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合集下载

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意义分析

医务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的方法与意义分析

插 管 、新生 儿 的用药 、新 生儿 窒息 复苏 的注 意事 项等 七个 方面 的 内 容 ,在培 训的过程 中还可介绍 部分新的方法和观 点。 1 . 3统计 学分析 ①将 培 训 前后 各 1 2 5 份合 格 的试 卷 进行 评 分 ;②将 数据 输 入到 E x c e l 的数据库 中,并进行初步 的统计 ;③应用S P S S 1 3 . 0 统计软件进行 统计分析 。
【 摘 要 】 目的 探 讨 医 务人 员在新 生 儿窒 息复 苏技 能的规 范化培 训 方法 以 及意 义。方 法 对 本院 中 的 1 2 5 名 医护人 员进 行新 生 儿 窒息 复苏技 能 与知 识 的 规 范化培 训 ,采 用 “ 七步流 程 图” 的方 法进 行讲 解和 考核 ,并 采 用问 卷调 查 的方 式对培 训 的效 果进行 评 价 。结果 在进 行培 训
新生儿窒息是指在胎 儿出生后的 l m i n 时间 内,没有呼吸只有心跳的 情况 ,或者是还没有建立有规律 的呼 吸,正处于缺氧的状态 ,新生儿窒 息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原 因。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出生之后最常见的 紧急情 况之一…,只有及时的采取抢救和正确 的处理方式 ,才能有效的 降低新生儿由窒息导致的死亡 , 对远期的后遗症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
握程度 有很大的差距 ,这 些数据 的差 异均没有统计学 意义 ,而培 训之 后 ,只有 不同的学历 和不同的工作年 限的得分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 义 , 每行进行 两两之间 的比对 可以发现 ,本科学历 的得分 比大专学历 的得 分高 ,其差异 具有统计学意义 ( P<0 . 0 5 ) ,不 同的工作年 限得分 进行
比较 ,培训之后 的得 分具有统计学意义 <0 . 叭)。
表 1各 变量 的分 组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义 以及方 差的 分析 结果

对助产士进行新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对助产士进行新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效果评价
分刺对新生儿进行评价 , 跟踪。结果 : 培训前新生儿 窒息率为 47 , . 2 培训后新生儿窒息为 3 .
1 % 。( < 00 ) 结论 : 助 产 士进 行 新 生 儿 窒息 复 苏培 训 , 降 低 新 生 儿 窒 息发 生 率及 病 死 卒 。 2 P .5。 时 可


士是 施 展抢 救 生 命 的 第 一 人 , 生 儿 窒 息 的抢 救 是 秒 秒 必 争 降 低 新 生儿 窒息 发 生 率及 病 死 率 重 要环 节 . 新
的过 程 , 了提 高新 生 儿 窒 息 复 苏 成 功 率 , 更 多 婴儿 提 供 切 为 为
实 可 行 的技 能 保 障 , 院 复 苏 项 目小 组 对 助 产 士 进 行 了 新 生 我 儿 窒 息 复苏 技 能 培 训 , 效 地 提高 了复 苏 效 果 。现 介 绍 如 下 : 有





健康必读杂志
21年 00
1月 O
第 1 期 H at m s ra gzn 2 1 c brN [0 0 el ut ed h — Maaie 00 O t e o 1 o .
综 合论坛
邬 白 红
【 图分 类 号] 7 2 1 中 R 2.2 【 献标 识 码 】 文 B
1 资 料 与 方法
表 1 新 生 儿 窒 息 复苏 培 训 前后 新 生 儿 童 息发 生率 与病 死率 情 况 比较
11 一 般 资 料 : 2 1 . 将 00年 1月 至 1 在 我科 出 生 的 新 O月 生 儿 24 例 列 为 培 训 后 观 察 对 象 , 中 男 孩 1 2 92 其 6 9例 , 孩 女
!liiliiiiiiiiii iiliii.iiillil liiii!iiii!iii lii iiliiiiliii l li i ii!ii i li l l i- : i iiii

新生儿复苏年度总结(3篇)

新生儿复苏年度总结(3篇)

第1篇2023年,我国新生儿复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各级医疗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不断提高,为保障母婴健康做出了积极贡献。

现将2023年度新生儿复苏工作总结如下:一、工作概述1. 加强新生儿复苏培训2023年,各级医疗机构积极开展新生儿复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抢救窒息新生儿的技能。

通过举办培训班、开展实战演练等方式,全面提升医护人员对新生儿窒息的抢救能力。

2. 规范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为规范新生儿复苏技术操作,各级医疗机构参照最新新生儿复苏指南,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抢救流程和操作规范。

3. 提高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通过加强新生儿复苏培训、规范技术操作等措施,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

据统计,2023年新生儿窒息抢救成功率较去年同期提高了10个百分点。

4. 推广新生儿复苏新技术2023年,我国新生儿复苏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技术、新成果。

如新生儿窒息早期评估、无创呼吸支持技术等,为提高抢救成功率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工作亮点1. 建立新生儿复苏网络2023年,我国新生儿复苏网络不断完善,形成了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二级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的救治体系。

新生儿复苏网络为新生儿窒息抢救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加强区域协作2023年,各级医疗机构加强区域协作,共同应对新生儿窒息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在跨区域救治、信息共享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3. 深化医联体建设2023年,新生儿复苏工作与医联体建设紧密结合,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救治能力。

三、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1. 存在问题(1)部分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水平仍有待提高。

(2)新生儿窒息抢救设备配置不足。

(3)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救治能力有待提升。

2. 改进措施(1)加强新生儿复苏培训,提高医护人员技能水平。

(2)加大投入,完善新生儿窒息抢救设备配置。

(3)加强基层医疗机构新生儿窒息救治能力建设,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救治水平。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工作总结

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工作总结
新生儿窒息复 苏方案工作总

目录 项目背景 方案执行情况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未来工作展望 总结
项目背景
项目背景
主要内容:本次工作总结旨在对新 生儿窒息复苏方案的落地工作进行 总结和评估,以及对改进方向和未 来工作的展望。
目的:总结过去的工作经验,展示 方案的效果和成果,推动方案的进 一步完善和推广。
方案执行 情况
方案执行情况
方案执行情况:在过去的几个月中,我 们成功执行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通 过培训和参与的医护人员数量统计,我 们可以看到这一方案得到了全的推广 和应用。
方案执行情况
训练效果和成效:经过统计和 评估,我们可以看到,使用新 生儿窒息复苏方案的医护人员 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明显提 高,成功复苏的案例数量也有 所增加。
存在问题 和改进方

存在问题和改进方向
存在问题:在执行过程中,我们发现了 一些问题,如方案的落地不够统一、培 训人员的知识技能水平有差异等。
改进方向:针对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 改进方向,如加强方案的宣传和培训, 提高医护人员技能的一致性,进一步完 善方案的操作细节等。
未来工作 展望
未来工作展望
推广方案:我们将继续推广新生儿 窒息复苏方案,扩大方案的影响范 围,确保更多的医疗机构和医护人 员能够参与其中。
进一步研究:为进一步提升方案的 效果和应对能力,我们计划开展相 关研究,深入了解新生儿窒息复苏 的最佳实践和新的发展方向。
总结
总结
通过本次工作总结,我们对新生儿窒息 复苏方案的实施情况和效果有了全面的 了解,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改进方 向。我们将继续努力推广方案,完善方 案的细节,并进一步提升医护人员的应 对能力,为新生儿的健康保驾护航。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规范并加强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临床效果

规范并加强管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临床效果

合格者方 能上 岗。并在 临床实践 中严格 规范并加强管理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 , 明确按强 化培训要 求进行操 作。对培训
前后 出生 的新 生 儿 在 窒 息发 生率 、 苏 质 复
2 美 国 儿 科学 会 , 国 心脏 协 会 . 生 儿 窒 息 美 新
复苏( 中译本 教材20 , 5 . 3 金汉 珍, 得珉 , 黄 官希 吉 , 实用新 生 儿 等.
很 大 提 高 , 训 后 约 有 9 % 的 新 生 儿 窒 培 0
18 5 19 1
8 4 2 6
3 .5 12
<0 O .l
2 9 . 1 l
478 . 2
< .5 00
息经过初始步骤 的复苏 即可好 转。对两
组 中发 生 窒息 新 生 儿 所 采 取 的 复 苏 技术
生儿 窒 息 复 苏 理 论 知识 和操 作 技 能 , 试 考
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 , 预防新生儿窒息 发 生 及 窒 息 后 采 取 及 时 、 范 、 效 的 复 规 有 苏措施对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 减少家庭 和 社会 的负担 , 提高人 口素质起着十分关键
的作 用 。 20 04年 全 国范 围 的 新 生 儿 窒 息 复 苏 技 术 的培 训 与 推 广 , 我 国新 生 儿 窒 息 的 使
见 表 1 。 新 生 儿 窒息 复 苏 质 量 的 评 判 : 员 强 全
寒息倒数 初始涉骤 常压给氧 燕盟人工呼吸 气管插蕾 鞠外心脏按 蕊 药物 对 照组 i 18 5 10 谚.2 1 ( 20 ) 1 ( 6 ) 9 1 .3 l ( .6 4 88 ) 425 ) ( 3 2 12 ) ( .7 957 ) ( .0 观 察组 19 1 17 8 .2 0(99 ) 867 ) ( . 2 542 ) ( .0 325 ) ( .2 108 ( .4 0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

简述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案
(2)预防感染: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3)营养支持:根据新生儿情况,给予适当的营养支持。
四、复苏团队及培训
1.复苏团队:由新生儿科医生、护士、助产士等组成。
2.培训:定期对复苏团队成员进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确保熟练掌握复苏技巧。
五、复苏记录及评估
1.复苏记录:详细记录复苏过程、药物使用、生命体征变化等情况。
b.呼吸机支持:使用新生儿呼吸机提供正压通气,调整呼吸参数以适应患儿需求。
c.心脏按压:若心率低于60次/分钟,同时进行心脏按压,按压频率为90次/分钟。
4.药物治疗:
-根据新生儿对复苏的反应,考虑使用肾上腺素和其他药物。
-所有药物使用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遵循正确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5.监测与评估:
-在复苏过程中,持续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包括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
2.紧急响应:一旦发现窒息迹象,立即启动复苏流程,确保在黄金抢救时间内采取有效措施。
3.分级处理:根据窒息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复苏措施,包括初级和高级生命支持。
4.团队协作:复苏过程中,各专业人员应密切配合,确保复苏措施无缝衔接。
三、复苏流程
1.初步评估:
-在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快速评估,包括观察呼吸、心率、肤色和反应性。
2.复苏评估:对复苏效果进行评估,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持续改进复苏方案。
六、合规性保障
1.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复苏方案合法合规。
2.加强内部管理,规范操作流程,提高复苏成功率。
3.定期对复苏方案进行审查和修订,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本复苏方案旨在为新生儿窒息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窒息导致的伤残和死亡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儿具体情况灵活运用,确保复苏效果。各部门应密切协作,共同为新生儿健康保驾护航。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教学评估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教学评估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的教学评估标准新生儿窒息是指在出生后无法进行自主呼吸并维持足够的氧气供应的一种严重情况。

针对这种突发情况,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被广泛开展,以提高医务人员在抢救新生儿窒息时的技能和应对能力。

为确保培训的有效性和质量,教学评估标准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培训课程组织和设置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课程应基于国家相关指南和标准,设置合理的课程时间和内容。

课程组织方需要确保以下几点:1.课程内容全面:包括窒息复苏的基本原理、操作技巧、场景模拟演练等。

2.适宜的课程时长:充分考虑学员的时间安排和注意力集中程度,合理安排理论和实操时间,保证培训效果。

3.教学材料完备:提供最新的培训手册、视频资料等,为学员提供辅助学习资源。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为了提高学员的学习效果,培训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1.理论讲解:通过讲解窒息复苏的基本理论知识,学员能够了解窒息发生的原因、复苏的步骤和技巧等。

2.示范演示:通过模拟场景,教练员对正确的复苏过程进行演示,让学员能够清晰地观察和理解每个步骤。

3.实操训练:提供模拟儿科急诊室等真实环境,让学员亲自进行实操训练,熟悉操作技巧,并通过反馈不断改进。

4.小组讨论:鼓励学员之间进行互动和讨论,分享经验和解决问题,增进学习效果。

三、培训师资力量培训的效果和质量与教学师资力量密切相关。

培训机构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格的培训师资:培训师应拥有相关的学历和培训经验,具备窒息复苏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

2.师资培训和考核:培训机构应对培训师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确保其知识和教学技巧的持续提升。

3.师资储备保障:培训机构需建立师资储备机制,以确保师资力量的连续性和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四、学员评估和认证学员的培训效果和掌握程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实际效果。

因此,培训中的学员评估和认证工作至关重要:1.评估方式:考核方式可以包括理论知识测试、操作技能考核和场景模拟演练等,综合评估学员的学习成果。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评价及护理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效果评价及护理
质 量 。绝 大 多数 新 生 儿都 能 顺 利 完 成这 个 过 渡 期 ,
收 稿 日期 :0 1~ 9—1 21 0 0
新 生JA 志 、 L 前 囟紧 张 度及 四肢 张 力 等 , 警 t 0 瞳孑 、 应
惕 新生 儿颅 内 出血 的发生 。
作 者 简 介 : 尚绘 ( 9 8一) 女 , 徽 省 合肥 市 人 , 专 , 管 护 师 , 事 儿 科 临 床 护 理 工作 。 孙 16 , 安 大 主 从
( . 肥 市 第 二 人 民 医院 产 科 ; . 1合 2 安徽 医科 大学 第 四 临床 学 院 , 肥 2 0 1 ) 合 30 1
【 摘要】 目的
评价新生儿窒息新法 复苏效果 , 低新生儿 窒息发 生率 和死 亡率 。方 法 采用 回顾 性分析 的方 降
新 法 复 苏 组 窒 息 的 发 生 率 明显 低 于 旧
河 南职 工 医学 院 学 报

72 ・ 4
J u n lo n n Me ia o lg o t f a d Wo k r o r a fHe a d c lC l e frS a n r es e
新 生儿 窒 息 新 法 复 苏效 果 评 价 及 护 理
孙尚绘 张文琼
法 , 析 合 肥 市 第 二 人 民 医 院 采 用 新 法 复 苏 和 旧 法 复 苏 的 临 床 资 料 。结 果 分
法复苏组 ( P<00 ) . 1 。结 论
采 用 新 的复 苏 流 程 是 实 现 降 低 新 生 儿 窒 息 发 生 的 关 键 。
[ 键 词 ] 新 生 儿 ;窒 息 ; 苏 ; 理 关 复 护
成功 。
4 护 理
显下 降 , P<0 0 , 异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度 窒 息所 . 1差 重

新生儿窒息复苏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方法

新生儿窒息复苏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方法

新生儿窒息复苏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方法新生儿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出现呼吸暂停、心跳停止或呼吸和心跳均未出现的状态。

及时实施心肺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简称CPR)对于挽救新生儿窒息的生命至关重要,而对其进行有效评估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新生儿窒息复苏心肺复苏效果的评估方法。

一、观察呼吸和循环功能恢复情况在实施CPR时,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新生儿的呼吸和循环功能恢复情况。

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呼吸频率与深度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频率和深度,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呼吸频率为每分钟30-60次,深度适中。

如果新生儿窒息后呼吸恢复,频率和深度应逐渐增加至正常范围。

2. 心跳情况通过心率监测仪或听诊器等工具来观察新生儿的心率恢复情况。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的心率应在每分钟120-160次之间。

3. 肤色观察新生儿的脸色和四肢末梢的血色,正常情况下应该呈现红润的状态。

如果出现苍白或青紫的情况,则可能表示循环功能尚未完全恢复。

二、评估呼吸道和氧气供应情况除了观察呼吸和循环功能的恢复情况外,评估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度和氧气供应情况也是必要的。

1. 呼吸道通畅度评估新生儿的呼吸道通畅度是否正常,包括确认气道是否有异物阻塞,检查舌根是否松动等。

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新生儿的呼吸恢复至关重要。

2. 氧气供应通过观察新生儿的氧气供应情况,包括集中供氧或呼吸机等,以确保新生儿能够获得足够的氧气。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是一个重要指标,正常范围应维持在90%以上。

三、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在CPR过程中,医务人员可能会使用一些药物来帮助新生儿恢复心肺功能,因此评估药物治疗效果也是非常重要的。

1. 药物效果观察使用药物后新生儿的心跳和呼吸情况是否有所改善,以及对症状的缓解程度。

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2. 不良反应注意观察新生儿是否出现药物不良反应,比如过敏、呼吸困难等情况。

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比较

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比较

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比较发布时间:2022-06-23T00:50:56.662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9期作者:胡雪[导读] 探讨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差异。

胡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30000) [摘要]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窒息采用不同浓度进行氧复苏的护理效果差异。

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99例足月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临床复苏通气治疗给氧浓度不同将所有入组新生儿分为低氧组(21%浓度氧气)、中氧组(40%浓度氧气)、高氧组(100%浓度氧气)各33例。

记录三组患儿首次啼哭时间、建立自主呼吸时间、出生5min心率、出生后6h的动脉血气指标(pH值、PO2、PCO2)及出生后1min、5min、10min的Apgar评分。

结果中氧组患儿首次啼哭时间、建立自主呼吸时间均较低氧组、高氧组明显缩短,出生5min心率明显高于低氧组、高氧组(P均<0.05);中氧组患儿出生后5min、10min的Apgar评分均明显高于同期低氧组及高氧组,高氧组患儿的PO2指标均明显高于低氧组及中氧组(P均<0.05)。

结论在足月新生儿窒息复苏通气治疗中,采用中氧方案可有效、快速的帮助患儿恢复自主呼吸,其相较低氧及高氧方案临床疗效更为突出,脑损伤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 :足月新生儿窒息;氧复苏;不同氧浓度;护理效果;观察比较[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nursing effect of oxygen resuscitation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 in term neonatal asphyxia. Methods a total of 99 cases of neonatal asphyxia patient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9 to December 2020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 given by clinical resuscitation ventilation treatment, all neonates were divided into hypoxia group (21% oxygen concentration), medium oxygen group (40% oxygen concentration) and hyperoxygen group (100% oxygen concentration), 33 cases each. The first crying time, spontaneous breathing time, heart rate 5min after birth, arterial blood gas index (pH value, PO2, PCO2) 6h after birth and Apgar score 1min, 5min, 10min after birth were recorded in three groups. Results The time to cry for the first time and to establish spontaneous breathing in the moderate oxyge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hypoxia group and the hyperoxygen group, and the heart rate at 5 minutes after birt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ypoxia group and the hyperoxygen group (P <0.05). Apgar score at 5min and 10min after birth in the moderate oxyge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ypoxia group and the hyperoxygen group, and PO2 index in the hyperoxyge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ypoxia group and the moderate oxygen group (P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neonatal asphyxia resuscitation ventilation at term, the use of medium oxygen program can effectively and quickly help children to recover spontaneous breathing, which has more prominent clinical efficacy and lower incidence of brain injury compared with hypoxic and hyperoxic programs. [Key words] : neonatal asphyxia at term; Oxygen recovery; Different oxygen concentrations; Nursing effect; Look for 足月新生儿受母体、自身、环境等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容易出现窒息,由于新生儿的呼吸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发育均不完全,一旦出现窒息后不仅会造成缺氧或呼吸暂停,而且还会对患儿的脑组织造成损伤,造成后遗症,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1]。

协作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价

协作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价

协作开展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价为了提高医护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我院开展了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培训项目,并进行了效果评价。

一、培训项目介绍本次培训项目面向我院产科、儿科及NICU等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旨在提高其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的掌握程度,包括以下内容:1.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及吸氧的操作方法;2. 心肺复苏的流程与技巧;3. 新生儿情况的观察及危险信号的处理;4. 新生儿常见的急症处理。

本次培训项目采用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由经验丰富的医生及护士担任教师。

二、培训效果评价本次培训项目于2021年6月1日至6月10日进行,共计参与人数为100名医护人员。

在培训结束后,进行了效果评价,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及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

1. 问卷调查针对本次培训项目,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师水平等方面;(2)是否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及处理技能;(3)是否能熟练掌握新生儿的观察方法及处理危险信号的能力;(4)对本次培训项目的建议及意见。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培训人员对本次培训项目的满意度较高,91%以上的参与者给出了满意或较满意的答案;参与者对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水平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98%的参与者都能够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及处理技能;95%以上的参与者能够熟练掌握观察新生儿及处理危险信号的技能。

2. 实际操作在本次培训项目中,我们还设置了实际操作环节,以检验参与者的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让参与者模拟突发情况下的处理方法,包括新生儿窒息复苏的基本步骤及吸氧的操作方法、心肺复苏的流程与技巧、新生儿情况的观察及危险信号的处理、新生儿常见的急症处理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发现98%以上的参与者都能够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其它处理技能,并能够迅速响应与处理突发情况。

三、结论本次培训项目的效果评价表明,通过本次培训项目,我们的医护人员已经较为全面地掌握了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其它处理技能,能够迅速响应并处理突发情况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式及效果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式及效果

探讨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式及效果发表时间:2018-07-04T15:59:04.777Z 来源:《医师在线》2018年4月上第7期作者:杨媚[导读] 给予新生儿窒息患儿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状况。

南部县人民医院四川南充 637300[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的护理方式及临床效果。

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窒息新生儿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分别采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性优质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

结果 B组患儿发生脑损伤、吸入性肺炎、感染等各种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4.44%,明显低于A组的20.00%(P<0.05)。

B组的救治成功率为100.00%,明显高于A组的91.11%(P<0.05)。

结论给予新生儿窒息患儿有针对性的综合性护理,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降低复苏期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预后状况。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护理;临床效果新生儿窒息是临床上常见的新生儿病症之一,是指由于各种因素所造成的胎儿娩出母体后无法自主正常呼吸,或者是呼吸功能受到抑制的症状。

重度窒息可导致新生儿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继而引发全身多种系统和器官损伤,如果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和护理,极易引起死亡,即使经过抢救挽救了生命,仍然会留下各种严重的后遗症,影响到患儿的健康生长发育[1]。

本次研究着重探讨分析新生儿窒息的所应采取的护理方式及所取得的临床效果,现予以报道。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随机选取本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收治发生新生儿窒息的患儿9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护理方式将患儿分为两组,A组45例患儿中男性23例,女性22例;胎龄37—42周,平均胎龄(38.2±1.7)周;体重2.2—4.8kg,平均体重(3.4±0.6)kg;剖宫产21例,自然分娩24例。

B组45例患儿中男性22例,女性23例;胎龄36—42周,平均胎龄(38.1±1.5)周;体重2.2—4.8kg,平均体重(3.5±0.7)kg;剖宫产20例,自然分娩25例。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621文章编号:1004-7484(2022)-06-3491-01本文旨在探讨分析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以期为临床重度窒息新生儿的抢救及护理供应参考,详细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资料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间收治的40例重度窒息的新生儿,其中男性新生儿22例,女性新生儿18例。

足月儿32例,胎龄37周-42周,体重2550g-4950g。

早产儿8例,胎龄32周-36周,体重1580g-3400g。

其中羊水清亮16例,羊水Ⅱ度-Ⅱ度污染23例,血性羊水1例。

全部新生儿诞生后1分钟的Apgar 评分为0分-3分。

1.2方法1.2.1抢救方法严格根据A、B、C、D、E复苏方案进行抢救,即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建立呼吸并增加通气,保持循环正常,保证足够的心排出量,药物治疗,评价。

1.2.1.1使呼吸道保持通畅将新生儿置于远红外或者其他方法预热的保暖台上;使用温热的干毛巾快速擦干新生儿头部和全身的羊水;摆放好新生儿体位,使新生儿保持仰卧位,在肩下放置2厘米-3厘米的软垫,使头部略低,颈部轻度后伸,留意避开颈部过度后伸或者后伸不足均会对气道的通畅产生影响;使用吸痰管根据先后挨次将新生儿口、咽、鼻内的黏液快速吸出,如新生儿口腔存在大量分泌物,则应马上将新生儿的头部偏向一侧,留意避开吸入状况的发生。

如为胎粪污染堵塞的新生儿,则应在喉镜的直视下使用气管插管用的一次性吸痰管将胎粪样黏液吸出,在操作的过程中动作要轻柔,避开受到新生儿的咽部粘膜,每次操作的时间要求在10秒内完成,吸引器的负压在7.9kPa-13.3kPa间;对新生儿进行摩擦背部和拍足底等刺激,以刺激呼吸。

上述操作在要求在20秒内完成,如新生儿照旧没有呼吸则使用气面罩进行正压通气。

1.2.1.2建立呼吸并增加通气新生儿经初步复苏照旧没有呼吸或者喘样呼吸,皮色青紫,心律在100次/分钟以下,则马上使用气囊面罩进行正压通气,通气氧浓度保持在80?以上,压力掌握在1.47kPa-3.82kPa,依据实际状况对氧浓度、压力进行调整。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研究主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及效果评价引言: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早期有效的护理干预和复苏措施对于患儿的生存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仍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研究旨在通过案例分析等方法,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及其效果。

研究方法:1. 研究设计:采用案例分析方法,选择一组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2. 研究对象:选择近期收治的一组新生儿窒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包括男女各半,年龄在24小时以内。

3. 数据收集:收集患者的一般信息、窒息的发生原因、复苏护理干预措施、复苏效果等相关数据,并记录到研究数据表格中。

4. 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解释。

案例分析和结果呈现:案例1:姓名:张三性别:男年龄:4小时窒息原因:胎盘早剥复苏护理干预措施:迅速通气、纠正酸碱失衡复苏效果:成功复苏,恢复良好案例2:姓名:李四性别:女年龄:12小时窒息原因:窒息脐带绕颈复苏护理干预措施:紧急剖宫产、心肺复苏复苏效果:复苏后呼吸不稳,需辅助通气案例3:姓名:王五性别:男年龄:6小时窒息原因:胎粪吸入综合征复苏护理干预措施:呼吸道吸引、吸氧复苏效果:未能成功复苏,最终死亡通过以上几例案例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窒息原因导致的新生儿窒息患者,在复苏护理干预措施和复苏效果上存在差异。

其中,胎盘早剥导致的窒息患者采取及时的剖宫产和纠正酸碱失衡措施,复苏效果显著;而胎粪吸入综合征导致的窒息患者,护理干预措施相对简单,可能无法有效复苏。

结论:1. 对于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干预,不同窒息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

2. 及时的紧急剖宫产、心肺复苏和纠正酸碱失衡是成功复苏的关键。

3. 在复苏护理干预中,对窒息原因的及时识别和处理非常重要,以提高复苏效果。

4. 案例分析方法可以揭示不同护理干预措施的效果差异,有助于优化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护理策略。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新生儿窒息复苏操作评分标准
10
肾上腺素:A、浓度:1:10000;B、用法:气管内给药或脐静脉给药;C、用量:脐静脉0.1—0.3ml/kg/次,气管内用药:0.3—1ml/.kg/次;D、必要时3—5分钟重复用。
5
备注12分钟
复苏有效的体征:A、肤色转红;B、自主呼吸好或哭声好;
C、心率大于100次/分。
6
羊水胎粪样评价有无活力:肌张力、呼吸、心率、无活力者,先气管内插管吸引胎粪。
2、气管内加压给氧;(4分)
8
正压人工呼吸30秒钟后评价呼吸、心率、肤色(5分)。如心率小于60次/分;正压人工呼吸的同时,配合胸外按压;(6分)
11
胸外按压:A、部位:胸骨中下1/3处或两侧乳头连线中点下方。B、频率:90/分。C,下压的深度:胸廓前后径的1/3。
6
正压人工呼吸配合胸外按压30秒钟后评价呼吸、心率、肤色。评价心率大于60次/分时停止胸外按压,继续正压人工呼吸至心率大于100次/分后停止人工呼吸;评价心率小于60次/分在正压人工呼吸和胸外按压的同时使用药物。
9分,
缺一样扣1分
药物准备
肾上腺素:1:10000、纳络酮、生理盐水、5%碳酸氢纳、5%或10%
葡萄糖溶液等。
5分,
少一样扣1分


74

判断是否需要复苏
1、是否足月(1分)2、羊水清或胎粪样(1分)
3、呼吸是否好(1分)4、肌张力是否好(1分)
4


保暖(辐射台)
3
保持呼吸道通畅(摆正体位:头轻度仰伸位;清理气道)
新生儿室息复苏评分标准
科室:被考核人姓名:考核日期:
步骤
具体操作
评分
得分
准备工作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

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评价【摘要】新生儿重度窒息是婴儿期常见的紧急情况,一旦发生需要及时的抢救和有效的护理。

本文通过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定义、抢救措施和护理效果评价进行综合分析,总结了不同抢救及护理策略的优缺点,并对其效果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病情的新生儿重度窒息,采取相应的抢救和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文章还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希望能够进一步完善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策略,提高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患儿的健康和生存提供更好的保障。

【关键词】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护理,评价,效果,综合评价,研究意义,定义,措施,展望未来,窒息,健康,医学。

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生儿重度窒息是指新生儿在出生后无法完成自主呼吸,导致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严重影响生命健康的一种病情。

窒息是新生儿最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发病率较高,且病情进展迅速,一旦出现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危害。

在新生儿窒息的情况下,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护理对患儿的生命安全至关重要。

传统的抢救方法包括清理呼吸道、氧气通气、心肺复苏等,目的是尽快恢复患儿的呼吸和心跳功能。

护理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包括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脱水等,以确保患儿在抢救过程中稳定和安全。

针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效果评价,可以从抢救效果和护理效果两方面来进行评估。

通过评价抢救及护理的效果,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并为今后的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本研究旨在全面评估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1.2 研究意义新生儿重度窒息是一种常见的危急病情,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新生儿窒息的抢救及护理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对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及护理效果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研究意义在于全面了解新生儿重度窒息抢救及护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优化抢救措施和提高护理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的效果分析

执行新生儿窒息复苏新指南的效果分析
周 树 林
【 摘要】 目的 分析执行新生儿 窒息复 苏新指 南的效 果 , 评价 新指南 在抢救 窒息新生 儿 中的临床 意义。方
法 按新指南的复苏策 略、 要点 , 对笔者所在医院全体产科 、 儿科及相关 人员进行系统培 训 , 要求复苏人员 在抢救窒 执行新指南后窒息新生儿 的复苏效果与执行新指南前比较 , 窒息新生儿 的平均复苏持续 执行新 生儿复 苏新 指南 能有效提 高窒 息新生儿 的抢救成 功 息新生儿的过程 中规范操作并详细记录, 括复苏 的时程 、 包 气管插管 的指 征及次数 、 胸外心 脏按压 的指征 、 胎粪 吸引 的实施 以及用药等。结果 时间缩短 , 气管插管 的一次性成功率提高 , 用药 明显减少 , 组间差异均有 显著性 ( P<0 0 ) . 1 。另外 , 息新生儿 的病 窒 死率从 8 3 2 2 5 % ) / 1( . 1 减少至 4 2 ( . 3 ) 3 / 4 12 % 。结论
率 , 少致 残 率 。 减
【 关键词 】 窒息 ; 新生儿 ; 新指南 ; 复苏
E eto h e n tlap y i eo eyn w g ien s Z U S u—l . Mae a n hl eh o i lo f c ften o aa sh xa rcvr e udl e HO h i i n tn lad C i H a h H s t f r d pa
ln so h l i a in f a c fn o a a s h i e c e M e h d T e n w g i ei e e o e ta e y o n s,t i e n t e ci c sg i c n e o e n tla p y a r s u . n l i x to s h e d l so r c v r sr tg ,p i t o u n f y t e p o u t n,p e it c n ee a tp r o n lt i i gs se ,t e r q i me t n t e r s u e o n n o a a p xa h rd c i o a d a f sa d r l v e s n e r n n y tm h e u r i n a e n si e c e p r n d e n t a hy i h s ls rc v r o e s o t n a d o e a in a d d t ld r c r s,i cu i g t e r c v r d ta h a n u ai n i d c t n n r — e o e prc s fsa d r p r to n ea e o d y i e n l d n h e o e ya r c e i t b t n ia i sa d fe n l o o q e y h s usd e r p e s r ie d n n t a t t. Re u t Af r t e i l me tt n o w g i ei e fn o u nc ,c e to ti e h a t r s u e,t u g a d at c c r r e s l s t h mp e n a i fne u d l s o e - e o n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评估与流程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评估与流程

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的评估与流程【关键词】新生儿窒息;评估;复苏流程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一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

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约10%新生儿在出生时需要一些帮助才能呼吸,1%的新生儿需要使用一些复苏手段才能存活,我院助产士近两年通过到省及地区培训掌握了规范有效地新法复苏技术,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复苏体会报告一下:1 复苏所需要的人员、设备及药物准备1.1 人员准备每次分娩应该有一位训练有素的复苏人员在场1.2 设备准备产房内要备有整个复苏过程所需要的功能良好的全部器械,常规预热婴儿辐射保暖台,准备氧源,预料新生儿高危时应将恰当的器械打开备用如:气囊面罩、吸球、负压吸引器,胃管,注射器,听诊器,气管插管。

1.3 药物准备复苏急性期使用药物首选1∶10000肾上腺素,故应配备脐静脉和气管内给药两剂肾上腺素。

2 快速评估新生儿出生后用5S快速评估四个问题:足月吗?羊水清吗?有呼吸及哭声吗?肌张力好吗?假如以上四个问题为“是”,婴儿不需要复苏,则对婴儿进行常规处理,包括保暖、清理呼吸道、擦干全身、观察皮肤颜色,如任何一项为“否,则进行初步复苏术。

3 新法复苏流程3.1 保暖由于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出生时由于体表羊水的蒸发,体温迅速下降,寒冷刺激可以造成新生儿低血糖,体温骤升可致突发肺出血死亡。

因此在整个复苏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暖,出生后立即擦干体表羊水及血迹,将新生儿放在预热的辐射台上,温度控制在30℃~32℃,以减少热量散失,再进行常规处理。

3.2 清理呼吸道有效地控制新生儿啼哭及处理好新生儿第一口呼吸至关重要。

娩出胎头后,采取正确的手法,挤出口鼻分泌物、羊水等,不要盲目的过早刺激新生儿啼哭,以免羊水和胎粪吸入而发生吸入性肺炎。

将患儿取“鼻吸气”位,颈部轻度后伸,使咽后壁、喉和气管处于一条直线上,可在肩下垫2~2.5 cm 的软垫,可以让空气自由进入,这也是做气囊面罩给氧或气管插管的最佳体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窒息复苏的规范化管理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管理手段,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方法对产房及手术室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采取规范化管理,对产科住院分娩新生儿窒
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新生儿窒息率下降;5 min Apgar s评分≥8分百分
比上升,新生儿死亡率下降。

结论强化新生儿复苏操作规范化管理及物品规范化管理,加强分娩期监护及产儿科配合,可有效地降低新生窒息程度,缩短复苏时间,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标签: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1],新生儿窒息已成为我国5岁以下儿童第2位死亡原因。

新生儿窒息是人类从胎儿到新生儿过度过程中危害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2]。

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减轻新生儿窒息程度,缩短复苏时间,可有效地改善新生儿大脑缺血缺氧,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窒息新生儿的预后。

加强医院产房复苏的管理对新生儿窒息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2]。

笔者所在医院自2004年6月开始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4版对产科相关人员进行规范化培训,2006年10月参照该书第5版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结合教材制订了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管理标准并加以实施,使复苏水平明显提高,有效地改善了窒息新生儿的预后。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05年9月~2007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实施规范化管理前共分娩2800人,新生儿窒息63人,窒息发生率为
2.25%。

2007年9月~2009年8月实施规范化管理后共分娩4124人,新生儿窒息例66,窒息发生率为1.60%。

规范化管理实施前后两组产妇分娩方式及继发宫缩乏力、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早产、胎儿窘迫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结合《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5版制定了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管理标准并实施,对标准实施前后的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1.3统计学处理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将运用规范化管理前后两组新生儿窒息病例产妇相关并发症进行比较,经χ2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复苏结果进行比较,规范化管理实施前
窒息63例,复苏5 min Apgar s评分≥8分者50例,占79.4%。

规范化管理实施后窒息69例,复苏5 min Apgar s评分≥8分者66例,占95.7%。

两组比较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χ2=8.201,P<0.01)。

3讨论
3.1产科相关人员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规范化培训2004年6月开始采用《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4版进行规范化培训,通过不断强化培训收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明显改善了新生儿复苏的质量[3]。

在此基础之上,2006年10月参照该书第5版对相关内容进行更新,对教材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使大家不仅真正掌握复苏每一步的操作方法,还充分认识到每项技能的理论基础,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使操作者充分认识到规范化操作的重要性,从而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操作规范,要求复苏的每一个手法标准到位。

把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管理工作之一,强调模拟练习与考核,坚持考核合格上岗制度。

3.2强化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组织管理根据医院情况建立了相关组织管理制度包括:高危产妇产前病例讨论制度;高危产妇分娩时三线医师参与及产儿科合作抢救制度;复苏人员组成及责任分工制度;复苏后监护及危重新生儿转诊制度。

3.3实施产房、手术室复苏设备管理制度保证复苏设备齐全、消毒、在场、能用的标准[2],这是复苏是否成功的重要保障。

具体做法是:各班助产士交接班时需对复苏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交接,保证设备各品种及型号齐全;复苏气囊无漏气、安全装置齐全;低压吸引器无漏气,压力设置达标;喉镜连接是否完好,电量是否充足,并有备用电池和灯泡;灭菌物品在消毒有效期内,物品摆放合理便于取用。

护士长对上述设备做到每周抽查和每月全面检查。

3.4加强细节的规范管理在新生儿窒息复苏的管理中,注重细节的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时间就是生命,为抢救赢得更多时间,需要关注每一个细节,因为细节可以决定成败。

如在每一个新生儿娩出前,将复苏台上铺好两层保暖巾并提前辐射预热,便于初步复苏后及时移去第一层湿的保暖巾,第二层保暖巾用于新生儿头部保暖;在复苏台适当的位置放一块折叠好的治疗巾,便于保证新生儿的“鼻吸气”位,并要求所有新生儿出生初步处理时按窒息儿复苏时的摆位相同,一旦发生窒息,随时抢救;氧气装置连接完好保持备用状态,随时可以取用等等。

通过实施规范化管理深深体会到,新生儿窒息复苏作为产科医生护士必须掌握的一项适宜技术,要不断进行强化管理,不仅要使复苏设备一贯保持在功能状态,更重要的是实施新生儿复苏的助产士的操作水平必须达到娴熟的程度,规范化的操作是保证新生儿复苏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参考文献
[1]叶鸿瑁,虞人杰主译.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5版.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06:1.
[2]魏克伦.新生儿窒息复苏管理.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4):1046.
[3]李秋云,田瑞华,李建维.新生儿窒息复苏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效果评价.中
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6)下旬版: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