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法律行为简介PPT课件( 36页)
合集下载
《民事行为》PPT课件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三节 意思表示 第四节 民事行为的效力 第五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2
第一节 概述 一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 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以意思表示为 要素的行为。
3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 事主体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的合法行为。
13
案例
A某与B某约定将自己的一幅画 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B。B已经 准备好现金,A嗣后反悔。B催 告A履行约定,并告之,再不履 行将承担迟延履行责任。 分析:B的催告行为的性质。
14
二 民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单独行为、 契约、合同行为——台湾) 单方行为有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如捐助财产设立财 团法人(捐助法人);有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如所 有权抛弃;有准物权行为的,如债务的免除;有发生 亲属法上效果的,如遗嘱、非婚生子女认领;形成权 的行使,如承认、终止、解除、撤销。 •单方行为又可分有相对人和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 试对上面单方行为作此划分。
31
(十一) 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十二) 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32
三、民事行为的形式(通则第56条)
1、明示形式
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指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书面形式: 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33
书
面 (1)一般书面形式
形 式
(2)特殊书面形式
公证形式 鉴证形式
审核登记 推定形式
20
• 物权行为又可分单独物权行为与合同(契约)物权行为。 • 单独物权行为指依物权人单独意思表示就能发生物权变动效果的行为。如所有权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第三节 意思表示 第四节 民事行为的效力 第五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民事行为
2
第一节 概述 一 、民事行为和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实施的以发生 民事法律后果为目的的以意思表示为 要素的行为。
3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 事主体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 义务的合法行为。
13
案例
A某与B某约定将自己的一幅画 以一万元的价格卖给B。B已经 准备好现金,A嗣后反悔。B催 告A履行约定,并告之,再不履 行将承担迟延履行责任。 分析:B的催告行为的性质。
14
二 民事行为的分类
(一)单方行为与双方行为、多方行为(单独行为、 契约、合同行为——台湾) 单方行为有发生债权法上效果的,如捐助财产设立财 团法人(捐助法人);有发生物权法上效果的,如所 有权抛弃;有准物权行为的,如债务的免除;有发生 亲属法上效果的,如遗嘱、非婚生子女认领;形成权 的行使,如承认、终止、解除、撤销。 •单方行为又可分有相对人和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 试对上面单方行为作此划分。
31
(十一) 要式行为与不要式行为 (十二) 生前行为与死因行为
32
三、民事行为的形式(通则第56条)
1、明示形式
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
书面形式
指以对话的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书面形式: 指用书面文字形式所进行的意思表示。
33
书
面 (1)一般书面形式
形 式
(2)特殊书面形式
公证形式 鉴证形式
审核登记 推定形式
20
• 物权行为又可分单独物权行为与合同(契约)物权行为。 • 单独物权行为指依物权人单独意思表示就能发生物权变动效果的行为。如所有权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二 2、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民
事 3、有偿行为与无偿行为
行 为 4、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第五章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李智鸿
1
自然人的死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自然灾害的发生
法律 意外事故的发生
事件 时间的流逝
民
-------------
事 法 律 事 实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 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客观现象
民事行为
有效民事行为(民事 法律行为) 无效民事行为 可变更或可撤销的民
法律
事行为 效力未定的民事行为
行为
能够引起法律后果 的行为
9
【例四】甲对乙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首饰 ”。乙拿不定主意,双方约定,乙考虑10天,10 天内乙未作表示的,视为同意。15天过去了,乙 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的互易合同成立。因为 甲、乙约定乙的沉默视为同意。
【例五】甲给乙写信说:“用我的A房屋换你的B 首饰。你考虑10天,10天后未作表示的,视为同 意”。15天过去了,乙未作任何表示。甲、乙间 的互易合同不成立。因为,沉默作为意思表示的 方式仅限于法律的明确规定和当事人的事先约定 。
3
二、意思表示的构成要素
意思表示是一个意思由内到外的表示过程。
单纯的停留在内心的主观意思是没有法律意义的,该 意思必须表示在外,能够为人所知。意思表示概念意 味着法律行为参与人欲设立一定法律关系的主观想法 的外在表达或宣示。
意思表示包含两个最基本的要素:
一、内心意思
二、表示行为
4
内心意思的要素有三: 1、行为意思(控制自己的行为) 2、表示意思(明了自己的行为具有某种法律意义的意思) 3、效果意思(行为所追求的法律效果之内容) 表示行为的方式有三: ①明示、 ②推定方式(以行为表明内心意思)、 ③沉默方式(在法律明确规定或者当事人事先约定时,通
7第七章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财单有 诺 要 主 独 有 财生
产方偿 成 式 、 立 因 产前
、、、 、 、 从 、 、 处、
身双无 实 不 民 辅 无 分死
份方偿 践 要 事 助 因 、因
民、民 民 式 法 民 民 财民
事多事 事 行 律 事 事 产事
法方法 法 为 行 法 法 负法
乘人之危。指行为人利用对方当事人的急迫需要或 危难处境,迫使其接受对其非常不利的条件而作出 违背本意的意思表示。
第二节 意思表示
五、意思表示的解释
(一)意思表示的解释原则
1.意思主义
2.表示主义
3.折衷主义
(二)意思表示的解释方法
1.文义解释
2.体系解释
3.目的解释
4.习惯解释
5.诚信解释。
第三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5.误传。指由于传达人或传递机关的错误而使表 意人的意思表示发生错误。
第二节 意思表示
四、意思表示的不自由
1.欺诈。指当事人一方故意编造虚假情况或隐瞒 真实情况,使对方陷入错误而为违背自己真实意思 表示的行为。
胁迫。指以给自然人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 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其他组织的 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 出违背真意的意思表示。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 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 民事法律行为的附款,是指依当事人的意志
附加作为该民事法律行为的内容,以其确定 该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发生或者消灭的约款。 本节介绍的附款,主要是条件与期限
第四节 附条件与附期限的 民事法律行为
二、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概念 指在民事法律行为中规定一定的条件,并把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 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定义和基本要素
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 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 律关系。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意思表示、法 律目的和形式等。
意思表示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人应当具备以自己的真实意 愿作为法律行为的基础的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和保护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确认
确认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真实 性。法院承认它们是合法和 有效的。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保护
根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法 律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1
无效的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不具有法
律效力。
3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未满合同能力、重大误解等。
案例分析
合同案例
买房签订的购房合同。
客体能力
客体能力指用于法律行为的财产 或权益。具备处分这些财产或权 益的能力。
客体能力的限制
四个方面:法律禁止、原则禁止、 事实禁止和限制行为能力。
法律意义和效力
1
法律意义
合法性和正当性。 保证民事主体的法律利益。
2
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保护、规范和实现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主要种类和特征
• 合同 • 法定代理 • 委托代理 • 捐赠
委托代理案例
一致同意由律师代理,出具授权 委托书。
捐赠案例
名画捐赠到博物馆展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定义、基本要素、法律意义、 主要种类和特征等内容。
学习笔记
要点记录和归纳总结。
学习体会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 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主体之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律关系,是民事法 律制度的核心内容。
定义和基本要素
定义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之 间通过表达意思而产生的法 律关系。
基本要素
主体、客体、意思表示、法 律目的和形式等。
意思表示能力
行为能力
行为人应当具备以自己的真实意 愿作为法律行为的基础的能力。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确认和保护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确认
确认法律行为的效力和真实 性。法院承认它们是合法和 有效的。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保护
根据法律保护民事主体的法 律利益。
民事法律行为的无效
1
无效的后果
2
民事法律行为被认定为无效,不具有法
律效力。
3无Βιβλιοθήκη 的原因未满合同能力、重大误解等。
案例分析
合同案例
买房签订的购房合同。
客体能力
客体能力指用于法律行为的财产 或权益。具备处分这些财产或权 益的能力。
客体能力的限制
四个方面:法律禁止、原则禁止、 事实禁止和限制行为能力。
法律意义和效力
1
法律意义
合法性和正当性。 保证民事主体的法律利益。
2
法律效力
从法律上保护、规范和实现民事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
3
主要种类和特征
• 合同 • 法定代理 • 委托代理 • 捐赠
委托代理案例
一致同意由律师代理,出具授权 委托书。
捐赠案例
名画捐赠到博物馆展览。
总结
知识点回顾
定义、基本要素、法律意义、 主要种类和特征等内容。
学习笔记
要点记录和归纳总结。
学习体会
对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概念和 法律效力有更深入的了解。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PPT
• 1、甲得向谁主张权利? • 2、设丙擅将该屋让售于善意之丁,并办毕所有权
移转登记时,甲得对丙主张何种权利?
第五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一、故意的不一致
• (一)真意保留
•
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示与其真
意不同之意思的意思表示。
• ①须有意思表示
• ②须表示与真意不符
• ③须表意人明知其表示与真意不符
间。若不能的原因有可能消灭,而法律行为标的有变为可
能之希望,属于一时不能。
• 5、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
•
全部不能,指法律行为标的全部不能实现。法律行为
标的仅一部不能实现,属于一部不能。
•
区别实益在于:一部不能原则上使法律行为全部无效,
但除去该无效部分后其余部分仍可成立者,其余部分仍为
有效。
案例
•
在某扶轮社年会,主席宣布前任总监80大寿,
• (三)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及立法的缺点
•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及立法的最大缺点在于:严重损
害出卖人利益,违背交易活动中的公平正义。在交付标的
物之后发现买卖契约未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因物权行为
之无因性,不受债权行为影响,买受人仍取得标的物所有
权。出卖人仅能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
• 1、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
•
事实不能,指法律行为之标的在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
法律不能,指因法律的理由而致不能,多系违反法律
强行规定。
•
区别实益在于:事实不能使法律行为无效,法律不能
属于法律行为内容违法问题。
• 2、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
自始不能,指不能的原因发生在法律行为成立之前。
移转登记时,甲得对丙主张何种权利?
第五节 意思与表示不一致
• 一、故意的不一致
• (一)真意保留
•
真意保留,指表意人故意隐匿其真意,而表示与其真
意不同之意思的意思表示。
• ①须有意思表示
• ②须表示与真意不符
• ③须表意人明知其表示与真意不符
间。若不能的原因有可能消灭,而法律行为标的有变为可
能之希望,属于一时不能。
• 5、全部不能与一部不能
•
全部不能,指法律行为标的全部不能实现。法律行为
标的仅一部不能实现,属于一部不能。
•
区别实益在于:一部不能原则上使法律行为全部无效,
但除去该无效部分后其余部分仍可成立者,其余部分仍为
有效。
案例
•
在某扶轮社年会,主席宣布前任总监80大寿,
• (三)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及立法的缺点
•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及立法的最大缺点在于:严重损
害出卖人利益,违背交易活动中的公平正义。在交付标的
物之后发现买卖契约未成立、无效或被撤销,因物权行为
之无因性,不受债权行为影响,买受人仍取得标的物所有
权。出卖人仅能依不当得利之规定请求返还。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件
• 1、事实不能与法律不能
•
事实不能,指法律行为之标的在事实上不可能实现。
•
法律不能,指因法律的理由而致不能,多系违反法律
强行规定。
•
区别实益在于:事实不能使法律行为无效,法律不能
属于法律行为内容违法问题。
• 2、自始不能与嗣后不能
•
自始不能,指不能的原因发生在法律行为成立之前。
《民事法律行为》课件
行为人的意思表示必须真实,不存在欺诈、胁迫或错误的情况。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符合法定形式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公证、登记等形式,否则可能被认 定为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自成立 时起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目录
•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 • 附条件的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01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征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民事法律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重要 原因。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3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可将民事
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2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成立要件
意思表示真实
内容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 任何因欺诈、胁迫或错误导致的行为可能 被撤销或无效。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 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 反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现自身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和自愿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 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促进经济发展
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 定,也不能违背公序良俗。
符合法定形式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必须采用书面、公证、登记等形式,否则可能被认 定为无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状态
有效
民事法律行为符合成立要件和生效要件,自成立 时起具有法律效力。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目录
•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瑕疵 • 附条件的与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 民事法律行为的解释
01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征
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
民事法律行为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 和民事义务,是民事法律关系变动的重要 原因。
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3
根据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否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可将民事
法律行为分为要式民事法律行为和不要式民事法律行为。
02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成立要件
意思表示真实
内容合法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真实的意思表示, 任何因欺诈、胁迫或错误导致的行为可能 被撤销或无效。
行为的内容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违反 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也不能违 反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的意义
保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实现自身权利和利益的重要手段 ,通过民事法律行为,民事主体可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 事权利和民事义务,保护自身合法权益。
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的合法性和自愿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 障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促进经济发展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1、经追认权人追认,自始有效; 2、追认权人拒绝追认的,无效; 3、相对人享有催告权和撤回权。
案例分析
•2006年2月2日,25岁的王新平与邻居家11岁的张夏 到街上玩,正遇见福利奖券摸奖活动,王新平摸了几 张都未中,这时张夏去摸,但张夏没有带钱,王新平 当即递给张夏2元钱,张夏说回家还他,王新平说不 用。结果,张夏摸得价值1000O元的一等奖。此时, 王新平声称,此奖是他出钱请张夏模的,应归他本人 所有,他愿意给张夏1000元劳务费。张夏的父母不同 意,最后诉至法院。 •问: •1.王新平交给张夏2元钱的行为是委托行为还是赠 与行为? •2.张夏摸奖的行为是否独立有效?
• 1.要式行为:指须依一定形式成立的法律行为, 主要包括书面、公证、登记、批准等。
• 2.不要式行为:指无须依一定形式的法律行 为。
(二)区分意义
•不要式行为由当事人自由选择行为方式; 要式行为当事人须采用法定方式。
三、诺成性行为与实践性行为
• (一)标准
• 以法律行为为意思表示之外是否还须交付实 物为标准。
七、有因行为与不因行为(此种划分仅
发生于财产行为)
• (一)标准
• 以法律行为与其原因关系为标准。 • 1、有因行为:是指法律行为与其原因不可分
离,以其原因为要素的法律行为。
• 2、无因行为:是指行为与其原因可以分离 的法律行为。
(二)区别意义
• 有因行为如原因不存在,则行为无效;无 因行为,原因即使不存在或无效,其行为 仍有效,仅发生不当得利问题。
三、民事法律行为被确认无效的法 律后果
无效的民事行为自始无效
1、返还财产 2、赔偿损失 3、其他后果
一、概念
是指行为人的意思与表示不一致及意思表示 不自由,导致非真实意思表示,法律并不使之 绝对无效,而是权衡当事人的利害关系,赋予 表意人撤销权的民事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简介pptx
《民事法律行为简介》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 •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的关系 • 民事法律行为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01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 期法律效果的行为。 1. 民事法律行为属于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3. 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特征 2.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 4.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是不同的。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 2
单方行为
仅由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 律行为,如订立遗嘱、放弃债权、抛弃所有权 、行使形成权等。
双方法律行为
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 法律行为,如订立合同、缔结婚姻等。
代理关系
代理关系包括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代理人与第 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代理的必要性
代理制度可以帮助当事人解决无法亲自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问题 ,提高民事活动的效率和便捷性。
代理的种类
法定代理
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 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 ,例如父母为未成年子 女的法定代理人。
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是指当事人通 过授权委托书或合同等 方式,将代理权授予他 人行使的一种代理方式 。
意思表示的自愿性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作出,即当事人应当在不受他人强迫或 威胁的情况下自愿作出意思表示。如果意思表示并非基于自愿,则可能影响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行为标的要素
标的的确定性
民事法律行为的标的应当明确、具体,即当事人应当在行为中明确约定某种权利 或义务作为标的。如果标的模糊不清或无法确定,将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民事法律行为的要素 • 民事法律行为的种类 •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 民事法律行为与代理的关系 • 民事法律行为与诉讼时效的关系
01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民事法律行为是民事主体通过意思表示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能够产生当事人预 期法律效果的行为。 1. 民事法律行为属于重要的民事法律事实。
3. 能够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效果。
特征 2.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 4.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是不同的。
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1 2
单方行为
仅由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能成立的民事法 律行为,如订立遗嘱、放弃债权、抛弃所有权 、行使形成权等。
双方法律行为
基于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致而成立的民事 法律行为,如订立合同、缔结婚姻等。
代理关系
代理关系包括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以及代理人与第 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代理的必要性
代理制度可以帮助当事人解决无法亲自行使权利或履行义务的问题 ,提高民事活动的效率和便捷性。
代理的种类
法定代理
法定代理是指根据法律 规定而产生的代理关系 ,例如父母为未成年子 女的法定代理人。
委托代理
委托代理是指当事人通 过授权委托书或合同等 方式,将代理权授予他 人行使的一种代理方式 。
意思表示的自愿性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基于当事人的自愿作出,即当事人应当在不受他人强迫或 威胁的情况下自愿作出意思表示。如果意思表示并非基于自愿,则可能影响 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行为标的要素
标的的确定性
民事法律行为的标的应当明确、具体,即当事人应当在行为中明确约定某种权利 或义务作为标的。如果标的模糊不清或无法确定,将影响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
民法课件《民事法律行为》
当事人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至少有两个当事人,且他们必 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当事人所追求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并 且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
形式合法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如合同 需要书面形式。
生效要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 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条件的成就
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 出现,即该事实发生与否,由 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条件的效力
条件的效力在于决定民事法律 行为的生效或解除,对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期限的概念
期限是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时间, 作为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消灭的根据。
期限的种类
期限可分为始期和终期,分别在期限 届至时和期限届满时使法律行为效力 产生或消灭。
详细描述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于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到欺诈、胁 迫等原因,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的行为。这类行为在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但 一旦被撤销,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结词
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效力尚不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
详细描述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由于缺乏有效要件, 其效力尚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来确定其效力的行为。例如,
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书面形式
指当事人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默示形式
指当事人以不作为的方式表达 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 。
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至少有两个当事人,且他们必 须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标的可能性
当事人所追求的标的必须是可能的、合法的,并 且不属于法律禁止的范围。
形式合法
某些民事法律行为需要采取特定的形式,如合同 需要书面形式。
生效要件
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意思表示真实
当事人必须具备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能 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条件的成就
条件的成就指作为条件的事实 出现,即该事实发生与否,由 当事人约定或法律规定。
条件的效力
条件的效力在于决定民事法律 行为的生效或解除,对当事人 的权利义务关系产生重大影响
。
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期限的概念
期限是民事法律行为中约定的时间, 作为法律行为效力产生或消灭的根据。
期限的种类
期限可分为始期和终期,分别在期限 届至时和期限届满时使法律行为效力 产生或消灭。
详细描述
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由于行为存在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受到欺诈、胁 迫等原因,当事人有权请求撤销的行为。这类行为在撤销前具有法律效力,但 一旦被撤销,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总结词
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效力尚不确定,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
详细描述
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是指民事法律行为虽已成立并对外公示,但由于缺乏有效要件, 其效力尚处于不确定状态,有待于其他行为或条件的成就来确定其效力的行为。例如,
指当事人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书面形式
指当事人以文字符号的方式表 达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 式。
默示形式
指当事人以不作为的方式表达 内心意思的民事法律行为形式 。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5
• 2、分类: • ①表意行为与事实行为(广义民事行为); • ②作为与不作为; • ③适法(合法?)行为与不合法行为(非法行
为?)。 • 法不禁止即自由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6
民事行为结构图
民事行为(广义)
表意行为(狭义
民事行为)
事实行为
合法行为(民事 不合法行为(效力
法律行为)
• 26: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时生效。承诺不需要通知的,根 据交易习惯或者要约的要求作出承诺的行为时生效。
• 采用数据电文形式订立合同的,承诺到达的时间适用本 法第十六条第二款的规定。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19
四、意思表示的分类
• 1、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与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 • 2、对话的意思表示与非对话的意思表示; • 3、独立的意思表示与不独立的意思表示; • 4、明示的意思表示与默示的意思表示; • 5、健全的意思表示与不健全的意思表示。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3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 一、民事行为 • 二、民事法律行为 •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 四、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4
一、民事行为
• 1、概念:有二义: • ①广义:指民事主体所实施的、能够产生财产或
人身等民法后果的行为。包括民事表意行为与民 事事实行为。 • ②狭义:仅指民事表意行为,指以意思表示为要 素,能够发生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民法通则》 采此义。
• ①须为自主行为;②须为外界所识别。
民法学民事法律行为
18
三、意思表示的生效
• 1、立法例:
• ①发信主义;②到达主义;③理解主义。
• 2、我国法律规定:
第四讲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共36页PPT资料
名义实施民事法律行为,法律后果由被代 理人承担的法律制度。
二、代理行为的构成要件: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行为 代理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三、代理的分类
按照代理权产生的根据不同,代理可以分 为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
目的的可能性 不包括动机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是合法行为
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
内容
意思表示不
形式
等于民事法
律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明 示
口头形式
形 式
数据电文
电子商务
书面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公证
暗 示
推定
形
式
沉默:有法律明确规定
签证
4、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1 委托代理因下述事实的出现而终止:
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 (3)代理人一方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或
解散。
2 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因下列情况而终 止:
(1)被代理入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讲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代理
1、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主体是民事主体
(2)目的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
(3)是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特征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民事法律后果为目 的的行为
二、代理行为的构成要件:
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实施行为 代理人在代理权限内实施的行为 代理的行为是具有法律意义的行为 后果由被代理人承担
三、代理的分类
按照代理权产生的根据不同,代理可以分 为
法定代理 指定代理 委托代理。
目的的可能性 不包括动机
以意思表示为要素 是合法行为
与事实行为的根本区别
内容
意思表示不
形式
等于民事法
律行为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3、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明 示
口头形式
形 式
数据电文
电子商务
书面形式
一般书面形式
特殊书面形式:公证
暗 示
推定
形
式
沉默:有法律明确规定
签证
4、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1 委托代理因下述事实的出现而终止:
1)代理期限届满或代理事务完成。 (2)被代理人取消委托或者代理人辞去委托。 (3)代理人一方死亡。 (4)代理人丧失民事行为能力。 (5)作为被代理人或者代理人的法人终止或
解散。
2 法定代理或指定代理因下列情况而终 止:
(1)被代理入取得或恢复民事行为能力。
第四讲 民事法律行为和代理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 第二节 代理
1、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法人设立、变更、
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1)主体是民事主体
(2)目的是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 关系
(3)是合法行为
2、民事法律行为特征
2、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民事主体实施的以民事法律后果为目 的的行为
民事法律行为简介PPT(36张)
对法人而言,其民事行为能力是和民事权利能 力相一致的,法人的行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规定 的业务范围。所以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要在核 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之内。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为 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的,同时与其所表达 的意思相一致。通常情况下,表示意思与内 心效果意思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出现表示意 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形,此即意思表示 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为,如属于法 律规定的应被宣告无效情况,则不应产生法 律效力。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
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案例
原告庄某、被告陈某系单位同事,原告为一 般职工,被告为部门经理。1995年7月30日凌晨, 原、被告所在单位被盗,被告个人被盗窃海通证 券公司债券1.5万元。被告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 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 首。之后,原告怀疑此事系其同学凤凯所为,便私 下约见被告,声明债券并非原告所偷,但可由原告 付给被告人民币1.5万元,此事就此作罢,要求被 告不要让别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
这个案子属于上述无效民事 行为的哪一种?
我们来看法院的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对犯罪 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出于自身利益,不 顾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私了”,其行为特
征 构成无效民事行为。原告以被告不当得利为 由要求返还钱款的主张不能成立,应按无效 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来处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 第2款之规定判决:被告陈某返还原告庄某人 民币1.5万元。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为 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的,同时与其所表达 的意思相一致。通常情况下,表示意思与内 心效果意思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出现表示意 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形,此即意思表示 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为,如属于法 律规定的应被宣告无效情况,则不应产生法 律效力。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
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案例
原告庄某、被告陈某系单位同事,原告为一 般职工,被告为部门经理。1995年7月30日凌晨, 原、被告所在单位被盗,被告个人被盗窃海通证 券公司债券1.5万元。被告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 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 首。之后,原告怀疑此事系其同学凤凯所为,便私 下约见被告,声明债券并非原告所偷,但可由原告 付给被告人民币1.5万元,此事就此作罢,要求被 告不要让别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
这个案子属于上述无效民事 行为的哪一种?
我们来看法院的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对犯罪 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出于自身利益,不 顾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私了”,其行为特
征 构成无效民事行为。原告以被告不当得利为 由要求返还钱款的主张不能成立,应按无效 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来处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 第2款之规定判决:被告陈某返还原告庄某人 民币1.5万元。
《民事法律行为概述》课件
是指触犯刑法的犯罪行为,旨在追究刑事责任和维护社会秩序。
民事法律行为和刑事行为的性质、目的和后果截然不同。民事法律行为基于平等自愿原则,旨在调整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刑事行为是犯罪行为,旨在追究刑事责任和维护社会秩序。在后果上,违反民事法律行为可能承担民事责任,而违反刑事行为将面临刑事处罚。
民事法律行为
效力瑕疵
指民事法律行为在成立时存在缺陷,导致其不能完全具备合法有效的条件。
03
效力待定民事法律行为
因欠缺有效条件,需经权利人追认或满足特定条件后方可生效。
01
无效民事法律行为
因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违背公序良俗而自始无效。
02
可撤销民事法律行为
因重大误解、显失公平或一方以欺诈、胁迫、乘人之危,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而可被撤销。
客体灭失
如不可抗力、第三人侵害等其他原因也可能导致民事法律行为的变更或消灭。
其他原因
05
民事法律行为与相关以意思表示的方式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关系的合法行为。
事实行为
是指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而直接根据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的行为,如侵权行为、无因管理等。
区别
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要素,旨在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权利和义务关系,具有合法性;而事实行为不以意思表示为要素,直接根据法律规定产生法律后果,不涉及合法性问题。
如合同、遗嘱等,发生在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属于私法领域。
是指行政主体在执行任务、行使权力时所实施的具有法律效力的行为,属于公法领域。
刑事行为
区别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合法性、意思自治、平等自愿和诚实信用等特征,是民事主体实现个人意志、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 1、民事行为:①概念:民事主体所实施的、 能够产生财产或人身等民法后果的行为。②分 类:事实行为与表意行为;作为与不作为;合 法行为与非法行为。
• 2、民事法律行为:①概念:民事主体旨在设 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行为(民 通58: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 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
人处于危难有求于人时,乘机提出某些
苛刻条件,并迫使其作出违背其真意的
意思表示。②构成要件:表意人客观上
处于危难之际;相对人乘机提出苛刻条
件(主观上有故意);表意人在平时情
况下不可能接受这些条件但此时不得已 接受。③法律效果:无效(民通58), 可撤销(合同法54)
h
16
第二节 有瑕疵的民事表意行 为
h
12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5
• 5、误传:①概念:因第三人传达信息错 误而致相对人对表意人的意思发生错误 的认识。②构成要件:有表意人的意思 表示;第三人传达错误;相对人信其错 误的意思表示。③法律效果:表意人仍 应受其外部意思束缚(代理?)
h
13
五、有瑕疵的意思表示6
• 6、欺诈:①概念:相对人故意虚构事实或隐 瞒真相,致表意陷入错误认识,而作出的违背 其内心意愿的意思表示。②构成要件:相对人 有欺诈的行为(掩盖真相、虚构或歪曲事实, 有告知义务而沉默)与主观故意(恶意);表 意人因此陷入错误认识并作出了违背其内心意 愿的意思表示。③法律效果:无效(民通58、 合同法52);可撤销(合同法54)
h
18
一、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民事行为2
• 3、《民法通则》第58条规定的无效的民事行 为的种类:①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②限 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③一 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 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④恶意患通, 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⑤违反法 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⑥经济合同违反国家 指令性计划的;⑦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民事法律行为PPT课件
▪ 基于错误的不真实
错误、误传
▪ 意思表示不自由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体系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的法律行为
▪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 行为
案例 李某诉张某请求确认离婚无效案
▪ 李某于1996年2月与张某结婚,婚后育有一女。2003年9月, 张某与陈某相识并时常背着丈夫与其姘居,后被李某察觉。 张某请求李某原谅,并发誓一定与陈某一刀两断。李某原谅 了妻子。过了几天,张某对李某说道:“我为那个男人付出 的太多了,就这么与他断绝来往,我不甘心,也不划算。他 非常有钱,已经先同意买套房子给我,但有个条件,就是我 必须单身。”接着张某与李某商量,夫妻俩先假离婚,等房 子拿到手了,再复婚。李某最终同意签离婚协议,并与张某 一起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拿到离婚证的次日, 张某就变了一副面孔,对李某说道,两人不再是夫妻了,将 来要复婚,想也别想。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宣告其离婚 无效。
▪ 通常情况下,意思表示要经过内心意愿和表 示行为两个阶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
指法律规定成立法律行 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 素
▪ 当事人。即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主体。
▪ 标的。即所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内容。
▪ 意思表示。即表意人必须完 整地将要设立、变更或终止 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心意思 表现于外部。
区分意义:
要式法律行为中,若不具备法定或约定 的形式要件,则民事行为不成立或不生效。
错误、误传
▪ 意思表示不自由 欺诈、胁迫、乘人之危
三、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体系
▪ 无效的民事法律行为 ▪ 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 效力待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 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一)无效的法律行为
▪ 行为人不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的行为
▪ 意思表示不真实的民事行为
▪ 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社会公共利益的民事 行为
案例 李某诉张某请求确认离婚无效案
▪ 李某于1996年2月与张某结婚,婚后育有一女。2003年9月, 张某与陈某相识并时常背着丈夫与其姘居,后被李某察觉。 张某请求李某原谅,并发誓一定与陈某一刀两断。李某原谅 了妻子。过了几天,张某对李某说道:“我为那个男人付出 的太多了,就这么与他断绝来往,我不甘心,也不划算。他 非常有钱,已经先同意买套房子给我,但有个条件,就是我 必须单身。”接着张某与李某商量,夫妻俩先假离婚,等房 子拿到手了,再复婚。李某最终同意签离婚协议,并与张某 一起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但拿到离婚证的次日, 张某就变了一副面孔,对李某说道,两人不再是夫妻了,将 来要复婚,想也别想。李某诉至法院,要求法院宣告其离婚 无效。
▪ 通常情况下,意思表示要经过内心意愿和表 示行为两个阶段。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和生效
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是
指法律规定成立法律行 为所必不可少的事实要 素
▪ 当事人。即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主体。
▪ 标的。即所进行特定民事法 律行为的内容。
▪ 意思表示。即表意人必须完 整地将要设立、变更或终止 的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心意思 表现于外部。
区分意义:
要式法律行为中,若不具备法定或约定 的形式要件,则民事行为不成立或不生效。
民法 民事法律行为 幻灯片PPT
同上
2000年7月5日,由于连降大雨,甲所在村庄被大 水淹没,甲爬到一棵大树上。这时乙划船过来, 甲要求将其运到平安地带。乙提出得给5000元劳 务费。甲表示同意。在乙将甲运到平安地带后, 甲给乙写了5000元的欠据。后乙索要未果,起诉 到法院。
同上
1998年5月20日李某让其子李华到广州某医药公 司门市部购置“首乌〞15斤,由于李华是浙江人, 浙江“首乌〞与广州“草乌〞相似。售货员误听 为“草乌〞15斤,而李华并不懂中草药的区别。 后李某发现有误,就提出更换,而药店提出, “药品一经售出,概不退还〞,并且没有发票。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生效的时间不同. 财产行为与身份行为 产生的后果不同.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 债权行为即是负担行为;而
处分行为有物权行为与准物权行为.法律意义:物 确实定不同;公式方法不同;对处分权要求不同. 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 有因行为与无因行为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概述
举例说明:甲将某花瓶卖给乙,双方订立了合同; 甲按照约定将花瓶交给乙,乙把钱交给甲。甲用 这笔钱与两个人合伙设立了合伙企业。
二、民事行为的生效为法律判断,其一般生效要 件要特别注意掌握。
1、行为人有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节 民事行为的成立与生效
2、意思表示真实〔自愿〕 不自愿:欺诈、胁迫、乘人之危、显失公平 不真实:成心的意思表示不一致〔真意保存;虚伪表示;
隐藏行为〕;无意的意思表示不一致〔错误、误传〕
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行为内容和目的合法、可能、确定、妥当〕 特别生效要件:房地产抵押合同要登记等 三、一般生效要件的适用。
同上
中国公司在收到合同文本后,对单价条款中的 “CNF〞不同意,就在香港公司的 上做出变更, 改为“CIF〞,在 件上盖了中国公司的业务专 用章,并将 退给香港公司。中国公司另外发 了 给香港公司,主要内容是:己将修改后的 传给贵公司,请确认后尽快将合同正本寄过来, 以便我们报上级批准后,待我公司签字盖章,确 认合同成立。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
所谓不违反法律,指的是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 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 的授权或任意性规定以规避法律,还应该包括不违反 国家政策;所谓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 同利益,社会经济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风尚等皆应 包括在内。
任何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必须同时具备 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有效,也才能产生相应 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
(二)无效民事行为的类型
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的 ;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依法不能独立实施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
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所为的; 4、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
益的 5、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 6、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
案例
原告庄某、被告陈某系单位同事,原告为一 般职工,被告为部门经理。1995年7月30日凌晨, 原、被告所在单位被盗,被告个人被盗窃海通证 券公司债券1.5万元。被告向公安机关报案后,又 在单位内召集职工说明政策,要求作案者投案自 首。之后,原告怀疑此事系其同学凤凯所为,便私 下约见被告,声明债券并非原告所偷,但可由原告 付给被告人民币1.5万元,此事就此作罢,要求被 告不要让别人知道,也不要再追究。
这个案子属于上述无效民事 行为的哪一种?
我们来看法院的审理。
法院经审理认为:原、被告双方对犯罪 行为所造成的损害结果,出于自身利益,不 顾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私了”,其行为特
征 构成无效民事行为。原告以被告不当得利为 由要求返还钱款的主张不能成立,应按无效 民事行为的法律后果来处理。根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 第2款之规定判决:被告陈某返还原告庄某人 民币1.5万元。
不能将所有民事行为都看作是民事法律行为。
二、民事法律行为的特征
(一)当事人为了取得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 而进行的行为
(二)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基本特征 (三)民事法律行为必须是合法行为
第二节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是指行为人做 出意思表示的方式。
包括以下四种形式: 一、口头形式 二、书面形式 三、推定形式 四、默示形式
对法人而言,其民事行为能力是和民事权利能 力相一致的,法人的行为能力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规定 的业务范围。所以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必须要在核 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围之内。
二、意思表示真实
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 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意愿为 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的,同时与其所表达 的意思相一致。通常情况下,表示意思与内 心效果意思是一致的,但也可能出现表示意 思与效果意思不一致的情形,此即意思表示 有瑕疵。意思表示有瑕疵的行为,如属于法 律规定的应被宣告无效情况,则不应产生法 律效力。
被告同意后,原告于1995年8月先后3次 给付与被告人民币计1.5万元,被告收款后未将 此情况报告公安机关。1995年11月,盗窃犯凤 凯(系本案原告同学)因盗窃上海申花足球队 财物而被抓获,其供认,本案被告的1.5万元 债券亦系其所盗。1996年1月,公安机关从被 告处得知原告私下付与被告人民币1.5万元一 事后,即对原告进行审查,后排除原告共同参与 犯罪的嫌疑。1996年7月,原告庄某提起诉讼, 要求被告陈某返还人民币1.5万元。
此外,民事法律行为还应符合法定形式。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道题:
下列行为中不属于民事法律行宴的行为
C.遗嘱行为
D.拾得遗失物归还失 主的行为
第四节无效民事行为与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
(一)无效民事行为的概念
无效民事行为,是指不具备民事法律 行为的有效条件,从而不能产生行为人预 期的民事法律后果的行为。
原告庄某诉称:被告1.5万元债券在单位遭 窃后,怀疑原告所为,原告为能继续在被告处工 作,故私下给付被告人民币1.5万元。因盗窃犯 已受刑事处罚,故请求认定被告系不当得利并 返还原告1.5万元。
被告陈某辩称:原告自愿将1.5万元给付被 告并要被告不追究此事,证明原告与盗窃有关。 现受刑事处罚的盗窃犯恰是原告的密友,故应 认定原告系代盗窃犯还款,被告取得的是合法 利益。
三、推定形式
推定形式是指行为人通过有目的、有意义的 积极行为,使他人可以推断出其内心的意思。
如房屋租期届满后,出租人继续接受承租 人交纳的房租,即可推断出双方已作出延长 租期的意思表示。
四、默示形式
默示形式是指行为人没有进行任何积 极行为,而从他的沉默中认定他已作了某种 意思表示。
如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在 遗产处理前,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 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一、口头形式
口头形式是指行为人采用当面交谈、 电话协商等谈话的方式进行的意思表示。 除法律明确规定不能使用口头形式的外, 一般的民事法律行为均可采取口头形式。
二、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行为人采用合同书、信函、电报、 传真等书面文字进行的意思表示。
书面形式又可分为一般书面形式和特殊书面形 式。
一般书面形式必须有当事人签名、盖章才具有 法律效力;特殊书面形式还须经过公证、签证、 审批核准或登记后才生效。
第二章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第二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第三节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第四节 无效或者可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
第一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一、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
▲民事法律行为,是指公民或者法人及其他组织 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 为。
注意: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落脚于“合法行为”,
第三节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就是确定民事主 体的民事行为是否有法律效力的原则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民事主体据以独立实施民事法 律行为的法律资格。法律不仅要求民事法律行为的行为 人必须具有行为能力,而且要求民事行为能力与行为人 的“相应”。
对公民而言,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单独实施 法律行为,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 智力相当的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则不能实施民 事法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