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结业论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正在积极影响着社会的发展。
他们具有不同的内涵,但是也有共同的特点,他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首先,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指以实践为基础,以观察、推理和实验为手段,求真、实事求是的思维方式,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的精神状态。
人文精神是以崇尚文化,弘扬传统,提倡以人为本,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的精神。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他们在推动社会发展方面形成了互补作用。
再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积极追求客观真理,实现科学发展,以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积极追求精神规律,发展人文研究,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因此,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遵循客观规律的精神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最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科学精神是以实践为基础,求真实事求是,追求客观、理性的真理;人文精神是以文化为基础,弘扬传统,以艺术、文学、历史、哲学等研究人类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
科学精神
和人文精神是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总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两大精神力量,它们存在着辩证统一的关系。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关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达到统一与和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如何理解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当今世界,随着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崇尚科学精神的西方文化与崇尚人文精神的东方文化的有机结合显得尤为重要。
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是绝对的,而且是必然的。
1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涵义科学精神是指在科学活动中形成的,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
人文精神是特定文化所推崇的基本价值,是对人的生存意义的最高追求。
人文精神的范畴包括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等。
简言之,前者的核心是理,是“求真”,后者的核心是人,是“求善”“求美”。
2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关系2.1 从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在古希腊时期,知识还尚未分化与独立,都被笼统地称为“哲学”。
科学知识与人文知识,都是从“哲学”的母体中孕育诞生的,自然而然地处于一种整合状态,相互交错。
从历史上来看,科学知识和人文知识相互连结,彼此推动,共同推进了时代的进步。
长期以来,由于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唯科学主义推崇理性和科学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力量,贬斥关于人的价值、尊严的空洞口号,片面主张知识就是力量;人本主义则鼓吹非理性主义,反对理性和科学进步,主张抽象的个人价值、个人理想、个人本位和个人中心等,将斗争的矛头指向理性和科学精神,并不加分析地将战争的残酷、核武器的恐怖、环境恶化等完全归罪于科技的发展,甚至出现了反科学的思潮。
所以,无论是只懂技术而忽略人性,还是不懂技术却奢谈人文,这种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分离,甚至对立,最终导致制度文明及人文精神滞后于科学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进步。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

人文与科学的区别与联系一、科学与人文各自的目标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是“是什么”;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就越真。
所以,科学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是逻辑的、实证的、是独立于人的情感世界之外的。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是“应该是什么”;人文是带有强烈的"终极关怀"的感情色彩的,我们的活动越符合社会、国家、民族、人民的利益就越人文,就越善。
所以,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还是一个价值体系,伦理体系;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科学是求真,但科学不能保证其本身方向正确,这既包括研究方向,也包括研究成果应用的方向。
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迅速发展,不仅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利,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
所以,科学需要人文导向,求真需要求善导向。
同时人文虽是求善,但人文却不能保证其本身基础正确,可能事与愿违,"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了,《四书·大学》早已指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8者间的关系,前者为后者奠基,没有前者就没有后者;而"格物"是研究客观世界,"致知"是认识客观世界,"格致"就是科学,故人文需要科学奠基,求善需要求真奠基。
科学与人文是共生的,是互动的,有以人文导向的科学,也有以科学奠基的人文,这就是"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的"交集"。
此即,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方向及其结果的应用应该有利于社会、国家、民族与人民,求真也应求善。
求善也须求真。
二、科学与人文的不同作用科学给人类以力量,并有助于我们去掌握方法,把握工具并改造世界创造历史;而人文则决定这一目的和探索人类的终极目标。
自然辨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内容摘要从20世纪末期直到现在,现代科学技术经历了由人类历史以来最突飞猛进的一段时期,而且这种发展势头仍然没有停止。
不可否认,现代科技的发展大大的提高了人类的生活水平,并且促进了各个行业的生产效率和技术革新。
但是,问题依然不少,技术过度依赖,某些方面的科技发展举步维艰,资源过度浪费等问题一直都没有完全解决。
关键词:科学技术;辩证法;科学价值观正文一、自然辩证法概述1.1 自然辩证法的定义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分为自然论、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技术与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
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彻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总结了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从人和自然界的关系出发,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高度来考察作为客体的自然界,作为主体的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以及作为中介的科学技术,这便构成了自然辩证法三部分研究对象。
其学科内容主要由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三部分组成。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
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
社会的需求,特别是经济的、生产的需求推动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
从而,把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串于对科技的认识之中。
在自然观上,自然辩证法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以及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作出了即唯物又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
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1.2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意义学习自然辩证法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论转基因技术中的人文关怀转基因技术——这个饱受争议的农业新技术:一方面在相关的科研人员和农业行业的业内人士看来,是可以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产量的技术。
而另一方面,在部分存疑虑的公众和反对者的眼中,它则是风险难以判断,安全有待检验的技术。
那么,转基因技术它到底安全不安全?为什么会招来如此多的争议?科学研究,由于其技术性的一面,容易因忽视人文关怀而弱化人文价值。
转基因食品,作为与我们切身利益相关的食物,与我们每个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
虽然老百姓在转基因技术上可能懂得不多,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民意,忽视人文关怀。
转基因技术是否有害,这个要靠科学来证明。
但即使科学证明了转基因技术的安全性,对于老百姓他们自己要吃的食物,他们有理由,也有必要进行选择。
我们不能因为科学技术而忽视人文关怀,强迫他们接受转基因技术。
“马克思主义原理指出:科学技术有时“表现为异己的、敌对的和统治的权力”。
“唯科学主义”缺少人文价值关怀,会引发了一系列的重大问题。
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思想的两个维度,它们的均衡发展是人类社会全面持续进步的保证。
如果说科学给人以力量,人文就给人以方向。
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的宗旨,人文精神是科学精神的灵魂;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辩证统一的。
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自然观与历史观的分离,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分离,科学与道德的分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往往被认为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是分离的。
特别是当代高科技迅速发展,科技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之后,这一分离现象表现的越加的突出。
事实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涉及科学知识的深刻变革,同时也涉及人的观念的变革;两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科学技术中渗透着人文因素,人文因素中也渗透着科学技术,并在加速进行中,科学技术发展与人文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要征服无知,而且要有高尚的道德。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姓名:学号:专业:学院:摘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三大领域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这也正是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思想。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三种形态及自然科学的新发展,指出自然界是辩证法的试金石。
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承认自然的优先地位、人的主体地位、实践的中介作用,是自然、人、实践的辩证统一。
自然辩证法既保持了传统哲学的特点,又具有了现代科学的特点,是科学时代人类智慧的结晶。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恩格斯、辩证思维、历史唯物主义一、什么是自然辩证法思想《自然辩证法》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伟大导师和领袖恩格斯的一本尚未完成的传世巨作,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石和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基础,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统一。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
恩格斯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
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属于哲学门类。
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 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和科学技术方法论。
就自然辩证法这个词的原义来说,它是指客观自然界发展的辩证法;就它的广义来说,就被称为自然辩证法的这个科学部门形成和发展的实际情况来说,它不仅研究自然界本身的辩证法,而且研究人对自然界的认识——自然科学的辩证法。
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是自然界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已有成果的概括和总结, 主要究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以及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
自然辩证法 论科学精神

1.什么是科学精神?坚持以科学的态度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借用非科学或者伪科学的手段叫科学精神。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1941年, 我国科学家竺可桢就发表《科学的方法与精神》一文,对科学精神的内涵作了精辟论述, 他认为科学精神包括以下内容:(1) 不盲从, 不附合, 依理智为归。
如遇逆之境遇, 则不屈不挠, 不畏强暴, 只问是非, 不计利害。
(2)虚怀若谷, 不武断, 不蛮横。
(3)专心一致, 实事求是, 不作无病之呻吟, 严谨毫不苟且。
2.为什么要强调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科学技术的灵魂。
科学精神能为科技进步和创新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正是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重要论断的指引下,发扬科学精神,深化经济与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
我们不仅要大幅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而且要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建设具有显著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
科学精神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客观事物、探求客观真理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诞生于科学领域,但已不局限于科学领域。
科学精神的形成和传播,对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这是人类文明中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具有广泛的社会文化价值。
注重创新已经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价值取向,崇尚理性已成为广为认同的文化理念,追求社会和谐以及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日益成为人类的共同追求。
在当代中国,富含科学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已经成为党的思想路线,成为我国人民不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的强大思想武器。
3.如何培养科学精神?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执着的探索精神。
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的启示或预见,科学家在自己的活动中总是既有方向和信心,又有锲而不舍的意志。
( (2)创新、改革精神。
这是科学的生命,科学活动的灵魂。
(3)虚心接受科学遗产的精神。
科学活动有如阶梯式递进的攀登,科学成就在本质上是积累的结果,科学是继承性最强的文化形态之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第一篇: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人类文化大体可以分为科学与人文两大部分、两大领域。
两种文化分别体现着不同的人类价值追求和精神气质。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这种精神来源于无数科学先驱在科学探讨的路途中所做出的艰苦卓绝的努力。
它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1)求真。
求真,就是相信世界是客观的,相信客观规律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并相信人类能通过科学实践和逻辑推理认识客观世界和客观规律。
(2)求实。
求实,即我们常说的务实,追求事物的真实性和实用性。
(3)创新。
创新是科学进步的不竭动力。
科学是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任何具体的科学结论都是科学家在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知识水平上作出的,是有局限性的,所以科学探索活动是永远没有止境的,因为人类发展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知识水平。
(4)存疑。
这也是科学精神的重要因素,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
有怀疑才能去探索。
科学所以能够不断突破和创新,就在于它的存疑精神。
因此,科学是宽容的,它与独断论水火不容。
但是,最后的真相却只能有一个。
这些特征都是科学精神的基本特征,所有的科学家进行科学研究所必备的基本精神,也是保证他们在科学上有所突破的本质精神。
人文精神则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它的表现往往不像科学精神那样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它更多的是借助文学艺术这一平台借以展现。
它是通过创造一个符号世界表达人的情感和价值。
人文精神具有以下特点:(1)追求完美。
如果说科学的目的是求真,那么人文文化就是求善、求美。
科学也求善、求美,但那不是它的直接目的;人文也求真,但那是另一种意义上的真,即真诚和真实感,这种真只是一个中介和手段,它不停留在真的境界,它要求的是真善美的统一。
(2)超越性。
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5篇)

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共5篇)第一篇: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试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摘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精神的两种不同形态,二者是人类文明飞升的双翼。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和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是求真;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和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是求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是互补的,而不是对立的,认清二者的关系,把二者真正地统一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在人类社会的改造建设中,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有助于推进我国各项事业的良好发展和对人才的培养。
作为一名医生,在坚持科学精神的同时,应努力学习人文精神,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关键字: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弘扬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ty SpiritAbstract: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ty spirit are two different forms of human spirits and two wings of human civilization development.The goal of science is to study and know the objective world and its regular pattern, that is to find real.The goal of humanity spirit is to meet the needs of individuals and society, that is to find good.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ty spirit are complementary and not opposite.Recognizing the relationship of these two spirits and unifying them have significant value.Carrying forward scientific spirit and humanity spirit is useful to China’s building and developing.As a doctor, we should study more humanity spirits and imporve our characteristcs, in order to service patients well as possible as insisting scientific spirits.Key words:Scientific Spirit ; Humanity Spirit; Carry Forward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自然辩证法论文

论科学精神的重要性摘要: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
但是人们对于科学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成果及其发挥的社会作用,而对于培育科学精神却有所忽视。
人们进行科学活动,获得科学认识,不仅需要从现实生活方面获得根本的推动力、需要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思维方式的训练,还需要科学研究者具有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研究的精神力量支撑。
没有科学精神,科学就不能发展。
关键词:科学科学精神推动力经验思维方式发展一、科学精神的定义及实质科学精神就是坚持以科学的态度来看待问题、评价问题而不是借用飞科学或是伪科学的手段。
科学精神源于人类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形成的理性思维与实证传统。
它随着科学实践而不断丰富、升华与传播,是不断创新的精神,已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价值与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科学精神的内涵大致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一般来说,科学精神只能通过了解科学规范而得到理解。
科学规范既是技术的又是道德的。
从技术上说要求怀疑态度、实证标准和共享成果;在道德上它们就是独立、自主、诚实和无私。
这些规范所表现的精神最简单的概括就是“追求真理”,在更广泛适用的意义可以把它说成“事实就是”。
由此,“追求真理、实事求是”是科学精神最为基本的内核,或者说构成科学精神的底色。
科学警示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解。
一般认为追求认识的真理性,坚持认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是科学精神的首要特征。
二、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一般地说,科学精神是关于“事实的知识”,是对“事实”的“真”的追求,要求知识符合事实,解决“是与非”、回答“是不是真”的问题。
人文精神是关于“价值的知识”,是对于“价值”和“善”的追求,要求行为要符合道德,解决“善与恶、丑与美”、回答“应当怎样”的问题。
我们常说确立真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的行为、做任何一件事,要有明确的意义、正确的目标、符合社会理想和信念,要有高尚、善良、纯洁和健康的情操与精神,真善美的生活态度等。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的意义

乡镇(街道)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密……….…………封…………………线…………………内……..………………不…………………….准…………………答….…………题…绝密★启用前赣南版2019年一年级数学【上册】开学考试试卷附答案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考试须知:1、考试时间:45分钟,满分为100分(含卷面分3分),附加题单独2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学号。
3、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卷面不整洁扣3分。
一、我会填(本题共10分,每题2分)1、5、50、6、51、7、52、8、53、()、()。
2、按顺序填数。
(1)、()、()、35、36、()、38、()、()。
(2)、()、80、()、60、()、40、()、20()。
3、看图填数。
4、长方形有()条边,正方形有()条边,三角形有()边。
5、35再添上()就和40同样多。
二、我会算(本题共20分,每题5分)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15-5= 6+10= 7+6= 0+0=8+1-4= 13-3-2= 6+4-9= 7+2+3=( )+4=10 ( )-5=5 2+3=()-2 8+( )=6+62、看图写算式。
3、算一算,把结果一样的连一连。
4、原来有18个苹果,红红吃了一些,还剩下9个,小红吃了几个苹果?答:小红吃了()个苹果。
三、我会比(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比一比,画一画。
1、哪把枪长,在长的下面画“√”。
2、哪辆汽车长,在长的下面画“√”。
2、我会比较(在○里填上“﹥”、“﹤”或“=”)1厘米○1米 4米○98厘米2米○150厘米 5米+2米○7厘米100厘米○10米 17米-7米○10米300厘米○3米 35厘米+6厘米○40厘米四、选一选(本题共10分,每题5分)1、选一选。
在合适答案下面的□里打“√”。
2.第一小组有男生7人,女生5人。
这些学生坐一辆汽车去动物园,坐哪一辆车比较合适?2、把能把在水里游的动物上面画“○”。
浅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浅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是人类在认识与改造自然、认识与改造自我的活动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方法和价值体系,它们是贯穿在科学探索和人文研究过程中的精神实质,是展现科学和人文活动内在意义的东西。
离开人文精神的科学精神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学精神,而离开科学精神的人文精神只会是一种残缺的人文精神。
两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
因此我们要保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使两者共同发展。
但是,现代的大学所注重的往往是科学精神的教育,而轻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
从而致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不等同发展。
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我们发现,46.7%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清楚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38:8%的学生能回答一些基本内容,大部分学生对什么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回答五花八门,对何谓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缺乏基本的了解。
所以,要使两者能够和谐统一,我们必须要先了解它们的内容及含义。
科学精神起源于古希腊,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包括求实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宽容精神等。
科学精神的内涵和基本要求是独立思考,严谨规范,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其中求真是目标,创新是灵魂。
而创新精神的匮乏一直是我们民族的一大软肋,这就像是缺少了灵魂一样,毫无生气。
科学精神是人类进行科学探索的不竭的精神动力,人类摆脱蒙昧状态和现代社会物质文明的高度发展,都与科学精神的导向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精神是人类社会科技发展和物质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的思维指向。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人文本体是人文精神的核心。
在不同的时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和重点是不同的,它反映的是在特定时代背景下人们的价值观、人性观、时代精神的集中反映。
人文精神不仅是精神文明的主要内容,而且影响到物质文明建设。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

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与统一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只有高扬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才能摒弃自我中心主义和狭隘的功利主义;在处理当代人利益和未来人的长远利益关系上,才能消除贪婪和短视;在物质和精神之间,才能抛弃对物质的贪欲,更加注重精神境界的提升;在人类的个别利益和集团利益与整体利益发生冲突时,选择团结协作,通过对话和交流来消除分歧,突破个别利益的狭隘眼界。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的理想境界,因为人与自然、人与人协调发展、共生共荣的理想境界,不可能自发形成,而是需要人的不断努力,但是作为可持续发展主体的人,无论其能力的发展还是德性的修养都是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
(一)科学精神及其内涵【1】科学精神总是与科学紧密相关的。
所以,要谈科学精神,不能不涉及科学。
科学是一种理性地处理感性材料和实事求是地把握对象的方式。
科学的目的是求真求实,说明事实、消解神秘。
其方法则是主客二分,即主体站在客体之外,尽可能地摒弃主体的主观情感、信仰,在价值上保持中立,从而达到对对象客观的观察、实验以及归纳、抽象,最终获得客观知识。
而所谓科学精神,就是人们在科学活动中应具备的意识和态度;在不断化解未知和未明的矛盾、经验和理论的矛盾、恰当与谬误的矛盾、重新认识和课堂教学的矛盾过程中,科学工作者所具备的信念、意志、气质和品格。
.科学精神就是由多种因素所形成的集合体,即以积极探索真理为核心的求真务实、抨击、创造精神的统一,其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求实精神。
科学要探索的是世界的真实面目,只有面向客观事实,立足客观事实,才有可能发现科学研究的问题,才有可能找到一切问题的解决方案,才有可能揭示出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并且,一切科学理论是否正确,也只有在实践中与客观事实相对照才能加以判别,诉诸经典、诉诸权威、诉诸权力都是无济于事的。
事实既是科学的起点,又是科学的判定者。
因此,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任何真正的科学精神的核心。
2、抨击精神。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第一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关系1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精神作为人类文明的崇高精神,它表达的是一种敢于坚持科学思想的勇气和不断探求真理的意识,它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方面特征。
具体表现为求实精神、实证精神、探索精神、理性精神、创新精神、怀疑精神、独立精神和原理精神。
2人文精神人的生命包括自然生命和文化生命,人文是关于人的文化生命的学问(关于自然生命的学问是科学),所以叫“人文”。
所谓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就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爱护人。
用现在大家比较普遍说的一句话,就叫人类关怀、生命关怀,这应该说是人文观念的一个核心问题。
一般认为,人文兴起于文艺复兴(以文学和艺术的形式,张扬人的价值,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运动,所以称之为“人文”。
在某种意义上,文艺复兴运动就是人性的一次解放运动。
从此以后,承认人、关心人、尊重人、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就成为一种新的观念。
3人文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
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统一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许多问题的解决都不可能只靠自然科学,也不能只靠社会科学。
适应这样的形势发展,就需要愈来愈多的文理兼备的人才。
今日的青年,必须具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然后可以求学问、成事业。
《大学》、《中庸》的大道,重视人文精神,但亦包含科学精神。
西洋文化的发展,提倡科学精神,但亦不能忽视人文精神。
西洋的哲学,本包括伦理学及美学,而求善求美乃是人文精神的基础;西洋的科学,包括求真与求实,故有理论科学、实验科学、应用科学、社会科学,以至工、医、农、商各学科的发展。
论科学家的人文精神(5篇)

论科学家的人文精神(5篇)第一篇:论科学家的人文精神论科学家的人文精神执着于真理,探索未知,思维严密,极富人格魅力的汤川学伟大的科学家都是三位一体的存在伟大的科学家往往都是三位一体的存在,他们拥有的是人文的精神,科学的灵魂以及艺术的气质。
人文的精神让科学家知道如何为人处事,更好的将研究的成果造福人类,推动社会的发展。
科学的灵魂让科学家在科学这条永无止境的道路上孜孜不倦的追求,知道生命的尽头。
艺术的气质则让科学家的人格更加的丰满立体,更具人格魅力,更接近普通人,而不是小说家笔下的一个个科学怪人,令人胆寒。
木讷缺不失温情《伽利略》中的汤川学就是将这三者结合接近的完美的人物,除了看上去有那么一点点的木讷。
对未知事物的好奇,探索,对科学严谨的态度,丰富的兴趣爱好,看上去有时候甚至像一个艺术家。
但我们这里要讨论的是人文精神。
什么是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汤川学的人文精神常常体现在他的温情里。
我们看到每当内海警官求助于汤川的时候,老师总是半推半就,最后总是说他只是对那些物理现象以及手法极具兴趣,但是每当随着迷题的解开,案情的深入,我们总能看到汤川脸上饱含温情的话语和富有深刻含义的话语。
这在很多案件里都有体现,尤其是剧场版中老师,当老师解开谜底的时候,我们看到他一个人静静的坐在实验室的沙发上,痛苦凝重的表情都可以轻易读出,我们知道那都来自对好友的那种深深的感情羁绊。
他对人的那种关怀,对人的各种行为,价值的思考都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
对科学的严谨,为未知的执着汤川对科学的严谨态度,也是显而易见的,记得有一集中谈到了时空隧道的问题,当周围的人都觉得荒谬的时候,老师就列举了一大堆的例子进行论证来说明时候隧道存在的可能性,最后总结性的说了一句:“不知道的事物你怎么就能断定它不存在呢?!”同时,汤川在办案时总是迷恋于对犯案手法的探索,往往旁人看来许多不可能,难以做的事情,总在老师执着的搜集蛛丝马迹,进行假设,然后在用各种东西写出一行行的公式后迎刃而解。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分析

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分析关于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分析摘要:科学技术的教育与对人文精神的教育取得良好的共同开展是促进个人全面进步乃至整个人类社会协调开展的重要保障。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的实现,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实现教育观念创新,人民全面开展,现代化建设高速高效的各项重要目标。
本文就在此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辩证统一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定义通常我们会将科学精神定义为关于事实的知识,注重知识与事实相符合,它是一种求实求真,开拓进取,用于批判的精神,用于解决是否真假的问题,是我们进行实践探索,追求真理,坚持实事求是的指导精神,更是整个科学范畴中的关键局部。
而人文精神我们那么往往定义为关于价值的知识,注重行为要遵循道德,用以解决美丑善恶等等问题,不但是促进个人拓展完善自身的关键,是我们正确确立目标,信念,正确建立三观的重中之重。
两种精神看似差异很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其实却是互补共生的,科学与人文精神之间实际上也就是真与善之间的关系,这正是如今我们所研究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所最为关注的。
无论是科学精神还是人文精神,它们都是组成完整的人类精神所不可或缺的局部,有这两种精神,人类才有实践探索,认识世界的动力,人类社会的开展离不开这两者精神品格。
其次,我们倡导学习和普及科学文化,是科学化的人文,也是人文化的科学。
除此之外,国家所倡导的科学文化,也绝不仅仅具备单一的内涵,必然是科学化的人文知识和人文化的科学知识。
最后,其实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科学本身也就是一种人文精神,因为科学也是一种认识活动,其目的也是为了造福人类、促进社会开展,其中所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
二、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交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互交融的过程科学和人文从开始的分割、分裂到走向互补、交融,需要一个很漫长且艰难的过程。
科学和人文之间的别离是一个历史的现象,科学和人文发生别离存在着必然性。
自然辩证法作业-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

四川大学研究生试卷院(所)学号姓名记分课程名称教师签名考试时间2014年4月18日关于科学精神的思考摘要:根据当前只重视科学带来的物质成就而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的现状, 讨论了科学蕴涵的精神价值, 并且针对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缺失的现象,讨论了应该如何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
关键词:科学精神;缺失;培养一、引言科学是人类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
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科学技术成了第一生产力。
因此,科学受到了人们越来越大的重视。
但是不可否认, 当今社会,人们对科学的重视更多的是关注科学的物质成就及其发挥的社会作用,而对科学所能够蕴涵也应该蕴涵的精神意义却有所忽视[1] 长期过分地注重科学的物质成就而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将不仅导致科学本身的危机,而且将导致整个人类的危机。
因此, 必须关注科学的精神价值。
二、科学精神的内涵科学精神是指人类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逐渐积累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具有规范和指导价值的特殊气质:它不仅是科学文化结构中最为稳定的要素,是科学的生命和灵魂,而且它还是构成个体科学素养的最为基本的要素[2]。
第一,科学精神首先是怀疑的精神。
它要求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凡事都要问“为什么”,不轻信盲从苹果落地这件很平常的事引起牛顿的怀疑,苹果为什么会落地呢?在这个基础上,他不断的思考,经过长期的的艰苦探索,终于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第二,科学精神是人文精神。
科学的人文精神表现为科学的献身精神,研究中的团结、民主、合作精神。
居里夫人长期从事核物理研究,将自己的毕生精力奉献给科学事业,并三次荣获诺贝尔奖,最后因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而死于白血病。
第三,科学精神是求真精神。
建设创新型国家中,我们要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只争朝夕的奋斗精神。
在解决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医疗、住房、教育、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上,也要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解决民生问题,首先需要对百姓有感情,但也要有科学的办法和措施。
唯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才能真正地而不是在口头上为群众分忧解难。
自然辨证法论文-论科学精神

论科学精神科学和科学精神,是一个大而泛之,各具其说的概念。
人种、民族、宗教、文化、意识形态、生活环境、学科类别,都是引起对这个两个概念产生不同看法的影响因素。
不论是论科学还是论科学精神,都有许多前辈大师的精辟解释阐述辩论。
而且从发展辩证的角度来看,没有任何一个定义是能够一直保持其完整的正确性的。
所以在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和塑造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兼容并蓄,去伪存真”的思想来指导人们学习历史经验和创造新事物。
其实这一思想的本源即是一种“根骨”不变性:人存在于这个世界,由于受到宇宙世界客观的抑制,至少在目前是没有办法超脱二元论的思维(肉体和精神),所有,必然有人类产生科学概念以来一直延续的科学和科学精神的本质。
一、引言和定义什么是科学?什么是科学精神?在解释这两个问题之前,必要阐述和认清一个基本的事实。
每一个彻头彻尾的唯物主义者都应该是这么一种看法:宇宙世界时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们彼此之间又客观存在相互的联系和影响。
根据这个基本的思想就可以认为,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包括了所有的亲朋好友等人;而站在他们的角度看,我对他们又是客观的。
总结就是,所有人都是客观的,不论是谁。
如果再延伸一下的话,我们所有的活动都是客观的,我们所有的主观的意识和活动都是整个宇宙体系客观决定的。
所以,区分客观和主观、唯物和唯心,只是看人所需要产生影响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的大小,即在某个小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任何客观的事物都可以看作为主观。
这就是辩证思维的相对性。
自从人们产生对科学的追求以来,一直在极大和极小两个方面追求极限。
对科学的认识和定义也随着对极限的不断地深入了解之后得到了更新。
因此,要定义科学和延伸的科学精神,只有限定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之内。
于是,就目前的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而言,科学就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对任何必然和偶然发生的事物使其重复发生的经验总结。
这种经验的总结包含了各个领域,不分种族、文化、宗教、学科,其特点是在可以对任何事物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复制,这种复制可以是单独的复制,也可以是复杂的组合和逻辑的复制,其特别的限定条件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范围之内。
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与科学精神

2----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科技工作者的信仰与科学精神科技工作者的信仰和科学精神摘要:在全球化背景下,应进一步认识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积极倡导科技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哲学信仰与科学精神.因为哲学思想携带的科学精神,既是推动科学不断发展的精神源泉,也是人们科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哲学要演绎时代精神,离不开自然科学的推动;自然科学要推动社会的进步发展,离不开哲学的指导.人类社会离不开哲学思维的追问和反思,也离不开科学的实践.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把哲学和科学统一于实践过程中,创造一个绿色和谐的社会。
关键字:哲学自然科学信仰发展社会正文:科学与人文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两种方式,它们如人的双脚、鸟的两翼相互依存。
科学需要人文关怀,人文也需要科学提升,科学与人文的互摄产生了“科学文化”这种崭新的文化形态,凭以消解科学异化与人文浮躁的社会现象。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科学与人文的对话与交融成为时代的鲜明特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技工作者也应该注重中西文化之间、新旧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互补,为自身科研的开展以及自身素质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哲学指导以及思想的后盾。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对现代自然科学观的启迪与李约瑟同时的玻尔,在1937年访问中国时发现了道家的太极图,为互补原理找到了哲学上的基础。
因为道家太极图的阴阳鱼互咬正是体现了阴阳相生相克,相反相成的哲理。
面对着诱人的中国传统文化,他说:“我们在这里面临着人类地位所固有的和令人难忘的表现在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些互补关系[1]。
”这似乎表明他深刻地认识到道家的太极图正是他心目中对互补原理的最佳表述。
中国古代伟大思想家的真知灼见曾使玻尔倾倒。
量子论的中心思想是互补性。
这种思想在西方似乎是革命性的,在中国却是一种自然的思想方法。
惠勒在宇宙学研究中提出了“从无到有”的生成假说,使他惊讶的是,中国哲学家早在三千年前就已提出了这种思想。
他的“质朴性原理”同老子的“道”也是相通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的
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
摘要:通过对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深刻分析,并且结合一些社会现象,阐述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强调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和谐发展需要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完美结合,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有利于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对于我国如何运用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积极拉动我国经济,和科学的提高执政能力,指出了科学技术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关键词:科学精神,人文精神,结合,经济增长
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我先从输电线路工程上的一个实例引出当今社会所面临的科学与人文方面的问题,比如对于输电杆塔的设计,设计人员通常根据结构规范的要求,或设计为角钢结构塔或设计为钢管结构塔或设计为混凝土电杆,而忽视了杆塔的易于攀爬性。
特别是许多超高压输电线路中,有的把塔的脚梯设计在主材的一侧,很短很细,仅供人脚的宽度,没有与脚足够的接触面积,攀爬时费时费力,虽然满足了结构的安全性和实用性以及经济的合理性,却没有想一想作业人员如何才能安全、快速、省力的爬到塔顶处理实际问题,尤其是超高压塔,塔体很高,需要有安全的可靠的平台供人在中间累的时候歇息。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设计符合了科学原理,却没有考虑人的使用问题,我们的社会的发展了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能够使人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所以科学的目的是为人服务的,下面借此引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内涵。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
科学精神就是指由科学性质所决定并贯穿于科学活动之中的基本的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是体现在科学知识中的思想或理念。
它一方面约束科学家的行为,是科学家在科学领域内取得成功的保证;另一方面,又逐渐地渗入大众的意识深层。
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认识客观世界及其规律, 是求真; 科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 不以人的意志与感情为转移, 我们的活动越符合客观世界及其规律就越科学, 就越真。
所以, 科学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关于客观世界的知识体系、认识体系, 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 是独立于人的精神世界之外的。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而人文学科是集中表现人文精神的知识教育体系,它关注的是人类价值和精神表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
人文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终极关怀, 是求善; 人文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 认识体系, 还是一个价值体系, 伦理体系; 因而人文不同于科学, 还往往是非逻辑的、非实证的、非一元的, 是同人的精神世界密切相关的。
从上面问题我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我们的行为方式要本着科学的原则,要符合客观规律,这样才能在正确的方法下产生正确的结果,而我们行为的目的,则应本着人文的原则,因为从原始社会到当今社会,我们最开始是自己自足,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化分工越来越细,也就是我们在为别人服务的同时,别人也在为我们服务,所以人文精神,侧重的更是能像关怀自己一样的心态去关怀别人,同时别人也能用同样的方式来关怀自己。
在当今社会两种精神起到的作用,我们将在下文进行分析。
改革开放开放三十年,国内生产总值迅速上升。
科学技术的进步在我国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科技在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们的生活因为科技的提高而变得更加的舒适,然而在科学技术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一些负面因素,比方说地沟油,各种有毒的食品添加剂,毒奶粉,瘦肉精,可以说他们都是在一定的背景下的产物,所以单纯从科学来讲是不能判断
事物的好坏,不能判断这个科技是否是真正我们需要的科技,所以,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以一种人文的关怀来看待和衡量的我们的科技,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人文精神。
科学与人文是不能分割的。
科技进步促进人文精神更健康、更丰富,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生产方式,有利于社会发展过程理性化。
人文精神是求善的,是科技进步的推动力和领航员。
人文精神不仅为科技创新提供良好的精神氛围和环境,同时也是约束科技团体、科学技术负面影响的重要力量。
科技创新需要良好的人文精神作保障。
所以,当今社会,不断的提高科技水平固然重要,但即使如此对于科技好坏的判断,和对于科技的约束必不可少,我们对其判断的方式,约束的方法,就是人文的态度,人文的精神。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第二,全面发展观。
第三,协调发展观。
第四,可持续发展观。
所以,我国对于科学精神的理解已经非常明确,那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核心思想,发展为了人民,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发展依靠人民,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所以我国目前的发展的方向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
下面我以国外的一个产品为例,日常使用的环保购物袋大致可分为:包装纸、手提袋、宅配袋、米袋、角底袋(或称“平袋”)和封筒。
其中,包装纸还可以细分成普通花样的、水果花样的和防水的,包装纸主要用于包装体积较大的商品;手提袋还可以细分为普通售货用的、水果花样的、化纤无纺制的和高级布袋等品种。
通过这个产品,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出,细节对于产品的重要性,回顾我们周围一些全球性的大企业,和他们的一些产品,产品除了具有很强的科技同时,都十分考虑到用户体验这个问题。
用户体验更多的体验的一种人文关怀,对而我们国内的产品不少都忽略了这一点,虽然有科学技术不一定太多,但这样的人文关怀却少了很多,比方MP3的夹子的松紧度,我们考虑的是只要能夹在衣服上就好了,而国外的厂商考虑的可能是更加方便取下和夹上。
所以通过上面的例子进行分析,中国的高端产品想要走出国门,就更应该注重用户体验这一重要环节,因为高端产品对应的是高端的用户,而高端的用户对于用户的体验的要求也更加的高,所以,为了提高市场,除了具有很好的科学
精神,更应该具有相应的人文精神。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们对大部分人实行民主,对少数人实行专政。
国家性质也决定了公安工作的性质,所以要做到执法的人性化必须先要做到执法为民。
这就要求公安机关要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事为民所办,在治安执法的各个环节充分保护和体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事事处处从人民利益出发,为人民群众着想。
通过树立热情服务的观念,达到执法人性化的要求,以人为本,以民为本。
执法既是管理,更是服务。
相比起粗暴执法的“刚”,人性化执法的“柔”更有一种内在的力量,“温柔执法”反而能够“以柔克刚”。
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就要求我们从当前的实际出发,通过改变执法条件、手段、方式提高执法水平,做到尊重其人格,维护其权利,体恤其需要,顾及其感受,给予公民柔性的人文关怀,逐渐把“人性化”的执法观念贯穿到执法的每个环节。
在推进工业化、现代化为共识的前提下来谈论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目的就是,既要按科学技术理性办事,又要强调人在世界中的生存的自主性;在遵循科技的严格法则的同时,又能使人的生活充满人情的欢乐。
单独地提升科学精神,必然会使科学主义泛滥起来,从而导致对人文价值的忽视;反之,单独地提升人文精神,不用科学精神来限定人文精神的界限,人文精神就会淹没在神秘主义和信仰主义之中。
因此,要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实现完美的结合,形成推动社会全面发展的强大合力。
科技文明的基础上发展新的科学和人文与社会价值体系。
科学技术本身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贻害人类。
科技究竟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灾难,关键在于掌握科学的人如何运用它。
科学技术只有在人文精神的指导下,才能向着最利于人类美好发展的方向前进。
人文精神也离不开科学精神。
只有自觉地把科学精神内蕴于宏大的人文精神之中,人文精神才更富于清晰性、准确性,才能更好地指导人类实践。
人文精神本身就是一种科学精神,即科学的人文精神;科学在追求知识和真理的同时也在追求着人类自身的进步与发展,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赋予人类以崇高的理想精神,激励人们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
所以就我国当今的现状而言,既要注重科学精神的发展也不可放弃对人文精神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彭纪南.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汇.
[2] 陈勇.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关系探析.
[3] 巨乃歧.试论科学精神.
[4] 贾高建.社会发展中的人文关怀与科学精神.
[5] 陆晓禾.中国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
[6]冯虞章.试谈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