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模板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制度模板一、引言为了提高企业的信息安全管理本领,防范和处理泄漏事件,保护企业的机密信息和客户隐私,订立本制度,规范企业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流程。
二、管理标准2.1 泄漏检测1.每部门在安全管理职责范围内,对涉及敏感信息的设备、系统、软件等进行定期检测,确保安全性。
2.建立泄漏检测机制,包含但不限于使用安全监控系统、设备审计系统、网络流量分析系统等,连续跟踪监测可能存在的泄漏风险。
3.泄漏检测重要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网络数据包监测:对数据包进行实时监测,发现异常行为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设备日志审计:对关键设备的日志进行定期审核,发现异常行为及时报告。
–系统漏洞扫描:定期对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及时修复存在的漏洞。
–数据访问监控:监测员工、供应商等对敏感信息的访问行为,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2.2 泄漏报告1.任何一名员工在发现或怀疑泄漏事件时,应立刻向上级主管或公司安全负责人进行报告,确保及时处理。
2.泄漏报告内容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信息:–泄漏发生的时间、地方、方式等认真信息。
–可能受到影响的数据和涉及的相关系统、软件等。
–目前已采取的应急措施。
–报告人对事件的初步分析和建议等。
3.泄漏报告应尽快提交至公司安全负责人,确保及时处理。
2.3 泄漏处理1.在收到泄漏报告后,公司安全负责人应立刻成立泄漏事件应急处理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协调处理工作。
2.泄漏事件应急处理组应立刻采取以下应急措施:–隔离现场:立刻将可能造成进一步泄漏的设备、系统隔离,防止扩大影响范围。
–停止泄漏:尽快制止泄漏事件的发生,避开连续泄露。
–收集证据:保管相关的日志、记录等作为后续调查和取证的依据。
–恢复系统:尽快修复受影响的系统、软件,恢复正常运行。
3.泄漏处理过程中,应紧密关注全部涉及人员并保持沟通,统筹协调各方资源,确保处理工作依照预定计划进行。
2.4 泄漏除去1.经过泄漏处理,应在确认泄漏已得到掌控后,进行泄漏除去工作,以防范仿佛事件再次发生。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一、目的为确保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防止和减少泄漏事故的发生,提高公司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涉及有毒有害、可燃气体的生产车间、相关管理部门及全体员工。
三、泄漏检测1.检测范围:包括有毒有害、可燃气体泄漏检测报警系统所涉及的设备、管道、阀门、法兰、密封件等。
2.检测设备:配置合适的检测仪器,确保检测准确可靠。
3.检测频率:根据生产情况和设备运行状态,定期对检测设备进行检测,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检测人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经过培训合格后上岗。
四、泄漏报告1.泄漏发现人员应立即按下报警按钮,启动泄漏报警系统。
2.泄漏报警系统自动发送报警信号至中控室,中控室应及时显示泄漏位置、泄漏物质等信息。
3.中控室应立即通知相关生产车间和管理部门,启动应急预案。
4.泄漏发现人员应迅速前往泄漏现场,确认泄漏情况,并采取紧急措施,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5.泄漏现场人员应立即向中控室报告泄漏情况,包括泄漏位置、泄漏物质、泄漏量等信息。
6.中控室应将泄漏情况报告公司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指示,通知相关部门采取相应措施。
五、泄漏处理1.泄漏处理人员应根据泄漏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清洗、吸附、中和等。
2.泄漏处理过程中,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确保处理人员安全。
3.泄漏处理结束后,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泄漏已彻底消除。
六、泄漏消除1.泄漏消除人员应根据泄漏处理结果,采取相应的消除措施,如更换密封件、修复设备等。
2.消除措施应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确保消除效果。
3.泄漏消除结束后,应进行验收,确保泄漏已彻底消除。
七、闭环管理1.公司应建立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确保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2.公司应定期对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泄漏事故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模版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模版泄漏是指机密信息或敏感数据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泄露或公开的事件。
泄漏事件不仅会对个人或组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可能导致声誉受损、法律纠纷等问题。
为了有效防范和应对泄漏事件,建立一个闭环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个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的模板,包括制度目的、适用范围、主要流程和责任分工等内容。
具体的实施细节和细化规定应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
一、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的程序,确保泄漏事件能够及时发现、处理、消除,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保护机构的信息安全和利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机构内所有的员工、合作伙伴以及与机构有业务往来的外部人士。
三、主要流程1. 泄漏检测1.1 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安全风险评估,发现潜在的泄漏风险。
1.2 配置安全设备和系统,包括入侵检测系统、防火墙、数据监测系统等,监控和记录信息系统中的数据流动。
1.3 员工训练,加强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员工正确处理敏感数据和保护个人信息。
2. 泄漏报告2.1 任何员工在发现泄漏或怀疑有泄漏情况时,应立即上报至信息安全部门或专人负责人。
2.2 泄漏报告应包含泄漏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信息内容,以及涉及的人员等信息。
2.3 信息安全部门或负责人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计划,部署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3. 泄漏处理3.1 信息安全部门或负责人应对泄漏事件进行调查,查明泄漏原因、泄漏途径和泄漏程度。
3.2 根据泄漏情况的严重性和后果,及时采取控制措施,阻止泄漏继续扩大。
3.3 尽快制定和实施恢复措施,修复受影响的系统和设备,恢复正常运营。
4. 泄漏消除4.1 完成泄漏事件的调查和处理后,应进行评估和验证,确保泄漏事件已经得到妥善处理,并消除相关风险隐患。
4.2 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流程,以防止类似泄漏事件再次发生。
4.3 对于发生泄漏的员工或外部人士,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纪律处分或法律措施。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相关政策 (2)2.3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检测环境条件 (8)5.2检测方法 (8)5.3仪器设备要求 (8)5.4结果处理 (13)5.5安全防护要求 (13)5.6检测范围、对象 (14)5.7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修复时限 (20)7.2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泄漏是指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质由于管道、设备、容器等设施的损坏、老化、错误使用等原因,发生有害物质向周围环境泄漏的现象。
对于化工企业、石油企业等环境风险较高的产业而言,泄漏不仅会危害到员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影响周边环境、污染空气、水源等,给社会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因此,建立一套完整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一、泄漏检测1. 泄漏监测点设置工业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情况、生产工艺流程、物料储存、厂区布局、环保要求等情况,合理地设置泄漏监测点。
针对可能泄漏的设备、仪表、指示器等进行定期检测,以便及时了解设备是否存在异常,从而预防泄漏的发生。
2. 定期检查设备针对可能泄漏的设备,企业应定期进行检查,以发现可能存在的故障、漏洞或缺陷。
定期检查的时间间隔应根据设备的使用情况、检测技术要求、生产周期等因素来确定。
如果发现设备存在问题,则应立即停机进行修理处理。
3. 检测人员培训企业应对从事泄漏检测的人员进行培训、考核,使其具备独立进行泄漏检测工作的能力,保证泄漏检测的准确性。
二、泄漏报告1. 泄漏信息上报一旦发现泄漏现象,检测人员应立即上报泄漏信息,包括泄漏的设备名称、地点、泄漏物质名称、数量、时间等信息。
2. 报告流程泄漏信息上报应按照严格的流程进行,由责任单位进行确认并及时反馈,确保上报的泄漏信息得到及时处理。
三、泄漏处理1. 处理方案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情况的泄漏事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应当考虑到泄漏物质的性质、泄漏的程度、周围环境等因素。
2. 采取措施对于小型泄漏事件,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防止泄漏物质进一步扩散。
对于大型泄漏事件,应当采取紧急处理措施,及时组织人员进行处置。
处理措施应当包括物料回收、清理物体、处理剩余物质等各方面。
3. 保护环境在泄漏处理过程中,应当采取措施保护环境,防止污染物质进入水源、土壤等环境中。
同时,应当及时通知有关部门进行监测、检测,保护周边环境、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1. 背景介绍泄漏问题在各行各业都存在潜在风险,可能导致环境污染、人身伤害以及财产损失。
为了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建立一套完善的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至关重要。
2. 泄漏检测流程2.1 泄漏检测设备购置与维护为了准确检测泄漏情况,企业应购置高质量的泄漏检测设备,并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2 泄漏检测方案制定针对不同的泄漏风险点,企业应制定相应的泄漏检测方案。
方案需包括检测频率、检测方法、检测人员及责任等内容,以确保泄漏问题能够及时被发现和解决。
2.3 泄漏检测实施根据泄漏检测方案,企业应按照预定的频率和方法进行泄漏检测工作。
检测人员需接受相应的培训,熟悉检测操作流程和安全防护措施,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可靠。
2.4 泄漏检测记录每次泄漏检测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测时间、地点、方法、结果等内容。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泄漏问题溯源和责任追究的依据。
3. 泄漏修复流程3.1 泄漏报告与通知一旦发现泄漏情况,相关人员应立即向上级报告,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泄漏情况及时得到处理。
3.2 风险评估与控制发生泄漏后,企业应立即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泄漏对环境、人员和财产的影响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防止进一步扩大泄漏范围和影响。
3.3 泄漏修复工作泄漏修复工作包括紧急抢修和长期修复两个阶段。
紧急抢修阶段需迅速止血、封堵泄漏源,并进行现场清除和处理。
长期修复阶段则需进行彻底的泄漏源修复和环境恢复工作。
3.4 泄漏修复记录对于每次泄漏修复工作,都应有详细的记录,包括修复时间、方法、效果等内容。
这些记录不仅可供后期查证和总结经验教训,也可用于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和交流。
4.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的评估与改进为了确保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企业应定期对该制度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可包括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泄漏事件的频率和严重程度、修复效果等方面。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模版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模版1. 引言泄漏是指未经授权或无意间将敏感信息或机密资料外泄的情况。
泄漏事件可能对企业的声誉、资产和客户信任造成严重影响。
为了及时发现、报告、处理和消除泄漏事件,建立一套闭环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旨在提供一个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模版。
2. 泄漏检测2.1 自动监控系统建立一个自动监控系统,实时检测企业内部的敏感信息和机密资料的泄漏情况。
该系统应具备以下功能:- 监控企业内部网络流量,识别异常的数据传输行为;- 检测有害软件或恶意代码的活动,防止数据泄漏;- 监控员工的设备和账户行为,发现潜在的泄漏风险。
2.2 外部威胁情报收集建立一个外部威胁情报收集的渠道,及时获得有关泄漏事件的信息。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收集威胁情报:- 订阅专业安全供应商的服务,获取最新的威胁情报;- 参加安全会议和研讨会,与同行业的企业交流经验;- 与执法机构和安全专家建立合作关系,获取及时的情报。
2.3 随机安全检查定期进行随机安全检查,对企业内部敏感信息和机密资料的存储和传输进行评估。
这将有助于发现潜在的泄漏风险,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3. 泄漏报告3.1 内部报告流程建立一个内部报告流程,以确保泄漏事件能够及时上报给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
该流程应具备以下要素:- 明确指定报告泄漏事件的责任人;- 提供一个安全的报告渠道,确保报告人的隐私和安全;- 设立报告事件的时间要求,确保信息能够及时上报。
3.2 外部报告流程对于严重的泄漏事件,建立一个外部报告流程,及时通知相关的执法机构、监管部门和受影响的客户。
外部报告流程应包括以下要素:- 指定外部报告的责任人,负责与相关机构进行沟通;- 明确报告的时间要求,确保信息能够及时提交;- 提供一个安全的报告渠道,以保护公司和客户的权益。
4. 泄漏处理4.1 事件调查一旦发现泄漏事件,应立即启动事件调查程序,以了解事件的起因和影响。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范文(4篇)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范文泄漏是指组织内部的敏感信息或者机密信息被外部人员获取或者泄露出去的行为。
为了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建立一个全面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是非常重要的。
一、引言信息安全是组织的生命线,任何信息泄漏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和损失。
为了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泄漏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二、泄漏检测1.建立泄漏检测机制组织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泄漏检测机制,包括:网络监控系统、日志审计系统、数据备份系统等。
这些系统可以监测组织内部的敏感信息流动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2.制定泄漏检测规则根据组织的信息安全需求和特点,制定泄漏检测规则,包括:敏感信息的传输、存储、处理等方面的规定。
这些规则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预防泄漏行为。
三、泄漏报告1.确定报告渠道组织需要确定一个专门负责接收泄漏报告的渠道,例如设立一个信息安全部门或者指定一名负责人。
2.建立报告流程建立一个简洁高效的报告流程,包括:报告内容的要求、报告人员的身份确认、报告方式的选择等。
报告流程应该明确规定报告的时间要求和保密要求,以防止信息泄漏。
四、泄漏处理1.确定处理责任人组织需要指定一名负责处理泄漏事件的责任人,负责协调和组织相关部门的合作,以确保泄漏事件得到及时处理。
2.制定处理方案根据泄漏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应该包括:隔离泄漏源、修复漏洞、恢复受损数据等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损失。
五、泄漏消除1.制定整改计划针对泄漏事件的原因和教训,制定相应的整改计划。
整改计划应该明确责任人、整改措施和时间要求,以确保类似泄漏事件不再发生。
2.监督和评估组织需要建立一个监督和评估机制,对泄漏事件的整改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
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
六、总结建立一个完善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是组织信息安全的基础。
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措施,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组织的信息安全,防止泄漏事件对组织造成损失和影响。
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规章制度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范本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泄漏事件的管理,确保企业的信息和数据安全,保护企业和客户的利益,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泄漏事件的管理范围包括但不限于电子数据泄漏、纸质文件泄漏、口头信息泄漏等。
第三条泄漏事件管理的原则是快速响应、全面调查、适当处置、防止再发。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全部公司员工,包括全职员工、临时员工、实习生等。
第二章泄漏事件的分类第五条泄漏事件按照涉及对象的敏感程度和泄漏的影响程度分为三类:(一)一般泄漏事件:不涉及机密信息或者涉及机密信息但泄漏的影响较小的事件;(二)重要泄漏事件:涉及机密信息且泄漏的影响较大的事件;(三)严重泄漏事件:涉及机密信息且泄漏的影响极大的事件。
第六条公司应当根据泄漏事件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置措施和流程,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
第三章泄漏事件的管理流程第七条泄漏事件的管理流程包括初步调查、报告、核实、处理、整改和评估等环节。
第八条发现或接到泄漏事件的报告后,相关责任人应当立即进行初步调查,确定泄漏的对象、方式和可能的影响。
第九条初步调查结束后,责任人应向上级领导或泄漏事件管理部门报告,说明情况并提出处理建议。
第十条上级领导或泄漏事件管理部门应当对报告进行核实,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分析,并根据泄漏事件的等级确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第十一条处理措施可包括但不限于:(一)封锁信息渠道,防止进一步泄漏;(二)追踪泄漏源头,查找泄漏的原因;(三)采取纠正措施,消除泄漏的影响;(四)向相关部门报告,加强信息的保护措施。
第十二条处理措施完成后,责任人应当进行整改,并对整改方案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完全解决。
第十三条泄漏事件的整个处理流程应当有相关责任人记录并形成书面报告,便于后续的跟进和追溯。
第四章责任与处罚第十四条对于泄漏事件,公司将依照公司规定的违规行为处理制度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对于一般泄漏事件,责任人可能接受口头警告、书面警告、降职等处理措施。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4篇)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泄漏是指未经授权或不当地透露机密信息或敏感信息的行为。
泄漏事件对组织和个人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财务损失、信誉受损、法律责任等。
因此,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建立一套完整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泄漏检测阶段1. 定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组织应定期对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以排除潜在的泄漏隐患。
2. 异常流量监测:通过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异常流量情况。
3. 用户行为监控:建立完善的用户行为监控机制,对员工在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不当的信息访问行为。
二、泄漏报告阶段1. 泄漏事件报告流程: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泄漏事件报告流程,规定泄漏事件的报告渠道、报告人员、报告时限等相关要求。
2. 泄漏事件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泄漏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现途径、泄漏内容、泄漏影响评估等详细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调查。
三、泄漏处理阶段1. 事件初步处理:组织应立即对泄漏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如停止外泄、调查事实等,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泄漏。
2. 应急响应:根据泄漏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确保泄漏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泄漏消除阶段1. 溯源和修复:通过对泄漏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尽快找出泄漏的源头和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2. 影响评估和整改:对泄漏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审查和总结:对泄漏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审查和总结,提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
五、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醒1. 泄漏知识培训:组织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泄漏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泄漏行为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
2. 泄漏风险提示:通过各种内部宣传途径,对员工进行泄漏风险的提示和警示,提醒员工时刻保持对信息安全的高度警惕。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制度1. 引言泄漏是指不合规的信息或数据被非授权的个人或组织取得或使用的情况。
泄漏不仅会对组织造成财务损失,还会损害其声誉和商业信誉。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除去闭环管理制度是组织信息安全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 泄漏检测2.1 内部监测组织需建立一套内部监测机制,确保敏感信息不被内部员工非法取得或传播。
内部监测包括但不限于: - 建立日志审计系统,记录员工的系统访问日志,包括登录记录、操作记录等。
- 配备监控设备,监控紧要区域和员工活动,适时发觉异常行为。
2.2 外部监测外部监测是指组织利用外部资源,如安全厂商、安全团队等,对组织信息进行监测,适时发觉潜在的泄漏威逼。
外部监测包括但不限于: - 委托安全厂商定期对组织信息进行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发觉潜在的泄漏漏洞。
- 与安全团队建立合作关系,共享安全情报,适时了解行业内最新的泄漏事件。
3. 泄漏报告3.1 报告机制组织需建立一套泄漏报告机制,确保员工能够适时发觉和报告泄漏事件。
报告机制包括但不限于: - 设立泄漏报告渠道,员工可以通过内部邮件、电话等途径报告泄漏事件。
- 建立匿名报告机制,保护员工的隐私和安全,激励员工举报泄漏行为。
3.2 报告流程泄漏报告流程应清楚明确,包括以下步骤: - 员工发觉泄漏事件后,立刻向上级主管或指定的安全责任人报告。
- 安全责任人调查确认报告的泄漏事件,记录相关信息。
- 安全责任人向高层管理层和相关部门汇报泄漏事件的情况。
- 高层管理层依据泄漏事件的严重性,决议是否成立应急响应小组。
4. 泄漏处理4.1 应急响应小组针对严重的泄漏事件,应成立应急响应小组,负责适时处理和追踪泄漏事件的后续行动。
应急响应小组的职责包括但不限于: - 确认泄漏的范围和影响,适时实行措施遏制泄漏。
- 适时通知法务部门,咨询法律问题,避开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 跟进泄漏调查,收集证据,帮助法务部门处理涉及的法律纠纷。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制度一、背景与目的为了保障企业的商业机密和敏感信息的安全,防止泄漏事件对企业造成不行挽回的损失,特订立本《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制度》(以下简称“本制度”)。
本制度旨在确保泄漏事件的全面监测及时报告、高效处理和彻底除去,并规范相关责任和考核机制,以保障企业的信息安全,维护企业利益。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全部员工、外部合作伙伴和其他相关利益方。
三、管理标准1. 泄漏检测1.1. 定期进行信息安全检查和评估,严密监测内部和外部的泄漏风险。
1.2. 使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和工具,对网络、系统和其他信息通道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1.3. 设立特地的信息安全团队,负责定期检查和评估对泄漏事件的敏感度,以确定泄漏事件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
1.4. 订立并执行信息风险和泄漏防备计划,保障信息安全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2. 泄漏报告2.1. 任何员工在发现或怀疑存在泄漏事件时,应立刻向上级主管报告。
2.2. 上级主管收到报告后,应立刻通知信息安全团队,并供应认真的相关信息。
2.3. 信息安全团队在收到报告后,应快速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查和处理。
2.4. 信息安全团队应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报告泄漏事件的情况、规模和潜在影响。
3. 泄漏处理3.1. 在调查过程中,信息安全团队应采取必需的措施,包含但不限于对涉事人员进行询问、取证和提取相关电子数据等。
3.2. 依据调查结果,信息安全团队应与相关部门共同订立和执行相应的处理方案,包含限制受影响信息的进一步传播和使用。
3.3. 假如调查结果确认泄漏事件依法构成违法行为,信息安全团队应及时向公司高级管理层和法务部门报告,并搭配执法机关进行进一步的调查和处理。
3.4. 信息安全团队应对受泄漏影响的信息进行修复和恢复,确保信息安全和业务正常运转。
4. 泄漏除去4.1. 信息安全团队应与相关部门共同订立并执行泄漏除去方案,包含修复漏洞、加强信息保密措施和加大内部培训力度等。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除去闭环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确保企业信息安全和应对潜在的泄漏风险,本制度旨在规范和引导企业泄漏事件的检测、报告、处理和除去闭环管理。
二、范围和适用性该制度适用于全部企业内部员工、合作伙伴和供应商,涵盖全部可能涉及信息泄漏的情景,包含但不限于:电子数据、纸质文件、口头沟通等。
三、管理标准3.1 泄漏检测1.企业应配备先进的泄漏监测系统,确保对全部涉及敏感信息的网络、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进行全面监测。
2.系统应定期扫描、检测异常行为和数据流量,及时发现泄漏行为。
3.2 泄漏报告1.任何员工在发现、怀疑或收到有关泄漏行为的信息时,应立刻报告给企业法务部门或信息安全负责人。
2.泄漏报告应包含相关细节,如涉及的信息、泄漏发生的时间、地方、相关人员等。
3.3 泄漏处理1.泄漏事件的处理应由企业法务部门或信息安全负责人负责,确保采取适当的措施。
2.处理措施应包含但不限于:限制访问权限、封锁涉及的设备或应用程序、追踪和收集证据等。
3.4 泄漏除去闭环1.企业应建立泄漏除去闭环机制,确保泄漏事件的处理能够得到有效解决和及时关闭。
2.泄漏事件的除去闭环应包含但不限于:修复漏洞、完全清除泄漏信息的副本、更新安全规定和措施,确保仿佛事件不再发生。
四、考核标准4.1 泄漏检测效果考核1.泄漏检测系统的效果应定期进行评估和考核,包含但不限于:检测精准度、异常行为的发现率、报警的及时性等。
2.考核结果应及时报告给企业法务部门或信息安全负责人。
4.2 泄漏报告及时性考核1.泄漏报告的及时性应进行考核,要求员工在发现、怀疑或收到有关泄漏行为的信息后立刻报告。
2.泄漏报告的时效性将作为员工工作绩效考核的一部分。
4.3 泄漏处理效果考核1.泄漏事件处理的效果应进行考核,包含但不限于:问题解决的及时性、采取措施的合理性等。
2.考核结果应及时报告给企业法务部门或信息安全负责人。
4.4 泄漏除去闭环效果考核1.泄漏除去闭环的效果应进行考核,包含但不限于:漏洞修复的完整性、信息的完全清除、安全规定的更新等。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背景介绍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泄漏事故。
泄漏不仅会造成生产效率的损失,而且还会给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巨大的危害。
因此,建立一套有效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对避免泄漏事故和保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至关重要。
泄漏检测环节泄漏检测是防止泄漏事故的关键措施,其主要内容包括随机检测和定期检测两种方式。
随机检测是指利用气体检测仪等设备对工业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尾气检测,如果检测到超标的情况,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泄漏扩散;而定期检测是指对设备进行周期性的检查,防止老化设备引起的泄漏情况。
报告环节一旦发现泄漏情况,需要立即向企业领导层汇报,然后进行督促处理。
在报告过程中,要明确泄漏的位置、时间、液体或气体成分,以及泄漏风险等细节信息,这些信息将有助于企业领导层及时作出决策并采取紧急措施。
处理和消除环节在确定泄漏情况后,第一时间需要进行处理和消除操作。
具体操作包括启动应急预案,引导被泄漏物质流入缓冲区和隔离区,采取高效的泄漏清除措施,如采用生物降解剂或吸附剂清除有机物泄漏等,以达到止泄、防扩散的目的。
同时,企业还需要做好现场保护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安全。
闭环管理泄漏的处理和消除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实施闭环管理。
在处理结束后,需要及时对处理方案进行总结并制定改进措施,以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并修订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提高泄漏问题的应急处置能力。
结论建立一个完善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进行生产管理和环保监管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企业应从每一个环节入手,加强对泄漏问题的认识,全面推进泄漏监测技术方案的优化,提高泄漏问题的应急处置能力,保障员工健康和环境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
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一、目的为了加强有机化工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控制,降低企业排放对环境空气质量的影响,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强对本公司VOCs管理进行管控,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规定对VOCs无组织排放的排查管控提供了排查流程和奖惩管理依据,适用于**公司及全资、控股子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管控管理。
三、定义(一)VOCs是指常温下饱和蒸汽压大于70 Pa、常压下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化合物,或在20℃条件下,蒸汽压大于或者等于10 Pa 且具有挥发性的全部有机化合物。
(二)无组织排放大气污染物不经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三)泄漏检测与修复泄漏检测与修复是指对工业生产全过程物料泄漏进行控制的系统工程。
该技术采用固定或移动检测仪器,定量或定性检测生产装置中阀门等易产生VOCs泄漏的密封点,并修复超过一定浓度的泄漏点,从而控制物料泄漏损失,减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简称LDAR。
(四)FID火焰离子化检测仪,是一种高灵敏度通用型检测器,几乎对所有的有机物都有响应,而对无机物、惰性气体或火焰中不解离的物质等无响应或响应很小。
(五)泄漏密封点净检测值超过泄漏控制浓度的密封点,简称泄漏点。
(六)严重泄漏密封点按照净检测值达到或超过10000μmol/mol的泄漏点,简称严重泄漏点。
四、职责HSE管理部1、负责制定、修订公司《泄漏检测与修复制度管控方案》,并监督执行;2、负责制定公司VOCs无组织排放指标,并监督执行;3、组织VOCs环保专项检查,通报并督促问题整改;4、参与对影响空气质量的环境污染事件进行调查并督促整改;5、负责VOCs排查管控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6、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7、根据法律法规、标准的更新情况,识别公司VOCs排放方面的合规性风险,并及时向上级领导反馈意见和建议;8、与政府环保主管部门对接有关VOCs监管方面的工作。
(二)生产部1、参与审核VOCs治理的环保技术项目;2、负责制定VOCs无组织异常排放情况下的生产调度措施,并组织处理;3、负责协调各装置通过工艺调整减少VOCs无组织排放。
ldar工作管理制度
ldar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和提高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Leak Detection and Repair, LDAR)工作,保护环境、预防环境污染,维护生态平衡,保障人体健康,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需要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作业场所或设备。
第三章岗位职责1.公司负责人:(1)组织公司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2)领导下属部门制定和落实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相关工作计划;(3)对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进度、质量和效果进行监督和检查;(4)协调解决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2.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程师:(1)负责制定和完善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方案;(2)负责指导和培训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员;(3)协助公司领导对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进行监督和检查;(4)负责整理和归档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相关文件和资料。
3.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作业人员:(1)按照规定操作程序和技术要求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2)定期接受公司组织的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培训,并达到培训要求;(3)在工作中主动发现和报告设备泄漏问题,及时进行修复处理;(4)配合工程师进行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并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第四章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程序1.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根据工作计划和要求,组织设备和人员,做好低排放泄漏检测与修复工作的准备;(2)对需要检测的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状态良好;(3)准备检测仪器和设备,并进行校准和测试,确保其正常工作。
2.泄漏检测作业(1)根据检测方案,选择合适的检测仪器和方法进行泄漏检测;(2)对设备进行分段检测,确保每个部位都被覆盖到;(3)记录检测情况和结果,并及时报告发现的泄漏问题。
3.泄漏修复作业(1)根据检测结果,对发现的泄漏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修复方案;(2)拟定修复计划,明确修复时间和责任人员,并报告公司领导审批;(3)按照修复方案,对泄漏问题进行及时修复,并进行验收和测试,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
泄漏检测、报告、处理、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泄漏是指未经授权或不当地透露机密信息或敏感信息的行为。
泄漏事件对组织和个人可能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财务损失、信誉受损、法律责任等。
因此,为了保障信息安全,建立一套完整的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闭环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一、泄漏检测阶段1. 定期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组织应定期对系统、网络、应用程序等进行漏洞扫描和安全评估,以排除潜在的泄漏隐患。
2. 异常流量监测:通过网络监控和入侵检测系统,对网络流量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发现异常流量情况。
3. 用户行为监控:建立完善的用户行为监控机制,对员工在系统和应用程序中的操作进行实时监控,发现不当的信息访问行为。
二、泄漏报告阶段1. 泄漏事件报告流程:组织应建立完善的泄漏事件报告流程,规定泄漏事件的报告渠道、报告人员、报告时限等相关要求。
2. 泄漏事件报告内容:报告应包括泄漏事件的发生时间、发现途径、泄漏内容、泄漏影响评估等详细信息,以便于后续的处理和调查。
三、泄漏处理阶段1. 事件初步处理:组织应立即对泄漏事件进行初步处理,如停止外泄、调查事实等,并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泄漏。
2. 应急响应:根据泄漏事件的严重程度,组织应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进行相关调查和处理,确保泄漏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四、泄漏消除阶段1. 溯源和修复:通过对泄漏事件的调查和分析,尽快找出泄漏的源头和原因,然后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以确保类似事件不再发生。
2. 影响评估和整改:对泄漏事件造成的影响进行评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整改,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3. 审查和总结:对泄漏事件的整个处理过程进行审查和总结,提取经验教训,进一步完善和优化泄漏检测、报告、处理和消除的闭环管理制度。
五、员工培训和意识提醒1. 泄漏知识培训:组织应定期对员工进行泄漏知识培训,提高员工对泄漏行为的敏感性和防范意识。
2. 泄漏风险提示:通过各种内部宣传途径,对员工进行泄漏风险的提示和警示,提醒员工时刻保持对信息安全的高度警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公司项目名称: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检测与修复(LDAR)管理制度文件类型:法人代表:******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编制单位:*********公司目录1、总则 (1)2、编制依据 (2)2.1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2)2.2 相关政策 (2)2.3 参考技术文件 (2)3、术语和定义 (4)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 (6)4.1 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与职责 (6)4.2 加强监测能力建设 (7)4.3 实施长效管理 (7)5、检测要求 (8)5.1 检测环境条件 (8)5.2 检测方法 (8)5.3 仪器设备要求 (8)5.4 结果处理 (13)5.5 安全防护要求 (13)5.6 检测范围、对象 (14)5.7 泄露检测频次要求 (14)6、泄露认定 (16)6.1 泄露修复定义值 (16)6.2 泄露及修复分级 (16)6.3 企业管理控制要求 (17)6.4 第三方检测机构管理要求 (19)7、泄漏修复管理 (20)7.1 修复时限 (20)7.2 各方职责 (20)8、挥发性有机物的治理规定 (22)8.1 VOCs生产管理要求 (22)8.2 挥发性有机液体储运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 (22)8.3 废水收集、处理、储运设施的VOCs排放控制要求249、附表 (25)1、总则1.1 企业开展LDAR作为内部管理,应遵循本技术要求。
1.2 本要求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全部或局部装置采用连续性生产工艺、涉及VOCs排放的,采用LDAR技术进行泄漏与修复管理。
1.3 罐区等有VOCs无组织排放的,参照《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和本要求开展LDAR工作。
1.4 LDAR技术的管理和实施除应符合本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相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
2、编制依据2.1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3)《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指导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33号);(4)《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5)《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办法(试行)》(国办发[2014]21号);(6)《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环发[2012]130号);(7)《挥发性有机物(VOCs)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保部公告2013年第31号);(8)石化行业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整治方案(环发[2014]177号)。
2.2相关政策《河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
2.3参考技术文件(1)《泄漏和敞开液面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监测技术导则》(HJ733-2014);(2)《石化装置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泄漏检测规范》(QSH0546—2012);(台(3)《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测定方法-火焰离子化侦测法》湾NIEA A706.73C);(4)《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测定方法》(台湾NIEA A706.72C);(5)美国EPA Method21排放系数。
3、术语和定义(1)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在太阳光紫外线存在下,可与氮氧化物发生反应产生光化学氧化物;20℃下蒸汽压大于10MPa;标准大气压(101.3KPa)下沸点不高于260℃。
不包含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硫化碳、碳酸、碳酸盐、碳酸铵、氰化物或硫氰化物等化合物。
(2)挥发性有机液体指挥发性有机物成分占其重量百分比10%以上的液体。
(3)轻质液指在正常的作业条件下,设备管线中工艺流体为液态,且满足:①293.15K时,有机组分蒸汽压大于300Pa;②流体在293.15K含蒸汽压300Pa以上的VOCs成分占其重量百分比20%以上。
(4)重质液除气体/蒸汽和轻质液以外人介质。
(5)真空设备组件指该设备组件于操作时,其所承受的绝对压力在96.3KPa以下者。
(6)难以检测的设备组件指不易使用检测仪器进行一般性测量的设备组件,包括从地面进行检测时,安装位置高于地面五米以上的设备组件;或从平台进行检测时,安装位置高于该平台二米以上的设备组件。
(7)开口阀指阀座一侧接触有机气体或挥发性有机液体,另一侧接触大气的阀门,但不包括泄压装置。
(8)无组织排放指污染物不经过排气筒的无规则排放。
(9)响应系数指已知浓度的VOCs化合物的浓度值,与经相同浓度值的参考化合物校准的仪器读数的比值。
(10)初检测值指检测某设备组件逸散的挥发性有机物原始读值。
(11)净检测值指初检测值减去本低浓度值的净值。
(12)泄漏修复定义值指在相关排放标准或法规中规定的,在泄漏源表面或敞开液面测得的,表示有VOCs泄露存在,需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浓度限值(基于经参考化合物校准的仪器的测定读数)。
(13)泄漏源指设备组件净检测值超过泄露定义值,或目视、听觉、嗅闻等其他简易方式发现工艺流体自设备组件处滴漏者。
(14)泄露比例指装置内某类设备组件流经气体、轻质液或重质液工艺流体的泄漏源个数,占该类组件检测总个数的比例。
(15)污染防治设施指处理废气的热力焚烧炉、催化氧化炉、锅炉或加热炉等密闭式焚烧设施、冷凝器、吸附装置、吸收塔、紧急状况使用的火炬等。
4、建立和完善泄露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4.1挥发性有机物管理机构及职责(1)公司VOCs管理工作在主管经理领导下工作,由公司安环部负责日常VOCs控制工作的监督管理。
(2)公司安环部在管理VOCs工作中主要内容:1、贯彻执行省、市关于VOCs治理文件精神,全面落实公司VOCs综合治理方案。
2、组织制定公司挥发性有机物综合治理方案。
3、制定公司有关VOCs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及VOCs综合治理责任制。
4、组织研究公司的大气状况,并检查、总结、评比各车间部室VOCs治理工作的情况。
5、负责向上级部门汇报和提出控制VOCs所采取的措施和实施情况。
6、确定公司VOCs控制项目的实施。
(3)VOCs治理部门管理职责:、1、督促检查公司各部门严格执行上级有关精神文件。
2、制定各项VOCs治理规定和排放指标。
3、在有关部门的配合下做好VOCs检测和统计上报建档工作。
4、大力推行先进的VOCs管理技术和检测手段,用好治理资金。
5、负责按照指标、规定进行严格考核。
(4)VOCs治理部门监督员职责1、掌握公司大气状况,及时掌握和了解新的VOCs逸散源,结合部门制定治理措施。
2、督促逸散源的管理和治理工作,监督VOCs治理设备的正常运转。
3、配合部门解决VOCs有关问题。
4、建立、完善有关VOCs治理台账。
4.2加强监测能力建设企业配备VOCs便携监测仪器,培训相关人员,具备自行检测能力。
4.3实施长效管理认真执行泄漏检测与修复管理制度,切实落实有关规定,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每月向当地环保部门报告工作情况,重要情况随时报告。
5、检测要求5.1检测环境条件现场监测应在仪器使用说明书规定的能正常工作的环境条件下实施。
超出使用环境条件,应获得仪器制造商对使用条件的书面认可。
雨雪或大风天气(地面网速超过10m/s)应禁止作业。
5.2检测方法以具有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的可携式仪器对设备组件的挥发性有机物泄漏浓度进行定量检测。
对于难以检测的设备组件,可采用红外线气体成像仪(OGI)进行定性检测。
5.3仪器设备要求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进行检测时,应符合如下规定:5.3.1采样探头必要时加装可延伸采样管(外径不超过7mm,长度不超过5mm),且采样探头仅允许单一端点开口进行采样,采样探头前端应能保证能进入各类设备狭小缝隙进行检测,并应堵塞玻璃棉或过滤器以防仪器受阻塞。
5.3.2采样泵必需能维持每分钟0.1—3.0升的检测流量导入检测器。
5.3.3火焰离子化检测仪器火焰离子化检测仪器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仪器度最小计量刻度应能读到1.0ppm,且须确认仪器的灵敏度符合仪器制造商议值;(2)检测仪器测量范围必须包含泄漏定义值和管制值;(3)精密度(仪器示值相对误差)测试小于10%;(4)仪器响应时间、回复速率小于30秒;(5)仪器动态检测范围应涵盖泄漏定义值浓度范围;(6)校正误差小于10%;(7)响应系数小于10;(8)测定量程其分辨率应保证在泄漏定义值的±2.5%范围内可读;(9)对在任何可爆炸环境中操作仪器,必须绝对符合国家标准。
仪器不可除去任何安全措施,如排气消焰器。
5.3.4标气(1)零值空气:指VOCs浓度低于10ppm(以甲烷计)的空气。
(2)标准气体:购置(或经稀释后)浓度略高于泄露管制值或定义值的VOCs气体。
使用校正气体的浓度,应由标准气体制造商确认其准确度在±2%内,且须于保存时间内使用。
若某一校正气体VOCs对参考化合物的反应系数可从参考来源得知或实验测出,且可换算成相当于参考化合物的浓度,则校正程序可使用该种VOCs而不需用参考化合物。
5.3.5采样前、后校正步骤(1)采样前仪器性能评估①按原厂仪器操作说明书启动和初始调节要求正确安装并启动仪器。
②仪器进行维护、保养、检查。
③仪器执行采样系统检漏。
(2)仪器调校①使用浮子流量计,读得仪器采样泵流量,需符合每分钟0.10—3.0升的检测流量导入检测器。
②精密度测定,需符合一起示值相对误差小于10%。
③响应时间测定:在分析仪器使用前完成。
测试时,仪器需连同泵、稀释采样管、采样探头和采样探头过滤器组装同时进行,测试方法为将零值气体导入到仪器采样探头中,待仪器读值稳定,立刻转换改另一特定浓度的校正气体导入,测量从转换到获得90%。
最后稳定读值所需的时间,连续做此测定3次并记下结果,计算平均反应时间。
④灵敏度校正:在仪器正确的暖机时间及零点内部矫正步骤后,将校正气体导入仪器的采样探头,求得仪器讯号强度增量与校正气体浓度的稳定比值。
校准可以是单点或多点浓度校准,根据泄露定义量程不同与监测目调整。
校准浓度需略高于标准浓度限值,保证泄露定义值在校准浓度的范围内。
⑤误差确认测试:检测测量确认方式为直接在检测器测量状态下导入另一校正气体,记录其倒入后,2倍仪器反应时间读值作为测定值,仪器计量读值与校正气体VOCs浓度值误差不超过10%。
⑥采样后系统误差测试: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当日检测数据无效:a.仪器采样系统有漏气情况。
b.仪器泵流量变化超过10%。
c.仪器分析误差超过10%。
d.仪器熄火后,未使用标气做误差确认。
5.3.6 个别设备组件检测(1)本底浓度值检测:以待检测组件上下风处1约~2米处,缓慢移动采样探头并停留至少两倍仪器响应时间,记录上风向±45度内测得的最高值,若该测量位置有遭受其他临近设备组件干扰时,其距离不得少于25李密,若无明显上风处则应对周遭环境进行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