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必须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矛盾的社会革命才能解决。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再具有对抗的性质,而是通过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出来。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解决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了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的特色是社会主义道路却并是不一帆风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最主要的就是基本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所以,要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就要去简化或是解决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一次转型之初,当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基本矛盾发生转化和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导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日臻成熟,步入经济二次转型和社会变

革与制度改良的关键时刻,社会基本矛盾已然复杂化,综合表现为:①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不合理,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失衡,内需严重不足和廉价出口过量,经济内生力不足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矛盾;②经济总量高速增长但经济质量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全民收入普

遍偏低的矛盾;③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社会财富)被少数人大量占有之间的矛盾;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5.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正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关系不够完整、上从建筑不够成熟,这些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形成因素

建国以后几十年,我们实行的是平均主义路线,许多因为改革开放而富起来的人对此深恶痛绝。这是国家对于以往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一种矫枉过正,它忽略了个体人的能力差异,大搞一刀切。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基本屏弃了这种方式,开始了“按劳分配”的时代。这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大洗牌,许多人的境遇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变化,所讲究的就是能者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得。那么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你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怎样的一条底线上才算合适呢?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邓小平曾经构想: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的人富起来。

但先富起来的这部分所谓的“新贵族”似乎并无此意,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扩大贫富差距。而相应的,许多问题也由此滋生了出来。试问,没有了消费需求有力拉动,谁还会去生产呢?生产得越多,赔得也就越多。所以,目前只有那些垄断了某种资源的行业还能够维持利润,所以只能从少数富人身上动脑筋了,以至于出现了某银行宣布,取款额低于多少不予办理;某中学只对党政机关子弟开放的怪现象。原本有限的社会资源又向这些“新贵

族”倾斜。而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多数派而言,则是恶性循环。

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有城市户口却住不起房,有病却上不起医院,有孩子却上不起学。目前,政府一方面总是苦于国家财政不足,另一方面又抱怨负担日益加重。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

环。而我们的国家很有可能在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当中被拖垮,国家与普通大众会为牺牲品,数千年来反复演绎的故事很有可能将在21世纪上演。

三、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以上矛盾呈现的特点,根据这些矛盾的产生的因素,我们要立足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社会:第一,推进社会公平;第二,完善社会组织;第三,聚集社会资本,培养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1.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2.扩大就业成为重之重;3.缩小国内的不平等程度;4.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

5.社会的安全网络问题;

6.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与和谐。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社会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使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文化:发展科教事业,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拼搏,为国家做有益的贡献,另一方面应该促进与文化产业有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不是孤立运作的,是一项系统活动。它将带动着其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横向产业及其经济力的发展。例如工艺品带动工艺制造业、工艺美术品批发业发展;文艺演出带动交通、餐饮和

旅店业的发展;旅游业带动旅店业、游览业、市政工程管理业、建筑业、园林绿化业、观光农业的发展等。

经济: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创新为先锋,利用外资,可向西开放。例如我国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但是新疆对外资的引用时比较少的,特别是外商投资比较少,所以向我国西部开放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毕竟东部地区人员多,而且土地少。所以我们应该转移经济阵地,在西部建立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

城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提高扶贫开发水平。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