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

合集下载

探究我国经济增长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动

探究我国经济增长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动

探究我国经济增长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动长期以来,经济学就是人们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货币需求理论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

随着我国经济的开放和快速发展,我国货币需求量也受到影响,经济增长与货币需求的变通关系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

本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进行探讨,简要分析了我国货币数量的主要特征,并描述了我国货币需求量的变动。

标签:中国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需求变动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及我国货币数量的主要特征近几年来,我国经融市场采取了宏观调控的形式,使得中国的经济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

国家相关部门对经济增长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我国在1991年到2008年这十几年间,全国的经济增长速率达到了10.3%,这个数字显示了我国经济增长的速度之快,并且一直保持平稳、高速发展的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的年通货膨胀率在不断下降,这就意味着我国的物价在逐渐趋向于稳定,商品的价值没有持续上涨,公民的消费水平的相对合理。

2008年以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率虽达不到10.3%,但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国家经济的增长速率逐渐降低,国家经济一直保持平稳增长的状态。

我国的经济增长和货币需求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二者之间相互影响并相互制约着。

我国货币数量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货币增长率偏高,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货币流动性呈下降趋势,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的开放和居民收入的增加,造成货币需求上升,同时,大部分居民通过定期存款形式增加收入,可供居民投资的金融资产数量少。

3.货币化指标快速上升,居民的投资消费过程中很少使用货币进行交易。

二、我国经济增长引起的货币需求变动我国经济的增长对我国货币的需求量具有很大的影响,近几年来,我国经济一直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长期的经济增长不仅会使得货币的需求量增大,而且会引起物价上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给居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知道,经济增长和货币需求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为了有效实现我国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提高其增长速率,必须严格控制好货币需求量的增长速度,以免因为经济增长造成货币增长过剩,同时还要对物价上涨的幅度进行调控,避免因物价上涨造成的经济发展紊乱。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公式文献综述对于我国货币需求函数的研究,很多国外学者投入了大量的精力。

研究结果表明,近十年来我国的信贷需求对于利率的变动更加敏感,但从利率到真实经济的传导仍然十分薄弱。

很多国内学者针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汪红驹( xx)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估计中国1979-2000 年间的货币需求函数,证明了实际货币余额与实际GDP和利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但是M1和M2 货币需求的误差修正模型并不稳定,即使把1996 年作为分水岭,仍然不能可靠地得出货币需求具有稳定性的结论。

易纲( xx) 则把通货膨胀率预期以及货币化因素纳入货币需求函数之中,证明了货币需求伴随着经济改革中的制度变迁而发生了变化。

王少平和李子奈( xx)所作的协整向量的约束检验表明,准货币流通速度对于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货币需求的长期稳定性对货币需求的短期增长和利率不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和调节作用,货币需求缺乏内在调节机制。

变量的选取及数据的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主要有规模变量、机会成本变量和制度变量三大类。

由于制度变量很难通过数据来表示, 本文选取的变量主要是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主要变量如下:狭义货币(M1)由于M2包含数据很多,相当的复杂,无法做出统计进行估计。

一般情况下,M1具有稳定的趋势,于是这里我们选取了M1作为函数估计的因变量。

国内生产总值(GDP)根据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增加,于是,国内生产总值与货币需求具有同向关系,GDP以亿元为单位。

利率(R)利率的变动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存在的, 对于投资者而言, 由于投资渠道的拓宽, 影响投资主要因素就是利率与收益率的比较,所以, 利率的变化对于投资者是非常敏感的。

实证分析序列的平稳性检验在现实经济情况中,大多数的时间序列都是非平稳的,在回归分析中可能导致“伪回归”现象出现,从而使模型不能真实地反映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的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的分析

譬 粥 |

黄 成 学 ( 安徽 大 学经 济 学院 安 徽 合肥

。 . l 白 6 2 3 N O 1 7
我 国货 币 需 求 函 数 模 型 的 分 析
2 3 0 6 0 1)
中图 分类 号 : G 6 4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6 7 3 — 5 8 1 1 ( 2 0 1 3 ) 0 3 — 0 3 9 6 — 0 2
需 求 函数 . 发 现货 币需 求 与 实 际 国 民 收入 、 一 年 期 定 期 存 款 利 率
以及 预 期 通货 膨 胀 率 存 在 协整 关 系 。刘 玉 红 、 高铁 梅 等 ( 2 0 0 6 ) 利 用状态 空间模型方 法建立 了 2 0 0 0年 以来 中 国 的 季 度 可 变 参 数
2 . 文 献 综述 和 模 型 构 建 2来自. 1文献 综 述 p
( = 邙
其中 , £为 随机 输 出 项
3. 实 证 分 析
+ p : L n R + p + e( 2 )
近 年 来 .有 不 少 学 者 进 行 了 对 中 国货 币 需 求 函数 的 分 析 H a l e r 和 K u t a n用 误 差 修 止模 型检 验 了 中国 1 9 5 2 — 1 9 8 8年 的货 币
意义, 因此 , 本 文根 据 传 统 的货 币需 求 理论 , 基 于我 国 1 9 9 0 — 2 O l 0年 的 数 据 , 结合 我 国国 内市场 的货 币实 际需 求 , 建 立货 币需 求模 型并 进行 实证分 析 。 力 图探 寻规 律 、 掌握 趋 势 。 以促进 我 国货 币政策 方 面研 究 的发 展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货币政策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央行的货币政策能否有效的运行。

一般而言,GDP、利率、通货膨胀率,汇率(外汇储备)等因素都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货币的需求量,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签: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协整;误差修正1 引言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的金融调控的核心工具,也是宏观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各国央行实行货币政策最重要的依据,历来受到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的重视。

目前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是货币供应量,运用货币供应量这个中介目标,以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就需要建立相应的货币需求函数。

因此,研究货币需求与产出、利率、通货膨胀率等经济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建立适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具有重要的意义。

2 理论分析与模型的选定(1)古典学派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有三种形式:其一是欧文·费雪于1911年提出来的交易方程式(又称费雪方程):MV=PT,其中,T代表一段时期内用于交易的商品与服务的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M为名义货币供应量。

这一结论被认为是经济学最重要也是最成熟的规律之一; 其二是国民收入方程式:MV=PY,其中,M是货币存量,Y是实际国民收入,V为货币流通速度、PY即名义产出或名义国民收入。

国民收入方程式可以看做是费雪方程和剑桥方程的过渡;其三是剑桥大学的马歇尔和庇古建立的剑桥方程式:M=KPY,其中,K代表货币量与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之比,其它的参数意义同上。

(2)凯恩斯学派。

凯恩斯认为,公众之所以对货币有需求,主要有三种动机:交易动机,即为应付日常交易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预防动机,即为了谨慎起见以应付不时之需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投机动机,即利用证券市场进行投机而持有一定量的货币。

为满足这三种动机所需而持有的货币总量,共同构成了人们对货币的需求。

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4

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4

作为投机货币持有在手中,所以货币政策 没有效果。 政府实 如图: 施宏观
lm' lm'
其他lm曲线
r2
lm
lm
中国的lm曲线
政策后 的lm曲 线的效 果
r1
r3
is
y y 2 1
y 3
当前中国社会的货币需求对利率较大,即h较 大,因此货币政策起不了效果。但在政府 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下中,银行存款准备金 率降低以来,政府根据新形势、新情况综 合利用利率、汇率、公开市场操作等工具 组合,加强了金融市场的调控引导货币流 通逐步向常态回归,社会融资规模基本适 度。
• 第三、通过不断提高银行存款率增加储蓄, 以减少货币在市场上的流通速度,遏制通 货膨胀的加剧。 • 第四、公开市场业务 • 第五、降低再贴现政策。中央银行通过降 低再贴现率来扩大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 降低市场利率。
如图所示
政府实 施宏观 政策后 的lm曲 线的变 化
lm' lm'
其他lm曲线
r2
中国特色的IS-LM曲线
制作成员:雷虹 唐正清 杨静 张成君 刘平 何炳林 方益畔
主要任务
1 is-lm曲线分析 2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3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 4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组合 5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效果 评价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一.国内生产总值平稳增长,各产业的生产总值都有 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 前三季度的主要经济数据指标,按可比价格计算, 同比增长7.7%,环比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2.2%。从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3088亿元, 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65429亿元,增 长8.1%;第三产业增加值154963亿元,增长 7.9%

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基于弗里德曼理论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金融体制的深入改革一直都在不断摸索前进。

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调整,货币政策的调控开始由供给调控向需求调控转变,使得以货币需求为重要内容的宏观调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因此,对于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有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本文基于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在结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条件下,进行了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并对相关货币政策提出了一些个人见解。

关键词:货币需求;利率;通货膨胀预期一、引言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经济目标为经济增长、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以及国际收支平衡,为达到预期政策目标需要采取一些常规的货币政策手段。

其三大常规政策为调整准备金率,调整再贴现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

同时人民银行还具有一些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信用管理、不动产信用控制和证券市场信用控制,这些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商业银行的资产运作与负债经营管理,进而同时影响了整个金融系统的货币供给、信用状况以及负债管理活动。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特别是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将货币供应量确定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以后,根据传统的货币需求理论,结合我国国内市场的货币实际需求,建立货币需求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对我国人民银行制定并实施正确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理论背景弗里德曼运用资产需求理论分析货币,创立其货币需求理论。

其理论认为一项资产的需求量通常和财富正相关;一项资产的需求量与该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预期回报率正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回报的风险负相关,与该项资产相对于替代性资产的流动性正相关。

同时财富以永久性收入代表,指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期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按照资产需求理论,货币需求也与财富即永久性收入正相关。

由于永久性收入相对稳定所以货币需求基本不随产业周期的波动而波动。

在弗里德曼看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有三类:第一是预算约束,也就是说个人所能够持有的货币以其总财富量为限。

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

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

关于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计量分析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一般可以分为利率和货币供应量,中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M1和M2,我们通过对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中可以看出,中国的GDP与货币供应量存在线性关系;同时中国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很小,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利率还没有市场化,没有起到调节经济的作用。

因此中国在利率没有完全市场化的今天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标签: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应量一、引论在西方货币理论中,一般假设货币供应量等于货币需求,所以一般将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的理论研究重点。

在理论界关于货币需求的理论很多,主要分为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一种潜在的不稳定经济因素,而货币学派认为货币需求是最稳定的经济因素之一。

凯恩斯学派认为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大,而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弹性小。

因此产生了这两个学派在政策选择上的区别,即凯恩斯学派依据货币需求函数的不稳定得出应使用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相反的是货币学派认为应选用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作为货币政策的终结目标。

中国从1996年开始采用货币供应量M1和M2作为货币政策的调控目标,主要原因是货币供应量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的规定,其增减变化能够为中央银行所直接控制,而且货币供应量做为政策变量与社会总需求正相关。

中央银行能够依靠对经济形势、通货膨胀前景及货币流通速度的分析来确定一定时期内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幅度。

在实际操作中这一货币供应量指标已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被看作是货币政策取向的风向标。

在中国现阶段,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实际操作中M2的增长率与预测的增长率比较接近,与国民生产总值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但随着这几年M2/GDP的比例逐渐变大并已脱离了实际经济的需要,货币需求波动浮动较大,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不是很好,大家对是否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提出了疑问,认为目前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不是很稳定,应放弃这一中介目标。

中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中国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货币需求作为货币政策中重要的变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至今已发展出多种货币需求理论函数。

然而人们并没有将宏观货币需求和微观货币需求加以区分,而是笼统的讨论货币需求函数。

本文旨在从理论上区分开宏观货币需求函数和微观货币需求函数,并对中国的微观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

标签:微观货币需求单位根协整检验一、宏观货币需求与微观货币需求划分的理论依据货币根据职能划分,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流通中的货币,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另一类是退出流通中的货币,即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

因此从这个角度而言,对于货币需求也应该相应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一类是对作为价值储藏手段的货币的需求。

从宏观的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时,此时货币需求实际上指的是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这从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及费雪方程式这两个经典的宏观货币需求函数都可以看出。

因此作为宏观货币需求函数,它的函数形式为:M=f(Y,V,Pe)。

式中Y 代表国民收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e代表通货膨胀预期。

那么这就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从宏观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时,货币需求实际指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实际上这与分析的目的有关。

从宏观角度考查货币需求,是为货币当局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量,进而实现货币及商品市场总供需的均衡。

根据经济理论,市场需求引出市场供给,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而提出对货币的需求,这种需求显然是对流通中货币的需求。

之后,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货币供给作为总需求的载体决定了总需求的多少,但这个货币供给显然只是现实流通的货币。

所以说,市场的供求关系与处于流通状态的货币供求关系是相对应的。

既然货币当局的根本目标是总供需的平衡,那么对货币需求的着眼点必然就要放在流通中的货币需求。

当从微观角度把握货币需求时,个人的意愿及判断将发生作用。

此时货币需求不仅包括宏观货币需求中流通中的货币需求,还包括了对价值储藏货币的需求,通过持币成本与收益的变化来影响微观经济主体的货币需求。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分析
案例背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活动中的调控作用日益重要。

而货币政策的有效与否,关键是确立货币总量这个中介目标,从而实现最终目标,而联系这个中介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纽带是货币需求函数,所以确立一个稳定、合理和可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对于货币当局实施有效的货币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要求:请上网或从统计年鉴查询近20年的年利率、货币存量和GDP。

其中货币存量是M2,GDP是用不变价格表示的。

1、分别建立线性模型和对数线性模型;
2、分别对两个模型进行计算,解释各模型参数;
3、分析两个模型的残差,是否满足线性模型的假设条件;
4、从以上分析中,请您选择您认为较好的模型,并说明理由;
5、利用您偏好的模型进行短期预测。

提示:对数线性模型:ε
α+
β
β
M ln
ln
r
ln
+
+
=Y
1
2
数据来源:1982~2003年GDP数据取自《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1982~2002年年利率取自/nh/ll.htm
1982~1986年货币存量M2取自《中国的货币需求》
1990~2003年货币存量M2取自《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
1982~2003年物价指数/articles/data_price_1979-2004.htm。

中国的 IS-LM 曲线

中国的 IS-LM 曲线

中国的IS-LM曲线及其宏观经济政策效应胡海鸥*摘要:在IS-LM模型中,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已经是个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论断,我国学者也从这个论断出发,分析中国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均衡,然而,由于我国公众的投机性货币需求与利率同方向变动,决定了我国的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其与IS曲线的交点位置随之与发达国家不同,进而我国运用该模型的所有结论都将与经典理论由很大的差别。

所以如此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国利率尚未市场化,中央银行也没有以买卖国债为调节货币供给的主要方式。

关键词:IS-LM模型、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经济学家希克斯和汉森根据凯恩斯的理论,提出IS-LM模型,将货币市场和实物市场结合起来,分析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运用的时机和效果,我国学者也将这个模型和方法运用于中国经济的实践。

然而,IS-LM分析是以利率市场化,以及中央银行以购买债券的方式供给货币为基本条件的,而我国至今没有具备这两个条件,这就决定了运用这个模型分析中国情况,难免会得出与发达国家大相径庭的结论,所以,我们要以非常审慎的态度对待这个模型,包括这一类经济金融模型在中国的运用。

一LM曲线的中国特色按照IS-LM模型,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表明低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高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相等。

我国的情况则是LM曲线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高利率与少的国民收入的组合和低利率与多的国民收入的组合才能实现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的相等。

这个截然的不同的结论断也同样可以运用刘洁敖先生的论证方式1,将四个都属第一像限的图放在一起进行论证。

在西方国家,表现在图(Ⅰ)中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向右下方倾斜,表明利率越低,货币的投机需求、即公众手中持有准备投机的钱就越多。

我国的投机性货币需求L2(i)则向右上方倾斜,表明利率下降,货币的投机需求反而减少。

这种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情况已经为我国连续七次降低利率,储蓄存款增幅趋缓,大量资金进入股市债市的实际所证明。

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

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

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国的货币需求理论研究摘要:货币需求是货币制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理解经济运行规律、制定货币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对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行了深入研究,从数量论、收益率论和总量结构论三个角度探讨了中国货币需求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货币需求的变化趋势和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货币需求、数量论、收益率论、总量结构论、货币一、引言货币是市场经济中最基本的媒介和交换工具,货币供求的平衡关系对于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至关重要。

货币需求是货币供给的显式表现,对于货币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在中国,货币需求的变化与经济发展和调整密切相关,在稳增长、调控通胀和改善金融结构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从货币需求理论的角度出发,重点分析了数量论、收益率论和总量结构论三种主要货币需求理论,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货币需求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

同时,针对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形势和方向,分析了近年来中国货币需求的变化趋势,探讨了货币对需求变化的影响和调节作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展望。

二、数量论对货币需求的解释数量论是最早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之一,它认为货币需求与价格水平和经济活动水平直接相关,也就是说,越多的货币供应、高的物价水平和活动水平,就越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交易和操作。

数量论的核心公式为MV=PT,其中M为货币供应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物价水平,T为实现的交易量。

从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数量论的解释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存在一定的适用性。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导致货币流通速度不断加快,人们进行交易的频次和速率也明显提高,这就需要更多的货币来支撑经济活动的展开。

其次,随着中国货币的放松和宽松,货币供应量不断增长,随之而来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在逐渐上升,这需要更多的货币来进行抵御和缓解。

不过,数量论的解释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不一定能够完全匹配,特别是在短期和中期内,短暂的货币过剩或短缺都可能导致经济波动和不稳定。

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

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

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模型____中国当前货币需求因素分析内容摘要:本文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当前经济金融实际,分析中国货币需求的各项因素.在本文的模型中,我们引入了国民收入,实际存款利率和投资这三个变量,分析货币需求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我们加入通货膨胀因素对各变量的影响,从而更加准确地度量各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关键词:金融抑制理论,实际货币需求,实际投资额,协整一. 经济理论阐述在众多的货币需求理论中,麦金农提出了一个和发展中国家货币需求相关的理论,即是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抑制理论.所谓金融抑制,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的发展中国家存在的过多金融管制,利率限制,信贷配额,金融资产单调等现象.在该理论中,麦金农提出,金融抑制战略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成长有负效应,而这四个负效应分别为:负收入效应;负储蓄效应;负投资效应;负就业效应.由于存在这些负效应,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市场欠缺,信用工具单一.在内源融资的约束下,经济单位必须先进行一定数量的货币积累,才能进行投资.如果投资的意愿越强,对货币的积累需求越大,而货币积累量越多,实质资本的形成就越快,实质投资率就越高.所以,在全部投资是通过内源融资进行的情况下,平均现金余额持有量同投资(储蓄)倾向正向相关.这样,货币与实质资本在相当范围内是同方向增减的.它们是互相促进,互相补充的互补品,而不是相互替代的竞争品.这就使货币成为投资的一条渠道,资本积累就会通过这条渠道而产生.于是货币需求增加,会同时有实质资本形成率的提高.这个过程被称为渠道效应 .基于上述观点,麦金农认为,需要有新的理论来为发展中国家服务。

结合我国近年来的货币需求与供给的实际情况和经济形势的发展,我们认为麦金农的金融抑制理论能够较好地解释我国货币需求状况,为我们建立我国货币需求模型提供了理论基础.麦金农的发展中国家的货币需求理论认为,在发展中国家里,货币需求由以下几个因素构成:实际国民生产总值Y,实际投资I,实际存款利率D- R* (D为名义利率, R*为物价预期变动率),货币需求函数(M/P)=L(Y,I/Y,D-R*) 。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

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的实证分析摘要:货币需求函数是经济学界的重要函数。

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深化,建立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因子也在变化。

本文根据我国近些年来货币实际需求,选取变量因子建立货币需求函数,采用计量方法对中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货币需求函数;回归分析;货币政策一、引言货币需求函数是指货币余额需求与其决定因素之间的关系[1]。

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实证分析是制定准确的货币政策的重要依据。

在当前中国货币政策以货币供给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情况下,若能建立预测精确度高且稳定性好的货币需求函数,就能掌握中介目标在各种情况下的变动,并通过及时调整货币政策操作工具而达到对经济进行精确地宏观调控的目的。

二、实证模型的设定及数据早在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就依据货币的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及投机需求构建了货币需求函数,即l=l1+l2=l1(y)+l2(r)=ky-hr[2]。

而最典型、最有影响力且最具代表性的强调货币交易功能的模型是模型。

基于鲍莫尔-托宾模型,结合戈德菲尔德的研究[3],且因将非比率变量(如m1、gdp等)数据的线性化不改变原来数据的协整关系,并能控制数据的较大差异带来的参数的不确定性,本文的实证模型设定如下:lnm1=c0+ c1*lngdp+c2*lnr+ c3*lnrpi+?%;lnm2=c0+ c1*lngdp+c2*lnr+ c3*lnrpi+?%;式中,c0、c1、c2、c3为待估参数,?%、?%为残差项。

其他变量的定义见表1。

表1 变量符号及其定义变量符号变量定义m1 货币m2 货币和准货币gdp 国内生产总值r 名义利率,本文选择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rpi 零售物价指数本文采用年度数据做实证分析,样本区间选择1996年到2010年。

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网站及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保证了数据的权威性及准确性。

其中,各层次货币需求量m1、m2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网站;零售物价指数p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gdp来源于国际统计局网站;利率r,笔者采用一年期的存款利率。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与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的估计与分析
活法模型 、 卡甘( C a g a n ) 的半 对数模 型。其 中卡甘模型 具有
按季末月取值换算为季度数据 , 最后通过居 民消费价格指数
( C P I ) 季度定基数据将 G D P季度名义 值折算为季度实 际值 。
M 2 数据为月度季调 名义值 , 通 过与 G D P类 似的处 理方 法 , 将其换算 为季度实 际余额 。中国一年期 国债 收益率 与一年
1 t
检验发现 , 在2 0 0 9年 与 2 0 1 1年 , 短 期方程 的递 归残差 超过 了两倍标准差 , 在5 % 的显 著水平上拒 绝了 回归 系数 为常数 的零假 设 , 说明方程 是不稳定 的。 四、货币需求函数模型 实证结果分析与政策建议
以上述模 型与数据为基础 ,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 ( E C M) 对 中国货 币需求 函数进 行估计 。使用 的计量软 件为美 国 Q MS



M / P= f ( Y, R)
式 中, M 为名义货 币需求 , P为价格水平 , Y为 经济规模 变量 , R代表各类 不同资产 的收益率 。 在一般化的货币需求 函数基础上 , 经济学家对 函数的具 体形式进行 了研究 , 如托宾 ( T o b i n ) 与鲍 莫尔 ( B a u m o 1 ) 的存
( 1 ) 过程 。
第二 , 货币需求 函数 在短期 内不具有 稳定性 , 需要 多种 货币政策工具组 合应对 。货币需求 函数在 短期 内的不稳定 与金融创新 、 资本流动、 政策协调等多种 因素相关 , 这些 因素 导致货 币需求波 动加 大 , 且 冲击难 以预测。因此 , 在新常态 下, 仅数量型工具不足 以应对货 币波 动与市场 冲击 , 需要与 价格型工具 综合运用 。同时 , 应 注意 的是 , 货 币需求 函数 的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协整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协整分析

中国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的协整分析作者:叶光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02期摘要:对真实余额(mp)、实际产出(y)、通货膨胀(?驻p)和利率(r)四个变量的协整检验表明系统中存在两个协整关系,通过施加不同的约束条件,将二者分别识别为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最后,通过对菲利普斯曲线模型的两种估计结果进行比较,指出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随机性协整设定是合理的。

关键词:货币需求;菲利普斯曲线;协整;识别中图分类号:F22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02-0061-02一、引言实证研究中,人们一般假设影响货币需求的变量有两种:规模变量和机会成本变量,从而将货币需求模型设定为:M/P=f(Y,z)(1)其中,M/P表示实际货币余额,Y表示规模变量,通常为实际国民收入,z表示机会成本变量。

受到数据可得性的约束,人们不能充分考虑z中所有经济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只能在短期利率r 、长期利率r 和通货膨胀率?驻p之间进行取舍,以期尽可能有效地反映持有货币的收益和成本。

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人们对具体度量指标的选择不尽相同,但主要的分析方法完全一致,都是在协整分析的基础上展开的。

Banerjee,Dolado等(1993)分析英国数据,发现lnY、ln(M/P)、r 和?驻p之间存在两个协整关系,施加特定的约束条件,可以得到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

王少平、李子奈(2004)检验了我国货币需求的随机协整性,发现其长期稳定性依赖于时间趋势,并通过比较各种货币和利率指标选择下调整系数与货币政策目标的相符程度,认为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为M 。

论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度量指标,对货币、收入、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四个变量进行系统的协整分析。

首先对这些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而后通过施加约束条件从协整系统中识别出两个重要的长期经济关系——货币需求函数和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经济解释。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

我国货币需求函数实证分析作者:周敦辉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4年第05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一直实行稳定的货币政策,货币的发行尤其小心谨慎。

要想使货币供给水平维持在相应的货币需求之上就需要明确合理的货币需求的函数。

本文就利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拟合我国的货币需求,同时由于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影响状况未知,所以加入股票市场,试图更多的去完善我国货币需求的真实函数模型,最后的出结论,提出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股票市场模型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中国相应的宏观经济政策中,货币问题时刻摆在人们的面前。

货币的多少能够决定通货膨胀的大小,投资,消费等等众多宏观经济变量。

在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模型中,把股票、存款、债券的利率纳入其中,并用市场名义利率代替。

但是在当今中国股市对于货币需求的贡献仍然未知,自从上海证券交易所1990年成立至今中国股市已经有23年的发展历史,那么中国股市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和货币需求的贡献会是怎么样的呢?所以我们把股票市场中的一些因素比如股票市价总值、股市成交额考虑在内,用定量的方法来解释其中的贡献程度。

二、理论与模型设定弗里德曼把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分为持久收入、存款债券和股票的预期收益、财富结构、预期物价变动水平以及其他随机因素。

随后弗里德曼进行分析:首先,W稳定,其次,由于存放货币的收益一般为零,所以rm可以不用考虑,rb re可以用市场利率r代替表示。

再次,物价水平的预期变动即通货膨胀率已经包含在市场名义利率中,所以将其去除。

最后u也较为稳定,所以将原式简化Md /P=f(Yb R),得出结论:实际货币需求是持久收入和利率的稳定函数。

对于建立模型思路,本文首先建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模型,然后加入股票市场因素作为对比看能否更好地描述货币需求。

当然本文为了方便运用数据研究进行了一些变量的替代:首先对于实际货币需求来说,用M2/CPI来进行替代是相对合理的,这里我们暗含了货币供给的货币需求的均衡。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

中国货币需求研究引言货币需求是货币经济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货币需求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中国货币需求进行研究,分析货币需求的影响因素和宏观调控的作用。

宏观经济层面的货币需求在宏观层面上,货币需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影响因素的概述:1. 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经济增长和收入水平是货币需求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经济的增长和人民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商品和服务的需求也相应增加,进而刺激了货币需求的增长。

2.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对货币需求产生重要影响。

在通货膨胀期间,人们对于保值储蓄的需求增加,进而刺激了货币需求的增长。

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是货币需求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较高的利率可以鼓励人们持有货币,而较低的利率则可能促使人们进行投资和消费。

4.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对货币需求产生深远影响。

新型金融工具的引入和发展,如移动支付、虚拟货币等,改变了人们对货币的使用方式,对货币需求产生了新的冲击。

微观经济层面的货币需求在微观层面上,货币需求与个人和家庭的经济行为密切相关。

以下是一些影响微观货币需求的因素:1. 收入和支付方式个人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支付方式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收入较高的个人通常对货币需求较少,而支付方式的选择也会影响货币需求的呈现。

2. 风险偏好和机会成本个人和家庭的风险偏好和机会成本也会对货币需求产生影响。

风险偏好较高的个人倾向于持有现金,而低机会成本有助于促使个人进行投资和消费,从而降低货币需求。

3. 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可以改变个人和家庭对于货币的需求。

例如,移动支付的普及使得个人对于现金的需求降低,而对于电子货币的需求增加。

宏观调控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货币需求对于宏观经济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宏观调控政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货币需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宏观调控手段:1. 货币供给货币供给对货币需求产生直接影响。

通过调整货币供给量,央行可以影响货币需求,并通过这种方式影响经济活动的规模和速度。

分析中国特色的IS与LM曲线

分析中国特色的IS与LM曲线

我国当前实施货币政策的途径有以下几
点:
1、通过收紧信贷货币政策以减缓货币创造放大 过程,特别是在房贷方面表现的特别明显。 控制货币的流动性,消除房价物价上涨的货 币基础。
2、即使我国当前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有史以 来的最高位,我国仍然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 率降低货币流通速度从而降低物价,防止经 济过热,也就是防止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货币机会成本的增加,这对于抑制投机,特别是房地产投机, 也会有较为显著的效果。同时对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也会有积 极的影响
我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目标
? 我国的的各种政策为我国经济增长2011年
的目标实现7%,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经 济增长速度比十一五规划下降0.5个百分点, 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降低经济发展 速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转为依靠科技 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注重提高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利用货币政策来管好通胀预期,抑 制通货膨胀,降低物价,最终改善民生,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前货币政策下的
LM1' LM曲线)
r
LM2' LM2
LM1 (中国特的LM曲线)
r2 r1
r0
IS
y2 y1 y0
y
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
? 我国当前的财政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2011年我国通
过扩大内需作为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限途径, 主要途径有以下几点:
? 一:通过结构性的调整,增加政府购买性支出,促进产业
中国特色的 IS-LM 曲线分析
宏观经济学小组讨论 第一小组 组员: 杨辉 何丽娟 简东妮 张姣月 陆志兵
IS 曲线
? Is曲线是描述的产品市场的均衡条件下,反
映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的关系和组合,且 在IS 曲线上的投资等于消费,即:I=S , 国民收入与利率之间呈负相关,即IS 曲线 向右下方倾斜,不在IS 曲线上的点,可分 两种情况:一:当点位于曲线的左边时, I>s;当点位于曲线的右边时,I<S。用函数 表达式可表示为y=a+e-dr/1-b或者是 r=(d/(a+e))-(d/1-b)y用图形可表示为如下 图:

货币需求曲线怎么画 中国GDP组成结构的货币需求分析 .doc

货币需求曲线怎么画 中国GDP组成结构的货币需求分析 .doc

货币需求曲线怎么画中国GDP组成结构的货币需求分析摘要:以GDP作为货币需求函数的规模变量,实际隐含一个假设:GDP 各组成部分的货币需求弹性完全一致。

本文以边界检验法实证表明,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支出、出口、进口的货币需求弹性相差很大,以GDP总量作为规模变量会导致估计系数有偏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构成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可能也是导致中国高货币化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GDP;组成结构;货币需求;弹性系数JEL分类号:E5 中图分类号:F8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428(20)05-0010-06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货币供应量以异乎寻常的速度超常持续增长,1978年-2010年M0、M1、M2年平均增长分别高达18.32%、20%、21.38%,Mckinnon(1993)对于中国货币供应量高幅增长而物价却保持稳定的奇特现象惊叹不已,称之为“中国之谜”。

对于这种现象所折射出的超强货币需求,国内外学者一直以来都极为关注,从不同角度对其原因进行探讨研究。

货币需求由规模变量(如GDP、GNP等)、机会成本(利率、通胀率、股票收益率)及制度变量三大因素所决定,其中制度变量是指规模变量及机会成本以外的变量总称。

从现有研究来看,中国高货币需求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解释:一是从规模变量快速增长角度(确切讲是从GDP快速增长角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总量不断增加,而货币是一种“奢侈品”,其需求弹性系数大于1,货币需求的增长速度高于GDP的增长速度。

由此导致货币需求的超常增长,实证中GDP的弹性系数(对M2)确实几乎无一小于1(有1.137、1.3174、1.44、1.21、1.15等);另一则是从制度变量的角度。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制度与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并具有很多异于成熟市场经济的制度特征,为此很多学者从制度变迁的视角来解释中国的高货币需求。

这些制度变量有货币化、产业结构变化、政府控制、收入分配差距、收支不确定性、人口结构转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四:中国的货币需求曲线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上机实验,使学生充分理解Eviews软件系统管理和基本原理,掌握货币需求函数的基本原理,学会用计量经济模型来实证研究探讨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

二、理论基础要了解货币需求的决定,就首先要对货币需求的含义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从历史上看,经济学家曾经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探讨货币需求。

一种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仅仅把货币视为交易的媒介,从而探讨为完成一定的交易量,需要有多少的货币来支撑。

马克思的货币必要公式和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属于这种类型。

另一种则是从微观的个人出发,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

也就是说,它和股票、债券,以及各种实物资产一样,是人们持有财富的一种形式,不同之处仅仅在于,它还具有交易媒介的职能。

从这一角度出发,货币需求不是被理解为经济中为完成一订的交易量所需要的货币量,而是被理解为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财富量。

自从剑桥学派提出现金余额说以来,经济学家们主要是从后一角度来讨论货币的需求。

应该注意到,经济学家所讨论的需求,从来都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

例如当经济学家谈到消费者的商品需求时,是指消费者在既定的收入条件下愿意购买的商品量,如果没有这一约束,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就可能是无止境的,因而也就无从讨论了。

货币需求也是一样的,它不是简单地表示人们想持有多少货币,如果是这样的话,也许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手中的货币多多益善,货币的需求这个概念也就没有任何意义了。

它真正的含义是指,当某人拥有一定量的财富总额时,他可以选择以多种形式来持有该笔财富。

而他愿意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来持有的那部分财富就构成他对货币的需求。

所以,货币需求实际上是一种资产选择,或者说财富分配行为,它受到人们的财富总额、各种资产的相对收益及风险的影响。

对于货币需求的问题,经济学家们进行了许多的研究。

下面介绍几中主要的货币需求理论:1、传统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是一种古老的经济理论。

早期的货币数量论并不把货币需求作为直接的研究对象,而是研究名义国民收入及物价是如何决定的。

但是由于它建立了名义国民收入同货币量之间的关系,从而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在一定名义国民收入条件下需要的货币量,因而被看成是一种货币需求理论。

随着货币数量论的发展,它作为货币需求理论的特征越来越明显。

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已经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货币需求理论,而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更是被直接当作一种货币需求理论来阐述的。

1.1、现金交易数量说美国经济学家欧文·费雪(Irving Fisher)在他的1911年出版的《货币的购买力》一书中,对古典的货币数量论进行了最好的概括。

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交易方程式”,即:MV T=PT式中M代表在一定时期中货币的平均量;VT代表货币的平均流通速度,也就是一定时期内货币被从交易的一方支付给另一方的次数;P 是适当的一个价格平均数,它代表所有交易商品或劳务的平均价格,T则是一个适当选定的数量指标,它代表了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因此,PT代表的是该时期内商品或劳务的总价值。

由于所有商品或劳务的总交易量资料不容易获得,而且人们关注的重点往往也在于国民收入,而不在于总交易量,所以交易方程式通常被写成下面的形式(数量方程的国民收入形式):MV=PY式中的Y代表以不变价格表示的一年中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也就是实际国民收入;P代表一般物价水平(用价格指数表示),因此PY即为名义国民收入;V则代表一年中每一元钱用来购买最终产品或劳务的平均次数,它被称为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

费雪认为,货币是流通速度V是由制度因素决定的,短期内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常数,而在工资和物价的灵活调整作用机制,经济会保持在充分就业的水平上,因此实际国民收入在短期内也将保持不变,所以有一个很重要的结论: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引起一般物价水平的同比例变化。

从交易方程式中,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情况下,货币存量(M)就等于人们所愿意持有的货币量即货币需求(M d),不难得出货币需求的表达式:M d=PY/V1.2、现金余额数量论传统货币数量论的另一个版本—现金余额数量论是由剑桥学派的经济学家马歇尔、皮古等人发展起来的。

它虽然得出了和现金交易说完全相同的结论,但是分析的出发点却完全不同。

它首先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然后探讨哪些因素决定了人们对这种资产的需求,并最终得出货币量和价格水平同比例变动的货币数量论观点。

其表达式如下:M d=k·PY式中的k即为比例系数,它代表了人们愿意以货币这种形式持有的名义收入的比例。

剑桥学派还假定,货币供给M与货币需求Md会自动趋于均衡,于是便有:M= k·PY这就是著名的剑桥方程式。

2、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继承了剑桥学派的分析方法,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察货币需求。

所不同的是,凯恩斯对人们的持币动机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并进而得出实际货币需求不仅受实际收入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利率影响的结论。

凯恩斯将人们的持币动机分为三类:2.1. 交易性需求货币的交易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日常的交易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这是由于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而导致的一种需求。

凯恩斯认为,虽然货币的交易性需求也受到其他一些次要因素的影响,但是它主要还是取决于收入的大小。

2.2. 预防性需求货币的预防性需求是指企业或个人为了应付突发的意外支出,或者捕捉一些突然出现的有利时机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

根据凯恩斯的观点,货币的预防性需求也是同收入成正比的。

2.3. 投机性需求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是指人们为了在未来某一适当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的一部分货币。

凯恩斯假定人们可以以两种形式来持有财富:货币或生息资产,后者用长期政府债券代表,因此,影响财富在这二者之间进行分配的因素也就是影响货币投机性需求的因素。

据此,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水平负相关。

综合来看,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表示如下:M d/P=L1(Y)+L2(i)3.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弗里德曼继承了凯恩斯等人把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作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加以考察。

所不同的是,他不像凯恩斯那样,用债券来代表所有货币之外的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限定在货币和债券之间,而是把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列为可替代货币的资产,从而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扩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者截然不同的结论。

货币既然是一种资产,那么最终财富所有者对它的需求,也就是以货币这种资产持有财富的愿望就会受到财富总量、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形式上的划分、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和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等因素的影响。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u dt dp P r r r w Y f P M e b m P d ,1,,,,, 其中:M d /P 表示实际货币需求;Y p 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代表财富; w 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 m 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r b 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r e 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收益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dtdPP •1 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u 表示其他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暗含着这样的结论,那就是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

这是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

弗里德曼认为,事实上,货币和其他资产的报酬率往往的同向变化的,所以影响货币需求的主要因素实际上只是持久性收入。

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因为持久性收入的变化是缓慢的,而不像利率那样经常上下波动。

其次,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本身是稳定的,它不会发生大幅度的位移。

这就意味着,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是稳定的。

利用过去数据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经验公式可以被用来估计未来的货币需求。

这一点与凯恩斯的理论有很大的不同。

在凯恩斯看来,货币需求函数将因人们对安全利率看法的改变而发生位移。

前面介绍的几种货币需求理论,有的互为补充,有的则存在尖锐的对立。

这种对立在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需求理论的分歧可以归纳为三个经验上的问题,那就是:(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但是流动性陷阱并不存在;货币需求函数某些时候是稳定的,在某些时候则并不稳定;货币流通速度具有较大的波动性,而且还表现出顺周期波动的特点。

在我国,许多学者也对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了研究。

早期,我国学术界建立货币需求模型的方法包括经验数据法、基本公式法、微分法、比例法等,但这些早期的方法都是不够精确,只能够对货币需求量进行粗略的估计。

20世纪90年代以后,以模型为主的实证分析越来越多,这些模型有局部模型(秦宛顺等,1991;孙来祥,1991),也有一般模型(秦朵,1997;郑超愚,1996)。

近年来,更有不少国内研究者开始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的货币需求函数,例如刘斌、黄先开和潘虹宇(2001)就利用中国1978-1997年的年度数据,采用协整和误差修正模型进行了货币需求的实证研究,该研究结果表明,M1实际余额与实际GDP、价格指数存在协整关系,M2实际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由此得出比较稳定的短期动态模型。

在后来的研究中,很多学者将制度因素作为一个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中进行实证分析,如在货币需求方程中引入股市交易量、股市市值,金融深化指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易纲,1996),家庭经营农户占总农户数的比重(孙来祥,1991)等制度因素,以求更全面地反映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

王少平、李子奈(2004)采用协整分析,认为股票市场与货币总需求具有统计显著性,为正相关。

谢富春、戴春平(2000)运用回归方法,分析了各个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方程M1的DW值为1.272,处于难以确定的DW区域。

三、实验内容利用Eviews,选取国内生产总值、股票市值、利率、零售物价指数、外汇储备为变量因子后,建立中国货币需求模型,根据所得到的货币需求函数,进行综合实证分析。

四、实验步骤(一)中国货币需求计量模型的建立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反映国内经济总量水平。

从理论上讲,GDP越大,对货币的需求越大,而且它对各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同方向的。

2. 股票市值(CSV)。

一般来说,在股市上涨的过程中,股票市值增加,人们对投机性货币需求增大,但是股票市值的高低对不同层次的货币需求影响是有差异的。

在股市上涨时,会出现“储蓄搬家”的现象,即很多的资金从银行涌入股市,表现为银行定期存款的减少,活期储蓄存款增加,券商保证金增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