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 土地的誓言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学
生
自
主
学
习
和
探
究
一、自主学习阶段:阅读课文独立完成黑板上自学提纲。
1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作者是运用了哪些手段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的?请举例说明。
3课文总共只有两段,请大家想一想,这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何异同?
3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做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4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
学生回答标题的含义
2“泛滥”原意是“江河水溢出,淹没土地”,又引申为“思想、事到处扩散”。细细品味这一词语会觉得十分贴切:作者的心情正如决堤之水不可遏制地四下泛滥奔流,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至于“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要知道,埋葬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那么,我的欢笑已经死去了吗?是的,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龚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这样想来,用“埋葬”是不是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呢?
4所选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景物?
5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6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
朗读课文
找出最能表达作者的情感重点字词重要语句
思考讨论对故乡的这种感情,疑难问题质疑。
代表回答问题
思考,回答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思想感情并积累词语。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重点聚焦】“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一句的含义有哪些?从表层看,这是写实。
在任何一块大地的深层,都涌动着沸腾的岩浆,这些岩浆就是文中所说的“红熟的浆液”。
作者这一种联想是因为他的内心也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似乎正要喷涌而出! 这时,充满激情的作者就进入了写意的层面:他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作者之心。
这块广大的“关东大地”因为这些拟人化的描写而有了生命有了情感,于是可以像人一样召唤着我、激励着我为之奋斗为之牺牲!【难点突破】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的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一步步的激动,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做“呼告”,具有强烈的抒情效果。
【走进作者】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
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
【背景追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拓展链接】关于土地俗语此地无银三百两;头顶一片天,脚踏一方土;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死无葬身之地;上天无路,入地无门;面朝黄土背朝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强龙不压地头蛇;【自主学习案】1.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炽.痛(chì)嗥.鸣(háo)斑斓..(bān lán)污秽.(huì)怪诞.(dàn)亘.古(gèn)田垄.(lǒng)2.辨析下列字形谛:(dì)谛听梁:(liáng)栋梁三尺蹄:(tí)马蹄粱:(liáng)高梁踊:(yǒng)踊跃诞:(dàn)怪诞涌:(yǒng)涌现涎:(xián)垂涎3.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炽痛:热烈而深切。
【经典】七年级语文下册9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9.土地的誓言端木蕻良导学目标1.运用多种诵读方式,体会作者情感,感受呼告及排比的艺术效果。
2.揣摩精彩句段,感受本文独特的抒情方式和富有魅力的语言。
3.增强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努力的责任感。
导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的结构和思想感情。
难点:揣摩文章精彩的段落和语言,感知文章的写作特色。
导学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炽.痛(chì)嗥.鸣(háo)镐.头(gǎo)田垄.(lǒng)亘.古(gân)碾.着(niǎn)谰.(lán)语丰饶.(ráo)斑lán(斓)怪dàn(诞)默qì(契)污huì(秽)阻yì(抑)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生词。
(1)炽痛:热烈而深切。
(2)嗥鸣:(野兽)大声嚎叫。
(3)斑斓:灿烂多彩。
(4)怪诞:荒诞离奇;古怪。
(5)亘古:整个古代。
(6)默契: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7)污秽:不干净。
不干净的东西。
(8)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
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
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
”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
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作者面对故乡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4.作者为什么在第一段中列举了一大串具有东北特色的景色、物产?列举了一大串富有东北地域特征的景色、物产,作者如数家珍,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富饶美丽,表现了对故乡深切的留恋和炽痛的热爱,也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和感染力。
二、课堂学习研讨1.有人说第一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9课《土地的誓言》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景物特征的方法。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的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
2. 教学重点/难点1、揣摩、欣赏精彩片段,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学习作者的表达技巧。
2、感受作者炽痛的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二、先学(一)自学指导(请根据自学指导学习课文,相信你一定能做得很好!时间13分钟)1、自由朗读,要求声情并茂,力求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2、再读课文,理清全文思路,把握作者的抒情脉络, 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提示:本文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异同:本文结构:想到、听到——发誓回去结构相同:先直抒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直抒胸臆。
内容——同:都有对故乡的回忆和描述。
——异:回忆中选取的景物不同。
)(二)自学检测1、给下列划横线的字注音。
炽痛()嗥鸣()谰语()亘古()蚱蜢()镐头()污秽()炽痛()2、口头回答自主学习中的第2题,如果自己起来不会或者回答时有错误、不完整,其余同学可起来修改、补充、质疑等。
(三)我的疑惑请你将自学和测试过程中的疑惑写在下面。
要求:只写题号,或者言简意赅,明确清晰,书写规范。
我的疑惑:三、合作探究过渡语:本文读来美不胜收,从情感、意象、语言、手法等方面都给我们美的享受,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这些“美”。
1、美在情感。
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新人教版
一、快乐预习1、预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预习重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自主预习(1).给加粗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默契()田垄()污秽()镐头()(2).文学常识填空。
《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________,原名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小组合作:交流自主预习,解决疑难二、合作探究1、激情引读:“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2、阳光展示:小组内交流:解决上述疑问,检查上述答案。
教师帮扶并收集、解决问题。
3、导学点拨:①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②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③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4、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例: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作者那激愤狂放的心情用了“泛滥”来形容较之用“澎湃”“涌动”等词语更多了几分野性和难以驾驭的力量.。
学法指导:A、明确该词的本意;B、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三、拓展提高同学们,“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七年级语文下册 9《土地的誓言》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⑴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⑵养成默读习惯, 有一定的速度,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 扩大阅读范围。
⑶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 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中招考点(参考资料:中考资料)现代文阅读是中招的必考内容,阅读材料主要来自课外,以简答题形式为主,从考点上看,常见的形式有: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赏析词句、语段作用、分析人物形象、补写、理解标题等。
3、教材分析(参考资料:课本与《七彩课堂》)本文是初一新教材下册第二单元的第四篇课文。
本单元教材是以“祖国”为主题编的,选编了五篇不同题材的文学作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表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民热爱祖国、发奋图强的美好情操。
本文是在20世纪40年代写于“九一八事变”十周年的一篇散文,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亡强烈的思念之情。
4、学情分析部分学生基础知识掌握不牢靠,语言表达能力差,不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思,缺乏深入理解的能力,只能对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一旦需要对课文进行进一步的理解和探讨就有困难。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通过品味欣赏精彩的语句和段落描写,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通过学习呼告、排比等修辞体会运用修辞手法的良好效果。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 设计两个活动: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感受作者的爱国情感。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 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培养赏析句子的能力。
并会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运用呼告、排比的修辞写一段话进行展示。
四、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七年级语文下册 9《土地的誓言》教案 新人教版
9《土地的誓言》教案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土地、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难点: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教学仪器与媒体:投影仪、PP软件、录音机等。
教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与方法:一、情境导入1、导语2、学生上网检索有关背景和作者的资料二、整体感知1、范读2、学生自读三、品读精彩语句1、学生朗读并互相评价2、揣摩特殊词语的用法(1)“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动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热血,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2)请再看这样一个句子“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的词语呢?(3)学生讨论后学法总结指导这两个词语的运用都逾越了常规。
对于这些特殊的用法,应从以下两方面求解: A、明确该词的本意;B、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最后在本意和语境间可以发现词语的具体确切含义。
四、扩展思考同学们你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怎样表达对祖国的热爱的呢?五、布置作业(播放《松花江上》)“九一八真的成为历史了吗?”以此为题写一篇小作文。
(可以网上检索有关资料)教后记:土地也就是一个国家的主权问题,结合〈最后一课〉来讲。
用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来导入。
文章是写事变过去十年后,抗日战争正处在十分艰难的时候。
用联系时代背景,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欣赏精彩段落。
《土地的誓言》设计二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教学步骤:一、播放《松花江上》的音乐,同时介绍背景,最好通过影视手段展示九一八之后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努力唤起学生的内心情感。
二、扫清字词障碍怪诞(dàn )亘古(gèn )默契(qì)污秽()三.教师表情朗读,让学生充分领会本文的诗意和情感.再让学生自由朗读,理解抒情散文所表现的家国之痛,民族之恨和爱国情感四.理解全文结构第一段:我常常详细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江西省信丰县教育局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九、土地的誓言【学习目标】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揣摩、品味本文精彩段落和语句。
3.培养并提升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
【学法指导】1、借助有关资料了解作者以及20世纪30年代的东北作家群。
2、搜集有关“九一八”的历史知识,开阔视野,激发了解历史的热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资料链接】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人。
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写作背景:这篇文章是作者在1941年9月18日所作。
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预习导学】1、字词注音炽.痛()嗥.铭()斑斓.()谰.语()怪诞.()亘.古()田垄.()污秽.()蚱蜢..()镐.头()..()辗.()辘辘2、词语解释炽痛:嗥鸣:谰语:怪诞:斑斓:泛滥: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合作探究】探究一:课文中描写了很多极富地域特色的景物,你认为哪些景物最具有地域特色?作者写这些景物的目的是什么?(提示:可以结合修辞特点分析,也可以抓住关键词、句来分析。
)探究二:品味下面语言的精美。
1. 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的理解和体会。
2. 2.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在那田垄【预习或二次备课区域】探究三: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或技巧来表达对故土的深情?请举例说明。
【拓展延伸】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感想?你是怎样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的?。
吉林省通化市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背井离乡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在身边珍藏一撮故乡的泥土。
试想想,这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可以说,对故乡土地的热爱,是最朴素真挚的故乡情。
今天,让我们随着端木蕻良一起放眼关东原野那苍茫的大地,倾听他的《土地的誓言》。
一、预习(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初步感知1、作家作品:端木蕻良,原名,,辽宁省昌图人,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2、背景资料;二.学习--探究(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感情。
思考:文章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并思考: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吗?如果不是,该如何解释?3、再次朗读课文,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抒发思乡之情,感情舒缓,境界优美,找出文中最富有感情和最精彩的语句,联系文章的背景,理解、揣摩这些句子。
(小组间反复品读讨论分析本段的精彩之处,可结合练习一,讨论后派代表回答。
)4、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时,却又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三、扩展阅读月是故乡明季羡林每个人都有个故乡,人人的故乡都有个月亮。
人人都爱自己故乡的月亮。
事情大概就是这个样子。
但是,如果只有孤零零一个月亮,未免显得有点孤单。
因此,在中国古诗文中,月亮总有什么东西当陪衬,最多的是山和水,什么“山高月小”,“三潭印月”等等,不可胜数。
我的故乡是在山东西北部大平原上。
我小的时候,从来没有见过山,也不知山为何物。
我曾幻想,山大概是一个圆而粗的柱子吧,顶天立地,好不威风。
以后到了济南,才见到山,恍然大悟:原来山是这个样子呀!因此,我在故乡里望月,从来不同山联系。
像苏东坡说的“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完全是我无法想像的。
山西省阳泉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9《土地的誓言》学案(答案不全)(新版)新人教版
8.土地的誓言—、自主学习(一)基础达标1、给加点字注音炽.痛()嗥.叫()镐.头()田垄.()亘.古()辗.转()谰.语()丰饶.()2、根据拼音写全词语并小组互查、互相复述词语的意思:(1)斑lan():__________(2)lan()语:_________(3)怪dan():___________(4)默qi():_________(5)污hui():_________(6)阻yi():____________3、本文写于_____十周年_______,作者_______,原名______,代表作有长篇小说《》《》等。
课文题目的意思是__________。
4指出下列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林在原野上呻吟()(2)在那直古的地层里,有这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一样。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二)整体感知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2.作者在文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色物产?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3.为什么文章起初写“关东大地”用“她”来称呼,而到了后面是却有改口说“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4.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二、合作探究(一)研读思考1.作者用大量的词语形容东北地区的种种事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能够引起你丰富的联想?2.有人说这段话排列的词语过多,不够简洁,有些句子完全可以删掉,比如“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3.文中多次出现“当我……当我……当我”“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我想起……”这是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4.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二)展示交流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2、各抒己见: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的“泛滥”与“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的地层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学案内容预览:《土地的誓言》学案教师寄语:为什么我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1.揣摩、品味文中富有激情的语言。
2.培养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________,有长篇小说代表作《》《》等。
课题的意思是。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全词语。
炽痛()嗥鸣()田垄()亘古()辗着()丰饶()泛滥()斑lán()lán()语怪dàn()默qì()污huì()何理解这一句话?请谈谈你的看法)③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故乡有一种声音在召唤我。
她低低地呼唤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
(分明是作者思念家乡,可作者却说故乡在召唤自己,呼唤自己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拓展延伸9.搜集抄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并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五、课堂小结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泛,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仿佛使人谛听得到心脏的跳动,感受得到热血的沸腾。
六、达标检测剪不断的乡愁琼瑶去年年底,“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公布了。
这消息像一股温泉,乍然间从我心灵深处涌现,然后窜升到我四肢百脉,窜升到我的眼眶。
我简直无法描述那一瞬间的感动。
我心底有个声音在喊着:“39年!39年有多少月?多少天?39积压了多少乡愁,如今,可以把这些乡愁都给勾销了吗?”(A)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但是,陆陆续续有人回乡探亲了!这居然成了事实!我太兴奋了,和鑫涛计划着,我们也该去大陆探亲了,鑫涛去红十字会办了手续,回来说:“需要填三等亲的亲人名字和地址!”一时间。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9《土地的誓言》学案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
《土地的誓词》教案
一、教课目的
1、感悟作者激烈的爱国之情。
2、品尝本文富裕个性的语言。
二、自主学习
1、朗诵课文,掌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
a流利、正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感情。
b读后可以谈出自己的感觉。
2、面对故乡,作者发出了如何的誓词?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感情?
3、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词”?
三、问题商讨
1、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领土的这类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2、为何文章开初写“关东大地”用“她”称号,尔以后改口说“土地,旷野,我的家乡,你
一定被解放!你一定站立”?
四、你感觉这篇课文中那些语句写的最富裕感情,最能感动你?找出来,读一读,
五、当堂检测、
1、本文写于十周年,作者,原名,课题的意思是。
2、给以下加红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炽痛()嗥鸣()谰语()亘古()蚱蜢()镐头()污秽()怪 dàn()默qì()田lǒng()
3、解说词语
炽痛标直
嗥鸣谰语
亘古污秽
4、指出以下各句运用的修辞手法
新世纪教育网精选资料版权全部@新世纪教育网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美丽的白桦树在旷野上呻吟。
()
2.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焚烧的大水,像我的心喷涌着血液同样。
()3.我向那处凝视着,凝视着,直到天边凌晨。
()
4、土地,旷野,我的家乡,你一定被解放!你一定站立!()
5、写作训练:请用抒怀的文字来赞叹自己的家乡,字数200 字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9课土地的誓言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揣摩、品位本文具有激情的语言。
3、培养、强化学生热爱故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品味本文富有激情的语言;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主测评】
1.给加粗字注音。
炽痛()嗥叫()斑斓()亘古()
默契()田垄()污秽()镐头()
2.文学常识填空。
《土地的誓言》选自《________》卷一,作者 ________,________ 作家。
3.学一学,用一用。
请你以“家乡”为写作内容,写一组排比句,赞美吟诵家乡的美丽富饶。
【师生互动】
2.一、歌曲播放,激情引读
1、歌曲播放:教师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歌中的悲壮情感。
2、看图片,激情引读:“九·一八”事件,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富饶的关东平原,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他们不知何时才能回到自己可爱的故乡,才能与家人欢聚一堂。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面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的誓言。
二、有情朗诵,整体感知
1、有情朗诵:(1)听配乐朗读课文。
要求:a注意把握教师的语气语调重音;
b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能够说明喜欢的理由; c感受文中的情感。
(2)学生朗读课文,进一步把握文中的思想感情。
要求:
a流畅、准确,并尽量读出自己所体悟到的情感。
b读后能够谈出自己的感受。
2、整体感知:面对故土,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三、合作探究,品读赏析
1、合作探究:①作者运用哪些手段把自己对国土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试举例说明。
②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3)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2、品读赏析:文中那些句子和词语最能表达作者的感情?深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并谈谈你理解和体会。
(可从思想内容、修辞表达以及词语内涵等多角度去发现、品味)
A、明确该词的本意;
B、联系上下文,分析该词所处的语境。
四、回味赛读,互动释疑
回味赛读:回味文章情感、语言特色等,进行朗读比赛。
再度感受课文洋溢的情感,加深学生的情
再提出疑问.
【达标测评】
阅读下段文字,回答问题: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的心里怀着①________的热爱。
……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②________着一种热情。
③________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原野上④________的狂风……
1.按原文在横线上填词: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语段第一句话在全文起着什么样的作用?试从结构、内容上分析。
3.“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召唤我回去。
”文中还有多处类似的句子,如何理解“她呼唤”“她召唤”?“无时无刻”说明了什么?
4.这段话中作者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其用意是什么?
5.课文不仅满怀深情地描摹了故乡的美丽景色,还回忆了“我”在故乡成长的足迹。
试摘出课文中回忆“我”在故乡成长足迹的句子。
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学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