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检疫性传染病的传染和流行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水平传播 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
种方式。
(1)直接接触传播:是指病原体通过被感染的动
物(传染源)与易感动物直接接触(交配、舔咬
等)、不需要任何外界条件因素的参与而引起
的传播方式。
(2)间接接触传播:病原体通过传播媒介使易感 动物发生传染的方式,称为间接接触传播。

从传染源将病原体传播给易感动物的各 种外界环境因素称为传播媒介。

传播媒介可以是生物,也可以是无生命的 物体.
三、动物的易感性 1.易感性和易感动物

动物对某种病原体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的特 性叫做易感性。

有易感性的动物叫做易感动物。 易感性是抵抗力的反面,指动物对于某种传染病 病原体感受性的大小。
2. 影响动物易感性的因素
动物内在因素:
外界因素: 特异性免疫状态:
原因:
(1)动物群体对某病的免疫水平普通较高;
(2)某病的隐性感染比例较大 ; (3)某病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条件 。
2.地方流行性(endemic ;enzootic) 在一定的地
区和动物群体中带有局限性传播特征的、并且是
比较小规模流行的动物传染病可称为地方流行性,
或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地区性。 地方流行性一般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在一定地 区一个较长的时间里发病的数量稍为超过散发性; 二是除了表示一个相对的数量以外,有时还包含
流行比较严重并不可能在短期内控制和清除
时,应采取以针对哪个环节的措施为主”
(3)潜伏期在防制传染病的实际工作中有何意义
和用途?
思考题:
(4)如何切断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3个环节? 试举出切断每个环节的两种以上的措施。
(5)传播方式和传播途径有何不同?
(6)降低动物易感性的措施有哪些?
思考题:
(7)如何改变传染病发生的季节性和周期 性? (8)自然和社会因素对传染病流行过程的 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二)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和周期性
1.季节性 某些动物传染病经常发生于一定
的季节,或在一定的季节出现发病率显著 上升的现象,称为流行过程的季节性。出
现季节性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季节对病原体在外界环境中存在和散播的 影响: (2)季节对活的传播媒介的影响 : (3)季节对动物活动和抵抗力的影响:
于没有临诊症状,很难发现甚至被忽视。
从流行病学的观点来看它们可能是重要的
传染来源,故对此类动物应引起高度重视。
2.前驱期
从出现疾病的最初症状开始,到传染病的特征症 状刚一出现为止这段时间叫做前驱期。 疾病的征兆阶段。
其特点是临诊症状开始表现出来,但该病的特征
性症状仍不明显。
3.明显(发病)期
前驱期之后一直到传染病的特征性症状逐步明显、
3.作用于易感动物 :改变机体的抵抗力
(二)社会因素

1.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2.饲养管理因素

思考题:
(1)名词解释: 感染、潜伏期、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 物、垂直传播、直接接触传播、间接传播、 传播方式、传染病、散发性、流行性。
思考题:
(2)影响传染病流行的“3个环节”、“两大因
素”是什么?当某种传染病在一个国家或地区
(6)具有明显的流行规律:
明显的季节性(seasonal)和周期性(periodicity)
第二节 传染病分类
1. 按照感染后病程的长短


最急性 病程最短,常在数小时或一天内突然死亡, 症状和病变不显著; 急性 病程较短,从几天至2—3周不等,伴有明 显的典型症状;


亚急性 病程稍长,临诊表现不如急性那么显著, 和急性相比是一种比较缓和的类型;
慢性 病程发展缓慢,常在1个月以上,临诊症 状常不明显甚至不表现出来 。

2. 按疾病的危害程度分类

一类疫病(共14种)是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 需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性预防、控制和 扑灭措施的疾病 。

二类疫病是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 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的疾病 。 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造成重大经济 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动物疫病。
当一定的环境条件适宜时,在一定时间内,某一地区易 感动物群中可能有许多动物被感染,致使传染病蔓延散 播,形成流行,这种特性叫做流行性(epidemic)。
传染病的特点
(3)被感染的机体发生特异性反应 (4)耐过动物能获得特异性免疫 (5)具有特征性的临诊表现
潜伏期(latent period)、特征性的症状和病理变化 及病程经过

检疫性传染病:危害或可能危害动物及动物产品的
任何传染病。
传染病的特点 (1)传染病是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由病原微生物与机 体相互作用所引起的: (2)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
从被感染动物体内排出的病原体侵入另一有易感性的动 物体内,能引起同样症状的疾病,这种特性叫做传染性
(infectious)。
第十章 检疫性传染病的传 染和流行规律
第一节 感染和传染病的概念

病原微生物侵入动物机体,并在一定的部位定居、
生长、繁殖,从而引起机体一系列病理反应的过程
称为感染或传染(infection)。

传染病:由特定的病原微生物引起、具有一定的潜
伏期和临诊表现,并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infectious disease)。

第三节 传染病病程的发展过程

1.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机体并进行繁殖时起,直
到疾病的最初临诊症状开始出现为止,这段时间称
为潜伏期。
规律: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相对较短且差异范围较
小;慢性传染病以及症状不显著的传染病其潜伏期 较长且差异较大,常不规则。

了解潜伏期的意义在于:处于潜伏期中的
动物虽然带有病原体并可向外排出,但由
着地区性的意义。
3.流行性(epidemic epizootic) 流行性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一定动物群体出 现比寻常为多的病例,它没有绝对的数 量界限,而仅仅是指疾病发生频率较高 的一个相对名词。
4.大流行(Pandemic; Panzootic)
是一种规模非常大的流行,流行范围可扩大 至全国,甚至可涉及几个国家或整个大陆。
充分表现出来这段时间叫做明显(发病)期,是疾
病发展到高峰的阶段。
4.转归期(恢复期)
是疾病发展的最后阶段。
第四节
动物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
传染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流行,必须具备3个
相互连接的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及易感
动物。
一、传染源
传染源(也称传染来源)是指有某种病原体 在其中寄居、生长、繁殖,并能排出体外 的活的动物机体。具体说传染源就是受感 染的动物,包括患病动物和带菌(毒)动物。

(一)传播途径

研究传染病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掌握其特点,掌
握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及各传播途径所表现出来的
流行特征,将有助于对现实的传播途径进行分析
和判断,以便切断病原体继续传播的途径,防止
易感动物受传染,从而更好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和 流行,这是防制动物传染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二)传播方式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传播途径再侵 入其他易感动物所表现的形式称为传播方式。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即传染病 在群体之间或个体之间以水平形式横向平行传播;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即从亲代到
其子代之间的纵向传播形式。

1.垂直传播 主要包括下列几种途径:
(1)经胎盘传播
(2)经卵传播
(3)经产道传播
2.周期性 某些动物传染病如口蹄接、牛流行热等, 经过一定的间隔时期(常以数年计),还可再 度流行,这种现象称为动物传染病的周期
性。
第六节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 (二)社会因素
(一)自然因素(环境决定因素 )

1.作用于传染源 :地理条件、季节气候变化 2.作用于传播媒介
第五节 流行过程发展的某些规律性
百度文库(一)流行过程的表现形式
在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中,根据一定时
间内发病率的高低和传染范围大小(即流
行强度)可将疾病的表现形式分为下列4种。
1.散发性(sporadic) 疾病无规律性随机发生,局 部地区病例零星地散在出现,各病例在发病时间
与地点上无明显的关系时称为散发。
潜伏期病原携带者: 恢复期病原携带者: 健康病原携带者
二、传播途径和方式
(一)传播途径

病原体由传染源排出后,经一定的方式再侵入
其他易感动物所经历的路径称为传播途径。包括
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到刚一接触 被感染动物的这段路径 。 第二阶段是病原体从接触被感染动物到侵入动 物体内器官组织的这段路径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