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控指引规范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14年9月12日)
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4〕40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储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现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9月12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二)制衡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三)审慎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四)相匹配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第二章内部控制职责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由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内控管理职能部门、内部审计部门、业务部门组成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报告关系清晰的内部控制治理和组织架构.第八条董事会负责保证商业银行建立并实施充分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商业银行在法律和政策框架内审慎经营;负责明确设定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保证高级管理层采取必要的风险控制措施;负责监督高级管理层对内部控制体系的充分性与有效性进行监测和评估.第九条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完善内部控制体系;负责监督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履行内部控制职责。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人民银行•【公布日期】2002.09.18•【文号】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19号•【施行日期】2002.09.1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正文*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在《中国银监会关于制定、修改、废止、不适用部分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公告》(发布日期:2007年7月3日实施日期:2007年7月3日)中宣布:银行业监管机构在履行监管职责和行使监管职权时,不再适用此文件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2002年9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2〕第19号)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三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一)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到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二)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全文)时间:2014年11月14日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14〕40号各银监局,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邮储银行,各省级农村信用联社,银监会直接监管的信托公司、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现将修订后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2014年9月12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有效防范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适用本指引。
第三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参与的,通过制定和实施系统化的制度、流程和方法,实现控制目标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保证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规章的贯彻执行。
(二)保证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实现。
(三)保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四)保证商业银行业务记录、会计信息、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第五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全覆盖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全过程,覆盖各项业务流程和管理活动,覆盖所有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二)制衡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审慎性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坚持风险为本、审慎经营的理念,设立机构或开办业务均应坚持内控优先。
(四)相匹配原则。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与管理模式、业务规模、产品复杂程度、风险状况等相适应,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进行调整。
第六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内部控制职责,完善内部控制措施,强化内部控制保障,持续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和监督。
银监会修订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附:全文)
银监会修订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附:全文)为进一步推进商业银行规范内部管理、完善内部控制,银监会深入总结近年来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实践经验,并充分征求商业银行及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进行了修订完善,于近日发布。
修订后的《指引》分为七章,五十一条,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引导商业银行强化内控管理:——内控评价方面,细化要求持续改进。
《指引》补充完善了内控评价的工作要求,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控制评价制度,明确内部控制评价的实施主体、频率、内容、程序、方法和标准,强化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运用,推动内控评价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以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不断改进其内控设计与运行。
——内控监督方面,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指引》单设章节,从内、外部两方面提出内控监督的相关要求。
商业银行应构建覆盖各级机构、各个产品、各个业务流程的监督检查体系,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通过非现场监管和现场检查等方式实施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持续监管,强调发挥内外部监督合力。
——监管约束方面,加大违规处罚力度。
《指引》增加了有关违反规定的处罚措施。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对内部控制存在缺陷的商业银行,责成其限期整改,对逾期未整改的商业银行,根据有关规定采取监管处罚措施。
——监管引领方面,充分体现原则导向。
《指引》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岗位设置、会计核算、员工管理、新机构设立和业务创新等提出了提出内部控制的原则性要求,没有针对具体业务的章节和条款。
通过此次修订,《指引》内容更加全面,体现了原则性、导向型的要求,有利于引导商业银行秉承稳健经营的理念,根据自身发展需要,科学确定内控管理重点,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银监会:商业银行内控指引新增违规处罚措施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修订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答记者问近日,银监会有关负责人就《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的修订出台回答了记者提问。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当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成本效益原则制定。
对企业的所有业务重新树立,优化内部环境,搞好风险评估,加强控制活动,确保信息畅通,强化内部监督,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1、完善制度建设、实施内部控制。
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等文件为依据,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在符合内部控制要求的前提下,着眼于管理创新、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指责和权限,推行全面管理,提倡全员参与,建立彼此牵制、彼此连接、彼此制约的内控制度。
2、明确控制目标,优化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制度重点是围绕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环节来设置的。
一般说来,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能有效预防错误和舞弊的发生。
即使发生了,也容易及时发觉和纠正。
因此,在设计时必须明确控制目标,充分考虑各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内部控制基本原则,认真检查关键控制点是否进行了控制,所有的控制目标是否已达到。
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或实施某项政策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主要反映单位管理者和其他人员对控制的态度、认识和行动。
企业内部控制应当建立在共同的道德规范的基础上,强调沟通和感情的交流,消除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隔膜,强调每一个人的积极性,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团队精神。
只有当企业凝聚起来一种文化氛围、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境界和广大员工所认同的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才能为内部控制程序的执行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也只有企业中的每一个员工目标明确,观念相同,内部控制才能更有效。
3、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会计人员素质是加强内部控制的关键,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聘用、培训、轮岗、考核、奖励、晋升、淘汰等办法,提高财会人员整体素质。
在聘用会计人员上,要制定严格的招聘程序,不仅要选择业务能力强的人,更要注意选择那些具有良好的道德观、价值观的人才。
在会计人员安排上,要实行工作岗位轮换制,通过轮换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抑制部分人员的不良动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指引
第一部分使用说明为便于理解和把握内控原理,具体操作实施路径和流程,引导各单位顺当履行内部监控制度建立和完善工作,我们制订了本指引。
1.本指引是依照内控规范要求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指导,单位的非经济活动要依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进行监控和管理。
2.本指引是依据行政事业单位内控规范要求,围绕行政事业内控机制和六项经济业务所建立的基本指引,对本指引内容,请依据本部门或单位的经济业务内容和规模参照使用。
3.对规模较小,经济业务简单的行政事业单位,在监控有效、保证经济活动平安的状况下,在机构设置、工作环节、制度xx上可在本指引基础上适度简化。
4.对规模较大、经济业务复杂的行政事业单位,在认真执行内控规范的基础上,如存在本指引未监控的经济业务,鼓舞依据实际需要制定内控措施,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
第二部分内部监控工作开展步骤及流程一、工作步骤(一)设立内部监控领导组织机构设立内部监控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组长由单位(部门)“一把手”担任,党政班子成员担任副组长,相关管理职能门负责人参加。
单位要单独设置内部监控职能部门或确定常设的内部监控牵头部门,负责组织沟通协调开展内部监控工作。
(二)开展单位层面内部监控建立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的制衡机制。
1.建立集体议事决策制度主要内容:议事成员构成;决策事项范围;投票表决规则;决策纪要的撰写、流转和保存;决策事项的落实程序;监督程序、责任追究制度等。
2.建立关键岗位管理制度主要内容: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监控关键岗位;关键监控岗位责任制;关键岗位轮岗制度和专项审计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岗位条件及培训制度等。
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别、相互制约和相互监督。
3.建立会计机构管理制度主要内容:会计机构设置;会计人员配置及岗位责任制;财会部门与其他业务部门的沟通沟通协调制度;会计业务工作流程等。
4.建立完善监督机制主要内容:监督机构设置;监督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权限;监督部门对其他内部机构的监督检查制度;监督检查工作流程等。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指引
决策层和执行层的高管团队建设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领域。一个从事实业 且提供高科技产品的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凸显专业技术人员团队的重要性。
第三条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至少应当关注下列风险: (一)人力资源缺乏或过剩、结构不合理、开发机制不健全,可能导致企业发展 战略难以实现。 (二)人力资源激励约束制度不合理、关键岗位人员管理不完善,可能导致人才 流失、经营效率低下或关键技术泄密。 (三)人力资源退出机制不当,可能导致法律诉讼或企业声誉受损。
4、信息与沟通:指企业及时、准确、完整收集整理与企业经营管理相关 的各种内外部信息,并借助信息技术,促使这些信息以恰当的方式在企业各 个层级之间进行及时传递、有效沟通和正确使用的过程。
5、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应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 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这是企业实 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第七条 企业应当对各机构的职能进行科学合理的分解,确定各具体职位 的名称、职责、岗位要求和工作内容等,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
企业在确定职权和岗位分工过程中,应当体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要 求。不相容职务通常包括:可行性研究与决策审批;决策审批与执行;执行与 监督检查等。
第八条 企业应当制定组织结构图、员工手册、业务流程图、岗(职)位 说明书和权限指引等内部管理制度或相关文件,使企业员工了解和掌握组织架 构设计及权责分配情况,正确履行职责。
企业梳理治理结构,应当重点关注董事、监事、经理及其他高级管理人员 的任职资格和履职情况,以及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运行效果。治理结构 存在问题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改进。
中国银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方案
中国银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方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方案(2024年版)是中国银行为了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提高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该规范和配套指引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概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内部控制的运行和监督、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责任与追究等。
首先,规范对内部控制的概述进行了说明,介绍了内部控制的定义、目的和意义,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素。
其次,规范详细阐述了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风险管理、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改进等四个方面。
对于每个基本要素,规范都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包括建立风险管理体系、设立内控管理岗位、建立信息沟通渠道等。
然后,规范介绍了内部控制的设计与实施,强调了内部控制的一体化设计原则,包括风险识别与评估、控制目标的设定与措施设计、信息系统的构建与使用等方面的内容。
接着,规范对内部控制的运行和监督进行了详细说明,包括内部控制的落地执行、控制活动的运行、信息与沟通的畅通、监督与评价的开展等方面。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运行机制,并明确了内控工作的责任分工和流程。
此外,规范还强调了内部控制的评价与改进,包括内部控制的自身评估、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参与等方面。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
最后,规范强调了内部控制的责任与追究,规定了企业对内部控制不力的责任追究和处罚措施。
规范要求企业建立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激励员工参与内控工作,提高全员内控意识。
总的来说,中国银行《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实施方案(2024年版)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制度,对于提升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的能力,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企业在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理解和遵守该规范,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不断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实现风险防控和管理的目标。
内控指引(上交所正文06[1].6.5颁布)
内控指引概述上海证券交易所于2006年6月5日发布了《上海证券交易所内部控制指引(试行)(上交所正文[2006]第6号文)》,以下简称“内控指引”,该指引旨在进一步规范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保护投资者利益,提高市场信心与稳定性。
内容一、内控指引的适用范围《内控指引》适用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在该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其它类型的市场主体也可参考该指引制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
二、内部控制原则上市公司应该在审慎性、有效性、透明度和持续性的原则下,制定并执行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1. 审慎性原则内部控制必须具备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公司管理层应该建立合理的内部控制理念和风险管理观念,全面、认真、细致地评估和控制业务流程和风险,保证公司业务健康稳定发展。
2. 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在公司的治理结构之上,实现对公司的管理、运营和业务流程的有效控制。
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同时具备可行性和有效性。
3. 透明度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建立一个透明的体系,包括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流程、内部控制风险评估基准和控制要求等。
公司应该对外部公开公司的内部控制披露信息,向投资者和各类利益相关者提供透明的信息。
4. 持续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该建立在公司全球治理之上,实现对公司的管理和业务流程的持续控制。
三、内部控制目标《内控指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确保 company 财务报告的真实、准确、完整;•遵守适用的法律、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有效识别、评估和管理 company 风险;•保护 company 资产,维护公司形象和利益;•保证股东会及时举行、有效顺利进行。
四、内部控制基本环节内部控制包括以下五个环节:1. 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石,它包括公司管理层的理念、公司业务和风险管理的策略以及公司开展业务的文化背景等。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通过建立识别、评估和管理的过程来识别和管理风险,包括公司内部和外部的风险。
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及其配套指引介绍
• 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
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 即使是设计最好、运行最出色的内部控制程序在其执行过程中也可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敞口
固有风险 - 风险管理有效性 =
剩余风险 (风险敞口)
多坏? 多快?
多好? 多快? 预防或 积极准备应对及恢复 提升
可接受?
趋势
财务 声誉 法律法规 健康安全环保 相关利益者
更好 更坏 没变化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时间、环境机遇及风险定影
• 事件有正面效应、 负面效应或两者皆 有 • 具有负面效应的事 件意味着会产生风 险 • 具有正面效应的事 件可以抵消不利的 影响或产生有利机 会
风险因素 环境 影响风险物化可能 性的 环境或状态
“指企业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 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 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内 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国资委
© 2010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保留一切权利
负面 - 向下
• 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会抵制价值创造或者侵蚀 已有价值 • 具有负面影响的事件可能来源于看似存在正面 效应的机会,如:客户需求量超过其生产能力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媒介、融资、支付结算等重要职能,必须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来确保资金安全、风险管理以及合规性。
本指引旨在为商业银行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指导,确保其整体运营的安全性、完整性和可靠性。
二、总体目标及原则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是确保资产安全、业务风险的控制和风险准备金的合理设定,同时保障其合规运营。
具体原则如下:1. 风险识别与管理:识别和评估业务活动中的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2. 决策与授权:建立合理的决策与授权机制,确保权责明确、层级分明;3. 业务流程与内部控制:建立适当的业务流程和相应的内部控制程序,确保业务活动的规范执行和风险的有效控制;4. 信息与通信:加强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确保内外部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5. 监督与改进:建立有效的监督和改进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持续改进。
三、内部控制的要素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通信以及监督与改进。
1. 控制环境:建立合理的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领导层的行为和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
a. 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风险意识,形成良好的内控文化;b. 确保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合理,明确责任和权限。
2. 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有助于明确风险的类型和程度,并为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基础。
a. 定期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b.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策略和措施。
3. 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包括制定和执行适当的控制措施,确保业务活动的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a. 确定合适的业务流程,包括授权、审核、记录、报告等环节;b. 建立有效的控制措施,包括内部审计、业务审查、风险报告等。
4. 信息与通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传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保障内外部信息的畅通和及时反馈。
企业内控制度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引
企业内控制度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指引是为了规范和规范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运行,确保企业内部活动的合规性、高效性和风险防控的有效性而制定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方法体系。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定义、重要性、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为实现企业目标、保护企业利益,通过建立一套合理的组织架构、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规范业务流程、完善信息系统,来增加企业运营效率、防范经营风险、保护资产安全的一种管理机制。
二、内部控制的重要性1.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内部控制的建立可以优化企业的运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和损失。
2.防范经营风险:优良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避免企业因为内部失控而导致的经营风险。
3.保护企业利益:内部控制可以规范各项业务规则及流程,保护企业财产安全和利益,减少内部失控造成的损失。
4.提升企业竞争力: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升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与实施1.内部控制目标的明确: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特点,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例如风险防范目标、运营效率目标和信息披露合规目标等。
2.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应根据企业的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确定一套适合的制度和程序,明确岗位职责和权限。
3.内部控制活动的实施:内部控制活动包括风险评估、控制环境、信息与沟通、监控和自查等,需要全员参与,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的工作流程和制度落实。
4.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评估: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监督和评估机制,通过内部审计、风险评估和绩效考核等手段,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控制制度。
5.内部控制制度的持续改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与企业的发展和变化相适应,随时进行修订和改进,确保其有效性和适应性。
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难点和对策1.内部控制意识的培养:通过加强培训与宣传,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和认知,形成全员参与的内部控制文化。
财务管理内控指引与规范
财务管理内控指引与规范一、引言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的稳定运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财务管理内控是指通过建立一套科学、合理、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控制措施,来保障企业财务相关活动的合规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主要内容以及建立与完善的指导原则。
二、财务管理内控的重要性财务管理内控对企业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风险控制:财务管理内控能够及时识别并控制与财务活动相关的各类风险,避免财务损失和经营风险的发生。
2.合规性保障:财务管理内控能够确保企业的财务活动合规,符合法律法规及内部规章制度,避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3.决策支持:财务管理内控通过建立正确的财务信息报告和分析体系,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效果。
4.企业形象塑造:财务管理内控能够提高企业形象和声誉,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信誉度和竞争力,获得投资者和业务合作伙伴的信任和支持。
三、财务管理内控的主要内容财务管理内控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财务制度建设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规范和约束。
制度应包括财务流程、会计核算、财务报告、审计制度等内容,确保各项工作符合规定和标准。
2. 财务控制措施建立一系列财务控制措施,对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包括预算控制、资金管理、成本控制、风险管理等,以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效率和效益。
3. 财务信息披露建立完善的财务信息披露制度,及时向内外部相关利益相关方披露财务信息。
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完整,增加信息透明度,减少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4. 内部审计与监督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委员会,负责对财务管理内控的进行监督、评估和改进。
通过内部审计来发现风险和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保证财务管理内控的有效运行。
四、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内控的指导原则建立与完善财务管理内控需要遵循以下指导原则:1.全员参与:财务管理内控是全员参与的事项,要求各级员工都要增强内控意识,并按规定履行相关职责,形成全员共同参与推动内控工作的良好氛围。
内部控制指引18条
内部控制指引18条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内部设立的一套管理制度和操作规范,旨在保证企业资产的安全、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稳定发展。
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下是18条内部控制指引:1. 定期了解企业运营状况和财务状况,及时预警和处理问题。
2. 制定完整的财务制度和流程,明确各操作环节的职责和权限。
3. 实施职责分工制度,通过具体的操作规定确保工作流程的规范化。
4. 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包括招聘、管理、绩效考核及聘任程序等。
5. 对财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其熟悉各项财务操作流程及财务法规。
6. 统一收付款制度和账户,建立完备的账户管理和资金监管机制。
7. 实施保密制度,制定保密规定、管理、借阅程序等,并进行保密培训。
8. 建立完善的物资管理流程,包括采购、领用、库存及盘点等环节。
9. 每年进行资产清查,做好资产登记、资产处置等日常工作。
10. 建立风险基础资料管理制度,包括风险报告、汇报制度等。
11. 实施信息技术管理制度,包括办公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等。
12. 严格执行所有的标准操作程序,杜绝违规操作的现象发生。
13. 建立完善的投资决策流程,严格执行投资决策程序,遵循投资审批规定。
14. 实施资金管理制度,包括资金预算、投资计划、资金监督等。
15. 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完善内部审计流程、范围和标准。
16. 制定业务风险管理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原则、实施流程等。
17. 实施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档案,定期开展内部合规审计工作。
18. 向员工发出有关内部控制的明确指示,切实增强员工的意识。
同时,对于违反规定的员工,要进行纪律处分。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配套指引》一、内部控制演进发展历程及其启示本世纪40年代前的内部牵制,40年代末至70年代的内部控制制度,7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内部控制结构,90年代开始的内部控制框架结构以及2006年开始的双轨制运行体系。
内部控制的演进遵循着“内部牵制——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结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双轨制运行”五个历史阶段的演变轨迹。
(一)演进发展历程1.内部牵制阶段(会计系统牵制)内部牵制思想以账目间的相互核对为主要内容并实施岗位分离,这在早期被认为是确保所有账目正确无误的一种理想控制方法。
我国系统的内控制度建设是在有了《会计法》之后。
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财政部随即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美国于1934年出台的《证券法》类似我国的《会计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规范。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内部控制制度思想认为内部控制应分为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或称内部业务控制)两个部分,前者在于保护企业资产、检查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后者在于提高经营效率、促使有关人员遵守既定的管理方针。
由内部牵制逐渐演变为涉及组织结构、岗位职责、业务程序、处理手续等因素构成等制度阶段。
这一观点是1958年AICPA发布的第29号审计程序公告《独立审计人员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提出的。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结构包括为合理保证企业特定目标的实现而建立的各种政策和程序”,并且明确了内部控制结构的内容为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要素,首次提出控制环境。
该观点是1988年AICPA发布的《审计准则公告第55号》中提出的,我国1997年实施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套用了这一理论。
4.内部控制框架阶段(COSO报告)内部控制框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三个指引
第一部分内部控制规范的背景及框架介绍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出台的背景1999年修订的《会计法》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提出原则要求,第27条规定:各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本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企业内部会计监督制度应当符合下列要求:①记账人员与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事项的审批人员、经办人员、财物保管人员的职责权限应当明确,并相互分离、相互制约;②重大对外投资、资产处置、资金调度和其他重要经济业务事项的决策和执行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程序应当明确;③财产清查的范围、期限和组织程序应当明确;④对会计资料定期进行内部审计的办法和程序应当明确。
财政部从2001年开始连续制定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等7项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1年以来,财政部先后发布《基本规范(试行)》(2001)和涉及货币资金(2001)、采购与付款(2002)、销售与收款(2002)、工程项目(2003)、担保(2004)、对外投资(2004)的六个具体控制规范,同时印发了固定资产、存货、筹资、成本费用、预算等控制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9月7日制定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5年1月,银监会又发布《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003年12月,审计署发布第5号令《审计机关内部控制测评准则》(简称《准则》),提出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并保证其有效实施是被审计单位的责任,审计人员的责任是对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
《准则》借鉴COSO报告,将内部控制定义为被审计单位为了维护资产的安全、完整,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保证其管理或者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并遵守有关法规,而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程序和措施的过程。
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督五个要素组成。
2005年11月,国务院批转证监会发布《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
2006年,上海证券交易所根据证监会《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等法律法规,制定发布了《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内控指引规范.ppt
3.财务报告与内部报告
➢ 财务报告分析是内部报告的组成部分。 ➢ 财务报告分析与内部报告的相互协调 ➢ 及时将财务分析结果通过内部报告传递 给各级管理层
合同管理
(一)合同管理概述 (二)合同订立 (三)合同履行
(一)合同管理概述
1.合同的定义 2.本指引的适用范围 3.合同管理过程中的主要风险 4.合同管理的组织体制
——统一归口管理:归口管理部门、合同承 办部门、财会部门等的职能分工。
(二)合同订立
1.合同订立的范围 2.合同订立前的尽职调查 3.合同文本的选择、审核和签署 4.合同印章管理
1.合同订立的范围
企业对外发生经济行为,除即时清洁方式外, 均应订立书面合同。(例外情况的处理, 如小额零星交易、受条件限制未及时订立 合同等情形)
3.编制个别财务报表
➢ 审核各项经济业务是否处理完毕(年报前,做
好全面清查/减值测试/债权债务核实,按规定经审批后处 理;基于以往的经验和教训,特别关注各会计要素的确认 和计量方法;附注说明前后要一致)
➢ 按照登记完整、核对无误的会计账簿记录 和其他有关资料编制财务报表
➢ 报表审核岗位进行审核
4.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3.合同管理应关注的主要风险
——未订立合同、合同内容存在重大疏漏, 可能导致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合同履行不力或监控不当,可能导致诉 讼失败,经济利益受损
——合同纠纷处理不当,可能损害企业信誉 和形象
4.合同管理的组织体制
——分级授权管理:根据经济业务性质、组 织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安排,建立合同分 级管理制度。属于上一级合同管理单位权 限的合同,下一级单位未经授权不得签订。
1.财务报告分析会
➢ 召开财务分析会 ➢ 财务分析会由各有关机构负责人参
内部控制规范指引
26
三、注册会计师审计服务对加强 企业内部控制具有审核与指导作用
1997年1月1日起实施《独立审计具体准则 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
2002年2月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发布了 《内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会协 [2002]41号)。
第三部分我国内部控制发展与特色我国内部控制建设发展历程1978年9月12日国务院颁布会计人员职权条例提出总会计师会签制度1984年4月24日财政部发布会计人员工作规则要求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提出出纳人员不相容职务分离的规范要求1985年1月21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重申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的要求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与健全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在内的会计管理制度1999年10月3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2001年6月22日起财政部陆续发布内部会计控制规范2008年6月28日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一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是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重点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就印发了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银发1997199号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新变化与新要求
第一部分
新的企业年7月15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 会、保监会联合发起成立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同时设立了由86位专家组成的内部控制咨询委员会。
2006年11月8日,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发布了 《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基本规范》和17个具体规范 的征求意见稿。
1996年6月17日财政部发布《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与健全 包括内部牵制制度在内的会计管理制度
1999年10月31日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明确要求各单 位应当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全文)中国发展门户网2007 年07 月26 日字号: 大中小打印本文章写信给编辑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商业银行建立和健全内部控制,防范金融风险,保障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规定和银行审慎监管要求,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内部控制是商业银行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
第三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目标:(一)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
(二)确保商业银行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
(三)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
(四)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
第四条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应当贯彻全面、审慎、有效、独立的原则,包括:(一)内部控制应当渗透商业银行的各项业务过程和各个操作环节,覆盖所有的部门和岗位,并由全体人员参与,任何决策或操作均应当有案可查。
(二)内部控制应当以防范风险、审慎经营为出发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尤其是设立新的机构或开办新的业务,均应当体现“内控优先”的要求。
(三)内部控制应当具有高度的权威性,任何人不得拥有不受内部控制约束的权力,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当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纠正。
(四)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部门应当独立于内部控制的建设、执行部门,并有直接向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的渠道。
第五条内部控制应当与商业银行的经营规模、业务范围和风险特点相适应,以合理的成本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
第二章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第六条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以下要素:(一)内部控制环境。
(二)风险识别与评估。
(三)内部控制措施。
(四)信息交流与反馈。
(五)监督评价与纠正。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当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以及分工合理、职责明确、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组织结构,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