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8课匆匆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匆匆》教学方案

教材解析

《匆匆》是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文章,是散文家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惋惜,劝导读者要惜时奋进。文章的特点:一是结构精巧,层次清楚,转承自然,首尾呼应;二是文字清秀隽永,纯朴简练;三是情景交融,无论是写燕子、杨柳、桃花,还是写太阳,都与“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的感叹融为一体,处处流露出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和惋惜。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藏、挪”等6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空虚、叹息、徘徊、伶伶俐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3.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4.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5.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美,背诵课文;

2.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比较中感受句中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方法描写时间流逝,能说出自己对“时间之流”的感触,仿照第3自然段,用一段话写下来;

2.感悟时光匆匆,懂得珍惜时间,不能碌碌无为的道理。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朱自清简介及朱自清作品。

学生准备:预习生字词,朗读课文;搜集惜时、伤时的古代诗词、文章、名言、警句。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出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

1.师: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都用格言、诗文、佳作抒发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你知道哪些感慨时光流逝的名言?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2.师:朱自清匆匆的一生只走过了短暂的50年,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他的这篇《匆匆》,感受时光给予他的触动。

齐读课题。

3.“匆匆”是什么意思呢?(急急忙忙的样子);体验“匆匆”:你们在生活中,有过追赶时间的体验吗?

4.关于朱自清先生,相信同学们对他有一定的了解,同桌间交流交流你们所了解的朱自清。

师: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中国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民主战士。中国著名的诗人和杰出的散文家。他的著作十分有特色,影响很大。朱自清是在“五四”浪潮的推动下,开始文学生涯的,直至逝世。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字,包括诗歌、散文、学术研究等。《背影》《春》《荷塘月色》,是我们在中学时代要学习到的作品。

二、读写学习,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各小组自学生字词,对易错字词互相提醒。

2.互读。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读,互相纠正读音。

检查反馈,相机指导。

3.集体交流,学写“蒸”等6个生字。

(1)师板书演示“蒸”等生字字笔画、笔顺;(2)生在练习本上写三个。同桌交换

评价:正确加一颗星,美观加一颗星。

4.正确认读下列词语

匆匆遮挽徘徊头涔涔蒸融伶伶俐俐泪潸潸

5.了解多音字/词义。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行文的,请用简单的语句试着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1)作者先提出问题;(2)回顾自己已走过的八千多日子,无限感慨;(3)然后重点写日子是怎样稍纵即逝的,具体回答了开头的提问;(4)引发对人生的思索和感慨;(5)最后一句照应开头。

3.再次默读课文,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向我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这个问题在文中出现了几次?都在什么位置?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

知识点拨:以问句开篇,又以问句结尾,这在写作方法上是前后呼应。这句话是这篇课文的灵魂。读书要特别关注、用心品味这些反复出现、反复强调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它们往往和课文的主题相关,有助于我们把握作者表达的情感。

4.你从哪些文字感受到时间的匆匆流逝呢?反复诵读,在文中圈出有关时光特点的字词。

5.作者通过文章要告诉我们什么?(时间飞逝,要珍惜时间,有所作为。)

你想到描写时间流逝的成语有哪些?

四、学习课文,精读感悟

1.学习体会第1自然段。

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用什么方法表达了对时间匆匆的感悟?

重点句子点拨:(1)“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师引导学生交流:是一个排比句,作者用对比的表现手法,把“燕子去了还来,杨柳枯了还青,桃花谢了还开”与时间一去不复返进行比较,写出了对时间匆匆流逝的无奈。

(2)本段最后四个反问句,看似在问,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时光逝去而无法挽留的无奈和对已逝日子的留恋。

引导学生感悟作者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

2.学习体会第2自然段。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刚才理解第1自然段的方法,理解第2自然段。

对话交流:八千多日子是多少年?这里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作者为什么“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教师点拨:朱自清出生于1898年,《匆匆》写于1922年3月28日,时年24岁,“八千多个日子”大概就是24年。作者在这里运用了极新奇巧妙的比喻,把过去的日子比喻成针尖上的水滴,把时间的流比喻成浩瀚的大海。日子显得那么渺小,消逝得无声无息,无影无踪,表现出作者十分无奈的情绪。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回顾本课学习收获,指导朗读,读出惋惜、留恋、自责之情。

1.练习有感情地读文,抄写生词3遍。

2.指导背诵第1、2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重温课文,预习检查

1.组长组织组员背诵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

2.交流文章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3.听写词语,订正。

一去不复返溜没有声音没有影子轻轻悄悄挪移匆匆伶伶俐俐跨过飞走闪过逃去如飞

师:课文接下来是如何写出时间的来去匆匆和稍纵即逝的?我们继续走进课文。

二、精读理解,品读体味

自由读第3自然段,思考:

1.文中用到了什么修辞?

2.作者认为时间是浪费在做哪些事上?

用“……的时候,从……过去”引导学生来说。(时间浪费在洗手、吃饭、沉默、睡觉、叹息等事情上了。)

囊括了哪些生活细节?这些时间的流逝本是司空见惯的事,为什么作者能写得如此感人?

3.自由练写。

二十四岁的朱自清先生觉得八千多个日子都是在洗手、吃饭、睡觉、叹息等等中溜走。聪明的孩子们,你们也有四千多个日子从手中溜去,这些日子是怎样溜走的呢?赶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