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论文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1. 引言1.1 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分析与对策石油钻井是一项复杂而危险的工程活动,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易燃易爆物质以及复杂的机械设备。
在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工人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完整性。
对石油钻井过程中井下事故与安全隐患进行全面的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对策,对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和提高生产效率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分析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常见事故类型,探讨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我们还将对石油钻井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深入剖析,总结预防与应对策略。
我们将讨论技术改进与设备更新对安全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更新设备和技术手段来提升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安全性。
通过本文的研究与讨论,旨在为石油钻井行业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建议,帮助企业更好地防范井下事故和安全隐患,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促进石油钻井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石油钻井过程中的常见事故类型分析在石油钻井过程中,常见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井喷、井塌、井眼扩大、井口爆炸等。
井喷是指地层压力突然释放导致井液喷出井口,造成巨大的安全风险和经济损失。
井塌是指井筒坍塌或垮塌,造成井的失稳和地质差的进入,可能导致井口阻塞和作业中断。
井眼扩大是指井筒内孔径意外扩大,造成井眼变形和井筒强度降低,可能导致井下设备损坏和作业安全问题。
井口爆炸是指在井口发生爆炸事故,可能由于操作失误、设备故障或地质原因引起。
针对这些常见事故类型,可以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对井压、井深、井液性质等参数的监测和控制,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使用高效、可靠的设备和工具,确保作业过程的安全顺利进行。
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和救援机制也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有效地应对突发事故。
通过对常见事故类型的分析和预防措施的实施,可以有效降低石油钻井过程中的事故风险,保障作业安全和生产稳定。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非常危险和复杂的工作,事故频发。
对于油田井下作业,一旦发生事故往往后果严重,不仅会影响生产,还有可能导致伤亡事故。
预防和处理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至关重要。
一、常见事故类型及其预防与处理方法1. 油田井口事故油田井口事故是指工作人员在油田井口附近进行作业时,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意外事故。
预防油田井口事故的方法主要有两点:一是做好日常检查和维护工作,保证井口设备的稳定和安全;二是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 井下崩塌事故井下崩塌事故是指在进行钻井、修井、修井施工等作业时,因井下地层不稳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坍塌事故。
预防井下崩塌事故的方法主要包括:在作业前进行地质勘探,了解地层情况,采取相应的支护措施;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培训,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等。
3. 钻井液泄漏事故钻井液泄漏是指在进行钻井作业过程中,因设备故障或操作失误导致钻井液泄漏的事故。
预防钻井液泄漏的方法包括:加强对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维护,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在作业现场设置泄漏预警系统,一旦发生泄漏能及时报警并进行紧急处理。
4. 气体中毒事故油田井下作业过程中,常常会有气体中毒事故发生。
预防气体中毒事故的方法包括:严格执行作业现场通风和气体检测制度;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井下有毒气体的认识和防护知识;配备适当的呼吸防护设备,如呼吸器等。
二、事故处理流程及救援措施1. 事故处理流程一旦发生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必须立即采取有效的应急救援措施。
事故处理流程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组织施救,通知相关人员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开展救援工作;然后是确定事故范围和影响,采取必要的隔离措施,防止事故继续扩大;接着是进行伤亡人员救护和转运工作,对伤者进行紧急处理,及时送往医院救治;最后是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做好事故的记录和报告。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一项高风险、高难度的工作,经常发生事故,因此预防与处理井下作业事故对于确保工人安全、保证生产顺利进行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井下作业常见事故及相关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一、突出事故突出事故是井下作业中最常见的事故类型之一,它是指岩石、煤岩在井下迅速掉落或坍塌,造成人员伤害或设备损坏。
预防措施如下:1. 加强巷道支护。
针对不同地质条件和支护要求,选择合适的支护方案,并严格执行施工标准,严禁违章施工。
2. 加强巷道治理。
对现场杂草和杂物等进行清理,以减少其对支护的影响;对存在的危险隐患进行及时处理,确保安全生产。
3. 强化人员管理。
对进井人员进行资格认证,配备合格的井下工作人员,并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
4. 建立安全监测系统。
安装应力监测仪、应变计、声波监测仪等设备,对巷道的变形、变化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确保人员安全。
二、坠落事故坠落事故是指在井下操作中,人员未按照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装备而导致的人员坠落事故。
预防措施如下:1. 加强培训。
对所有进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对操作规程进行明确的标示和说明,并对安全防护装备进行示范和讲解。
2. 严格管理防护装备。
对安全防护装备的有效期限进行核实,及时更换劣质或失效的防护装备;对安全防护装备进行检查,杜绝佩戴不符合要求或不合适的装备。
3. 建立安全制度。
对所有进井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制度签订,并进行强制执行,以保障人员在工作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使用安全防护装备。
三、有毒气体中毒事故井下作业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甲烷、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它们分别具有易燃、助燃和剧毒的特点。
预防措施如下:1. 定期检查通风设备。
对井下通风系统进行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通风顺畅,杜绝中毒事故发生。
2. 严格开工前检查。
在开工前,要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对有毒气体的检测,每日进行多次检测确认没有中毒现象后方可作业。
3. 强化安全知识教育。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油田开发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潜在的安全隐患。
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的事故包括井口事故、泥浆循环系统事故、井眼塌陷事故、井内作业装置事故等。
这些事故一旦发生,会严重影响油田生产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预防和处理井下作业事故至关重要。
本文将重点介绍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措施,以期提高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水平。
一、井口事故井口作为井下作业的主要作业区域,其安全是油田井下作业的首要任务。
井口事故常见的包括井口封堵、井口设备故障、井口溢流等。
针对井口事故,油田企业应该在日常作业中加强巡视和检查,确保井口设施的完好和安全性。
对井口设备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和检测,并安装监测设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遇到井口溢流等紧急情况时,应迅速采取应急措施,关闭井口,排除故障,确保安全生产。
二、泥浆循环系统事故泥浆循环系统是油井施工和调控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同时也是事故发生的多发区域。
泥浆循环系统事故常见的有泥浆溢流、泵故障、输送管道破裂等。
预防泥浆循环系统事故的关键在于严格执行规程和操作规程,操作人员需按照规定操作,做好泵、管道等设备的日常维护和检查。
当发生泥浆溢流等情况时,作业人员需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措施避免事故扩大,同时通知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维修。
三、井眼塌陷事故井下作业中,井眼塌陷是一种常见的较为严重的事故,一旦发生往往会给人员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
预防井眼塌陷事故的关键在于做好井眼支护和加固工作。
在井眼施工过程中,应根据地层情况和井眼结构,按照规范进行加固工作,确保井眼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对于地层条件较差的区域,应加强监测和支护工作,及时发现地层变化,预防事故发生。
四、井内作业装置事故井下作业装置事故包括井下设备故障、井下工人伤害等情况。
在井下施工作业中,设备故障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问题,但可以通过设备的定期检测和维护来尽量避免发生设备故障。
作业人员需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操作,遵守安全生产规程,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人员伤害的发生。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指在地下采油、注水、注氮等作业中进行的各种作业,包括井口操作、井下作业、检修设备、疏通井口等工作。
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操作过程中存在危险因素,因此事故频发。
本文将着重介绍油田井下作业中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在操作井口时的预防与处理(一)现场安全检查在进行井口操作时,首先需要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检查员应检查技术设备及其连接件是否正常,不允许井杆和各部分之间出现脱落和松动现象。
同时,还要检查井口内、井筒内是否存在危险物品,如浮标、吊桶等,以免发生坠落或撞击事故。
(二)防护措施在操作井口时应该采取一些防护措施,如在井口预先设置防护栏杆,确保人员不会意外掉入井筒内。
另外,要提高安全意识,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安全标准的安全带、头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三)应急措施发生井口作业事故时,应及时采取应急措施。
不论是因为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造成的事故,都可以利用应急装备现场进行处理,如果发生火灾和爆炸等事故,应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并启动应急泵,将井筒内水排出。
在进行井下作业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
首先应检查井筒内是否有危险气体或异味,如发现有异味或危险气体,应立即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另外,还要检查井下设备是否正常,并按照标准进行维修和检修。
在进行井下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标准的防护设备和安全带,如有必要,还要配备风机、监测仪和逃生设备等装置。
在井下作业时,也应该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如果发生事故,要及时发出警报信号,并按照应急计划进行处理,及时采取逃生措施,并派遣专业人员进行处理。
总的来说,在油田井下作业中,预防和应急措施十分重要。
操作过程中,要加强现场安全检查和安全防护,提高安全意识,按照标准操作,以保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同时,也要学会应急处理,及时采取逃生措施,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和损失。
油田常见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及对策
性. 油田常见井下事故为粘吸卡钻 、 坍塌卡钻、 沉砂卡砧、 小井眼卡钻等 。 本文分析 了井下作业常见事故及其主要原 因, 然后提 出了
相应 的对策 。 【 关键词】 井下事故 ; 原 因; 对策
井下作业安全事故 的原因分析 无过错赔偿 责任 , 赔偿受害人损 失, 但 是如 果能够证 明损害是
本。 不按规定配比导致井眼失稳造成重大井 内事故 。 ( 4 ) 装备不 员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 这样 , 在井下作业 过程 中, 如果外 来
全。 如钻头规 , 大部分井队没有配备 。 在钻头钻过一个较长 的研 人 员严格遵守该警示牌 。 井 下作业就可 以杜绝 因非工作 人员的‘
磨性地层后 , 钻头外径过度磨损 。( 5 ) 职工素质低 , 责任心不强。 原 因所造成的不 安全 因素 。 其二 , 在井下作业过程中, 在距离井
保护, 又特别在安全技术 , 劳动 卫生技术, 及工作 时间与休假 制
参
考
文
献
1 ] 伊期其明 , 屈志平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对 策探讨【 J 】 .科 度方面的保护 。三是加强和落实三级安全教育 , 又特 别时各环 【
下半 月) .2 0 0 8 ( 1 2 ) 节的注意事项、 安全 防护 、 安全卫生事故的预防等方面的 内容 。 协论坛 (
0米范 围内 , 设置简易 围栏 , 并在入 口处挂上“ 禁止 非工作 不能及 时发现事故苗头。如发生井漏排量 已大幅度下降甚至有 口2
进 无出的情况下 , 场地工不能及时发现 , 导致发生井 内事故 。 安 人 员入 内” 的警示牌。其三 , 当外来人员无视工作人员 的极力劝
全管理制度规定操作者应随时检查泥浆泵的压力, 并认真作好 阻 , 强行 进入作业现 场围观或者抢拾 原油时 , 作业人 员应当履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摘要:石油井下作业受地下空间、温度以及特殊环境等因素影响,使得井下作业安全风险系数较高。
井下作业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或周边环境发生改变,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以及掩埋等安全事故,一旦发生不仅对井下作业人员生命造成威胁,更会导致石油企业的稳定发展。
本文通过相关文献查找,并结合本单位企业井下作业环境,就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防范措施,以期本文能就助力石油企业长久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原因对策前言:石油生产一直是我国经济建设的重要一环,石油勘探、钻井等工程都是处于较为隐蔽的地下建设工程,在建设过程中,会出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这些因素会造成较大的安全隐患,是属于风险较高的生产行业。
钻井作业的工作环境相对复杂,且对于工人的实际操作水平要求较高,突发性的问题相对较多,这就使得石油钻井行业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安全事故,进而影响操作工人以及周边环境的安全。
随着我国科技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相关技术人员应不断进行探索与技术的提升,对行业的安全性进行多方面的考量,通过技术与管理的巧妙结合,逐步提高行业的规范性、系统性。
1、油田井下作业施工中安全事故分析1.1物体打击在石油井下时经常会出现落石、建筑材料等物体坠落问题,如果井下工作人员不幸被这些物体砸中,会给自己生命安全带来巨大影响,严重者会造成人员伤亡。
出现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人为因素,比如,在作业之前没有对刹车系统进行检验,导致施工过程中刹车失灵;提升系统没有进行检查,高负荷时导致绳索断裂;工作人员操作失误,违规操作,导致顿钻、顶天车事故等等。
物体打击对井下工作人员生命造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所以,首先要做好预防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确保井下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
1.2机械设备伤害在井下施工往往会涉及到很多种类机械设备的使用,而机械设备的操作不当会直接导致机械设备伤害事故的发生。
比如,机械设备未按照规定使用,使用相关流程混乱,导致机械伤人事故的发生;电力设备错误使用电力电源,导致工作人员触电;电力设备老化,发生漏电事故;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没有安全使用电路,严重时会导致爆炸事故等等,机械设备事故严重时也会给施工人员带来巨大的生命与财产损失。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行业的重要环节之一,然而在作业过程中常常发生各种事故,严重影响生产安全和人员健康。
为了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需要加强安全管理,做好预防措施和应急处理。
本文将针对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进行详细阐述。
一、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类型1. 漏油事故:井下作业过程中,由于管道、设备损坏或操作不当导致油气泄漏,严重污染周围环境。
2. 燃爆事故:油田井下作业中,由于油气泄漏与火源相遇,引发燃爆事故,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毒气中毒事故:井下作业中,由于地层中的有毒气体泄漏,造成作业人员中毒,甚至死亡。
4. 坍塌事故:井下作业中,由于井筒支护不力或者地层失稳,导致井筒坍塌,造成作业人员被困。
以上四种事故,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属于比较常见的,也是造成严重后果的事故类型。
预防和处理这些事故是十分必要的。
二、预防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对井下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使其了解各种事故类型、危险源和避险方法。
特别是对于常见的井下危险品种类和性质进行详细介绍,让每位作业人员都有自我保护意识。
2. 完善安全制度: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和操作规程,明确各项作业程序和安全操作规范,禁止违章操作和超负荷作业。
3. 进行安全检查:定期对井下作业设备和管道进行安全检查,消除隐患,确保设备完好,达到工作标准。
4. 使用安全器材:配置作业人员所需的防护用具和仪器设备,如气体检测仪、呼吸器、安全帽、防护服等,确保人员在作业时有足够的保护。
5. 安排专人监控:安排专人对井下作业进行监控,及时处理各种状况,防患于未然。
三、事故处理方法1. 漏油事故处理:一旦发生漏油事故,应立即切断油气供应,采取紧急堵漏措施,清理泄露油气,防止油气泄漏扩散,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
2. 燃爆事故处理:燃爆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紧急疏散措施,组织人员扑救,同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紧急处理和救援。
3. 毒气中毒事故处理:对于毒气中毒事故,应迅速疏散中毒人员,并进行紧急救治,同时找到泄漏源并进行控制,防止毒气继续泄漏。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摘要: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复杂,生产程序多,受到人为、自然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具有一定的高危险性。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类型做了总结,探讨了不同事故类型和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的意见。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油田井下作业受到环境复杂和机械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常见的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有所了解,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安全事故,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
石油井下作业特点和现状石油井下作业的施工一般是以班组为单位,地点是油水井场,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以及设备工序多样性等特点。
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决定了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较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较大。
油田井下作业一般包括侧钻、试油、大修、作业和压裂几个部分,作业的程序一般包括施工准备、安装、下套管等,这也是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高发部分。
主要的安全事故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其他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安全事故。
石油井下安全事故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员工队伍的素质较低;违规操作现象频发;标准化作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油田井下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其中设备事故又包含人为操作失误的事故和设备本省缺陷所带来的事故。
其类型关系如下图所示:设备故障1.1井架倒塌目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所选用的设备一般为车载式,负荷达2000kN,有效的作业深度为8000m以上的机械,结构庞大,控制较为复杂。
井架的起放是由液压系统控制,下钻作业由液、气系统形结合控制。
井架的结构庞大,在完成井下作业需要放倒时常会发生整体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井架整体倒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井架的起升油缸设计不合理,保险钢丝绳断开,井架向后倾斜,压断油缸的支撑梁所导致的井架的整体倒塌。
试论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及对策
井下作业复杂,组织程序多,包括生产作业和采油作业,由于作业风险大,流动性大,虽然在安全方面做了非常细致的工作,但事故时有发生,石油工业生产安全包括四个方面:物体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不安全的环境和管理。
只要有其一个环节出现问题,事故就可能发生。
井下工作条件不乐观,而预防井下施工事故的发生是井下石油工程的重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探讨了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一、石油井下作业特点与现状井下施工过程非常复杂,还需要使用各种设备和工具。
技术标准在作业的时成为独立的单位。
井下作业流动性很大且分散性强,井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其工作场所广泛,难以管理。
从钻井、测井、试油、到作业维护4个板块,井下施工每一个工序,安装、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成为事故高发区,包括机械损伤、物体打击、高空坠落、火灾爆炸等伤害。
二、作业事故归因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是:违反规定,不遵守施工工艺规程,违反不同的安全操作标准。
井下安全运行存在一定的隐患,井下作业人员忽视安全问题,忽视危险和进入危险场所的风险也是事故发生的主观因素。
三、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井下石油领域安全调查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包括人为操作失误造成的设备事故和其他设备故障事故。
1.井架倒塌。
目前,我国油田用于井下作业的设备一般是组装式的,结构庞大,结构复杂。
提升升降装置的升降由液压系统控制,而钻机是由液压和气动系统组合控制的,根据实际工作经验主要是由于起升油缸结构不合理、安全绳断开、钻顶后倾、油缸支撑梁断裂等原因导致井架整体坍塌。
2.游动系统高空坠落和死绳固定器脱落。
游动系统坠落主要是由于衰老、疲劳所致,刹车机构损坏,刹车失灵,运行中与天车系统意外碰撞、鼓式制动器故障等。
造成游动系统损坏和坠落,这是一种非常危险的事故。
死绳固定器的脱落是机械生产过程中对焊接处理不合格,导致焊接损耗等质量问题。
设备主要部件在使用过程中未进行检查和定期设备维护。
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及应对措施石油行业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命脉,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有着较为直接的影响,因此要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问题,尽量减少或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文介绍了几种油田井下作业的常见安全事故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标签:油田;井下作业;事故;分析与处理前言石油作为一种宝贵的不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较为直接的影响。
而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十分复杂,存在的安全隐患较多,为了保证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安全,必须高度重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工作,找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类型,然后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尽量防止安全事故的出现,保证井下工作的顺利展开。
一、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及井下作业的特点1.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油田井下作业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如图1所示。
2.油田井下作业的特点石油开采的井下作业环境十分复杂,开采作业所涉及到的操作工序以及所使用的开采设备都是十分繁多复杂的,施工作业的流动性相对较大,工作时间灵活。
井下作业具有流动性、临时性和分散性大的特点,这往往会导致井下作业的管理工作复杂且困难,很容易导致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分析1.违规操作在油田井下作业时,不按照规范规定进行开采工作、不遵照相应流程进行操作,违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规范,往往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油田的工作人员在没有确保工作环境完全安全的情况下,擅自进行井下开采工作,进行错误的作业操作时,也很容易发生安全事故。
2.管理工作的疏忽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十分复杂,人的心理状态可能会发生变化,若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发现,工作人员在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或者跟不上工作节奏的情况下,就进入井下进行开采作业,很有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出现。
如果管理人员忽视了这些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因素,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后果。
3.安全投资严重不足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不够、作业设备的陈旧、老化等情况,都会导致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这往往是由于安全投资的不足产生的问题,所以相关的油田开采企业应该加大安全工作的资金投入,重视安全工作的管理,从而尽量减少或者避免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摘要】油田井下作业是一个高危行业,常见事故给作业人员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本文从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分析入手,探讨了常见的事故原因及其防范措施。
在正文部分详细介绍了预防措施、事故处理方法、紧急应对措施和培训演练的重要性。
结论部分呼吁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持续改进措施,并号召所有相关人员共同维护井下作业安全。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范与处理方法,才能有效避免油田井下作业事故的发生,保障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井下作业的顺利进行。
加强培训教育,定期进行演练,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是确保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的关键。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事故、预防、处理、类型、原因、措施、紧急应对、培训、演练、安全管理、意识、改进、共同维护、安全。
1. 引言1.1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勘探开发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但由于工作环境复杂和作业工艺难度大,事故风险也较高。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包括井喷、火灾爆炸、钻井设备故障等,严重危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甚至可能引发环境污染问题。
预防和处理油田井下作业事故显得尤为重要。
预防油田井下作业事故的关键在于加强安全管理意识,明确责任分工,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做好前期准备工作。
事故的原因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只有了解事故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
定期进行安全培训和演练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提高整个团队的安全意识和技能水平,才能更好地应对突发情况。
在实际发生油田井下作业事故时,要及时采取紧急应对措施,保障人员安全。
事故处理的方法也要科学合理,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能遮掩事实。
持续改进措施,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设备维护和检修,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共同维护油田井下作业安全,是每个从业人员的义务和责任,也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大家通力合作,共同努力。
2. 正文2.1 事故的类型和原因分析油田井下作业涉及到复杂的工艺和设备,因此常常发生各种不可预测的事故。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及防控对策探讨发布时间:2022-07-28T01:13:14.413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第6期作者:沈磊[导读] 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需求利用地面和井下设备,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沈磊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山东东营 257000摘要:在油田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相关需求利用地面和井下设备,对油、水井采取各种井下技术,从而提高采油速度和最终采收率,这一系列井下施工称为石油井下作业。
本文结合实际情况,对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进行探究,分析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阐述了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防控对策。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事故类型;防控对策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发生率很高,具体施工时一般是以班组为单位进行作业,借助油水井场的“工作车间”管理,整体作业的流动性强、分散性大,作业时间不固定,施工过程中的危险系数较高,提升井下作业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由于井下施工工序复杂、专业性强,相关人员必须严格遵守行业规范要求,提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1 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类型分析1.1设备事故它主要包括机械事故和操作事故。
操作事故为井架整体倒塌、井架上体塌落、死绳固定器脱落、游动系统坠落等。
从20世纪初开始我国的井下作业采用车载式的模式,负载量能够达到2000kN,作业的深度能够达到8000m。
例如,死绳固定器脱落是较为严重的恶性事故。
在作业的过程中死绳的固定器因为焊缝而发生脱落的情况,固定器飞到天车上,游动系统发生坠落。
产生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厂家制造工艺不完善,没有及时地消除焊接应力,没有对关键位置进行有效地监测。
但是对近几年的事故数据进行探究,随着科学技术和生产水平的上升,事故发生的频率逐渐降低。
井下作业设备的安全性得到明显提高[2]。
1.2人身伤害事故现阶段,井下作业最常见的人身伤害为高空坠落、跌落、砸伤、被腐蚀性液体灼伤等。
浅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管理
浅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管理油田是指地下储存有天然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的地质区域,而井下作业是指在油田开采中进行的各种工作活动,包括钻井、修井、采油、注水、清井等。
由于井下作业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因此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管理成为油田生产管理中关键的一环。
本文将就浅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管理进行深入探讨。
井下作业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工人伤亡、环境污染、设备损坏等方面。
尤其是在采油过程中,常常会面临高温、高压等极端条件,一旦发生事故可能会导致严重的伤亡事故。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是非常重要的。
针对井下作业安全风险,必须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和管理措施。
要加强对井下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安全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安全标准和作业规程,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安全要求。
加强现场监管,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井下作业的安全可控。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还需要依靠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具。
利用先进的工程技术、自动化设备和智能化监控系统,可以降低人为因素对安全的影响,提高作业的安全性和效率。
加强对井下作业设备的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井下作业安全防范还需要依靠科学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模式。
通过对井下作业安全风险的认真评估,制定合理的安全管理策略,及时调整和改进安全管理措施,以达到最佳的安全防范效果。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强大的安全防范网络,提高应对突发事故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防范及管理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有效实施。
只有做好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工作,才能确保油田采油作业的安全可靠进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和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转。
希望通过本文的浅析,能够对相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路,为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和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启示。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油田井下作业是石油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但由于地质条件复杂、工艺过程繁杂,这一环节也是事故频发的地方。
而一旦发生井下作业事故,往往会给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威胁,甚至造成生命和财产不可挽回的损失。
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处理井下作业事故,成为了石油生产企业和相关从业人员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
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和处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设备管理、工艺技术、人员素质等多个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实践。
本文将就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展开详细的探讨,希望对石油生产企业和从业人员有所帮助。
一、常见井下作业事故及原因分析1. 油井溢流事故油井溢流事故是指油井生产中由于操作不当或设备故障造成油井井口溢出大量油、气、水等物质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包括:管柱压力失控、套管内积液过多、炮孔堵塞等。
造成的后果是生产设备受损,环境污染,甚至人员伤亡。
3. 井下工人伤害事故井下工人伤害事故是指在井下作业过程中,因为人为操作不当、设备故障或其他原因而导致的工人受伤的事故。
其主要原因包括:工人个人安全意识薄弱、安全防护设施不完善、作业环境复杂等。
造成的后果是工人伤亡或受伤。
二、预防井下作业事故的措施1. 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井下作业人员具备良好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定期开展安全培训和演练。
2. 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确保每位从业人员严格遵守。
3. 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对井下作业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4. 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严格执行井下作业的操作程序和安全规程,杜绝操作不当或过失而引起的事故。
5. 加强安全监测和预警安装各类安全监测设备,对井下作业环境进行实时监控,并建立预警机制,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措施。
1. 停止井下作业一旦发生井下作业事故,第一时间立即停止作业,切断油气源。
2. 抢救伤员对伤员进行及时抢救,将伤员送至医院救治。
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当代化工研究27Modern Chemical Research厶f 2020•18练述与专论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周仪(长庆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陕西710018)摘耍:石油是我国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之一,其对于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而在石油开采活动中,需要相关操作人员进行井下作业.因此其具有较高的危险性,并且在现场设施以及环境的影响下,爆炸、火灾等事故频发,给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因此本文主要阐述当前石油井下作业现状和井下安全事故的具体类型,分析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故事的发生原因,并提出相关安全防范措施,旨在进一步保障石油井下作业安全,推动安全标准化良好建设.关键词:石油;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中EB分类号:T文献标识码:AAnalysi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Safety Accidents in Oil Underground OperationZhouYi(Changqing Industrial Group Co.,Ltd.,Shaanxi,710018)Abstracts Oil is one ofthe important non-renewable resources in China,which p lays a p ositive role in p romoting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However;in oil exploitation activities,relevant operators are required to carry out downhole operations.Therefore,it has a high risk,an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o n-site f acilities and environment,accidents such as explosions and f ires occur f requently,posing a great threat to the personal safety of o perators.Therefore,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 il underground operation and the specific types of underground safety accidents,analyzes the causes of o il underground operation safety stories,and p uts f orward relevant safety p recautions,aiming at fiirther ensuring the safety of o il underground operation and p romoting the good construction of s afety standardization.Key words;petroleum;underground operation^safety accidents\preventive measures近年来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已进入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在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石油的需求量激增。
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试析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摘要】油田井下作业过程相对比较复杂,生产运行程序繁多,受到人为、环境和机械设备的影响,极易造成安全生产的事故,因此井下作业具有较高的危险性。
本文就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类型进行了总结,探讨了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防范措施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安全问题成为决定一个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油田井下作业这个特殊的领域。
井下事故的频繁发生,给石油企业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困扰。
因此,要想保证井下作业的安全性,对作业的各个环节都要给予高度的重视,排除安全隐患,积极有效的采取预防措施,做好井下作业的安全保护工作,更好的存进井下作业的开展。
1 油田井下作业的现状
油田的井下作业具有较强的流动性、临时性和分散性,设备工序比较繁多并且作业持续的时间不定。
这些不确定的因素增加了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相对来说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
通常情况下井下作业主要包括侧钻、试油、大修、作业和压裂几个部分,而井下作业的程序一般包括施工的准备、安装和下套管等等,这也是最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
通常发生的事故类型有机械的伤害、物体的打击等等。
造成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原因众多,主要包括由于事故发生期数较高,没有形成安全的意识。
员工的整体素质偏低,没有形成专业化的水平;在作业的过程中存在着违规操作也。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田开采越来越多。
油田井下作业期间,需要利用各类工具,由于工具使用环境恶劣,使用阶段受到的磨损严重,因此要定期展开质量检验,以免工具本身存在质量缺陷,对于生产安全和效益造成影响。
为了确保井下作业顺利进行,本文首先分析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其次探讨安全事故的类型,最后就防控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措施进行研究,期待通过规范检测流程,让石油、天然气开发安全性得到保证,促进行业持续发展。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引言石油作为我国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在开采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如:操作、环境等,这些影响因素很可能导致油田井下落入异物,或油田开采钻头卡顿等状况,这一状况不仅会限制油井开采效率,还可能对开采安全造成一定威胁。
为降低这些状况对油田开采的实际影响,目前在油田井下作业中应当以大修施工技术为重点,引导作业人员掌握大修施工技术要点,确保油田井下作业能够正常开采,并以此提高油田井下作业的大修施工水平。
1井下作业修井技术现状随着油田开发工作的持续深化与推进,油水井水量的大幅度提高,经由加密井的设计规划,优化注水井网的排布模式,提升油田开发中期以及后期的生产工作成效。
因此,油水井产生事故的概率与频次也在提升,井下作业修井技术举措,也在持续革新与发展,符合油田生产工作的实际需要。
井下作业修井设施的应用,符合井下作业修井作业施工的标准要求,修井作业经常会应用到的设施有吊升设施、旋转设施以及循环冲洗设施,在修井作业实际施工进程之中,使用修井设施展开井下管柱的起下,处理井下出现的事故问题,恢复油水井的正常合理生产状态。
修井设备可以发挥着起下管柱的作用,履带模式的修井设备,不带井架等辅助设备,可以在泥泞区域之中展开修井作业施工处理。
循环冲洗设施可以展开高压流体的循环,借助高压的泥浆泵,推进井下流体的高压循环,从而切实合理处理油井出砂的情况,展开水力冲砂的进程中,使用高压循环,接触出砂对于油井生产所造成的不良限制作用。
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
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摘要:近年来,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油田开采越来越多。
对于油田开采井下作业来说,有着极高危险性,环境因素会对井下作业工作产生一定影响,石油井下作业期间安全事故发生率极高,其影响因素非常多,员工缺乏安全意识、未对员工全面开展安全教育等,均会使安全隐患出现。
为此,本文就油田井下作业生产安全管理与事故预防进行研究,为油田井下安全作业安全管理提供科学建议。
关键词:井下作业;安全管理;效率;成果引言开展油田开发活动时,井下作业是确保油水井稳定工作的重要手段。
然而油井运行过程中,往往由于部分原因导致油井无法稳定运行,所以需要借助大修施工技术处理这些问题。
井下作业的大修施工活动较为复杂,具有较大的施工难度,需要先进的设备,要求施工人员具有扎实的专业技术,才可以有效解决问题。
在科技不断提高过程中,施工技术得到进一步优化。
1井下作业的大修技术概述1.1侧钻技术该技术在井下大修作业中属于经常见技术,同时也是大修活动的基础保障,可以技术可以将油田开产量发挥到极致。
采用该技术开展大修施工活动中主要选择无磁钻具、螺杆钻具以及测斜仪器等,采用该技术开展施工活动时,会存在方位扭转难度大以及转盘扭矩大等难点,所以开展施工活动时,极易发生坍塌事故,所以选择该技术时需要认真开展准备工作。
在科技持续进步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结合具体情况,不断创新与总结侧钻技术,基于实践操作按照相关理论知识,合理优化侧钻设备与技术,对工具组合进行优化,有效保证施工效果。
1.2主修井工艺技术当前大庆油田主要采用的修井工艺技术设备包括循环灌溉设备、动力设备以及旋转设备。
动力设备包含井架系统和动力设备,比如履带式修井提升机,能够在恶劣的井下环境中进行作业,但是这种设备行进速率较慢;轮带配备自背式井架的施工效率虽然较高,但是设备体积较大,在一些泥泞、低洼的井下环境中应用较为不便。
履带式修井提升机存在一些缺陷问题,安全技术较差,从而逐渐被轮胎修井机取代。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及防控措施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石油行业占据着重要地位,现阶段人们对石油的需求不断增加给石油企业带来巨大挑战。
但石油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文章探究油田井下作业的特点,结合实际情况,对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进行探究。
总结防控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有效措施,应该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机制、提升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各个操作环节的把控、进行系统化的安全培训工作、安排专职人员进行安全管理。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引言油田井下作业是油田所有的作业中危险性最高的一项作业,也是常见事故产生最频繁的一项作业。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要更加地注重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工作。
同时,我们还要了解导致这些常见事故产生的原因,只有实现了原因的了解,才能进一步寻找到预防事故产生的方法和措施。
在开展油田井下作业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光想到处理事故的方法,还要做到未雨绸缪,要在事故产生之前先想到预防事故产生的方法和措施,进而降低事故的发生率,提升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水平,由此可见,探讨油田井下作业常见事故的预防与处理的重要意义。
1油田井下作业污染的特点1.1范围广且涉及面大油田井下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工作的内容比较多,工作的程序比较复杂,工作地点也比较分散,因此产生的污染的面积比较大、范围比较广,产生的污染物也比较多。
且在道到工序中都有可能产生一定的污染,因此污染的范围比较广泛,比如,会涉及空气的污染、土壤的污染、水源的污染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等等。
无论是哪一种污染的存在,带来的危害性都是比较严重的。
1.2污染物种类多样,成分复杂油田井下作业工序复杂,原油落地、试油和试采、压裂和油体酸化等都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污染源头比较多,产生的污染物以及污染的种类就比较多,成分也极其复杂,其中有一些成分是有害的、有的成分是有腐蚀性的,也有一些成分是有毒的,且污染物的状态种类也比较多,有气体的、液体的,也有固体的,针对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难度比较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生产事故类型及防范措施摘要: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复杂,生产程序多,受到人为、自然和机械设备等方面的故障,容易造成安全生产事故,具有一定的高危险性。
本文对油田井下作业的安全事故类型做了总结,探讨了不同事故类型和提出了一些预防措施的意见。
关键词: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te3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油田井下作业受到环境复杂和机械设备等原因的影响,常会发生安全事故,威胁井下作业人员的安全。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操作,对常见的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类型和原因有所了解,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是减少安全事故,保证油田井下作业安全顺利的进行。
石油井下作业特点和现状
石油井下作业的施工一般是以班组为单位,地点是油水井场,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以及设备工序多样性等特点。
这些不确定因素的增加决定了石油井下作业的安全隐患较多和安全管理工作的难
度较大。
油田井下作业一般包括侧钻、试油、大修、作业和压裂几个部分,作业的程序一般包括施工准备、安装、下套管等,这也是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高发部分。
主要的安全事故有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和其他操作失误等带来的安全事故。
石油井下安全事故目前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没有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观念;员工队伍的素质较低;违规操作现象频发;标准化作业的安全作业制度建设不完善;
防护措施不完善等。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类型分析
油田井下安全生产事故主要包括人身伤害事故、设备事故、触电事故、火灾爆炸事故和环境污染事故,其中设备事故又包含人为操作失误的事故和设备本省缺陷所带来的事故。
其类型关系如下图所示:
设备故障
1.1井架倒塌
目前,我国油田井下作业所选用的设备一般为车载式,负荷达2000kn,有效的作业深度为8000m以上的机械,结构庞大,控制较为复杂。
井架的起放是由液压系统控制,下钻作业由液、气系统形结合控制。
井架的结构庞大,在完成井下作业需要放倒时常会发生整体坍塌事故,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威胁作业人员的安全。
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井架整体倒塌事故的发生主要是由于井架的起升油缸设计不合理,保险钢丝绳断开,井架向后倾斜,压断油缸的支撑梁所导致的井架的整体倒塌。
1.2游动系统高空坠落和死绳固定器脱落
游动系统,是指游车大钩和钻具等大型设备,在作业者从高空坠落,对作业人员生命安全的威胁是可想而知的。
游动系统的坠落,主要是由于钢丝绳老化、疲劳,产生断裂造成的。
此外,制动机构损坏,刹车失灵;作业过程中误碰天车系统;滚筒刹车失灵等,都会造成游动系统的损坏,引发坠落,是十分危险的设备事故。
死绳
固定器脱落是由于机械制造时对焊缝的处理不合格,造成焊缝脱落等质量问题,设备在使用中没有定期的对关键部位进行检查和维护。
游动系统高空坠落和死绳固定器的脱落都是较为恶性的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
人身伤害事故是油田井下作用最为常见的事故,主要是由于机械或者其他施工材料对作业人员造成的物理或者化学的伤害,直接关系到现场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人身伤害的形式主要包括高空跌落、夹伤、碰伤、砸伤、化学酸液烧伤等,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为的操作不当;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劳保用品没有使用;设备落后,容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等。
电路事故
电路事故是指由于线路的老化和违规用电所导致的短路、触电和烧毁电气设备等事故。
线路的老化主要容易发生在井架的照明系统上,容易造成短路、漏电等,对作业人员安全产生威胁;油田井下作业主要采用油井配电箱进行供电,作业人员违章私自接电,会造成配电箱短路、断电保护器跳闸,从而导致抽油机停止工作,操作安全事故;井下工作所需的离心泵、潜水泵等也常会由于内部绝缘体的老化失效导致电机烧毁。
环境污染
油田井下作业的环境污染,是现代化油田开采需要注意的问题。
产生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有:井内反出的油液、设备泄露和施工用
液的残留物等。
设备泄露是在实际的工作中较为常见的环境污染原因,它是由于设备老化、维护不及时等原因引起的;井内油液反出,是由于有的油田在发生井喷事故时处于保护油层的考虑不进行压
井处理,导致油液溢出污染大面积的土地;施工残夜污染主要是指作业人员将施工用的池子、大罐、闸门等乱排乱放,造成泄漏,污染环境。
油田井下作业安全事故的预防措施
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
首先,加强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
一线作业人员是油田井下安全事故的主要危害者,要加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培养,树立安全第一的生产原则,要求严格按照作业规范来进行生产,避免人为失误带来的安全事故。
其次,要加强劳动保护措施的运用。
作业人员必须采取规定的安全防护措施,佩戴安全帽等劳保用品,建立作业时间与休假制度,保证作业人员可以得到及时的休息,杜绝连续24小时上岗的现象。
最后,要做好整个企业的安全教育,从班组、大队等多个级别进行安全教育,对相关的负责人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安全防范意识。
进行标准化作业建设
油田井下作业的技术要求复杂,操作失误常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在作业中规范作业人员的操作程序,要求作业人员按照现场作业标准进行操作,是减少安全事故一项重要措施。
标准化作业制度的建立,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安全生产系统得以优
化等的基础,是具有前瞻性和根本性的一项企业安全制度的建设,在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促进未来企业的管理工作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标准化建设要求在对现场作业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作业的流程、工艺和技术标准等提出的要求,是消除安全隐患,促进管理体系完善和预防油田井下生产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实现安全生产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将油田井下生产安全的责任落实到每一位管理和作业人员的头上,是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内部激励制度。
通过落实安全责任,可以明确每个人的安全目标和责任,是安全预防从被动变主动,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力量,共同为油田井下作业安全负责。
井下生产安全责任制,要求上到管理者,下到作业人员,技术人员,都需要承担一定的安全生产责任和实现一定的控制目标,责任制是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手段,用于油田井下作业安全管理同样有效。
完善hse管理体系
hse管理体系是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安全管理体系,是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形成的,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安全生产规范,其中心思想是预防为主、全员参与、领导承诺和持续改革。
实行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管理的管理规律,及时发现安全隐患,控制安全事故和总结经验,消除作业现场的安全事故,实现长期的安全生产。
总结:
油田井下作业属于高危行业,安全事故频发。
在作业中了解常见的安全事故类型,采取相应的预防工作,完善企业安全管理和增强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是实现减少安全事故发生,油田井下作业安全持续进行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 秦利英. 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j]. 经营管理者, 2011(24)
[2] 范天龙,杨玉贵. 浅谈井下作业的安全管理措施[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1(04)
[3] 李清钜. 石油井下作业hse风险管理控制方法研究[d].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