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原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3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的资料3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第一篇摘要:大学生活是走进社会的前提基础,在大学里学会充分掌握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及对立统一思想,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学会区别对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使我们在毕业后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解决出现的种种问题.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了在枯燥无味的政治课上:老师在讲台上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啃得津津有味,而至于马列主义,因为它理论内容乏味而且不实用,因此我们常常对它提不起兴趣来了.但是在校园中惬意、浪漫的我们,几年后终究是要走出象牙塔,踏进这个复杂纷烦、快节奏的社会,每天都要在那个充满了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都说大学是我们走进社会的准备阶段,因此在大学里就很有必要处理各方面的事情.但是在大学里,有时工作、学习、生活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的话,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此时,我们是多么的希望有一双洞察一切的慧眼,正确认识生活中各种矛盾,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让一切困难迎刃而解.其实,我们最需要的那双慧眼就在我们的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的对立统一的哲学思想.对立统一规律又称矛盾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对立统一规律也是唯物辩证法区别与形而上学的一个重要标志.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由矛盾组成的.矛盾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这是矛盾的普遍性.矛盾在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不同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形态,这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统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矛盾的同一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相互依赖,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对立性指的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互相排斥的属性和互相分离的趋势.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学会处理好它们的关系,可以改善我们的工作,提高我们的有助于我们成功成材.在大学里,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矛盾.一、公共课与专业课.现行教育模式下,每一个大学生都要学习数学、英语、政治、计算机等公共课和各自不同的专业课,这正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因此就必须开设不同的专业以培养不同的人才,这是人才培养的特殊性.同时,不同的人才都需要具备某些公共的素质,如数学能力、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政治修养,这是人才培养的共性.事物的共性蕴涵在个性之中,是个性得以存在的基础.就大学生来说,如果没有这些公共课的学习,一个人就不能成为人才.在这个问题上,有些同学忽视了公共课的学习,急于在本专业上有一技之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没有公共课坚实的基础,就不可能在专业知识上有长足的发展. 二、恋爱与学习.恋爱是大学生公开的秘密,也是大学生活里最敏感最通俗的话题.恋爱与学习既可以看作一个矛盾的两个对立面,也可以看作两个独立的矛盾.对于恋爱中的同学来说,恋爱和学习是日常生活的两个基本要素.二者既有对立性,又有同一性.恋爱和学习都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二者此消彼长,这是对立性.但是,如果二者关系处理得当,对感情的追求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学习上的共同进步又可以增进彼此的感情.传统观念里,恋爱一定会影响学习,这是典型的形而上学片面论,只看到矛盾的对立面,否认了矛盾的同一面,这是思想僵化的表现.对于所有的大学生来说,恋爱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矛盾,是我们人生中必须面对的两件大事.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在处理问题办事情时,应当先抓主要矛盾,后抓次要矛盾,避免胡子眉毛一起抓.对于大学生来说,我认为学习是主要矛盾,恋爱是次要矛盾.在二者不能兼顾的情况下,应当牺牲恋爱,集中精力搞学习.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毕业工作之后,恋爱就上升为主要矛盾,这时候把恋爱提上日程,就可以实现事业与爱情的双丰收.三、工作与考研.对大多数毕业生来说,这是必须面对的两个选择.从短期来看,这对矛盾具有不可调和的特点,要解决这对矛盾,必须一方克服另一方,要么考研,要么工作.从长远来看,这对矛盾也有统一的一面.考研是暂时的,工作是迟早会面对的.因此,就有了先考研后工作和先工作后考研这两种兼顾二者的选择.先考研后工作,就可以站在一个高的起点上,工作能力势必比刚毕业的本科生强.相反,先工作后考研,有了一定的工作经历,就可以选择一个更合适的专业,学习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会像应届生那样,整天不知所措,一脸盲目.很多同学认为哲学没有用,只能耍耍嘴皮子.其实不然,每个人每天都在运用哲学知识处理问题,只是自己没有发觉罢了.哲学不是具体的科学,不是用来解决具体问题的.它是各个学科的抽象和概括,同时渗透在每一门具体科学的发展思想中.如果具体科学是世界本质规律的个性,那么哲学就是它的共性.哲学存在与具体科学当中,具体科学的发展离不开哲学.这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体现,也是哲学的妙处所在.从这点我们可以说,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思维和智慧的最高产物和结晶.哲学以其独有的方式引导人们深层次地思考自然、社会和人生.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现代文明的产物,是现时代的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人类优秀哲学思想的结晶.通过一学期的马哲学习,我知道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其中阐述的哲学理念和思想精华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哲学博大精深,又因为自己的人生阅历有限,可能对它的了解只触及皮毛,对深层次的问题了解不够,在以后的学习中还要不断努力.关于马原矛盾的论文第二篇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矛盾,它无时无刻不与我们为伍。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

马克思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原理小论文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和社会政治理论,由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于19世纪中期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思想是关于阶级斗争和历史发展的理论,以及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发展是由矛盾和冲突推动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存在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必然会导致社会不平等、剥削和压迫。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一个无阶级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

马克思主义还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观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活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意味着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各个方面都受制于经济的条件和利益。

经济基础的变化会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并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强调了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和对无产阶级革命的支持。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避免地走向灭亡的,而无产阶级革命则是这个历史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

通过革命,无产阶级能够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一个以共同自治和经济平等为基础的社会制度。

然而,马克思主义也经历了一些批判。

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其理论体系的某些局限性上,以及实施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践问题上。

在某些实际应用中,共产主义社会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成功,并且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集权主义和经济崩溃等。

总之,马克思主义是对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和社会不平等问题的批判,提出了通过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阶级共产主义社会的解决方案。

虽然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些局限性和实践问题,但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社会现象和推动社会进步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_精品文档

马原论文马原(即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经过列宁主义的发展而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本文将对马原进行全面的解读和分析,旨在深入理解这一重要的理论体系。

首先,马原的核心是对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的研究。

马原认为社会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整体,社会发展受到一系列客观规律的制约和影响。

其中最重要的规律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马原指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而生产关系则是制约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推动社会的前进和变革。

其次,马原强调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马原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产业资本家和雇佣劳动者之间的利益冲突日益激烈,阶级矛盾日益尖锐,这最终会导致无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革命将最终消灭阶级剥削制度,建立无阶级社会。

第三,马原强调国家的作用和性质。

马原认为,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统治阶级维护其利益的机构。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家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用以维护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

马原指出,无产阶级需要推翻资产阶级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目标。

第四,马原关注人的历史作用和发展。

马原认为,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人类通过劳动改造世界,创造出物质财富,推动社会的发展。

马原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强调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

马原指出,只有通过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主义社会,才能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

最后,马原对共产主义社会的展望和追求。

马原认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阶级社会。

在共产主义社会中,人们将享受到全面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共产主义社会将消除剥削和压迫,通过共同富裕和共同发展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综上所述,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基本理论和基本观点。

马原论文选题参考

马原论文选题参考

论文及社会调查选题指南1、论市场经济与当代青年人生价值。

2、论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

3、论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4、沉迷网络的哲学思考。

5、论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

6、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谈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性。

7、运用政治经济学原理谈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能否改变世界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8、谈谈和谐社会的哲学基础。

9、论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的现代意义。

10、运用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联系现实,谈对全球化的认识。

11、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中国模式”)的认识。

12、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批判拜金主义。

13、以婚嫁风俗的变化为题,分析其折射出的价值观的历史演变。

14、以青年人择偶观的变化为题,分析人们价值取向变化。

15、用相关的原理分析青年人择业观的变化。

16、唯物史观视野中的科学发展观。

17、“以人为本”的哲学思考。

18、以人为本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19、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对新时期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思考。

2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看中国发展。

22、一些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理论的正确性。

23、美丽中国建设的生态维度。

24、大学生创业价值取向分析。

25、大学生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6、大学生信仰现状及分析——以科大为例。

(社会调查)27、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状况及对策。

(社会调查)28、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

(社会调查)29、以某一企业为例论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用相关马克思主义原理分析某一典型社会现象。

31、我的中国梦。

马原——期末论文

马原——期末论文

一、马克思主义的组成和来源: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规律的客观性及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联系和区别:规律的客观性:客观性是规律的根本特点,它的存在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相反,人的意识活动受规律支配。

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

联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都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区别: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四、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

原因: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很显然,自觉地坚持以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五、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1、真理的绝对性即具有绝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无条件性、无限性。

2、真理的相对性即具有相对性的真理,是指真理的有条件性、有限性。

3、真理是具体的,是发展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4、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是同一个真理的两种不同属性。

六、英雄史观(唯心史观)在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原因:1、从认识根源看,英雄史观之所以产生,主要是因为滞留于历史现象的表面,把活动在历史舞台前面的少数英雄人物的作用尤其是他们的意识的作用加以夸大并绝对化,而把默默无闻的广大人民群众及其历史活动至于视野之外。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正式)

摘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在内的各门具体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思想,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读某个现实问题,要遵循三步走原则,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也就是说第一步,认清这个现实问题的真实情况和本质属性;第二步,分析这个现实问题产生的主观原因客观原因;第三步,找出解决这个现实问题的方法。

本文试用唯物辩证法的观点从局部与整体、现象与本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规律的特殊性和量变质变规律的普遍性等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学习和工作实践的重要指导价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习与工作实践正文目前, 高等工程院校均开设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作为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 是现时代精神之精华。

工程院校的学生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掌握科学的方法论, 特别是掌握科学的辩证思维方法,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观察世界, 有助于正确分析和理解工程中的各种复杂问题, 提高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

通过本人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不仅使我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正确的方向;也让我学到了理论知识,更让我自己的思想觉悟提高了许多,分析和解决学习、工作等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以下就简单分析其对我学习、工作的影响。

我是一名业余大学的学生,利用工作之余的时间我来学习,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不是停滞不前的,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利用先进的知识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发展着,完备者,不断以新的经验新的知识新的结论丰富自己,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指导我们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就是因为它不是固定不变的教条,而是能够与时俱进的学说,我们的学习也在与时俱进,正是马克思主义在指导着我们,让我们与时俱进,不断有新的知识让我们学习,指导着我们的学习。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3篇)论文预读: 摘要:第一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摘要: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应该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教学框架和教学方式;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立足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解释力,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专题式教学;专题设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以下简称“原理”)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课程之一.课程旨在阐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概念、范畴、命题,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和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和基本方法,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在实践中能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长久以来,“原理”课面临着教学内容多而课时少的问题.教师难免陷入了完成知识讲解和课堂互动讨论的两难之中.如何做到既能完成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又能增加课堂互动和讨论的时间,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这需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任课教师,既要认清课程性质,把握教材精神、立足课程的教学目的,又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紧抓课程重点难点,理论联系实际,提升学生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专题式教学是在理解教材和教学要点基础上领会课程精神,根据课程中的基本理论,提炼出重点和难点,以问题为核心、综合教材内容后整合成的主题式教学方式.从高校“原理”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和课程定位等因素出发,专题式教学是符合大学生的主体条件、学习能力、认知规律的理想教学方式.一、“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突破口(一)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大学开设的“原理”课与中学的政治课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高校“原理”课需要注意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以下两个明显问题.首先,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材内容重复.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接触相关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关于唯物主义原则、辩证法原则、历史唯物主义原则、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以及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社会所取代等等.高校“原理”课中依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这些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存在重复.其次,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的教学衔接上普遍存在着教学方法重复.中学的政治课主要是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并转化为对共产党、社会主义的热爱.在这一过程中,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宣传、说教和灌输的特点.而目前高校“原理”课依然是采用课堂讲授的传统教学方法,显然不适应大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与中学政治课一脉相承的是,两者都应该坚持执政党执政理念的主旋律,都涉及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领域,都应该侧重思想性和政治性,传播的是执政党的指导思想,高扬的是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高校“原理”要继续坚持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把握课程的思想性和政治性.与中学政治课不同的是,高校“原理”课要在中学政治课基本原理讲解的基础上,更加立足社会现实,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解释社会现象,解答大学生实际面临的困惑,让大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到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例如,在高校“原理”课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发展规律”这一教学内容进行专题式教学设计时,必须明确这一章主要讲授的内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与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而基本原理在中学政治课中,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和掌握.教师在安排具体的专题内容时,应该抓住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条基本主线,联系我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实践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重点讲述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统一、事物的普遍联系与矛盾运动规律、唯物辩证法是根本方法等理论知识和实际运用.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原理”课程重点、难点突出,而且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大大提升教学效果.根据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既一脉相承,又各有侧重的特点,要克服高校“原理”课与中学政治课教学衔接存在的教材内容重复和教学方法重复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就要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和传统教学方式.(二)突破传统教学理念“原理”课由三部分组成,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原理”课传统教学理念是立足教材体系,也拘泥于教材体系,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三个组成部分,独立展开阐述.“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突破传统单向灌输式的授课理念,不再对教材做全面撒网式的泛泛阐述,不再仅是对教材表面性知识的初层次阐述,而应该“抓大放小”,站在21世纪的高度,围绕根本性问题进行详细浅论,开展专题式的讲授,集中力量解决难点问题和重点问题.而教材中出现的众多概念和知识点,可以简单讲解,甚至让学生自学.突破传统教学理念,还应大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专题式教学中略讲的概念和知识点可以放进网络教学平台,鼓励学生自学,满足学生系统学习的需求.专题式教学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突出“原理”课的方法论功能和实践功能,改变课堂教学中对教材面面俱到的灌输方式,取而代之的是对教材的取舍和把握,突出重点和难点,采用专题教学,共同探讨、研究、回答和解决时代、社会、人生所提出的难点、热点问题,解决实际问题,解答学生的困惑.(三)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传统教学框架立足传统教学理念,把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分开讲授.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影响,彼此在理论上相互支撑,相互渗透,不可分离,环环相扣而构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专题式教学需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专题的设计应当充分把握教材精神和课程目标,各专题之间应当具有各自相对独立的主题内容,还应具有贯通的理论逻辑,在专题内容的逻辑安排上做出相应的考虑和设计,把握好三个组成部分间各个范畴和规律之间的逻辑关系.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框架,在专题的选取上,要注重教材的相关性.例如,在设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社会历史观专题时,可以突破教材章节的限制.教材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是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而第五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趋势”、第六章“社会主义的发展及其规律”、第七章“共产主义崇高理想及其最终实现”都是历史唯物主义相关原理的实际运用,可以突破教材的框架,作为一个完整的专题来讲解.(四)突破传统教学方式专题式教学能重点突出、针对性强、问题意识鲜明,既能有效解决课程内容多课时少的问题,又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整体系统地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讲授,真正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原理”课专题式教学除了立足课程重点、难点,结合社会现实问题和学生的实际困惑形成专题外,在教学手段和方法上,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形成案例专题式教学、问题专题式教学、讲座专题式教学、讨论专题式教学等.如案例专题式教学可以使抽象的理论具体化,能生动具体地阐述观点说明问题,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达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目的.问题专题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问题意识,启发学生对问题多方面的探讨,学以致用.讨论专题式教学可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他们自主学习能力.而案例和讨论相结合,不仅可以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互动性,还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专题式教学要突破传统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当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知识储备,开阔的现实视野和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专题式教学有针对性、现实性和时代感.二、“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注意事项“原理”课不是一般的知识课,有其鲜明的政治性和思想性,“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要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力量和魅力,凸显思想政治理论课蕴含的本质性、深刻性和思想逻辑性,改变学生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就是空洞的政治说教的形象和面貌.(一)专题式教学要明确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充分认识“原理”课的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是端正教学指导思想、确立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教学过程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基础.所以,“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仅仅围绕课程性质、教材精神和教学目标,从感悟的启迪、知识的传授、信念的确立、行动的引导四个方面来选择和设计专题.(二)专题式教学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虽然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属于不同的学科,但从思维形式和思想内容来看,马克思主义的范畴、命题(观点)、方法和体系结构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推进、浑然一体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相互一致、高度统一的.例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专题式教学要特别注意三个部分的联系,在专题的选取和设计过程中,重点阐述相关专题内容的同时,要注意专题间的联系和贯通,凸显各自专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作用和地位.“原理”课专题式教学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而不是相互独立的三个部分.二是必须重视对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的把握.三是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和基本立场贯彻到全部教学过程的始终.(三)专题式教学要立足现实,解答学生的现实困惑专题式教学在设计专题主题、选取教学案例、配置教学方法时,要有问题意识,立足现实,立足学生的现实困惑,重在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释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惑,这样才能凸显马克思主义的闪光点和当代价值,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在长期从事“原理”课的教学和研究中,笔者总结了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几个主要困惑.困惑一:马克思主义已经过去将近170年,对当代社会现实是否适用?有何当代意义和价值?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现实问题,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当代社会出现的许多新生事物,增强对现实社会的解释力,突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时代性.例如,在专题教学中以当前收入差距、“中等收入陷阱”等问题作为导入,引导学生利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考如何处理好收入分配差距和扩大内需之间的问题.困惑二: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马克思主义,存在的只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不同解释.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应该立足马克思主义的本质,重在阐述马克思主义明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阐述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规律的本质认识.任何不同的理解和解释都不能违背这个本质.困惑三:马克思是因为“仇富”才成为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吗?马克思与恩格斯是完全一致的吗?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可以详细介绍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和友谊,重在阐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理想信念的产生和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全人类解放的理想信念是完全一致的,引导学生思考青年应该怎样作出自觉和主动的人生选择.困惑四:什么是共产主义?当代资本主义发生了许多变化,其本质变没变?马克思主义揭示的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代替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变没变?社会主义在发展中遇到挫折,其前途还光明不光明?为什么说苏联版的社会主义是不成功的,西方的资本主义也是不成功的?为什么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怎样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针对这一类困惑,专题式教学要立足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立足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阐述中应该对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突出讲解,如公民与市民的区别、蜜蜂的活动和人的劳动的区别、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类共同体等,使学生真正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道理.“原理”课专题式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教学起点和着力点,以教师自身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理性的思辨能力去获得学生的认同,凸显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引起学生共鸣,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在对“原理”课专题式教学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以大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和课程本身的性质为依据,注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中学政治课的衔接和创新,突破传统教学理念、传统教学框架,立足学生现实困惑,科学合理地设计专题主题、安排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制作教学课件.只有这样,“原理”课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参考文献:[1]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编写体会和讲授建议[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7(5):15-20.[2]郭凤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教学的基本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9):70-73.[3]鲍金.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意识形态目标和育人目标的内在融合[J].思想理论教育,2015(12):71-75.[4]高宁,刘松乔.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基本类型[J].思想教育研究,2015(11):69-72.[5]庄文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专题式教学及其实现路径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6):49-53.[6]叶启绩.关于马克思主义及其基本原理与整体性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1):26-36.[7]逄锦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年版)修订中着力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9):11-15.。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

马原小论文1000字篇一:马原结课论文1000字左右经过了半学期的马列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蕴含作用。

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一般性的哲学具体来说知识,同时,也为构造自己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找到了准确的方向,让我开始运用哲学的影子的观点去分析中所生活中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找出共性和个性,处理好共通点和个性,从而让自己的目光是先期的,促使自己更快更好的成长起来,并迅速成熟。

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绪论》这门课程我感受到了以下几点:1.老师态度认真,课堂上严格要求学生。

2.课程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由浅入深的领会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奥妙。

3.善于调动高中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思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学说或进行探究。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工具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它是一个较完整的整体。

“马克思理论指导了考茨基人类社会向何处去。

”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

“哲学就像猫头鹰,总是在夜幕降临时沉思、反思。

”“马克思是时代的产物。

”坚持一切从现实情况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主观客观世界物质存在不可改变,但客观世界的初始状态状态发展方式可以改变。

”同时实现物质极大丰富、百姓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思想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谦逊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马列主义是哲学的心脏,哲学是无产阶级的头脑。

”在看待各种现象和结构性问题时,学着去理性思考,并通过不良现象看到本质,让我了解到事物客观真实的一面。

“科学是发动机,哲学就是方向盘。

”因此,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观这些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遵循是我应该世界的原则。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就是因为人分是有意识,有思想。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

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第一篇:马原心得论文,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之于“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我们可以在了解“事物发展”的情况下,将它概括为“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不必多说,发展就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通过所学的马克思原理知识,来看待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就自然能得到许多启示。

就好比,我们各自的一生。

从小,到大,生老病死。

或许,在我们所诞生的那个时间里头,我们就好比新事物的诞生。

先别忙着想:此时的“新事物”为什么没去取代“旧事物”。

取代是必然结果,可是任何一个新事物,他都有一个从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新事物需要成长,我们,也都如此。

现在的我们是欣欣向上的太阳,是祖国未来的花朵,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没有什么力量能够真正阻止我们的成长壮大(启示:正因为这样,之于客观的规律,我们就应该认清自己的使命,承担它,并拥有广大的社会责任感)。

可此时的“旧事物”又会是什么呢,当然不应该会是我们的长辈,他们可不会竭力阻止我们成长。

可也并不代表者旧事物并不存在,或许它是抽象的,亦或许就在我们身边时刻相伴着。

而我们只有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向上,提高自我,才会有所更大更广更充分地察觉。

随时迎接“旧事物”所给我们有形,或无形的挑战(启示:当遇到挫折时,我们不应该去抱怨去责怪谁和谁没有帮助自己。

奋发向上是我们对自己的责任;直面挫折,笑看人生是自我的一种态度和胸襟)。

在我们踏上成长的道路上,这段时间里,我们通过相互交流、相互欣赏、相互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每一代人整体上来说,都是在前进的,正所谓“前途是光明的”。

(启示:我们没有理由让自己堕落,当自己在懒惰的同时,别人仍在努力着,所以我们不得不去奋斗)然而,社会上的不良气息,自生不完善的同时所并存的各种缺点,以及本身和各种事物之间的摩擦,又在阻止着我们前行,所以道路并没有想象的顺畅,相反,曲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论文试析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上深化对人力资本观的认识论文摘要: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其理论和观点极具价值,并为现代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但是其理论以服务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带有西方社会的特征,具有明显阶级性和局限性。

所以要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深化对人力资本观的认识。

以更好地运用其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人力资本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人力资本理论及其意义人力资本理论是现代西方经济学的一个理论派别,最先出现于战后的美国。

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最早的提出了人力资本的理论体系,对经济发展的动力作出了全新的解释,是人力资本学说的奠基者和第一创始人;贝克尔则为人力资本理论分析提供了基本的概念框架。

按照舒尔茨的观点,全资本的概念应该包括人、物两个方面,即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

所谓人力资本,是指凝聚在劳动者身上的知识、技能及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

这种能力是生产增长的主要因素.它是具有经济价值的一种资本。

人力资本理论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现实意义。

它促进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把人力资源开发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以及经济发展规划或计划;它使人们认识到物力资本与人力资本的高度互补性;它促进了国家社会、家庭及个人对教育的投入,推动了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和人口质量的普遍提高;同时它也有力地促进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加强了对科学研究的投入。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理论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支撑点。

二、对人力资本理论的批判人力资本理论产生于现在经济条件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代社会生产的客观事实[31,其理论和观点极具价值,并为现代教育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是,人力资本理论毕竟是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它在反映社会生产的同时,有立足于西方社会经济关系的特点,以服务西方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

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必然带有西方社会的特征,具有阶级性和局限性。

马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马原理实践教学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马克思主义原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实践教学是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现状及对策三个方面进行探讨,旨在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的质量,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有力保障。

一、引言马克思主义原理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体系,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教学有助于学生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的意义1. 增强学生的理论素养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使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关注人民群众的疾苦,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4.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教学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勇于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现状1. 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目前,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多集中于理论知识的讲解,缺乏与实际相结合的案例教学,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2. 实践教学方式落后实践教学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以课堂讲授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完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不够完善,难以全面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4. 实践教学师资力量不足部分教师缺乏实践经验,难以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四、提高马克思主义原理实践教学质量的对策1. 丰富教学内容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实际相结合,增加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改进实践教学方式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

马克思原理论文30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000字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论文本学期我们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盖论》,通过学习,我不仅掌握了基本的哲学知识,同时也使我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思想对于我们的国家、社会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与作用。

这门课的学习,使我的思想有了深层次的改变,再次感受到了精神上的洗礼。

在这里就把我对这门课的感悟与体会讲一讲以谋求思想上的进一步升华。

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首先要准确地掌握它的基本概念,人人都有世界观,不管他自己是否意识到了,但并非每个人的世界观都形成了理论体系,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只有形成了理论体系的世界观或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才是哲学,并非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

在掌握哲学这个概念时,既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联系,又要注意哲学与世界观的区别,不要把哲学与世界观相混淆。

我们把经济基础定义为“一个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而不是定义为“生产关系的总和”。

因为“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所包含的内容是不同的。

在任何一个社会形态中,都不只存在一种生产关系,而是既有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又有各种不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如旧生产关系的残余和新生产关系的萌芽等。

“生产关系的总和”包括了所有这些生产关系,内容十分宽泛,而“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仅指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种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的分配方式的总和。

在掌握经济基础这个概念时,切不可将“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个方面的总和”与“生产关系的总和”相混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

事物的各个方面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方面相依赖、相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每一个基本原理,都全面地反映了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个方面的联系。

因此,一定要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原哲学论文

马原哲学论文

马原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科学。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马原哲学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马原哲学论文篇一摘要辩证唯物主义在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的同时,又承认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本文根据在宜宾学院发生的一件无人售书摊的事件以及广西柳州市洛维路一个小区里有个无人看管菜摊,对其所折射的哲学道理和意义进行分析,并得出其所体现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无人售买现象物质意识辩证关系前言:本文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还要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反对割裂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正文分析:(一) 无人售买现象1,宜宾学院的无人售书摊在宜宾学院校园,上学、就餐的路上,师生们都会经过一个独特的书摊,因为这个书摊没有摊主值班,全凭自觉,长期以来,已经成为了一块诚信的试金石。

平时无人看管,购书付款全凭学生自觉。

学生们都说:“书摊挺有意思的,蛮温馨,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老师也很喜欢,称赞其对学生的品行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

”这一事件曾经还在教育界产生了小小的风暴,并广受好评,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一年的时间我们学校也增加了不少的无人售卖摊位,有买发夹的,有卖文具的,有卖生活用品风扇的。

“这些小摊不仅无人看管,而且自开摊以来几乎没有丢失过一本书一件商品。

小小的书摊能得到大家这么呵护,让大家默默遵守着这份诚信,这样很美”。

“这对学生来说就像是一堂生动的品行课,通过这种氛围潜移默化地教育即将走向社会的大学生们,要遵守人与人之间那种美好的、起码的诚信,这也是现在社会所缺失的。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

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第一篇:马原论文(建设生态文明)用历史唯物主义解读生态文明建设摘要: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到,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我国学者从八十年代初就已经开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生态文明进行理论探讨,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反思当前的环境问题,从直接的物质生产出发,并与生产方式相联系,才有可能真正看到环境问题的本质所在。

”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审视和思考生态文明观,对当代生态问题及其出路进行进一步的哲学讨论,此举对于我们解决环境问题,保持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均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历史唯物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中共十八大1982 年联合国高级专家委员会首次提出“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战略。

生态文明是我国学术界站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的高度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拓展或诠释。

最早可以追溯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著名的生态学家叶谦吉先生在《中国环境报》上发表的《真正的文明时代才刚刚起步—谦吉教授呼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随后其理论研究才逐渐兴起。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其概念界定学界尚存在一定的争议和分歧。

郭洁敏提出,广义上的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狭义上的生态文明是指文明的一个方面,即相对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而言,人类在处理同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

黄爱宝认为,生态文明的本质要求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和谐目标,进而实现社会、经济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众多的生态文明定义,反映了人们对生态文明理论视野不断深化的过程。

虽然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认可的定义,但总体说来都强调自然具有其内在的价值与权利,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应和谐共生,协调发展。

生态问题的探讨不仅涉及理论领域,它更是一个实践性的课题。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造成了环境和生态上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

马克思主义论文1500字篇一: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论文1500字)8、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开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答:几天前,全世界数不清的媒体都在炒作这条新闻:“世界人口已70亿了,不得了!〞于是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们都跳出来,大谈世界人口论。

而我国第6次人口普查结果公布,人口普查总人口数为1370536875。

大陆是1339724852。

近十年年均增长率0、57%,男女性别比例为105.20:100??那么,到底人多了好,还是人少了好?我们到底应该紧张还是淡定?这是个哲学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对人口因素给出定义:人口数量、构成、分布、密度、质量〔健康以及文化和科学技术水平〕及其变化规律。

人口是构成社会生产的根底和主体,具有自然的生物属性,它既是社会生产中的劳动者,又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当着。

人类自身的生产、再生产数量多少、增长快慢、质量和分布状况等对社会开展都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第一,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为生产提供劳动力资源,是直接影响社会经济各方面开展的重要因素。

人是社会的主体,是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承当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最低限度的人口数量和一定的素质〔体质和文化素质〕的人,会形成劳动力资源的缺乏,就无法大规模的开发自然资源,开展经济建设和不断扩大再生产。

人口过多超过了生产资料所能容纳的限度,多余的劳动力就不能发挥作用,同样也会影响社会生活的各方面,从而负面影响社会的开展。

第二,人口的增长状况对社会开展有重要作用。

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比例关系,只有控制好这个比例,才能推动社会开展进程,否那么,当生产满足不了人口的消费和就业等需求,就会造成一些列的社会问题,影响社会的开展。

第三,人口的构成和分布状况以及人口质量上下对社会的开展也有一定的影响。

人口比例合理化的另一个表达即为人口分布合理。

现在的中国,经过了快速崛起的过程,逐渐进入稳步快速开展阶段,我们都能看到近十年、二十年中国已经从一个后进者成长为一个不容小觑的强大群体,城市的开展、街道的变化,甚至你我的饮食、衣着、娱乐媒介都日趋国际化,可是,繁华背后,我们也看到,仍然有那么多的人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各种慈善机构、慈善行为不断。

马原理论文主题

马原理论文主题

马原理论文主题引言《马原》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自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马克思主义理论逐渐形成并为世界各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思想。

《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和综合,它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马原的主题,以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基本理论。

马原的历史背景马克思主义是在19世纪产生的,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和无产阶级的崛起。

作为一个批判性的学说,马克思主义经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和探索,逐渐完善和发展。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容主要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学说、剩余价值学说以及无产阶级革命等。

《马原》是对这些理论的深入阐释和总结,使其更具体化、更系统化。

可以说,《马原》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承和发展。

马原的主要内容《马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社会历史发展规律:《马原》阐述了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即唯物史观。

这一观点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推动的,并通过阶级斗争不断演进。

2.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马原》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具有矛盾性,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发展的动力是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关系的变革。

3.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马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学基础,即阶级斗争学说。

这一学说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阶级斗争是社会变革的动力。

4.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马原》分析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基础,即剩余价值学说。

剩余价值学说强调劳动者创造的价值和资本家剥削劳动者获取的剩余价值,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

马原的现实意义《马原》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推动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它的现实意义:1.指导中国共产党的实践:《马原》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基本指南,它通过总结历史经验和理论思考,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行动方向和政策指导。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

马原实践论文要求(精选5篇)第一篇:马原实践论文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黄孟洲20120230001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的格式要求一、页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实践论文:《反思转基因》(加黑);直接写学生自己的学号、姓名(宋体小5—如本页页眉)二、论文提要:要求200-300字(宋体-小4号)三、关键词:3-5个(宋体-小4号)四、正文:(宋体-小4号,所有标题加黑)1、提出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问题是什么?(2)问题的由来或背景(3)问题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4)产生和解决的社会影响、作用或意义或价值或启示。

总之,为什么要解决这个问题?2、分析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分析问题产生的理论根源(2)分析问题产生的实践根源(历史或现实)3、解决问题:(标题宋体-小4号加粗)(内容宋体-小4号)(1)解决问题的总思路或总体构想(2)具体解决问题的主要方法或手段有哪些?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解决这些问题,具有针对性。

4、注释:引用文章的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宋体-小4号)5、参考文献:作者、题目、出处(什么杂志或书籍或网址——哪一期、哪一页),出版时间(内容宋体-小4号)6、作者简介:姓名、性别、年龄(年月)、籍贯、身份(如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硕士)、联系方式:电话、电子邮箱(内容宋体-小4号)五、正文的标题题号要求:每个问题之间隔一行。

六、正文字数:3000字以上;打印稿于第8周课堂上交,电子文档在9周前由各班学习委员打包上传到:*********************,过时不侯!电子文档的文件名写学生自己的姓名和学号!未竟事宜由黄孟洲解释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黄孟洲 2014年9月1日第二篇:马原实践论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韩村河实践报告14会计2班201411690579张悦5月21日清晨,我们乘坐着客车,开始了韩村河实践之旅。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

1500字马原论文事例篇一:马原20xx字论文浅谈微信最近看到了很多讨伐微信朋友圈的文章,关于微信给我们生活带来的负面影响的议论也是炙手可热。

毋庸置疑,微信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社交发明,但同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利弊共存。

微信出现以后,迅猛发展到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微信用户超过6亿,据微信团队匿名人员介绍,日活跃用户达到3亿。

为何微信在短时间之内变得如此热门?用唯物辩证法在发展上的观点来说,微信创始人树立长远的眼光,他们认识到当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时代,看中了移动互联网的无限发展潜力,主推语音交互方式,避免用户在窄小的空间上打字的烦恼。

此外,微信抓住了人们的内心最真实的欲望,设计漂流瓶和摇一摇这两个项目来满足人的倾诉的情感需求,满足了人对跨空间同类的陌生人的好奇,对随机的好奇。

微信,满足了人类的贪嗔痴,将产品,推向社交通信的头把交椅。

微信并没有止步于此,它将目光放于发展多元化,推出公众平台帐号,使其在原本的通讯工具的角色上又增加了自媒体传播属性。

作为近年来社交发明之一,微信是一个半封闭社交平台,如果把社交模式按照熟人、轻熟人、陌生人三种划分,微信则是没有陌生人的社交模式,只有陌生人到轻熟人的入口:摇一摇、附近的人,一旦在微信里成为好友,至少是轻熟人社交。

正是由于这种社交模式,微信社交可以说是建立在一定熟悉甚至信任的关系之上的关系网。

基于此,微信营销就开始大展拳脚了。

众所周知,在营销中,有一个著名的“鱼塘理论”,即客户比喻为一条条游动的鱼,而微信公众平台就相当于这个鱼塘。

微信营销是靠品质、服务、信用简历品牌实现商品价值,是再小的个体通过梳理自我品牌,通过实现点对点的精准营销展现商品的使用价值赢得客户的青睐。

更重要的是微信营销是生产企业摆脱中间商、卖场盘剥,利用便捷的互联网增加生产商剩余价值,来扩大其生产规模,积累资本。

传统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走向直销,将自己的商品所具有的独特使用价值展现给客户,然后通过长期的诚恳服务赢得客户的信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论文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ùn wén,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

以下是我整理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论文1马克思主义从产生到现在已经160多年了,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其生命力却不断增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它的产生导致了人类历史上划时代的伟大变革,而它的思想,将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历史的延续继续深入到每个人的心中,世界上马克思主义者将会越来越多。

在接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之前,“马克思主义”这个名词在我脑海里恐怕是最独特的一个词了,非常熟悉但却无法对其做详细恰当的解释,这让我无法了解它的精髓所在,继而也无法得到它对于我的有利影响。

所以,我带着对它的好奇,积极地在老师的带领下去领略它的魅力。

这篇论文,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和探讨。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留给我们的大量精神财富,连同各国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和发展的实践中创造的理论成果,构成了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思想宝库。

从它的阶级属性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从它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讲,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是由一系列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是一个完整的整体。

在这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适应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的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

马原论文五篇第一篇:马原论文人类----宇宙最伟大的骄傲---------《宇宙与人》观后感【摘要】一个不十分了解宇宙的民族,在很多理念上是容易脆弱的。

自古以来,人们对宇宙的形成、生命的起源充满了浪漫多彩的幻想,人类渴望了解茫茫宇宙,渴望了解生命的真相。

影片《宇宙与人》对有关宇宙诞生、生命起源、外星世界、恐龙灭绝等一系列充满神秘色彩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形象、科学的解答。

【关键词】宇宙人类科学正文: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上观看了《宇宙与人》科教片,我看到了宇宙的浩渺,也为之震撼,从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在里面孕育着太多的未知,而人类也不断为之而探索着。

宇宙是一切生命的本源,宇宙的诞生是一个奇迹,但生命的诞生更是一个奇迹,一个纯粹的物质世界,却能创造出生命,这是一个经过不断进化、发展的生命过程,这个过程是无比的漫长和伟大的。

对于有生命的星球,到目前为止,研究发现只有地球是拥有生命的,在如此浩渺之宇宙中,人类是孤单的。

从整个生命的起源过程来看,也是历经了几十亿年的历程,从恐龙时代,到现在的人类统治时代,世界开始出现文明,人类懂得了思考,这一切注定人类是出现的最伟大的生物。

这似乎已经出乎了物质所能接受的范畴,或者说物质不再是单纯的物质,物质的含义更加丰富了起来。

一宇宙的物质结构150亿年前,一个温度高得不可思议的能量奇点突然爆裂,造就了这个充斥着大大小小星际物质的浩瀚宇宙。

而且,这一爆炸过程至今仍在进行着,因为一旦宇宙停止向外运动,它必将会被自身的引力所灭亡,所以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物质本身没有行为,而物质中蕴含了4种力却决定了宇宙的一切。

其中最强的是强力,它存在于强子之中,核能就是靠它产生的,但这种力只在原子核的直径范围起作用,所以,产生核能就必须让它们相互接触,也就是核聚变。

核聚变必须有中子,而另一种弱力,能使质子衰变成中子,并释放出射线,这个力是核聚变不可缺少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
思考和分析我国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和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
摘要: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矛盾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的基本矛盾表现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矛盾。

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敌对阶级之间的剧烈的对抗和冲突,必须经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矛盾的社会革命才能解决。

在社会主义社会,由于私有制变成了公有制,社会基本矛盾已不再具有对抗的性质,而是通过大量的人民内部矛盾表现出来。

我国的改革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在我们面前有许多必须解决而且回避不了的问题,解决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成了必须抓紧而不能拖延的任务。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基本矛盾解决矛盾的途径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中国的特色是社会主义道路却并是不一帆风顺的,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的矛盾存在,最主要的就是基本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所以,要更好、更快的向前发展,就要去简化或是解决这些矛盾。

一、我国当前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一次转型之初,当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和改革开放伊始,社会基本矛盾发生转化和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相对落后与人们物质生活需求不断增长的矛盾;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国家资本原始积累基本完成,经济体制改革亟待深化,导入政治体制改革的时机日臻成熟,步入经济二次转型和社会变
革与制度改良的关键时刻,社会基本矛盾已然复杂化,综合表现为:①经济结构与增长方式不合理,投资结构与消费结构失衡,内需严重不足和廉价出口过量,经济内生力不足而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矛盾;②经济总量高速增长但经济质量较低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与全民收入普
遍偏低的矛盾;③社会化大生产与生产资料(社会财富)被少数人大量占有之间的矛盾;4.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5.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存在正种种相互联系的矛盾,社会生产力不够发达、生产关系不够完整、上从建筑不够成熟,这些构成了我国的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社会基本矛盾的形成因素
建国以后几十年,我们实行的是平均主义路线,许多因为改革开放而富起来的人对此深恶痛绝。

这是国家对于以往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的一种矫枉过正,它忽略了个体人的能力差异,大搞一刀切。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基本屏弃了这种方式,开始了“按劳分配”的时代。

这是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大洗牌,许多人的境遇一夜之间就发生了变化,所讲究的就是能者多劳多得,庸者少劳少得。

那么这又回到了原来的问题上,你要把贫富差距控制在怎样的一条底线上才算合适呢?改革开放使一部分人先富了起来,邓小平曾经构想:先让一部分人富起来,再带动其他的人富起来。

但先富起来的这部分所谓的“新贵族”似乎并无此意,而是更加变本加厉地扩大贫富差距。

而相应的,许多问题也由此滋生了出来。

试问,没有了消费需求有力拉动,谁还会去生产呢?生产得越多,赔得也就越多。

所以,目前只有那些垄断了某种资源的行业还能够维持利润,所以只能从少数富人身上动脑筋了,以至于出现了某银行宣布,取款额低于多少不予办理;某中学只对党政机关子弟开放的怪现象。

原本有限的社会资源又向这些“新贵
族”倾斜。

而对于处于社会底层的多数派而言,则是恶性循环。

最终的结果往往就是:有城市户口却住不起房,有病却上不起医院,有孩子却上不起学。

目前,政府一方面总是苦于国家财政不足,另一方面又抱怨负担日益加重。

长此以往,必将形成恶性循
环。

而我们的国家很有可能在一轮又一轮的恶性循环当中被拖垮,国家与普通大众会为牺牲品,数千年来反复演绎的故事很有可能将在21世纪上演。

三、解决这些矛盾的途径和方法
针对以上矛盾呈现的特点,根据这些矛盾的产生的因素,我们要立足经济发展,提高综合国力,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具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社会:第一,推进社会公平;第二,完善社会组织;第三,聚集社会资本,培养责任、信任和诚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1.正确处理效益与公平的关系;2.扩大就业成为重之重;3.缩小国内的不平等程度;4.三农问题依然是最大的发展难题;
5.社会的安全网络问题;
6.教育不平等将影响我国的长期发展与和谐。

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加强社会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从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上说,这些矛盾主要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应当而且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自我完善发展即改革来解决。

为此,我们党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进一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动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使中国社会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文化:发展科教事业,培养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努力拼搏,为国家做有益的贡献,另一方面应该促进与文化产业有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链,产生规模效应和互动效应。

文化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不是孤立运作的,是一项系统活动。

它将带动着其上游产业、下游产业和横向产业及其经济力的发展。

例如工艺品带动工艺制造业、工艺美术品批发业发展;文艺演出带动交通、餐饮和
旅店业的发展;旅游业带动旅店业、游览业、市政工程管理业、建筑业、园林绿化业、观光农业的发展等。

经济:大力发展经济,科技创新为先锋,利用外资,可向西开放。

例如我国新疆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但是新疆对外资的引用时比较少的,特别是外商投资比较少,所以向我国西部开放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毕竟东部地区人员多,而且土地少。

所以我们应该转移经济阵地,在西部建立我国的经济贸易中心。

城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

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严格保护耕地,增加农业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提高扶贫开发水平。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改革集体林权制度。

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

探索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支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和龙头企业发展。

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

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

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总结:
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很多思想和设施还不完善,导致出现一系列的社会矛盾。

但是经过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和国家与人民的共同努力,这些矛盾会被逐渐缓和,最终得解决。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列宁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3.《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4.毛泽东:《为人民服务》,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