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
原则
1 综合性
2 适应性
框架应涵盖组织各个方面, 包括战略、运营、财务等, 以全面管理风险。
框架应根据组织的特点和 风险偏好进行定制,以确 保最佳的管理效果。
3 持续性
框架应定期评估和更新, 以适应变化的外部环境和 内部需求。
要素
风险评估
识别和评估风险,以 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 施。
控制活动
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 措施,以防止和减少 风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效果和合规性。
外部审计
请第三方机构对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框架进行审计和验证。
实例和案例
风险管理流程
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框架包括风 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
风险评估清单
一份详细的风险评估清单可以帮 助组织全面了解其面临的各种风 险。
风险缓解策略
制定和实施风险缓解策略以减少 风险带来的影响。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是组织中用于评估、管理和监控风险以确保业务运 作顺利的一套指导原则和方法。
定义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是一套综合性体系,旨在确保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 程中能够有效评估、管理和监控各种风险。
重要性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它帮助组织降低风险, 增加经营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提高决策质量。
信息和沟通
确保流动的信息和有 效的沟通,以便及时 采取行动。
监督和评估
监督内部控制和风险 管理的有效性,并定 期进行评估。
应用
企业风险管理 财务管理 项目管理
各个部门应制定风险管理计划,并确保风险控制 措施得到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帮助保护财务资源和确 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1. 引言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任何组织成功经营的关键要素。
风险管理是指通过识别、评估和应对潜在风险,以保护组织利益的过程。
而内部控制则是一种用于确保组织目标和业务活动有效实施的制度框架。
本文将讨论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并介绍一个完整的制度框架,用于帮助组织建立和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
2. 风险管理的重要性风险是指不确定事件的潜在影响,可能带来负面结果。
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的风险,都可能对组织造成巨大的损失。
因此,一个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对于组织的成功至关重要。
有效的风险管理能够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
通过管理风险,组织可以提前预防潜在的问题,保护自身利益,提高商业决策的准确性和成功率。
3. 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内部控制是一个由组织内部建立的制度,旨在确保业务活动的有效实施,并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
它包括一系列的批评和整改措施,用于提高业务流程的可靠性、准确性和合规性。
一个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组织降低操作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并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内部控制,组织可以更好地管理其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并防止潜在的欺诈和失误。
4. 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为了建立和维护有效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体系,组织需要一个全面的制度框架。
以下是一个建议的制度框架,用于指导组织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4.1 风险识别和评估首先,组织需要确定和评估潜在的风险,包括内部和外部风险。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矩阵来实现。
风险评估过程应该涵盖各个方面,包括战略、运营、财务和合规等。
4.2 风险应对措施一旦风险被确定,并完成风险评估,组织需要采取适当的风险应对措施。
这可能包括风险避免、风险转移、风险缓解或风险接受等。
每种措施都应该具体考虑风险的性质和影响,以及组织的资源和能力。
4.3 内部控制建立内部控制是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程序和流程来确保业务活动的有效实施。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是指在企业经营过程中,为有效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保障企业经营安全和有效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方法。
该框架旨在确保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和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预防和化解潜在的风险,保护企业的财产和利益。
第一,明确目标和策略。
企业需要明确经营目标,并制定对应的经营策略,以便确定潜在风险和面临的挑战。
同时,企业还应明确各种风险的可接受范围,以及在发生风险时的预案和处理方式。
第二,建立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通过定期的风险评估和分析,及时了解企业面临的风险情况,并对风险进行分类和优先级排序。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防范和控制。
第三,确保内部控制体系有效运行。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是保障企业运作正常的基础。
它包括制度与流程、职权与责任、监督与考核等多个方面。
企业应建立相应的制度与流程,明确职权与责任,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并通过不断的审查和评估,持续完善和改进内部控制体系。
第四,建立风险投资决策机制。
企业在进行风险投资决策时,应建立一套专门的决策机制,确保对风险进行充分的评估和控制,以避免因决策失误导致的损失和风险扩大。
这一机制应包括多方面的因素,如风险评估、决策流程、决策权责任等。
第五,建立监测和反馈机制。
企业应建立一套有效的监测和反馈机制,及时了解风险和内部控制的状况,并对其进行监督和控制。
监测和反馈机制可以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外部审计、风险报告和风险管理系统等方式实现,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
总之,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是企业保障经营安全和有效性的关键要素。
通过建立和应用该框架,企业能够有效识别和评估风险,尽早预防和化解风险,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因此,企业应重视并积极建设相应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并不断完善和改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面临各种风险和挑战,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生存和发展。
为了保障企业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和实现战略目标,企业需要建立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一、风险管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是企业管理的基础,旨在识别、评估、处理和监控企业面临的各类风险。
1.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该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通过对不同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明确风险的来源、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并进行风险的优先级排序。
这样可以使企业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能够合理地配置资源并进行重点管理。
2. 风险处理与控制企业应该根据风险的性质和程度,制定相应的风险处理与控制策略。
这包括风险避免、减轻、转移和承担等策略。
通过合理的风险处理与控制措施,保护企业的核心利益和资产安全。
3. 风险监控与反馈企业应该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控机制,定期对风险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风险问题。
企业还应该建立风险报告和风险反馈机制,及时向决策层和相关部门汇报风险状况和应对措施的执行情况。
二、内部控制制度内部控制制度是保障企业运作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手段,旨在规范和管理企业内部各个环节的行为。
1. 内部控制环境企业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完善的人员配备和培训机制,以及清晰的管理层面对控制的支持和重视程度等。
只有在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下,企业才能有效地进行内部控制管理。
2. 风险识别与评估企业应该建立内部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通过风险识别工作,及时发现潜在的风险隐患,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风险的潜在影响和可能造成的损失。
这样可以在风险出现之前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防范风险的发生。
3. 控制活动与控制手段企业应该制定明确的控制活动和控制手段,对企业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和监督。
这包括制定合理的制度和规范,建立授权和审批流程,制定制度和政策,确保企业各项工作的合规性和规范性。
4. 信息与沟通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信息与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传递和交流畅通。
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
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是一组组织行为准则、政策、流程和制度,通过协调人员的工作、指导管理、监督活动,以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和风险的有效管理。
在现代商业环境中,企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包括内外部的风险。
为了稳健经营,建立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应运而生。
一、概述: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组织用来了解和管理其风险的结构。
它提供了一套规范和方法来识别、评估和应对风险,确保组织的可持续性和稳健经营。
该框架由以下几个关键要素组成: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与反馈。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的基础。
它涉及了对组织内外部的潜在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评估和优先排序。
通过识别风险,组织可以更好地了解其面临的威胁,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此外,该评估还需要考虑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以确定其优先级和资源分配。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体系的核心部分。
它包括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旨在减轻潜在的风险,并确保组织的运营活动按照预期目标进行。
这些控制活动可以分为预防控制、检查控制和纠正控制。
预防控制用于防止风险的产生,检查控制用于发现风险的存在,而纠正控制则用于消除风险的负面影响。
四、信息与沟通:信息与沟通在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是保障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和信息的流动的关键环节。
组织应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并建立适当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获取、传递和反馈风险信息。
此外,组织还需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五、监督与反馈:监督与反馈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风险管理框架的最后一个关键环节。
它涉及了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估和持续改进。
组织应建立有效的监控机制,以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运作,并定期对其进行评估和审查。
评估的结果应及时反馈给相关责任方,并采取适当的纠正措施,以持续改进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一、引言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企业为了保护企业的资产、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而建立的管理体系。
本文将对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概念及意义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明确、评估、控制和监控风险,以最小化损失,最大化机会的一项管理活动。
企业风险管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评估和控制,从而减少可能的损失,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
三、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关系企业风险管理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补充和完善,两者相辅相成。
企业风险管理是在整个企业范围内识别和管理风险,而内部控制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资源安全、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措施。
四、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原则1. 全员参与原则:整个企业应该将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视为全员参与的责任,每个员工都应该了解企业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并按照制度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
2. 风险评估和预防原则:企业应该通过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和预测,及时采取预防措施,减少风险对企业的影响。
3. 内部控制制度的连续改进原则:企业应该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外部环境变化。
五、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组成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组成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和风险监控四个方面。
1. 风险识别:企业应该通过对外部环境、内部业务和管理过程的认真分析,识别潜在的风险。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企业可以通过调研、统计分析、专家咨询等方法获取必要的信息。
2. 风险评估:企业应该对已经识别出来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企业的影响程度和概率。
风险评估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可以通过模型和统计分析等手段进行。
3. 风险控制:企业应该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根据风险的重要性和紧急程度进行优先级的安排。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一、引言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是指为了保护企业价值和实现企业目标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企业内外部环境的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测等方面。
内控制度是为确保企业运作顺利、风险可控、财务合规而建立的一系列流程、方法和制度。
二、风险管理框架1.风险识别:企业应通过内外部信息收集和评估,确定可能影响企业实现目标的各类风险,包括战略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法律风险等。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所识别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潜在风险的概率和影响程度的评估,以确定风险的优先级和重要性。
3.风险控制:企业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已识别的风险,包括避免风险、转移风险、减轻风险和接受风险等。
企业还应建立风险管理责任和制度,明确各级管理岗位的风险管理职责和权限。
4.风险监测:企业应定期对已切实控制的风险进行监测,并评估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同时,企业还需进行实时监控以应对新出现的风险。
5.风险应对:企业必须预先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风险事件的发生。
应急预案应包括责任分工、信息发布机制、资源调配和协调等方面。
三、内控制度框架1.控制环境:企业应建立良好的内控环境,包括明确的组织结构、职责制度和分工方式,提供给员工的激励和奖励机制,以及建立内部控制文化。
2.风险评估:企业应对各种风险进行全面评估,确保风险的识别和评估。
3.控制活动:企业应建立一套全面的控制措施和流程,包括制定规章制度、业务流程、操作手册等,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的规定和流程进行。
4.信息与沟通:企业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沟通渠道,确保内外部信息的及时传递和沟通,以便管理层和决策者能够及时获得有关的信息。
5.监督与评价:企业应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包括内外部审计和检查,以及定期对内控制度的评估和改进。
四、风险管理与内控相互关联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以风险为基础,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从而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COSO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比较
COSO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比较COSO内部控制被涵盖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之内,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企业风险管理比内部控制更广泛,引入风险管理,拓展和细化了内部控制,形成了一个更全面、更强有力的关注风险的概念。
具体看来,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观念,一个战略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
即风险组合观,战略目标,风险偏好、风险容限的概念以及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要素。
正对企业风险管理的需要、风险框架要求设立一个新的部门——风险管理部,并相应设立首席风险官(CRO),全面地、集中化地推进企业风险管理。
一、引入风险组合观在内部控制郑和框架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组合观(An Entity Level Portfolio View of Risk),即在单独考虑如何事先企业各个目标的过程中,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更看中风险因素。
对企业内部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单位的风险容限范围内,但从企业总体来看,总风险可能会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以风险组合观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
二、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战略目标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企业的目标分成三类,即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
其中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与风险管理框架相同,但报告目标有所不同。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报告被大大地拓展为企业所编制的所有报告,包括对内、对外的报告,而且内容不仅包含更加广泛的财务信息,而且包含非财务信息。
另外,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增加一大目标,即战略目标,它处于比其他目标更高的层次。
战略目标来自一个企业的使命或愿景,因而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必须与其相协调。
企业的风险管理在实现其他三类目标的时候,首先应该从企业战略目标出发。
三、风险管理偏好及风险容限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限两个概念。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摘要:I.简介- 引入COSO 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II.COSO 内部控制框架- 定义和背景- 目标和要素- 实施和维护III.COSO 风险管理框架- 定义和背景- 目标和要素- 实施和维护IV.二者的联系与区别- 共同点和差异- 整合应用V.实践案例与启示- 成功案例分析- 对我国企业的启示VI.总结- 回顾主要内容- 强调框架的重要性正文:I.简介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界和会计界广泛应用的控制和风险管理工具。
本文将对这两个框架进行概述和分析,以帮助读者了解它们的内涵、应用和价值。
II.COSO 内部控制框架1.定义和背景COSO 内部控制框架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合理保证,以实现运营效益、效率和财务报告可靠性的控制体系。
该框架由美国COSO 委员会于1992 年提出,经过多次修订,目前最新版本为2013 年发布的《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2.目标和要素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目标包括: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其五大要素为: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3.实施和维护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通过培训、监督、反馈等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III.COSO 风险管理框架1.定义和背景COSO 风险管理框架是一个为企业提供合理保证,以实现企业目标的过程。
该框架同样由美国COSO 委员会提出,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各种风险。
2.目标和要素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目标包括:确保企业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价值的创造、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水平。
其八大要素为:风险管理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3.实施和维护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和目标,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策略,并通过培训、监督、反馈等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第2章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框架
表可以“包治百病”,也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万事无忧”。 3.企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受到内部控制内在局限的影响,
比如人员决策可能失误,建立内部控制时需考虑成本效益原则, 人为错误和失误也会带来内部控制失效。
4. 内部控制会因两个或更多人的合谋串通而失效,而且经 理层可能会越权操作。
2.2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版)
但由于风险是一个比内部控制更为广泛的概念, 因此,新框架中的许多讨论比1992年报告的讨论更为 全面、更为深刻。此外,COSO在其风险管理框架讨论 稿中也说明,风险管理框架建立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 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必不可少的一 部分。风险管理框架的范围比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范 围更为广泛,是对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扩展,是一个 主要针对风险的更为明确的概念。
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年版)
2.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2.1.2 内部控制的要素 2.1.3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局限性
2.1.1 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认为,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 和其他员工实施的,目的是为经营的 效率和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以及 遵循适用的相关法律法规等目标提供 合理保证的过程。
1.2
目
2.2 风险管理整合框架(2004年版)
录
2.3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比较
3.3
2.4 COSO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修订与完善
3.3
2.1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2年版)
1992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发布的《内部控制——整 合框架》,是目前国际上认同度最高和最具有权威 性的内部控制概念框架。该框架提出了内部控制的 概念、目标及其五要素。 COSO是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 员 会 ( The 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的 英文缩写。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引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
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可以识别和评估风险,并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或避免风险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原则,并探讨如何建立和实施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
风险管理的概念与原则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是指识别、评估和应对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不确定事件的过程。
该过程由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四个阶段组成。
风险管理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风险管理措施应具备预防性、及时性和综合性,以确保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2.整体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以整体效应为导向,避免只关注局部风险控制而忽略整体风险效果。
3.合规性原则:风险管理措施应符合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4.可持续性原则:风险管理应与企业战略和发展目标相匹配,为企业提供持续的风险防范和控制。
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原则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指为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通过设立合理的管理体系和内部控制措施,保护企业财产、预防和发现各种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经济效益的管理行为和管理手段。
内部控制的原则1.有效性原则:内部控制措施应具备预防、分析和纠正错误的功能,确保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
2.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覆盖企业各个环节和领域,确保企业所有风险得到适当的控制。
3.合规性原则:内部控制措施应符合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确保企业合规经营。
4.透明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具备信息披露和信息共享的机制,提高内部控制的透明度和效果。
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框架建立步骤1.确立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组织结构:确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分工,明确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的职能和权限。
2.识别和评估风险:通过分析企业内外部环境,找出可能对企业目标实现产生不利影响的潜在风险,并对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防范措施、传导措施和应急措施。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实用版】目录一、COSO 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概述二、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定义与目标三、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五大要素四、COSO 内部控制框架在中国企业的应用及推广五、总结正文一、COSO 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概述COSO(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委员会成立于 1985 年,是美国全国舞弊报告委员会的支持组织,由美国会计协会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机构组成。
COSO 委员会致力于制定有关大型和小型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系统的指南,为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提供合理保证,以实现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二、COSO 内部控制框架的定义与目标COSO 委员会对内部控制的定义是: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及其他人士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保证而实施的程序:运营的效益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遵守适用的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是一个实现目标的程序及方法,而非目标本身。
它只提供合理保证,而非绝对保证,需要企业中各级人员实施与配合。
1992 年,COSO 委员会提出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1994 年、2003 年和 2013 年又进行了增补和修订。
该框架明确了内部控制的三项目标:取得经营的效率和有效性,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用的法律法规。
同时,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与评价。
三、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五大要素COSO 风险管理框架是在内部控制框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将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相结合,形成了一个更为完善的企业管理体系。
COSO 风险管理框架的五大要素分别为:1.治理层:包括企业董事会、审计委员会等,负责制定企业风险管理战略、政策和程序,并对其有效性进行监督。
2.风险评估层: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识别和评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为制定风险应对策略提供依据。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分析
全面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比较分析张宇【摘要】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一种观点认为内部控制从属于风险管理的范畴,是风险管理的方式之一.例如McNamee认为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者对企业风险的反应.另一种观点是将风险管理纳入内部控制体系,认为控制包含了风险,如加拿大CICA的控制委员会认为"控制应包括对风险的确认和规避".随着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人们逐渐认识到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有着密切的联系.COSO认为,内部控制是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实际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继承并包含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主体内容,同时扩展了三个要素,增加了一个目标,更新了一些观念,旨在为各国的企业风险管理提供一个统一术语与概念体系的全面的应用指南.【期刊名称】《山东纺织经济》【年(卷),期】2010(000)005【总页数】3页(P32-33,51)【关键词】全面风险管理框架;内部控制框架;COSO【作者】张宇【作者单位】新疆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79.23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相同点1.两个框架都是由“企业董事会、管理层以及其他人员共同实施的”,强调了全员参与的观点,指出各方在内部控制或风险管理中都有相应的角色与职责。
2.两个框架都明确是一个“过程”,不能当作某种静态的东西,如制度文件、技术模型等,也不是单独或额外的活动,如检查评估等,最好是内置于企业日常管理过程中,作为一种常规运行的机制来建设。
3.两个框架都是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
风险管理四类目标中有三类与内部控制目标相重合,即报告类目标、经营类目标和遵循类目标。
4.两个框架的构成要素有五个是重合的。
即(控制或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
这些重合是由它们目标的多数重合及实现机制相似决定的。
二、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部控制框架的不同点1.全新风险组合观理念的提出《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借用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资产组合理论,提出了风险组合与整体管理的观念,要求企业管理者以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展,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为了保障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框架,以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并确保企业的内部控制有效运行。
一、企业风险管理框架1.风险识别与分类企业风险管理的第一步是识别与分类风险。
企业应该对所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全面的识别,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同时,应将这些风险进行分类,根据其重要性和潜在影响程度,确定优先处理的风险。
2.风险评估与度量识别风险后,企业需要对风险进行评估与度量,以确定其潜在影响和可能损失的大小。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来量化风险,并基于此进行风险管理决策。
3.风险治理与控制在识别和评估风险的基础上,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治理与控制策略。
这包括确定风险的承受能力与接受程度,制定风险管理目标和策略,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和流程。
同时,企业还应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风险的变化和演变。
二、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内部控制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目的是确保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要求进行,保障企业的财务信息准确、可靠和透明,防止资产丢失和误用,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整体竞争力。
1.控制环境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员工责权制度和工作氛围等。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控制环境,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和义务,建立相应的授权和审批制度,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能力。
2.风险评估与监控企业应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控,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
评估方法可以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专业的风险评估工具和模型来量化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3.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包括制定和实施相应的控制政策、程序和制度,确保企业的各项决策和活动按照规章制度进行。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大纲一、引言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和运营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企业能够降低风险,提高运营效率,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它们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二、内部控制的概念与原则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到经营目标,采取的对组织、人员、系统与流程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手段。
其目的是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资产的保护。
内部控制的核心原则包括:1. 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包括建立健全的组织结构、明确责任分工、培养高素质的员工等。
2. 制定与执行适当的控制措施:包括制度、政策、程序等,确保各项业务活动按照既定规则进行。
3. 进行持续的监督与评价:包括内部审计、风险评估等,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三、风险管理的概念与方法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旨在识别、评估与应对各种可能对企业目标达成造成损失的风险。
其核心方法包括:1. 风险识别与评估: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分析,识别可能对企业目标造成威胁及其潜在影响程度。
2. 风险控制与应对: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对风险进行应对,如风险转移、风险规避、风险减轻等。
3. 风险监测与回顾:建立风险监测机制,持续对风险进行跟踪与评估,并定期进行风险回顾,总结经验教训,完善风险管理体系。
四、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密切相关,两者互为补充。
内部控制提供了保障风险管理有效性的基础,而风险管理则为内部控制提供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而风险管理的过程中也需要依赖和建立在有效的内部控制之上。
五、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重要性1. 保护企业资产: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和风险管理框架能够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确保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
2. 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内部控制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促进企业的规范经营和财务报告的透明度。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
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管理风险并确保业务运作的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这个框架涉及各个层面的企业活动,包括战略规划、内部控制、风险识别与评估、风险监控与应对、合规性监管等方面。
下面将介绍一些主要的要素。
首先,企业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团队。
风险管理团队负责监测和评估整个企业的风险情况,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流程,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的各个环节,以及与投资决策、经营管理等相关的风险管理要求。
这样一来,企业能够及时识别和评估风险,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应对。
其次,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达成既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旨在确保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经营活动的高效运作、财务信息的准确和完整等。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要包括明确的控制目标和要求,以及相应的责任和职权划分。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流程和措施,以确保各项业务活动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要求进行,并及时发现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第三,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监控与应对机制。
风险监控是指对风险的实时跟踪和监测,以及对风险事件的预警和应对。
企业可以通过建立风险指标和风险报告系统来进行风险监控,以及通过建立应急预案和风险应对措施来进行风险的及时应对。
此外,企业还需要建立相应的风险管理培训和宣传工作,提高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视和理解,从而增强组织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能力。
最后,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监管制度。
合规性监管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遵守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企业需要建立合规性监管团队,负责监督和管理企业的合规性工作,并及时更新和完善相关的合规性制度和流程。
此外,企业还需要加强对合规性风险的识别和评估,以及加强对合规性文化的培育和宣传。
综上所述,企业风险管理及内控制度框架是企业为了管理风险、保护利益和确保合规性而建立的一套制度和程序。
COSO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比较
COSO内部控制与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的比较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新观念,一个战略目标,两个概念和三个要素。
即风险组合观,战略目标,风险偏好、风险容限的概念以及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要素。
(1)在内部控制郑和框架的基础上,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引入了风险组合观。
对企业内部而言,其风险可能落在该单位的风险容限范围内,但从企业总体来看,总风险可能会超过企业总体的风险偏好范围。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要求以风险组合观看待风险,对相关的风险进行识别并采取措施使企业所承担的风险在风险偏好的范围内。
(2)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将企业的目标分成三类,即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合规性目标。
其中经营目标、合规性目标与风险管理框架相同,但报告目标有所不同。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报告被大大地拓展为企业所编制的所有报告,包括对内、对外的报告,而且内容不仅包含更加广泛的财务信息,而且包含非财务信息。
另外,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增加一大目标,即战略目标,它处于比其他目标更高的层次。
战略目标来自一个企业的使命或愿景,因而经营目标、报告目标和合规性目标必须与其相协调。
(3)企业风险管理构架引入风险偏好和风险容限两个概念。
风险偏好是指企业在追求愿景的过程中所原意承受的广泛意义的风险数量,它在战略制定和相关目标选择时起到风向标的所用。
风险容限是指在企业目标实现过程中所能接受的偏离程度。
在确定各目标的风险容限时,企业应考虑相关目标的重要性,并将其与企业风险偏好联系起来,将风险控制在风险可接受程度的最大范围内,以保证企业能在更高的层次上实现企业目标。
(4)企业风险整合框架在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的基础上新增了三个风险管理要素: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应对,它们将企业的管理中心更多地移向风险管理。
同时,在内部环境中,强调了董事会的风险管理理念。
因此,企业风险管理郑和框架拓展了COSO的风险评估要素。
(5)其他要素在风险管理整合框架中的扩展在控制活动要素中,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明确指出,在某些情况下,控制活动本身也起到风险应对的作用。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
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一、介绍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概念。
它们不仅能够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的内部管理体系,还能够有效地识别、评估和管理风险,为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COSO内部控制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的概念、原则和实践应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并应用于实际情况之中。
二、COSO内部控制框架1. 什么是COSO内部控制框架COSO内部控制框架是由美国会计师公会(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本人CPA)下属的委员会制定的,旨在帮助企业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该框架囊括了五大组成部分: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活动。
这些组成部分相互作用,构成了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整体框架,有助于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和财务报告的准确性。
2.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原则COSO内部控制框架主要包括了五大原则:合理保证财务报告可靠性、有效和高效的运营、合规法律法规、保证资产安全和保证信息准确性。
这些原则是建立在企业内部控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自我评估和改进,帮助企业建立起稳健的内部管理体系,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3. 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的应用并不仅限于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它同样适用于企业的各个方面,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合规性等。
通过合理地应用COSO内部控制框架,企业可以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提高对各类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有助于企业更加主动地应对内外部环境的变化。
三、风险管理框架1. 什么是风险管理框架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用来管理与业务活动相关的风险的一种方法或工具,旨在帮助企业确定、评估和应对各类风险。
风险管理框架通常包括了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监控等环节,帮助企业建立起全面的风险管理体系。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整合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整合企业如同一艘航船,在汹涌的商海中扬帆远航。
然而,无风不起浪,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与挑战。
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健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的整合显得尤为关键。
什么是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企业风险管理框架是企业用来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风险管理活动的基本结构。
它包括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过程、组织结构、责任分工等内容,旨在帮助企业全面识别、评估、应对和监控风险,以实现企业的长期目标。
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企业面临诸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复杂的风险。
一个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应对这些风险,保护企业资产、维护声誉,并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为何需要内控与风险管理框架的整合?内控是保证企业运作有效、高效并达成目标的一种管理方式。
而与此内控与风险管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共通之处。
风险的发生常常伴随着内部控制的失败,因此,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相结合成为了提高企业整体管理水平的必然选择。
内控与风险管理框架的整合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通过统一规划风险管理与内控目标、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明确风险管理与内控的职责分工等措施,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风险、改善内部控制,从而实现风险最小化和效益最大化的平衡。
如何实现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的有机整合?明确目标:企业需要确定明确的风险管理与内控目标,确保二者的一致性与互补性。
建立沟通机制:实现风险管理与内控的整合需要建立畅通的沟通机制,确保信息的流畅与分享。
整合流程:将风险管理与内控的流程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闭环,实现信息的无缝衔接。
强化监控:加强对风险管理与内控措施执行情况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必要的纠正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整合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降低经营风险、增强竞争实力的关键举措。
只有通过高效的风险管理与内控整合,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稳健前行。
希望每位企业领导者都能认识到风险管控的重要性,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与内控整合贯彻到日常经营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内部控制阶段 1936,AIA,《独立公共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检 查》,首次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 注册会计师在制定审计程序时,应考虑的一个重要 因素是审查企业的内部牵制和控制,企业的会计制 度和内部控制越健全,财务报表需要测试的范围就 越小 内部控制是为了保护公司现金和其他资产,核对簿 记的准确性,而在公司内部采用的手段和方法
三、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分野
审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20世纪以后,审计职业界出于摆脱全面查核、提 高审计效率的考虑,开始关注内部控制 20世纪中叶,审计和内部控制的发展不断交织, 进而互动和耦合,直接导致了制度基础审计模式的 诞生 此后,内部控制逐渐确立了在审计中的地位,成为 推动审计模式演变和探索审计理论与方法的重要因 素之一 内部控制与审计的交叉和耦合,是推动内部控制理 论与实践发展的最主要的力量
六、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 2001年6月22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 (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 行) 》 2002年12月23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采购与付款 (试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销售与收款(试 行)》 2003年10月22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工程项目 (试行)》 2004年8月19日,《内部会计控制规范——担保(试 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对外投资(试行)》
战略管理会计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随着现代管理会计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学派的一 个分支将组织内的控制系统区分为战略规划、管理 控制和作业控制三个层次 管理控制主要是多事业部制的公司对其战略业务单 元(SBU)所进行的战略业绩考评和控制系统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是哈佛大学的安东尼教授和卡 普兰教授
内部控制系统阶段 1958年10月,CAP发布了SAP29 “独立审 计师评价内部控制的范围”,将内部控制划 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 1963年10月,CAP在SAP33“审计准则与 程序(汇编)”中强调:独立审计师应主要 检查会计控制
1972年11月,SAP54“审计师对内部控制的研究 与评价”,对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的定义进行了修 订和充实 1972年11月,AudSEC 发布SAS1“审计准则和程 序汇编” 会计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与保护资产和保证财务 资料的可靠性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管理控制包括但不限于组织的计划和与管理层授权 办理经济业务的决策过程有关的程序和记录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框架
第一部分 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三、内部控制理论和实践的分野 四、内部控制的发展与演变 五、国际上较有影响的内部控制准则或指南 六、我国内部控制规范建设的情况
一、内部控制的渊源和早期发展
内部控制的渊源十分久远 ,自从有了人类 的群体活动和组织之后,就会产生对组织的 成员及其活动进行控制的需要 内部控制的发轫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 3600年—公元前3200年的苏美尔文化时期 古埃及、古波斯、古希腊、古罗马和古代中 国都有原始内部牵制制度的雏形 原始的内部牵制制度最早是为部落、城邦、 庄园、国家服务的
中世纪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组织开 始出现,内部牵制进入企业领域,开启了一 个广阔的发展空间 控制(control)一词最早产生于17世纪, 其原始含义是“由登记者之外的人对帐册进 行的核对和检查”
二、内部控制的初步形态: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是从内部牵制(internal check)的基础 上发展起来的 20世纪以前,盛行的观念和实务都停留在内部牵 制阶段 内部牵制的目的是纠错防弊,其前提性假设是:两 个或多个人犯同一种错误的概率较小,两个或多个 人串通舞弊的可能性较小,难度较大 内部牵制的基本思路是分工和牵制 主要的牵制机能包括:分权牵制、实物牵制、机械 牵制和簿记牵制
4.加拿大,CAN/CSA-Q850-97,《风险管理指 南》,1997年10月 5.南非,King委员会报告II,《公司治理报告》, 2002年(其中包括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6.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会计师公会 (HKICPA),《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基本框 架》,2005年6月 7.日本,经济产业省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研究会, 《风险新时代的内部控制》,2005年6月
商业银行、保险机构内部控制指引 1997年5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 (已废止) 2002年9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商业银 行内部控制指引》 2004年12月25日,中国银监会,《商业银 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2005年2月28日,中国保监会,《保险中 介机构内部控制指引(试行)》
3.巴塞尔银行业监管委员会,《银行业机构内部 控制系统框架》,1998年9月(权威而影响广泛的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国际指南) 4.英国,FRC(财务报告委员会),《Turnbull 内部控制指南》,2005年10月修订(Turnbull内 部控制指南最初由ICAEW(英格兰与威尔士特许 会计师协会)于1999年发布) 5.加拿大,CoCo(控制标准委员会,隶属于加拿 大特许会计师协会(CICA)),《控制指南》, 1995年
1938年,麦克森—罗宾斯事件:PW的审计 程序中缺少对内部控制和会计处理程序的审 查 1939年10月,AIA审计程序委员会发布 SAP1《审计程序的扩展》,首次增加内部 控制审查的内容 1940年10月,SEC正式要求审计师在签署 的审计报告中增加类似的内容
1949年, AIA审计程序委员会(CAP), 《内部控制:一个协调的系统要素及其对管 理层和独立公共会计师的重要性》,首次给 出内部控制的权威定义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的计划和为了保护资产、 核对会计资料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经营效 率、以及促使遵循管理层所制定的各项政策 所采取的各种方法和措施
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权威内部控制准则和指南 1.国际标准组织(ISO),ISO 17799,《信息 系统安全》,2005年 2.ISACA(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TGI (IT治理协会),《信息与相关技术的控制目标》 (COBIT),2003年(最初的版本于1996年发 布) 3.IIARF(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系 统可审计性与控制》(SAC),最初于1991年发 布,1994年修订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6年6月5日,《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司内部控制指引》 ,自2006年7月1日起施 行 2006年9月28日,《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自2007年7月1日起 施行
其他 2006年6月6日,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 委员会,《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 2002年2月,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内 部控制审核指导意见》
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2001年1月31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 控制指引》 (已废止) 2002年12月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 管理公司内部控制指导意见》 2003年12月15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内部 控制指引》 (修订) 2006年6月30日,中国证监会,《证券公司融资 融券业务试点内部控制指引》 2007年2月13日,中国证监会,《证券投资基金 销售机构内部控制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管理视角下的内部控制 现代管理学说把控制看作管理的一项核心职 能,围绕着管理所展开的控制研究和实践, 是内部控制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支,我们一般 把这个分支统称为管理控制 几乎所有的著名管理大师,包括法约尔、德 鲁克、钱德勒、罗宾斯等,在他们的管理学 著作中,都涉及到控制问题
围绕着管理控制,形成了自我控制论、控制 过程论、控制系统论、控制动力论、生态控 制论等多个分支 这个学派随着控制论、系统论和现代管理学 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而专以控制研究而著称的前沿观点以哈佛大 学西蒙斯教授的管理杠杆理论最具代表性
2006年7月6日,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 成立 主席:王 军(财政部副部长) 副主席:李小雪(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纪委书 记) 邵 宁(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 会副主任) 秘书长:刘玉廷(财政部会计司司长) 委员:29人
2008年5月22日,财政部、证监会、审计 署、银监会、保监会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 本规范》 自2009年7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 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业执行
内部控制整合框架阶段 1992年9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 合框架》(1994年局部修订) COSO成立于1987年,是Treadway委员 会(反欺诈财务报告全国委员会)的发起组 织委员会,后者成立于1985年,由AICPA, AIA,IIA,FEI,IMA发起成立
内部控制的3个目标: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循 内部控制的5个构成要素:控制环境,风险 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1995年12月,ASB发布SAS78“财务报表 审计中对内部控制的考虑:对SAS55的修 正”,全面采纳COSO的内部控制框架 SOX404及相关规则采用的也是这个框架
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权威内部控制框架、准则和指 南 1.美国,COSO,《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 架》,2004年9月 2.英国,IRM(风险管理学会),AIRMIC(保 险与风险管理师协会),ALARM(全国公共部门 风险管理论坛),《风险管理准则》,2002年 3.澳大利亚,新西兰,AS/NZS 4360,《风险 管理准则》,2004年(最初的版本于1995年发布)
监控
信
沟
控制信 息ຫໍສະໝຸດ 活动息 与通
风
险
沟 通
评 估
控
制
环
境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未来趋势? 2004年9月,COSO正式发布《企业风险管 理——整合框架》 ERM的4个目标:战略,经营,报告,合规 ERM的8个构成要素:内部环境,目标设定, 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