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经济地理 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
《物流地理》课程标准适用专业:物流编制人:编制单位:编制日期:年月日审核人:专业负责人:系部主任:目录一、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专业知识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职业能力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4.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态;...........................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职业素质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5、具有敬业、奉献的团队精神(四)方法能力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社会能力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课程内容与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学习领域的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物流经济地理第5章 国内物流分区地理
二、长江中游地区
3.江西省物流发展 江西将加快物流园区和物流基地建设,依
托南昌打造全国性物流枢纽,依托其他中心城 市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积极发展综合性物流 、专业性物流和特色物流,推进制造业企业物 流业务外包。推动城市公共配送中心和社区物 流网点建设。提高流通领域现代物流运行质量 和效益,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农村现代物流 、冷链物流和绿色物流。
第5章 国内物流 分区地理
第一节 东北地区
一、东北地区概况 二、东北经济区物流发展
一、东北地区概况
东北经济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黑 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
黑龙江省,由境内最大河流黑龙江而 得名,简称“黑”。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中部,北接 黑龙江省,南接辽宁省,西邻内蒙古自 治区。
在2003年区域经济整合的主旋律下, 该区各省市着眼于在区域经济的框架下 发展物流,区域物流中心初步显现,区 域内跨省市物流合作在探索中推进,本 区物流在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
一、北部沿海地区
2.天津市物流发展 天律的物流发展处于快步发展阶段。天 津已将现代物流作为五大支柱产业之一 ,并提出要把天津建设成为中国北方的 国际性物流中心城市。在国务院发展研 究中心的大京津经济圈总体规划中,天 津市被列为“制造中心和物流中心”。
二、东部沿海
江苏简称“苏”,位于我国大陆东部 沿海中心,跨长江下游两岸,东临黄海 ,有约1 000公里的海岸线,西北连安徽 、山东,有低山丘陵错落,东南与浙江 、上海毗邻。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 南冀,东北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相邻 ,也是中国岛屿最多的一个省份。
二、东部沿海
(二)东部沿海地区物流发展 物流是上海市新兴产业之一,上海物流产业
物流经济地理第三章 物流空间布局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二)物流基地的分类
(一)物流基地的作用
① 减轻了物流对城市的交通压力; ② 减少了物流对城市环境的不利影响; ③ 提高了物流经营的规模效益; ④ 满足了仓库建设大型化发展趋势的要求; ⑤ 满足了货物联运发展的要求
2.物流中心
2)物流中心的特点 ① 物流中心集中了所有的物流功能,成为具
有多种物流功能的流通形式和作业体系; ② 由人力化、机械化仓储作业发展为具有强
大信息功能的自动化、智能化物流中心; ③ 服务内容由原来的商流、物流分离发展到
商流、物流、信息流的有机结合; ④ 工商关系由临时、随机的关系发展到长期、
二、产业布局原则
1.全局原则 2.分工协作、因地制宜原则 3.效率优先、协调发展原则 4.可持续发展原则 5.政治和国防安全原则
三、产业布局模式
产业布局主要有三种模式,即增长极(结点)、 点轴(线)开发和网络(域面)开发。
增长极模式
1966 年布德维尔给增长极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增长 极是指在城市区配置不断扩大的工业综合体,并在其 影响范围内引导经济活动的进一步发展。
五、产业演进与经济发展
(三)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
我国产业结构的主要问题是供给结构不适应需求结构 的变化,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技术水平低。其具体表 现是:第一产业中的农业尚未根本改变“靠天吃饭”的 局面,农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技术含量低, 缺乏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第三产业受各种因素影 响,尽管传统生活服务业有了较大发展,但现代服务业 尤其是生产服务业发展缓慢。
物流经济地理课件PPT课件
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仓储设施 安全的威胁。
仓储设施规划与建设
设施布局
根据物品特性、运输需求等因素 合理规划设施布局。
设备配置
选用适当的存储设备、搬运设备 等,提高仓储效率。
信息技术应用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仓 储管理的智能化、自动化。
05 配送中心与地理环境
配送中心选址及影响因素
特点
综合性、地域性、动态性、社会 性。
物流经济地理研究内容
物流布局研究
包括物流网络布局、物流节点 布局、物流通道布局等。
物流条件评价
包括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技 术条件、社会条件等对物流活 动的影响评价。
物流与经济关系研究
包括物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作 用、物流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等 。
物流区域规划研究
包括物流区域划分、物流区域 发展战略制定等。
02 物流布局与地理环境
物流布局原则及影响因素
物流布局原则
合理性、经济性、可持续发展性
影响因素
自然资源分布、生产力布局、人口分布、消费水平和结构、交通运输条件、物 流技术
地理环境对物流布局影响
01
02
03
自然地理环境
地形、气候、水文、土壤、 植被等
经济地理环境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 生产力布局、市场供需等
政治法律环境
包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国际关系等,对国际物流的政策环境、风 险防控等产生影响。
国际物流网络优化策略
节点优化
合理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提高节点间的连接性和 通达性,降低运输成本。
运输方式优化
根据不同货物特性和运输需求,选择合适的运输 方式组合,实现多式联运和无缝衔接。
ABCD
物流经济地理——第九章 中部地区物流
(二)湖南省
近两年,湖南省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其地理区 位优势日渐凸现,从而带动了流通领域连锁经营的 迅猛发展,到目前已涉及汽车、医药、成品油、房 地产、副食、生鲜食品、粮油、餐饮、酒店和图书 等十多个行业,拥有连锁超市门店1000多家,销售 额约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去年,该省销售 额在500万元以上的连锁商业企业就有30家,零售额 达20亿元,比上年增长2.4倍。
四、贸易
河南与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0多家客户建立了较 稳定的经贸关系,已经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河南投资。 2001年,湖南省受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的影响,对外贸易增 速有所下降。 受国际经济增长放缓的不利因素影响,2001年湖北省外贸 出口有所下降。 2001年,安徽省全年进出口总额3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8.2%。 江西出口商品有58个大类1193个品种,出口国家和地区扩 展到153个。
二、人口
本区人口约占全国的1/4,在7个区域中位居第一, 河南、湖南、安徽和湖北都是中国位于前10名之列 的人口大省。区内人口以黄淮平原、长江中下游平 原、南阳-襄阳盆地、江南丘陵的河谷盆地最为稠密, 而南部和西部山区人口密度较小。
三、资源情况
(一)水资源 (二)矿产资源
第二节 产业
一、农业 二、工业 三、交通运输业 四、贸易
物经济地理
章中部地区物流
第一节 概况 第二节 产业 第三节 中部地区物流发展
第一节 概况
一、地理位置
本区位于中国内地偏东南,与沿海地区相邻,属“浅内陆地区”。气 候总体上温暖湿润,光热水条件好,四季分明,属典型的季风气候。 本区气候具有南北过渡的特点,秦岭淮河线既是本区,同时也是全国 的南北气候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基本上可称为“北方”,此线以南 大体上可称为“南方”。本区大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南,属亚热带湿润 季风气候,夏季酷热,盛行水田农业;另有小部分位于秦淮线以北,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盛行旱地农业。本区降水年际变率较大, 常导致旱涝灾害发生,秦淮线以北和江南丘陵地区旱灾较频繁,长江 中下游平原及淮河流域则是中国水患较重的地区。
商业中心
商业中心商业中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织商品流通的枢纽地带。
广义上讲商业中心是指主要行使商业职能的城市;狭义上讲:商业中心是指一个城市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
简介担负一定区域的商业活动中心职能的城市,或一个城市内部商业活动集中的地区。
商业中心城市和乡村的商业服务业网点分布,一般符合中心地学说阐述的地域分异规律,从而形成区域的商业中心城市和城市的商业中心区。
担负区域商业中心职能的城市,按其规模有全国性商业中心和地方性商业中心的等级差别,它们一般都是由中、小城镇逐渐成长起来的,其共同特点是具有易于成为商品集散中心的优良的地理位置。
例如:有的位于几条河流的汇合处,如天津、汉口;有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的海口,如上海、伦敦;有的是若干条铁路的交点,如郑州、芝加哥;有的则属于海陆运输的中转港口,如大连、圣弗朗西斯科(旧金山);等等。
国际上的自由港,也往往因交通位置及自由贸易条件而成为超越国家范围的商业中心,如香港、新加坡。
商业中心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生产和交通的发展,一地的经济地理位置发生变化,可以导致商业中心位置的变化。
海运的发展使有些河港城市失去原有的商业地位,如中国扬州的商业地位让位于上海,埃及开罗大部分对外贸易转移到了亚历山大港。
城市内部的商业活动集中地区,在世界许多国家城市的兴起和发展过程中,往往是以寺庙、教堂、市政厅、广场或居民密集点为中心自发形成的。
随着城市的发展,这里集中了各种零售商业、批发商业、金融业和各种服务性行业,构成市内的商业中心,称为中心商务区(CBD)(见市中心)。
在大中城市,由于市区面积大,为适应距全市性商业中心较远的居住区的需要,往往形成若干次一级的商业区。
而在特大城市,随着郊区化的发展,市区人口纷纷迁往郊区,郊区购买力提高,从而吸引了规模较大的商业服务活动,形成了城市外围的中心商业区。
这些城市外围的商业中心都有超级市场和现代化的大型商场,并有酒吧间、廉价零售店、出售冷饮的营业厅、餐厅、汽车游客旅馆、停车场、游乐中心和公园等。
物流经济地理
19物四——物流经济地理1.物流经济地理研究的对象与内容:物流以物的动态流转过程为主要研究对象,揭示交通运输、物资仓储、包装流通、装卸搬运及物流信息等活动的内在联系。
经济地理学是以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地域系统为中心内容的一门学科。
经济地理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的地域布局系统2.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任务:①专业文化素质教育②物流经济地理理论研究③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实践3.影响物流布局的主要条件:①自然条件②技术条件③社会政治经济条件4.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与要求:①计划化原则②直达化原则③短距化原则④钟摆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标准化原则⑦社会化原则⑧服务化原则5.我国物流业发展面临的形势:①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迫切需要。
②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客观要求。
③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必要保证。
④及时调整和振兴物流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
6.物流产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内容:①扩大物流市场需求。
②推进物流服务的社会化和专业化。
③加快物流企业兼并重组。
④推动重点领域的物流发展。
⑤加快国际物流和保税物流发展。
⑥优化物流业发展的区域格局。
⑦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与协调。
⑧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完善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物流新技术的开发应用。
7.粮食增产的方面原因:①农业气象条件良好,灾害较轻。
②高产作物面积增加。
③农业科技支撑有力。
④农业生产措施得力。
⑤农业种植结构调整。
⑥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
8.粮食作物:稻谷:我国是世界上种稻最早、产稻谷最多的国家。
稻谷在各种粮食作物中平均单产量最高。
华南双季籼稻稻区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区云贵高原稻谷区四川盆地丘陵稻谷区小麦:分布全国,以黄淮海平原及长江流域最多,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
玉米,高粱,大豆,薯类作物。
9.选建商品粮基地的原则:①选择有充足余粮、粮食生产水平高的地区。
②选择人均耕地面积多、人均粮食生产量高、增产潜力大、投资少、见效快的地区。
高考地理商业有关知识点
高考地理商业有关知识点地理是高考中含金量很高的科目之一,而在地理考试中,涉及到商业的知识点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会为大家介绍一些高考地理中与商业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一、商业活动分布商业活动分布是地理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高考地理中常考察的知识点。
商业活动的分布与人口、交通、资源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城市中心区,商业活动往往集中在商业中心或市场地带。
这里聚集了大量的商业设施和商业服务,如商铺、购物中心、超市、餐饮服务等。
而在城市的郊区,一般会出现大型的商业综合体,如郊区购物中心、大型商场等。
此外,商业活动也会根据人口密度的分布趋势而调整自身的分布。
二、商业区位选择商业区位选择指商业活动选择地点的过程。
商业活动的区位选择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人口分布、消费能力、交通便捷性等。
首先是人口分布。
商业活动往往选择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以便能够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另外,商业活动也会考虑到人口结构,比如根据消费群体的差异选择不同的区位。
其次是消费能力。
商业活动更倾向于选择在消费能力较高的地区,因为这样能够提高商业经营的利润和市场前景。
最后是交通便捷性。
商业活动通常会选择在交通便捷的地方,比如交通枢纽、主干道等,这有利于提高消费者的到达率和商业活动的流通效率。
三、商业区域分布格局商业区域的分布格局主要有集中型和分散型两种。
集中型商业区域分布格局是指商业活动集中在相对较小的范围内,形成一个商业中心。
这种商业分布格局通常出现在城市中心区或形成于历史的原因。
这种商业区域格局的优点是商业设施集中,资源共享,商业服务方便。
然而,由于商业活动集中,导致商业区域的交通拥堵和人流密集等问题也相对较为突出。
分散型商业区域分布格局是指商业活动分散在城市不同的区域内。
这种商业区域格局的优点是商业活动均衡,人口流动分散,有利于缓解城市中心商业区域的压力。
但也存在商业设施分散,商业服务不方便等问题。
四、商业区域差异不同地域的商业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
物流经济地理第二版习题答案
物流经济地理思考题参考答案要点第1章1.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商的布局,也包括个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2.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领会现代物流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思考物流经济地理对物流产业的发展与布局的影响。
2006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经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通过。
它第一次在如此重要的文件上,明确了物流产业的地位。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是降低生产和经营成本,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具体来讲:(1)物流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之一;(2)物流是企业生产的前提保证;(3)特定条件下,物流是国民经济的支柱;(4)物流现代化可以改善我国的经济运行,实现质量的提升;(5)一个新的物流产业可以有效改善我国产业结构。
物流经济地理学是以地理学的观点,从区域经济的角度分析物流现象,研究各种物流的地域布局问题的学科。
它既包括各经济部门在地域上的布局,也包括各地区经济部门的结构、规模和发展,以及地域布局和部门结构的相互联系,具有综合性特征。
《规划纲要》这个大方针之下,如何实现物流产业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及第三产业主要部门的整合、如何加快各区域物流中心的建设与规划等都是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物流经济地理学在这些方面均可以发挥其作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3.研究物流经济地理的方法4.试以一微观生产企业为例,分析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
具体举例企业略,请同学们自己枚举。
关于物流在企业合理配置资源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同学们可围绕以下观点作开放式回答:(1)物流为企业创造经营的外部环境。
中国物流经济分区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王智利主编]剖析
思考:
为什么必须打破以 行政区划为基础的 经济规划?
3.1 经济区划
一、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 1.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是在客观存在的经济区的基础上, 根据特定时期国民经济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对全国 区域进行分区划片。 1)经济中心。 ——经济中心是经济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其集聚 和辐射效果对整个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具有举足轻重 的影响。 ——中国最大的广域经济区——长江三角洲经济 区就以上海或者说以由沪、宁、苏、锡、常、杭等 城市组成的城市群为核心。
2、六大综合经济区。它包括东北地区、黄河中下 游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东南沿海、大西南综 合经济区、西北地区。 3、七大经济区。它包括东北、西北、华北、华东、 华中、华南、西南经济区等。
二、中国不同时期的经济区划
4、八大经济区。 东北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东部); 环渤海地区(北京、天津、河北、山东); 黄河中游流域(山西、河南、内蒙古中西部); 长江三角洲地区(上海、江苏、浙江); 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安徽、江西); 东南沿海地区(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西北地区(山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 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等。
3.2.5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
黄河中游综合经济区包括陕西、山西、河南、内 蒙古三省一区,总面积160万平方公里,2005年总人 口19 227万。这一地区自然资源尤其是煤炭和天然气 资源丰富,地处内陆,战略地位重要,对外开放不足, 结构调整任务艰巨。 该经济区自然资源丰富,商品货流大,但物流发 展水平总体不高,基础设施不完善是制约其前进发展 的瓶颈性因素。要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力度,注意物流 基础设施建设要与产业相关联。当然,为解决投资薄 弱问题,培育投资主体是一件重中之重的大事。
思考题:
物流经济地理考试重点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我国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1、我国国土最东境至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东经135度05分),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东经73度附近)。
P12、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
P33、全国各类用地面积:牧草地居前首、未利用土地第二、林地为第三、耕地为第四。
P44、人均水资源量在3000立方米以下为轻度缺水,在2000立方米以下的为中度缺水,正在1000立方米以下的为重度缺水,在500立方米以下的为极度缺水;水资源量折合径流深在150mm以下的为生态型缺水。
P65、我国著名的三大共生矿:①内蒙古白云鄂博稀土矿②四川攀枝花钒钛磁铁矿③甘肃金川镍铜矿。
P76、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有56个民族,汉族人口最多,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是,世界上最多的民族。
我国人口分布是东部稠密,西部稀少;人口的产业结构上分布是,第一产业是农业,第二产业是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流通和服务业。
P10重要思考题:第二章我国物流基本状况7、我国的物流布局:以沿海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的形成:P12①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
②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物流圈。
③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
④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点,我国的物流业经营分散,组织开幅度较低。
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分为横向联合薄弱。
8、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①计划化原则:物流的组织管理要进行科学规划和计划。
实现物流合理化的首要条件。
②直达化原则:可以减少商品运送时间,创造时间价值,又可以降低物流费用支出。
物流企业组织物流合理化的主要形式或目标。
③钟摆化原则:④短距化原则;⑤集中化原则;⑥社会化原则;⑦服务化原则;⑧标准化原则。
P149、第三方物流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以下方面:①外商投资企业(主体)②有新技术的企业,连锁经营企业和电子商务③部分国有大型企业。
剖析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地理教案指导学生了解物流与工商业的发展
北京市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其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全球化趋势的加速,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高速发展的趋势。
本文旨在通过地理教案,指导学生了解物流与工商业的发展,剖析北京市的经济发展。
一、北京市的地理特点我们需要了解北京市的地理特点。
北京市位于中国北方平原腹地,东临渤海,西依燕山,地势平坦,形成了以东西向的山脉和南北向的平原为主的地形。
北京市地理位置十分优越,紧邻天津、河北等经济发达地区,占据了中国北方作为交通枢纽的重要地位,成为了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二、物流业的发展随着北京市的城市化程度不断提升,物流行业也呈现出井喷式的增长。
北京市是我国最大的铁路、公路、航空、邮政枢纽之一,同时还是中国重要的国际贸易和物流中心。
在物流业的发展过程中,北京市积极引进了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优化了物流服务系统,提高了物流运输效率。
目前,北京市物流业在国内的地位和影响力越来越显著,已成为中国物流产业的三大区域之一。
三、工商业的发展另外,北京市的工商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近年来,随着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创新发展,工商业蓬勃发展。
北京市的工商业各个领域的企业呈现出多元化、高精尖化的特色,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特别是,在高科技、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已经形成了规模较大的产业集群,成为了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代表。
众多高科技企业如百度,京东,小米等在北京市落户并发展壮大,使得北京市成为了高科技领域的国际标杆城市。
四、未来趋势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持续高速增长,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未来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同时,应对城市化和工业化带来的环境和资源压力也是未来发展需要关注的问题。
北京市已经提出,要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拓展空间,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发展创新型产业,以建设全球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
未来,北京市还将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发展低碳经济,呈现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城市更加宜居的美好前景。
物流经济地理
Chapter 11、什么是物流经济地理答: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学和经济地理学相结合的一门综合学科,同许多相邻学科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包括物流学,地理学,经济地理等,是介于社会经济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之间的边缘科学。
2、什么是地理学?答:地理学是研究地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空间分布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分为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两大分支学科。
3、什么是经济地理学?答:经济地理是人文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各国,各地区生产力布局的形成,发展条件和变化规律的学科。
4、什么是生产力布局及分类?答:生产力布局也称生产力配置,指生产力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和配置。
生产力布局包括工业生产布局,农业生产布局和交通布局等。
从国民经济的角度,生产力布局包括国民经济宏观布局,地区和部门的中观布局以及地点微观布局三个层次。
5、自然条件和人力资源条件是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
6、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特征答:土地资源利用类型一般分为耕地,林地,牧地,水域,城镇居民用地,交通用地,其他用地以及冰川和永久积雪、石山、高寒荒漠、戈壁沙漠我国土地资源特征为: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
7、物流布局概述沿海大城市群为中心的四大区域性物流圈格局已形成,以北京、天津、沈阳、大连和青岛为中心的环渤海物流圈,以上海、南京、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洲物流圈,以厦门和福州为中心的环台湾海峡物流圈,以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物流圈。
中国内陆腹地的物流布局,以大城市为中心,以铁路为纽带,形成物流结。
但我国的物流经一款能够分散,组织化程度地,物流布局不合理,物流技术含量不高,物流企业横向联合薄弱。
8、物流布局的基本原则和要求计划化原则;直达化原则;短距化原则;钟摆化原则;集中化原则;社会化原则;服务化原则;标准化原则Chapter 21、交通运输业的特点交通运输业不能产生新的产品,交通运输业的产品具有同一性,交通运输业资产构成的特殊性,交通运输业的产品不能储存,运输生产的安全性。
物流经济地理
物流经济地理株洲市被称为“火车拖来的城市”;山东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珠江三角洲是著名的“鱼米之乡”;山西有“煤乡”之称;黄金储量丰富的省:山东、陕西;云南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有色金属王国”,“药材之乡”的美誉;广西自治区物流布局:逐步建立起以中心城市、交通枢纽、物资集散地和口岸地区为主的物流配送中心体系。
在南宁、柳州、防城港建立起物流园区。
广西素称“有色金属之乡”;青海省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国粮食作物的地区分布: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以稻谷生产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小麦生产为主;东北三省大部分地区:以玉米、大豆、高粱、谷子为主和小麦轮作;西部青藏高寒山区:以青稞、豌豆、春麦为主;中国九大商品粮基地:生产条件和基础好的地区:太湖平原、洞庭湖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成都平原、珠江三角洲;增产潜力较大的地区:江淮地区;粮食商品率较高的地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
经济作物又称技术作物,工业原料作物,按其用途可分为: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嗜好作物、药用作物、热带作物。
中国经济作物及其分布:东部集中了中国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90%以上,是中国棉花、油料、糖、烟叶、茶叶、蚕茧、麻类、水果的主要产区。
南北差异也很大,在热带地区主要栽培橡胶、咖啡、可可、胡椒、椰子、油棕、香蕉、龙眼、荔枝、菠萝和特种药材;在亚热带地区主要栽培甘蔗、茶树、油桐、柑橘;温带地区多种植棉花、苹果、梨、葡萄,是棉花及温带水果的集中产区;在中温带地区以种植甜菜为主。
甘蔗位于热带、亚热带地区,产量高,收益大。
主要分布在粤、闽、桂、滇南、台等省区及四川盆地中南部,两个主要产区是广西和海南。
甜菜主产区在北纬40度以北,主要分布于长城以北,以东北地区松嫩平原为最大产区,其次为内蒙古河套及新疆玛纳斯河流域等地区。
中国水产资源分为:鱼类、甲壳动物类、软体动物类、藻类、哺乳类。
土特产:干菜类:黄花菜、黑木耳、白木耳、菇类、笋干、榨菜。
物流经济地理——第一章 绪论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指对生产力发展与布局有影响的自然界中的各个要 素:土地、气候、陆地水、海洋、动植物等。 (一)土地 土地资源是最重要、最基础的自然资源。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于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土地面积仅为 0.777公顷,是世界人均土地资源量的1/3。 我国自1984年开始的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到1996年全 部完成,并将数据成果统一到了1996年10月31日同一时点 (见下表)。
四大洋基本地理概况:
太平洋,为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所 围绕,面积约1.8亿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面积的一 半,是世界最大的洋,也是四大洋中岛屿最多、平均水 温最高、平均水深最深的大洋。著名的马里亚纳海沟就 在太平洋的西部,水深达11034米。 大西洋,位于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和南极洲之 间,面积9430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3626米,是世界 第二大洋。 印度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之间,面积 749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洋。 北冰洋,位于北美洲、亚洲、欧洲之间,面积1230万平 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洋。平均水深仅1100多米,其水 深不足200米的大陆架地区,约占北冰洋面积的1/2, 也是世界最浅的大洋。
二、世界的主要资源及其分布
(一)煤炭资源 1.煤炭资源分布 2.煤炭工业分布 3.煤炭的消费和贸易 (二)石油资源
第三节
中国自然地理状况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二、我国的自然资源 三、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 四、我国的人力资源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疆域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它位于北半球,在全球最大的 大陆——欧亚大陆的东部和全球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的 西岸,西南面距印度洋不远。 我国国土大部分地处中纬度,最北境在黑龙江省漠河以 北的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北纬53°34′),最南境在南 沙群岛的曾母暗沙附近(北纬3°51′),南北延伸5500公里, 跨纬度约50°。从南到北,全国(除青藏高原高寒区外)跨 越了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南)温带、中温带和寒(北) 温带等6个温度带。 我国国土最东境在黑龙江省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 会合处(东经135°05′),最西境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 米尔高原上(东经73°附近)。东西距离5200公里,跨经度 将近62°。时差在4小时以上。在世界标准时区中,我国 国土分属东五区至东九区的五个时区。
(完整版)物流经济地理---教学大纲
物流经济地理》课程教学大纲一、基本信息1、课程中文名称:物流经济地理2、课程英文名称:Logistics Economic Geography3、课程编号:0616314、课程类别:专业课5、课程性质:必修课6、适用层次:汉族专科7、适用专业:物流管理8、开课学期:49、学时:理论课学时4010、学分: 2.5二、课程教育目标《物流经济地理》是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达到我国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要求。
课程教学中做到: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要求;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内容与要求本课程物流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其功能在于使学生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等基本理论。
并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解决现实生活中的物流问题。
本课程的重点是掌握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旅游等部门的生产布局理论和地域组织的形成、特征、结构、分类和分区。
第1章绪论本章教学内容: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和学科体系1.1.1 物流经济地理的研究对象1.1.2 物流经济地理的学科体系1.2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研究方法1.2.1 物流经济地理的主要研究内容1.2.2 物流经济地理的基本研究方法第 2 章生产力布局与物流空间布局本章教学内容:2.1 生产力布局2.1.1生产力布局概述2.1.2生产力布局的原则2.1.3 2.1.4生产力布局的演变与问题生产力布局的基本条件2.2 物流空间布局2.2.1物流空间布局概述2.2.2物流空间布局的原则2.2.3物流基础设施布局第 3 章农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3.1 农业与物流3.1.13.1.2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业物流的概念和分类3.1.33.1.4 3.1.5发展农业物流的意义我国农业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促进我国农业物流发展的措施3.2 种植业物流经济地理3.2.1 粮食作物3.2.2 经济作物3.3 林业物流经济地理3.3.1 3.3.2 3.3.3 3.3.4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我国森林资源的分布我国经济林布局我国防护林布局3.3.53.3.6我国林业结构变化天然林保护,人工林培育3.4 畜牧业物流经济地理3.4.1 畜牧业概述3.4.2 我国畜牧业的分布3.5 渔业物流经济地理3.5.1 发展渔业的意义3.5.2 我国渔业发展概况3.5.3 我国渔业资源3.5.4 我国渔业生产布局第 4 章工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4.1 工业与物流4.1.1 工业物流的概念及作用4.1.2 工业物流的特点4.1.3 工业物流与传统物流的区别4.1.4 工业物流企业运作流程4.2 轻工业物流经济地理4.2.1纺织工业4.2.2食品工业4.2.3造纸工业4.2.4日用品制造业重工业物流经济地理4.3.1能源工业4.3.2冶金工业4.3.3建筑材料工业4.3.4化学工业4.3.5机械工业4.3.6电子工业第 5 章商业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5.1 商业与物流5.1.1 商业物流的特点5.1.2 商业与物流的关系5.2 商业布局及其形成规律5.2.1 商业布局研究的内容和意义5.2.2 影响商业布局的主要因素5.2.3 商业中心布局5.3 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城市及其物流发展5.3.1 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城市5.3.2 我国主要商业中心城市物流发展现状第 6 章物流交通地理本章教学内容:6.1 物流与交通运输6.2 铁路运输6.2.1铁路运输的特点6.2.2铁路车站6.2.3铁路枢纽6.3 公路运输6.3.1公路运输的特点6.3.2公路的分类6.3.3货车的分类6.3.4公路运输的模式6.4 水路运输6.4.1水运船舶6.4.2水运航道6.4.3水运港口6.5 航空运输6.5.1 航空线和航空港6.5.2 航空货物运输6.6 管道运输6.6.1 管道的分类6.6.2 我国管道运输概况第7 章旅游经济地理本章教学内容:7.1 旅游业7.1.1 旅游业的特点7.1.2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7.2 旅游资源7.2.1 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7.2.2 我国旅游资源的特点7.3 旅游经济地理区划7.3.1旅游经济地理区划的意义与原则7.3.2旅游经济地理区划的影响因子7.3.3我国旅游经济地理区划7.4 旅游物流7.4.1旅游物流概述7.4.2旅游物流产业化、集群化、科学化发展的可行性7.4.3基于现代物流理念的旅游业供应链第8 章物流分区地本章教学内容:8.1 我国经济区划8.1.1经济区划与行政区划8.1.2经济区划的演变与发展8.1.3经济区划对物流的影响8.2 东北地区8.2.1东北地区概况8.2.2东北地区经济8.2.3东北地区物流8.3 北部环渤海地区8.3.1北部环渤海地区概况8.3.2北部环渤海地区经济8.3.3北部环渤海地区物流8.4 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8.4.1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概况8.4.2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经济8.4.3东部长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物流8.5 南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8.5.1南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概况8.5.2南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经济8.5.3南部珠江三角洲沿海地区物流8.6 长江中游地区8.6.1长江中游地区概况8.6.2长江中游地区经济8.6.3长江中游地区物流8.7 黄河中游地区8.7.1 黄河中游地区概况8.7.2 黄河中游地区经济8.7.3 黄河中游地区物流8.8 大西南地区8.8.1 大西南地区概况8.8.2 大西南地区经济8.8.3 大西南地区物流8.9 大西北地区8.9.1 大西北地区概况8.9.2 大西北地区经济8.9.3 大西北地区物流第9 章港澳台地区物流地理本章教学内容:9.1 香港地区物流地理9.1.1 香港物流自然环境9.1.2 香港物流社会经济环境9.1.3 香港物流业发展9.2 澳门地区物流地理9.2.1 澳门物流自然环境9.2.2 澳门物流社会经济环境9.2.3 澳门物流业发展9.3 台湾地区物流地理9.3.1 台湾物流自然环境9.3.2 台湾物流社会经济环境9.3.3 台湾物流业发展第10 章国际物流经济地理本章教学内容:10.1 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概述10.1.1 国际贸易的新变化10.1.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10.1.3 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10.2 国际海运物流10.2.1 国际海运物流集装箱港口发展现状1022国际海运主要航线10.3国际陆路物流10.3.1国际公路运输10.3.2国际铁路和大陆桥运输10.3.3国际管道运输10.4国际航空物流10.4.1 民用航空10.4.2世界民用航空发展现状10.4.3我国民用航空发展现状10.5国际能源物流10.5.1能源结构10.5.2世界石油资源10.5.3我国石油资源10.6国际大宗干散货物流10.6.1铁矿物流10.6.2煤炭物流10.6.3粮食物流10.7国际主要物流地理分区10.7.1亚洲经济区10.7.2欧洲经济区10.7.3美洲经济区10.7.4大洋洲经济区10.7.5非洲经济区四、学时分配五、作业、练习的安排与要求1、课内安排5次,安排2课时的习题练习和讲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商业中心形成条件 • 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 其他因素Biblioteka 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 人口因素
2013-11-28
4.2.2商业中心分布特征 1.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多,中西部较少
• 由于我国各地区的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 劳动地域分工不同,使商品生产在地区分布上 存在很大差异。有的地区纺织产品生产和发展 在全国居特殊重要的地位,如上海、天津、北 京等地;有的地区以生产钢材为主,如鞍本地 区、京津唐地区;有的则是生产和调拨棉花的 主要区域,如新疆、山东、河北、河南、江苏 等地;有的则是产煤区,如山西、河南、内蒙 古等地。
• 分布不平衡,东部沿海较多,中西部较 少
2.沿江河、铁路干线分布
3.点状辐射、面状吸引
• 我国商业中心的分布呈点状辐射、面状吸 引,形成商业网点数量逐级扩大的特点 • 商业中心通过在周围经济区设置各类批发 站、零售部、服务设施,交流货物、交流 市场信息,对周围的各市场和经济地区形 成较强的辐射面,从而使商业中心联系范 围愈广,吞吐、集散作用愈大,规模愈大。
• 通过商业中心组织区域内或区域间的商业经济活动,能充分发挥各区域的经 济优势,改善区域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区域内的经济迅速发展。
• 3.促进商品交换,加强商品流通,推动经济联合
3.地理位置和交通运输条件
优越的地理位置提供丰富足够的货源,发 达的交通运输网络才能满足现代社会人流、 物流和信息流的要求。我国长江、黄河沿 岸,京广、陇海、京沪和京哈铁路沿线之 所以成为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迅速、物流 发达、人口密集、城乡差别小的地区,而 且长期以来,是我国的商贸中心,除了得 益于各种客观因素外,其中一个重要的条 件,就是这些地区交通运输便利,地理位 置优越。所以,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 是商业中心形成、发展和分布的重要因素。
制作:QQ676578663
4.2.1商业中心形成的条件
1.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
• 一般来说,工农业生产发达的地区,通 常也是商业活动繁荣的地区,因为现代 化的工业基础和专业化的农业区域,可 以为商业提供日趋丰富的商品货源。而 商业作为专门从事商品流通的经济部门, 又是各土产部门货畅其流的桥梁和纽带。 例如,我国的北京、天津、上海和广州 等城市,既是现代工业中心,又是现代 商业中心。 • 商品生产的发展水平是商业中心形成发 展和分布的决定性因素。 • 生产力越发达,生产水平越高,商业中 心越会有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2.人口因素
• 因为人口密度、人口数量对商品消费量和消费 结构起决定的作用,即人口密度高、人口数量 多的地区所需的消费品数量多、品种杂,需要 相应设立各种商业生产企业和商业经营管理部 门。由于社会分工及专业化生产以及各地区的 差异性,使得必须加强商品交换以及与周围经 济区域的经济联系,从而使人口密度高、人口 数量多的地区作为商业中心的地位和作用日益 突出,所以人口因素是形成商业中心的重要条 件。
4.其他因素
• 其他因素主要是指政治因素、历史因素、军事因素等,
它们对商业中心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由于政 治体制的变化,经济体制也要变,由此而引起的经济政 策的重新制订和实施,会影响到商业中心的形成和迁移 (经济区、特区);由于重新划分行政区,国都、省会等 地址要选择、迁移;由于历史原因形2O3残能裔锤。疑 基中;山;宦船鲣展至令识是商鳃中心(东部沿海地带)i 出于军事影响,使一些城市既是军事名城又是商贸中心 (武汉市、重庆市)。由此可知,商业中心的形成需要多 方面的条件,分析商业中心的形成须要考虑综合因素。 从全国看,上海是全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北京次之。天 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等,也是全国重要 的商业中心。此外,各省级行政中心也同时是各省区的 商业中心。
4.2.3商业中心的基本作用
• •
1.促进各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商业中心的基本特征决定了商业中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各商 业中心不仅负责组织经济区域范围内的商品流通,而且通过组织本地区或跨 地区的商品交换、市场活动,直接促进地区间的横向经济联系。
• 2.促进生产,引导生产,调整区域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