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论文图文稿

合集下载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资料

自然辩证法论文参考资料

资料图:意念控制模式示意图科幻大片《阿凡达》的现实投影BCI:可能改变未来战争面貌的“脑-机”接口技术2009年,科幻电影《阿凡达》在全球上映。

影片中,人类为获取潘多拉星球的资源,启动了阿凡达计划,用人类与纳美人的DNA混血,培养出身高近3米的“阿凡达”,以方便在潘多拉星球生存及开采矿产。

受伤的退役军人杰克同意接受实验并派遣自己的阿凡达来到天堂般的潘多拉星球,杰克靠意念远程控制其替身在潘多拉星球作战。

对上述故事片段,倘若从科学技术与军事变革的视角来看,影片中出现的用意念控制“战士”作战,似乎折射出了未来战争的某种图景。

其实,影片中用意念控制作战的思想,一直没有游离出美国军方的视野。

从2004年开始,美国国防部DARPA就已投入巨资,在杜克大学的神经工程中心等全美6个实验室中展开了“思维控制机器人”的相关研究。

尽管距离这一“终极目标”的实现尚早,但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

2008年,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科学家已能让一只猕猴在跑步机上直立行走,并从植入猕猴脑部的电极获取神经信号,通过互联网将这些信号连同视频一起发给日本的实验室,最终美国猕猴成功地“用意念控制”日本实验室里的机器人做出了相同的动作。

英国《卫报》2010年1月31日也报道称,美国军方早就对《阿凡达》影片中出现的BCI技术展开了研究,并打算在未来打造出电影中的巨型“机械战士”,让士兵用意念远程操纵他们的“阿凡达”替身在战场上作战。

美国国防部前副部长、军控和裁军总署前主任弗莱德·查尔斯·伊克莱,更是在其新著《国家的自我毁灭》中,对未来BCI技术的军事应用前景给予了高度关注。

他提到,“目前已有数百个试图将人脑同计算机相结合的独立的研究计划。

刚开始,这些研究得到的资助很少,有些只是玩玩概念游戏而已。

但近期对人脑与电脑相结合的研究项目——BCI技术,得到了重视,在美国和欧洲的大学里,这类项目的数量成倍地增长。

”他进一步指出,“我们必须对人脑研究的发展进程加以关注。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题目:人与自然的关系指导教师:杨莉,展,关键字:人;自然;关系;和谐发展正文1.自然观的形成与发展人类从远古发展至今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一直十分关注。

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就做过深入的研究。

马克思说过:“人的普遍性正表现在把整个自然界——首先作为人的直接的生活资料,其次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材料、对象和工具——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

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不断交往的、人的身体。

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也就等于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1]恩格斯也说过:“人的思维的最本质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单独是作为自然界的自然界;而人的智力是比例于人学会改变自然界的状况而发展的。

”[2] (一)古代朴素自然观在原始社会里,人类在劳动中逐渐积累起关于自然界的知识。

“随着劳动而开始的人对自然的统治,随着每一新的进步又扩大了人的眼界。

他们在自然对象中不断的发现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属性。

”[3]这些在劳动中产生并以经验形式存在于技术之中的自然知识,构成了自然科学萌芽的最早形式。

人类进入奴隶制社会后,科学开始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以哲学的形式出现。

伴随着中古时代思了。

14-15路。

分;(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辨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认为,自然界是各种事物相互作用的整体,也是各种作用过程的集合体。

一切自然事物,小到原子、基本粒子,大到银河系、总星系,复杂到人、生物圈以至于社会圈,都是由各种不同要素组成的系统。

自然界通过这些要素本身相互作用以及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整体的功能和特性。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二 〇 一 二 年 十 二 月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学校代码: 10128 学 号:***********论文题目:核能源与材料学 学生姓名: 学 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 业:材料工程 任课教师:摘要随着人类的飞速发展,而发展一直得益于化石能源的广泛投入,以至于当前人类面临着化石能源枯竭的现状。

核能源却能恰到好处的满足人类对于能源的需求。

核能发电的成本较低,同时核能能够产生巨大的能量。

但是,核反应的控制必须依赖于材料学科技术的支撑。

本文重点讨论了材料科学在核工业的有关领域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核能源与材料的主要议题和有关技术进展。

关键词:核能源;材料学;核应用AbstractWith the skyrocketing development of humanity,however,the vast majority of that demand will be met by so much fossil energy that man is faced with the depleted of current fossil energy. Moreover, nuclear energy right meet men`s demand of energy. Nuclear energy not only lower the cost of electricity but alse can produce powerful energy. However,The control of nuclear reactions must rely on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application of materials science technology in some fields related to nuclear energy. Besids,the main topic and related technical progress of materials and nuclear energy are alse introduced.Keywords:fossil energy;materials science;fossil application核能源与材料学一绪论核能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它不仅能取代现有能源在社会生活的作用,造福于人类,并且与传统能源及其他新型能源相比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自然辩证法概论》期末课程论文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姓名:学号:任课教师:完成时间:2016年 4 月 5 日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摘要: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界是以系统的方式存在着的,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而不是孤立、静止、一成不变的,从而打破了形而上学的自然观,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并最终导致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诞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自然科学;基础1.引言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总结了当时自然科学的最高成就,继承了古希腊自然观中的辩证法观点,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中的缺陷,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自然科学特别是黑格尔辩证法的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

它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纪中期的自然科学革命性变革中确立的。

他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一起组成了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包括三个大的方面:唯物论、方法论和辩证法。

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在近代后期自然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包含了两层含义:首先,它是一种“自然观”,是人类历史上关于自然界整体的最科学的根本观点和总的看法。

它以自然科学的事实为基础,唯物而又辩证地反映了自然界的本来面目,从而和人类历史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等各种自然观有着根本的区别。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们分别将其称为“新的自然观”、“真正合理的自然观”、排除了“一切片面性的历史的自然观”等等。

其次,它是一种关于自然界的科学的哲学“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

它以自然界的整体为自己独特的研究对象,以揭示自然界的本质、结构、形态、过程和规律为自己独特的理论任务,以近代自然科学的充分发展为自己坚固的科学基础,以众多独特的概念、范畴和规律为自己的理论内容。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

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推理的方法,试图揭示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规律。

在当今社会,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在二者之间寻求平衡。

首先,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是相互依存的。

经济发展需要消耗自然资源,而环境保护则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持。

没有经济的发展,就很难保护环境。

然而,环境的破坏也将对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需要协调和平衡。

其次,环境保护可以促进经济发展。

保护环境可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改善健康状况等,这些都有助于经济的稳定增长。

例如,投资于清洁能源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开发将创造就业机会,推动经济增长。

同时,环境保护也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也存在矛盾与冲突。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压力往往导致环境的损坏和污染。

为了追求经济增长,一些企业会忽视环境问题,过度开采资源,排放大量的污染物。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带来短期的经济效益,但却会对环境和人民的健康造成长期的损害。

因此,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需要寻找一种平衡点,既要追求经济的增长,又要保护环境。

要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的制定,确保企业遵守环境保护的规定。

其次,推动科研和创新,发展清洁技术和绿色产业,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同时,鼓励企业采取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结合。

此外,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使环境保护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另外,国际合作也是解决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关键。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需要全球合作来解决。

各国可以通过共同制定环境保护的标准和准则,共享环境保护的技术和经验,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的环境挑战。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浙江农林大学《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作业题目浅析如何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班级环资研学号姓名得分浅析怎样更好地建设生态文明——严格遵守以人为本原则建设生态文明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继工业文明之后出现的更复杂、更进步、更高级的人类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的内涵反映在完善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人的关系上。

人们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才能更好地实现生态文明。

生态文明本着以人为本的内在需求不仅可以促进生态和谐,还是紧跟可持续发展步伐的重要表现。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要对具体形式的人、承担者、关键点等进行科学全面的把握,应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公正性、公平性、适应范围和限度,同时也应更加关注以人为本的实践可操作性。

关键词:建设生态文明;以人为本;生态和谐;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与人和其他生态因素分不开的。

人们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原则去应对和处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关系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接下来,本文就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展开个人观点。

一、我们首先要明确的一点就是我们要不要应认为本、应不应该以人为本,这是我们确立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点和整体运行机制的关键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以人为本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就是要维护好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环境的和谐统一和可持续发展。

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人们既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又要处理好自然界中产生的人与人的关系。

只有以人的需要、人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处理好这些关系。

另外,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首先需要解决日常的衣、食、住以及其他方面,人们进行的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1],实际上就是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界有其固有的、不依赖于人的内在价值,也有其工具性价值,即对人与自然其他生物生存发展的满足。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同名16043)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同名16043)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同名16043)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浅谈科学与技术院系:专业:年级:学生姓名:学号:其后的15年间,其他的发现补充了麦克斯韦的理论。

最后在1887和1888年,一项未解决的科学难题,即无线电信号的载频电磁波的检测与显示,最终由柏林亥姆霍兹实验室的赫兹解决了。

无论是麦克斯韦还是赫兹的科学研究,都没有实际目标,也都没有想到他们的研究工作的效用。

然而他们的理论被一位聪明的技术人员马可尼紧紧抓住,承接他们的电磁波理论,发明了无线电报和电话,实现了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通信,马可尼既是实际意义上又是法律意义上的无线电通信的发明家。

如今这项发明在许多领域得到极其广泛的应用,例如,当今人们都有手机,随时随地的进行通信,还有《手机》的电视和电影。

2、科学认识发展的动因科学认识发生和发展的动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存在于科学外部的,二是存在于科学内部的。

2.1、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科学认识发展的外部动因恩格斯曾经指出:“经济上的需要曾经是,而且越来越是对自然界的认识进展的主要动力”。

科学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古代天文学和古代力学就是在古代农牧业和建筑、航海等需要的刺激下发展起来的。

一般地说,在19世纪中叶以前,科学是落后于生产和技术的,它的发展是在生产需要的推动下进行的。

那时科学、技术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往往是生产实际的需要刺激技术的进步,再促进科学的发展。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生产—技术—科学,生产和技术的实践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奠定基础。

而从19世纪下半叶以后,这种关系有了微妙的变化。

科学理论研究不仅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还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了各种可能的途径,形成了科学—技术—生产的发展顺序。

例如,无线电技术就是麦克斯威电磁场理论预言被证实后,才发展起来的。

进入二十世纪以后,工业生产和技术的长足发展,已经超出了人们熟悉的范围。

一些研究甚至一时还看不出,能否直接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景。

科学的任务,就是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地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途径。

自然辩证法论文.打印

自然辩证法论文.打印

从李森科事件谈科学与民主的关系摘要:人们总是在不断的教训中得到教益,但是如果这种教训一旦被强权维护和支持,那么在人类社会科学将会从此一蹶不振、停滞不前,甚至是失去科学。

科学是一种生活方式,它只在人们具有信仰自由的时候才能繁荣起来。

基于外界的命令而被迫去遵从的信仰并不是什么信仰,基于这种假信仰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必然会由于瘫痪而导致灭亡,因为在这样的社会里,科学没有健康生长的基础。

科学以民主为前提,民主能推动科学的进步。

关键词:李森科学说自然科学生物学苏联科学与民主正文:20世纪30年代,正是遗传学迅猛发展之际,而苏联却在最高领导人的支持下其生物科学与自然科学乱成一团,出现了一段历时30年的反对并扼杀遗传学的伪科学案。

以李森科为代表的所谓“米丘林遗传学派”,统治了苏联农业科学、生物遗传学等领域。

由于得到斯大林、赫鲁晓夫等政治领导人的支持,李森科在苏联科学界横行了30年时间。

李森科之流把摩尔根遗传学斥责为资产阶级的、唯心的、反动的伪科学,严重破坏了学术民主,扭曲了科学界的学术气氛。

他们残酷迫害众多有成就的科学家,其中著名的植物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冤死在狱中,使得苏联的遗传学长期处于停滞状态。

李森科的学说[1]认为遗传不仅是称为基因的特殊物质的作用,而且是与细胞或体内所有的物质都有关系。

根据他的说法,由于环境的变化,生物体的原来代谢要求得不到满足时,生物就大都要死亡,但也有一部分生物由于新陈代谢发生了变化而从其他生物体中分离了出来。

因而生物的遗传性既是保守的,但普通身体某一部分的新陈代谢变化影响到生殖细胞的形成过程时,这种代谢变化就会遗传下去。

如果承认这种法则,就可以人为地控制遗传性。

此外李森科还提出过进化乃是一个物种飞跃地变成另一物种的过程的理论。

这种学说严重破坏了学术民主,扭曲了科学界的学术气氛。

李森科在其父亲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称为“春化处理”的育种法,即在种植前使种子湿润和冷冻,以加速其生长。

李森科夸大自己的发现是解决霜冻威胁的灵丹妙药,为此,乌克兰农业部决定在敖德萨植物育种遗传研究所里,设立专门研究春化作用的部门,并任命李森科负责。

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自然辩证法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

我对自然辩证法的认识摘要: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它不仅蕴含着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还是一种科学的方法论,既关系着人类的现实生活,又关系着人类的最终理想,对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思想指导价值。

除此之外,它还是我们反对形形色色错误思想、错误主义,为全球化和现代化发展扫除精神障碍的思想武器。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方法论;思想价值;全球化正文: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的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自然辩证法学科要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的角度研究自然、自然科学和技术,进而从总体上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

自然辨证法描绘了自然界的发展、演化图景,与19世纪对机械自然观的反动,对物理世界时间的发现、进步进化观念的兴起一脉相承,它们共同酿成了20世纪自然科学的系统观、整体观。

自然辩证法延袭了德国古典自然哲学的路子,强调了思辨方法在自然科学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包括和涉及到很广泛的领域,用形象比喻说也可以把它看成为“大口袋”。

自然辩证法学科是开放的它的内容、方法和原理都是不断发展的。

自然辩证法能够使我们把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提高整体素质,更加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助于我们创新意识的树立和能力的培养,并指导我们的科学研究工作。

另外,我们要发展经济推动社会进步,深入研究科技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必须以科学的辩证法来指导。

自然辩证法作为一种智慧的哲学,是以科学作为基础建构起来的,与科学结盟是自然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特征,尊重科学、尊重事实始终都是自然辩证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自然辩证法研究涉及的领域(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构成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对它的研究必须从辩证的观点,也就是发展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出发,并且牢牢抓住系统中的科学技术。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

自然辩证法-研究生课程论文生态中心主义关键词:生态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自然价值生态中心主义是作为人类中心主义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夸大了人的地位和对自然的作用,在本质上违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对自然肆意掠夺提供了思想支点。

由此人类开始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活动,在创造出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正是由于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生态中心主义伦理观应运而生,它的核心思想就是自然具有内在价值。

通过对自然价值的确认,来实现生态系统的和谐稳定、健康持续的进化,并以此为根本尺度去评价和安排整个世界[1]。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学理根基,是一种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与生态系统的新颖、富于挑战性、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思潮之一[2]。

生态中心主义以生态学为根基,是激进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范式之一”,它用种际伦理取代人际伦理,从而把伦理学视域扩展至大自然,把道德关怀域延伸至物种和生态系统,具有新颖性,富于挑战性。

美国学者利奥波德所倡导的“大地伦理”是生态伦理学发展史上较早自觉而又系统阐发人与自然生态系统伦理关系的思想体系。

美国学者罗尔斯顿继承和发展了利奥波德的环境伦理思想,他提出的自然价值论是从传统价值论伦理学出发确立生态系统内在价值,为建构完整的生态中心主义环境伦理学体系提供哲学前提,但确立一种新的自然价值观并非是罗氏理论最终归宿,他希冀能够从客观自然价值观中推导出遵循自然道德义务并把其应用到具体环保实践中来。

挪威学者阿伦·奈斯创立了“深层生态学”,其主旨是要突破浅层生态学的认识局限,对人类所面临的环境事务进行深层追问并寻求深层解答,它不仅要从科技层面来审视环境问题,而且还要从哲学、伦理、政治、社会高度来探讨有益于人类从根本上克服目前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危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社会范型、经济活动、社会教育,以期达到人、社会、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势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原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狂式发展,转变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的形式。

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

由过去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以辩证法为基本方法论,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了整体性的诠释。

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时,这一诠释帮助理解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一种辩证整体的关系,理清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GDP增7.4% 破10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

国际上惊奇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人也在享受经济飞速增长后,质量大幅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

可是在享受经济发达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警醒于来自大自然的警告。

2014年人们学会了关注PM值,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才惊觉原来长时间笼罩在他们视野中的不是雾,而是带有危害的雾霾,甚至发展到“谈霾色变”。

出门在外也只能将自己藏在厚厚的口罩后面。

泥石流、沙尘暴、极端天气还在让人头痛不已,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出来。

经济再如何发达也不是一日能解决,特别是一些生态破坏是不可逆的,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浪费掉,那是几亿年才能恢复过来,不说是否能完全恢复过来,恐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之中,人类早已灭亡。

我们不能以一时之利益,而断绝了人类的未来。

中国作为一个“以和为贵”的国家,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大同世界,立足于当下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早在人类之初已经有了思考。

初始,人类的劳动力还比较弱,生产生活方式更多的依赖大自然的客观规律,当时的人类是敬畏依赖自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劳动水平也不断的提高,人类不断的探索自然的规律,开始学会利用掌握规律以获取更多的利益,渐渐地有人开始想要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可是结果的都是惨痛的。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人类从猿类进化成人到现在已经有了370万年之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人类出现后,在自然界的条件下生存发展,与自然界依然保存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利用科学技术人类不断改造自然。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自然界、人类社会和科学技术是怎样的关系值得我们思考。

1自然与人类的关系1. 1 人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 是自然物人类生存、生活的地球, 诞生距今有46 亿年的历史, 在35 亿年前, 经过10 多亿年的化学演化, 地球上出现了原始生命, 在原始生命的基础上, 进化出现了原核生物, 在距今19 亿年前, 由原核生物进化出现了真核生物, 单细胞真核生物又进化形成了多细胞动物和值物, 人类是从370 多万年前较高等的多细胞动物——森林古猿中进化来的, [3 ]人类的诞生, 是按照自然规律, 经过长期演化的必然产物,人类诞生之后, 同其他自然物一样, 成为自然中的一员, 成为一种自然物, 遵循自然规律生存、生活,决不能, 亦不可能置自然之外, 这是一个不可否认,无法辩驳的客观事实.1. 2 人类是同其他自然物有本质区别的特殊自然物人类因有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大脑, 所以, 能主动作用于自然, 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交流信息, 能进行学习和不断总结经验, 能积极的进行探索研究, 能主动追求和创造美好生活等秉性. 而其他任何自然物是办不到的, 因此, 人是一种特殊的自然物, 他同其他自然物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1. 3 人同自然的关系在人类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大自然是一个合谐的统一体, 她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发展, 人类作为这一整体中的成员, 应顺应自然发展规律, 同自然长期保持一种合谐关系, 但事实并非如此, 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 人类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 同自然之同的合谐程度不同, 相差很大.人类诞生之后, 要生存、生活、必然从自然中索取人类所需要的各种自然物, 同时将不需要的“废物”排入自然中, 要使人类和自然保持一种合谐关系, 就必须按照自然规律, 在地球上保证人口的数量、分布科学合理, 就必须在不影响、不破坏自然, 甚至在有利于自然发展的条件下, 索取自然物, 排入“废物”, 但从人类发展的历史看, 远未办到这些在人类发展的早期阶段(近代以前) , 地球上人口较少, 人类作用自然的能力极低, 靠的是手工劳动, 尽管当时人类对自然规律认识处于无知, 不可捉摸, 崇拜, 迷信阶段, 盲目地从自然中索取人所需之物, 肆意将废物排入自然, 但由于对自然作用较小,影响不大, 总体上人与自然的关系比较和谐. 到近代, 地球上人口数量明显增加, 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 人类作用于自然的能力显著得到提高, 由于手工劳动发展出现了大机器生产, 由被动适应自然开始转向主动适应自然, 但由于人类未认识到保护自然, 科学合理地利用自然,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盲目地, 违背自然规律地作用于自然, 从自然中索取和排入, 使人同自然合谐的天平失衡, 大自然惩罚人类的事件接踵而至[4 ]. 到了现代, 地球上人口数量继续增加, 且日趋显著, 人类对自然物的需求日益增加, 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 飞速发展, 人类作用于自然的能力显著提高, 这时候, 人们从血的教训中领悟到, 违背自然规律作用自然, 盲目从自然中索取自然物的危害性, 以及保护自然, 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 保持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从联合国到一些国家, 制订了一些保护自然, 保持生态平衡, 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和制度. 但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 是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只有全人类都充分认识, 高度重视, 卓有成效地附注于实际行动, 才能使其向合谐、良性方向发展, 但事实并非简单, 有些国家, 、地区,只顾自己的眼前利益, 违背自然规律, 盲目索取自然物和排入自然中废物的现象有增无减, 自然和生态平衡被破坏更为明显, 自然界中重要成员, 动植物,尤其是珍贵动植物有的已残遭绝灭, 有的正濒临绝灭, 如: 水杉、银杏、大熊猫、东北虎、扬子鳄等. 人同自然不合谐关系尚末得到根本改观, 有些区域更为严重. 在此还需指出的是, 在人类同自然关系遭受破坏比较轻时, 易“治愈”恢复, 一旦遭到严重破坏时,要“治愈”恢复的难度就很大, 需要的时间周期就很长.2人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2. 1 科学技术对人类的依赖性科学技术是整个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 科学技术的产生, 依赖于人, 科学技术是自然界现象, 性质及其规律性在人头脑中的正确反映, 它是关于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知识体系, 它属于人的认识范畴, 属于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1 ]可见, 科学技术的产生, 是以人的存在为前提, 尽管科学技术产生之源于自然(直接或者间接) , 没有自然, 便成无米之炊, 无木之林, 不可能产生科学技术, 但它是通过人大脑活动产生的, 没有人, 有米也不能变成其饭, 也就没有科学技术, 其次, 科学技术的发展依赖于人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依赖于人的认识水平、生产实践水平和科学实验条件, 众悉, 在古代, 人的认识水平极低, 从现在来看, 极其简单的自然现象, 如刮风、下雨、打雷等, 在当时不能给予正确的认识, 认为是风婆、龙王爷、雷公在作用, 因此, 当时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极低, 处于一种萌芽状态. 科学技术产生的原料来源于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 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条件是通过人的作用形成的. 另外, 科学技术研究需要一定的研究经费去保证, 研究经费来源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而社会经济发展的主体仍然是人. 再次,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正确与否的验证, 依赖于人, 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正确与否, 自身无法给予判断, 必须通过生产实践或科学实验去判断.2. 2 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产生巨大的影响首先, 科学技术是一种特殊伯生产力, 巨大的生产力, 将科学技术应用于生产中, 会使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使生产的经济效益成倍增加. 其次, 通过科学技术研究, 人们获得科学技术知识, 使人的认识水平得到提高, 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现代人的认识水平、思维能力高于近代、古代人, 固然现代人大脑结构与近代、古代人不完全相同, 但更主要的是现代人大脑中拥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水平远远高于近代和古代人. 第三, 科学技术可使人的生存、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为人类生活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美好的精神生活环境, 第四, 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 为人类生存生活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3人工自然在自然、科学技术中的地位3. 1 人工自然与天然自然的关系所谓的天然自然是一种没有人工物存在的自然. 而人自然则是一种以人工自然物为主的自然.在人类诞生之前, 是一种天然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人类出现之后,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 地球上的天然自然空间在与日减少, 人工自然则不断增加. 在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今天, 地球上纯天然自然的空间很小, 从某种程度上讲, 没有人活动, 没有人工物存在的纯天然自然是不存在的. 而在人工自然中,完全不包含天然自然的人工自然极少, 甚至亦是不存在的. 如,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 人类可以在地下建立地下工厂、学校、医院、海底实验室等.但地下工厂、学校的空气来自地上的自然空气. 因此, 笔者认为; 第一, 人工自然中包含有天然自然的因素. 第二, 人工自然依赖于天然自然, 加工成人工自然物的原料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天然自然物, 没有天然自然物, 就不可能产生人工自然物, 人工自然是天然自然发展的标志和归宿. 第三, 人工自然物加工的水平, 是人类文明、进步、社会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反映. 第四, 人工自然物加工, 必须符合自然规律,决不能违背自然规律, 生态规律, 否则会影响人工自然物的再加工和人类的生存、生活. 第五, 人工自然物加工, 是人类生存、生活的必要条件.3. 2 人工自然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人工自然物是人劳动的产物, 它凝结着人的智慧和血汗; 渗透着科学技术, 它是以人类需要为前提和动力, 是科学技术向物质复归的起点, 也是科学技术向物质复规的归宿. 它是利用科学技术, 依据自然规律和某些物质形态的结构, 属性和规律, 按照为人类需要进行合理的设计、加工制作和重新组合的自然物[2 ]. 科学技术可以规定人工自然的性质和结果,规定人工自然的结构、功能和人工自然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总之,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 自人类出现之后, 人类就成为自然界中起主导作用的成员, 成为影响自然的最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是人类以客观存在的自然为对象, 进行思维加工的产物,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人工自然物是人工自然存在和发展的标志, 是人类生存生活的需要, 是人作用于自然的“显示器”, 科学技术是人工自然物加工水平, 加工规模、速度的重要因素, 人工自然物发展, 是科学技术进步, 生产力水平发展的根本标志. 自然, 人类、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非常复杂, 披此间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

重庆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重庆大学《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浅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及其意义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越来越大,生产力明显地提高,经济发展迅猛。

但是,随即而来的是,对自然的破坏和对资源的过度开发与消耗,使得环境变得越来越恶劣。

值得庆幸的是,当今社会,人们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越来越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尽管如此,人与自然仍然没有形成和谐的发展关系。

对此,各国政府都出台相应政策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我国,科学发展观于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写入党章,这标志着我国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我们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就要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友好相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从中受益,否则我们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关键词: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和谐发展自然规律一、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广义的自然界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客观物质世界,而狭义的自然界则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人类要和自然和谐相处,指的是狭义的自然界。

人类生存在地球,依靠自然界供给适于人类生存的环境、食物、气温、大气等等,自然界就是人类的母亲。

自然界赋予了人类生命和生存的条件,但是,人类现在的所作所为,却是像在糟蹋着自己的母亲,理所当然地享受着母亲的给予的爱,却时刻伤害着自己亲爱的母亲!要保护好自己的母亲,我们就必须学会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1、古代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思想我国古代的思想家老子很早就意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很多理论。

《老子》一书中提出的“道生万物”、“道法自然”,“自然无为”等思想,强调以主客交融和人性的方式来认识和对待自然,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智慧。

依循“道”的自然本性,达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首先要按照“自然”的方式对待自然。

从道的层面看,人与万物乃属于同一家园,构成了一个和谐完美的有机系统。

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

我们应该最小而不是最大地影响其他物质和地球,去维护自然界的和谐秩序。

其次,要懂得尊重自然。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从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的关系角度看自然辩证法摘要: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根据19 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所揭示出来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这一科学思想的价值不仅在于把人对自然的认识从僵化的、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它建构了科学时代的科学世界观,为科学地认识自然和人类社会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为塑造人的科学精神、实现人的现代化、增强人们自觉抵制唯灵论、伪科学等蒙昧主义侵袭的能力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对自然界和科学技术的本质及其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哲学概括所形成的学科,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

自然辩证法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

本文从自然科学与哲学的关系出发,探讨一下自然辩证法对自然科学的意义。

关键字:自然辩证法世界观方法论科学精神科学技术在千百万年前的蒙昧时代,人类的始祖与大自然浑然一体、休戚与共、共生共息。

“经过多少万年的努力,手和脚的分化,直立行走最后确定下来了,于是人就和猿区别开来,于是音节分明的言语的发展和头脑的巨大发达的基础就奠定了,从此就形成了人和猿之间的不可逾越的鸿沟”。

正是生产劳动决定了物种关系方面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伟大提升,劳动锻造了人的有意识的大脑,使人类具有了反观自然的能力,从此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揭示自然界的发展图景就成了人类孜孜以求的重要文化主题。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把人类自然观的发展归纳为三个阶段:古代,人们思维观念的发展被材料的缺乏所束缚,对自然界的认识还停留在直觉的猜测阶段;从文艺复兴时期到19 世纪上半叶,随着占有材料的增多,力学、数学、天文学等已经达到了初步完成的程度。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自然观在这时占了统治地位。

直到1755 年康德提出星云假说,才在这个僵化的自然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自然界不是存在着,而是生成着并消逝着”。

随着地质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的巨大发展,“新的自然观的基本点是完备了:一切僵化的东西溶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被当作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在永恒的流动和循环中运动着”。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自然界的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

它强调事物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以及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过程。

自然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孤立的存在。

这种学科在解释自然界中的现象和变化时,采取全面的、系统的和辩证的方法,以求解释事物的发展规律。

自然辩证法的理论基础是唯物辩证法。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并且存在着内在矛盾。

例如,在自然界中,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光与暗、热与冷、生与死等等,都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

而这些矛盾的存在,促使事物不断发展变化,前进的动力来自于矛盾的斗争。

在自然界中,一切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

自然界的变化是永恒不变的规律。

自然辩证法强调了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内在规律。

在自然界中,事物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事物的发展是不断推进的。

例如,生物的进化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它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有出现、发展、变化、消亡等阶段。

自然辩证法不仅适用于自然界,也适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类社会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系统,社会的变化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是社会矛盾推动的结果。

例如,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矛盾不断产生、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总的来说,自然辩证法提出了一种对事物和世界的全新认识方式,即以辩证的眼光看待世界,以全面和系统的观点看待事物发展变化。

它是解释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方法,也是探索事物内在联系和矛盾的哲学思考。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于我们认识社会和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促进人们的创新和思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的关系本质上是辩证互动的, 一方面人对于自然具有主体性、能动性, 自然则是被动的、消极的; 但另一方面自然界对于人类又具有根源性、制约性。

人类合理的开发、利用自然资源, 可以促进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自然在被开发利用时也从人类那里获得了再生能力, 从而使自然生态系统始终处于一个良性的循环之中,但是人类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使得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突出,人类确实在不断的向前发展,但是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已渐渐的不复存在。

现代人类实践活动施加给生态环境系统的负效应超过自然自身的再生能力, 干预了自然界自我调节机制, 而这种自然平衡的改变, 又必然会转化为人的异己力量来危害人类自身及其他生物的生存条件, 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

人口过快增长, 粮食供应短缺, 自然资源和能源过度消耗,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在人与自然之间出现了极大的不协调。

虽然人类的实践活动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 人在自然界面前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 在控制、调节和改造自然界的进程中, 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

但又同样以无数的事实说明人类在改造自然、建造人工自然系统的过程中, 明显地表现出自身调节控制实践活动的能力的局限, 存在严重的盲目性, 人类面临资源“枯竭”和“耗尽”的危机。

非可再生能源主要是指化石能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

我国能源发展的现状和预测,包括一次能源、石油和电力3个方面。

根据这个有较大共识的预测结果,可以发现我国能源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目前,煤炭仍是最主要的一次能源,但在能源结构中的份额将逐渐下降,然而我国近年的煤炭产量仍在快速增长,而且绝大部分用于发电。

因此,煤电中提高效率与降低污染,实现高效、低污染燃煤发电技术及其产业化和大规模应用,将是很长一段时间内的能源科技重点。

其次,保障石油供应是能源安全的关键,要解决石油供应问题,需要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努力。

开源方面包括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以及寻找石油替代资源,在节流方面,交通运输是石油消耗大户,如果能减缓交通耗油增长,将对保障石油供应有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辩证法论文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徐晨晖[摘要]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

它包括一般意义上的“辩证法”、“自然辩证法”和“唯物主义辩证法”三个层次。

科学技术哲学从自然辩证法演化而来,两者有着本质的区别。

只有正确看待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才能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关键词] 自然辩证法;科学技术哲学;区别;联系目前国内理论界出现的片面强调自然科学而忽视社会科学,片面强调“应用研究”而忽视“基础理论研究”,片面强调“和谐”而回避矛盾、否认“斗争”以至否认辩证法,甚至以“科学技术哲学”取代“自然辩证法”等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极其不利,必须予以纠正。

那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两者有何联系又有什么区别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看法。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或“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相一致的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创立、坚持和发展的辩证法。

从目前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理解看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辩证法”——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辩证法”一词来源于古希腊文,其原意是指通过揭示和克服对方论辩中的矛盾而求得真理的方法,以后逐步演变成通过分析事物内在矛盾的变化和发展,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方法。

“辩证法”在整个哲学史上主要有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辩证法、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

这三种形态的辩证法,形态从低级到高级,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差别。

但其中的共同点,就是坚持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

也就是说,“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与古代朴素辩证法和德国古典哲学中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共同特征,只是辩证法的其它两种形态不能把这一特征贯彻彻底而已。

(二)“自然辩证法”——关于整个现实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辩证法是一门从属于马克思哲学体系而又相对独立的学科,是研究自然界及自然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自然辩证法是一门开放、发展的学科,其内容和体系在对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刻总结和反思中丰富和发展。

其意义有:(1)中介作用:自然辩证法是自然界、自然科学技术与一般哲学的桥梁,给自然科学技术提供哲学营养,也给哲学提供自然科学技术养分,通过自身建立起的自然观、科学观、技术观和人生观,能够让我们对自然界、科学技术、及社会关系由一个全面的认识;(2)接受好的哲学指导是科研工作的必然选择;(3)总之自然辩证法是建立在科学技术认识和把握自然界成果基础上的一门哲学学科,这种哲学的抽象中包含了科学的具体,科学的东西被上升到哲学的高度,反过来对科学的指导作用是很必然的,科学工作者要在科学实践中养成自觉运用好的哲学去指导自己实际科研的自觉性,当一个科学工作者有了自觉的哲学意识和养成良好的哲学思维习惯时,科研工作就事半功倍了。

因为哲学能帮助他沿用整个人类的经验,这些经验只能靠哲学才能汇集起来和发挥作用。

(三)“唯物辩证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统一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即“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以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规律为研究对象,是辩证法思想发展的高级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不断运动变化的统一整体;辩证规律是物质世界自己运动的规律;主观辩证法或辩证的思维是客观辩证法在人类思维中的反映,是最全面、最丰富、最深刻的发展学说。

它包括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现象与本质、原因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可能与现实、形式与内容等一系列基本范畴,而对立统一规律为核心。

它是宇宙观,又是认识论和方法论。

二、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自然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它主要是关于科学技术和自然界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研究科学,它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在科学技术以及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概括,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和自然观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和应用。

在不断变化着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时代任务也在发生着变化,自然辩证法的研究视角和使命也会有所不同,现在的自然辩证法不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而是成为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包括科学技术)的总称,它的研究对象也开始涉及到自然界、科学、技术、人类、社会等一系列领域。

1990 年,国务院委员会正式发文,将自然辩证法更名为科学技术哲学,从形式上对范式转换予以肯定,进而使科学技术哲学等相关学科获得了繁荣的发展。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有何联系?自然观是世界观的一部分,其内容主要包括人类对于自然界的总看法。

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以及社会的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界和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着。

在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史观中,哲学家认为处于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着的,这种认知并没有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仅仅是哲学家们的一个想法。

到了近代以后,自然科学无论是在微观上,还是在宏观上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哥白尼的“日心说”、新物理学、化学的诞生、望远镜、显微镜的发明等都为人类认识自然和改变自然提供了科学依据。

但是这个时代的自然观也有其局限性,他们认为自然界是绝对不变的,这是一种机械唯物史观。

直到十九世纪中期,达尔文、拉瓦锡等科学家通过科学实践证明了自然界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的。

当然,人们对于自然界奥秘的探索和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关于宇宙和生命的秘密也在不断的解开,原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发生变化。

科学技术方法是将近代和现代的科学技术实践作为研究的依据,按照实践和认识的需要对其进行选择或者舍弃,它的一般发展变化趋势主要受科学实践和认识的制约。

科学技术方法论是在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理论,它的理论体系内容主要包括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研究的一般方法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以及其内在联系。

这样一个复杂庞大的理论体系并非是短时间内就能够完成的,而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践,在科学技术新成果中逐渐总结和归纳出来的。

四、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有何区别?虽然,科学技术哲学是由自然辩证法命名而来的,但是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科学技术哲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从概念上来讲它是由恩格斯对自然学科最新成果的总结和概括的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自然哲学理论。

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出发点,对自然界一般规律的研究方法、科学技术以及其发展中的哲学辩证问题进行探究,同时还涉及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内容。

而自然辨证法则主要包括对人和社会生活的观察以及对人的生存方式、生存价值和生存意义的探索,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人文文化。

由此可见,无论是从内涵上,还是从外延上,科学技术哲学与自然辩证法都是由明显的区别的。

一方面,两者的研究对象不同。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包括社会、思维、以及自然在内的整个世界的一般规律,而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范围则要小的多,它仅仅是人们对自然、自然科学以及科学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只适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自然科学技术领域。

另一方面,两者的基本内涵不同。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辩证法,主要是关于人类对于自然、社会、思维等方面一般规律的研究和认识,以及如何运用这些规律去改造世界的方法;而科学技术哲学则是一种哲学,它主要包括价值论、认识论、实践论、本体论等多方面的内容,它是人类世界观和方法论有机统一的整体。

五、从自然辩证法看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VS科技哲学视角下看自然辩证法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科学技术与生产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作用。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着名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和生产力理论的创造性发展,也是我国发展科学技术和进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指导思想。

科学技术不仅作为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第一要素,具有主导作用,同时对其他要素也起着渗透作用,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已融合、扩散到生产力诸要素之中,从而促进了生产力要素的全面飞跃,推动了生产力系统的发展。

当代自然辩证法以科学、技术、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所要揭示的是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中的一般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一般规律,而不是自然界中个别的过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个别领域或者科学技术个别学科的特殊规律。

这个一般规律也正是哲学研究区别于科学技术研究的特殊之处。

自然辩证法一方面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在自然界中的具体表现和科学技术领域的具体应用,另一方面又是对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哲学概括。

自然辩证法作为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的哲学学科,不仅对于整个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指导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自然,发展科学技术,协调人与自然以及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在理论价值上,不仅为科学的世界观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而且为认识论和方法论提供具体的理论论证。

六、总结总之,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同哲学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及其与社会关系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由于科学技术在发展过程中同社会发展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所以也是协调人与自然、科技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参考文献][1]郝立忠.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三题——兼论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之别[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2, 28(3): 50-54. [2]朱晓娜. 基于自然辩证法视野下的科学技术哲学解读[J]. 文学教育:中, 2012 (4): 61-61.[3]蔡欣伶. 自然辩证法视域下的科学技术哲学[J]. 电子测试, 2013, 18: 1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