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社会工作-符号互动论
社会学理论5:符号互动论
米德对社会心理学和社会学的主要贡献主要体现
在对两个问题的成功回答
1.刺激是怎么成为符号的?
米德吸收行为主义心理பைடு நூலகம்特别是冯特的‛
平行论‛心理学的思想,把语言的产生归 结于互动,而且把语言的形成逻辑地分解 成三个层次:
姿态(gesture):一方的动作是另一方的刺 激来源。包括有声姿势与非有声姿势
三、布鲁默与库恩的论战
符号互动论一词为布鲁默最先开始启用,他与库恩
关于互动论观点的论战成为继米德之后互动论体 系发展的主旋律。他们都同样强调人类运用符号 的能力以及发展思维、确定意义和自我反省的能 力。 在对人类个性的结构与稳定性程度的看法上,却存 有很大的分歧: 库恩认为:“作为一种客体的人类,‘核心自我’的重 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社会化过程,人类掌握了 对自己较稳定的一套态度和意义。人们通过界定 自己的角色和限定被置入社会情景中的客体,使核 心自我塑造,并限制他们解释情景的方式。人类 个性是由此被建造起来的,且较为稳定,它使人类行 为具有持续性和可预期性。‛(特纳语)
5.意识、理念与自我互动,即当一个人思考时, 允许其在时间、地点上标明目标与事件,去 想像性地创造现象与其他抽象内涵; 6.符号论学者相信个体的过去事件与经验并 不总是必要的,尽管他或她的确受其影响,尤 其是个体的生命早期的社会化经历; 7.若欲理解、认知人类的各种举动,则需探析 个体隐含以及外显的行为。另外,明确其行 为意义也是非常必要的。
符号互动论
符号互动理论一、符号互动理论简介符号互动论是一种社会心理学的视野。
互动被视为分析单位。
互动论是一种反实证的主观社会学,贯穿主观主义原则,强调个人的主观理解,认为社会结构是许许多多的个人理解与行动的结果,社会过程是人把主观的意义赋予客体并作出反应的过程。
互动论同时是一种微观社会学。
社会由互动的个人组成,他们的行为不只是反应,而且还是领悟、解释、行动与创造。
社会环境不是某种外在的静止的东西,它一直在影响着和塑造着我们,但这本质上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因为环境正是互动的产物。
人有内心生活,同时又是一个自我,自我是社会互动过程的一个方面。
互动过程首先是符号互动的过程,符号被行动者赋予了意义。
这种我们与他人共享的意义,关于社会世界的定义以及对现实的感知与反应,均产生于互动过程中。
布鲁默说:符号互动一词是与人们之间发生的互动的独特性质有关系。
这种独特性在于,人们解释或定义彼此的行为而非单纯对它人的行为作出反应。
这样,人类的互动是以符号的使用、解释、或对彼此行为的意义的确定为中介的。
这种中介等于是在人们行为的刺激与反应之间插入一个解释过程。
二、符号互动理论的理论背景(一)威廉·詹姆斯对习惯、自我与社会我的研究詹(1842-1910)认为习惯在人类行为中具有重大作用,他研究了本能是怎样被习惯所取代的。
所谓习惯是指通过经验学习到的和被经验修正了的行为。
他认为习惯的基础是记忆,通过记忆人类可以将过去发生过的行为从心中唤起。
在记忆的基础上重复这一行为,这就意味着此种行为已不再是无目的的了,这时,本能便消失了。
因此,本能既可以改变又可以发展,也有很多会逐渐消失。
詹认为在人类的行为由以生物因素为基础转向以社会因素为基础的过程中,习惯起了重要作用。
在对于“意识”的探讨中,研究了由意识中产生出的“自我”。
“自我”这个概念意味着承认人类可以而且也正在发展着他们对待他们自己的态度和关于他们自己的感觉,意味着承认他们自己也是可以观察的对象,就好比人类观察一个外部的客体。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
1.6 家庭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理论是由一系列逻辑上相互联系的概念和判断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对经验知识的抽象概括。
•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反过来指导实践。
•理论有多个维度,包括基础理论和操作理论或实务模式。
•本节我们重点来看影响家庭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
五个主要的理论•家庭系统理论•结构功能理论•符号互动理论•家庭压力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一是家庭系统理论。
•所谓系统,是指一些在界限内,彼此有互动的部分所组成的集合体。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影响,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20世纪60年代,家庭系统开始作为精神分析学的诊断与治疗用语,并于70年代逐渐被家庭社会学应用。
•家庭系统理论视角下,家庭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就是帮助恢复家庭中各个子系统或家庭成员之间的均衡关系,使之重新有效配合,相互协调。
•社会工作者平克斯与米纳汉提出了“四个基本系统”的理论。
这四个系统是:改变媒介系统、案主系统、目标系统、行动系统。
•系统理论对家庭社会工作来说,意味着开展工作需要调动家庭内外的各种资源 。
•举例美国社会学家 塔尔科特·帕森斯•二是结构功能理论•帕森斯是结构功能理论的集大成者。
•结构功能理论主要探讨社会中系统与系统之间是如何相互依赖并整合在一起的,它强调的是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均衡。
•关于家庭,帕森斯认为,家庭的中心特点是均衡,家庭结构的稳定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主要功能在于重新确立被外部世界打乱了的和谐均衡状态。
•帕森斯的结构功能主义有很大的意义。
•家庭社会工作的最核心的目标,就是使那些因种种原因而不能发挥其功能的家庭恢复其功能。
家庭社会学作业
1、家庭社会学的主要理论有哪些?试用其中一种分析一个婚姻家庭问题。
(1)结构功能论。
家庭社会学中影响较大的流派。
它从家庭和社会的相互影响中研究家庭。
认为家庭是具有稳定性的社会组织,个人服从家庭是社会稳定的前提.(2)冲突论.注重从冲突角度研究家庭。
认为在婚姻和家庭关系中冲突是自然的,与其强调婚姻家庭关系中的秩序、平衡、一致或功能主义系统的存在和平衡,不如把注意力集中在冲突的规律和调解上。
(3)符号互动论。
一种受社会心理学影响较深的微观分析理论.认为家庭与社会、家庭中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象征性的行为来沟通的;强调个人对家庭的顺应,强调家庭内部的协调;认为夫妻之间的行为决定整个家庭的命运.(4)社会交换论。
认为家庭关系或家庭行为是一种彼此交换的关系。
当一方表现出一种行为时,另一方则以相应行为作为互换。
掌握这种互换的度是协调家庭关系的关键.(5)发展论。
认为家庭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自然结束的运动过程,这就是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在不同的生命周期阶段上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
(6)系统论。
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若干子系统所组成的系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个子系统之间既有联系又有牵制,从而促成家庭系统有序运转,家庭的功能得以充分体现。
(7)社会支持理论。
把社会支持当作网络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帮助个人应对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或危机,增进个人健康和幸福。
它有四个主要取向:功能取向、结构取向、主观评价取向及互动取向。
以冲突论为例。
对家庭而言,适量的冲突可以起到“安全阀"的正功能.首先,大量的低激烈程度的小型家庭冲突可以释放紧张能量,避免激烈程度高的、破坏力强的冲突的发生,从而对家庭关系起到长期的维持作用。
其次,家庭冲突可以使冲突各方以最直接、最快捷的方式了解彼此的立场、观点、情感和行为模式,从而加速彼此适应的过程,促进家庭成员的团结。
最后,家庭冲突可以尽快暴露出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不合理成分,从而避免这些不合理成分积淀下来最终引起家庭破裂。
社会工作——符号互动论
社会工作——符号互动论符号互动论(symbolic interactionism) 又称象征互动论, 是一种主张从人们互动着的个体的日常自然环境去研究人类群体生活的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理论,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 (G. H. Mead) 创立, 并由他的学生布鲁默于1937年正式提出。
(1)符号互动论的主要观点符号互动论认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互动过程”中的个人行为和活动,而个人行为只是整个社会群体行为和活动的一部分。
了解个人行为,就必须先了解群体行为。
符号互动理论强调社会是一种动态实体,是经由持续的沟通、互动过程形成的。
符号互动论主张在与他人处于互动关系的个体的日常情境中研究人类群体生活。
特别重视与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行为中的作用。
“符号”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象征意义的事物,包括语言、文字、记号等,甚至包括个体的动作和姿势等。
通过符号的互动,人们形成和改变自我概念,建立和发展相互关系,处理和应对外在变化。
其主要观点具体可以概括为如下几点:①心灵、自我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形成的主要机制。
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自我、他人和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
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自我。
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个体的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
它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处世行事。
⑤个体的行为受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
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世界存在于互动之中。
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符号互动论
(2)“镜中我”概念的三个因素(阶段)
A.我们对我们的形象在他人面前的想象。
B.我们对别人就这一形象所作的判断或评价 的想象。
一的综合体。
主我也称作“自然我”,是人的一种本能 的冲动,未经社会化的我。客我是经过社 会化的我,是社会化的结果。
主我与客我的互动产生自我,主我与客我 的互动构成一个呈现于社会经验中的人。
(3)社会 A.形成。在米德看来,社会代表着不同个人之
间的有组织的互动或定型化的互动,是自我 与“他人”互动的产物。
C.由自己对他人的评价的想象产生的某种自 我感觉,例如,自豪、屈辱等。
2、托马斯的“情境定义”思想
(1)提出
美国社会学家W·I·托马斯认为,社会学的任务就 在于分析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相互调适的过程中 出现的那些行为。而人们相互调适的过程是由情 境造成的,是个人或群体对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反 应。
案例分析:面试中的应聘者印象管理
可从获得性、保护性和非言语印象管理三 方面对应聘者的印象管理行为予以分析。 1.获得性印象管理策略 试图使别人积极看待自己的努力称作获得 性印象管理。应聘者的获得性印象管理行 为又可分为他人聚焦型和自我聚焦型两大 类。他人聚焦型印象管理策略一般将目标 指向于印象管理的接收者、评价者,如面 试中的招聘方,通过逢迎、讨好等行为来 获取人际间的彼此吸引。如:抬举他人、 意见遵从等。
B.内容。
社会的内容是由个人和集体互动构成的。这 种互动体现于各种各样的符号,因此社会实 际上是一个由人创造和使用的符号的总和。
社会互动理论
社会互动理论一、社会互动的含义“社会互动”,即社会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会关系背景下,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等在心理、行为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
构成社会互动,应具备三个要素:(1)应有两方以上主体。
既然是相互作用,主体必然不能少于两方,至于每方人数具体是多少则没有明确限制,其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群体。
因而不论在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还是群体与群体之间,互动都可发生。
(2)主体间应有某种形式的接触。
这种形式既包括语言,也包括非语言,如身体感官或其他媒介等。
换言之,一方主体应向他方发出一定的“符号”即通过行为或意思表示的方式传达给对方。
(3)各方主体都能意识到“符号”代表的意义。
对于一方主体做出的意思表示或行为,其他主体不仅能清楚认知,而且能对此积极回应。
二、社会互动理论的理论来源社会互动理论是包含建构主义观点和人本主义观点的认知体系。
在该理论看来,人一出生就进入了人际交往的世界,学习与发展就发生在他们与其他人的交往与互动中,它既强调学习过程的认知参与,也强调学习过程的全人参与。
社会互动理论着重于学习的社会环境,把教师、学生、活动之间的相互活动看作教学的灵魂所在,强调教师、学习者、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它的动态性。
社会互动理论有两大重要理论来源,一个是维果茨基的社会互动理论,一个是费厄斯坦的“中介作用”理论。
维果茨基认为,人类心理功能的发展是以特定的社会本质和社会过程为先决条件的,在每一个社会文化情境中,儿童参与正式和非正式的教学交流,产生了与那些情境适宜的心理功能。
儿童通过社会互动的双向过程,逐步建立系统的认知表征作为解释框架,并且信奉自己社会文化情境中所提倡的普遍价值体系和行为准则。
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社会互动成为智力产生和发展的源泉,个体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定结构与过程,可追溯到与他人的互动上,学习和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参与社会活动来吸取适当的文化实践经验。
费厄斯坦在其“中介作用”理论中指出,对个人有重要意义的人在认知发展过程中起中介作用,有效学习的关键在于本人和“中介人”之间的互动。
第14章 符号互动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侯钧生版)课件
三、符号互动论的方法论原则
• 方法论原则核心:尊重经验世界的本来面目。 • 经验世界:人们日常所经历和所作的一切,包
括人们各种各样的活动。
• 布鲁默对两种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论的批判
– 人们的社会行为必须要有他人的参与,一个人是无 法完成社会行为的。
• 人格和有组织的社会行为是凭借语言等符号媒介进行 交往而得以形成——社会行为符号的形成与功能—— 在社会行为发展的早期,某些手势、姿势开始被当作 特定行动的标志。逐渐地,它们具有了符号的意义, 人们通过它们进行交往。社会行为的符号逐渐发展起 来,并在完成这些行为过程中发挥功能:它使人们能 够预先知道自己和他人的行为,使人们能够期待将要 发生的互动过程,使人们能够在互动发生前调整各自 行为,使人们能够评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的结果等。
• 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以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场次 进行表演,通常按照剧本表演,当剧本不明确或 不完整时就要临时创作。
• 表演框架——人们内化了的现存的社会规范和社 会准则,是一系列的惯例和共同理解,是人们在 社会生活舞台上进行演出的依据。
• 表演框架包括的要素: – 剧本期望;剧情;剧组;表演区域;假面具
• 表演框架要素之三:剧组
– 在表演某种剧情时进行合作的一些人。 – 处理好剧组成员之间的关系是重要的。因为,
演出的效果取决于每个成员的表现;剧组成员 对于他们的幕剧、舞台演出技巧中的秘密都很 了解,彼此很熟悉,应该共同保守剧组的秘密。
• 表演框架要素之四:表演区域
– 前台是按固定方式进行表演、为观众规定的特定情 景的舞台部分。当人们扮演某种既定的社会角色时 通常会发现,一种特定的前台早已经设计好,只能 按规定去进行表演。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
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是指将社会学的理论与方法应用于本土家庭研究领域,旨在深入了解家庭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变化与演变。
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中,存在着四大范式,分别是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冲突理论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和女性主义范式。
本文将对这四大范式进行详细论述,以便深入探讨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核心内容。
一、结构功能主义范式结构功能主义范式是社会学中最早的一种范式,其基本理念是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具有特定的功能。
家庭在社会中承担着社会化、生育等功能。
该范式将家庭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协作和互补关系。
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关注家庭的正面功能,强调家庭内部以及与其他社会机构的互动联系。
二、冲突理论范式冲突理论范式认为家庭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权力、资源和地位的不平等关系。
这种不平等关系在家庭内部及其与其他社会机构之间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冲突理论范式关注家庭内部的权力斗争、不平等的社会分工以及阶级、种族等社会结构对家庭的影响。
三、符号互动主义范式符号互动主义范式主要关注家庭成员之间的符号交流和互动过程。
符号互动主义范式强调社会行为是通过人们对符号和意义的理解产生的,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通过交流符号来实现。
该范式关注家庭中的日常互动、交往规则和家庭内涵的演绎。
四、女性主义范式女性主义范式是一种关注性别在家庭研究中地位和作用的范式。
该范式强调家庭中性别与权力的关系,并批判性地研究家庭中的性别角色分工、家庭暴力以及女性在家庭中的地位和权益等问题。
女性主义范式推动着关于家庭中性别不平等的讨论,并为促进社会公正与性别平等提供了理论基础。
综上所述,社会学本土化家庭研究的四大范式提供了多元的角度来研究和理解家庭的本质和变化。
这些范式在社会学家庭研究中各有侧重,但相辅相成。
通过综合运用这四大范式,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认识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家庭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老年社会工作的理论—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
人们是根据他人对自己的评判、态度来思考 自己。如果把老年人划入到某种类型,老年人就 会不由自主地根据这种划分作出反应,从而形成 自我概念。
接受消极标志的老人就会处于消极和依赖的 地位,进一步丧失原先的独立自主能力。
启示
对老年人的过分关心导致老年人认为自己无用的错误认知, 从而对老年人的身心带来损害。
有些所谓的老人问题大多是被标定的结果,也是老年人自己 受消极暗示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在帮助老年人的过程中,不仅要切实地帮助老人解决实际问 题,同时也需要协助老人增强信心和提升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符号互动论
有意义意义 得以交流。
第二,抽象思想的出现,它使人人能够进入一个纯用 符号操作的世界,能在想象中排演各种角色和情境;
第三,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对他 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把他 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 行为等;
背景 个人门面
外观 举止方式
2、社会机构外互动
• 指没有明确界限的、临时性的互动,即相遇。 • 相遇式互动的最突出特点是人们之间持续性的
相互注意。 • 角色距离:个人与其假定的角色之间
存在的差距。用于说明个人在某种角 色上是否能积极地发挥作用取决于他 与该角色相适应的程度。
三、标签理论
• 标签理论亦称标志理论或标定理论。它是一 种从符号互动论角度探讨社会问题与越轨行 为的理论。
亚当·斯密
大卫·休谟
亚当·弗格森 本能与习惯
二、詹姆斯:多元的自我
• 自我:就是“一个人可以用来称呼他自己的一 切之总和”。
• 自我的分类: (1)物质我(The Material Self) (2)精神我(The Spiritual Self) (3)社会我(The Social Self) (4)抽象我纯粹的我(The Pure Ego)
第二节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 代表人物及思想
•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
•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
的思想
• 米德的符号互动思想
库利(1864~1929) Cooley,Charles Horton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1887年获 密歇根大学学士学位,1894年获该校博士 学位。此后一直在密歇根大学执教。曾任 美国社会学会主席。著有《人性和社会秩 序》、《社会组织》、《社会过程》等。
• 社会结构是社会互动的产物。共同 行动必须从历史的内容上来理解。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
符号互动论关于社会互动的观点1. 概述社会互动一直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之一。
人们通过互动来交流、合作、竞争,从而构建起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
而在社会互动过程中,符号的作用不可忽视。
符号互动论指出,符号在社会互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本文将从符号互动论的角度出发,探讨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和影响。
2. 符号互动理论的基本概念符号互动理论是美国社会学家格芬(Erving Goffman)提出的,他认为人们在社会互动中通过使用符号(如语言、动作、姿态等)来表达和传达信息,从而影响他人的态度和行为。
符号可以是言辞上的,也可以是行为上的,它们在社会互动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符号不仅是一种通讯手段,还通过影响人们的认知和情感,间接地塑造了社会互动的结果。
3. 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在社会互动中,符号发挥着多种作用。
符号是一种交流的媒介。
人们通过语言、姿态、表情等符号来传递信息,从而实现交流和交流。
符号是一种表达观念和情感的方式。
人们通过符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态度,从而影响他人的认知和情感。
符号还在社会互动中起着规范和引导作用。
礼节、礼仪、传统习俗等符号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指导着社会互动的进行。
符号还是一种社会认同和身份的象征。
人们通过符号来展现自己的社会地位、身份认同和裙体归属感。
4. 符号对社会互动的影响符号对社会互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符号影响了人们的行为。
人们在社会互动中会受到符号的引导和影响,从而做出相应的举止和行为。
符号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和情感。
人们对符号的解读和理解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认知和情感反应。
符号也影响了社会互动的结果。
不同的符号使用会导致不同的社会互动结果,符号的选择和应用对社会互动的发展和结果具有重要影响。
5. 结语符号互动论认为符号在社会互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和观念。
通过对符号在社会互动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互动的本质,促进社会互动的和谐与发展。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名词解释
家庭社会工作整理版名词解释婚姻:指一男一女间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由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一般而言,家庭结构具有两个层面:一是指具体的人员构成,二是指家人间的互动和关系的整体模式。
主干家庭:即有两代或两代以上夫妻组成,每代最多不超过一对夫妻且中间无断代的家庭,如父母和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亲子关系: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它是由夫妻关系而产生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家庭关系。
家庭社会工作:是从社会工作专业角度,结合我国家庭工作现实,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
家庭系统理论:家庭系统理论来源于一般的系统理论。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功能。
家庭系统虽小,但功能却很复杂,,自成一体,同时也是更大的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的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家庭生命周期:表示的就是家庭从成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整个生命过程。
家庭系统理论:把家庭看成是一个由几个子系统组成的系统,每个子系统间既有联系又有制约,形成家庭系统有序的运转,以此来实现家庭的功能。
家庭作为一个系统,有着自身的控制调节机制,以便使家庭沿着既定的目标向前发展,保持正常的运作方式。
这种控制调节系统包括自我控制和社会控制两部分。
山东大学成人教育《家庭社会工作》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家庭社会工作模拟题个别名词解释自由发挥1一、名词解释1、婚姻指一男一女建立起来的以终生共同生活为目标的合法的两性结合关系。
2、家庭结构指家庭的构成状况,它是右全体家庭成员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所组成的稳定的整体性关系模式和维系机制。
3、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与服务4、次系统5、家庭治疗是一类以家庭为对象进行的治疗模式,治疗师通过与全部或部分家庭成员的治疗性会谈以及其他专业技术来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关系,建立良性的家庭互动模式,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整个家庭及个别成员的问题,促进家庭的良性运转和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
二、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错误的给出正确说法。
1、无论在何种婚姻形式中,婚外性生活都是被严格限制的。
错2、符号互动理论中的“符号”是人类社会互动的媒介工具,它只是人的外部行为的凝聚。
错3、家庭治疗的目标和焦点是消除个人的明显外在症状。
错4、家庭暴力经常是突发性的,没有任何预兆的。
错5、亲子关系最全面,最深刻,维持的时间也最长,是家庭关系的枢纽。
错三、简答题1、21世纪中国婚姻法会呈现哪些方面的发展趋势?填补立法空白,充实和健全现行的婚姻法2、简述家庭系统理论的基本假设。
家庭关系是影响人们心理健康与个人是否病态的主要因素;家庭的互动模式可以代代相传;家庭的健康是建立在家庭的向心力及个别家庭成员是否被尊重的平衡点上;家庭越有弹性,家庭就越有良好的功能;家庭互动的分析,需要从家庭具有的婚姻和亲子关系角度探讨;个人问题常和家庭的互动模式及家庭价值观有关;任何家庭小系统的改变,都有可能引起家庭主要系统的改变;实务工作者介入到家庭,即成为家庭的一个新系统3、常见的不良家庭结构与家庭问题有哪些?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越俎代庖;混沌一片;4、再婚家庭经常会面临哪些方面的危机?再婚夫妇结合在一起后,如何面对各自的原来的前夫(妻),如何进一步相互接纳;继子(女)对继父(母)是否能够很快接纳;继子(女)对其亲生父母是否仍然感情深厚;继父(母)对前妻(夫)所生子女是否接纳,一旦继母再婚后又有其亲生子女,继父将如何处理;当自己子女又有了继父与继母,作为亲生父母感受如何;继母再嫁后所带的子女是否能够和丈夫前妻所生子女融洽相处;5、我国家庭暴力常见的产生原因有哪些?传统的不平等的性别仪式惯性是导致我国家庭暴力的深层原因;家庭内部不平等的资源分配关系是家庭暴力冲突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背景的差异而产生的对立情绪上家庭冲突发生的重要媒介;家庭成员对家庭现状合理性的认识分歧是家庭冲突最常见的现实起因;社会干预和社会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上导致家庭暴力的外部原因家庭社会工作模拟题2一、名词解释1、家庭是人们以婚姻、血缘、收养或感情等关系为纽带组成的,以比较持久的共同生活以及一定程度上的经济共有、共享为主要特征的初级社会生活单位。
第三课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国内学者:多数将家庭生命周期与家庭消 费行为相联系,并对家庭消费结构进行原 因分析。 五、家庭生命周期理论的社会工作意义 有助于家庭工作者对家庭进行评估,确定 个案家庭处于那个发展阶段以及该阶段家 庭可能面临的问题和危机,以此为根据寻 求社会福利机构的介入,协助满足家庭发 展阶段的需求。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四、理论概念及其主要观点 杜瓦尔:认为家庭如同人一样有其自身的 生命周期以及为了继续存在下去而不得不 满足的不同阶段的各种任务,任务包括生 理需求、文化规范和人的愿望和价值观。 她把家庭周期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 有不同的任务。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罗杰斯:他认为杜瓦尔的理论没有从团体变化角 度对家庭周期给予解释,提出优先使用以团为基 准的阶段划分法。他使用24个阶段循环法,将家 庭生命周期具体划分为2个学前阶段,3个入学阶 段,4个青年阶段,5个青年成年阶段以及5个离 家阶段。 生命过程理论(埃德尔):他们认为以往理论主 要以夫妻为重心,忽视了子女的变化,因此提出 探讨家庭成员的个人发展过程。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发展理论的假设:1.人们的“发展”是如何受到 其所在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状态的影响。2.人们的 所作所为不能与他们的“发展”分开。3.个人与 团体的“发展”如何,来自于其社会环境和个人 的能力。4.家庭的内在事件(非有形的),可以 又家庭所发生的事件来解释。 家庭发展理论的四个假设:1.人们是行动者,也 是反应者;2.家庭成员的增加和减少是互动的重 要变项;3.家人在同一场景的互动不同于家人在 不同场景的互动;4.急速的转变,会导致家庭结 构的改变。
第一节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家庭生命周期理论(家庭发展理论)展示的是家 庭变迁的动态过程。 一、家庭生命周期 家庭生命周期:家庭如生命一样,也有一个从成 立到消亡的过程。家庭生命周期就是指家庭从成 立开始,经历发展的各个阶段,最终归于消亡的 整个生命过程。 谭琳和陈卫民认为家庭生命周期是指从一对夫妇 的婚姻形成家庭开始经历扩充、扩充完成、收缩、 收缩完成等阶段,直至消亡的动态发展过程。
符号互动理论
库利 ---镜中我
• 内容:指的是个人的自我观念 是与其产生互动的其他人对于 他的态度的反应。他人对于个 人的态度就像一面镜子,个人 可以从镜子中看到自己的形象。 • 镜中我的三个组成部分: 1.想象自己怎样显现于他人面前 2.想象别人对这样显现做如何的 判断 3.形成某种自我感觉
例子:
老师上课 • 内容:老师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做充分的准 备,幻灯片、资料等等,在课上与同学进 行互动,为同学们讲解,然后看同学们是 否理解,下课后觉得教会了同学们知识。
• •
最值得注意的是: 儿童青少年的相关社会学理论在具体运用的 时候,应该根据儿童青少年的特殊阶段, 特殊情况,分对象,有目的,有针对性地 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儿童青少年社 会工作在正确的理论指导下,服务于广大 儿童青少年。
• 符号互动论是西方社会学界研究微观层面 的一种理论。在青少年网络犯罪率逐年增 高的形势下,运用符号互动理论解读青少年 网络犯罪,以全新的视角探析青少年网络犯 罪的诱因,对于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网络犯罪, 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有着重要意义。
例子:
对笑的理解 我们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座,旁边有乘客 笑,我们会理解为赞许,如果我们在车上 说错了话,这是旁边乘客的笑我们会理解 为讽刺。
米德 ---符号互动论
• 核心概念:自我。米德认为自我是行动的有机体, 而不单单是接受刺激并对刺激做出反应的“被动的 容器”。并且,自我是逐步发展的,是在社会经验 和活动过程中产生的。 • 自我产生的三个阶段:(1)准备阶段 (2)扮演 阶段(3)游戏阶段 • 米德认为—人类个体总是不断地进行着自我反省、 反思、自我控制。这种活动之所以能存在,正是因 为人们参加到了互动中来,并且掌握了互动中产生 的语言等交往工具。由于掌握了语言符号,一个人 才有思想,才能从他人的立场看自己,才有了自我 意识,人们运用他们学到的符号来选择某种行为从 而控制自己的活动。
符号互动主义理论
布鲁姆(Herbert Blumer,1923 年---)
符号互动旳另一种代表哈伯特.布鲁姆。他1923年生于 美国旳圣路易斯,曾在密苏立大学和芝加哥大学学习 过,是米德旳学生。他曾先后在芝加哥大学和伯克利 加州大学工作。其代表作是《符号互动论:观点与措 施》。布鲁姆不但使库利——米德一系列旳微观社会 学取得了“符号互动论”这一名称,而且对整个这一 学派旳理论和措施作了系统旳概括和充分旳解释。
⑤个体旳行为受他本身对情境旳定义旳影响 。人
对情境旳定义,体现在不断地解释所见所闻 ,并
赋予各种事件和物体以各种意义,而这个解 释过
程,或者说定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⑥在个体面对面旳互动中有待于协商旳中心 对象
3、符号互动论旳发展
Blumer是Mead旳学生,其代表作为《符 号互动论:观点与措施》
②语言是心灵和自我认同形成 旳主要机制。人际符号互动 主要经过自然语言进行。人 经过语言认识自我、别人和 社会。
③心灵是社会过程旳内化,实际上内化旳过程就 是人旳“自我互动”过程,社会旳内化过程,伴 伴随个体旳外化过程。 ④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旳,并 不是对外界刺激旳机械反应。个体在互动中逐渐 学会在社会允许旳程度内行动,但是在这个程度 内,个体能够按照自己旳目旳处世行事。
在措施论上,布鲁姆批评了社会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占统治 地位旳主流措施论。他以为到达对经验世界旳精确认识, “不能靠建立和解释骗人旳理论,不能靠设计精致旳模式, 不能靠追赶自然科学旳先进程序,不能靠采用最新数学或 统计学方案或发明新旳概念,也不能靠发展精密旳定量技 术或坚持某种调查统计旳准则”。布鲁姆以为经验性旳社 会是由人类以及他们在生活进程中旳日常活动构成旳。对 这种活动旳认识,只有经过第一手观察和参加到一种群体 中去才干取得。所以,布鲁姆提倡使用生活史、自传、个 案研究、日志、信件、非构造性访问和参加观察等措施。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案例分析一、案例丽芬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年近三十岁。
丈夫长年在外地打工,很少回家,他经常抽烟喝酒,并且有赌博的爱好。
每年拿不了多少钱回家。
丽芬包揽了家中种地、养猪、养牛所有的农活,但女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家中最后的收入并不多。
另外还要照顾上学的女儿以及多病的婆婆,是家庭的经济柱。
丽芬的公公在她丈夫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的婆婆独自一人把儿子拉扯大,而且只有这一个儿子。
丽芬和她的丈夫也只有一个女儿,平时都是由丽芬照顾着,所以母女的关系特别好,因为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婆婆和丈夫都希望丽芬再生一个男孩,可丽芬自己因为生活负担重,并且与丈夫感情淡薄不想再生第二胎,也一直没有怀上。
因此,丈夫和婆婆总是冷言冷语,丈夫甚至以生不出男孩就离婚来威胁,有时还会打她。
丽芬得不到丈夫的关心,觉得自己很没用,在村里抬不起头来。
性格内向的丽芬找过村里要好的姐妹诉苦,大家都很同情她。
村里像她这样挨打的妇女有不少,但大家认为家丑不可外扬,都选择了忍耐和沉默。
丽芬曾找过妇联主任和派出所民警,他们都做过丽芬家人的工作,但没起什么作用。
村里人背地里对丽芬将家事告诉外人有些议论,也以“清官难断家务事"为由,没有给丽芬什么帮助。
丽芬感觉活得很累,动过离婚的念头。
可是,父母都住在弟弟家里,自己如果离婚带着女儿能去哪里呢、她想过自杀,但一想到女儿没了妈妈之后的子,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她感到无助,自叹命不好,不得不认命。
不久前,某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丽芬所在的村庄开展服务。
丽芬经过一段时间的观望和了解,前来该机构求助。
二、服务方案(一)服务目标1.帮助丽芬的家庭认清并解除阻挠这个家庭功能发挥的不良结构,代之以较健全的结构,即重建家庭结构。
改变原有的僵化、过时、不合适的家庭结构,使整个家庭能够随着时间的改变,不断更新家庭中的责任制,而不是一味跟着习惯与规则,这个过程中是每个人都能够看到自己的价值所在,提升个人能力。
2.通过治疗,使家庭呈现良性的沟通方式,即同时顾及自己、其他人和所处情景的沟通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对事物所采取的行动是以这些事物对人的意义 为基础的
这些事物的意义来源于个体与其同伴的互动,而 不存于这些事物本身之中
当个体在应付他所遇到的事物时,他通过自己的 解释去运用和修改这些意义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观点
(1)心灵和社会不是分离的结构,而是人际符号互动的过程。心灵和社会的形成 和发展,都以符号使用为先决条件。如果人不具备使用符号的能力,那么心灵 和社会就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或者说失去了存在的根据。 (2)语言是心灵和形成的主要机制。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能使用语言这种符 号系统。人际符号互动主要通过自然语言进行。人通过语言认识他人和社会。 (3)心灵是社会过程的内化,事实上内化的过程就是人的“自我互动”过程,人 通过人际互动学到了有意义的符号,然后用这种符号来进行内向互动并发展。 社会的内化过程,伴随着个体的外化过程。 (4)行为是个体在行动过程中自己“设计”的,并不是对外界刺激的机械反应。 个体在符号互动中逐渐学会在社会允许的限度内行动,但在这个限度内,个体 可以按照自己的目的行事。 (5)个体的行为受他自身对情境的定义的影响。人对情境的定义,表现在他不停 地解释所见所闻,赋各种意义于各种事件和物体中,这个解释过程,或者说定 义过程,也是一种符号互动。 (6)在个体面对面的互动中有待于协商的中心对象是身份和身份的意义,个人和 他人并不存在于人自身之中,而是存在于互动本身之中。
符号互动理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称
外文名 称
研究对 象
提出者
代表人 物
符号互动论 Symbolic Interactionism 个人行为和活动 W.詹姆斯和G.H.米德 E.戈夫曼
•
符号互动论的主要派别
符号互动论源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W.詹姆斯的著作。但最早使用符号互 动这一术语的是美国社会学家H.G.布鲁默,1937年,他用这一术语指称美国许 多学者诸如米德、J·杜威、W·詹姆斯等人的著作中所隐含的“社会心理状 态”。西方学术界曾有人把符号互动分为两派,一是以布鲁默为代表的芝加哥 学派,二是以M·库恩为首的艾奥瓦学派。1930~1950年间出版的一系列布鲁 默及其同事、学生们的著作中确定了该理论的主要观点。
•
方法特征
• 符号互动论者倾向于自然主义的、描述性的和解释性的 方法论,偏爱参与观察、人种史、不透明的被脉络化了 的互动片断或行为标本等方法,强调研究过程,而不是 研究固定的、静止的、结构的属性;必须研究真实的, 而不是通过运用设计或调查研究来构成人造情境。符号 互动论者不运用正式的数据搜集法和数据分析法,而代 之以概括性的和一般的方法论的指令,这些指令要求对 被调查的对象采取“尊重”态度。布鲁默曾声称,这种 研究需要或至少应该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 “考察”,调查者着重了解他想要研究的社会情境的第 一手资料。目的是把在其中生活的人们所理解、所适应 的世界照样描绘出来,主要用参加者的语言来表达。第 二阶段,即“检验”阶段。研究者集中注意环境中的 “分析因素”,这些因素要在理论指导下进行观察才可 能获得。对于多数符号互动论者说来,这一阶段在辨认、 描述和解释基本的社会过程如、整合、协商时已开始了。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思
想
库利的“镜中我”的思想
• 1、“镜中我”的定义
• “一个人对于自我有了某种明确的想象——即他有了某种 想法——涌现在自己心中,一个人所具有的这种自我感觉 是由取决于别人思想的、别人对于自己的态度所决定 的, 这种类型的社会我可以称作‘反射的自我’或曰‘镜中 我’”。
从哲学上看,符号互动论与美国的实用主义、德国和法国的现象学联系最 为密切,与逻辑实证主义、文化决定论、生物决定论、刺激―反应行为主义、 交换理论以及均衡理论的各种形式相对立,而与心理分析理论、民俗学方法论、 角色理论、戏剧理论,以及人本主义和存在主义的心理学、哲学,具有某些相 容性。
•
符号互动论的基本前提
•
——库利《人性与社会秩序》
• 2、“镜中我”的三阶段
• (1)感觉阶段:对别人眼里我们的形象的想象
• (2)解释或定义阶段:对他对这一形象的判断的想象
• (3)自我反应阶段:基于上述想象而产生的某种自我感觉
• 3、初级群体(首属群体)
• 初级群体是社会的发源地,是人们的自我观念发展的摇篮。 初级群体的特点是人们亲密无间,有面对面的直接交往与 合作。最重要的初级群体是家庭、儿童游 戏群体和邻里。 这些群体乃是产生人类合作、伙伴与友谊关系的土壤。
•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思
想
托马斯的情境定义和情境分析的思想
• 关于情境:
• 情境是个人或群体 在活动中必然会遇 到的一组价值观与 态度,人们的活动 就是依据它进行的, 人们对活动结果的 评价也是以它为依 据的。
• 情境包括三个方 面:
• (1)个人或社 会进行活动的客 观条件
• (2)个人或群 体的先存态度
• (3)情境定义 • 态度:指社会组
织成员的主观的 品质。 • 价值:社会生活 的客观文化要素。
• 关于情境定义:
• “任何一个自我决定的行动, 在其开始以前,都有一个考 察和深思熟虑的阶段,我们 可以把这称为‘情境定 义’”。
• 情境定义居于客观环境(情 境)与行为反应之间,它是 人们的主观经验因素。
• 情境定义是所有“自我决定 的”行为之先导,所有这类 行为都依赖于它,个人的人 格和“人生观”都产生于它。
• 个人本能定义与社会定义之 间的矛盾:个人的定义强调 享乐,社会的定义强调社会 功利。
•
符号互动论的早期代表人物及思
米德的想符号互动论
人类互动的实质:符号的互动
米德的基本思想是个人、自我、社会均产生于持续不断的对话与交往,而人类交 往则是通过“有意义的”动作,即有别于非人类行为的自觉的行动实现的。 只有当“动作”或“手势”伴随有一种引起确定反应的意向,并且该“动作”不 但能 引起对方的某种反应,而且也引起自己相同的反应时,“有意义的”对话 才出现。动作被赋予了意义,手势就 变成为符号(symbol),符号的互动正是人 类社会行为的本质特点。 有意义符号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第一,语言使社会行动的参与者理解意义,并使意义得以交流。 第二,抽象思想的出现,它使人人能够进入一个纯用符号操作的世界,能在想象 中排演各种角色和情境; 第三,主体成为他自己的一个客体,对他 自己的刺激作出反应,与他自己对话, 把他自己当作行动的目标,解释和反思他自己的 行为等; 第四,互动的社会制度的形成,没有这种相对稳定的结构,有意义的对话是不可 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