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_《荷塘月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荷塘月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通过4、5段赏析,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品味文章语言美;鉴赏本文语言技巧,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学习方法:诵读法,讨论法,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师: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位作家铮铮铁骨,毛主席称赞他“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他就是著名作品的散文大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朱自清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荷塘月色》。
二、学习目标
师:这是本节课我们要达成的2个学习目标,大家一起读一读。(PPT)1、诵读课文,感受文章的结构美、语言美、意境美。
2、把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师:咱们在课前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现在就请同学们跳读文本,边读边思考:
PPT: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如何的?在这一过程中,作者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画出相关的语句并体味一下。(可以试着动手画画作者的行踪路线图)
2、生带问题读文
3、生汇报
(1)谁先来说一说作者月下漫步的行踪是怎样的呢?
明确:在家里去荷塘观荷塘赏月色览四周想采莲回到家(PPT)
第一节“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第九节“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强调圆形结构结构美
(2)找出文中描写心里感受的句子。
①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②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好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心中渴求宁静、自由,所以他去荷塘的目的是求宁静的)
③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暂时获得宁静)
④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心中失落。走出宁静)
⑤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心中怅然。联想采莲但依然不能再得宁静)
⑥这令我到底惦念着江南了。(不再宁静)
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又可谓“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颇不宁静独处求静暂得宁静(一无所有惦念江南)走出宁静(PPT)
4、师:经过刚才同学们的分析,整篇文章的脉络、结构也就一目了然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篇文章有几条线索?(两条)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明线是作者的行踪变化,而暗线是作者的情感变化。而且这两条线索呈现出的都是一个什么形状(圆形)嗯,一个非常美的结构——圆形。
那么在这个圆形里,作者的重点放在哪里?——荷塘。
对,就是荷塘,就是给朱自清先生带来片刻宁静的荷塘月色。(手指课题)
接下来,我们重点赏析这月色下的荷塘和这和荷塘上的月色,也就是4、5段。
四、重点赏析,感受语言美意境美
(一)月色下的荷塘
1、我们先来一起走近月下的荷塘,去感受一下荷塘的美。我为同学
们朗读这一自然段,同学们可以边听边思考:这月下的荷塘依次写了那些景?
师配乐朗诵第四段。(舒伯特《小夜曲》注意朗读的速度)
2、谁来说说这一段依次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荷叶、荷花、荷香、荷波
写满眼茂密的荷叶,次写多姿多态的荷花,顺笔写缕缕的荷香,最后写叶子和花的一丝颤动和流水,层次井然,形象精确。视线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来写的。
3、这一段写得真美!那美在哪里呢?这需要我们去细细地品味它的妙处。
思路: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这句话我觉得很美,但美在哪呢?大家看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这就是表层,也就是从句子的本身来看它写了什么。那么,我们进一步考虑一下,为什么把荷叶比作舞女的裙呢?舞女的裙有什么特点?(飘逸,舒展,柔美)用舞女的裙来形容荷叶,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是什么感觉?(飘逸的,舒展的,柔美的)这就是句子的深层含义,抓住事物的哪些特点。那么再来看,能不能感受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呢?(喜爱,赞赏)
在这里给同学们提供一个思路,从表层到深层。那么接下来的时间,请同学们品读第4自然段,找出认为优美的语句,细细品味,可以小组讨论一下,过会我们一起来分享。好,开始吧。(PPT)
4、小组合作探究
5、学生分享:
明确: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是田田的叶子。”(指导舒缓朗读)
(2)“袅娜”(开的正艳)、“羞涩”(含苞待放)赋予荷花一种少女的柔美与娇羞。采用博喻,“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博喻:博喻能将事物的特征或事物的内涵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这是其他类型的比喻所无法达到的。在淡淡的月色中,荷塘里的一切是朦胧而不真切的,因而荷叶间零星点缀的白花,“明珠”(温润透亮),“星星”(忽明忽暗、晶莹闪烁微风拂过,动态美),而窈窕妍媚的美人刚出浴时免不了有一种“犹抱琵琶”的羞涩与一种洗铅华的清纯,用此来比喻那些“羞涩地打着朵儿”的花蕾,充满静谧、优雅的韵味。(读出荷花的迷人)
(3)通感“微风过处……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似的。”通感,指“一种感觉超越了本身的局限而领会到属于另外一种感觉的印象”,即指感觉的沟通、感觉的转移,也叫“移觉”。其实这是一种特殊的比喻,所以前提是两种事物有相似点,和比喻不同的在于它能打通两种感觉。歌声来自远处的高楼,它会时断时续、隐隐约约,而“荷香”则伴着阵阵微风,时有时无、如丝如缕,放在一起,香中有声,声中有香,怎么不让我们陶醉呢?(能否读一读,我想听一听你是如何陶醉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