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派在中国
钢琴作品《山泉》中的印象主义特征研究
79SONG OF YELLOW RIVER 2023/ 22乐段落和主题进行自由地组合和变换,使得钢琴作品的结构更加开放和多样化。
3、自然和情感的表达中国钢琴作曲家开始关注自然景观和人情世故的描绘,通过音乐表达出对自然美和人情感的抒发。
运用琴键的音色变化、细腻的音乐表情和情感层次的构建,创造出具有强烈感染力的钢琴作品。
受印象主义音乐的影响,中国钢琴作曲家通过音乐的形式和技巧来再现自然景色的美妙,例如通过和弦的变化和音色的转换来描绘大自然中的光线和色彩变化,通过旋律的流动和节奏的变化来表达出自然中的起伏和流动,并且也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来呈现人情世故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通过细腻的音乐表情和情感的层次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状态。
二、钢琴作品《山泉》的创作背景《山泉》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抒情的钢琴作品,以细腻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音色表达,展现了山泉的清新、活力和流动之美。
这首曲子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中国山水画中常见的山泉景观,以及对大自然的深深敬畏和致敬之情。
钢琴曲《山泉》的整体结构自由而富有变化,不拘泥于传统的音乐形式。
以柔和的音符与温暖的和声开篇,仿佛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山泉上,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受。
随后,音乐逐渐转变为流畅而悠扬的旋律,模拟着山泉水流的起伏和奔放。
在旋律的延展与和声的变化中,钢琴音乐展现了山泉的活力和生命力,给人以愉悦和振奋的感觉。
钢琴曲《山泉》在和声和色彩的运用上也十分丰富多样。
作曲家运用了丰富的和弦变化与和声组合,使得曲子的音色更加丰满和鲜明。
通过运用模糊的和声边界和色彩对比,作曲家创造了一种音乐上的变幻和层次感,使得曲子更加具有个性和独特的音乐形象。
这种丰富的和声色彩与和声音效果,让钢琴曲《山泉》充满了生动的音乐表现力,使听众仿佛置身于山泉的流动之中。
钢琴曲《山泉》通过音乐表达了对自然美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寄托了作曲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以自由流动的时间感和丰富多样的形式处理,展现了作曲家对传统音乐形式的突破和创新。
什么是印象画派,其历史意义和影响
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 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 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 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 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 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 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因为一切色彩皆 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 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 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 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 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 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 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 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 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 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3、代表人物
代表画家有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 阿、文森特· 梵高、塞尚、高更、修拉等。
4、代表作品
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 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 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 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 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 《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 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 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 手》、《咖啡馆里》、《弗利· 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 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 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 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 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 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 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印象派绘画对中国现当代水画创作的影响研究
印象派绘画和中国山水画在材质、题材、技法等方面 存在差异,但若从更深层面的文化结构探究,二者之间又 有着共通之处。从印象派绘画的构图、笔触、色彩等方 面,可以很轻易地发现其和中国山水画的共性,即二者都 是将点、线、面等绘画元素贯穿整理,色彩的对比、节奏的 掌控,使作品的艺术元素和生活内容充分联结,进而感染 人的心灵。
印□ 姜
象兴 达
派鲁 微
绘微 齐
画瑞 星
对 中 国 现 当 代 山 水 画 创 作 的 影 响 研 究
摘 要:该文研究印象派绘画对中国现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等,首先从三个方面介绍 印象派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共通性,其次重点研究印象派绘画对中国现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影响,再次分析中国当代山 水画创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思考,最后总结印象派绘画对中国当代山水画创作的启示。希望通过研究,为其他高校的 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提供帮助。
一、印象派绘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共通性
1.构图与章法 西方古典主义绘画有别于中国画的布局章法,更重 视物与物之间的透视关系。印象画派和中国山水画都把 自然物象当做绘画对象,都面临着怎样把对象呈现在作 品中的问题,即构图法则。印象画派是对着自然物象进 行实景写生,这关系到如何选景与构图。印象派绘画的 出现,打破了西方绘画中透视学的主导作用。马奈在很 多作品中有意地摈弃了三维透视的景深感,如,《阳台》 《奥林匹亚》作品的奥妙之处是把背景进行了暗黑处理, 以突出前景,而此处用消失景深呈现前景的做法,与中国 山水画布局中注重主次关系相似。在中国山水画中,这 种 平 面 化 、没 有 景 深 的 艺 术 观 念 是 一 个 基 础 的 构 图 章 法。然而,中国当代山水画并非全然摆脱了传统山水画 发展的轨迹,基于印象派绘画和中国山水画创作构图的 相通点,它们对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具有借鉴价值。 2.笔触与笔法 古今中外的画家通过笔触传递自己的思想情感,任 何一种绘画形式都不能缺少笔触这种表现手法,印象派 画家和中国山水画家在创作技法方面都很注重对笔触的 使用。 印象派绘画突破了欧洲古典主义写实性手法,采用 短小的笔触排列,拭去了物象的阴影,让画面更近于平 面,其主要表现在用笔方法上。如,凡 高风景画中最打 动人的就是各种动感的笔触排列和个性化的色彩表现。 中国画家用笔形式丰富,其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感变 化多样,讲究抑扬顿挫、侧锋、中锋、逆锋、拖笔等多种形 态结合。中国山水画非常注重用笔的重要性,将笔法和 墨色充分结合。中国山水画将“气韵”“笔墨”直接联结, “笔”表现着“气”,“墨”体现着“韵”,所以,“笔墨”是山水 画的主体精神,山水画中的笔法表达了艺术家的人格精
浅谈19世纪印象派与中国海派绘画的异同
浅谈19世纪印象派与中国海派绘画的异同发布时间:2022-03-29T01:38:42.833Z 来源:《素质教育》2021年11月总第397期作者:张玉鹏[导读] 油画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有成就和问题,也有发展与期望。
油画在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经过中国水墨画思维洗涤后的现代艺术家,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素质。
中国海上画派就是其独特的代表,海派绘画除了尊重线和绘画语言的特点,还在绘画颜色特征上学习借鉴了西方的印象派绘画。
19世纪西方油画中的印象派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
张玉鹏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王高小学262713油画在中国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雨历程,有成就和问题,也有发展与期望。
油画在中国的影响是深远的,经过中国水墨画思维洗涤后的现代艺术家,形成了其独特的审美素质。
中国海上画派就是其独特的代表,海派绘画除了尊重线和绘画语言的特点,还在绘画颜色特征上学习借鉴了西方的印象派绘画。
19世纪西方油画中的印象派印象主义Impressionnism(1874-1886):不依据可靠的知识,以瞬间的印象做画。
艺术家是抓住其中独特的一面去做画,直接在画布上颜色,他们的重点在于绘画的整体效果,对细节的处理相对较少。
印象派选择在户外阳光下直接对景物进行绘画,寻求光色变化中表现对象的整体感和气氛。
1.印象派绘画的表现形式。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派画家反对古典学派的正统地位,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绘画(Romanticism),而是在C·柯罗、巴比松画派和G·库尔贝等人的写实画风推动下,吸收荷兰、西班牙、日本等国家绘画的营养,还受到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影响,特别是光学的启迪,认为色调完全产生于光的变化。
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
当我们在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时,我们看到混乱的颜色;但当我们从远处观察印象派绘画时,这些点会像七色光合在一起一样,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寻找女性意识——从印象派讲到中国当代的女性油画家
寻找女性意识——从印象派讲到中国当代的女性油画家口林晓华(福建闽江学院,福建福州,350001)[摘要]在艺术史上,对女性艺术家的介绍是少之又少。
随着社会的不断前进,19世纪末女权运动开始在世界各地波及开来,为争取和男性一样平等的女性自我精神和价值以及能力的表达开始出现,展示了女性特有的魅力。
女性在各方面具有了自我的意识,也在艺术上注重了女性话语权的把握,女画家们开始在自觉或是不自觉的艺术创作中将个人的情感历程和生活经历融入其中,出现了一些具有女性意识的作品。
[关键词]女性油画家;女性意识;印象派;中国当代女性油画家[中图分类号]J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 N22—1285(2013)01—001卜05女性艺术活动从古至今在世界各地都一直在进行着,甚至有人认为绘画就是从女人开始的。
“上古说文云:画嫘,舜妹也,画始于嫘,故叫画嫘。
”在世界的各个民族和国家里,大都是由女性来完成民间的艺术,比如刺绣、剪纸、纺织等。
长期以来的男权主义决定了人们一直以来的思想就是“男主外、女主内”。
在西方的艺术界,男性更是无视女性油画家的艺术作品,他们习惯地将目光停留在女性的美貌和身体上,用男性的标准来评论女性油画家的作品。
在艺术史上几乎没有女性艺术家的位置。
在近现代,印象派中开始出现了一些女性油画家,她们一改以往男性油画家“专权”的画风,开始有意识地创作能够代表女性意识的油画作品。
一、印象派作品中的女性意识19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最伟大的世纪,印象派就诞生在19世纪的法国,而这个时期世界的艺术中心是在法国的巴黎。
印象派绘画则成为了艺术史上“所有艺术运动中最受欢迎的运动”。
艺术史上女性画家的活动范围相较于男性画家要小的多,在男性画家作品里常出现的酒吧、妓院和咖啡馆都不会出现在女性画家的作品中,因为这些地方对于女性而言是禁区,所以女性画家所能描绘的空间也都是在传统社会赋予她们被认为是应该呆的地方——家,或是作为家的延伸的郊区,以及为数不多的可以与男人共享的戏院和歌剧院。
浅谈印象主义与中国绘画的相互影响
浅谈印象主义与中国绘画的相互影响作者:张润媛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5期摘要:印象主义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产生于欧洲文化艺术中心法国的一种艺术风格,是世界现代艺术历史上最为光辉的时期之一,其矛头是反对古典主义的陈陈相因和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
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
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关键词:印象派;中国印象派绘画;中国印象派画家作者简历:张润媛,女,1989年出生,籍贯:河北省唐山市,单位:北京理工大学,专业:美术学(油画),研究方向:油画创作技法与研究。
[中图分类号]: J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01二十世纪初,中国天津的李叔同(1880年―1942年)赴日本留学,是中国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思想的中国画家。
正如胡跃进在《印象派绘画在中国的传播及其影响》一文中提到的:“当时的教育家姜丹书曾给他的作品这样的评价:‘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1]从李叔同的绘画作品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确是当时艺术界流行的“准印象派”艺术的开拓者。
虽然在中国第一个开始接受印象派思想的是美术家是李叔同,但真正开始主张将印象派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是美学家刘海粟,他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在中国的重要引入人。
刘海粟虽没有受过欧洲绘画的专业教育,但他在对日本的考察后,便信心满满的在中国推广印象派思想。
印象主义在中国一经传入便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与学习,印象派绘画同中国油画艺术的相互渗透,为中国油画开拓了新的事业和道路。
(一)印象主义绘画的创作理念对中国绘画的影响:印象派画家借助光学等科学理论的实验成果对绘画形式和技法进行了大胆探索,促进了欧洲绘画技法的全面改革,也给有志向革新中国绘画的艺术家们以鼓励和启示。
印象派主张走出画室,在大自然中作画的方法,也弥补了中国晚期文人画中的缺陷。
什么是印象派
另外,后印象派(Post-Impressionism),从印象派发展而来的一种西方油画流派。在十九世纪末,许多曾受到印象主义鼓舞的艺术家开始反对印象派,他们不满足于刻板片面的追求光色,强调作品要抒发艺术家的自我感受和主观感情,于是开始尝试对色彩及形体表现性因素的自觉运用,后印象派从此诞生。
后印象派将形式主义艺术发挥到极致,几乎不顾及任何题材和内容。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印象派:发现户外阳光下的色彩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50位中国油画先驱!
50位中国油画先驱!油画真正传入中国并立足中国画坛且成为一个独立画种始于20世纪。
这100年来,油画这个具有西方文化“基因”的外来绘画品种,要存活于东方文化的“母体”并得到发展,“中西合璧”的本土化是历史的必然。
对近现代中国美术发展起决定性作用的是蔡元培的中西融合思想,其核心即是明确主张中国美术要走一条“中西融合”的道路。
任何一位有使命感的中国画家在接受西方绘画技法之后,几乎都在思考着油画语言及样式的民族性探寻和本土化问题,思考如何与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相交融,逐步为世人所理解和接受,并在不断构建中实现超越并融入世界,从而使这一外来的艺术形态在中国发展壮大。
——范迪安(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李铁夫,1869-1952生于广东鹤山,艺术大师,革命家。
中国近现代油画艺术与民主革命先驱。
李铁夫是中国最早到英、美学习美术的画家,其艺术生涯中有40余年是在欧美度过的。
在漫长的留学时间里,李铁夫先后在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和纽约美术大学等学校研习西方的油画和水彩画,并师从美国著名画家蔡斯和萨金斯,掌握了源自荷兰、西班牙的精湛的油画写实技法。
李铁夫 / 画家冯钢百李叔同,1880-1942祖籍浙江平湖,生于天津。
中国油画、广告画的先驱。
李叔同作为中国最早一批美术留学生,其绘画作品、风格和艺术主张对中国近代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就读于东京美术专门学校西洋画科,跟随黑田清辉、长源孝太郎等画家学习绘画。
因此其艺术风格受到当时流行于日本的西方印象派绘画的影响,在坚持西洋画基础写实训练的同时注重画家对事物光与色的主观感受。
李叔同 / 半裸女像张弦,1893-1936生于浙江青田县,二三十年代他曾两次赴法留学,30年代初任上海美专教授,对东西方绘画均有所研究。
1932年加入决澜社。
崇尚野兽派及后印象派画风,并曾提出油画与民族形式结合的问题。
张弦 / 英雄与美人陈抱一,1893-1945现代油画家,生于上海,原籍广东。
象征派、写实派、印象派定义
象征派20、30年代新诗创作中的一个流派。
源出于19世纪末叶法国兴起的象征主义。
1857年发表诗集《恶之花》的诗人波特莱尔被认为是象征派文学的先驱。
1886年让·莫雷亚斯在巴黎《费加罗报》上发表《象征主义宣言》,第一次提出“象征主义”的名称。
它的代表人物还有兰波、魏尔兰、马拉梅等人。
象征派艺术的哲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在题材上,它表现了世纪末一部分知识分子的颓废的思想感情和对于病态的“心灵与官能的狂热”的追求;在艺术方法上,它发展了神秘主义哲学家提出的“对应论”的观点,把自然万物视为可以向人们发出各种信息的“象征的森林”,强调通过暗示、烘托、对比、联想等手段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微妙世界。
象征派在20世纪初传入欧洲其他国家,成为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一个重要源头。
写实派:写实绘画从表面看,是一个古典和传统的样式。
从最早的西班牙岩画到十九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从前苏联的绘画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讲究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面貌。
但是,一个绘画样式能够逾千年不衰,并不是仅靠传承或某一教学体系所决定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是人的物质形态外化延伸的结果。
在人的大脑里面,一些区域对形、色彩、比例、平衡进行专门的感应、解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对物质形态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
从写实绘画来看也是一样。
比勃鲁盖尔、伦勃朗早数百年,在荒漠的欧洲大地并不知晓的东方,已经有马远、范宽、周昉、张暄这样的写实画家了。
尽管近代的东西方有了彼此间相互影响的诸多机会,也的确存在因为文化上的交流,产生过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凡高作品中的浮士绘痕迹;存在于中国油画家作品中追求塑造和色彩的欧洲绘画体系的结晶。
但是,写实绘画在中国真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原因,却来源于一个更大的渊源,那就是超越存在于我们作为人的基因特性,和艺术家对与生俱来的人性基因的认同。
浅析我国近现代油画的印象派特征
五 、颜文 糅油 画 中的印象 派特征 颜文 襟 留法 期 间 的作 品概 括性 强 ,着 重于 色彩 的感 觉 ,是他 最终使我 们的创 作达到 一个崭新的境界 几个 艺术阶 段 中最 接近 印象派 的时 期。 关键 词:我国近现代 油画;印象派;特征 颜文 操 的 《 越南 西贡 》 《 鸟瞰 香港 》 《 印度 洋 夜航 》 《 红海 吉布 蒂之 晨 》 《 斯里 兰 卡停 泊 》,这 些 作 品都尽 力 以简 洁 的手法 由莫奈 的 《 日出・ 印蒙 》命名 的 印象派兴 起 捕捉稍 纵 即逝 的 光色效应 , 充满 印象 派 的特 征 。 于 l 世 纪下 半 叶 的法 国 。印象 派将 光 与 色 的科 9 他 的 《 家 塘》 一 画 ,冷 暖 过度 自然 ,随着 树 木的 走 向色调 毛 学观 念 引入 绘 画之 中 ,创 立 了 以光源 色 和环 境 产 生 了奇妙 的变 化 ,色 彩 占据 了整 幅 画的主 导地 位 , 画中注 重色 色为 核心 的 现 代写 生 色彩 学 ,树 立 了色 彩形 式 彩 的 印象 派特 征 t 明显 。仔细 观 察它 的暗 部 ,用 色也 很洁 净鲜 ’ 分 的独特 审美 价值 。虽然 印象派 向中 国的 传播 是 亮 、色相 明确 ,他在 暗 部色 彩 的处理 上 借鉴 了 印象派 的 方法 ,将 艰 难 曲折 的 ,但 从2 世 纪 中国 油画 史 、美 术 文 暗 部的颜 色 明确 了色 相 ,而 不是采 用无 彩色 的灰或黑 色 。 O 献 中都 可 以发 现 , 印象派 已经 十分 自然 地 融入 六 、孙为 民油 画中 的印象派特 征 到 中 国油 画家 的创 作 之 中 。本 文试 从我 国近 现 孙 为 民从 1 9 年 以后基本 进入 了有意 识的 、集 中 的色光探 索 90 代 的几 位 知 名油 画家 入 手 , 以他们 的 油画 作 品 时期 。印象 派 的大 多数画 家都 很 喜欢 表现 阳 光下 的景 色 ,孙为 民 为 切入 点 ,通 过 作 品来 分析 我 国近 现代 油 画 的 也逐 渐醉 心于此 。 印象派特 征 。 他 在用 笔 上擅 长用 细碎 的 笔触 ,松 动 的笔 触 外观把 严 谨的 形 李铁 夫油 画中的 印象派 特征 体 构造 表现 得 富有 绘 画性 ,这 与 莫奈 、雷 诺阿 、 毕沙 罗等 人的 用 李 铁 夫虽 然采 用 的技 法 仍 是西 方现 实 主义 笔 很相 像 ,所 以他 的 油画 具有 明 显的 印象 派特 征 。例如 他 的 《 金 的 ,用 光 和用 色仍 然遵 循 学 院 的古 典风 格 ,但 色 的季 节 》,松 动 的笔触 使画 面在 统一 的暖 色 调 中富于 丰 富的变 在 色 彩 的关 系 上更 强调 了冷暖 对 比 的效 果 ,打 化 。同时 ,这幅 画 明显地 减 弱 了形体 ,加强 了色 彩 ,平面 化 的效 破 了单调 的 “ 调子 ”。 棕 果 使 画 面有 了一 种 装 饰 的 味 道 , 体现 出 了 印象 派 重 色 彩 、轻 形 李铁 夫 的 肖像 画直 接 受到 了他 的老 师约 翰 象 、平面化 的特征 。 萨金特 将 印象派 与学 院派 的技术 结合起 来 的影 他 的 《 荫 》组 画 、 《 绿 荷塘 八 月》等 作 品 ,在色 彩 卜 于借 善 响 。他 的 《 发女 郎》 ,以深 绿色 的背 景浅 灰 鉴 印象派 的 调子 ,善 于在 统 一 的背景 色 调 中柔和 地 凸现人 物 的形 金 色 薄 纱衣 服 衬托 出粉红 色 的少 女脸 容 , 从其 中 体 ,使人 物 有一 种似 融于 背 景气 氛 又似从 中浮现 出来 的感 觉 。他 冷 暖 色彩 的互相 渗透 一 L,可 以看到 印象 派的 特 的 《 月》 一画 ,无 论是 亮 部还 是暗 部 ,整 幅 在暖 色调 中 有一 十 征。 种响亮 的通 感 ,体现 出印象派 用色 响亮 的特 征 。 李铁夫 的另 一 位老师 威廉 ・ 切斯 善 于将印 象 除 了 以上 的 厕 家 , 油 画 中 具 有 印 象 派特 征 的画 家 其 实 还 有 派 的光 色 探索 与物 象 的特 殊 质感 完 美结 合 。李 很 多 ,例 如潘 玉 良的 《 》 《 州河 畔》 , 画风基 本 以印象 派 外 春 苏 铁 夫在 静 物 画上直 接 师承 切 斯 ,他 的 《 与芹 光 技 法 为 基础 , 又 融合 了东 方 艺 术 情 调 。其 中 《 州 河 畔 》 一 鱼 苏 菜 》 《 鱼与 虾 》 《 生 鱼尾 》 等 画 ,不把 精 力用 画 ,景 物与 构 图颇 似 印象 派画 家笔 下 的 巴黎 ;秦 宣 夫 的 《 重庆梯 在描 绘 鱼 的细 节 上,而 是专 心描 绘 射在 鱼 身上 田》 ,注 重光 与色 的融合 , 画面具 有印象 派大 师们 的色调 ;阎萍 ( 同质 地 的光 感和 微 妙 的色 调 上 ,体现 出了 印 《 与子 》 系列) 母 由于在 题材 上采用 了 印象 派 女 家莫里索 与卡萨 象 派注 重 光与 色 的特 征 。 同时 ,这 类作 品减弱 特 开创 的 “ 与子 ”,而 被誉 为 中 国的卡 萨特 … …纵观 我 国近现 母 明暗 反差 ,显示 出 了印象派 的平面 化特 征 。 代 油 画的 发展 史 , 可以发现 有 许许 多 多的 画家 在创 作 中都或 多或 二 、李叔 同油 画中 的印象 派特征 少地 具有 印象派 的特 征 ,由于数量 众多 ,无法一 一 叙述 。 李 叔同 的老 师 黑 田清 辉 采用 的 是 印象派 的 明亮 光感 和 空气 表 综 上 可 知 ,在用 色上 , 我 国近现 代 的油 画家 们非 常 重视 色彩 现法 。李叔 同直接 受到 了他老 师的影 响 。 感觉 ( 是 印象 派对 我 国画坛 做 出 的最 大贡 献 );在 技法 ,吸 这 李叔 同 的 《 自画 像 》 ,借鉴 了印象 派细 碎 的笔触 ,将 不 同的 收 或借 鉴 印象 派 细碎 多变 的 笔触 :在 调 色上 ,注 重 印象派 的迅 速 颜 色并 置在 一起 ,起 到 空 间混合 的作用 。 同时 ,吸 收和 借 鉴 了印 调色 , 或直 接在 画面 上 调色 ,或 运用 补 色原 理将 纯色 并 置: 在趣 象 派对 外光 的体 现及 补 色关 系 的处 理 ,画 面 的色彩 具有 运 动 、跳 味上 , 吸收 和借 鉴 印象 派的 平面 化 、装饰 性 的特 征 ;在创 作 上 , 跃 的 印象派 特征 。中 国早期 美 术教 育家 姜丹 书 说李 叔 同的 风格 属 重视 印 象派提 倡 的走 出画室 ,到 人 自然 中写 生 的主张 ,注 意捕 捉 于 印象 派: “ 人于 西 画 ,为 印象 派之 作风 ,近 看 一塌 糊涂 ,远 对 对 象 的瞬 间 印象… … 当然 ,并 不足 说我 国近 现 代的 所有 油 画都 上 看栩 栩欲活 ,非有 大天才 真功 力者 不能也 。 ” 具有 印象 派 的 特 征 , 更 多 的 画 家在 风 格 、技 法 上 未必 认 同 印象 三 、卫 天霖油 画 中的印象 派特 征 派 ,但 是 他们 都 曾有意 无意 地 吸 收和 借鉴过 印象 派, 可 以说如果 卫天霖 的 油画 从取 材 、色 彩 、构 图 、意味 上 主要 来 自于 印象 没 有 印象派 ,我 国近现 代 的油 磷将 会 是 另外 的模 样 。所 以,探讨 派,在 对光 、色的表现 和 笔法 的运 用 上则发 展 了印象派 的技法 。 我 国近 现代 油 画 的印象 派特 征 就 显得很 有 必要 ,它 可 以指 导我 们 卫 天霖 的 《 闺中 》 《 》, 吸收 了 印象 派对 光 的表现 ,强调 如 何对 印象 派进 行 有选 择地 吸 收和 借鉴 ,如何 融会 贯通 于我 们 的 鱼 了环境 色 对人 物及 静物 的影 响 他的 《 瓶 中的 白芍 》 《 花与 创 作实 践 中 ,如 何 形成 自己独特 的艺术 风格 ,从 而使我 们 的创作 红 瓶 橘 子 》 《 花 瓷瓶 中 的 白芍 》,在 色 彩 的并 置上 有所 加 强 ,原色 达 到一个崭 新 的境界 。 青 并列 成点 或线 ,或 排 列成 面 ,这 样的 绘 画技 法有 明显 的 印象 派特 征。 因为 印象 派对 光 的科 学 的分 析, 体现 在 画面 上 ,就 是颜 色 以 参考文献 或点 或线 的形 式在 画 面上 的 并置 ,色 彩斑 斓 有如 针织 刺 绣 ,通过 川约翰・ 雷华德. 印象派绘画史【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M】 桂林. 空 闸混合 以达到 色彩 的真实表 现 。 [ 陶咏 白. 2 1 中国油画历 史的思考Ⅲ. 美术》 19 年f 期. 《 98 1 2 【 5晓路. - ¥ 中国美术的 留学 U 美术》. ¨ 年0 期: —8 3o 1] 2 ̄ e 0 -_ , 】 .《 ! 2 7 7 n 8 l 四 、周 碧初 油 画中的 印象派特 征 周 碧 初 受 到 印 象 派 的 影 响 , t分 重 视 到 人 自然 中 写 生 ,强 【 徐翎 . 山泉水 本清流一 李铁 夫人生艺术谈 U. 美术观 察 》 19 . 4 1 在 1《 99  ̄ 9 调 最初 的瞬 间直 觉 。他早 期 ( 留学法 国至 侨居 印 尼 ,1 3 一 l4 ( 期 . 90 99 ) [ 季晓蕙 试 从 用 色 、技 法 、调 色 、趣 味 、 交 错 在一 起 ,在色 彩 的处 理上 注 重对 比色 的运 用 ,既 重视 个体 的 创 作 等 方 面 着 手 , 通 过 具 体 分 析 几 位 知 名 油 画 色 彩 特 征 , 又 重 视 整 体 的色 彩 关 系 ,使 色 彩 彼 此联 系 、 明亮 鲜 家的作 品 ,从 而探 讨我 国近 现代 油画的印 象派特 明,这些 都体现 出 了印象派 的特 征。
中国绘画的流派
中国绘画的流派中国绘画的流派1.黄筌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黄筌。
黄居西蜀画院统治地位,入宋后,画风延续将近一百年,当时花鸟画无不以"黄家体制为准"。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并指出黄派之画多写禁中珍禽瑞鸟,奇花怪石,用笔工整,设色堂皇。
此派画法,以细挺的墨线钩出轮廓,然后填彩,即所谓"钩填法"。
后人评之为"钩勒填彩,旨趣浓艳"。
2.徐熙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为五代花鸟画派的一支,代表画家徐熙。
北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论黄、徐体异"时说:"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又说"徐熙江南处士","多状江湖所有,汀花野竹,水鸟渊鱼。
"此派多作粗笔浓墨,略施杂彩,而笔迹不隐,素有"落墨花"之称。
"落墨"这一中国画技法始于徐熙,即用墨笔把花卉的全部连钩带染地同时描绘出来,然后略加颜色,使枝、叶、蕊、萼既有生态,又有立体感。
熙自称:"落墨之际未尝以傅色晕淡细碎为工。
"当时徐弦亦云:"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映隐。
"北宋沈括解说:"根、干、节、叶,皆用浓墨粗笔,其间栉比略以青绿点拂,而其梢萧然有拂云之气。
"此乃唐末五代间水墨画确立后,由徐熙独创的以水墨为主,着色为辅,两相糅和的新形式。
3.北方山水画派中国画流派之一。
中国山水画至北宋初,始分北方派系和江南派系。
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说:"唯营丘李成,长安关仝,华原范宽,智妙入神,才高出类,三家鼎峙,百代标程。
"又说:"夫气象萧疏,烟林清旷,"毫锋颖脱,墨法精微者,营丘之制也;石体坚凝,杂木丰茂,台阁古雅,人物幽闲者,关氏之风也,峰峦浑厚,势状雄强,抢笔俱均,人屋皆质者,范氏之作也。
谈印象派与印象派在中国的发展
谈印象派与印象派在中国的发展作者:曾彬来源:《文艺生活·文海艺苑》2013年第08期摘要:中华大地,无山不美,无水不秀,歌颂大自然美,借景抒情的中国风景山水画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的中国山水画都立足于写情立意,中国是一个风景历史悠久的国家。
在西方的油画传统中,文艺复兴以来,风景画逐渐变成可独立的体裁,在欧洲出现了像康斯坦布尔,柯罗,莫奈,西斯莱,梵高等这样一批卓越的风景画家,油画风景需要具备特有的艺术修养和创作技巧,历史上虽然风景画不少,但卓越的风景大师并不多,早期的印象派莫奈,西斯莱等人的风景画以及后期的印象派画家塞尚,梵高,到高更等人的风景画,都对油画技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艺术贡献,他们的风景作品成为了人类宝贵的艺术财富。
关键词:印象派;风景写生;色彩;油画技法;艺术家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4-0031-01印象派产生于19世纪下半叶的法国,以马奈为中心的一批画家如莫奈,西斯莱,塞尚,德加,毕沙罗等人,在反对学院艺术的口号下,主张艺术上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与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色彩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色光所造成的,色彩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印象派把这种科学原理应用于绘画中,他们走出画室,走进大自然,在阳光下直接对景写生,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和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
印象派是绘画史上伟大的革命,同时也给后来的现代美术极大的影响。
印象派在油画技巧上改进了某些色彩单调的传统画法,而采用了一种符合光学原理的“色彩并列法”。
印象派对色彩的使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简化,把所感觉到的最短暂的印象表达出来,采用鲜艳的原色或者纯色,通过色彩分割法表现色彩的真实而微妙的变化,如莫奈的《卢昂大教堂》。
二是色彩之间的对比,在色彩的诸多对比中,冷暖对比和补色对比是印象派采用的对比的精华部分,同时也是印象派用以反映光色现象和视觉生理现象的重要方式。
印象派与中国绘画
印象派与中国绘画摘要:美都是相通的,只是不同的表现形式而已。
美的本质是共同的,因艺术家追求的不同而各放异彩。
法国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的半抽象绘画,中国写意画也是中国的半抽象绘画:两者之间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所以,中国的艺术家对印象派绘画尤其喜欢。
关键词:印象派绘画中国美术写意画正文:印象派绘画出现在19世纪后半期,可以说是集威尼斯画派、浪漫主义画派等艺术流派艺术家的探索之大成。
其代表人物有莫奈、马奈、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德加、莫里索、巴齐约以及塞尚等。
他们继承了前辈法国现实主义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摆脱了讲述故事的传统绘画程式约束。
古典具象绘画发展到一定阶段一些画家厌恶了以素描写实为主的古典具象绘画体系;厌恶了不尊重光色变化一味追求明暗写实的画法;厌恶了死板模仿客观对象而毫无生气的绘画技法。
提出了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应自然而随意的理念,注重画家对于客观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注重阳光下光色的真实变化;注重用新的技法和松动的笔触渲染光色的气氛;注重表现画家的个人风格。
印象派画家在具象绘画的基础上,在绘画中开始研究和表现室外自然光照射下形成的光色变化。
根据“由于光照才能形成色彩,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只存在环境色(条件色)”这一理论。
印象派画家认为:“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景物有不同的颜色。
印象派画家倡导回到大自然当中,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致,画面从一种近似子褐色的调子走向了色彩丰富的画面,从古典画法的柔和笔触到现在笔触的自由奔放,从对宗教题材的关注到对自然的变化表现,从客观表现到主观的精神表现等。
总之,印象派绘画是从色彩的角度来体现具象绘画的,是具象绘画的组成部分。
但印象派绘画对主观情感的表达和抽象的构图规律的领悟,又是现代艺术的开端,自从印象派诞生之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不断涌现,但尽管变化多端确仍然闪现出传统的痕迹。
印象派绘画传入中国是从李叔同开始的,他是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的画家。
李叔同油画解读—中国印象派绘画的最早接受者
李叔同油画解读—中国印象派绘画的最早接受者作者:向艳来源:《青年文学家》2009年第02期摘要: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李叔同在油画、广告画、版画等多个领域具有开拓之功,其中以油画成就最大。
就读东京美术学校期间,李叔同追随黑田清辉的日式印象派画风,而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绘画的画家。
关键词:李叔同油画印象派在中国近现代绘画史上,李叔同是一位具有开拓型的画家,作为第一批把西方绘画带到中国的留日学生,在中国绘画的近代化进程中,有筚路蓝缕之功。
很多人为此给他冠以绘画领域的“第一”、“始祖”等诸多头衔,如:“第一个到日本学习西画的中国人”、“广告画始祖”、“版画先行者”等等。
纵观李叔同的绘画历程,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广告画、版画他均有涉猎,其中以油画成就最大。
李叔同开始油画学习是在留学日本考入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后,1906年李叔同考入该校时,正值黑田清辉担任西洋画科主任兼主讲教授。
黑田清辉是当时日本著名画西洋画的画家,曾留学法国巴黎学习绘画,他将法国学院派技法与印象派完美结合创立了日式印象派绘画,并把这种新的绘画风格带回日本,在学校广泛推广。
李叔同就读东京美术学校西洋画科时的指导教师是谁,限于资料的缺乏,已无从考证,黑田清辉虽不是李叔同的直接指导教师,但从广泛意义上讲,作为科主任兼主讲教授,他也是李叔同的老师,并且早在考入美术学校之前,李叔同就表现了对黑田的敬仰,潜心研习他的绘画,因此黑田倡导的印象派对李叔同油画创作风格的走向以决定性的影响。
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李叔同绘画作品真迹中以油画最多,见诸于记载或流传下来的作品主要有《停琴》、《朝》、《昼》、《静物》、《自画像》及《出浴》等。
进校后第一幅油画作品“海边拄着拐杖的老人”,是李叔同早期油画作品,真迹已散失,李叔同曾将这副作品赠给学生李鸿梁。
李鸿梁在1983年发表在《浙江文史资料选辑》的回忆文章《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中这样评价这幅作品:“画的是以大海为背景的一个扶杖老人,意态有点像米勒的《晚钟》,不过色彩比较淡静、调子也比较柔和。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的市场情况及其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分析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的市场情况及其对中国投资的影响分析印象派绘画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法国兴起的一种绘画风格,以捕捉光影和表达情感为特点。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拥有高价值,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眼球。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也备受关注,其影响力逐渐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前来购买。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市场上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拍卖市场上,印象派大师的作品经常以天价成交,成为收藏家和投资者们竞相追逐的对象。
比如莫奈的《睡莲》系列作品、梵高的《向日葵》系列作品等,都曾以数百万美元的价格拍出,成为了世界艺术市场的焦点。
这些高价的成交让投资者们看到了印象派绘画在市场上的巨大潜力,因此投资者对印象派绘画的兴趣持续增加。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上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投资者开始关注艺术品投资,并且对印象派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随着中国购买力的增强,中国市场成为了欧洲艺术家和画廊们争相开拓的新蓝海。
在中国大陆的拍卖市场上,印象派绘画作品的价格也呈现出逐年上涨的趋势。
加之中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大力支持,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上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投资印象派绘画带来了丰厚的收益,同时也为中国的艺术界带来了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
中国的投资者在收购印象派绘画作品的也将欧洲的艺术文化带到了中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这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上的影响也需要审慎对待。
由于国内对于艺术品市场管理和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法商家通过制作伪造品来谋取暴利的情况。
这不仅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印象派绘画在中国市场上的声誉。
中国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艺术品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盗版和伪造艺术品的行为,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提升中国艺术品市场的透明度和信誉度。
印象派绘画在欧洲市场上具有重要地位,其作品在拍卖市场上备受追捧,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写实派、印象派、简约派、抽象派名词解释
写实派、印象派、简约派、抽象派都分别怎么解释写实派:写实绘画从表面看,是一个古典和传统的样式。
从最早的西班牙岩画到十九世纪的法国学院派、印象派;从前苏联的绘画到中国社会主义时期的讲究题材的油画,都是写实的面貌。
但是,一个绘画样式能够逾千年不衰,并不是仅靠传承或某一教学体系所决定的。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艺术是人的物质形态外化延伸的结果。
在人的大脑里面,一些区域对形、色彩、比例、平衡进行专门的感应、解析,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在生活中对物质形态的判断标准基本相同。
从写实绘画来看也是一样。
比勃鲁盖尔、伦勃朗早数百年,在荒漠的欧洲大地并不知晓的东方,已经有马远、范宽、周昉、张暄这样的写实画家了。
尽管近代的东西方有了彼此间相互影响的诸多机会,也的确存在因为文化上的交流,产生过像后期印象派画家高更、凡高作品中的浮士绘痕迹;存在于中国油画家作品中追求塑造和色彩的欧洲绘画体系的结晶。
但是,写实绘画在中国真正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的原因,却来源于一个更大的渊源,那就是超越存在于我们作为人的基因特性,和艺术家对与生俱来的人性基因的认同。
人性的超越存在是唯一可以解说出中国写实画家的兴趣和志向。
绘画在这个时候,已经不是简单的画画或者仅仅是技巧上的高标准追求,而是把生命的欢乐与痛苦都赌注在里面了。
在中国艺术历史上存在过不少志同道合者组成的艺术团体,但像中国写实画派这样一个由一群在当代中国有着巨大影响力的画家所组成的团体实数罕见。
画派中如陈逸飞、艾轩、杨飞云、王沂东、何多苓等,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作为公认度极高的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物,他们的作品始终是美术界和公众的关注点。
中国写实画派的画家都是改革开放后成长起来的,其中大部分人成名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
一个开放的环境不仅使他们感受到西方现代艺术的冲击,也使他们见到了作为现代艺术靶子的西方传统绘画。
他们遵从内心的选择,不屑于被当代艺术排斥,努力完成心中的目标。
终于在2004年5月,他们团聚在一起,决定以年展的方式,向大众展示他们注满心血和情感的作品。
中国艺术对印象派的影响
中国艺术对印象派的影响在欧洲最早的,开始逐渐对东亚美术关注来自16世纪,而中国绝对是关注的焦点,当时言说的东亚瓷器或绘画绝大多数来自中国。
但当时欧洲的主流艺术家们却并没有对此产生什么影响,因此迈克尔・苏利文就当时意大利的情形写道:“虽然意大利的博物馆里最早出现了中国绘画,而且意大利的学者对此加以关注,可是意大利的艺术家却对此漠不关心,甚至还显示出了蔑视的态度。
”①到了17世纪晚期时候,这种情形开始改善,一直到18世纪出现了欧洲艺术史上著名的“中国时尚”,从而使中国美术在历史上第一次进入了欧洲艺术创作领域。
当时著名的洛可可时期画家像法国的华托就创作了大量吸收中国人物构图要素的作品。
到了19世纪中叶,当西方主流社会美术创造者再次将目光看向东亚美术时,很快就出现了西方艺术史上的第二次东亚热,不过,这次居于核心的已不再是中国美术,而是日本的着色版画――浮世绘。
而当时以马奈为核心的印象派、后印象派都通过日本版画表现出了对东亚美术的极大热情。
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要么直接画进一些日本的器物如扇子、和服等,要么采用日本绘画的一些技法,但这些现象就欧洲19世纪中下叶的东亚观点来看,他们并未在中国与日本之间作出明确的区分,而且日本艺术被普遍看成是源于中国,贡布里希在论及当时现象时就不忘指出:日本艺术源于中国。
②一、中国式构图对印象派的创新清朝宫廷画家邹一佳在其《小山画谱》“西洋画”条中对之作了如下归纳:“西洋人善勾股法,故其绘画于阴阳远近……布景由阔而狭,以三角量之。
画宫室于墙壁,令人几欲走进。
学者能参用一二,亦著体发,但笔法全无,虽无亦匠,故不入画品。
”西洋传统画法由于缺乏经提炼的视觉介质自然不具艺术性。
三维透视和光影成形,都是没有超越日常物理视看的结果,也就是缺乏了中国画人物的绘画性和绘画精神所在,而正是这种打破法国当时传统绘画观念的特殊性构图法,让当时抵触传统画法的印象派画家们从中获得了启示,在构图上,印象派画家们首先尝试了对画面景深效果的约简或压平;其次,将构图所筑基德水平视点进行提升;中国式的全景构图和散点透视在印象派画家的画面中展露无疑,早期的惠斯勒《来自陶瓷国度的王妃:银白色的玫瑰》不仅在画面中直接展示了中国元素的场景,该画不仅运用了中国美术的一些构图法则外,还可以鲜明地见出对中国人物画(中国仕女图)中流畅线条的模拟。
莫奈的“印象”与中国山水画
莫奈的“印象”与中国山水画莫奈是西方风景油画历史发展中的重要代表艺术家之一,是他将印象派的风格提炼发扬。
笔者在了解了莫奈的意向表达之后,发现他的情感表达与中国画的“气韵”表现有相似的地方。
本文以此相同点展开论述,意在寻求中西方绘画在文化地域不同的情况下,探索有此共同特征的原因及内在价值。
标签:莫奈;印象;中国画一、中国山水画的整体特性中国的山水画多是把中国的自然风光,壮丽山河作为绘画的主要对象。
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出现在唐代,走向成熟乃至于顶峰是在五代宋时,至此之后中国画家才开始将山水画作为单独的重要描绘对象。
宗炳的澄怀味象”解释为:只有怀着虚静的心,才能很好体会审美对象,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这一理论性的提出,也为中国山水画提供了理论依据。
《叙画》是王微的绘画理论著作,王微认为中国山水画要透过山水的表面抓住事物内部的精神主旨,不能对山水的原貌进行客观性地复制,而是要学会总结提炼,抓住山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实现情与景的交融。
王微和宗炳的理论观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注重主客体关系的协调,注重将自然和内在精神相统一。
所以在中国山水画的艺术创作进程当中,不论是道家主张的“天人合一”还是王微和宗炳提出的“精神享受的理论,都是中国山水画所提倡的根据客观事物而表达情感交融的追求,这一点和印象主义画派的精神内涵是有相似的地方的。
二、莫奈的视觉“印象”莫奈在绘画中格外关注对色彩的运用。
他认为色彩与光照、位置、环境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色彩应该随着这三种因素的变化而随着发生相应的改变。
抓住自然间一霎那的景物,将瞬间定格为永恒,是莫奈的绘画主张,并且莫奈很好的将这种主张实践于具体的绘画之中。
莫奈笔下的风景在不同时间、不同天气下是不同的。
莫奈注重对同一绘画主题放置于不同的时间点进行反复观察,莫奈形象地画出了不同时间点下光景和气氛的变化,传神地表达了光和色的鲜明感与高明度,使得色彩与光协调出了高超的艺术效果,并且创作出了许多印象派经典的代表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象派在中国1874年,莫奈在巴黎展出他那幅著名的风景画《印象·日出》。
当时中国艺术界对发生在遥远的欧洲的这一艺术事件一无所知。
在京城里,大清王朝的同治皇帝病入膏肓,慈禧皇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开始实施她独揽大权的宫廷阴谋。
在中国南方,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格调清新的作品,得到上层文士和市民阶层的一致好评。
他们被称为“海派”画家——中国的“海派”是与法国的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取得历史性成功之后的1887年,一个日本年轻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并对印象派绘画产生巨大兴趣,他就是黑田清辉(Kurodo Seiki 1866—1924)。
黑田清辉于1893年带着印象派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的艺术激情回到日本,立即引发日本艺坛的巨大波澜。
经过一番争论之后,黑田清辉以倾向于印象派的艺术观念改造了东京美术学校的西画教学,并创立了印象派画风占主导地位的绘画团体“白马会”。
1905年,中国天津的李叔同(1880—1942)去日本留学,次年入东京美术学校,成为黑田清辉教授的追随者,他的作品从1909年开始,连续两次参加白马会展览。
李叔同就这样成为中国绘画史上最早接受印象派艺术观念和绘画风格的画家。
中国早期美术教育家姜丹书记述李叔同的绘画,说他的风格属于印象派:“上人于西画,为印象派之作风,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非有大天才真功力者不能也”。
现存于东京美术学校的李叔同毕业作品《自画像》让我们看到李叔同确实是当年东京美术学校所流行的“准印象派”(刘晓路语)风格的实践者。
虽然中国青年去欧美留学的不比去日本留学晚,但中国美术家对印象派的了解与接受,主要是通过日本美术教育这一环节展开的。
“印象派”这一词语,也间接地来自Impression school的日译,古代汉语中没有“印象”一词,当然更没有“印象派”一说。
由前引姜丹书描述李叔同画风的话里,可以感觉到印象派绘画开始传入中国时,中国艺术界对它缺乏确实的理解。
“近看一塌糊涂,远看栩栩欲活”实际上与前辈文人批评西方写实绘画“笔法全无,随工亦匠”之说近似;吴冠中回忆他少年时期听到人们对欧洲现代绘画的评价是“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他去参观刘海粟画展,展览会上有文字提醒观者“须离画十一步半”观赏……这种种说法都反映了当时中国公众对印象派以及西方现代绘画的片面印象,但不同的是姜丹书提出印象派画家都是具有“大天才真功力”者,这一断语透露了20世纪初期的中国文人对西方绘画的态度已经出现了根本性转变。
李叔同虽然是最早接受印象派影响的中国美术家,但他归国后短暂任教期间的主要贡献在绘画写生教学的普及而非印象派艺术的启蒙。
真正推广和实践印象派艺术的是李叔同之后的留日学生,如关良、陈抱一等。
关良(1900—1986)1917年到东京学绘画,他曾回忆对印象派绘画从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有一次我参观印象派画家的几十幅作品,开始怎么也看不懂,真不知他们的作品好在哪里。
有的竞像小孩子的画,毛毛糙糙,引不起‘美’的感觉。
但仔细想一下,既然他们是世界上公认的印象派大师……肯定在这里面会有他的一些独到的可取之处。
我看不懂可能就是‘曲高和寡’……连续十多天的朝夕揣摩,虚心求教,心胸豁然开朗……看了展览会上的作品,再到生活中去仔细观察,感到这些作品的确是有些道理的”。
(《关良回忆录》,上海书画出版社,1984年出版)具有强烈开拓意识的美术教育家刘海粟,是印象派、后印象派的重要推介者。
虽然刘海粟本人不曾接受西洋画的系统训练,但他在对日本作短期访问后,立即满怀激情地推崇西方绘画的新浪潮。
1919年6月,刘海粟撰写《西洋风景画史略》介绍了印象派:“风景画法,自一千八百七十年间,印象派之画家辈出,即非常进步。
缘印象派诸家多作风景画,而有设色鲜明与直接野外写生之二大特点……此等画家,在户外空气之下,先行采取瞬息的自然现象,然后回室内修饰之,此为诸先达所不及之新发明也。
诸印象家有皮沙落尔、枯落乌读蒙耐(1840—)、路诺乃尔(1843—)、希司捋尔(1839—1899)等。
其能宣传此主义者,当推蒙耐……蒙耐亦少作风景画,而多绘人物画为生活者也。
”(上海《美术》杂志第二期) 文中那些诘屈聱牙的外国姓名,依次是毕沙罗、克洛德·莫奈、雷诺阿、西斯莱,但他似乎是把爱德华·马奈与克洛德·莫奈混为一谈了,这是早期谈论印象派的中国艺术家常犯的错误。
早期去美国留学的闻一多,1922年入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1923年转科罗拉多大学艺术系,在美作画受印象派影响。
他的同学,文学家梁实秋说闻一多“学了印象派的画法,用碎点,用各种颜色代替阴影……他不用传统画法,他用粗壮的笔调大勾大抹”。
1925年,闻一多曾撰写《塞藏赞》(塞尚)、《毕痴来》(比亚兹莱)等评介文章。
留日学习绘画的陈抱一(1893—1945),作品具有鲜明的印象派色彩。
据他回忆:“民七八年以后,留欧习画的人先后归来……就大体的作风倾向而说,似可分为两部类,一种是洋画上最通俗的方式;另一种是带上一点印象派风味的,例如邱代明、陈宏、刘抗。
就中比较,最显著的一位是张弦。
民十一二年以后……在一些程度较好的美术青年的眼光中,已渐次能够辨别某一种旧派某一种新派……他们会从大部分陈旧的通俗派洋画之中,找到一些笔调较活的印象派作风。
”(《洋画运动过程略记》)虽然李叔同很早就出家为僧,关良的趣味转向水墨画,闻一多归国后将他的创作定位于文学和诗歌,陈抱一特别赏识的张弦又过早去世,但印象派绘画仍然以迅猛的速度和规模赢得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沿海各大城市主要的美术院校——国立的北平艺专、杭州艺专、私立的上海美专等学校的西洋画教学都倾向于印象派及后印象派风格。
坚持学院写实绘画的实际上则有国立中央大学艺术教育系和私立苏州美专,学院风格的写实主义和印象主义基本上呈现平分秋色的局面。
30年代的中国绘画展览和出版物中随处都可以看到印象派风格的作品。
前面提到的“远看西洋画,近看鬼打架”之谐语,恰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将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作品等同于西洋画的事实。
在艺术理论领域,介绍和探讨印象派的著述于20年代末期开始流传。
在这方面做出显著成绩的有吕澂、林文铮、倪贻德等人。
1920年代担任国立艺术院艺术史教授兼教务长的林文铮,谈西方绘画史如数家珍,他将人类绘画的发展历史归纳为印象主义、写实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它们“周而复始,循环发展”。
他把原始人的艺术也归入印象主义,但它与现代的印象主义不同:“印象派的艺术,是想把自然界表面上的刹那真相永记载在作品中……印象主义可以说是写实主义的单纯化,精巧化……印象主义是介乎最精确之写实和最散漫的放肆主义之间”(《由艺术之循环规律而探讨现代艺术之趋势》,1928)。
从他的话里可以感觉到,中国艺术家很快就理解和认同了印象派艺术。
西方写实绘画从进入中国到为中国艺术界接受,经历了漫长的时间。
而印象派从始为中国人所知到大行其道,间隔的时间显然要短得多。
除了历史环境的变迁之外,印象派绘画与中国文人水墨画在某些方面有相通之处,是其中原因之一。
被誉为近世最具传统学养的水墨画家黄宾虹曾说“泰西绘事,亦由印象而谈抽象;因积点而事线条。
艺力既臻,渐与东方契合”。
他把印象派的出现视之为与东方艺术契合的艺术进步( 黄宾虹《论中国艺术之将来》, 1934年1月30日《美术》创刊号)。
1929年的第一届全国美展中,已经出现了不少具有印象派风味的作品。
评论家将全国美展中的作品风格归为六大类型,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地追随各居其一。
留法归国的女画家潘玉良以色粉画参展,评者谓其技巧得自法国D'egas等名家,“不让大艺术家孟耐Manet等专美於前”(《妇女杂志》十五卷七号,1929年7月)。
在中国艺术家对印象派和后印象派越来越具有好感的时候,对它们的批评也随之而来,这种批评不是来自传统文人画家,而是来自留学巴黎的油画家,最突出的就是坚守学院派写实传统的徐悲鸿,他认为中国美术界对印象派的赞美是由于赞美者之“不知学”。
但徐悲鸿对印象派画家并不一概否定,他对莫奈赞誉有加,他反感的是马奈和雷诺阿,一言以蔽之曰“庸”、“俗”。
1933年7月,雷诺阿作品《小艺术家》在巴黎以17万法郎售出,法国艺术家奔走相告,常书鸿感慨万端地在巴黎撰写《雷诺阿的胜利》,刊登在国内刊物上:“雷诺阿和莫奈可说是印象派前锋队伍中两个最独特的具备着卓绝的情操、艰苦奋勇穷毕生精力向时代挑战着的纯艺术家……人说雷诺阿是胜利了!然而请不要忘记他在仇视和讥刺中的奋斗,他不断地追求,而且这个胜利的酬报是在1933年距他死后14年的今朝。
”印象派之后的各种绘画流派层出不穷,中国人以惯有的大而化之将其统称之为“新派画”。
在“新派画”的篮子里,几乎塞进了19世纪末期以来的所有绘画新流派: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达达主义……这样做确实省事而且省心,人们不必再为辨别那些奇奇怪怪的风格和主张而伤脑筋,费唇舌。
与此同时,在艺术界之外,出现了另一种概括方式——将新派画统称之为“印象派”。
如果有谁看到他不熟悉、不理解的西洋画而又不想唐突褒贬时,便会说:“印象派嘛”!使中国“新派画”的浪潮突然趋于平息的,不是由于学院派的抨击,而是日本军队的炮火。
陈抱一在上海的画室毁于日军炮火,是极具象征意味的悲剧性事件。
按说陈抱一是最不该遭受日本人攻击的中国人——他留学于日本,娶日本姑娘为妻,并按照日本规格建起了自己的画室,画着日本洋画家风格的印象派绘画。
在杭州,被视为“新派画”大本营的国立杭州艺专,在战火逼近时仓惶撤退,林风眠、吴大羽这些新派画家的大作统统毁于日本军人之手。
于是当日的“新派画”家们开始奋起创作抗日宣传画了。
1949年新中国诞生,苏联对西方现代艺术的批判影响了中国理论家对印象派的看法——印象主义是资产阶级艺术的颓废流派,是资本主义文化没落的结果,印象主义是形式主义的最后避难所,苏联和人民民主国家的美术家们正在同艺术中的印象主义的复活进行坚决斗争。
(《苏联大百科全书·印象主义》)实际上苏联画家并不是全都赞同这种观点,不止一个苏联画家从印象派得到形式上的启发,而50—60年代的中国油画家正是从某些苏联画家那里吸收着印象派的艺术营养。
在艺术院校里,有关印象派的出版物仍然在教师和学生中流通,某些教师仍然在向学生传授印象派的绘画观念和技巧。
从海外归来的卫天霖、周碧初、吴冠中等人的作品,一直保持着与印象派绘画风格的联系。
从理论上对印象派的否定持续到1956年。
当年苏联举行全苏美术家代表大会,会上有人公开质疑对印象派艺术家不分青红皂白的打击。
风声传到中国美术界,便吹动不大不小的涟漪。
为印象派鸣不平的中国美术家为数不少,北京中央美术学院连续举行有关印象派艺术的讨论会,许多学生和教授激动地提出自己的看法,但他们大都采取含蓄婉转的方式讲话,例如抹平印象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差异,希望以此取得印象主义的合法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