮吸自己的手指、触摸身体部位时就像吮吸、触摸别的东西一样。

当婴儿感觉到两者的区别时,婴儿就出现了物—我感觉分化。

此时,婴儿出现了主体(自我)感觉。

到一岁末时幼儿开始能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别开来,在感觉上对自己的动作与动作的对象或结果产生了分化,这是在物—我感觉分化基础上形成的对自己动作和与动作相联系的外物的分化知觉。

在进一步的发展中,幼儿开始直觉到他所做的动作是自己发动的,自己是活动的主体,这标志着儿童出现了最初的相对于客体的(尤其是无理性客体)主体意识。

人—我知觉分化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一是对人微笑;二是从形象上区分他人和自己。

婴儿认识他人的形象比认识自己的形象出现的更早。

6个月以前的婴儿已经能够对不同的他人做出不同反映,从镜中认识父母的形象。

7-8个月的婴儿开始关注镜中的自我形象,10个月时出现想与镜中自我玩耍的倾向。

1岁零8个月开始能区分同伴(包括照片区分),2岁零2个月的幼儿能准确认识镜中或照片上的自我形象,标志着儿童出现了最初的(相对于他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知觉。

1岁以后,幼儿开始能将自己同表示自己的词语(名字)联系起来。

同时,发展起对自己躯体的认识和对自己身体感觉的意识。

“我”这个词的掌握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是一个质的变化。

儿童从把自己当作客体的人转变为把自己当作主体的人来认识,最终形成了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

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第一篇: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大约要经过20多年时间,综观自我意识的形成过程,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个阶段。

1,自我意识萌生时期(生理自我形成发展期)在生命降生之初,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

他们甚至不能意识到自己和外界事物的区别。

他经常吮吸自己的手指头,就像吮吸自己母亲的乳头一样津津有味,因为他把母亲当作他自己的一部分。

可见,他还生活在主体和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

婴儿一般在8个月龄左右,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3岁左右的儿童,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出现了羞愧感与疑虑感。

当做错了事时,会感到羞愧;当碰到矛盾时,会感到疑虑。

出现了占有欲和嫉妒感。

儿童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人共享;如果母亲对其他儿童表现出关心和喜爱,他会产生强烈的嫉妒感。

第一人称“我”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了自我独立的要求。

应该说,3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仍然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以自己的想法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2,自我意识形成时期(社会自我形成发展期)3岁到青春期这段时期,是个体接受社会化影响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的重要时期。

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步形成各种角色观念,如性别角色、家庭角色、伙伴角色、学生角色等。

这一时期,也是获得社会自我的时期,他们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能意识到自己所承担的社会义务和享有的社会权利等。

青春期以前,个体的眼光是向外的,引起他们兴趣和注意的是外部世界,他们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视而不见。

他们虽然已经意识到自己是一个主体,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但却不了解自己的下列状态:他们常常把自己的情绪视为某种客观上伴随行动而产生的东西,不懂得情绪是自己的主观感受;他们还不善于应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世界,只是照搬成人的观点作为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包括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包括

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包括
自我意识的发展总趋势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个体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个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区别,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感受、需求和意愿与他人不同。

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促使个体开始独立思考和行动。

2. 自我控制的增强: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个体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而不是仅仅被外界的刺激所驱使。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对环境产生影响,并学会在不同的情境下作出适当的反应。

3. 自我价值的建立: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他们逐渐建立起关于自己的价值观和认知。

他们开始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潜力,并渐渐形成自尊心和自信心。

这为个体在生活中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和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提供了基础。

4. 自我理解的深化:随着经验的积累和知识的增长,个体对自己的理解也逐渐加深。

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兴趣、价值观和目标,并逐渐发展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身份。

这种自我理解的深化帮助个体更好地认识自己,并在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总之,自我意识发展的总趋势是从对自己、对外界的认知逐渐转化为对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行动的能力,建立起自己的自我价值观和自我形象,并深化自我理解。

这个过程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随着个体的成长和经历的丰富,会不断变化和发展。

意识与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意识与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变化

意识与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变化意识是指人类对外部世界和内部自身的感知和认识能力,是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础。

而自我自我意识则是个体对自身存在和独特性的意识和认知。

在人类的成长过程中,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变化经历了多个阶段和重要时期,这对于人的身心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

(第一段为引言,简要介绍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的概念以及本文将要探讨的主题。

)1. 意识的发展与变化意识的发展与变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它随着儿童的成长而逐渐展现出不同的特点和能力。

对于婴儿来说,他们的意识主要是感知和知觉的阶段,他们能够通过感官对外界进行简单的认知和理解。

随着儿童的发育,他们的意识能力逐渐增强,开始出现对外界事物的记忆和思考能力。

在青少年期,意识逐渐发展为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的能力,并且可以对自己的思维和行为进行反思和评价。

2. 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与变化自我自我意识是人们对自己身份、角色、特点和感受的认知和反思。

在儿童早期,他们对自己的认知主要是基于他人的反馈和评价,他们开始形成自我形象和自我概念。

随着年龄的增长,自我自我意识逐渐变得更加内省和深入,个体开始主动思考和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具备了对他人和社会的理解和比较的能力。

成年后,自我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成为对自己价值、目标和意义的思考和认知。

3. 意识与自我自我意识的互动与影响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互动关系。

意识是自我自我意识的基础,没有意识的存在,自我自我意识也无法得以形成。

同时,自我自我意识对意识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具有较高自我自我意识水平的个体往往对自己的感知和思考更加敏锐和充分,从而有助于推动意识的深化和扩展。

此外,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的互动还可以影响个体的情绪、行为和社会适应能力。

4. 社会环境对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发展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等环境的不同特点和文化背景会对个体的意识和自我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范本模板】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范本模板】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育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要二十余年.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期(8个月~3岁)。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与外界事物的区别.婴儿经常吸吮自己的手指,而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这时,他还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到了八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了一岁左右,儿童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能够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动作的主体.一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感觉,但还只是把自己的当作客体来认识。

大约到了两岁左右,儿童逐步学会用“我”来代表自己。

三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自立的要求;出现羞愧感和疑虑感。

做错事时,他会感到羞愧;碰到问题或矛盾时,他会感到疑虑;产生占有欲和嫉妒感。

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

应该说三岁儿童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的中心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深的时期,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

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然而这一时期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还是外部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自我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
自我意识是个体自身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和自我评价,指主体3
对其自身的意识。

它包括自我观察、自我监督、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教4
育和自我控制等,自我意识对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

5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自我意识从发生、发展到相对稳定和成熟,大约需6
要二十余年。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两次飞跃:第一次飞跃大约在一至三岁7
是以儿童学会用代词“我”来标志自己为重要特点;第二次飞跃是在初中阶段。

8
国外有人将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自我中心期9
(8个月~3岁)。

刚出生的婴儿是没有自我意识的,他们甚至无法意识到自己与10
外界事物的区别。

婴儿经常吸吮自己的手指,而且津津有味,只因他把母亲当11
作自己的一部分。

这时,他还生活在主体与客体尚未分化的状态之中,到了八12
个月左右的时候,生理自我开始萌生,这是自我意识的最初形态。

到了一岁左13
右,儿童开始能够把自己的动作和对象区别开来,能够初步的意识到自己是动14
作的主体。

一周岁后,儿童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开始能够意识到自己身体的15
感觉,但还只是把自己的当作客体来认识。

大约到了两岁左右,儿童逐步学会16
用“我”来代表自己。

三岁左右,儿童的自我意识呈现新的发展,主要表现为:17
第一人称“我”的使用频率提高,许多事情都要求“我自己来”,开始有自立的18
要求;出现羞愧感和疑虑感。

做错事时,他会感到羞愧;碰到问题或矛盾时,19
他会感到疑虑;产生占有欲和嫉妒感。

当他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如食物、玩具、20
衣物等)时,就想独自占有,不愿与他人(尤其是同龄人)共享。

应该说三岁儿童21
的自我意识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其行为的中心仍然是自我,他们按照自己22
的想法去解释外部世界,并把自己的想法、情感投射到外界事物上去。

23
第二阶段为客观化时期(3岁~青春期),这一时期是个体社会化最深的时期,24
也是学习角色与获得社会自我的重要时期。

个体在家庭、幼儿园、学校、邻里
25
中游戏、学习、劳动,通过模仿、认同、练习等方式,逐渐形成各种角色观念,26
个体开始能意识到自己在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然而这一时期27
能够引起他们注意的还是外部世界。

对于自己的内在心理状态,他们并不了解。

28
他们并不明白情绪是一种主观感觉,而常以为是由某种客观原因造成的,也不29
太善于用自己的视角去解释事物、认识社会,更多的是参考甚至模拟成人的相30
关观点。

31
第三阶段为主观化时期(青春期~成年)。

这一时期的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进32
入心理自我,个性逐渐形成。

从青春期到成年约十年里,个体的自我意识趋于33
成熟,并逐渐获得心理自我。

34
儿童自我意识发展形成的过程中还是很容易发生问题的,如自我认识失实、35
自我调节失控等。

那么,如何促使儿童拥有一种良好的自我意识呢?
36
1.鼓励儿童多参与各种活动,多与同龄伙伴交往。

在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37
儿童要必须放弃“自我中心”,站在他人角度思考问题,关心理解他人的心情;
38
他们必须学会自我控制、宽容忍让,重新认识、评价自己,调整自己的言行,39
否则,他们很难处理好同伴之间的关系。

儿童的自我意识正是借助于一次次的40
误会、争吵、和好、共享而得到不断改进的。

41
2.让儿童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

无论儿童对或错、进42
步或退步,都可以让他自己做出反思,从而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

43
3.培养儿童积极的及我一时。

儿童对自己的看法来源于他人的评价,尤其44
是父母的评价。

成人对孩子的评价要有分寸,尽量少用“最”字,以免孩子产45
生自满或自卑心理;批评和表扬要针对具体的事情,而不是笼统地对人,使儿46
童可通过具体的反思加以改进。

经常指责孩子”很懒、很笨“,只能使孩子形47
成消极的自我意识。

48
4.提高儿童的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调节能力是衡量自我意识水平高低的主
49
要标尺。

如何调整情绪,如何合理把握某一项活动的进程,并有意识地对活动50
结果的偏差进行自我矫正等,都需要重点指导。

51
总之,要从行为、自我意识方面有针对性的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培养,保证52
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