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pptx
环境辐射监测PPT课件
![环境辐射监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8e22346e53a580217fcfec2.png)
2020/12/28
3/73
环境天然本底
来源
地层放射性物质40K 238U系 232TH系
外来放射性(包括本底放射性和干扰放射性)对 监测方法的探测限和准确度影响很大;
为了使待测样品的放射性含量大于仪器的探测限, 需要较大的样品量;
在分析测量过程中,样品被沾污的可能性较大 (样品中性质相近的核素,加入的试剂和工作环 境都可能使待测样品被沾污,为此,要求从事分 析测量人员工作必须十分严谨);
2020/12/28
12/73
铯-137
铯-137的半衰期30年,人体的有效半减期70天 铯-137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是核弹试验和核 反应堆内核裂变产生的,它会释放γ射线。 铯-137 会放出0.51163MeV(94.0%), 1.176MeV (6.0%)的β- 粒子和能量为0.662MeV 的γ射线 铯-137进入人体会积聚在肌肉组织中,会对体内 形成长期照射,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在空气中的222Rn
宇宙射线电离成份 中子成份
环境本底外照射 离地面1米处的剂量率 (10-2μGyH-1)
1.6(0.4-3.0) 1.1(0.4-2.1) 1.7(0.5-3.3)
8.7
3.2 4×10-2
2020/12/28
4/73
国内环境天然本底
2011年3月15日15:00 - 16日9:00 北京市:77.3nGy/h(60.2 -119.9) 长春市:82.4(70.8-147.4) 上海市:90.3(54.9-108.2) 秦山镇:100.1(70.4 - 123.8)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e3d78d6e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ed.png)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其他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WHO)、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等也积极 参与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国际合作,共同推动全球范围内的放射性污染监测工作。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国际合作的意义: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享资源和技术,提高监测水平和能力,更好地 应对放射性污染事件,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准确的数据能够反映污染的真实情况,避免误判和恐慌,维护社会稳定和公众健康。
监测数据的可靠性对于国际合作和地区间信息共享至关重要,有助于全球共同应对放射性污 染问题。
早期监测技术:简单的测量和 观察
现代监测技术:高精度仪器和 自动化系统
技术进步:提高了监测效率和 准确性
技术应用:在环境保护、公共 安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发布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国际标准,为各国制定相关法规和标准提供了参考。
全球监测网络:各国共同参与,监测放射性污染情况 数据共享机制:实时共享监测数据,提高全球放射性污染监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国际合作:加强各国间的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放射性污染问题 法规标准:制定统一的放射性污染监测法规和标准,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促进技术研发和经验分享:国际合作有助于集中多国资源,共同研发更先进的放射性污染监测 技术,并分享彼此的经验和成果。
统一法规和标准:通过国际合作,各国可以共同制定统一的放射性污染监测法规和标准,确保 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国际合作可以搭建一个信息交流平台,使各国能够及时获取全球放射性污 染的最新动态,以及最新的监测技术和方法。
自然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核泄漏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放射性污染
《环境监测》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3ce7c572f242336c1eb95ed5.png)
第8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学习指南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放射性污染的概念、来源及危害, 熟悉掌握放射性监测的方法;了解放射性监测仪器。
8.1 概 述
8.1.1 基本知识
1.放射性核衰变 自然界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各种元素组成的,有些元素的原 子核是不稳定的,它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而成为另 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衰变,也称为放射性衰变。 放 射性有天然和人工之分。 决定放射性核素性质的基本要素是放射性类型、放射性活 度和半衰期。
2.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放射性衰变按其放出的粒子的性质,分为三类:α衰变、β 衰变、γ衰变。 (1)α衰变 226 Ra 222 Rs+ 4 He (2)β衰变 ①β- 衰变 ②β+ 衰变 ③电子俘获 (3)γ衰变 γ衰变是放射性核素的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 或基态时放射的电磁辐射。
8.1.2 放射性的来源、危害
4.大气中氡的测定
222Rn是 226Rn的衰变产物,为一种放射性惰性气体。
8.4.2 个人外照射剂量
个人外照射剂量是用佩戴在身体适当部位的个人剂量 计测量,这是一种能对放射性辐射进行累积剂量的小型、 轻便、容易使用的仪器。常用的个人剂量计有袖珍电离室、 胶片剂量计、热释光体和荧光玻璃等。
环境监测第八章.
![环境监测第八章.](https://img.taocdn.com/s3/m/5e167c0bed630b1c58eeb521.png)
天然铀
3. 自然界中单独存在的核素
40K
209Bi
自然环境中天然存在的放射性称为天然放射性本 底,它是判断环境是否受到放射性污染的基准。
(二)人为放射性核素
1. 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地下核爆炸冒 顶事故
大气层核试验 核动力航具事故
放射性尘埃
2. 核工业
原子能核电站
核动力潜艇
事故:三哩岛、切尔诺贝利核电站
污染:“三废”排放物
原子能反应堆
3. 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的排放废物
放疗
示踪试验 发 光 钟 表
化 疗
4. 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放射性物质 标志
稀土金属矿的开采、提炼— —排放“三废”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
表8.2 土壤、岩石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
核素
40K 226Ra 232Th 238U
受照射部位 器官分类 器官名称 全身、性腺、 红骨髓、眼晶体 职业性放射性 工作人员的年 最大容许剂量 当量①/Sv 放射性工作场所、相 广大居民年 邻及附近地区工作人 最大容许剂 员和居民的年最大容 量当量②/Sv ① 许剂量当量 /Sv
第一类 第二类
5×10-2
5×10-3 3×10-2 ②
5×10-4 1×10-2
表8.1 品质因数与照射类型、射线种类的关系
照射类型 射线种类
x、γ、e 中能中子(0.02MeV) 中能中子(0.1MeV) 快中子(0.5~10MeV) 重反冲核
品质因素
1 5 8 10 20
热中子及能量小于0.005MeV的中能中子 3
外照射
β -、β+、γ、e、x
内照射 α 裂变碎片、α发射中的反冲核
《放射性污》课件
![《放射性污》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5e6273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ba.png)
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放射性污染的危害、来源以及应对措施。了解这些知识 非常重要,帮助我们更好地维护我们的环境和健康。
定义与危害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人工或自然来源的放 射性物质,这些物质会释放出辐射,对人类、动 植物和环境造成危害。
危害有哪些?
放射性污染对人们的健康和环境产生很大威胁。 可能会导致突变、致癌,还会严重破坏环境的生 态平衡。
3
寿命和降解
放射性物质的寿命不同,有的可以在几小时内分解,有的需要成百上千年才能降 解。
防治
初期控制
对放射性物质泄漏现场进行隔 离、封锁和除污,限制污染范 围和减少危害。
中期控制
对一些固定源的放射性物质, 比如核电站、废弃核武器等进 行长期的监测和控制。
长期控制
长期控制主要是对放射性废弃 物和核设施等进行安全无害的 处理和长期隔离。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核事故
核电站事故、核武器试验等会导致放射性物质大量释放。
运输和加工
运输过程、加工过程中可能会泄漏放射性物质。
自然界
土壤、岩石甚至空气中都存在自然的放射性元素。
扩散和迁移
1
排放途径
放射性物质排放途径主要有不同类型的核事故、核电站、通过空气、水、土壤等各种渠道扩散和迁移,会引起辐射污染。
应急处理
应急预案
针对核事故、放射性物质 泄漏等突发事件,应急部 门需要有预案和演练。
应急处理流程
对于突发事件,需要及时 采取措施,比如疏散、隔 离、封锁等。
应急措施
应急措施主要包括补给清 洁水源、防止污染物质进 入水源、污染土地和降低 辐射量等。
结语
危害
放射性污染引起的危害不可小视,必须尽早进 行防治。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0ccc1062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aa.png)
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可能导致内分泌系统紊乱,影响 生理功能。
遗传损伤
放射性物质可能对生殖细胞产生影响,增加后代出生 缺陷和遗传疾病的风险。
04 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监测 方法
采样方法
01
02
03
固定源监测
在固定地点对环境中放射 性物质的长期监测,通常 设置在核设施周围、工业 区等高风险区域。
生物分析法
利用生物体对放射性物质的敏感反应,通过生物 体内的变化来间接评估环境中的放射性物质。
数据解读与报告
数据解读
将监测数据与参考值、历史数据等进行比较,判断环境中的放射性 物质是否超标,并分析其原因和潜在风险。
报告撰写
根据监测和分析结果,编写环境放射性物质监测报告,包括数据汇 总、分析结论、建议措施等。
高放射性水平区域可能增加居民患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因 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这些风险。
对未来工作的建议
加强监测网络建设
深入研究影响因素
建议增加环境放射性监测站点,提高监测 频次,以便更全面地了解放射性物质在环 境中的分布和变化趋势。
针对影响放射性水平的关键因素,开展深 入调查和研究,为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提 供科学依据。
核技术应用
核医学、放射性示踪、工业无损检测等应用 中产生的放射性废物。
核武器试验
核武器试验会产生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 物质会随着大气流动而扩散到环境中。
工业生产
某些工业生产过程中,如荧光物质、电子元 件等,会产生放射性废弃物。
03 放射性物质对环境和人类 的影响
对环境的直接影响
01
破坏生态系统
监测结果
监测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的放 射性物质含量在正常范围内,但
《放射性污染监测》课件
![《放射性污染监测》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c44732f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ca.png)
2
辐射测量
使用辐射仪器测量样品中的辐射水平。
3
数据分析
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确定是否超过限值。
放射性监测设备和装置
• 辐射计和辐射探测器 • 样品收集器和气溶胶采样器 • 分析设备和仪器
环境放射性监测
环境放射性监测旨在获取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的数据,确保环境安全。
食品放射性监测
食品放射性监测是为了确保食品中的放射性物质不超过安全限值,保证公众健康。
《放射性污染监测》PPT课件
让我们一起探索《放射性污染监测》这个引人入胜的话题。通过这个PPT课件, 你将了解放射性污染的定义、来源、特点,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意义。让我们 开始吧!
什么是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污染是指环境中存在的放射性物质超过正常水平,对人体和生态系统 造成危害的现象。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放射性监测的数据统计和分析
将大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决策提供依据。
放射性监测数据的报告与发布
将监测结果整理成报告,并发布给相关部门和公众。
国际标准与法规
放射性污染监测受到国际标准和法规的规范与指导。
放射性污染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预案,应对放射性污染事故的发生。
防范放射性污染的措施
采取措施,减少放射性污染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放射性监测的意义与目的
放射性监测的目的是保护公众和环境免受放射性污染的威胁,提供准确的数据和信息用于决策和环境
包括大气、水和土壤等自然环境。
2 食品
包括农产品、水产品和加工食品等。
3 个人身体
通过监测人体内的放射性物质水平。
放射性监测的方法与技术
1
样品采集
采集环境、食品和个人身体样品。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11faf0947c1cfad6195fa771.png)
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通常,每人每年从环境中受到的放射性辐射总
剂量不超过2毫希沃特。其中,天然放射性本底辐射
占50%以上,其余是人为放射性污染引起的辐射。 放射性元素铀(238U、235U、234U)、钍(232Th)、 镭(226Ra)、氡(222Rn)和钾(40K)对人体的辐射 伤害特征见表8.4所示。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三)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放射性活度(强度) 放射性活度系指单位时间内发生核衰变的数 目。 2.半衰期 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 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 (四)核反应
• 核反应:是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 核(核产物)和另一粒子的过程。
2.放射性
在衰变过程中,不稳定的原子核能自发地放出α、 β、γ射线,使本身物理和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的现象, 称为“放射性”。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图8.1 226Ra和60Co的核衰变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 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 子)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 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 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 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表8.4 天然放射性核素的主要辐射特征
放射性核素
对人体伤害类型
γ射线能量/ kev
238U
外照射伤害
186
232Th
外照射伤害
238
226Ra
第八章放射性监测
![第八章放射性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366d7d17b4daa58da0114a83.png)
(7)其他予处理方法
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分离、浓集、纯化等予处理 方法中,还有其他方法,如有机溶剂溶解法、吸附法、蒸 馏法、蒸发法、过滤法等。
三.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1)水样的总 a 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体中常见的 a 辐射粒ⅰ子的核素有:226Ra、222Rn及 其衰变产物等。目前公认的水样总放射性安全浓度是0.1 贝可/升(Bq/L),当大于此值时,应对放射粒子的核素 进行鉴定和测量,确定主要的放射性核素,判断水质污染 情况 。
(ⅲ)吸收剂量 吸收剂量单位有:戈瑞(Gy),简称戈;拉德
(rad)。 1 rad = 10-2Gy
(ⅳ)剂量当量 剂量当量单位有:雷姆(rem)、希沃特(Sv)。 1 rem = 10-2Sv
(2)放射性检测仪器
表8-1
图8-2
图 8 -3
图 8-4
图8-5
(二)放射性监测
(1)监测对象及内容
二. 样品予处理
(1)衰变法
采样后,将样品放置一段时间,让样品中一些 短寿命的非欲测核素除去,然后再进行放射性测量。
例如,用抽气过滤法采集大气样品后,放置4—5 h, 使短寿命的氡、钍子体衰变除去,测定大气气溶胶中 的总a和ß总放射性。
(2)共沉淀法
在环境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很低,达不到溶 度积,需加入毫克数量级与欲分离放射性核素性质相 近的非放射性元素载体,则由于两者之间发生同晶共 沉淀或吸附共沉淀,载体将放射性核素载带下来,达 到分离和富集的目的。
(2)在水体中的分布
海水中的天然放射性核素主要是40K、87Rb和铀系 元素。
淡水中天然放射性核素的含量与所接触的岩石、 水文地质等因素有关。
一般地下水所含放射性核素高以地面水。
环境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ff2744c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f.png)
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8.1 概述8.1.1 放射性有些原子核不稳定,能自发地有规律地改变其结构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这种现象称为核衰变。
在核衰变过程中会放出具有一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粒子,即α、β和γ射线,这种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物质放出的粒子或光子会对周围介质产生电离作用,造成放射性污染和损伤。
8.1.2 放射性污染的来源(一)天然来源( 1 )宇宙射线( 2 )天然放射性同位素(二)人为来源核试验及航天事故;核工业;工农业、医学、科研等部门对放射性核素的应用;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等。
8.1.3 放射性核素对人体的危害(一)进入人体途径呼吸道--人体--肺,血液全身消化道--人体--肝脏,血液,全身皮肤或粘膜--人体--可溶性物质易被皮肤吸收(伤口的吸收率更较高)(二)危害主要是辐射损伤,导致蛋白质分子键断裂和畸变,破坏对人类新陈代谢有重要意义的酶。
另外可以直接破坏细胞的组织和结构,对人体产生躯体损伤效应和遗传损伤效应。
8.2 放射性监测方法8.2.1 监测对象及内容放射性监测按监测对象可分为①现场监测②个人剂量监测③环境监测。
具体测量内容包括: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物质含量、放射性强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8.2.2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1 )放射性化学实验室( 2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8.2.3 放射性检测仪器最常用的检测器有三类,即电离型检测器、闪烁检测器和半导体检测器。
( 1 )电离型检测器原理:如果核辐射被电离室中的气体吸收,该气体将发生电离。
电离探测器即是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进行测量的。
仪器:常用的有电离室、正比计数管、盖革—弥勒计数管( G-M 管)。
用法:电离室是测量由电离作用而产生的电离电流,适用于测量强放射性;正比计数管和盖革—弥勒计数管则是测量由每一入射粒子引起电离作用而产生的脉冲式电压变化,从而对入射粒子逐个计数,这适合于测量弱放射性。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
![环境监测第八章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f25cd2b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6283407.png)
三、放射性污染的危害
通常,每人每年从环境中受到的放射性辐射总
剂量不超过2毫希沃特。其中,天然放射性本底辐射
占50%以上,其余是人为放射性污染引起的辐射。 放射性元素铀(238U、235U、234U)、钍(232Th)、 镭(226Ra)、氡(222Rn)和钾(40K)对人体的辐 射伤害特征见表8.4所示。
检测器 闪烁检测器 正比计数器 半导体检测器 电流电离室 正比计数器 盖革计数器 闪烁检测器 半导体检测器 闪烁检测器 半导体检测器
特点 检测灵敏度低,探测面积大 检测效率高,技术要求高 本底小,灵敏度高,探测面积小 测较大放射性活度 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 检测效率较高,装置体积较大 检测效率较低,本底小 探测面积小,装置体积小 检测效率高,能量分辨能力强 能量分辨能力强,装置体积小
02
需的时间称为半衰期(T1/2)。
1. 核反应
核反应:是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 一粒子的过程。
二、照射量和剂量
(一)照射量
X dQ dm
式中:dQ——γ或X射线在空气中完全被阻止时,引起质 量为dm的某一体积元的空气电离所产生的带电粒子(正
的或负的)的总电量值,C;
X——照射量,它的SI单位为C/kg,与它暂时并
闪烁检测器 盖革计数器
1.电流电离室
电离型检测器 图8.3 电离室示意图
正比计数管
图8.4 α、β粒子的电 离作用与外加电压的关 系曲线
图8.5 盖革 计数管 示意图
图8.6 射线 强度测量装置 示意图
盖革(GM) 计数管
(二)闪烁检测器
图8.7 闪烁检测器测量装置示意图 1.闪烁体;2.光电倍增管;3.前置放 大器;5.脉冲幅度分析器; 6.定标器;7.高压电源;8.光导材料; 9.暗盒;10.反光材料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
![环境检测08环境中放射性物质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80763a5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3a.png)
02.
β放射性核素,134Cs、137Cs、131I和60Co等
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
环境放射性监测方法有定期监测和连续监测。定期监测的一般步骤是采样、样品预处理、样品总放射性或放射性核素的测定;连续监测是在现场安装放射性自动监测仪器,实现采样、预处理和测定自动化。 对环境样品进行放射性测量和对非放射性环境样品监测过程一样,也是经过: 样品采集——样品前处理和选择适宜方法——仪器测定
目的:浓集对象核素、去除干扰核素、将样品的物理形态转换成易于进行放射性检测的形态。
母体——子体(较低能级或基态子体) +γ+α(或β)(同质异能跃迁)
α衰变(4He核-α粒子) 226Ra → 222Rn + 4He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A = d N / d t
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的放射性活度A的定义式是
式中:A—放射性活度,单位Becquerel,简称贝可,用符号Bq表示,1Bq=1 sec-1 。
(三)剂量当量(H)-希沃特SV
第二节 环境中的放射性
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对人体危害
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 1、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比初级弱 放射性核素-20余种 2、天然放射性核素—与地球共生 3、天然放射本源—半衰期极长,强度弱 内照射、外照射(占80%)
01
放射性计测实验室
02
核辐射剂量的监测需要用核辐射探测仪器。是基于射线和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各种效应如电离、光、电或热等进行观测和测量的方法。 通常采用的探测器有电离探测器、闪烁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01
放射性检测仪器
环境监测技术—放射性监测
![环境监测技术—放射性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2ffb39f627284b73f3425058.png)
述
法
讲
述
法
讲
述
法
讲
述
法
授课时间
月日
月日
月日
月日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周星期
班级节次
教学课题
第九章、室内污染物监测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空内空气监测采样条件
教学目的
掌握放射性监测方法、了解晓以大义辐射污染监测方法
课堂类型
单一型
教学重点
掌握放射必监测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放射备
无
参考书
α粒子经过物质时,很容易使物质电离。因此α粒子随呼吸和摄食进入人体是十分危险的。但它的穿透力较差,在空气中经3—8cm路程即被吸收,甚至一张纸片就能挡住它,与人体接触时,α粒子只能穿过皮肤的角质层。但速度极快1—2万km/s。
2.β衰变:放射性核素自发放射出β粒子(即快速中子),使核中的中子转变成质子的过程称为β衰变。β衰变分为正、负β衰变和电子俘获三种类型。经β衰变后,衰变后的原子核比母体的原子序数提高或降低了一个单位。β粒子的电离作用比α粒子弱,而穿透能力比α粒子强,其速度比α射线高10倍以上。在空气中能穿透几米至几十米才被吸收。它可以灼伤皮肤。
2.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反映物体对辐射能量的吸收状况,指单位质量物质吸收电离辐射能量的数量。D= 给单位体积物质的平均能量,单位为戈瑞(Gy)。1 Gy=任何1kg物质吸收1焦耳的辐射能量,即1 Gy=1J/kg。如果1g物质吸收10-5J的能量则称为1拉德(rad)。
3.剂量当量H
电离辐射所产生的生物效应与辐射的能量、类型有关。尽管吸收剂量相同,但若射线类型、照射条件不同时,对生物组织的破坏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辐射防护工作中引入了剂量当量,以表征所吸收的辐射能量对人体可能产生的危害情况。H=DQN其中D为剂量当量;Q为品质因子;N为所有其他修正因素的乘积。单位为SV,SV=J/kg。
放射性污染监测
![放射性污染监测](https://img.taocdn.com/s3/m/9044424048d7c1c708a14542.png)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 2 ) 样品预处理
衰变法
共沉淀法
灰化法
电化学法
( 3 )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的测定
水样的总α放射性活度
0.1Bq/L
11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二节 放射性监测方法
( 3 ) 环境中放射性监测
测定水样总α放射性活度的方法:
电磁辐射的监测按监测场所分为:作业环境、特 定公众暴露环境、一般公众暴露环境监测。
按监测参数分为:电场强度、磁场强度和电磁场
功率通量密度等监测。
监测仪器根据测量目的分为:非选频式宽带辐射
测量仪和选频式辐射测量仪。
18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小结
1、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2、放射性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3、放射性监测方法。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第八章 放射性污染监测
教学目标
1、了解放射性污染的来源、计量方法及危害。 2、了解一般监测仪器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 放射性的类型、来源及对人体的危害;放射性防护标 准;放射性检测实验室及检测仪器;放射性样品的采集及 一般检测方法 教学重点 放射性污染物性质特征及常用监测方法的理论讲解。 教学难点 放射性污染物常用监测方法。
结束
19
水样中总β放射性活度测量
与总α放射性活度测量步骤基本相同,但检测器用低本底
的盖革记数管。 土壤中总α、β放射性活度的测量
( nc nb ) 10 Q 60 S l F
4
6
Q 1.48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 = 2.303 ×(1/2.39×10-2)×(lg 1/0.001) =289(a)
(四) 核反应
核反应: 指用快速粒子打击靶核而给出新核(核产物)和另一粒
子的过程。 进行核反应的方法主要有:
*用快速中子轰击发生核反应; *吸收慢中子的核反应; *用带电粒子轰击发生核反应; *用高能光子照射发生核反应等
β负,电子俘获-x ) 3、母体——子体(较低能级或基态子体)
+γ+α(或β)(同质异能跃迁)
1.α衰变(4He核-α粒子)
226Ra → 222Rn + 4He 226Ra衰变有两种方式(分枝衰变):
(三) 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1. 放射性活度(A): 在给定时刻处于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放射性核素的放 射性活度A的定义式是 A=dN/dt
(三)剂量当量(H)-希沃特 SV
(一 )放射性物质进入人体途径 呼吸道--人体--肺,血液全身 消化道--人体--肝脏,血液,全身 皮肤或粘膜--人体--可溶性物质易被皮肤吸收(伤 口的吸收率更较高)
(二)放射性的危害
1、损伤机理 1)α、β高速带电粒子属直接电离粒子。 2)γ射线等不带电的粒子为间接带电粒子。
单位为SV(希沃特),1 SV=1 J. kg-1
第二节 环境中的放射性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三 、对人体危害
一、环境中放射性的来源
(一)天然放射性的来源 1、宇宙射线 初级宇宙线—高能辐射,穿透力很强;
次级宇宙线—比初级弱 放射性核素-20余种 2、天然放射性核素—与地球共生 3、天然放射本源—半衰期极长,强度弱 内照射、外照射(占80%)
式中:A—放射性活度,单位Becquerel,简称贝可,用 符号Bq表示,1Bq=1 sec-1 。 d N—时间间隔d t内,处于该特定能态下的一定量 放射性核素,发生自发核转变的核数目。 比活度是指单位质量或体积内所含有的放射性活度, 单位为Bq.g-1。
2.半衰期
当放射性的核素因衰变而减少到原来的一半时所需的时 间称为半衰期(T1/2)。衰变常数与半衰期有下列关系:
第四节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一、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二、 核辐射探测仪器的监测原理
一、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
(一)放射性化学实验室 ①墙壁、门窗、天花板等要涂刷耐酸油漆; ②电幻和电线应装在墙壁内; ③安装良好的通风设备,大多数放射化学操作应在通风橱内进行,通风
马达应装在管道外,且以选用离心式马达为宜; ④橱柜、凳子、家具、台面、地面等要使用光平材料制作,操作台面上
第八章 环境中放射性污染监测
基础知识 环境中的放射性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放射性测量实验室和检测仪器 放射性监测
(一)放射性核衰 变
第一节 基础知识
一、放射性
1、核衰变:有些原子核是不稳定的,能自发地 改变核结构,这种现象称核衰变。
2、放射性:在核衰变过程中总是放射出具有一 定动能的带电或不带电的粒子,即α、β和 γ射线,这种现象称பைடு நூலகம்放射性。
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的一种重要的物理量。 吸收剂量率-单位时间内的吸收剂量,单位 Gy.s-1。
(三)剂量当量(H)-希沃特SV
在人体组织中某一点处的剂量当量H等于吸收剂量与其 他修正因数的乘积。H的计算公式为: H=DQN
式中:Q为品质因子,亦称为线质系数,不同电离辐射 的Q值列于表8-1。
N为其它修正系数,是吸收剂量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布不 均匀性修正因子的乘积,对外照射源通常取N=1。
——统称为电离辐射:引起生物组织内原子、分子电离, 破坏组织中的大分子结构。 2、影响因素-射线性质剂量、次数、时间、部位、方式。 (致死剂量、半致死剂量) 3、损伤方式-急性、慢性(远期效应、躯体效 应、遗传效 应)。
第三节 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一、部分环境质量标准对放射性辐射的限制值 二、放射性辐射防护标准
(二)人为放射性污染的来源
1、核试验及航天事故 -核裂变产物和中子活化产物放射性 尘埃可在大气层滞留0.3—3年
2、核工业: 核废弃物(核发电)
3、工农业、医 学 和科研等部门 医学占人工污染源的90%
4、放射性矿的开采和利用
二、放射性核素在环境中的分布
一、在土壤和岩石中的分布 二、在水体中的分布 三、在大气中的分布 四、在室内空气中的分布 五、在动植物组织中的分布
二、照射量和剂量
1、照 射 量X——库仑每千克 / 伦琴R 2、吸收剂量D——戈瑞 Gy / 拉德rad 3、剂量当量H——希沃特SV / 雷姆rem
(一)照射量
表示Χ或γ射线在空气中产生电离大小的物理量。 X=dQ/dm
dQ是指质量为dm的体积单元的空气中,光子释放的 所有电子(负电子和正电子)在空气中全部被阻时,形 成的同一种符号(正或负)的离子的总电荷的绝对值。 单位:库伦/千克,(C. kg-1), 旧单位是伦琴(R),
1R=2.58 × 10-4 C.kg-1 照射量率:指单位时间内的照射量。
(二) 吸收剂量(D)
吸收剂量是单位质量的物质对辐射能的吸收量。 D=dε/dm
dε与dm分别代表受电离辐射作用的某一体积元中物质 的平均能量与物质的质量.
单位:Gy(戈瑞),1 Gy=1 J.kg-1。 吸收剂量适用于任何电离辐射和任何物质,是衡量电离
3、放射性同位素—不稳定的同位素(原子核内 质子数同,中子数不同)
4、天然不稳定核素能自发放出射线的放射性称为 “天然放射性”;
通过核反应由人工制造出来的核素的放射性称为 “人工放射性”。
5、决定放射性核素性质的基本要素是放射性衰变类 型、放射性活度和半衰期。
(二)放射性衰变的类型
1、母体——子体+α(氦核) 2、母体——子体+β(高速电子,β正,
T1/2 = 0.693/λ 半衰期是放射性核素的基本特性之一,不同核素T1/2不 同。所以对一些T1/2长的核素,一旦发生核污染,要通过 衰变令其自行消失,需时是十分长久的。 例题:Sr的T1/2 = 29年,一定质量的 90Sr衰变掉99.9% 所需 时间?
解:
λ= 0.693 / T1/2 A = - dN / d t = λ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