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精)
非政府组织中“慈善机构”等机构的模式、发展
非政府组织中“慈善机构”等机构的模式、发展"非政府"慈善机构捐助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向受助者捐款捐物为主,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大多数慈善机构所采用的模式;而另一种为现金捐助和提供培训为主要方式的慈善行为。
发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是我国政府一直努力的目标,随着相关部门的建立、法律的完善以及全国各地群众和海外华人的热心公益,中国的慈善事业在快速发展。
然而在运作模式方面,中国大陆比起其他国家仍然有很大差距。
笔者从商业模式角度,以现金捐助和社会服务两种模式为例,探讨了二者的区别及在大陆实施的可行性。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2010年)中指出,要“在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建立各类慈善组织,在社区普遍设置慈善服务网点。
”“建立以国家举办的福利机构为示范、社会力量兴办的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网点为依托的福利服务体系。
”纲要明确指出,要将社会服务作为慈善事业发展的方向,以社区为依托,建立密集的社会服务网络。
1、顾客需求分析慈善机构捐助的模式大致有两种:一种是以向受助者捐款捐物为主,也是中国大陆地区目前大多数慈善机构所采用的模式;而另一种为现金捐助和提供培训、看护、医疗、保健等服务并行,且其影响在日益扩大,香港地区影响最大的就是这种模式。
调查显示,最值得同情的人群有:失学孩子、孤儿、灾民、老人、没钱治病的人、残疾人、流浪儿童、贫穷农民、下岗工人等。
这些弱势群体需要什么?对失学孩子和暂时性的灾民来说,需要现金支持。
而对下岗工人而言,他们更需要社会为他们提供的再就业培训,帮助他们学会某种技能,自食其力。
对无人照顾的老人,社区看护更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因此,从顾客需求角度出发,社会服务这种模式显然更符合长远发展的要求。
2、受助群体覆盖面分析大陆地区影响最大的慈善机构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这些慈善机构最常用的方式是凭借自己的社会影响力进行募捐,再向受助者发放善款、衣物、食品等,即本文提到的第一种模式。
当代中国慈善助学理念与实践论文
当代中国慈善助学理念与实践【摘要】本文从理论上、思想上全方位分析当代中国慈善助学理念的形成,认真研究新形势当代中国慈善助学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结合时代特点,探索培育富有中国特色的当代慈善助学理念。
【关键词】培育慈善助学和谐社会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要求全党“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决定》还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是我党首次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的完整表述,也是首次将社会救助、慈善事业与和谐社会建设联系起来进行表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表明我们党更加关注社会建设,更加关注社会和谐、社会公平和社会正义。
这为社会救助、慈善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当前慈善助学理念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一、当代慈善理念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构建对教育进行资助的体系上做了不少探索。
这一过程也正好是我国当代慈善助学理念逐步形成的过程。
20世纪90年代,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不断深入,我国当代慈善助学理念的培育开始受到人们的重视。
因此,从当前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来看,二者是内在统一的。
培育当代慈善助学理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
当代慈善助学理念的基本意义在于让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得到社会群体、个人慈善捐助的形式得到极为广泛的理解和认可,为这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提供文化氛围上的保障。
这同国家在奖、贷、勤、免、补等方面的资助最根本目的是一样的,即寻求社会公正。
现代慈善助学是要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公正、不平等现象,对既有利益分配上的弱者实施救助,为其发展提供一个较好的平台。
因此,培育当代慈善助学理念的最基本出发点就是社会公正,或者准确地说,是教育公平。
公益慈善发展史
[公益历程]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历史08-12-12 作者:编辑:点滴公益在我国传统的慈善活动中,主要有四类施善团体起着主要的济贫帮困作用,它们是家族、宗教组织、政府以及社会团体。
虽然这四种慈善类型并不表现为单一形态的依次更替,在同一时期处于并存状态,但大致上还是看得出其历史变迁的逻辑:宗族慈善、宗教慈善、国家慈善和社会慈善。
宗族慈善中国的宗族慈善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分散在各个家族中的祭田、族田、贡士庄等已经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宗族慈善到了宋朝有显著的发展。
当时社会贫富贵贱之分日显频繁,由贱入贵的士大夫或经过漫长的卧薪尝胆,或经过数代人乃至众乡亲的节俭共助,他们早已深感入仕的来之不易,故多怀有对家族或乡井的报恩之念。
因此,宋代的许多大家族发展出了多种宗族慈善的形式,如义庄、义田、义塾等。
他们通过此类义举,在“睦族敬宗”的旗号下,对族内成员在生养、学业、贫病和婚丧嫁娶等方面遭遇困难时加以救济。
宗教慈善宗教团体济贫是古今中外社会所常见的。
西方古时代的济贫医院主要由基督教教会主办,至于修道院、寺院等收容穷人、残废人、被遗弃的妇女,发散食物衣服给地方的贫户等救济活动,更是不胜枚举。
论及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无论国外汉学者还是国内研究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学者,都常强调中国宗族的重要性异于西方,西方教会的重要性异于中国。
但与这种“有宗族而无宗教”的“中国特色”观成为鲜明对比的是:从社会公益角度看,宗教组织的作用实比宗族组织更大。
诚如中国经济史专家指出:中古时期中国的寺院“实兼宗教与慈善团体于一身,其所兴办之慈善公益事业,对当时、以后之社会民生,均有极大之贡献”。
政府慈善在中国传统的政治观念中,很早就出现政府应是社会福利的主要、甚至是惟一的提供者的想法。
这一观念在早期的儒家传统中已可见,子路在卫国出私财救贫,孔子止之,说:“汝之民饿也,何不白于君,发癝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慈善基金会及其相关
慈善基金具有一定组织性的个人、企业或社会团体,无偿的为弱势群体如残疾人等通过各种方式筹集的资金。
成立的组织通称慈善机构。
中国十大慈善机构中国不乏富人,也不乏可以广施善行的慈善机构,原本应该有密切联系的两者在现实中似乎显得有些淡漠。
我们真实记录了在中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十大慈善机构的相关状况,呼吁人们,特别那些富裕的人群来关注并支持中国的慈善事业……中华慈善总会作为中国规模较大、扶助弱势群体最多的公益组织机构之一,自1994年4月在民政部老部长崔乃夫的倡导下成立,中华慈善总会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帮助社会上不幸的个人和困难群体,开展多种社会救助工作。
按照总会章程,慈善总会最高权利机构是会员代表大会,每届5年,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执行机构,每年召开一次。
总会经费来源于会费、捐赠、政府资助、利息、核准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及其他合法收入,行政经费来源于创始基金增值部分、会费、行政经费专项捐赠、政府资助、捐赠款利息、兴办实体的收入等。
按照国家规定,从捐赠款中提取一定比例作为项目管理经费。
目前,中华慈善总会共有团体会员108个,并与绝大多数团体会员合作开展多种慈善项目。
据2002年一项资料显示,总会成立7年多直接接受款物总计9.8亿人民币,其中,善款5.4亿人民币,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共计4.4亿元。
中国青少年基金会1989年在北京正式成立的中国青少年基金会(简称中国青基会)是以促进中国青少年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卫生、社会福利事业和环境保护事业发展为宗旨的全国性非营利社会团体。
它所实施的项目包括人们所熟知的希望工程以及保护母亲河行动、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公益信托基金、国际青少年消除贫困奖、中国十大杰出青年评选。
在这些项目中,最主要、最有影响力的是希望工程。
这是一项被社会广泛关注的公益事业,旨在通过筹款,资助中国农村贫困地区的少年儿童获得受教育的机会。
据统计,目前全国希望工程累计资助建设希望小学9000余所,累计资助失学儿童乐250多万名,援建希望网校130所。
慈善文化的困境与出路
慈善文化的困境与出路【摘要】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发展的精神动力,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构建适应现代慈善事业发展需要的慈善文化。
本文在阐述慈善文化的内涵之后,分析了我国慈善文化发展所面临的困境,进而提出培育与传播我国慈善文化的一般途径。
【关键词】慈善事业;慈善文化;现代慈善理念在2008年12月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慈善代表时指出“要求各级慈善机构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传播慈善文化。
”在《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中强调:“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慈善文化,吸收国际先进的慈善理念和管理方式,不断丰富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统一,与人道主义精神、现代财富观、社会责任感等相融合的现代慈善文化”;“慈善文化广泛传播、公民的慈善理念、企业的社会责任普遍增强,慈善潜能得到激发,普遍认同并参与慈善活动,基本形成慈善事业的高尚社会氛围。
”由此可见,党和国家越来越重视慈善文化的建设。
因此,在借鉴西方优秀慈善文化的基础上,从我们的传统继承和精神建设出发来解构和重构适合自己的慈善文化,就显得十分必要。
一、慈善文化的内涵慈善文化内涵的界定是研究慈善文化的理论基础,然而慈善文化内涵到底是什么,目前理论界还没有形成一致的结论,但是已形成比较典型的看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慈善文化是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长期发展的结果。
如陈东利提到:“在词源学中,‘慈善’既指人与人之间的关心、爱护和帮助的行为,又指人对人的同情心、恻隐心和怜悯心。
当人对人的关心、爱护与同情由个别人发展到全社会的共同行为和共同心理时,慈善就具有了社会心理、伦理和行为意义,而发展成为慈善文化”。
[1]第二种观点认为,慈善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
社会要和谐,贫富差距就不能太大,为缩小贫富差距,需要发挥慈善事业作为第三次分配的作用,而慈善文化有助于慈善事业第三次分配作用的发挥。
如张维提到“慈善文化是基于对和谐、美好生话的追求和向往,注重社会道义,强调社会责在,更多地考虑社会分配的公正性,把从社会得来的利益,再回报给社会。
财富管理知识测试题库 200题 《公益慈善学》题库
一.单选题。
1、“慈善”二字合并使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C)时期,用来形容人的慈心和善举。
A. 远古时期B. 唐朝C. 南北朝D. 宋朝2、慈善事业是指建立在(D)经济基础上的民营社会性救助行为。
A. 个体捐赠B. 国家扶持C. 企业救助D. 社会捐献3、公益慈善是为(A)谋福利的志愿行为。
A. 公众B. 公民C. 被救助者D. 普通人4、慈善组织与事业单位的区别在于,慈善组织往往是利用(B)举办。
A. 国有资产B. 非国有资产C. 社会及个人捐赠D. 政府财政补贴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A)是社会安定的重要保证”。
A. 社会保障B. 社会救助C. 社会福利D. 社会保险6、公益慈善是政府实施的正式社会保障制度的(D)。
A.重要保证 B. 必要补充 C.必要条件 D. 重要补充7、公益慈善组织通过宣传教育,能够起到(D)的作用。
A. 扶贫济困B. 完善社会保障C. 培育公民意识D. 启迪爱心8、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可以弥补地方政府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过程中遇到的(C)的挑战。
A.政府领导能力有限B. 资金支持力度有限C.公众参与能力有限D. 社会资源分配有限9、按照经济学的分配理论,基于自愿的公益慈善事业的分配属于(C)。
A. 第一次分配B. 第二次分配C. 第三次分配D. 第四次分配10、现代公益慈善事业的运作主体是(C)A. 企业参与B. 个人参与C. 公益慈善组织D. 政府民政部门11、下列关于企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的方式里,其中不属于资助内容的是(D)A.资金捐赠B.物资捐赠C.服务捐赠D.志愿服务12、下列关于企业志愿服务的描述中,不属于企业支持的是(C)A、表彰志愿者服务B、组织团队以支持企业锁定的公益事业C、对员工志愿者进行培训D、提供带薪的志愿服务时间1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资金捐赠优势的有(D)A、直接性 B.便捷性 C.使用方便 D.多方受益14、传统的企业社会契约理论认为,企业的基本任务是(B)A.提供产品和服务B.追求利润C.承担社会责任D.促进社会发展15、SA8000(社会责任国际标准体系),是于(C)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组织发起,联合欧美跨国公司和其他国际组织制定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标准认证制度。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定稿)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报告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公共管理系教授杨思斌慈善既是我国社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精神和价值体现。
现代慈善事业是建立在社会捐献基础之上并以援助弱势群体和促进社会公益为己任的社会事业,它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收入差距扩大、社会需求多元化等问题构成了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体现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十二五”期间,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的成就尤为显著,特别是十八大之后,随着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的提出,包括慈善在内的社会治理受到广泛的关注。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求完善慈善捐助减免税制度以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同时将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作为重点培养和优先登记的类型之一,可以采取直接依法申请登记的方式。
十八届四中全会则在宏观上要求慈善法治建设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国务院于2014年下发的《国务院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政策基础。
在政府的支持与推动下,我国慈善组织数量、慈善捐赠数额、慈善研究与慈善教育、慈善国际化以及慈善行业管理水平等有了较为明显的提升。
2015年作为“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中共中央十八届五中全会把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活动和完善慈善税收政策作为实现共享发展的重要途径,为“十三五”期间慈善事业的稳步推进提供了前提。
过去的五年是慈善事业发展、法制建设与民间参与的五年,未来的五年也将是慈善事业蓬勃发展与制度进一步完善的五年。
1.“十二五”期间慈善事业的新发展1.1慈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2011年—2015年,国家对于慈善事业的法制建设给予了较多关注,慈善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1.1.1慈善立法快速推进,慈善法呼之欲出中共中央非常重视慈善事业法制建设。
申论高分范文(二十七)——大力规范慈善活动 促进慈善事业有序发展
大力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有序发展资料来源:中政申论在线备考平台慈善事业是一种有助于社会与人群的社会公益事业,是政府主导下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一种必要补充。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倡行与发展慈善业的国家,但是我国的现代慈善事业起步比较晚。
虽然经过长期发展有了进步,但是总体上还存在诸多问题:政府过多干预;慈善组织运行“商业模式”;慈善项目的运行由血缘、裙带关系把持;慈善腐败现象频频被揭露等等。
这些问题一方面阻碍慈善事业自身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引起了公众对于我国慈善事业的管理质疑,从而恶化社会人际关系,引发社会矛盾,破坏社会秩序,引起社会动荡。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破坏社会秩序,引起社会动荡”这一内容存在为突出问题的严重性而主观放大,社会秩序问题主要反映的社会管理方面的问题,与慈善事业发展好不好并无直接关联,结合材料中的“中国人并不缺乏道德的勇气、爱心的力量,缺乏的是一种善行生长和挺立的环境”,指出慈善事业的管理受到质疑会恶化我国善行的成长环境,使爱心泯灭,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大力规范慈善活动,促进慈善事业有序发展势在必行。
究其原因,主要为:一是政府垄断性是其最大阻碍;二是慈善事业发展所需的专项法律法规不健全,《慈善法》缺位;三是慈善机构管理、运行及监督机制不健全、不完善。
作为社会再分配的实现形式,慈善事业的有序发展事关民生,更关系我们社会主义建设,因此,须尽快着手慈善行业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具体措施如下:第一,打破慈善行业政府垄断。
(中政申论批改中心老师评语:慈善机构不是商业垄断企业,它不具有商业特性,所以“引入竞争机制”是不当的,只有在商业领域才存在竞争。
这里主要从明晰政府在慈善事业发展中所应扮演的角色,强调慈善事业发展起来必须依靠民间自发的力量,而非迫于政府的行政压力,政府所能做的只能是引导)正确区分政府公共治理的责任和慈善的功能,放宽行业准入,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市场主体参与慈善事业,有效调动全社会的行善激情,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
中国慈善服务发展报告一慈善服务概述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全社会对慈善事业的认识不断转变和政府对慈善事业的日益重视,慈善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慈善机构建设、慈善组织服务、政府法律政策支持和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力量和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日益增强,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学、助医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逐步向支持文化艺术、环境保护和社会公平等领域延伸,一些慈善服务项目和活动产生了积极而广泛的社会影响。
理论界公认的社会服务现实是,提供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基本职责,但是政府自身在财力、人力、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缺陷,不可避免地产生失灵现象。
而公共服务的完全市场化也难以解决市场机制自身的失灵问题,也有悖于公共服务的公共精神与公共利益的价值追求。
因此,引入社会组织参与提供部分公共服务,是弥补政府失灵的有益探索,也是改善和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渠道。
社会组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宗旨,具有非营利性和服务性特征,有利于公共服务宗旨的实现,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
社会组织作为慈善服务的主体,一般是指以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为目的,由民间组织或个人单独或联合举办的群众团体或组织,其法定类型包括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和基金会等。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市场一起共同构成现代社会的三大支柱之一,在参与城市社区管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反映公众利益需求、化解基层矛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本报告所指的慈善服务概念特指以慈善公益类组织为服务主体所提供的社会服务,对于慈善与公益的概念关系不再区分。
而慈善公益类组织也是一个尚未成型的概念,其特指社会组织中具备慈善公益宗旨和行为的组织类型。
本报告研究对象为当前中国慈善服务事业的发展情况,从慈善服务的领域、类型分类、服务主体、项目执行等各个方面,通过定量的分析描述,来呈现当前慈善服务的整体发展情况。
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发现其中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主要数据来源:2009~2011年历届中华慈善奖的申报项目数据和全国每年度慈善信息问卷调查结果,其中有效慈善项目2009年为302个,2010年为437个,2011年为311个。
论当代中国公益慈善组织失信惩戒机制的构建
建公众对公益慈善事业 的信心 。
二、 自律与他律
化操 作 。如果不按 规矩操作 , 机器 都无法打开 。在 交易
过程 中 , 收银机 的监控机制 、 顾 客监督 、 店 主复查 , 一切都
任何小动作都不可能发生 , 人性 贪婪 的弱点 自律与他律 , 是西方哲 学史与西方伦 理史 阐述 道德 在监 控之下 , _ 3 原则 、 规 范来源 的一 对辩证矛盾 的观点 。 自律源 于希腊 就被杜绝 了。 其实 , 公益慈善组织与“ 收银员”面临
善组织 行为全方 位制约 的“ 收银机 ” , 实行 自律与他 律相 能不 明晰 , 尤其 缺乏客观 中立 的失信惩 戒 中介组 织。 目
般说来 , 公 益慈善组 织失信惩 戒机制 是 由所有 授 务管理。从监督来看 , 双重管理必然产生民政部 门与业务
信 主体 共 同参 与 , 以公益 慈善组 织征信数 据库 的记 录为 部 门双重监督 的局 面。这样就会造成失信惩戒组织系统
依据 , 通过信用记 录和信用信 息的公 开 , 来 降低公 益慈善 混乱 , 责任不 明, 职能不清 , 相互推诿的现象 。甚至诸多官 活动 中信息 的不 对称程 度 , 并通 过对守信 行为 的奖励与 办基金会与其业务主管单位既存在 “ 业务指导”关 系, 又 失信行 为的处罚来 约束公益 慈善组 织信用行为的社会机 存在隶属关 系 , 容 易造成 双方 “ 角 色冲突” , 甚至成为利益
为基础 , 授信主体共 同参 与失信惩戒 机制 , 形成对公益慈
结合的监督与管理机制 。
三、 问题 及 成 因解 析
一
其三 , 失信惩戒组织 系统 尚未 明晰 , 政府失信惩戒职
前, 我 国公益慈善组织实行双重体制管理 , 即包含两个层 次: 一方面有 民政部登记管理 ; 一方 面业务 主管单位 的业
民间公益组织面临困境 缺乏资金 有名无实
民间公益组织面临困局:缺乏经费有名无实(图)12011年09月27日14:35:38来源:人民政协报查看评论手机看新闻字体:大中小温州手机报,移动发送wzsjb到10658000 联通发送821到106557877格桑花西部助学活动现场历时3个多月,中国卫生领域最大的国际合作项目全球基金终于宣布对华援助解冻,不过未来针对抗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的帮助资金将大幅削减。
全球基金冻结资金的原因之一是,援助资金未能倾向于草根公益组织。
这引起人们对民间草根组织的关注,在基金会遭遇信任危机的当下,或许草根组织反而能获得更大的发展。
但知名组织格桑花日前爆出“会员名单造假,财务混乱陷发展困境”的问题,让人们意识到,草根组织也存在着严重的发展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格桑花的问题并非特殊个案,而是有着一定的普遍性。
草根组织施乐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主动谈到了自身面临的问题,缺乏运营经费以及社团身份有名无实等问题困扰着组织的发展。
草根组织同样存在问题早在去年年底,全球基金就停止了对中国艾滋病项目的资金援助。
全球基金表示,除了供应挽救生命的药物等措施外,暂停对中国的其他项目的所有资助。
之所以暂停对华援助,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来自于全球基金与中国有关方面的协议。
按照协议,中方应该将援助资金中的20%分配给社区型的社会组织,但中国有关方面并没有按照完全协议执行。
此外,在援助资金的管理上,中国也存在一定的不足,一些资金支出的信息没有得到公开。
有媒体披露,非政府组织“全球基金观察”发布报告显示,中国政府向非政府组织提供的拨款不足11%,一些基层社区组织被排除在享受捐助之外。
同期,随着一些“国字头”基金会不断爆发信任危机事件,一些人认为,公益资源有可能会更多地倾向于草根组织。
但随后,知名组织格桑花就爆出了一系列问题,改变了人们对草根组织的认识。
媒体通过调查指出,格桑花的问题主要是会员名单造假以及财务混乱等。
“按照我国现行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格桑花的会员应该以其注册地青海省本地人为主,会费收入为其收入之一,活动范围在本省境内。
中国慈善事业政策变迁的渐进主义——多源流理论分析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各方慈善力量迅速壮大,社会对慈善的理解和认知明显得到提升,各式各样的公益活动纷纷涌现,在各公益领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然而,慈善事业的推动仍面临着政策和法规建设的不完备、监管手段的不完善、慈善活动的规范化不足、社会支持环境的匮乏,以及社会救助工作的对接不紧密等问题,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慈善事业的发展。
危机事件的频繁出现、公众舆论的力量、专家学者的呼吁倡导一次次影响政府对慈善政策的调整进程,有关慈善事业的多项政策法规出台,助推了慈善事业的健康前行。
一、理论基础:渐进——多源流理论随着我国政策问题和政策环境的复杂度日渐增加,单一政策分析视角无法应对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政策变动问题,“综合模式”逐渐被人们关注。
在我国的政策决策机制下,政策的更替和单一政策源流的演变中都存在渐进主义的影响,有学者将多源流理论和渐进主义理论融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的政策理论分析框架,而慈善政策的构建过程同样是一个逐步递进、由不同源流互动博弈并最终达成妥协的动态过程。
立足于我国多元且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新时期的慈善机构政策有两个显著的特色:一是无法避免受到之前政策的影响,是对之前政策的延展,显示出递进性和连续性的特色;二是其构建过程基本上是问题、政策、政治三个主要源流的相互博弈和妥协,最后实现三流合一,使得政策之窗得以开启。
因此,本文运用渐进——多源流理论分析中国慈善政策的构建过程,以有限的理性和协调The Incrementalism of Chinaʼs Charity Policy Changes — Analysis Based on the Multiple Streams Theory□ 文秀/邬卫东By: WEN Xiu / WU Weidong稳定的政策目标为核心考量,全方位审视新时代的中国慈善政策构建过程中的决策策略以及其逐步适应的特性。
二、慈善事业政策的发展与变迁在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到强烈的意识形态影响,我国对慈善事业的理解是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从1954年至1980年的近30年里,我国并没有出现任何志在从事和发展慈善事业的组织,因此慈善组织的发展相当滞后,整体政策立场偏向于整顿、排斥和禁锢。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现状
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现状慈善事业是一种本质上帮助社会弱势群体的非营利性工作。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是社会福利体系仍然不完善,一些弱势群体仍然处于贫困和困难的境地。
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大投入,建立更为完善的社会福利体系。
另一方面,慈善事业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探讨慈善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和现状,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慈善事业的发展历程中国的慈善事业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当时寺庙为贫苦百姓提供救济。
20世纪50年代,中国政府垄断了所有慈善事业,并部署了国家福利工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逐渐出现了一批有能力和愿望进行捐赠的公民和企业家。
1994年,中国国家财政部颁发了第一份慈善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中国的慈善组织已经开始合法化。
此后,一些慈善组织如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相继成立。
2004年中国实施的个人所得税法对捐赠作出了税收优惠政策。
2016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一系列的鼓励措施,加强慈善组织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
随着政策的不断完善和民间慈善力量的不断增强,中国的慈善事业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二、慈善事业的现状1.慈善捐赠规模不断扩大中国慈善组织的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2018年,全国社会募集慈善捐款总额达到1657.8亿元人民币,其中有约一半来自于企业和个人直接捐赠,另一半则是由慈善组织进行募集。
由此可见,中国公民和企业家对慈善事业的关注度和支持程度不断提高。
2.行业分化趋势显著中国慈善事业涵盖了教育、医疗、扶贫、环保、灾害救助等领域。
不同类型的慈善事业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侧重点。
由于社会需求的多样性,慈善事业呈现出行业分化的趋势。
每个行业内的慈善机构会专注于该领域内的闲置资产回收、儿童资助、扶贫助困等特定项目。
随着慈善组织的分化,它们所服务的群体和领域也得到了更加精准的定位和服务。
慈善信任危机
中国慈善事业遭遇空前信任危机南都公益基金理事长徐永光用“五个看不见”来描述慈善的不透明:捐款人看不见,灾区群众看不见,灾区政府看不见,灾区慈善组织看不见,捐赠落实看不见。
徐永光认为,社会监督是慈善组织最好的保护绳,公益慈善组织一定要公开透明,接受公众监督,以透明度赢得公众的信任。
最近,河南宋庆龄基金会的巨型雕像受到社会广泛质疑。
合作方说雕像是宋庆龄,基金会却说是“黄河女儿”,连雕像是谁都不愿说清,更别说是资金来源、钱用在何处等关键问题了。
因不公开、不透明,从中国红十字会到中国慈善总会、宋庆龄基金会……国内慈善组织遭遇一系列的信任危机。
郭美美事件所引发的问号,岂止是红十字会一家之痛,而是整个公益慈善事业之忧。
1慈善组织应公开什么?让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玉树地震之后,东南亚华侨施乃康不顾身体和年龄,亲自驾车48小时前往玉树。
他想实地考察一下,亲眼看着捐出去的钱变成一所学校。
郭美美事件后,有网上调查表明,80%以上的网民表示不会再捐款给红十字会。
慈善组织的公开透明,离公众的期望值还有距离。
而民政部《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显示,全国有42%的慈善组织没有专门的信息披露办法,37%的慈善组织没有专人负责信息披露工作,90%的公众不接受目前的披露程度和方式。
南都公益基金理事长徐永光用“五个看不见”来描述慈善的不透明:捐款人看不见,灾区群众看不见,灾区政府看不见,灾区慈善组织看不见,捐赠落实看不见。
两面透明的玻璃合在一起,像个长方形的透明口袋,中间夹着中华慈善总会2010年的年度审计报告,共24页。
中华慈善总会日前终于通过“玻璃口袋”的造型,向公众晒账本。
红十字总会捐款管理信息平台今年7月底上线。
首先公布青海玉树捐款的来源、去向等所有信息,供公众查询,此后陆续将捐款信息放上。
此举目的就是要打造一个公开透明的网络平台。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网上查询善款的流向,知道用到什么地方,落实到什么项目。
试论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
试论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摘要:慈善事业的发展是解决中国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慈善事业的发展不只是慈善组织本身的事,而是要在社会宏观背景之下展开。
本文就建立权利与责任平等的公民社会、充分发育民间社会组织、进一步将社会职能从政府职能中分离,以及社会利益的重新调整等四大方面,研究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所需要的社会基础。
关键词:慈善事业;公民社会;社会组织;政社分离;利益调整发展慈善事业是解决我国民生问题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推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将慈善事业发展写入国家发展规划,政府发布了“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在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中都强调将慈善事业列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理论界对慈善领域也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研究是“就慈善论慈善”、就慈善问题论慈善问题。
事实上,慈善事业的发展并不只是慈善组织本身的事,仅在慈善领域内讨论慈善事业的发展,意义不大,因为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在中国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脱离了社会发展与变革,单纯希望民众更新慈善观念、具备现代慈善理念,要求慈善组织透明、公开、公信是无法做到的。
本文试将慈善事业的发展问题放在当前中国社会大背景下,从影响慈善事业发展的社会基础方面进行探讨。
一、发展公民社会,培育现代慈善意识从人文视角看,现代慈善以公民社会为背景,较传统慈善更加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内涵。
一种成熟的慈善思想应涵盖公民权利观、公民社会责任观、利他主义价值观、理性社会财富观、企业公民观以及社会志愿精神。
慈善事业要大力发展,首先要有人们的慈善意识和利他意识,将解除他人的贫困视为己任,将个人财富视为社会财富的一部分,个人仅是暂时代理与保管,因此才会有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捐出巨额个人财产用于慈善的行为。
但其前提是个人拥有足够的生存安全感与基本的社会保障。
在中国,政府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是希望将其作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效组成,这里便存在着某种悖论:如果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制度尚不完善,那么,要寄希望于由慈善捐助来帮助困难群体也不太可能实现。
国内外慈善事业发展情况
五、我国历史上的慈善行为
❖ 中国古代的慈善活动始于西汉、东汉期间,成熟于 隋唐、宋元时期。捐赠的财产、设施、物品被称为 “义舍”、“义仓”、“义学”、“义田”,“义 米”,还有称为“社仓”、“粥局”、“善堂”等 古代中国的慈善机构。
爱心的时候认同了慈善组织的通道,也赞许了自己和他人的慈善行为, 社会舆论转变和成熟了。 ❖ 2004年,《基金会管理条例》出台。 ❖ 2004 年9 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要“健全社会保险、 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
慈善事业迅速发展
❖ 2005年3月的“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里写进了“支持发展慈善事 业”。2005年11月20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次全国性慈善大会--中华慈善大 会召开。由民政部颁发了政府最高奖——“中华慈善奖”,向全社会发出了政府 支持慈善事业的号召。大会还发布了《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06- 2010)》。
1991年:对慈善的负面定义
❖ 1991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在“慈善事业”条目中 这样定义:“从同情、怜悯或宗教信仰出发对贫弱者以金钱 或物品相助,或者提供其他一些实际援助的社会事业……带 有浓重的宗教和迷信,其目的是为了做好事求善报;慈善者 通常把慈善事业看作是一种施舍……它只是对少数人的一种 暂时的、消极的救济……它的社会效果存有争议。”
❖ 按狭义分类统计,慈善组织仅为社会服务和生态环境两类组织。2007年 末的总数为54591个,占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的14%。其中,社会服 务子类中的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分别为24077个,24588个, 217个,占登记注册的社会组织总量的12.6%;生态环境子类中的社团、 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分别为345个,5330个,34个,占登记注册的社 会组织总量的1.37%。
让慈善事业更热些
时代” 已经到来。 如何保护好公众的 儿 、 儿童需要 社会提供帮助 。 流浪 关 困难对象多。 因此 . 大力发展慈善事 这种热忱,并更好地加以规范和引 注和关心这些弱势群体 。全社会都 业 。动员社会力量 积极参 与社会救 导, 使慈善事业的热度持续上升 。 更 责无旁贷 。
也是一个社会保障体系还非常薄弱 事业”20 年1月2 日, 。05 1 0 国家民 政部 恳善 姐织的作用不断增强。慈善组 织 的 国家。目前 , 国每年有近60万 召开了建国 以 第一次 “ 我 O0 来 中华慈善 大 与政府 、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努
维普资讯
布的《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
近几年 。 捐助 “ 从 希望工程 ” 抗 以上 的灾 民需 要 救济 .50 、 70 多万农 透露 .注册的 民间组 织 已经 超过2 8
击 S R 到 印度 洋海 啸救援 。 系列 村绝对贫困人 口和低收 人人 口需要 万个 ,其 中中华慈 善总会 的团体会 AS 一 事件 都显示 了公众 对于慈善事业 的 救助 。另外还 有6 O 万残 疾人 、. 员单位达18 OO 1 4 6家。 热忱, 昭示着 慈善事业 发展的“ 黄金 亿 6岁 以上 的老年人 口和众 多的孤 o 我 省经济欠发 达 。需要 救助 的
在构建社 会主义 和谐社会 的今 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的要求。温家 家。慈善组织在推进我省慈善事业
天, 慈善事业的社会意义更加彰显。 宝总理在十届 人大三次会 议政府 工 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是一个 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 。 作报告中也提出政府“ 支持发展慈善
其次,恳善服务领域 不断扩 大。
导纲要(o62 1年), 20- 0O 》这是我国慈 善事业发展的一大重要进程。
慈善总会工作职责
篇一:辽宁省慈善总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及职责辽宁省慈善总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及职责一、办公室主任:赵是兵秘书长兼1、负责文件的收发、印刷、传阅、归档等工作,负责保密工作,负责印鉴的保管和使用。
2、负责总会大事记。
3、负责接待群众的来信、来访。
4、负责办理社团年检、代码证年检等工作。
5、负责工资、保险、劳务、福利等日常开支。
6、负责财务的日常工作,争取政府财力支持,起草年度请款报告和使用情况报告,起草年度资金使用预算。
7、负责日常办公用品的购置和发放,报刊订阅,公务接待,车辆使用等后勤保障工作。
负责安全工作。
二、宣传部主任:马宏副秘书长兼1、开展赈灾、扶贫、济困、助医、助孤、助学等重大活动的社会动员工作。
2、负责综合工作,起草年度工作计划、总结,起草总会文件和领导讲话等文字材料。
3、负责慈善信息的收集、负责新闻宣传、政策理论研究等工作。
4、负责策划大型宣传活动。
5、负责组织慈善志愿者队伍,开展慈善志愿服务活动。
6、负责《辽宁慈善信息》,更新辽宁民政信息网慈善网页工作。
7、负责联络各市、县(区)慈善组织。
三、募捐部主任:孙延涛副秘书长兼1、负责接收慈善捐款、捐物,负责捐赠物资的存储、发运、拍卖、变现等工作。
2、统计年度接收捐款、捐物的情况,负责公示。
3、依据相关规定汇缴、拨付捐赠款物。
4、接待捐赠者的来访。
5、策划、组织各类募捐活动,根据捐赠者的意愿,组织捐赠仪式。
6、规范募捐工作流程,建立募捐工作规章制度,负责保管捐赠款物收据。
7、负责联络省慈善总会理事。
四、项目部主任:王世范1、负责策划慈善项目,起草慈善项目书。
2、负责慈善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工作。
3、负责组织实施省内救助项目的定向捐赠款、物的发放。
4、根据项目需求组织启动仪式、发放仪式。
5、负责汇总慈善项目数据,负责项目效果评估。
6、负责项目检查、公示、总结、存档等工作。
篇二:慈善总会工作报告xx市慈善总会工作报告(2011年10月 日)各位代表、各位理事、同志们、朋友们:我市慈善总会是2006年的4月18日正式启动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慈善事业发展指导纲要(2011—2015年(征求意见稿慈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对于新形势下调节利益分配、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增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社会责任意识,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指导、规范和促进“十二五”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健康发展,制定本纲要。
一、“十一五”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回顾与“十二五”时期面临形势“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
党的十七大确立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不断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扶持力度,慈善事业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逐步改善,全社会参与慈善活动的意识不断增强,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进一步健全。
《慈善事业法(草案》经过多次讨论修改,已纳入国家立法计划;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提高了企业捐赠的税前扣除比例,公益性社会组织捐赠税前扣除资格认定更加明晰。
江苏省、湖南省等地方政府先后出台慈善事业促进发展和社会募捐管理的法规,带动了各地慈善立法进展,进一步规范和促进了慈善事业发展。
社会捐赠数额大幅攀升。
2006年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亿元,2010年达到700多亿元,对困难群体的帮扶力度不断加大。
2008年年初的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及汶川地震等引发捐赠热潮,社会捐赠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元,创历史之最,有力支援了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公益慈善组织快速发展。
截至2010年底,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各类社会组织数量由2005年底的31万个增加到44万个,其中,基金会数量从975个增加到2168个,许多社会组织将公益慈善作为其服务宗旨。
全国已建立3.1万个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初步形成了多种类型、分工协作的社会捐赠网络。
公益慈善组织已成为吸纳就业、服务社会的重要平台。
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
截至2010年底,全国累计已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7个副省级城市相继颁布实施了志愿服务地方性法规;志愿服务组织大量涌现,队伍不断壮大,志愿精神深入人心。
2008年我国志愿者人数超过1亿人,服务时间约20亿小时。
上百万志愿者参加了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赛事的服务工作,几百万志愿者活跃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的各个角落,向世人展示了志愿者良好风貌。
慈善理论研究与宣传普及工作进一步加强。
开展了对慈善事业的地位、作用、发展规律、推进措施等重大问题的研究,形成了专门的慈善研究机构和研究队伍。
表彰和宣传了一大批“中华慈善奖”获得者和先进慈善人物,促进了慈善文化的普及。
各地创建了形式多样的慈善日、慈善活动周等平台,举办了大量慈善活动,加大慈善宣传力度,扩大了慈善的社会影响与人们的参与度。
慈善事业服务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三定”方案,民政部成立了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部分基层民政部门相继明确了慈善事业促进发展的职能部门,各级慈善事业管理队伍逐步建立。
各地采取支持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直接登记、建设公益慈善组织孵化器、推进公益慈善组织信息公开、加强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创新慈善募捐载体等多种机制与方式,加强了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服务与管理。
五年来我国慈善事业的快速发展,积累了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有益经验,形成了“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慈善事业发展的良好基础。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慈善事业仍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慈善捐赠总量与人均捐赠数量仍相对较少,慈善法规政策与慈善事业发展要求仍不相适应,慈善组织自身能力与承担的社会责任仍不相适应,慈善事业专业人才与慈善组织发展需求仍不相适应。
加快发展慈善事业,是社会的迫切需要,是各级党委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的重要任务。
“十二五”时期,我国慈善事业发展面临十分有利的环境:其一,党中央国务院将慈善事业发展纳入“十二五”时期的总体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的要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慈善组织,落实并完善公益性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为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指明了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
其二,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经济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慈善意识更加普及,许多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有能力、有爱心、有意愿参与慈善事业,国际慈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为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积累了更加丰富的资源条件。
其三,继续保障和改善需要社会关怀和帮助的广大老年人、残疾人、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体、受灾群众、困境儿童等群体的基本生活,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等群体的服务,对发挥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增加了现实需求,为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
其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升社会文明水平,需要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以凝聚民族精神,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激发人们爱人类、爱社会、爱他人、爱自然、爱生命的情怀,营造团结互助、平等友爱、融洽和睦、乐于奉献的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
“十二五”时期慈善事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把握机遇、迎难而上,进一步提升慈善事业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加快推动“十二五”时期慈善事业发展,不断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二、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委领导、政府推动、民间运作、行业发展、法律规范、全民参与的发展方针,逐步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加强政府对各类慈善事业主体的指导、支持和监管,积极培育慈善组织,大力推进社会志愿服务,不断创新慈善载体形式,广泛传播慈善文化,加快培养全民慈善意识,鼓励公民、企业和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慈善事业,形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开创公民普及、数量众多、运作高效、公开透明的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基本原则1.依法推进原则。
坚持依照法律法规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政府推动制定并落实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依法培育监管慈善组织、规范慈善行为。
公益慈善组织依法开展慈善募捐和资源调配等活动,充分发挥公益慈善组织运作主体作用。
2.平等自愿原则。
慈善捐助者自主实施捐赠行为,自行决定捐赠的规模、方式和用途;禁止强捐、索捐、变相摊派等行为;充分尊重受赠人的尊严和隐私。
3.公开透明原则。
慈善捐赠程序、善款善物的管理和使用方式、捐助效果评估等信息通过有效形式公开,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和社会监督;有关捐赠信息的公开,尊重捐赠人意愿。
4.鼓励创新原则。
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领域和区域差异较大,鼓励各地各领域结合实际,积极探索有效募集慈善资源、推动慈善事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机制、新方式。
(三主要目标1.促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的法律法规政策体系基本建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得到落实,慈善事业依法有序健康发展。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引,慈善文化全面普及,慈善理念广泛传播,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的社会责任意识逐步增强,越来越多的公众、企业和社会组织加入慈善行列,慈善逐步成为社会风尚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3.公益慈善组织稳步发展,资源募集使用能力和社会公信力普遍提高,布局合理、类型齐全、分工明确、管理完善、公开透明、自主高效的现代慈善组织体系初步建成,慈善服务网点全面延伸到城乡社区。
4.专兼职结合的慈善工作队伍和志愿者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志愿者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显著提高,慈善行业成为吸纳社会就业、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方面。
5.政府监管、民间运作、行业自律、社会监督的慈善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慈善事业推动主体和运作主体权责明晰、分工协作,共同推动慈善事业发展。
到2015年,基本形成制度完善、作用显著、管理规范、健康有序的慈善事业发展格局。
慈善事业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方面的作用明显增强。
推动慈善事业逐步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一致、与人民群众要求相适应。
三、加快发展慈善事业的重点任务(一建立完善慈善事业法规政策体系推动出台慈善事业法、社会募捐管理条例、志愿服务条例等法规,推进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基金会管理条例等法规的修订与实施,鼓励地方积极出台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规政策,形成有利于慈善事业发展的多层次的法规政策体系。
完善和落实社会募捐和捐赠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政策,保护公民、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
对于境外向慈善组织捐赠的用于慈善事业的物资,要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减征或者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以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公益慈善组织登记注册难、募捐资格不明确、募捐行为不规范、信息披露与公开透明机制不健全、税收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为重点,出台一批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为慈善事业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二促进慈善组织发展完善公益慈善组织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政策措施,加强公益慈善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培育和扶持公益慈善机构发展,促进优秀公益慈善项目规范发展。
改变过多依赖政府动员慈善资源的做法,发挥公益慈善组织运作的主体作用,引导公益慈善组织公平、有序竞争。
依靠科学的慈善规划与专业设计,提出符合社会需求的项目,更好地发挥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
完善慈善组织的内部治理结构,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督分离的运行机制,实行阳光运作、规范管理,增强慈善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和透明度。
鼓励发展慈善行业的支持性和服务性组织,推动慈善组织制定行业规则和行业标准,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管理水平。
打造慈善组织联合平台和建立行业协作机制,使公益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志愿者动员、项目实施方面既适度竞争,又分工合作,实现慈善资源的最优配置。
完善公益慈善组织的第三方评估制度,促进公益慈善组织不断提高社会公信力。
加强基层慈善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公益慈善组织的作用,完善慈善超市和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站(点等捐助网络和运营机制,方便广大群众捐赠款物和提供志愿服务。
(三加强慈善人才和志愿者队伍建设加快慈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依托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大型公益慈善组织,加快培养慈善事业发展急需的理论研究人才、高级管理人才、项目运作人才、专业服务人才、宣传推广人才等。
大力推动慈善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工作,加强规范化培训教材的编写工作,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课程,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大力推进慈善工作者的在职培训,不断丰富其慈善工作知识,提高其工作技能。
推动完善专职慈善工作者的人事、福利、薪酬和社会保障政策,增强公益慈善事业从业的吸引力,不断发展慈善工作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