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政策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政策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及政策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的经济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壮大。

然而,中国的地域发展极为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相当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相对而言就比较落后。

为了加快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

一、中西部地区的现状中西部地区是指中国的广大西部和中西部省份,涵盖了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

西部地区人口众多,人均GDP较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性产业。

而中部地区相对较为发达,例如江西、湖南等省份,其经济主要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

但无论是中部或西部,整体上来看还是相对于东部地区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发展差距。

比如,2019年上半年全国GDP超过1万亿的21个城市中,仅有重庆和成都两个城市位于中西部地区。

二、政府的政策措施为了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分别涉及扶持中小企业、纾解产能过剩、鼓励环保产业发展等方面。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西部大开发”计划,这个计划从1999年开始,旨在提高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加强与东部地区的联系。

它涉及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例如修建高速铁路、公路、建设工业园区等,都是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中部崛起”等系列计划,以促进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

这些政策主要包括建设工业园区、创造优惠税收政策等。

三、中西部地区的潜力尽管中西部地区目前仍然存在着各种制约因素,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市场环境相对较弱等,但是随着我国的产业转型升级和政府对于中西部经济地区的关注不断加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潜力正逐渐被挖掘出来。

随着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路网的不断完善,这些地区的物流水平将逐渐提升,同时政府对于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断加强。

此外,中西部地区在资源、环境等方面也有着很大的优势,例如西部地区的煤炭、油气等自然资源,中部地区的水资源等,这些都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助力。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现状一直备受关注。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的经济相对滞后。

然而,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使其逐渐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

首先,中国政府建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明确了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该战略主要注重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例如铁路、公路、机场等,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交通和物流条件,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其次,中国政府在西部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政策,大力支持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就业等方式,帮助西部地区解决了农民的就业和生计问题,提高了农民的收入水平,同时也促进了农村地区的经济增长。

此外,中国政府还鼓励西部地区吸引外来投资,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

通过给予税收减免、土地优惠等政策,吸引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投资兴业,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除此之外,中国政府还积极推动西部地区的教育和科技发展。

加大对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促进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竞争力。

总的来说,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与东
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渐缩小。

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一系列的措施,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然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挑战,如基础设施建设需进一步完善,产业结构需调整等。

因此,继续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支持力度,进一步提升西部地区的发展水平仍是当前的重要任务。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西部特色经济发展状况调研报告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地区之一。

在过去几年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特色经济方面。

一、农业特色经济发展:1. 农业现代化:西部地区注重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在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

农业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也较为迅速。

2. 特色农产品:西部地区以丰富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发展了许多特色农产品。

例如,四川盆地的名优农产品有茶叶、油料、中药材等;甘肃省的葡萄、苹果、洋芋等农产品在全国有较大影响。

二、矿产资源特色经济发展:西部地区以丰富的矿产资源为支撑,发展了矿产资源特色经济。

特别是在能源、稀土和有色金属等方面,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储量较大,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和经济效益。

1. 能源资源: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天然气和水电等能源资源,其中煤炭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

通过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节能减排,西部地区的能源产业逐渐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2. 稀土资源:中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占全球稀土资源的90%以上。

稀土元素在现代工业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西部地区通过加强稀土开发和利用,逐渐形成了稀土特色经济。

三、旅游特色经济发展:西部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在旅游业发展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近年来,西部地区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扶持力度,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旅游宣传和提供优质旅游服务等方式,吸引了大量游客。

1. 自然景观:西部地区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奇山异水、奇特的地质景观和生态环境,如青海的青海湖、贵州的黄果树大瀑布等。

2. 文化遗产:西部地区拥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宏伟壮丽的古建筑、深厚的民俗文化和丰富多彩的传统艺术等。

例如,四川的都江堰、甘肃的莫高窟等都是重要的旅游景点。

综上所述,西部地区的特色经济发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农业、矿产资源和旅游业是其主要特色经济。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西部地区是指位于长江以西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部地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经济相对欠发达,发展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首先,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相对滞后。

由于地理条件差异和历史原因,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交通、通信、能源等方面的不足制约了经济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在产业结构上过于依赖资源型产业,缺乏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撑,经济结构不够合理。

其次,西部地区人才流失严重。

由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西部地区吸引力不足,许多优秀人才选择到东部沿海地区寻求更多机会。

这导致西部地区在科技、管理和创新等领域的人才储备较为匮乏,制约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再次,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状况严峻。

西部地区地理条件恶劣,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且受到生态破坏的威胁。

水资源紧张、土地荒漠化、空气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西部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建议: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首先,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特别是交通、通信和能源。

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互联互通,提高西部地区交通和通信设施的完善程度,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

其次,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

西部地区应加大对高科技产业和服务业的支持力度,优化产业结构,减少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

同时,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增强西部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

再次,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的政策,吸引人才到西部地区创业和就业。

同时,加强西部地区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提升西部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最后,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西部地区应加大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制定和实施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加强对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土地治理和草地恢复。

同时,鼓励西部地区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西部地区以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并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讨论。

一、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1.1 西部大开发的起始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以上;重庆市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倍以上。

1.2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环境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发展不平衡,因此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政府实现全国统一市场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通过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可以逐渐建立起一个更加均衡、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西部地区本身,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研究2.1 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特点西部大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期开发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和精品化发展阶段。

在先期开发阶段,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热点、资源型和农业类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提升阶段,西部地区开始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创新开放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在精品化发展阶段,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带、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

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在近年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呈现出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和趋势。

首先,西部地区的GDP增长速度快于全国平均水平,经济总量持续增加。

西部地区的资源禀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能源、农产品和矿产资源方面的优势得到了有效利用。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能源和通信基础设施方面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内的经济发展。

此外,西部地区的开放程度也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和外资引进也取得了积极成果。

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投资和合作机会,吸引了众多企业和资本进入该地区,推动了经济发展。

不过,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一些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偏重于传统产业,缺乏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此外,西部地区的人口流动和人才引进问题也存在一定困难。

综上所述,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人才流动,以实现更加可持续、均衡的经济发展。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阔、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得益于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中国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今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和环境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天然气和水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建设。

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流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此外,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改善也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提升。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增加,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方面仍存在困难。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同时,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与东部地区的市场接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质量。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西部地区的山区、草原地带等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技术支持。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困境及对策分析摘要:目前,中国经济已进入了以增长速度换档为基本表现特征,以调结构为核心内容,并且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的经济新常态阶段。

在新常态下,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指标虽然基数偏低,但同样面临着增长速度下滑、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的局面。

文章在当前宏观经济大背景下,首先简要阐述了新常态相关理论及当前全国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然后着重分析了形成目前经济困境现状的原因,并结合困境原因及中西部地区实际,以相关经济理论为基础,在如何贯彻新常态理念的背景指引下,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应该坚持的系列对策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中西部,经济发展困境一、经济相关研究及现状分析(一)相关研究综述潜在增长率是一国(或地区)一定时期内在各种资源得到最优配置和充分利用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

潜在增长率是理想状态下的增长率,GDP增速往往围绕潜在增长率合理波动。

未来一段时间,我国潜在增长率下降将成必然趋势。

国家统计局经济监测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认为:“这次不是景气循环周期的下行区间,而是经济增长阶段的根本性转换”;著名宏观经济研究专家王一鸣认为:“从速度层面看,从过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长转为7%-8%的中高速增长是新常态的最基本特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的观点是:“这个‘中高速’的底在何处,现在还没有探明。

建议在这样一个增长的新常态下应该力争企业可盈利、财政可增收、就业可充分、风险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资源环境可持续的‘六可’目标”。

产业结构调整、增长速度换档亦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

1950年-1972年,日本GDP年均增速为9.7%,1973年-1990年期间回落至4.26%,1991年-2012年期间更是降至0.86%;1961年-1996年期间,韩国GDP年均增速为8.02%,1997年-2012年期间仅为4.07%;1952年-1994年期间,我国台湾地区GDP年均增长8.62%,1995年-2013年期间下调至4.15%。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西部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较低,仍存在一定程度的传统农业经营 模式,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科研投入不足
西部地区的科研投入相对较少,缺乏科技创新的持续动力。
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机会的限制,人才流失问题较为严 重,制约了科技创新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科技成果转化难度较大, 制约了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研究任务
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的研 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为政府制定 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02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
概述
01
我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自治区,面积占比超过全国的
50%,但GDP占比仅为全国的20%左右。
经济增速
02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扶持,西部地区的经济增
资源利用效率低
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较 低,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业 ,导致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 优势。
基础设施建设
01
交通基础设施
西部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仍然不够完善,公路、铁路网络的密度和覆
盖面有待提高。
02
能源基础设施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能源基础设施仍需进一步完善,提
高能源供应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大力 推进,交通、能源、水利等领域的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保护得到加强
西部地区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加大 了力度,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得到 了一定程度的遏制。
建议
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 整
西部地区应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特 色产业和新兴产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 型升级。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 为经济发展提供必要的人才保障。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标题:一、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现状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三、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四、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五、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一、西部地区当前的经济现状西部地区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较为不足。

虽然近年来一些重点发展区域如成渝地区、西安等地有了相对较快的发展,但整体来看,西部地区仍然处于低水平阶段。

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方向为主,大部分是农业产业和基础工业,其他工业和服务业则相对较弱。

此外,西部地区还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不充分、企业融资难、人才流失等问题。

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潜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阔的土地以及充足的水资源,这也是中国其他省份所缺乏的。

因此,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此外,中国西部地区与南亚和中亚地区的跨国界联系非常密切,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提供了新的契机。

三、西部地区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虽然西部地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会,但是目前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普遍存在农村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滞后的情况。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最后,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和留住方面也需要加强,许多专业技能人才流失我们可以先建设职业教育,完善人才培训机制。

四、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西部地区需要从传统产业转型到现代化产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加强经济自身发展和对外开放合作的能力。

建设西部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

当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核心就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流动的灵活性,同时加强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角色分析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显。

西部地区地处国内外交通枢纽地带,建立起一些比较优质的对外交通通道,已成为03年以来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区域。

西部地区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实践为例

西部地区经济现状及其发展路径研究——以重庆实践为例
r a .H o e e . n t e rc n as od w v r i h e e tyer.Cho qn 1 b ig ce t ng ig 1 en ra ng i
a iln p n hg a d nd e n na d o e ihln a mph szng ta f r i g t n pe aii rns m n o a o n o e o m y c r ce z d o o p e e sv us i be d v l p e t c no haa tr e fc m r h n ie s t na l e eo m n . i a
而缺 乏贯通 长江 三角 洲 、珠江 三而 如今 这 些劣势 却在 百 年一 遇 的金 融危机 中显示 出优 势来 。 因为在 沿海 经济 腾 飞之 际 ,缺 乏优 势迫 使重 庆统 筹思 考 发展 问题 ,外 销条 件不 够 ,就
大发 达经 济 带 的快速 通道 。远 离 出海 口,无法 满足 外 向
花独 放 ,小城 镇 、县 发育缓 慢 、发 展滞 后 ,城镇 规模
等 级结 构 不平衡 ,抑 制 了城 市 间 、城 市 ( )与 周边地 县
区 的经 济联 系和 产业 梯度 扩散 。
13 经 济开放 程度 不够 高 ,产业 升级 相对 缓慢 . 劳动 密 集 型 、 资源 密 集 型 的 出 口商 品 比例 较 高 ,
市 外经 贸委 宣布 ,重庆 提前 一年 完成 了 内陆开 放 高地建
设 目标 。
技术 密集 型 的出 口商 品所 占 比重小 。 “ 高精 尖 ”工业 还
未形成 规 模达 到 高峰 ,造成 服务 业 对工 业 的支撑 力度 较 弱 ,科研 、教 育 、卫 生、社 会保 障和社 会福 利业 等 公益 性行 业几 乎 空 白。 自主创新 能 力不 强 ,缺 乏技术 核 心 , 缺 少 自主 知识产 权 ,缺 少知名 品牌 。 14 城 市转 型滞后 . 许 多西 部城 市功 能 等级 分工 、属性 分 类不够 明确 , 同级城 区之 间产业 布局 雷 同 、特 色产业优 势 不足 ,空间 开发 梯度 不合理 ,甚至 包括 资 本 、技术 、劳 动在 内的生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现状分析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现状分析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一些差距。

因此,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合作,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特点的经济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区域经济现状分析中西部地区是指西南、西北和中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湖南、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内蒙古、新疆等五个省区的部分区域。

这些地区的经济水平较为落后,但是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较快。

目前,中西部地区的GDP增速普遍在7%以上,但是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存在一定差距。

例如,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率较低,经济发展依然以传统的农业、采矿业和制造业为主导,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的比重较低。

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逐渐加强,外部投资和国家支持的优势也逐渐凸显。

另一方面,地域辽阔、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等问题也对经济发展产生了阻碍。

三、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水平,加强宏观经济管理和大力实施区域产业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建议:(一)产业升级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向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升级,发挥自身区域特色和优势,加强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建设。

需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智能制造、国防和医疗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

(二)基础设施建设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强长远发展能力。

特别是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加快推进,打通区域内的交通瓶颈,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

(三)加强合作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强区域内部合作,共同开展有效有效的区域发展规划。

此外,应积极拓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对接合作,加快推进中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交流合作,实现协同发展,共同谋求经济发展。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及其经济地位展望引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西部地区逐渐成为引人注目的焦点。

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大,但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本文将重点讨论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前景,并展望其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

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虽然相对缓慢,但仍然具有较高的潜力。

西部地区的地理环境和资源天然禀赋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优势。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此外,西部地区还具有广阔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水资源,为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条件。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推动西部地区的发展,包括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等。

这些政策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有所加快,但与东部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西部未来的经济增长潜力尽管现在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相对较慢,但未来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非常大。

以下是几个展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因素:1. 优势产业的发展西部地区有很多备受关注的优势产业,如煤炭、能源、农业、旅游等。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西部地区的清洁能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同时,农业和生态旅游等产业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这些优势产业的发展将为西部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

2.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

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不仅方便了西部地区的交通运输,也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将会进一步加快。

3. 区域合作的推动近年来,中国政府积极推动西部地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与合作。

中国西部开发论坛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国家战略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合作平台,加强了西部地区与其他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交流。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现状及建议

重视人才培养与引进,提高人才竞争力
总结词
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人才素质和技能水平,吸引和留住 优秀人才。
详细描述
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强职 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 的人才。同时,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 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 西部地区发展。此外,鼓励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机构 的合作,共同培养和吸引人才。
范围
西部地区的范围随着时间和政策的不同而有所变化,但一般 包括四川、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等 省份。
西部地区经济地位的重要性
1 2
地理位置
西部地区位于中国内陆,是中国与亚洲各国和 世界各国联系的重要门户,也是中国未来发展 的重要区域。
资源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能源、矿产 、农业资源等,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3
社会稳定
西部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历史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从古代的丝绸之路到近代的西部大开发 ,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现状
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均收入和经济发展水平都低于全国平均 水平。但是,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 ,如“一带一路”倡议等,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
总结词
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提高区域协调性,促进地区间的均衡发展。
详细描述
加强区域合作和协调,推动西部地区内部以及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合作。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促进产业转移和升级。同时,鼓励企业到西部地区投资兴业,带 动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增长。加强与东部地区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及其发展战略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但是中西部地区依旧落后,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地区相比差距较大,面临着重大的经济发展问题。

本文将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现状入手,总结分析其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中西部地区经济现状的概述西部地区是中国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区域之一,同时也是区域发展不均的典型地区之一。

由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历史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中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的发展步伐相对较慢。

与此相对的是,东部地区的快速发展,导致中西部地区在各个领域的竞争力都较弱。

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市场规模小、资源禀赋不足、投入不足、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都是造成地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

企业实力不够强大,缺乏核心技术,高端制造业也有待加强,缺乏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思维,这些问题也严重制约了中西部地区的整体经济发展速度。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分析(一)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但是目前许多资源未被开发利用,随意开采又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因此,中西部地区应把资源开发与环保并重,将资源的开采、加工和利用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发展高技术产业当前,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激烈,中西部地区应该尽快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技术研发,提高科研人员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发展高技术产业据此加快产业升级,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提高中西部地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三)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文化、旅游、农业等资源,应该立足资源独特性、人才优势、品牌效应等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和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品牌、有竞争力的产业,加速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得到高度重视,为中国经济普及推动作出重要贡献。

政府应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铁路、水利、电力、通讯等,以确保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持平。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

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关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

这些地区以其资源丰富和潜力巨大而备受瞩目。

本文将探讨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挑战和前景,并提出一些建议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中西部区域经济现状1. 差距逐渐缩小中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相对欠发达,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差距。

然而,近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超过了东部地区,差距逐渐缩小。

这是得益于中央政府对中西部地区的重点支持和区域政策的调整。

2. 优势资源中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这些资源为区域经济提供了巨大的潜力和发展机会。

与此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也比较丰富,能够满足农业和工业的需求。

3. 基础设施改善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高速公路、铁路、航空港等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中西部地区提供了更好的交通和物流条件,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二、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1. 产业结构调整中西部区域的经济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如煤炭、钢铁等资源密集型行业。

这些产业在环保和效益方面面临着压力和挑战。

因此,需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 人才流失问题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一些优秀的人才倾向于在东部地区就业和发展。

这导致中西部地区人才流失的问题,影响了该地区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

解决这一问题需要政府提供更好的教育和就业机会,吸引人才回流或留在该地区。

3. 资金和技术支持相对于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和技术支持相对较少。

这限制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力度,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该地区,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景1. 产业升级与转型中西部地区应加快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高新技术和绿色产业。

利用本地资源和优势,培育新兴产业,促进经济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2. 培育人才和创新能力中西部地区应加大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培育人才和提高创新能力。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

第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包括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文化独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西部地区则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其中,面积方面,中部地区为132.4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523.6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部地区约有3.5亿人,西部地区约有4亿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中部地区人均GDP为43477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2453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在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来说,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优劣势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压力也较大。

但是这里也拥有着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优势,尤其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部地区则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报告摘要:中国西部地区一直是我国落后地区之一,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加大投资和扶持力度,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报告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综合分析,总结了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建议,以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西部经济发展的现状在国家一系列扶持政策的推动下,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快速增长。

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和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调整,从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向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转型。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包括交通、通讯、能源等方面得到了大力发展。

二、西部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虽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速度迅猛,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基础薄弱,尤其是对于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远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西部地区的内部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差距较大。

最后,由于对外交通和通讯依赖度高,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还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三、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建议1.加大投资力度,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应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扶持力度,重点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的投资与扶持,完善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

2.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

加快推动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和创新,培育新兴产业,并加快技术创新转化,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与转化。

3.加强区域协作和城市圈建设。

通过加强区域协作和城市圈建设,促进内部城市的联动和协同发展,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推动和扩大。

4.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和教育培训。

为西部地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提高西部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水平。

结论: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加强科技创新、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加快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

我们相信,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西部地区的发展一定会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研究中西部地区是指中国内陆地区的省份,包括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等。

这些地区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直处于经济相对滞后的状态,但是近年来,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西部地区的现状中西部地区目前的经济总量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仍然较为落后。

以2019年为例,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中,东部地区占比超过60%,而中西部地区的占比不足40%。

此外,中西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也较低,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

虽然近些年来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明显高于东部地区,但是要实现全面的经济转型和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二、战略思路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发展战略,采取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

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一)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发展环境中西部地区在税收、金融、土地资源等方面尚存在一定的制度性障碍。

应当通过改革转变政府职能,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创新和发展环境。

此外,还需要打造一批引领中西部地区产业发展的龙头企业,带动区域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中西部地区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应该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降低创新成本,改善创业环境,促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加速落地。

(三)发挥资源优势中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人力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优势。

例如,西部地区有丰富的煤炭、油气等能源资源,中部地区有发达的交通、物流等优势。

应该发挥这些优势,加强资源整合,实现区域产业链的优化和整合,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动力。

(四)推动城乡一体化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和乡村振兴是互相联系的。

应该在加强城市建设的同时,注重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提升。

例如,在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促进乡村旅游等方面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城乡一体化发展道路。

三、中西部地区发展新机遇随着一系列国家战略的推进,中西部地区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现状研究俞广霄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系05级摘 要: 除了台湾,我国领土在广义上可以分为四大板块,即西部12省(市,自治区),东北3省,中部6省和东部沿海10省。

随着我国区域经济政策的不断演变,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还是相当滞后的。

本文通过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身资源优势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从而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扬长避短,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西部地区 人口 资源优势 问题引 言中国西部地区包括12个省市及自治区,即西南五省区市(四川、云南、贵州、西藏、重庆)、西北五省区(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宁夏)和内蒙古、广西。

[1]总面积约68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72%。

同时,西部地区与蒙古、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不丹、锡金、尼泊尔、印度、缅甸、老挝、越南等14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1.8万余公里,约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91%;与东南亚许多国家隔海相望,有大陆海岸线1595公里,约占全国海岸线的1/10。

1. 西部地区人口中国西部地区的人口总数约为3.8亿,占全国总人口的29%左右。

该地区虽然地域相当辽阔,但是人口密度却相对稀疏。

这是由于西部地区的地形条件和气候条件比较差,其中土地资源中平原,盆地面积不到10%,约有48%的土地资源是沙漠、戈壁、石山和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寒地区,且年平均气温偏低,大部分省区市在10摄氏度以下,有近一半地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使得西部地区的平均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仅有50多人,远远低于全国每平方公里人数的平均水平,而这一规律与胡焕庸当年提出的黑河-腾冲人口分界理论相符。

除汉族以外,西部地区有44个少数民族,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在西部地区的少数民族包括:蒙古、回、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满、侗、瑶、白、哈尼、哈萨克、傣、傈僳、佤、拉祜、水、东乡、纳西、景颇、柯尔克孜、土、达斡尔、羌、布朗、撒拉、仡佬 、锡伯族、裕固、保安、俄罗斯、塔塔尔、乌孜别克、普米、怒、阿昌、崩龙、独龙、基诺、德昂、门巴和珞巴族等。

地区 人口总数(万人) 自然增长率(‰)内蒙古 2380 3.07广 西 4857 7.29重 庆 3130 2.69四 川 8700 3.12贵 州 3870 9.04云 南 4376 9.8西 藏 270 11.1陕 西 3690 4.29甘 肃 2603 6.12青 海 534 10.85宁 夏 580 10.95新 疆 1934 10.87表一:2003年西部各省取人口数及自然增长率2.西部地区资源优势2.1矿产资源西部地区是我国的资源富集区,矿产、土地、水、旅游等资源十分丰富,而且开发潜力很大,这是西部形成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的重要基础和有利条件。

首先西部具有显著的矿产资源优势,虽然部分矿产资源的开发成本较高,但是矿业开发已经成为西部重要支柱产业。

西部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天然气和煤炭储量,占全国的比重分别高达87.6%和39.4%。

 根据有关专家对48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的计算,西部各省份的人均矿产资源基本都居于全国前列。

在全国已探明储量的156种矿产中,西部地区有138种。

在 45种主要矿产资源中,西部有24种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0%以上,另有11种占33~50%。

西部地区全部矿产保有储量的潜在总价值达61.9万亿元,占全国总额的66.1%。

目前已形成塔里木、黄河中游、柴达木、东天山北祁连、西南三江、秦岭中西段、攀西黔中、四川盆地、红水河右江、西藏“一江两河”十大矿产资源集中区。

2000年,西部地区的矿业产值分别占其工业总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17.3%和5.97%,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7.09和1.67个百分点。

攀枝花、六盘水、金昌、克拉玛依等城市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中心,促进了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

此外,西部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以往地质勘查程度较低,具有巨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2.2土地资源同时,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

西部不仅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而且拥有较高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绝大部分草原面积。

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71.4%,人均占有耕地2亩,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

[1]耕地后备资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80%,其中有5.9亿亩适宜开发为农用地,适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1亿亩,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57%。

西部草地面积占全国的62%,西南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特色农牧业和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十分广阔。

但是,西部土地资源的质量与东部和中部地区有较大差异。

总体上看西部地区山地面积比例高,没有大规模种植粮食的优势。

西南和西北在自然条件上也存在差异,西南地区有充足的雨水、多气候带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西北地区干旱少雨、光照充足;青藏高原具有独特的高原自然气候条件。

因此,西部地区适合发展适应本地土地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色农业。

西部的部分地区也有生产粮食的优势,如四川和陕西汉中地区等。

2.3水能资源由于我国地貌类型由西向东呈三级阶梯状,而且西部地下水天然可采资源丰富,水资源占全国的80%以上,其中西南地区占全国的70%。

西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而西北地区缺水。

中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西南地区丰富的水资源是西南地区的宝贵财富,为工农业发展和居民生活提供了必要条件。

西北地区缺水的现状越来越成为制约西北经济发展的瓶颈,西北部分地区缺水十分严重,甚至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存。

2.4旅游资源西部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具有资源类型全面、特色与垄断性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的特点。

从自然资源看,西部地区占全国国土面积72%,地势从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气候垂直分布明显,地貌包括几乎所有的类型,动植物资源丰富多彩类型完整。

世界闻名的景观包括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高原圣湖、羌塘野生动物园、浩如烟海的大漠戈壁、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此起彼伏的广阔牧场、雄伟壮阔的祁连冰川、波涛汹涌的九曲黄河、山水洞林石一体的喀斯特地貌、秀丽壮观的长江三峡等等。

从人文资源看,西部是多民族居住区,也是中华文明重要发祥地。

举世闻名的人文景观包括世界奇迹秦始皇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石窟文化艺术宝藏、万里长城遗址、华夏远古文明轩辕黄帝陵、古丝绸之路、古文明城市遗迹、元谋人遗址、藏文化代表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以及数不胜数的宗教文化场所等等。

总之,西部地域辽阔,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气候差别明显,动植物种类千变万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绚丽多姿、富有魅力,中华民族与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历史悠久璀璨,传统文化积淀深厚,形成了极具开发价值的自然、人文旅游资源。

目前既存在着旅游业落后、旅游资源大量闲置的问题,也面临着经营粗放、保护不力甚至人为破坏的威胁。

3.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存在问题3.1人力资本西部地区总体上与东部地区存在较大的人力资本差距、知识和技术差距。

西部地区人力资本不足,突出表现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2]1998年,西部15岁及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的比重为27.1%,远高于中、东部13.1%和13.4%的水平;抽样调查显示,西部大专以上人口的比重仅为17.9%,远低于中、东部的33.4%和48.7%的水平。

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大多数省份特别是人口较多的省份中劳动者受教育程度较低,1999年,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有9个,大专以上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省份有6个。

西部地区也有少数城市的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如西安、重庆、成都等。

与人力资本不足密切相关,西部的知识和技术能力普遍薄弱,而且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少数大中型城市。

[2]除吸收知识能力与东部差距不大外,西部综合知识发展程度、人均专利授权数和获取知识能力分别仅相当于东部的35%、30%和14%。

但是从局部看,西部部分城市和地区存在一定的优势,如西安、重庆、成都等等。

所为粗文盲率就是指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占全部总人口的比率。

这一指标主要反映社会群体中具有劳动年龄的人们,拥有知识、接受教育的状况,从总体上反映社会劳动者掌握文化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文盲群体的多少,通过粗文盲率来体现。

粗文盲率的高低,直接显示出一个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水平,是本地区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发展的重要基础。

表二:2004年我国分区域粗文盲率表二:2004年我国分区域每十万人中拥有大学生数量3.2基础设施西部基础设施仍然比较落后,主要表现为:一是通信设施与全国平均水平和东中部地区存在明显差距。

[1]1998年,西部地区长话业务电路、电话机拥有量、本地对话用户和互联网用户在全国的比重分别仅占18.3%、15.2%、16.9%和6.6%,大大低于东部,也低于中部。

由于通信设施在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因此,对于交通和地理处于劣势的西部地区来说,通信设施落后成为西部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二是交通设施的密度稀,通达深度差,公路网等级低。

由表11可见,若按地区面积计算,西部铁路、公路和邮递线路的密度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东中部相比差距十分明显。

若按人口和面积综合计算,西部铁路网和公路网的密度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3%和85.2%,东部地区的55.2%和55.6%。

西部每个机场的服务面积高达12.7万平方公里,分别是东、中部地区的5.5倍和1.9倍。

截至1999年底,西部地区还有451个乡镇、41530个行政村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972个连队不通公路。

西部等级外公路的比重也高于全国和东、中部地区。

总体上,西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投资硬环境尚不完善。

综合评价表明,1999年 除宁夏外,西部其余11个省区市经济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在全国排序均在20位以后,而西部社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状况相对好一些。

此外,西部平均出海距离高达2236公里,运输成本高,对于当地制造业的发展和企业扩大国内外市场规模构成较大制约。

3.3生态环境西部生态环境不仅对西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整个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

西部是中国主要河流的发源地,是国土的腹地和屏障。

但是西部的生态状况令人堪忧:生态普遍脆弱,总体生态状况在恶化;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污染治理水平低;西部生态和环境问题严重,对中国整体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研究表明,生态环境处于强度脆弱和极强脆弱状态的15个省份中,有5个属于中部,其余10个全属于西部。

[1]西部生态环境的严峻状况,必然对西部以资源采掘和加工为优势产业的产业结构提出严重挑战,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按可持续发展的路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国家正在并将继续向西部投入巨资进行生态建设,这对改善西部乃至全国的生态环境,促进西部的经济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1] 郝树声,《西部地区概况》,甘肃人民出版社2001[2] 李文武,《中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