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教学指导一、单元内容解读第二单元围绕“革命岁月”这个人文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两篇为略读课文。
整个单元有鲜明的价值导向,是新课标中“文化自信”这一核心素养的体现,旨在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者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在五年级上册《鸟的天堂》一文中,对一群鸟和一只画眉鸟的描写,让学生初步感受了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本单元,将进一步体会文章在写场面时,既注意整体面貌的勾勒,也注意局部细节的刻画,感受二者是如何有机结合的。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旨在阅读铺路,由读到写。
二、教学实施建议(一)聚焦课后习题,精心设计单篇教学,落实语文要素1.《七律·长征》《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在红军长征胜利前夕写下的一首旧体诗,为七言律诗。
其中既有高度的概括,又有典型生动的事例,既写了闻所未闻的的险山恶水,又写了惊天动地的伟大战斗。
教学目标:(1)会写“律、崖”等4个字。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课后习题:教学设计和思考(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在初读环节,可以先从题目入手,结合历史背景,通过文字、图片等资料初步了解长征。
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节奏。
然后,引导学生借助注释或通过查字典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资料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
(2)结合诗句领悟表达的情感。
让学生在多次朗读中,关注诗歌的结构特点——先总写,后分写。
围绕“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总领句,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结合课后第二题,小组合作学习后三联,体会红军长征“不怕难”的具体表现。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写山,把“五岭”和“乌蒙”比作“细浪”和“泥丸”,将山脉的高大磅礴与后者的细小形成对比,显示出红军战士藐视一切困难的态度。
统编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反思及说课稿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2.朗读课文,读出磅礴的气势。
背诵课文。
3.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领悟诗句表达的情感,感受红军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理解重点词语。
了解课文的大意。
2.朗读课文,能试着读出磅礴的气势。
一、导入课题,了解长征1.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吗?你们知道哪些发生在长征途中的故事?(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2.教师简单介绍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背景知识。
(长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在1934年-1936年由长江南北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
)3.师:毛主席在长征途中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今天让我们跟随毛主席一起走进《七律·长征》。
(板书课题)二、自学诗歌,扫清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诗歌,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生字的书写规则。
(3)根据注释或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
(4)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分小组讨论交流。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小组派代表交流自学成果。
三、细读诗歌,理解诗意1.引导学生思考:这首诗总共几行?每行几个字?(共八行,每行七个字,像这样的诗叫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2.教师指导:读每一句诗时,先理解句中词语。
3.再读诗句,指名说诗句的意思。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战士不害怕在长征中遇到的无数艰难困苦,这些艰难困苦在红军眼里被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两岸是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的山崖,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大渡河上的泸定桥,只剩下十几根铁索悬挂在水流湍急的江面上,使人感受到深深的寒意。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 第二单元 第7课《开国大典》优秀教案
(难点突破)
二、学习新课(11——13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想:这是一次什么样的阅兵式?(出示课件)
2、作者是怎样把阅兵式的场面写具体的?生再读课文,同桌互学完成练习。(课件出示练习)
同桌议议
指名反馈
齐读课文,感受阅兵式的盛况。
3、再品读课文,结合课件学习各个兵种出场接受检阅的盛况
海军——陆军(步兵、炮兵、战车师、骑兵师)——空军
4、重点句子理解(课件出示句子)
在这两句话中,老师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人民群众激动、自豪、喜悦的情感以及人们对人们子弟兵无比热爱、我比信赖的思想感情,还有现场当时的气氛。
拓展延伸
(难点巩固)
三、拓展延伸
场面描写我能行
1、什么是场面描写?(出示课件)
2、说说生活中难忘的场面有哪些。
3、小组合作学习:结合刚才学习的阅兵式场面,想想怎样才能写好生活中的场面?
小组交流
指名反馈
师生共同总结出描写场面的秘诀。(出示课件)
4、大显身手
请你运用学到的方法在以下推荐内容中选择一个内容,写一个场面描写的片段。
升旗的场面 大扫除 挤车 拔河比赛
5、学生写习作片段
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感受到了阅兵式那声势浩大的场面,也知道了什么是场面描写及场面描写的秘诀,你们都学会了吗?希望同学们运用学到的方法去描写生活中精彩的场面。
教师姓名
×××
单位名称
×××
填写时间
×××
学科
语文
年级/册
六年级(上)
教பைடு நூலகம்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第二单元第7课《开国大典》
难点名称
运用场面描写的方法,描写生活中的场面。
2020-2021年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教案 教学设计.doc
锻炼能力,展示自我风采。
走近他人,了解陌生世界。
开阔眼界,汲取文化营养。
放飞心灵,Leabharlann 会快意人生。提高自己的实践处事能力。
增加知识,提高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能充分展现自我、认识自我,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学习场面描写
(1)出示运动会接力比赛片段:
运动会上人头攒动,像一面迎风飘动的彩旗,像随风逐波的麦浪。“加油!加油!”会场上传出一声高过一声的加油声,只见运动员咬着牙,脸憋得通红,手紧握接力棒,眼睛紧盯着终点处的红布条。
4、写作思路
按照时间顺序
活动前:时间、地点、环境、人物
活动时:面(整体气氛)、点(主要人物)
详写活动的重点阶段,是必要的。我们可以在叙述之中穿插使用描写的表达方式,抓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环境等描写,以具体、生动地再现重点阶段的情景。
活动后:结果、心情、收获等
四、习作及修改
1、素材积累——好词
挥汗如雨络绎不绝门庭若市万人空巷
写清楚活动的过程,把印象深刻的部分作为重点来写。
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动作、语言、神态。
把你在这次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如,应遵守规则,伙伴间要团结协作,遇事要勇敢果断、坚持不懈……
3、写完后读给同学听,根据他们的建议,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二、要求解析
然后从特定角度回顾活动过程中的具体情景,把印象最深刻的、感受最强烈、观察到的信息最丰富的阶段确定为写作的重点阶段,这个阶段通常也是活动的高潮阶段,比如气氛最紧张时、感情最热烈时、场面最宏大时等。
最后,围绕中心确定记叙的顺序。可以顺叙,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叙述活动的先后过程;也可以倒叙,把活动的结果或者活动中某一个阶段提到开头去写,再来回顾活动的起因和经过。
2019-2020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6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设计
第二单元单元教材分析一、单元内容总述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重温革命岁月”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革命先辈们舍己为人的伟大胸怀;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活动。
2.本单元重点:(1)朗读理解课文内容,背诵《七律·长征》。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记叙革命历史的,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
要通过朗读,理清课文脉络。
对重点段落要细细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作者是怎样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描写场面的。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记叙故事时都写了具体的场面,点面结合,让人如身临其境一般。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来写场面。
5.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准备:《长征》朗诵录音。
电视剧《长征》片段。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识记“崖、渡、索”3个生字,理解本诗中的词语。
2.正确朗读这首诗歌。
3.初步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过程: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课件2】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
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统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
《口语交际:演讲》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本单元口语交际主题是“演讲”。
从学生的相关经历引发交际话题,再从演讲的形式与内容、演讲稿、演讲的表现力三方面让学生学习演讲方法,提升演讲水平。
第一部分,课文以两个泡泡照顾到学生的不同经历,既能引发一部分有过类似经历同学的表达欲望,分享自身体会,也为没有演讲经验的同学树立了信心。
第二部分创设班级演讲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领域中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确定话题。
同时,以“学习的快乐”、“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两个题目为例,让学生学习在题目中将演讲的主题与内容具体化。
第三部分则从观点、材料、感染力为学生提供了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关注演讲稿的说服力。
第四部分则用小贴士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语气语调、停顿、重复、动作这类演讲技巧,旨在增强学生演讲的情感感染力。
二、学情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演讲,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班级竞选都需要演讲。
回顾学生在以往口语交际中所得,学生已经有了讲清楚、讲生动的语言表达基础,但在真实的演讲中,学生不仅存在表达观点时单纯讲道理、缺乏有力证明的情况,也有观点不清、逻辑性不强的现象,同时也更多关注老师的肯定,与听众互动不足。
而教材的编排中针对这些都给出了建议,因此,本课的提升点在于学习就适当的话题提出自身观点,并围绕其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练习如何演讲。
三、教学目标1.能理解什么是演讲,并围绕话题拟定演讲题目,根据一定的要求写好演讲稿。
2.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进行演讲,态度大方。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就适当的话题提出自己明确的观点,并围绕其选择有说服力的材料,表达有条理。
五、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教师:搜集优秀演讲视频以及演讲稿。
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搜集相关资料。
(一)激发兴趣,引出“演讲”1.分享经历,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演讲。
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经常会见到“演讲”,比如每周的国旗下讲话、班级的竞选演讲等活动,你是否参加过呢?说说当时的感受。
小学语文人教六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二单元-多彩的活动教案
习作:多彩的活动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记叙一次活动,要做到详略得当。
2.赏析短文片段,认知场面描写,学习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抓住细节,既要写好场面中的“点”,又要写好场面中的“面”,使人物形象丰满,性格鲜明。
3.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多思考,使作文有深度。
重点:通过经典场面描写,让学生掌握场面描写的基本方法。
难点:把握场面描写的要求,并通过写作进一步掌握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
一、导入课题亲爱的同学们,小学生活快乐而美好,期间经历了许多精彩的活动。
我们来回忆顾一下,生这是~~这是~~,你印象深刻的活动还有哪些?(播放图片让学生回忆)多彩的活动丰富了我们的校园生活,给我们带来无限的快乐,这节课我们就来写写《多彩的活动》,留下这快乐、美好的记忆(板书课题)二、交流讨论,归纳写法记忆是美好的,但是要落到笔尖上,可要花一番功夫。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二单元的习作要求,回顾我们在二单元课文中学得的习作方法,四人组内交流如何把活动得具体、生动。
讨论时,请把结果记录在纸上。
(板书:具体、生动)孩子们讨论得特别认真,来汇报一下你们的讨论成果,谁先来?还有哪一组要补充吗?老师根据你们的讨论结果,总结了一下,要把活动得具体、生动,就要做到以下几点(出示PPT),同学们一起读一读:1、按顺序描写,详略得当。
2、关注精彩场面,运用点面结合,抓人物的神态、心理等细节。
3、多用修饰语或者修辞手法,能让语言更生动。
4、可写自己的体会,让文章更有感情。
三、短文赏析,学习场面描写要把多彩的活动得具体、生动,一定要抓精彩场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场面描写。
下面我们欣赏一个活动片段,说一说,你觉得它们哪里描写好,有没有用上刚才我们总结出来的方法呢?阳光消失了,天空忽然阴沉了起来。
整个教室荡漾着紧张的气氛,以前脸上的笑容也已烟消云散,个个的眉头好像被哪家遗失的锁紧紧锁了起来,似乎都在埋头在苦读。
当老师念到我的名字的时候,我心里突然一惊,啊!该我上场了!我站了起来,向台上走去。
小学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并在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五壮士弹尽粮绝,最后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整个事件发生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人——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写得比较详细,其他部分写得比较简略。课文结构严谨,主次分明,通过细致的人物描写来突出五壮士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
课文插图是当代画家詹建俊的油画作品,描绘的是五壮士在寡不敌众的形势下,据险抵抗,直至弹尽援绝,毅然砸枪跳崖的英勇场面。这幅画把人物和太行山连为一体,具有纪念碑式的效果。画中五位壮士的姿势威武雄壮,表情严峻果敢,与课文的文字描述相互交融,让人感受到壮士们宁死不屈的爱国精神。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的拼音与书写,会写32个生字,会写40个词语。
2.弄清本单元每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感受革命志士的崇高品质,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篇目。
5.掌握语文园地中日积月累部分中的内容。
复习过程:一、弄清本单元课文的专题是“重温革命岁月”。
二、谈谈你最喜欢本单元中的哪篇课文,为什么三、复习《七律·长征》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这两句诗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不怕”“等闲”体会到了什么“不怕”两字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
“等闲”两字则将困难轻轻一瞥加深了对“不怕”的表述,表现出红军藐视困难、从容不迫的自豪感。
2.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这两句诗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表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运用对偶的修辞方法承接“千山”,先用“逶迤”和“磅礴”极言山势雄险,后用“细浪”和“泥丸”的比喻言其渺小,表现出了红军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和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3.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这两句诗概括写出了长征途中经历的哪两件事根据自己的理解试分析“暖”和“寒”的妙处。
颈联承接“万水”概括了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两件事,从中可以体会到红军克敌制胜、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暖”字写出了金沙江风高浪急、雾水飞溅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桥的壮烈情景。
4.背诵课文。
四、复习《狼牙山五壮士》1.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吗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
2.准备转移时,摆在五壮士面前的是两条什么样的路他们选择了哪一条为什么一条是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可以活下去,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那是死路一条。
统编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教案+反思
口语交际指导方案“演讲”教案设计教材分析这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通过交流了解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能具有说服力。
同时,在演讲的过程中,锻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述出来。
在互动交流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并能正确地进行口语表达与评议,锻炼学生口语交际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1.通过倾听老师的讲解,能够清楚地知道什么是演讲,怎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
(重点)2.指导学生把自己的观点清楚明白有条理地讲给大家听,努力用语言打动别人。
3.在相互的交流活动中能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能注意倾听别人说话。
(重点)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寒门贵子》的视频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激发兴趣师:同学们,谁看过《超级演说家》北大才女刘媛媛的演讲视频《寒门贵子》?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她的演讲十分有气势,很能鼓舞人。
生2:她的演讲声音响亮,抑扬顿挫。
师:是的。
演讲,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它能调动起听众情绪,并引起听众的共鸣,从而传达出演讲者所要传达的思想、观点、感悟。
同学们,你有过演讲的经历吗?生1:我没有作过演讲,不过挺想试试的。
生2:我在竞选班干部的时候作过演讲,大家都说我的声音太小了。
生3:我参加过演讲比赛,当众演讲,紧张得要命,心怦怦直跳。
师:是啊,当众演讲可不容易。
今天,我们再来进行一次演讲活动好吗?设计意图:通过观看演讲视频,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再说说自己的演讲经历,激发学生内心的一种愿望,为接下来的练习做好准备。
二、确定主题,指导写作师:我们要进行演讲,就必须要确定一定的主题,围绕它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你们想要说什么主题呢?生1:我要说说有关读书的主题。
生2:我要谈谈健康饮食方面的主题。
生3:我要讲科学方面的主题。
师:好,大家都选好了主题。
首先要拟定一个题目,如“远离垃圾食品,关注身体健康”“读书的快乐”等,然后围绕题目撰写演讲稿。
师:大家讨论一下,什么样的演讲稿才具有说服力呢?生1:能让听众明白你讲的是什么。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六上第二单元整体解读、规划含《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整体教学解读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革命岁月”,编排了四篇课文、口语交际、习作和语文园地。
四篇课文分别是毛泽东的《长征·七律》、沈重的《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和王愿坚的《灯光》。
从导语页可以看出,学习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要能跟着课文讲述的故事“重温革命岁月,把历史的声音留在心里”,要“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前者是要通过课文学习渗透的思想教育主题,后者是本单元要落实的阅读训练要素,也就是单元重点阅读学习目标。
“了解课文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这一阅读训练要素有两个关键词,一是“点面结合”,指名了要从课文中了解的表达方法,一是“场面”,指名了方法应用的对象。
“点面结合”是文章写作中一种常用的方法,一般用于环境描写和场面描写当中。
“点”指的是最能显示人事景物形象状态特征的详细描写;“面”,指的是对人事景物的叙述或概括性描写。
“点”突出重点,体现深度;“面”顾及全局,体现广度;点面结合,既有整体,又有局部,就能表现出人事景物真切的形象状态,将思想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
“场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有五种解释,其中第2种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第4种是“泛指一定场合下的情景”。
本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的“场面”,可以理解为包括这两种意思。
在文章写作中,还有一个常用概念“场面描写”,一般解释为“对一个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的描写”。
从这些解释中可以看出,“场面”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画面的情景。
之所以用上面一大段话来理清“点面结合”和“场景”这两个概念,是为了更好地运用单元课文落实单元阅读训练要素。
一般情况下,单元内的选文都可以直接对应阅读训练要素的落实,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本单元中的《长征·七律》。
这首七律,首、颔、颈、尾,起承转合,是很容易看明白的,其中首联是概括描述,颔、颈两联是有匠心地承接“万水千山”和“不怕难、只等闲”,选择描述了几处难以翻越的山和难以渡过的水是如何“只等闲”的,尾联既是对颔、颈的进一步承接,同时又与首联呼应,给人一气呵成的痛快感觉。
2023-2024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
走近时光里的英雄——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统整教学设计单元解读(一)单元主题分析: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以“革命岁月”为主题,编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和《我的战友邱少云》五篇课文。
其中,《七律·长征》以诗歌的形式概述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难历程;《狼牙山五壮士》记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壮士保家卫国的壮举;《开国大典》描写了新中国成立庆典中的宏大场面;《灯光》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以郝副营长为代表的战士为革命胜利英勇奋战的往事;《我的战友邱少云》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邱少云同志为了战斗胜利,无畏牺牲的英雄事迹。
整个单元通过不同革命时期的场面再现,引导学生感受革命英雄的坚贞不屈,革命领袖的伟人风采,以及革命先辈在艰苦斗争中所展现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第一个语文要素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
”针对这一要素,教师需要厘清两个概念:一是“场面”,它在本单元中可以理解为是发生在一定场合下的,是可知可感的有人物活动的画面。
这是五上第六单元中“场景描写”的承接;二是“点面结合”,“点“就是局部细节的刻画,“面”就是整体面貌的勾勒,两者有机结合。
细看单元,“点面结合”这一要素在本单元中多元渗透,逐层推进。
第二个语文要素是: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
这与前一个语文要素一脉相承,体现了由学到用的内化过程。
在之前的学习中,学生练习过写活动,掌握了把活动过程写清楚的方法,本单元又有所发展,强调要写出印象深刻的重点部分,并且在关注整体场面的同时,突出对个体的描写。
关于革命传统文化的课文编排,教材秉承“整体推进,有机渗透”的思路,依循学段特征和学生认知规律,进行了缜密的布局,在不同年级中专门编排了主题单元。
这是教材力图帮助学生亲近革命传统文化,获得爱国熏陶。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我们可以从课程内容及呈现方式上来看这个单元所属的学习任务群。
教育部审定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第二单元7《开国大典》
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一、课文内容分析《开国大典》是统编教材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组课文的第三课精读课文,本组教材以“重温革命岁月”为专题。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按照盛典进行的顺序,通过对盛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在记叙大会开会前这一部分,课文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和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的场面。
虽然典礼还没开始,但我们从参加会议的人员、人数,主席台的布置,会场上群众队伍的场面,分明感受到了这个典礼的盛大和隆重,也感受到了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是小学语文教学的第三学段,学生经过前五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理解词语的方法,在读中能够初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资料搜集能力。
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对学生已经提出了“注意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的要求。
这些为本课的学习方法指导和感情的升华奠定了基础。
但开国大典的写作背景距今70多年,当时的时代背景远离学生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由于课文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对新中国诞生前后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甚少,那么理解课文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场面描写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自然就成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目标1.会写“政、宾”等14个字,会写“政府、外宾”等20个词语。
2.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3.了解开国大典盛况,结合重点词句,感受热烈、庄重的气氛,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体会“阅兵式”这个场面中点面结合的描写方法。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精品课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教材内容方面:部编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语文要素之一是“了解文章是怎样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单元五篇课文的编排均体现了“点面结合”的写法,但又各有侧重。
本微课的教学设计拟利用国家智慧中小学的优质课程资源,让学生在单元整合复习中从文本分析中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在文本的回顾中感受革命英雄的形象和人物精神,为单元习作“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记一次活动”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在六上第二单元中第一次接触“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虽然学生在以往学习中逐步学习了场面描写的方法,但是对于“点面结合”的方法还是较为陌生。
借助云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让学生在阅读和理解中回顾“点面结合”的写法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目标】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通过单元及日积月累复习,深刻感受革命英雄形象,体会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1.围绕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利用课前预学单,建构知识与能力的综合性复习体系。
2.借助云平台优质课程资源,构建双师课堂,通过专题化讲解训练,进一步明晰“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教学过程】一、单元回顾,基础复习1.学生结合预学单,通过语段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字词,并结合教师批改和屏幕校对字词。
2.一生读语段,其他同学对照ppt校正预学单内容,指出易错字。
二、借助教学片段,巩固“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写法1.出示《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学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第二自然段中体现的“点面结合”,谈感受,观看视频。
归纳总结: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五壮士英勇无畏,不怕牺牲的英雄形象。
2.出示《开国大典》阅兵仪式部分第二自然段,结合预学单批改,思考课文中体现的“点面结合”的地方,谈点面结合的好处,观看视频。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多彩的活动》教案与反思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二:多彩的活动》教案与反思多彩的活动[教学目标]1.确定中心,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3.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能够抓住重点,把活动过程写清楚。
【语文要素】4.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次活动。
【语文要素】[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活动的快乐,并在活动中学会写作,激发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2.能够将活动的过程写清楚,尝试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
[教学课时]1—2课时一、激发兴趣,导入话题1.出示一段活动的视频。
2.猜一猜,这是什么活动?(老鹰捉小鸡)3.师:活动真是太有趣了,给我们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乐趣!活动真是太好玩了,让美好的时光匆匆而逝!你喜欢什么样的活动呢?请说一说你最喜欢的活动,并写一写。
二、明确习作要点1.审清题意。
这是一次以记事为主的作文训练。
可以写诗歌朗诵会,也可以写参加植树活动等。
2.确定写作重点。
写清楚活动过程中各个环节,尤其是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要具体、细致地写。
在写活动的场面时,既要关注整个场景,也要注意同学的表现,写一写他们的神态、动作和语言。
但不可面面俱到,要抓住人物典型的反应写。
3.精选材料,突出中心。
通过记叙一次多彩的活动,突出活动给人的启迪和教育。
作文的素材往往来源于生活。
在校园中,我们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如拔河、跳绳比赛、猜谜、集邮知识竞赛等;在校园外,我们也经常参加一些活动,如看望孤寡老人、植树、爱心义卖等。
因此这篇习作的选材极为广泛,只需记录你最感兴趣、印象和感受最深刻的一次活动。
尤其是要把自己在活动中的体会写下来,这样才能突出中心。
三、习作指导1.口述指导,思考:(1)你参加过的活动中,比如捉迷藏、跳绳比赛、智力游戏、诗词大会等,你对哪些活动最感兴趣?哪次活动给你的印象最深?(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表述,初步确定写作的对象。
)(2)这次活动为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哪些情节非常有趣,使你当时特别兴奋,过后难以忘怀?(教师可适当提示,力求让学生将有趣的情节说得清楚、完整,指导学生确定写作重点。
统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口语交际演讲
口语交际:演讲演讲作为一种交际形式,作用十分重要。
本次口语交际从实际生活入手,旨在引导学生怎样写好演讲稿,以及怎样演讲,明了在演讲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并培养学生善于听取大家的建议的良好习惯,一步一步提高学生的演讲能力和表达能力。
对于一个六年级的学生,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经历过多次演讲,比如竞选班干部、国旗下演讲等,但他们演讲时仍然会有紧张、主题不明确等问题,演讲的语调、语气把握等方面,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小学生说话能力的形成一般都要经过“愿说—敢说—会说—善说”这四个发展阶段,我们必须遵循这条规律,扎扎实实地抓好说话训练。
(1)诱发兴趣,使学生愿说(2)消除顾虑,使学生敢说(3)指导方法,使学生会说(4)掌握技巧,使学生善说【知识与技能】1.理解演讲的重要性,掌握演讲的基本知识。
2.培养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锻炼理性思维与思辨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写演讲稿并进行演讲比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表达、专注倾听及临场发挥的口语交际能力。
重点学习演讲的基本知识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让学生敢于表达,学会倾听。
难点学习写演讲稿及进行演讲。
教师:准备演讲评分标准及评委人员安排学生:准备自己写的演讲稿1课时一、谈话导入生活中你演讲过吗?取得的效果怎样?你还记得当时的感受吗?你有哪些得失与大家分享?今天让我们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演讲,大家准备好了吗?二、阅读教材,自主探寻知识1.找出教材中关于演讲的要求。
首先,设置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什么样的演讲稿有说服力?(1)观点要明确。
(2)选择合适的材料说明观点,列举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引用名言警句等。
(3)要有感染力,可以引用生动的故事。
2.师生共同探讨。
(1)演讲,又称讲演、演说,是指对听众讲述有关某一事物的知识或对某一问题阐述见解的口语交际形式。
(2)演讲的特点。
针对性。
演讲要有鲜明的主题,这个主题往往针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一事件、某一现象、某一问题,是被人们广泛关注、引人深思、发人深省的一些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教案单元教材解读【教材简析】本单元的主题为“重温革命岁月”,安排了《七律•长征》、《狼牙山五壮士》、《开国大典》、《灯光》三篇精读课文,一篇略读课文。
《七律•长征》教材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有二:一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理解,感受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二是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课标中对五、六年级古诗阅读提出明确要求“阅读古诗,大体把握诗意,想象古诗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开国大典》这篇课文记叙了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本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灯光》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璀璨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为美好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口语交际根据演讲内容拟定题目,编写演讲稿,参加演讲活动展示自己。
重点是掌握演讲技巧。
习作本次习作要求从校内外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中,选择一项写下来,练习记叙活动过程。
重点是抓住重点写,点面结合。
语文园地学习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方法,了解运用相同句式写句子和用不同表达方式表示“说”的方法,学习说法创作方法,积累爱国名句。
5 七律长征【教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逶迤”“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诗句内容,感受红军战士的伟大精神。
3、从字里行间体会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受毛泽东及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了解历史,深情导入新课1、同学们,在1933年,国民党反动派50万大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为粉碎敌人的进攻,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的长征。
毛泽东主席在回首这段惊心动魄的历史时,不禁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长征行军图片。
播放诗歌朗诵录音)2、了解诗体:像《长征》这样的诗叫做——七律。
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每一首诗是8行,每一行7个字,第2、 4 、6、 8句最后一个字需押韵。
二、朗读感知,了解诗歌内容1、指名读古诗三遍,纠正字音。
正音: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听?(指名读)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的3个生字,看看读得是不是正确。
2、谁来给他一些建议。
请你举个例子读给他听听,好吗?你能再综合同学们的建议,更好地把这首诗再读一遍吗?3、齐读:让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读出来。
三、自主探究,明确诗歌大意1、默读,静思大意。
联系书上的注释、插图以及查阅过的各种资料,再次默读《长征》,想一想,这首诗大概什么意思。
思考完后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说说读懂的,提出疑惑的并尝试解决。
(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你读懂了什么那句诗?(生试着说说意思)哪些地方还不理解呢?预设:a “逶迤”与“磅礴”的理解。
b“腾细浪”与“走泥丸”的理解。
c “云崖暖”和“铁索寒”意思。
d“万水千山”虚指,如“万言千语、万险千阻”。
四、课堂小结五、作业设计1、读写掌握不熟练的字词,巩固练习,做到真正过关。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激情导入新课1、全体同学大声朗读《七律长征》。
2、谈话: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的壮举,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英勇的中国工农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打破敌人的围追堵截,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攻占天险腊子口,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二、学习诗歌,品悟诗中情感1、学习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①从哪些词语中读懂了红军长征很难?A万水千山 B远征难(板书:万水千山)②你能读出长征的遥远与艰难吗?③你又从哪里读懂了红军战士不怕难呢?(板书:红军不怕只等闲)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2、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首诗后边的六句话,用“——”画出描写长征艰难的词语或句子,再用“﹏﹏”画出描写红军战士不怕难词语或句子,细细体会。
3、学生自由读、体会。
4、全班交流。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艰难?A五岭逶迤 B乌蒙磅礴“乌蒙磅礴”,你看到了怎样的山?(板画帮助学生理解。
)(板书:五岭乌蒙)你能读出这种气势雄伟的感觉吗?②那你又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A腾细浪逶迤的五岭在红军战士的眼里,只是翻腾着的细小波浪。
B走泥丸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滚动的泥丸。
(板画)(板书:腾细浪走泥丸)C逶迤的五岭,磅礴的乌蒙山,在红军的眼里只是翻腾的细浪、滚动的泥丸,你能从中感受到什么?③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一读。
④同学们,红军长征途中翻越的仅仅是这两座山脉吗?红军在长征途中翻越了18座这样巨大的山脉,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何等艰难,可红军的回答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B、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1)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A云崖 B大渡桥横铁索寒①铁索桥静止画面。
谁了解泸定桥?②在江边瞅一眼,你心里有什么感觉?③只要看一眼那冰冷的铁索,那湍急的水流,就已经让我们不寒而栗,更何况对面还有凶狠的敌人用机枪疯狂地扫射着!那红军又是怎样对待的?想看看那激烈的战斗场面吗?(板书:大渡河强渡)(2)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不怕难呢?暖①(出示金沙江图)②面对这样险峻的金沙江,为什么给红军感觉是暖的?(天气暖,巧渡金沙江)③听故事,谈感受?(机智勇敢)有感情地读。
(3)引导:金沙江智取,大渡河恶战。
这一暖一寒,你能读出两种感受吗?自己练一练。
(分男女朗读)(4)长征途中,红军要度过这样的河还有24条,哪一条不险,哪一条不难?但红军的回答仍然是--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板书:金沙江巧渡)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①你从哪里感受到长征的艰难?千里雪展开你的想象,让自己置身于茫茫的雪山之中,要翻过这样的雪山,你会遇到哪些困难?②那你从哪里感受到红军战士的只等闲呢?喜从诗歌中找一找,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喜”?“更喜”指什么?还指什么?③翻过雪山,就迎来了长征的胜利,所以说——三军过后尽开颜,把你的感受融入朗读中。
④是呀,看着雪山就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坚强的信念、坚定的决心全都化为一句话──生读: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师:我们从诗句中读出了红军战士的豪迈气概,读出了战士们的无畏和乐观精神。
(板书:尽开颜)三、拓展延伸,感受伟人风采1、读全诗。
2、教师总结:许许多多的的高山和大河,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万水千山)。
18座高山留下了红军的足迹,24条大河记载了英雄的历史。
除了诗中所说的自然界的困难之外,红军在长征的途中还遇到了哪些困难呢?让我们看看毛泽东主席对长征的评价师: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那么在你的心中,长征是什么?请拿出你的纸和笔,写下你自己的感受。
3、积累,试背。
4、毛主席的诗词每一首都是那样的豪情万丈,成为不朽的史诗。
请同学们课后去收集毛泽东的诗词,好好地读一读。
四、课堂总结,学习长征精神五、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习题【板书设计】红军不怕(难)只等闲万水金沙江(巧渡)大渡河(强渡)千山五岭(腾细浪)乌蒙(走泥丸)尽开颜【课后反思】6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满腔怒火、搏斗、崎岖、横七竖八、斩钉截铁、坠落、雹子、仇恨、热血沸腾、昂首挺胸、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
【教学难点】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1、谈话导入: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在这里,有一座特别的建筑——狼牙山五勇士纪念塔,它记录着五位英雄的动人故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走进1941年的狼牙山,一起去认识这五位英雄。
2、你认为什么样的人能称为壮士?从课题中,我们对壮士的品质有了初步了解,相信走进课文,我们还能了解到壮士们更可贵的品质。
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一件什么事? (学生朗读、思考,教师与个别学生交流。
)2、学生读后交流,教师引导概括。
(这篇文章写的是五壮士为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和敌人英勇作战,最后英勇跳崖的事。
)3、自学生字新词。
4、自学检测:(1)认读生字与写字。
寇:注意与“冠”区分。
“抡”与“抢”区分开。
“悬”不要读成“县”。
三、熟读课文,梳理顺序1、1941年秋天,敌人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五壮士不畏强敌,浴血奋战的精神感动着今天的我们。
课文的描写再现了当时的动人场面,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读正确、流利,读不熟的语句多读几遍。
2、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3、这篇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生、经过,结果顺序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