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合集下载

王维《送别》原文+赏析

王维《送别》原文+赏析

王维《送别》原文+赏析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译文】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唐诗:王维《送别 山中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送别 山中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王维《送别山中送别》原文译文赏析《送别/山中送别》唐代: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西坠把柴门关闭。

待到明年春草又绿的时候,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注释】掩:关闭。

柴扉:柴门。

明年:一作“年年”。

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赏析】全诗含蓄深厚,曲折别致,独具匠心,耐人寻味。

这首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别后重聚。

这是超出一般送别诗的所在。

开头隐去送别情景,以“送罢”落笔,继而写别后回家寂寞之情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想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定。

惜别之情,自在话外。

意中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别运,高人一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送别【唐】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世路悠长贵,胡为劳其生?安能久却被,露重风轻秋。

译文:送别【唐】王维下马饮酒与你告别,询问你将要去往何方?你说自己不得志,打算回到南山脚下隐居。

人生如同无根之草,飘荡如陌上的尘埃。

随风四处飘散,这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世间道路漫长而珍贵,为何还要劳心劳力地生活?怎么能长久地被尘世所累,承受那露水沉重、秋风轻拂的秋天?赏析:这首《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感伤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两句“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描绘了诗人与友人临别之际,下马痛饮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友人因不得志而归隐南山,诗人对此表示理解,但也流露出对友人命运的同情。

第三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以“无根之草”和“陌上尘埃”比喻人生,形象地说明了人生无常、无法把握的道理。

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第四句“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进一步强调了人生无常的主题,指出人的命运如同随风飘散的尘埃,已经不再是原来的自己。

第五句“世路悠长贵,胡为劳其生?”诗人反问,表达了对人生意义的质疑。

世间道路漫长而珍贵,但为何还要为了生活而劳心劳力呢?最后两句“安能久我被,露重风轻秋。

”以秋天的露水沉重、秋风轻拂为意象,形象地描绘了人生不易的境遇。

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友人的关怀,同时也反映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送别这一场景,抒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这首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唐代诗歌的佳作。

王维送别原文及翻译

王维送别原文及翻译

王维送别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王维的《送别》又称《送友》,也称《山中送别》。

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

(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送别唐: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注释】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英文版】A PARTINGWang WeiFriend, I have watched you down the mountainTill now in the dark I close my thatch door....Grasses return again green in the spring,But O my Prince of Friends, do you?【诗人简介】王维(701一761),字摩诘,盛唐诗人。

祁州(今山西祁县)人,后移居蒲州今山西永济)。

王维出生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多才多艺,不仅诗歌造诣很高,诗名很盛,而且精通书画和音乐。

开元九年(721)王维中进士,历任右拾遗、监察御史。

安史叛军攻入长安时被俘,被迫任伪职。

长安收复后,降为太子中允。

官终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

世人称其为“诗佛”。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可分为前后两期。

王维早岁春风得意,充满着建功立业的志向,又有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表现在山水诗上则是选取雄伟壮丽的高山大川来加以描绘,用以寄托他豪迈开朗的思想感情。

他后期过着一种亦官亦隐的生活,退出政治舞台,皈依佛门,栖身于山水田园的极乐世界,所以他后期创作的大量的山水诗,基本上是一种雅致的情韵,把大自然当作纯洁的理想王国,多是描绘幽静的山石和清澈的溪流,农村的田园风致,表现出流连光景的娱悦和高蹈出尘的满足,曲折地寄托了自己对黑暗官场的厌恶之情。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高中语文课外古诗文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王维《送别》原文、译文及赏析
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孙长江
下马,饮酒饯别送友人,问君要到哪里去?君言:“平生不得志,想要归卧南山陲。

”啊,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总有尽头,只有那山间的白云永没有穷尽之期足以供你娱乐消遣了!
百字赏析文
孙长江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离愁别苦,离天恨海,都是别时语。

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无一“恨”,无一“愁”,无一“苦”字,粗看平淡无奇,细品则词浅意深。

“下马”为友人饯行,才问及友人“所之者为何”,这就“奇”,“奇”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不得意”这也奇,轻描淡写般,不仅交待了友人归隐之因,更将官场仕途之暗,友人洁身自好之清,“冰炭不可同器,非隐不可”之坚,传得委婉,透明淋漓。

“南山者”靖节先生“采菊处”也,这更奇,不仅点明友人去处,更惹人联翩浮想。

尤奇者,当属全诗结句“白云无尽时”,悠悠的白云,将友人鄙视官场鄙视尘世功名的情怀与节操,衬托得何等高洁!。

《送别》原文及翻译

《送别》原文及翻译

《送别》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的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送别》原文,《送别》原文翻译,《送别》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送别》原文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二、《送别》原文翻译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三、《送别》作者介绍
王维,河东蒲州人,祖籍山西祁县。

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于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

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

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

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

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11篇)

王维《送别》赏析王维《送别》赏析(11篇)王维《送别》赏析1《送别》作者: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送别》【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送别》【韵译】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送别》【评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

“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

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

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和题旨所在。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1火山突兀赤亭口,火山五月火云厚。

火云满山凝未开,飞鸟千里不敢来。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

迢迢征路火山东,山上孤云随马去。

翻译火山高高耸立在赤亭口,五月的火山上空火云厚。

火云铺山盖岭凝滞不开,方圆千里鸟儿不敢飞来。

火云清晨刚被胡风吹断,到傍晚又随着塞雨转回。

回环缭绕吞没了铁关树,蒸腾弥漫半掩了交河戍。

你迢迢征途在那火山东,山上孤云将随你向东去。

注释火山:指火焰山,在今新疆。

突兀:高耸的样子。

赤亭:即今火焰山的胜金口,在今鄯善县七克台镇境内,为鄯善到吐鲁番的交通要道。

火云:炽热的赤色云。

乍:突然。

逐:随着。

胡风:西域边地的风。

薄暮:接近天黑时。

浑:还是。

缭绕:回环旋转的样子。

铁关:铁门关,故址在新疆境内。

氛氲:浓厚茂盛的样子。

交河:地名,在今新疆境内。

戍:戍楼。

鉴赏这首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九十九,是一首送别之作。

在这首诗中,“云”是诗人歌咏的对象,也是贯穿全诗的线索。

“火山”二字首先刺激人的审美欲望,把人的注意力拉引到辽远壮阔的塞外。

此诗前四句连贯而下,以让人目不暇接的速度把火山火云推到人们面前。

一二句都以“火山”开头,第三句以“火云”起始承接第二句尾,三句中凡四次出现“火”字,描写的笔锋在“山”“云”上腾挪,让人感到诗人在这种奇异的现象面前兴奋不已。

“满山凝未开”从正面具体展现火山云的外观,主体感强。

“飞鸟千里不敢来”紧接着从侧面渲染这外观的奇异可惧。

火山云的形象便鲜明突出。

夸张中已为下文送人经过火山做了铺垫。

前四句是大笔勾勒,目的在于让人得到火山云的总体印象。

次四句笔锋一顿,转写火山云的动态。

“平明乍逐胡风断,薄暮浑随塞雨回”,说这些火山云早上刚被风吹散,傍晚又随雨重新聚集起来。

同“满山凝未开”的厚重浓浊相比,这种动态的云轻盈灵巧多了。

“缭绕斜吞铁关树,氛氲半掩交河戍”两句互文,描写火山云远“侵”近“略”的威力。

送别王维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别王维的古诗原文及翻译

送别王维的古诗原文及翻译几时荣华尽怅烟雨旧迹,却前路无期,人归去那年恨谁犹记。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送别王维的古诗原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送别唐代:王维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⑴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⑶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⑷但,只。

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从全篇看,诗人以问答的方式,既使送者和行人双方的思想感情得以交流,又能省略不少交代性的文字,还使得诗意空灵跳脱,语调亲切。

王维《送别》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送别》原文译文鉴赏

王维《送别》原文|译文|鉴赏《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唐诗吧。

《送别》原文唐代: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明年一作:年年)译文及注释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注释⑴掩:关闭。

柴扉:柴门。

⑵明年:一作“年年”。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送别的友人。

鉴赏这首《山中送别》诗,不写离亭饯别的情景,而是匠心别运,选取了与一般送别诗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诗的首句“山中相送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送已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

这里,从相送到送罢,跳越了一段时间。

而次句从白昼送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

诗人在把生活接入诗篇时,剪去了在这段时间内送行者的所感所想,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别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感、怅惘之情往往在别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

在这离愁别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诗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

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常的事情,看似与白昼送别并无关连。

而诗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别情于行间,见离愁于字里。

读者自会从其中看到诗中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情;同时也会想: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想象于无穷的。

诗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

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诗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

【送别的诗句】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维古诗

【送别的诗句】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维古诗

【送别的诗句】送别原文_翻译和赏析_王维古诗送别朝代:唐代作者:王维原文:回营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回去莫复反问,白云无尽时。

相关内容译文及注解作者:佚名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你要到哪里去?你说因为不甚得志,要到终南山那边隐居。

只管去吧,我不再多问,那白云没有穷尽的时候。

注解饮君酒:请君饮酒。

何所之:往何处回去?南山:终南山。

有关内容赏析作者:佚名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貌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减诗意,堪称词深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相关内容讲解作者:佚名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回营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故事情节。

“饮”就是并使动用法,“并使……饮”的意思。

一已经开始就写下饮酒私宴,就是点题。

第二句设句,问君至哪里回去。

由此带出下面的摆手,过渡到写下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流露了作者对友人关注爱惜的浓厚情意。

送行者的感情初始就扩散在字里行间。

更多唐诗观赏欲了解高度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平的心情。

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

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唐诗三百首:《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送别》原文译文赏析

唐诗三百首:《送别》原文译文赏析《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美酒,想问问朋友你要去外哪里?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要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不会再追问,那里正有正有绵延不尽的白云,在天空中飘荡。

【注释】饮君酒:劝君饮酒。

饮,使……喝。

何所之:去哪里。

之,往。

归卧:隐居。

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

陲:边缘。

但,只。

【赏析】这首诗写友人归隐,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饮:这里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

一、二句是说,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地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

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话,表露了作者对友人的关切、爱护的深情厚意。

送别者的感情一开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三、四句是说,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

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积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这三个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一把钥匙。

“但去莫复闻,白云无尽时。

”结尾两句是说,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为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

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自己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

王维 送别

王维 送别

王维送别《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一、作品原文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二、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三、文学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诗人没有明确写出,也不必写出,留以想象空间。

五、六句,是他在得知友人“不得意”后,对友人的劝慰。

他劝友人只管到山中去,不必再为尘世间得意失意的事情苦恼,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是无穷无尽的。

这里明说山中白云无尽,而尘世的功名利禄的“有尽”,无常,已含蕴其中。

这两句意蕴非常复杂、丰富,诗的韵味很浓。

句中有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也有自己对现实的愤懑,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也有对隐居山林的向往。

似乎是旷达超脱,又带着点无可奈何的情绪。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送别诗 朝代: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翻译 杨柳枝青青的垂到地面,杨花漫天飞舞。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赏析 这首出自隋朝的《送别》,其作者已无法考证,然而诗中借柳抒发的那份恋恋不舍的心境,却流传至今。

据说,折柳送别的风俗始于汉代。

古人赠柳,寓意有二:首先是柳树速长,角它送友意味着无论漂泊何方都能枝繁叶茂,而纤柔细软的柳丝则象征着情意绵绵;第二是柳与“留”谐音,折柳相赠有“挽留”之意。

而我们今天从诗歌中所看到的用“柳”来表现离情别绪的诗句,要早于这种“习俗”。

柳条折尽了杨花也已飞尽,借问一声远行的人什么时候回来呢 注:古人常折杨柳枝表送别 也有一种说法认为此时表面是送别诗实际表达的是对隋朝灭亡的诅咒,因为隋炀帝姓杨。

这又另一种解释: 末两句写春已归去而人未归来。

折柳,本意在赠别;今柳条折尽,则意味着离别已久,睹旧物而怀远人。

飞花,本意指春暮;今杨花飞尽,则意味着春归已久,觉行人反不如春之知情。

末句直扣题旨,问夫归否;说明她已忧思满怀,情渴似火,故似火山熔岩迸涌而出。

其气度韵味,自不寻常。

《送别》原文及翻译赏析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东风一作:东门)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译文 春风中的排排杨柳树,沿着护城河两岸呈现出一片绿色。

最近攀折柳枝的太多,应该是要分别的人儿太多。

注释 东门:即长安青门,唐朝时出京城多东行者,多用于送别。

有的版本作东风。

青青:指杨柳的颜色。

御河:指京城护城河。

攀折:古代折柳送别的习俗。

苦:过于,过份。

别离:离别,分别。

赏析 王之涣与友人在长安城外离别时,正好是杨柳生长的春季,于是王之涣有感而发,写下了这首《送别》。

创作背景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写景,不但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还渲染出浓厚的离别情绪。

“东门”点名了送别的地点在长安青门,“青青”表明杨柳的颜色已经很绿,表明时间是在暮春时节。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王维古诗《送别》及意思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
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译文:
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
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赏析:
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下马饮君酒》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送别—下马饮君酒下马饮君酒 [1] ,问君何所之 [2]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3] 。

但去莫复问 [4] ,白云无尽时。

【注释】[1]饮君酒:请君喝酒。

饮:使……饮。

君:指送别的友人。

临别置酒饯行,故请友人下马饮酒。

[2]之:往。

何所之:往哪里去?[3]南山:指终南山。

陲(chuí):边。

[4]但:只管。

【译文】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

王维《送别》原文、注释、译文及解读【作者简介】王维(700—761,或谓698生、701生),字摩诘,排行十三。

祖籍太原祁县(今属山西),后徙家于蒲州河东郡(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

开元九年(721)进士,授太乐丞,因坐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仓参军。

二十三年,张九龄荐为右拾遗。

天宝元年(742),改官左补阙。

十四载,迁给事中。

十五载,安史乱起,陷贼,迫授伪职。

西京收复,陷贼官以六等定罪,王维以《凝碧池诗》闻于行在,为肃宗称许,又得弟王缙力救,获免,责授太子中允,迁太子中庶子、中书舍人,改给事中。

上元元年(760),转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上元二年七月卒,享年六十二。

两《唐书》有传。

王维奉佛,笃信禅宗,诗饶禅趣,故人称“诗佛”。

王维性喜山水,在蓝田营建辋川别墅,弹琴赋诗,啸咏终日,长期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向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王维是一位艺术天才,也是一位艺术全才,他诗、文、书法、音乐、绘画,样样精通。

仅就诗论,无体不备,诸体兼工,最妙田园山水,尤擅五言律诗。

贺裳说:“唐无李、杜,摩诘便应首推。

”(《载酒园诗话又编》)徐增说:“诗总不离乎才也。

有天才,有地才,有人才。

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

太白以气韵胜,子美以格律胜,摩诘以理趣胜。

”(《而庵诗话》)现存诗四百余首,有《王右丞集》传世。

【原文】送别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 。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 ?【注释】[1]柴扉:柴门,言其简陋,以与山中隐居生活相称。

[2]“春草”二句: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化出,意谓到来年春草绿时,你回来不回来?南朝宋谢灵运《悲哉行》亦云:“萋萋春草生,王孙游有情。

”王孙:此处即指送别之人,非实指王孙贵冑。

【译文】在深山中送走了好友,夕阳落下把柴门半掩。

春草到明年催生新绿,朋友啊你能不能回还?【解读】诗题一作《山中送别》。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

王维《送别》诗意赏析《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人对友人关切爱护,既劝慰友人又对友人的归隐生活流露出羡慕之情,说明诗人对自己的现实也不很满意。

全诗语言看似平淡无奇,但最后两句却顿增诗意,可谓词浅情深,蕴含着不尽的意味。

送别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注解1、饮君酒:劝君喝酒。

2、何所之:去哪里。

3、归卧:隐居。

4、南山陲:终南山边。

译文请你下马喝一杯美酒,我想问问你要去哪里?你说官场生活不得志,想要归隐南山的边陲。

你只管去吧我不再问,白云无穷尽足以自娱。

诗意赏析这是一首送友人归隐的诗。

表面看来语句平淡无奇,然而细细无味,却是词浅情深,含义深刻。

诗的开头两句叙事、写饮酒饯别,以问话引起下文。

三、四句是交代友人归隐原因——“不得志”。

五、六句是写对友人的安慰和自己对隐居的羡慕,对功名利禄、荣华富贵的否定。

全诗写失志归隐,借以贬斥功名,抒发陶醉白云,自寻其乐之情,诗的后两句韵味骤增,诗意顿浓,羡慕有心,感慨无限。

文学赏析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

全诗六句,仅第一句叙事,五个字就叙写出自己骑马并辔送了友人一段路程,然后才下马设酒,饯别友人。

下马之处也就是饯饮之地,大概在进入终南山的山口。

这样就把题旨点足。

以下五句,是同友人的问答对话。

第二句设问,问友人向哪里去,以设问自然地引出下面的答话,并过渡到归隐,表露出对友人的关切。

三、四句是友人的回答。

看似语句平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杜甫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不得意”三字,指出了友人归隐的原因,道出了友人心中郁抑不平。

至于友人不得意的内容,当然主要是指政治上、功业上的怀才不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
送别Leabharlann xx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xx陲。
但去莫复问,xx无尽时。
译文
孙xx
下马,饮酒饯别送友人,问君要到哪里去?君言:“平生不得志,想要归卧南山陲。”啊,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尘世间的功名利禄总有尽头,只有那山间的白云永没有穷尽之期足以供你娱乐消遣了!
百字赏析文
孙xx
“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离愁别苦,离天恨海,都是别时语。王维的这首送别诗,无一“恨”,无一“愁”,无一“苦”字,粗看平淡无奇,细品则词浅意深。“下马”为友人饯行,才问及友人“所之者为何”,这就“奇”,“奇”在“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不得意”这也奇,轻描淡写般,不仅交待了友人归隐之因,更将官场仕途之暗,友人洁身自好之清,“冰炭不可同器,非隐不可”之坚,传得委婉,透明淋漓。“南山者”靖节先生“采菊处”也,这更奇,不仅点明友人去处,更惹人联翩浮想。尤奇者,当属全诗结句“白云无尽时”,悠悠的白云,将友人鄙视官场鄙视尘世功名的情怀与节操,衬托得何等高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