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中国地震历史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
![中国地震历史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https://img.taocdn.com/s3/m/373aa1b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46.png)
中国地震历史数据分析与模型构建地震是指地球内部的岩石断裂、滑移或爆炸等过程所引起的地震波。
作为一个活跃的地震带,中国地震频繁且具有较高的破坏性。
因此,对中国地震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与模型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地震历史数据为基础,通过分析地震发生的规律和特点,构建相应的模型,以期提高地震灾害防范和减灾能力。
一、地震历史数据分析地震历史数据是研究地震活动规律的基础数据。
通过对中国地震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规律:1. 地震分布特点:中国地震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四川、云贵、青藏、海南和台湾等地。
山东、河北、河南等地也有相对较多的地震活动。
2. 地震活动规律:中国地震活动具有一定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季节性表现为春季相对活跃,而冬季较为冷静;周期性表现为近几十年的地震活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
3. 破坏性地震频率: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和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等。
这些地震对当地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引起了人们对地震灾害的高度关注。
二、地震模型构建基于对中国地震历史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构建一个模型来预测未来地震活动和潜在的地震灾害。
以下是一个简化的地震模型构建过程:1. 数据准备:收集和整理中国地震历史数据,包括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和震源深度等信息。
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验证,剔除异常值和错误数据。
2. 特征提取:从历史地震数据中提取出一些关键特征,如地震发生的季节、地区、震级等。
这些特征对于地震活动的预测和评估具有重要的作用。
3. 数据分析:通过统计学和机器学习等方法,对地震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地震发生的规律和潜在因素。
可以使用时间序列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地震活动进行建模和预测。
4. 模型构建:基于数据分析的结果,构建适合中国地震活动的预测模型,如地震发生概率模型、地震灾害预警模型等。
通过模型,可以对未来的地震活动进行预测和评估,提前做好地震灾害的防范和准备工作。
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
![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https://img.taocdn.com/s3/m/05696010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0d.png)
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防灾工作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在防灾过程中,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因此,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一、防灾数据整理建库的意义1. 提高应急响应能力:通过对各类灾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可以及时掌握灾情信息,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对历史灾害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段的自然灾害发生规律,从而优化资源配置。
3. 为科学决策提供支持:通过对各类灾害数据进行系统性整合和分析,可以为政府制定科学决策提供支持。
二、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1. 数据采集:包括人工采集和自动采集两种方式。
人工采集主要是指人们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数据;自动采集则是指利用各种传感器、监测设备等自动获取数据。
2. 数据预处理:主要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去重和格式化等处理,使得数据更加规范、统一和可读性更高。
3. 数据存储:可以采用关系型数据库或非关系型数据库等方式进行存储。
关系型数据库适合于结构化数据的存储,而非关系型数据库则适合于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的存储。
4. 数据分析:通过利用各种数据分析工具,如SPSS、Excel等,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从而得出有价值的结论和预测。
5. 数据可视化:将分析结果以图表、地图等形式展现出来,使得人们更加直观地了解灾情信息,并能够快速作出应对决策。
三、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中存在的问题1. 数据来源不确定:由于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是突发事件,因此很难及时获取准确的灾害数据。
2. 数据质量不高:由于采集到的数据可能存在误差、缺失或不完整等问题,因此需要进行预处理和清洗工作。
3. 数据安全问题:防灾数据涉及到大量敏感信息,如个人隐私、国家安全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数据保护和安全措施。
四、防灾数据整理建库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1. 数据自动化采集:随着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不断发展,防灾数据采集将更加自动化和智能化。
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2adaabd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89.png)
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地震灾害一直是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自然灾害之一。
地震的发生不仅会给人们的生命带来威胁,同时也会对人们的财产和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影响。
为有效应对地震灾害,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震信息处理技术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本文将围绕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进行深入探讨。
一、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概述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主要实现对地震灾害事件信息的采集、存储、分析和应用等功能。
它主要由数据采集系统、信息存储系统、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和应用系统四大模块组成。
1. 数据采集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各种传感器设备实现地震数据的采集。
传感器设备包括加速度计、地震仪、GPS定位系统等等。
通过传感器设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反映地震的震源位置、震级大小、地震波传播速度和地表运动情况等。
2. 信息存储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存储,包括数据归档、压缩、备份等操作。
数据存储一般分为实时存储和长期存储两个方面。
3. 数据处理分析系统:该系统主要实现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监测、分析与处理。
它通过各种算法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4. 应用系统:该系统主要通过分析处理后的地震数据,向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地震信息服务,包括地震预警、震害评估等。
二、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地震灾害信息处理系统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地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处理算法、地震预警技术和应用软件开发技术等方面。
1. 地震数据采集技术:地震数据采集是整个信息处理系统的基础,其准确性和实时性极为重要。
目前,主要采用三角测量法和电磁法进行地震数据采集,同时,还在不断研发新型地震传感器设备。
2. 数据处理算法:数据处理算法是整个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
地震数据的分析处理将影响预警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各种数据处理算法应用广泛,如小波变换、时序分析、人工神经网络等。
3. 地震预警技术:地震预警是目前最关注的一项技术。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b963a88c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9a.png)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示例文章篇一:《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震这头“大怪兽”可凶啦,时不时就会出来捣乱,给我们带来好多麻烦和危险。
所以呀,为了能更好地对付它,我们有了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就好像给我们打造了一把超级厉害的“武器”!那这个数据库是怎么来的呢?这可不容易!就像是盖一座超级大的城堡,得一块砖一块砖地垒起来。
有好多叔叔阿姨们,他们到处收集各种信息。
比如说,哪里的地质容易出问题呀,哪里的房子不太结实呀。
这就好比我们考试前要把各种知识点都整理好,才能考个好成绩,他们也是在为了能更好地应对地震做准备呢!有一次,我看到一位叔叔在烈日下,拿着一个大大的本子,在那些老旧的房子前面写写画画。
我好奇地跑过去问:“叔叔,您在干什么呀?”叔叔笑着说:“小朋友,我在收集这些房子的信息,这样以后要是有地震,我们就能提前知道哪些房子需要特别保护啦!”我心里想,哇,这可真是太重要了!还有一些阿姨,她们坐在电脑前面,眼睛紧紧盯着屏幕,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打着。
我又忍不住问:“阿姨,您在忙啥呢?”阿姨说:“我在把收集来的数据整理到数据库里呀,这样以后用的时候就能很快找到了!”你说,这是不是就像我们把书包里的书整理得整整齐齐,想用哪本一下子就能找到?建设这个数据库可不只是收集信息这么简单,还得保证这些信息准确无误。
这就好比我们做作业,可不能写错答案,不然就全错啦!而且,这些信息还得不断更新。
就像我们每天都在学习新的知识,这个数据库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
想象一下,如果这个数据库不准确或者过时了,那可就糟糕啦!就好像我们拿着一张错误的地图去找宝藏,怎么可能找得到呢?所以呀,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的建设真的太重要啦!它能帮助我们在地震来的时候做好准备,保护大家的安全。
这难道不是一件超级棒的事情吗?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支持和感谢那些为建设这个数据库努力工作的叔叔阿姨们,是他们在为我们的安全默默付出!示例文章篇二:《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地震这头“大怪兽”可凶啦,说不定啥时候就跑出来捣乱,给我们带来好多麻烦和危险。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f400a95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c9.png)
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示例文章篇一:哎呀呀,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这可真是个厉害又重要的东西呢!你想啊,地震这玩意儿,多吓人啊!要是突然来了,那可不得了。
所以呢,有个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就特别重要啦!就像我们建房子一样,得先有个牢固的地基。
这个数据库就是我们防御地震的“地基”。
它里面装着好多好多重要的信息,比如哪里容易发生地震呀,地震来了可能会有多大的威力呀,还有以前地震的时候都发生了啥。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在一起讨论地震。
我说:“要是能提前知道地震啥时候来,那该多好啊!”小伙伴小明就接话说:“对呀,要是有个像魔法盒子一样的东西,能告诉我们这些,那不就不怕了嘛!”后来我才知道,这个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就有点像那个魔法盒子呢!比如说,要是有个地方经常发生小小的震动,那这个数据库就能把这些记录下来。
然后科学家叔叔阿姨们就能通过这些记录,来研究这个地方是不是以后会有大的地震。
这难道不神奇吗?还有哦,这个数据库能告诉我们,要是地震真的来了,我们该往哪里跑才安全。
这就好比在森林里迷路了,有个指南针能给我们指出方向一样。
我问过爸爸:“这个数据库是咋建起来的呀?”爸爸说:“这可不容易,要好多好多专业的人一起努力,收集数据,分析数据。
”老师也给我们讲过,建这个数据库就像是搭积木,一块一块地往上加,最后才能搭成一个牢固又漂亮的城堡。
我们可不能小看这个数据库哦!它能保护我们,让我们在地震面前不那么害怕。
我觉得呀,这个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就是给我们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的重要法宝!我们一定要重视它,让它越来越厉害,保护更多的人!示例文章篇二:《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建设技术指南》嘿,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咱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上,地震就像一个可怕的“大怪兽”,时不时会出来捣乱,给我们带来巨大的伤害。
那要怎么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个“大怪兽”呢?这就得靠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啦!什么是震灾防御基础数据库呢?简单来说,它就像是一个超级大的知识宝库,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和地震有关的重要信息。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30e69624bd64783e09122b54.png)
底 ,地震 局开 始 启动 国家地 震 社 会 的 “ 十五”项 目,再到 “ 十一五 ”社 程 度 上取 决 于对 灾 区经 济 、 人 口 、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发展
北京市地震局 梁芳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 库是地震应急 见效快 、实效显著的是提高各地的应 库 。其功能表现在 :为地震灾害 估
指挥的基础 ,完善的数据库有 助于提 急救援水平 ,而这其中的关键环节是 和了解地震灾害影响提供背景数据 ; 高政府的应急反应能力 ,减 少地震灾 建 立各地的地震应急指挥体系 ,切 实 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救灾 力最储
害损失 。中国地震局在 “ 十五”期 间 增 强各地震后快速反应能力 ,最大限 备数据 ;为抗震救灾指挥决策提供地 组织实施 了地震应急指挥技 术系统建 度减 少因地震所带来的损失。 设 ,建成 了地震应急基础数据 库。作 震 应急预 案调阅为指挥 员下达命令提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是指 当地震 供通信联络数据 ;提供地震应急指挥
提供 信息
出好 主意
下达命令
害惨 烈 ,影 响深远 。
减轻地震灾害 的主要途径有提高 地震 预报 水 、加 强各地防震减灾能
力建设 、提 高各地 的地震应急救援水
平等方 而, 住这三者中 , 可以投入少 、
应急基础数据库的收 集建库 工作。在 服务 工程项 曰,部署 了地震应急联动 会服 务工程项 目,经 历 _ r 多次地震f
字 地 震 观 测 网络 项 目的 实 施 ,全 面开
区域 影响闪予 、震后灾情 数据等 7大 灾情数据库检查结果来看 ,地震应 基础数据库数据来源更加 多样 、格j
其一 ,从 2 0 0 3年 开 始 ,依托 中国数 类数据。
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四)
![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案例分析(四)](https://img.taocdn.com/s3/m/e133f222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77.png)
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如何提前预警地震的发生并采取相应措施,成为了科技界面临的重要挑战。
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应用,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力的解决方案。
本文将以某地震预警系统为例,探讨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震预警中的具体应用和效果。
一、数据采集与存储地震预警系统需要大量的实时数据,包括地震早期的震动数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等信息。
这些数据需要实时、准确地采集并存储。
数据仓库技术通过分布式计算和存储架构,能够快速高效地收集、整合和存储这些数据。
利用分布式数据库和数据仓库系统,地震预警系统能够实时接收来自多个地震监测站点的数据,并将其存储在可靠的数据库中,以供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模型建立使用。
二、数据清洗与转换地震预警系统获取到的原始数据往往需要进行清洗和转换,以去除噪声和异常值,并转换为可用于模型建立和分析的形式。
数据仓库技术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清洗和转换功能,可以通过定义清洗规则和转换操作,对原始数据进行自动化处理。
清洗和转换后的数据将作为地震预警系统的输入,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建模提供可靠的基础。
三、数据分析与建模数据仓库技术在地震预警系统中的最大优势在于其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建模能力。
通过对大量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地震发生的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进行地震预测。
数据仓库技术能够支持复杂的数据分析算法和模型建立工作,通过对多维数据的分析和挖掘,提取出地震发生的规律和趋势。
通过数据仓库技术的支持,地震预警系统能够更准确、更及时地进行地震预测,为人们的生命财产提供更有效的保护。
四、数据可视化与应用地震预警系统生成的地震预警信号需要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给用户。
数据仓库技术能够支持强大的数据可视化工具和技术,将地震预警数据以直观、易理解的方式呈现给用户。
通过数据仓库技术的应用,用户可以通过地图展示、趋势图表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地震的发生和预测情况。
同时,数据仓库技术也能够支持地震预警系统与其他相关系统的集成,为地震预警的应用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设计及实现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设计及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c8d04fc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35.png)
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设计及实现2019-03-11摘要: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是地震应急⼯作的核⼼环节和主要⼯作内容,现对陕西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的整理及⼊库、数据库的实现、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技术等进⾏了论述。
关键词:地震应急;数据库设计及实现1引⾔我国是地震灾害⾼发的国家,陕西位于汾渭地震带,历史上曾发⽣过8.0级以上⼤地震,造成了严重的⼈员伤亡。
为了在地震灾害发⽣时,科学决策,提⾼抢险救灾的效率和⽔平,最⼤程度地减少损失,受陕西省地震局委托,陕西省基础地理信息中⼼承担了陕西省地震应急数据库建设。
2数据库的设计原则数据库采⽤国家统⼀的标准和规范,须保证各类数据的数学基础⼀致。
数据库中不同⽐例尺、不同类型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栅格数据、地震专题⽮量数据、地震专题属性数据在逻辑上进⾏统⼀处理,既要能够对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体化管理,⼜要保证数据间快速、准确调⽤。
数据库由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组成。
空间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量数据、栅格数据及地震专题⽮量数据。
属性数据库包括与地震应急有关物资储备、消防⼒量、救援⼒量、⼈⼝、房屋等各类数据。
空间数据库、属性数据库分别管理,通过编码可实现地震专题⽮量数据与属性数据的关联及联动调⽤,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如图1所⽰。
3数据处理数据是数据库建设的基础,数据处理的质量直接会影响到数据库的建库质量。
数据⼊库前,需对数据须按技术设计分别进⾏处理。
3.1空间数据处理3.1.1基础地理信息⽮量数据处理对1∶5万、1∶1万等⽮量数据进⾏编辑、接边、坐标转换等处理。
3.1.2栅格数据处理对DOM、DEM数据进⾏格式转换等处理。
3.1.3地震专题⽮量数据处理地震专题⽮量数据的来源是陕西省地震局历年保存的输⽔、油⽓、电信等管线图以及市内桥梁、重要⽬标、疏散场地在内的点位图等,这些图件的内容、坐标系统、时间各异,需对照现有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及多种参考资料源按技术要求进⾏采集,形成与基础地理信息⽮量数据数学基础⼀致的地震专题⽮量数据。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a5e1e4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67.png)
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在当今社会,各种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频繁发生,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有效地应对这些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效率,设计和实现一个高效的防灾减灾信息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一、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1、数据采集需求系统需要能够采集各种与灾害相关的数据,包括气象数据、地质数据、水文数据、人口分布数据、建筑物分布数据等。
这些数据来源广泛,需要通过与相关部门和机构的合作,建立稳定的数据采集渠道。
2、数据分析需求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提取有价值的信息。
例如,通过对气象数据的分析,预测可能发生的气象灾害;通过对地质数据的分析,评估地质灾害的风险;通过对人口和建筑物分布数据的分析,确定灾害可能影响的范围和程度。
3、预警发布需求当系统分析出可能发生灾害或灾害风险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能够及时、准确地向相关部门和人员发布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应包括灾害的类型、可能发生的时间和地点、预计的影响范围和程度等。
4、应急指挥需求在灾害发生时,系统需要为应急指挥提供支持,包括提供灾害现场的实时信息、制定应急救援方案、调配救援资源等。
5、公众服务需求系统还应面向公众提供服务,如灾害知识普及、灾害预警查询、应急避难场所查询等,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二、防灾减灾信息系统的总体设计1、系统架构采用 B/S(浏览器/服务器)架构,便于用户通过浏览器访问系统。
系统分为数据采集层、数据存储层、数据分析层、应用服务层和用户界面层。
2、数据库设计建立一个综合的数据库,包括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灾害专题数据库、应急资源数据库、历史灾害数据库等。
数据库应具备数据的存储、更新、查询和管理功能。
3、功能模块设计(1)数据采集与管理模块:负责采集各类灾害相关数据,并进行整理和入库。
(2)数据分析与预警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生成预警信息。
(3)应急指挥模块:为灾害应急指挥提供决策支持。
地震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fc738dab00b52acfc789eb172ded630b1c982f.png)
地震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摘要:本文介绍了地震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通过对地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该系统能够提供准确的地震数据分析结果和可靠的地震预测信息,为地震预防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 引言地震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为了减少地震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地震的数据分析与预测研究。
本文旨在设计并实现一套地震数据分析与预测系统,通过对地震数据的收集与处理,提取有用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与挖掘,预测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和影响范围,为地震预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2. 系统需求分析本系统需要实现以下功能:(1)地震数据采集与存储:通过地震监测仪器对地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数据库中,以便后续的分析与处理。
(2)数据预处理: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噪声、补充缺失数据等操作,以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发现地震的规律和趋势,并提取相关特征。
(4)地震预测模型构建:基于已有的地震数据和特征,构建预测模型,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地震的发生可能性进行预测。
(5)结果展示与分发:将地震数据分析和预测结果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提供给用户查询和使用,并进行结果的分发与共享。
3. 系统设计与实现(1)地震数据采集与存储:采用现代地震监测仪器,通过传感器对地震数据进行实时采集,并利用数据库技术将采集到的数据存储到后台数据库中,以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
(2)数据预处理:使用信号处理技术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滤波、去噪、数据补全等操作,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数据分析与挖掘:利用统计学方法、机器学习算法等对地震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包括频域分析、时域分析、空间分析、预测模型构建等操作,发现地震的规律和趋势,并提取相关特征,为地震预测模型的构建提供依据。
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
![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6d82132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ec.png)
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地震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会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为了减少地震对人们造成的危害,需要对地震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研究,及时掌握地震的变化情况。
地震观测数据是研究地震的重要数据来源,包括地震波形数据、地震参数数据、观测站台位移数据等多种数据。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分析地震观测数据,设计和实现一个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可以对地震观测数据进行存储、管理、分析和展示。
该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统计和分析地震观测数据,并生成相关报告,帮助地震专家预测和评估地震危险性。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公众提供地震预警和灾害应对建议,起到强大的社会效益。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研究内容包括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设计和实现。
具体研究方法包括:1.需求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地震观测数据的特点和处理流程,确定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
2.设计:根据系统需求和功能模块,进行软件设计和架构设计,确定数据库结构和系统界面。
3.实现:采用当前流行的Web技术,使用主流开发工具进行编码实现,完成系统开发并进行测试和优化。
四、预期成果和方案预期成果是一个功能完备、性能优良、稳定可靠的地震观测数据分析管理系统。
该系统能够实现数据的维护、可视化分析及多种形式的报表输出等功能。
采用灵活的数据在线处理方式,能够满足各种业务需求。
方案具体如下:1.需求分析:考察当前国内外地震观测数据处理的相关案例,梳理出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技术需求。
2.设计:采用B/S结构,使用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PHP等后端技术实现,确定数据库结构和系统界面的设计。
3.实现:通过采用开源技术,如Spring、Struts、Hibernate等进行编程实现,并进行在线调试、测试,保证系统实现的正确性和稳定性。
五、计划进度和风险分析计划进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需求分析、设计、实现。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及分析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构建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f10691f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cf.png)
数据关系与存储设计
明确地质灾害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之间的关系,并设计高 效的数据存储机制,以支持数据的快速查询、检索和分析 。
数据库的实现与构建
数据库搭建与配置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 构建及分析
汇报人:
日期:
• 引言 •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分析 •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应用与
前景
01
引言
地质灾害背景
灾害类型多样
地质灾害种类繁多,每种灾害的 成因、特点和影响范围各不相同
,需要进行分类研究。
分布范围广泛
地质灾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发生, 不同地区的地质环境和灾害特征差 异明显。
优化建议
针对系统性能瓶颈,提出 针对性的优化建议,如升 级硬件设备、优用 与前景
在地质灾害预警中的应用
灾害风险评估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能够整合地 质、气象、水文等多源数据,通过模 型分析,实现地质灾害风险的定量评 估,为预警提供科学依据。
应用前景
评价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在地质灾害预测、防治和应急管理等 领域的应用前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02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的构建
数据库系统设计
数据库结构设计
为了确保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的高效性和稳定性,需要设 计合理的数据库结构,包括表的设计、字段的定义以及索 引的选择等。
空间数据模型设计
THANKS
感谢观看
辅助决策
空间数据库系统可以为政府部门 和专业人员提供决策支持,提高 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
地震灾害评估系统设计报告
![地震灾害评估系统设计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820983ee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0b.png)
地震灾害评估系统设计报告1. 引言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及时准确地评估地震灾害,制定相应的灾害防控措施,我们设计了一款地震灾害评估系统。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该系统的设计原理、功能模块和实施方案。
2. 设计原理地震灾害评估系统基于先进的地震学理论和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多源地震相关数据,实时监测和评估地震灾害。
主要原理如下:- 数据采集:通过各类传感器、地震监测站等设备,采集地震震级、震中位置、地震波形等数据,保证数据的高精度和实时性。
- 数据整理与管理:将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建立地震数据库,确保数据的可靠性和方便的检索。
-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采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统计和模型建立,预测地震趋势和可能引发的灾害情况。
- 灾害评估与预警:根据地震数据分析结果和建立的灾害评估模型,对地震发生后可能产生的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并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3. 功能模块地震灾害评估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功能模块:3.1 数据采集模块该模块负责与各类地震监测设备联动,实时采集地震相关数据,包括地震震级、震中位置、地震波形等信息。
通过数据采集模块,系统能够及时获取地震发生的基本信息。
3.2 数据整理与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地震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包括数据清洗、去噪、格式化等处理。
同时,该模块还负责建立和维护地震数据库,方便后续的数据分析和查询。
3.3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模块该模块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地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建模。
通过对历史地震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基于统计学方法的地震预测模型,用于预测地震趋势和可能引发的灾害情况。
3.4 灾害评估与预警模块该模块根据数据分析和建立的模型,对地震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灾害进行评估和预测。
根据评估结果,系统能够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提醒相关部门和人员采取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4. 实施方案4.1 技术选型为了实现地震灾害评估系统的设计目标,我们选择以下技术进行实施:- 数据采集:利用传感器技术和地震监测设备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
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
![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f93fc1dd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a1.png)
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研究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其发生瞬间往往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灾害,因此在地震发生后,对于地震相关的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
本文将着重探讨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的相关研究内容。
一、地震灾害数据的采集在进行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和分析之前,首先需要进行相关的数据采集工作。
地震数据来源十分广泛,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获得。
其中,地震观测站、机构及其提供的数据是获得地震数据的主要渠道之一。
地震观测站可以提供地震的基本信息,包括地震的震级、发生时间、震源深度以及震源位置等等。
此外,还可以通过地震传感器、数字地震记录仪等设备来采集地震波数据。
二、地震灾害数据处理的流程和方法地震灾害数据处理的流程包括预处理阶段、去除噪声阶段、震源带判别阶段、震源深度探测阶段等。
在预处理阶段,通常采用数据质量控制、滤波、常值校正、反演等方法进行处理,目的是为了减小噪声对地震信号的影响。
去除噪声阶段是针对各种类型的噪音进行去除,包括人工噪声、气象噪声、地电磁干扰等。
而在震源带判别阶段,通常采用地震波传播距离、波形质量等方法来判别震源带的位置和范围。
震源深度探测阶段则是通过地震波传播方式等信息来探测地震发生的深度。
三、地震灾害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地震灾害数据处理之后,需要进行数据分析。
地震时空分布特征的研究是地震研究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
针对不同目的,主要采用雷达图、地球球体图、矢量图、构造轮廓图等不同方法进行地震数据分析。
此外,还可以采用地震破裂过程反演,烈度估计和震源机理分析等方法,进行地震信息的提取和分析。
四、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在灾害预防和防范中的应用地震灾害数据处理及分析在灾害预防和防范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历史地震事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可以初步掌握地震的时空特征和变化规律,为地震的预防和防范提供定量化数据基础。
此外,通过对地震波的分析,还可以追溯地球深部物质运动过程,对地震活动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d6dfad2469eae009591bec32.png)
文章编号:1001 ̄8956(2018)03 ̄0276 ̄06中图分类号:P315.7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①古力孜帕 木拉提ꎬ刘军ꎬ赵朔ꎬ丁新娟ꎬ兰陵ꎬ崔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ꎬ新疆乌鲁木齐㊀830011)摘要:针对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再利用方面的不足ꎬ提出一种基于移动环境的灾害信息管理系统ꎮ探讨了在Android平台ꎬ利用SQLite数据库对历史破坏性地震基本震害数据进行存储并分析ꎬ阐述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ꎮ经测试发现该系统运行稳定ꎬ在灾害辅助决策及历史地震信息再利用方面具有应用价值ꎮ关键词:安卓平台ꎻ历史地震ꎻ灾害信息ꎻ设计与实现doi:10.16256/j.issn.1001 ̄8956.2018.03.012㊀㊀随着近年来新疆地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ꎬ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ꎬ破坏性地震造成的损失日渐增大ꎮ在地震发生后ꎬ迅速确定灾害影响范围ꎬ判断灾害损失规模ꎬ对政府迅速开展抗震救灾部署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ꎮ但新疆地域面积广阔ꎬ人口聚居地分布不均ꎬ震害调查点较为分散ꎬ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分布合理的抽样点调查ꎬ并及时得到各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及生命线工程损失情况ꎬ从而快速评估直接经济损失[1 ̄2]ꎮ对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的分析与研究ꎬ可辅助灾情判别ꎬ尤其是对于同类型灾情ꎬ可为地震烈度判定等提供有效的参考信息ꎮ与此同时ꎬ传统的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的收集和存储模式ꎬ很大程度上无法及时㊁系统的提供给应急技术人员使用ꎬ更无法将该地震的空间位置进行直观的展示ꎮ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ꎬ建立一套基于Android平台的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系统成为可能ꎮ1㊀研究意义目前ꎬ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是由科技档案人员专门保管ꎬ而且震害信息都是以报告形式保存ꎬ需要查询参考时费时费力ꎬ影响地震活动性分析及地震现场评估工作的效率ꎮ因此ꎬ开发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系统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可靠㊁简洁㊁有效的数据库ꎬ此数据库包括历史破坏性地震的时间㊁位置㊁震级㊁震源深度㊁受灾面积㊁总人口㊁伤亡人口ꎬ直接经济损失ꎬ地质灾害等ꎮ现考虑到智能手机的普及率ꎬ开发提供详细准确的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软件ꎬ做到无需网第32卷㊀第3期2018年㊀㊀9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内陆地震INLAND㊀EARTHQUAKE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32㊀No.3Sept.㊀2018①收稿日期:2017 ̄12 ̄07ꎻ修回日期:2018 ̄03 ̄13.课题项目:新疆地震科学基金(201611)㊁ 十三五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2017YFC1500904)㊁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XH15044Y).作者简介:古力孜帕 木拉提(1988~)ꎬ女ꎬ助理工程师ꎬ本科ꎬ201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通信工程专业ꎬ主要从事地震应急工作.E ̄mail:1053113664@qq.com络支持便可离线查询历史破坏性地震基本震害信息ꎬ提高震害数据归档和管理效率ꎬ利用编程技术将地震震中形象的展示在地图上ꎮ本系统能辅助现场工作人员快速㊁系统的获取震区历史破坏性地震资料ꎬ有利于提高现场应急工作的质量和效益ꎬ转变了历史震害信息获取的方式ꎬ为地震烈度判定ꎬ震后考察带来了便利ꎮ通过对基本震害数据的收集㊁整理和分析ꎬ最终形成具有图㊁文一体的破坏性历史地震震害信息的分类显示ꎬ以其较低的开发成本ꎬ完成基本震害数据的共享ꎬ其便于扩展的特点与高效率的跨平台性能ꎬ可以成为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数据的管理和共享平台ꎮ2㊀Android平台Android系统是一款基于移动通讯模式下的优秀开放的平台ꎬ由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操作系统㊁应用程序接口和应用软件组成ꎮAndroid系统以其良好的开放性ꎬ便捷的地图㊁搜索服务及稳定的版本特点ꎬ逐步在移动终端操作系统领域占据主要地位[3 ̄4]ꎮ据相关研究报告显示该平台在中国移动终端市场的份额已高达7成ꎮ鉴于Android平台在客户基础和移动通信方面的突出优势ꎬ本文中设计的破坏性地震基本震害信息管理软件将基于该平台开发ꎮ3㊀研究方法搭建开发环境:(1)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搭建Android开发环境的过程中ꎬ首先搭建java运行环境ꎬ安装Eclipse及插件㊁安装相应SDK接口[5]ꎮ(2)创建SQLite数据库利用SQLiteOpenHelper辅助类或直接调用SQLiteDatabase类的静态方法openOrCreateDatabases来创建SQLite数据库[6]ꎮ(3)将整理好的数据写入SQLite将整理完成的表格数据存储到SQLite数据库中ꎮ这部分通过使ContentResolver对象通过URI间接调用ContentProvider来实现ꎬ利用此类交互ꎬ确定需要访问的数据集[7]ꎮ或将数据存为csv的格式ꎬ利用import命令直接从文件中导入ꎮ(4)使用地图(或卫星图)展示位置信息通过调用SDK地图接口ꎬ即可实现对地图服务和数据的访问ꎬ最终完成使用地图(或卫星图)展示地震位置信息的功能ꎮ4㊀系统设计新疆地区历史地震现场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ꎬ用SQLite数据库实现数据的本地化存储[8]ꎮ通过网络技术与API应用程序接口将数据展示在电子地图上ꎬ并对该系统软件进行测试ꎮ本历史地震信息系统基于J2EE平台[9 ̄10]ꎮ手机终端负责对破坏性地震震害信息的展示ꎬ7723期㊀㊀㊀㊀㊀古力孜帕 木拉提等: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㊀㊀㊀㊀㊀数据库采用开源的SQLite进行对各类数据的接收㊁存储及数据交互等业务ꎬ采用移动终端负责客户端界面显示ꎮ图1㊀系统设计流程图Fig.1㊀Systemflowchart4.1㊀客户端设计历史地震震害数据库采用安卓系统自带的SQLite数据库对灾情信息进行存储ꎮ数据表格中存储各类震害数据信息ꎬ主要包括历史地震经纬度㊁震级㊁伤亡人数㊁经济损失等字段ꎬ内嵌数据库所更新的数据按照一定编码存储ꎬ并记录在震害数据字段中ꎬ并根据SQLiteDatabase类实例调用其提供的insert㊁query等方法来进行数据的增删查改ꎬ实现客户端的展示[11 ̄12]ꎮ并利用servlet程序监听手机终端发送的请求ꎬ有客户端请求时便进行相关交互[13]ꎮ4.2㊀系统实现(1)历史震害数据整理与录入历史地震数据从现场调查的灾评报告里提取ꎬ整理到EXCELꎬ再进行数据检验ꎬ用NAVI ̄CAT导入数据库ꎮ部分地震事件震害数据整理表如表1所示ꎮ表1㊀部分数据整理表时间(年-月-日)φN(ʎ)λE(ʎ)震级(MS)烈度受灾面积/km2受灾人口失去住所人口受伤人数死亡人数经济损失/万元房屋破坏/户2011-08-1139.877.25.8Ⅶ195747606865721018322.196932542011-09-1536.582.45.5Ⅵ1783000291.442692011-10-1644.382.75Ⅵ85496381496001185.0520802011-11-0143.682.46Ⅶ104004506233039200521732011-12-0138.476.95.2Ⅵ69772576179700485914632012-01-0842.187.55Ⅵ776190301730004208.112012-03-0939.481.36Ⅴ0052325.12012-06-1542.284.25.4Ⅵ7146700231300454710772012-06-3043.484.86.6Ⅷ40615552503110415520199032.18288487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内㊀陆㊀地㊀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2)历史震害数据的调用上述客户端访问震害数据的主要代码:<!DOCTYPEhtml><html><head><metahttpequiv="ContentType"content="text/htmlꎻcharset=utf-8"/><metaname="viewport"content="initialscale=1.0ꎬuser ̄scalable=no"/><styletype="text/css">bodyꎬhtml{width:100%ꎻheight:100%ꎻmargin:0ꎻfont ̄familyꎻ}#allmap{width:100%ꎻheight:100%ꎻ}p{margin ̄left:5pxꎻfont ̄size:14pxꎻ}<!--注册成为开发者ꎬ申请ak--><scripttype="text/javascript"src="http://apimap.baidu.com/apiv=2.0&ak=puG9vu9hwOZG0kpuQKYZm7OO"></script><scriptsrc="http://libs.baidu.com/jquery/1.9.0/jquery.js"></script><title>电子地图</title><body><divid="allmap"></div></body></html><scripttype="text/javascript">//调用地图API功能Map=newMapMap("allmap")ꎻ//内容样式填写Varinfo_content='<divstyle="margin:0ꎻline-height:25pxꎻpadding:2pxꎻ">'+'</div>'ꎻMapcenterAndZoom(newMapPoint(116.417854ꎬ39.921988)ꎬ14)ꎻ//信息数据Vardata_info=[["name"ꎬinfo_content]ꎬ["time"ꎬinfo_content]ꎬ["degree"ꎬinfo_content]ꎬ["lontitude"ꎬinfo_content]ꎬ["latitude"ꎬinfo_content]ꎬ["note"ꎬinfo_content]ꎬvaropts={Width:380ꎬ//宽度380height:200ꎬ//高度200Title:"信息窗口"//窗口标题enableMessage:true//允许信息窗发送}ꎻfor(vari=0ꎻi<data_info.lengthꎻi++){Varmarker=newMapMarker(newMap.Point(datainfo[i][0]ꎬdatainfo[i][1]))ꎻ//创建相应标注Varcontent=data_info[i][3]ꎻVarname=data_info[i][2]ꎻmap.addOverlay(marker)ꎻVarlabel=newMapLabel(nameꎬ{offset:newMapSize(20ꎬ-10)})ꎻ//加入位置标签marker.setLabel(label)ꎻ//将标注添加到地图中addClickHandler(contentꎬmarker)ꎻ}9723期㊀㊀㊀㊀㊀古力孜帕 木拉提等: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㊀㊀㊀㊀㊀FunctionaddClickHandler(contentꎬmarker){marker.addEventListener("click"ꎬfunction(e){openInfo(contentꎬe)})ꎻ}FunctionopenInfo(contentꎬe){Varpoint=newMapPoint(pgetPosition()lngꎬpgetPosi ̄tion().lat)ꎻVarinfoWindow=newMap.InfoWindow(contentꎬopts)ꎻ//创建信息窗口对象map.openInfoWindow(infoWindowꎬpoint)ꎻ//开启信息窗口}</script>5㊀系统应用获取新疆历史破坏性地震实际灾害评估资料ꎬ并提取烈度㊁受灾面积㊁受灾人口㊁伤亡人数㊁房屋破坏情况等数据进行电子表格形式存档并统计和分析ꎬ并将整理完成的基本震害信息储存在数据库中ꎮ采用客户端架构ꎮ客户端(即移动终端)负责客户端界面显示ꎬ采用SQLite数据库ꎬ通过API应用程序接口将数据展示在地图上ꎮ基于上述算法ꎬ基本实现了基于An ̄droid平台下ꎬ图形方式展示破坏性地震基本震害数据ꎬ系统功能及效果还属于较初期阶段ꎬ缺少数据更新机制的设计及实现㊁按条件查询等功能ꎬ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表1)ꎮ图2㊀系统运行状态展示Fig.2㊀Graphicalrepresentationofsystemoperationstate6㊀总结与展望本文中通过借鉴近年来众多研究者对历史地震震害数据的研究成果ꎬ采用在客户端内嵌数据库的方式ꎬ利用手机移动平台实现对新疆地区的破坏性地震数据库的查询工作ꎬ其离线使用的特点对于地震应急时的各种场景使用都非常方便ꎬ对比以前的使用模式和方式都有很08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内㊀陆㊀地㊀震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32卷大的提高ꎮ基本实现了基于Android平台下ꎬ图形方式展示破坏性地震基本震害数据ꎬ系统功能及效果还属于较初期阶段ꎬ其内嵌的数据库存在更新机制的缺陷㊁按条件查询等功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ꎬ展现的数据形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ꎬ仍需要继续进行优化来保障软件实用性ꎬ并与目前的指挥中心技术系统快速评估系统进行更多的融合ꎬ用以提升平台使用方向ꎮ参考文献:[1]㊀姜立新ꎬ帅向华ꎬ聂高众ꎬ等.地震应急联动信息服务技术平台设计探讨[J].震灾防御技术ꎬ2011ꎬ17(2):44 ̄53.[2]㊀徐敬海ꎬ徐徐ꎬ刘伟庆ꎬ等.基于GIS/GSM的南京市地震灾情速报系统[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ꎬ2009ꎬ31(1):101 ̄105.[3]㊀温敏ꎬ艾丽蓉ꎬ王志国ꎬ等.Android智能手机系统中文件实时监控的研究与实现[J].科学技术与工程ꎬ2009ꎬ7(4):1671 ̄1724.[4]㊀吴轶群ꎬ朱亚东ꎬ王明敏ꎬ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多屏互动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ꎬ2014ꎬ10:234 ̄238.[5]㊀宋小倩ꎬ周东升.基于Android平台的应用开发研究[J].软件导刊ꎬ2011ꎬ10(2):104 ̄106.[6]㊀彭艳ꎬ杨欧.Android平台的数据存储技术[J].计算机系统应用ꎬ2012ꎬ21(5):192 ̄194.[7]㊀刘博.基于安卓医疗设备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ꎬ2016.[8]㊀徐浙君.基于Android的教务信息查询系统设计与实现[J].信息技术ꎬ2013ꎬ(7):72 ̄74.[9]㊀王莹ꎬ巨晓璇ꎬ李建科ꎬ等.基于Android智能手机气象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河南科技ꎬ2013ꎬ27(2):17 ̄19.[10]隆志坚.Android平台基于GoogleMapApi的导航应用技术研究和实现[J]ꎬ办公自动化ꎬ2011ꎬ(16):46 ̄48.[11]刘军ꎬ宋立军ꎬ兰陵ꎬ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地震灾情速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内陆地震ꎬ2014ꎬ28(4):366 ̄371.[12]孙晓宇.Android手机界面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ꎬ2009.[13]刘军ꎬ宋立军ꎬ兰陵ꎬ等.基于Android平台的灾情速报系统在于田7.3级地震中的应用[J].内陆地震ꎬ2015ꎬ31(4):233 ̄237.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HISTORICALEARTHQUAKEDISASTER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BASEDONANDRIODPLATFORMGulizipaMulatiꎬLIUJunꎬ㊀ZHAOShuoꎬ㊀DINGXin ̄juanꎬ㊀LANLingꎬ㊀CUIYongEarthquakeAgencyof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ꎬUrumqi830011ꎬXinjiangꎬChinaAbstract:Deficienciesinthere ̄utilizationofhistoricalearthquakedisasterdataꎬadisasterinforma ̄tionmanagementsystembasedonmobileenvironmentisproposed.Thisthesisexploresthestorageandanalysisofthehistoricaldestructiveearthquakes basicdamagedatawhichusedtheSQLitedata ̄basetechnologyontheAndroidplatform.Thispaperillustratestheoverallarchitectureofthesystem.Itisfoundafterthetestthatthissystemrunsstablyandhasapplicationvalueinthefieldofdisasterassistantdecision ̄makingandhistoricalearthquakeinformationrecycling.Keywords:AndroidꎻHistoricalearthquakeꎻDisasterinformationꎻDesignandimplement1823期㊀㊀㊀㊀㊀古力孜帕 木拉提等:基于安卓平台的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㊀㊀㊀㊀㊀。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https://img.taocdn.com/s3/m/28958977561252d380eb6e9c.png)
第4期(总第1 6 8期)2016年12月山 西 地 震EARTHQUAKE RESEARCH IN SHANXINo.4Dec.·技术交流·文章编号:1000-6265(2016)04-0035-05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闫晓美1,2(1.山西省地震局,山西 太原 030021;2.太原大陆裂谷动力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山西 太原 030025)摘要:将PHP编程语言和My SQL数据库相结合,基于web技术,设计开发了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实现利用网络数据平台采集地震科普类文字、图片等信息,并对信息资源进行合理分类、汇总,完成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
关键词:数据库;地震科普信息;资源管理中图分类号:P315.99 文献标志码:A收稿日期:2016-06-09作者简介:闫晓美(1984— ),女,山西省临汾市人。
2012年毕业于山西大学,硕士研究生,工程师。
0 引言我国是地震灾害频发地区,防震减灾科普宣传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有效的科普宣传,是广泛普及地震科普知识,提升社会公众防震减灾意识和增强避险技能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地震科普领域,地震知识、自救互救类信息资源,相对分散,且分类模糊,缺乏科学、有效的资源整合,更缺少系统化、规范化的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使得地震宣传教育工作缺少了应有的资料储备。
因此,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收集和保存数据,对于地震科普类信息资源的长期保存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
该研究主要是构建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将以前零散的地震科普类信息,有效地整理、归纳、存储,实现信息的科学管理和有效利用。
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将数据库管理方式引入地震科普信息资料的管理实践中,以PHP技术和My SQL为开发平台,设计地震科普信息数据库系统。
设计时,主要将采集到的地震科普类相关信息,分类加工、整理,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存储到数据库中,通过录入、查询、删除等功能实现资源的管理,使管理更加高效、便捷。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b2c0b192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0f31643.png)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大数据技术已经成为了信息化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数据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地震科学领域也不例外。
地震是地球表面发生的突发性的地质现象,它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都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建立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将为地震科学研究和地震防灾工作提供重要的支持和帮助。
本文将对这一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进行探讨。
一、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思路1. 数据收集:地震科普资源库需要收集包括地震数据、地震监测数据、地震科研论文、地震教育资料等在内的各类地震相关数据。
这些数据要求来源广泛,包括政府监测机构、科研机构、学术期刊、地震科普网站等。
2. 数据存储:地震科普资源库需要对收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和管理。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已无法满足大规模数据处理的需求,因此需要采用分布式存储和处理技术,如Hadoop、Spark等。
3. 数据处理:地震科普资源库的数据处理涉及数据清洗、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内容。
这需要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数据进行处理,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4. 数据展示:地震科普资源库需要提供用户友好的数据可视化界面,方便用户浏览和搜索相关的地震科普知识和信息。
还需要提供多种查询和分析功能,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基于以上设计思路,地震科普资源库的开发将涉及到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展示等多方面的工作。
下面将对这些工作进行详细阐述。
1. 数据采集2. 数据存储3. 数据处理地震科普资源库的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清洗、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
数据清洗是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去重、去噪、格式转换等处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是指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等处理,提取出有用的地震科普知识和信息。
4. 数据展示地震科普资源库的数据展示需要建立用户友好的数据可视化界面。
这包括地震数据的地图展示、地震监测数据的实时展示、地震科研论文的搜索展示等。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https://img.taocdn.com/s3/m/51e5eb21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97.png)
历史灾害地震信息数据库建设
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文鑫涛;李华玥
【期刊名称】《华北地震科学》
【年(卷),期】2022(40)4
【摘要】针对震后应急救援领域需要大量基础数据支撑的现状,拟在收集整理1990年以来中国历史地震灾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地震应急、救援、决策等对地震灾情信息的需求,开展数据深层次分析、分类、挖掘工作,完成数据库结构设计,基于开源数据库MongoDB架构,建立了针对地震应急信息特征的灾害信息数据库,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快速查询、统计、调用等功能,提高了应急基础数据库的精度和准确度,实现地震灾情信息的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管理,为地震灾害快速评估技术系统和辅助决策的生成提供数据保障。
【总页数】7页(P1-6)
【作者】王尅丰;郑通彦;高小跃;文鑫涛;李华玥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315-391.2
【相关文献】
1.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群测群防体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
2.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3.上海地震灾害情景构建数据库建设
4.中国地震灾害数据库的建
设及其功用5.中国地震局:举办2021年度全国地震灾害风险普查数据库建设任务培训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https://img.taocdn.com/s3/m/c9c58b8b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c.png)
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
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然后详细解析了大数据架构在地震科普资源库中的应用、设计理念、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架构以及功能模块。
结尾部分总结了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优势,展望了未来发展方向,并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讨论,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地震科普资源库的设计和开发过程,以及大数据架构在该领域中的应用和优势,有助于推动地震科普工作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地震科普资源库, 大数据架构, 设计和开发, 数据采集, 系统架构, 功能模块, 优势, 发展方向, 总结, 研究背景, 研究意义, 研究目的, 展望未来.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地震是地球表面突然释放出的能量,造成破坏和灾难的自然现象。
由于地震的不可预测性和危害性,对地震科普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建设成为一种新的趋势。
研究背景部分,主要讨论地震科普资源库的建设背景和现状。
当前,地震科普资源广泛分布在各个传统媒体和网站上,信息零散分布,更新不及时,缺乏系统性和综合性。
而且,地震科普资源的数据量庞大,传统的存储和处理方式已经无法胜任,需要运用大数据技术来解决这一问题。
而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的建设,可以更好地整合和管理海量的地震科普数据,为用户提供准确、全面、及时的地震科普信息。
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地震科普资源的精准分析和个性化推荐,提高用户体验和参与度。
建立一个基于大数据架构的地震科普资源库对于提升地震科普水平,提高公众对地震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意义地震是由地壳中岩石断裂造成的自然地质现象,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地震科普资源库的建设,旨在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提供准确、及时、全面的地震科普信息,帮助公众更好地了解地震的机理、预防和自救方法,从而增强公众应对地震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正 ; 是上级 主管部 门了解 地震灾情 的重要途径 ; 是为政府部 门采取相 应的应急行 为提供 辅助决策信息 。 () 片 、 片、 4卫 航 遥感 影像资料 。 片 、 卫 航片 、 遥感影像 资料将 是地震背景 区地 理环境 信息 的重要来 源 , 是快速生成 地震背景 区数据库 的主要 手段 , 震灾 害评 估与高科技遥 也 地 感 技术 的结合 , 会缩短地震灾 害评估 的时间 , 将 为抗震救 灾指挥决策赢得宝贵 的时间 。 () 5 历史地 震灾害损失数据 。将地 理环境 背景 信息 、 社会 经济统 计信 息 、 面 现场调 地 查信 息 、 片 、 片 、 卫 航 遥感影像资料 等多源信息进行复合 、 匹配 , 使其有机 结合 , 达到实用 化要 求 , 人数据库 , 存 是地震 灾害数据 库成功 的基础 。以行政 区划为单元 , 收集 、 整理数据 资料 , 使这些数据成为各 自行政单元 的属 性数 据 , 这样 可把 统计 数据 定位 到 空间领 域 中 。 建立地 震灾害数据 库时 , 先在系统 中建 立定位单 元的空 间数据 库 , 首 它包括 分不 同级别行 政 区划定位 单元 的境界线数据 , 主要地 理背景 , 如交通线 、 系 、 民地等数据 。 水 居 另外再建 立定位单元 的属性数 据库 ,它包括分不 同级别 行政 区划 定位单元 的人 口数据 、房屋建 筑物
主要包括 :
人 口: 县或分乡镇等不 同行政 区的人 口数 , 同年龄段构成 的人 口数 ; 分 不
建筑物 : 分县或分乡镇等不同行政区的房屋建筑面积数、不同房屋建筑结构构成的房
屋 建筑面积数 ; 经济: 分县或分 乡镇 等不 同行政 区 的国 民生 产总值 , 第一 产业 、第二 产业 、 三产 业 第
界面 。
1 3 2 主要功能 ..
()主要 通过卫片 、 片 、 1 航 遥感 等获取 和收集 各类 地震 灾害数 据资料 。同时也 利用 其 他辅助方式 收集 和交换 数据 , 并及 时进 行前置处理和入库 ; () 2 系统应具有 系统管理 、 数据维护 、 数据查询 、 数据 检索等基本数据库功能 , 为操作 人 员提供命令查询 、 检索方式 , 为用 户提供菜单查询 、 检索方式 ; ()地震灾 害数据 库要有一定灵活性 , 据库 结构要 适应 建筑 物群体 震害评 估 , 3 数 也要 适应 群体 和单体 相结合或单体 震害评估 。使数据 库结构既符合 现行工作 的要 求 ,又具有较 大的可扩展性 ; () 4 数据 库 中的数据既可接 收卫 片 、 遥感 获取 的信息 , 又可 以存放统 计 、 查等 收集 调
留出余地 。
133 建库要求 .. () 震灾害数据格式要统 一规划 、 面设 计 、 根有据 、 1地 全 有 有条有 理 , 符合 “ 据记 录 数 格式” 中对数据格式规 范的要求 。 到统一数 据格式 、 做 统一数据分类 方法 、 统一数据交换方
式。
() 2 入库数据要保 证唯一性 、 完整性 、 一致性 、 安全性 。 通过数 据维 护人员对数据库进
证。为了适应、 推动地震灾害和损失定量化研究的发展, 建设 内容较广泛和分类较细的地 震灾害数据库 , 是一项迫切的任务。地震灾害数据库是根据 目前的认识 , 吸取过去研究的
经 验和教训进行设 计 , 使其在技术上符合 计算机 技术 、计算机 网络 、计算 机信 息系统 当前
的发展水平,使其在应用上满足地震灾害评估人员和科研人员对地震灾害基本数据信息要
究 和探讨 。
本 文研 究 的技术思路是 ,了解 国内外较 为成 熟 的震 害预测 与评估模 型和方 法 , 针对 区 域 的空 间尺度和数据 的精度 和完整性 ,明确 各种方 法 的适 用 范围 。 据 已有 的模 型 , 对 根 针
本研究的特点, 研究多种地震灾害损失快速评估方法和模型。 根据系统模型进行功能需求
放能量的方式和大小 , 还取决于地表地震地质和水文地质等场地的环境 , 以及房屋、 建筑
物 、生命线工程 和生产 与社 会经济活 动布局等人工 建造环境 防御 地震 能力 和状态 。 依据 先
前历史地震破坏的统计分布, 从理论研究去确定地震的地区建( 筑物、 构) 生命线工程及其 生产能力和人员的易损性清单, 就可以估计出未来地震的经济和生命损失_。 】 ]
第2 4卷
增刊 Leabharlann 地 震 Vo. 4,S p lme t 12 u pe n
0c .,2 0 t 04
20 0 4年 i 0月
E THQUAKE AR
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姜立新, 杨满栋 , 帅向华, 杨天青, 张建福
( 中国地震局分析预报中心, 北京 103 ) 00 6
13 基于 G S系统数据库 系统 的建立及提供数据 更新的界 面 . I 1 3 1 主要任务和 目的 ..
() 1 建立地 震灾害数据库 系统 , 为地震灾害评估服务 ; () 2 建立统 一的各类地震灾害数据 的规范 和标准 , 完成地 震灾 害数 据标准 制定 。实现 数据 存贮 、 数据维 护更 新 、 数据提供 等数 据库任务 ; () 3 对地震 灾害数据 采取集 中管理 、 中维护 、 中更 新 的方式 , 集 集 提高数 据 的质量 和 使用效 率 , 使数据 服务 、信息支持方式更 加方 便 、 快捷 ; ()建立 良好 的硬 、软件环境 ,建立 与地 震灾 害数据 库 内容 和用户 类 型相适 应 的人 机 4
本 文研 究 的方法是 , 针对历史强震灾害损 失评价 G S系统 的特 点 ,由点 到 面、由粗 到 I
细 、由典型示范到一般应用相结合。针对不同比例尺、 不同精度的数据 , 并考虑不 同尺度
下数据 的对 应关 系, GI 在 S数据 库中整理 规划 , 对不 同形式历 史地震灾 害损失 状况进行研
分析 , 构建 系统功能框架结构 _。 据系统功 能需要 ,在 G S基 础上 设计数据 库 ;在方 法 2 根 ] I 研究 、 能和数据需求分析 的基础上 提 出总体设计_ 。 功 3 ]
*
收稿 日期 : 0 40 — 7 修 改 回日期 : 0 4 60 20—5 ; 0 20— 9 0
地理环境信息、 地震区的人口、 经济、建筑物构造、 生命线工程状况等基本统计信息。
()地理环境 背景信 息 。 1 地理背景信息 主要来 自地 图资料 ,这些资 料是 显示地 震 区环 境背 景的基础数据 。 行政 区划图 、 交通 图 、 系 图等专题 图是建 立具有 统一 坐标 的空 间数 水 据库 的基础底 图, 这些数 据主要包括 : 行政 区划境界 : 国界 、 省界 、 县界 、乡镇 界 、 海岸线等境界线数据 ; 居 民地 : 省政府 、县政府 、 乡政府驻地及重 要的 自然村坐标数据 ; 地质 : 地形 、 地貌 、不 同类型的场地土环境 等数据 ;
交通 : 铁路、 公路 、 桥梁、 涵洞等数据 ; 水系: 不同级别的河流、 湖泊、 水利工程等数据 ; 生命线工程:电网、 供水网、 供气网。
() 会经济统计信息 。 方面 的数据 主要来 自国家统计 部 门、公安部 、民政部 等有 2社 这 关行业管理部 门。 社会 统计信 息是 作为评估 因地震 灾 害而受到损失 的一 种依据 , 些数据 这
的产 值 ;
生命线 工程 : 重要 的构筑物 、 在 的灾 害源 ( 学药 品库 、 油库 、储气 库等 ) 潜 化 储 位置数
据。
()地面现场调查 信息 。 3 地面现场调查获取 信息是地 震灾 害数据库最新 信息 的补 充和
增刊
姜立新等: 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的设计及实现
l5 O
求。
1 1 数 据类型分析 .
地震灾害的发生, 在时间、 空间和强度上具有不确定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要实
现 对地震灾 害预测评估 的快 速反应 , 首先应对地理 背景 、 社会 经济统计信 息进行一 定的积 累和科学储备 , 建立 相应规模 的基础 数据库 。 震灾 害数 据库 是一 个 复杂 的综 合 系统 , 并 地 它不但 包含地震本 身 的信息 , 还涉及 到地震灾 害研究 中的相关信 息 。 如地震 影响范 围内的
基金项目: 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 台工作《 科学数据共享关键技术标准研究制定》 作者简介: 姜立新(9 6) 男,山东文登人, 16 , 副研究员, 9 2 19 年获硕士学位。 主要从事地震灾害和地震应急技术 系统等研究 。
14 0
地
震
1 历史地震灾害数据库建立
地震 灾害预测 及评估研究 是在地震危 险性分析 、地震烈度 区划和小 区划 基础上 , 评估 城市 、乡村 、 工矿企业 和生命 线工程 等在 未来地 震 中的震 害类 型 、分布 和程度 ,以及经 济 损失 和人员伤亡 ; 综合未来 地震灾害水平 和社会影 响 , 为政府 制定有效 的减 轻和 防御地 震 灾害规 划、国土利用和应急 响应计 划以及震后灾害快速评估提供 科学依据 。 地震灾 害学从本质上说是一 门观测科学 , 以从各种渠 道( 所 统计部 门、卫片 、遥感 、 实 地调查 等) 获得和汇集 高质量的地震灾害观测数 据是取 得优 秀地震 灾 害研 究成 果 的根本保
16 O
地
震
的数据 ;
() 过地震灾害数据 库的建立 ,为用户 提供 图形显 示 、 估计算 等功 能所 需要 的数 5通 评
据信息资源 ;
() 震灾害数据库要统 一数 据接 口, 6地 统一 数据 格式 ,统一 分类编 码 , 于数 据交 换 便
和应用软件开发 ;
() 7 地震灾害数据库要兼顾今后的发展策略, 减少系统升级的技术障碍 , 为功能扩展
摘要: 充分利用已有的研究成果和数据资料 , 综合研究、整理 已有的历史地震灾害损失评估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