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合集下载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二章  声现象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人说话,唱歌靠声带的振动发声,婉转的鸟鸣靠鸣膜的振动发声,清脆的蟋蟀叫声靠翅膀摩擦的振动发声,其振动频率一定在20-20000 次/秒之间。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发声,空气能传播声音。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v 固>v 液>v 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ft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二、声音的特性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 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频率单位次/秒又记作Hz 。

超声和次声: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20 HZ~ 20000 HZ。

人们把高于20000 HZ 的声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 HZ 的声叫做次声波,它们都统称为声,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常为超声声;地震、海啸、台风,还有大象发出的声是次声。

动物的听觉范围比人的听觉范围广(广、窄)。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归纳声音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物理现象之一,它是物体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所产生的机械波。

声音不仅在人类沟通和交流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科学研究和工程应用领域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该章节内容。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引起的,物体振动使空气分子振动,进而传递能量形成声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主要传播介质是气体、液体和固体。

在这些介质中,声波会引起介质分子的振动传递,形成声音的传播。

二、声音的特性1. 声音的强度:声音的强度取决于声源的振幅大小,与传播距离成反比。

强度的单位是分贝(dB)。

2. 声音的频率:频率表示声音发生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

不同频率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音调。

3. 声音的音调:音调是声音的高低音程,与声音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 声音的响度:响度是声音的主观感觉,与声音的强度有关。

响度越大,声音越响亮。

三、声音的传播特性1. 声音的直线传播:当声音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其传播路径是直线。

2. 声音的反射:声音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根据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关系可以推导出声音反射定律。

3. 声音的折射:声音由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现象,根据折射定律可以计算折射角度。

4. 声音的衍射:声音通过一个障碍物边缘时会发生衍射现象,衍射角度与波长有关。

四、声音的利用1. 声音的通信:声音是一种重要的通信工具,人们可以通过声音进行语言沟通和传递信息。

2. 声音的测量:利用声音的传播特性和声波传播的原理,可以进行声音的测量和分析,例如使用麦克风进行声音录制和音频信号分析等。

3. 声音的工程应用:声音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如音响系统设计、声纳探测、音频信号处理等。

总结:通过对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的归纳和概述,我们了解到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特性和传播特性。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最新2-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详解总结资料

第二章 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 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停止..。

4. 记录声音的方式,由机械唱片发展至磁带、激光唱片、存储卡等。

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波的形式——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答:发声体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

2. 声音的传播需要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 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15℃)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c=s m /100.38⨯远大于声速v=340m/s ,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 中传播速度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 3 次声音,依次从 钢管、水、空气 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超过0.1s , 即人与障碍物的距离大于.. m .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 。

单位: ,符号: .☆计算公式:Tn f =.其中f ——频率,n ——振动次数,T ——振动时间。

☆物理意义:描述发声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

2. 声音的 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越大,声音的 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讲解学习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讲解学习

声现象知识点1.1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1.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全面总结

2声现象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哗哗”响时,观察树叶在振动;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让橡皮筋振动发声;把手放在音箱的纸盒上,感受发声的喇叭在振动……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方法技巧:在探究声音产生的过程中,所应用到的科学研究方法有如下几种:①转换法:有些物理现象发生时,人们的感觉器官往往无法直接感知或不易观察到,在实验研究中,通常将这些感知不到的现象转换成人们可以感知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这种方法就是“转换法”。

如本节中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很多声音发出时,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物体的振动,这是,可运用转换法把物体的振动转换成碎纸屑的跳动、泡沫小球的摆动、乒乓球的跳动、水花飞溅等可见的现象来来体现发声体在振动。

在有的例子中把不易观察的现象,通过具体的方法,使它放大便于观察,所以有人也把这种方法叫做放大法。

例如音叉的振动很小,放在水中使水花飞溅,振动就被放大便于观察。

②比较法:通过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或物理现象进行比较,从中寻找他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的研究方法。

本节中,通过比较物体正在发声与未发声时的区别,从而确定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得出声音产生的条件。

③归纳法:通过对大量现象的对比、分析和总结,找出其中共同点的一种研究方法。

如通过归纳大量的发声现象,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理解声音的产生应注意的三个问题①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振动发出声音,如“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中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分别是由气体、液体、固体的振动发出的声音,所以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成为声源。

②“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不能理解为“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因为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而原来发出的声音仍继续存在并传播。

例如,对着高山喊话,停止喊话后,声带不在振动,但是几秒种后,仍会听到回声,就是原来发出的声音继续存在并传播的结果。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精细梳理

第 2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流传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全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流传需要介质,真空不可以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流传,声波抵达人耳,惹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介质中的流传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状况下,v 固>v 液>v 气。

声音在15℃空气中的流传速度是340m/s 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流传速度为0m/s。

4. 回声是因为声音在流传过程中碰到阻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假如回声抵达人耳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阻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起码为17m。

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 1 S总1 vt总。

2 2二、声音的特征1.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次相关系,频次越高音调越高。

物体在 1s 振动的次数叫频次,物体振动越快频次越高。

频次单位次/ 秒,又记作Hz。

1.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相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本来地点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增大响度的主要方法是:减小声音的发散。

3.音色:由物体自己决定。

人们依据音色能够鉴别乐器或区分人。

不一样发声体的资料、构造不一样,其发作声音的音色也不一样,可依据音色来可判断瓷器的利害、西瓜利害、诊断病情等。

三、声的利用能够利用声来流传信息和传达能量。

蝙蝠利用回声定位来辩路、捕食;雷达利用回声定位搜寻敌机;医学上利用回声定位制成了 B超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凌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阻碍人们正常歇息、学习和工作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扰乱作用的声音。

2. 人们用分贝( dB)来区分声音等级;听觉下限0dB;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出90dB;为保证工作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70dB;为保证歇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出50dB 。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汇总(附答案)第二章声现象01 知识梳理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 传播: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会被反射回来的现象。

区分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最小是0.1 s。

4)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有关,还跟温度有关。

2.声音的特征1)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影响音调的因素是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 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做响度,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人听到声音的大小还与距离有关。

3) 音色:指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因素有关。

3.声的利用声的利用有两个方面,一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另一个是利用声传递能量。

4.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 噪声:从物理学的角度,噪声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的角度是指妨碍人们正常工作、研究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2) 人们以分贝为单位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不同分贝的声音对人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3) 减弱噪声途径:防止噪声产生;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侵入。

02 知识对比1.声音的特征特征概念影响因素描述术语实例音调声音的高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高音、低音钢琴发出的高音和低音响度声音的大小发声体的振幅响亮、轻声演唱者发出的高音和低音音色声音的特色发声体的材质、形状等回响、清澈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2.乐音与噪声区别物理学界定环境保护角度图像波形图联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乐音可能成为噪声,但在任何时候噪声永远是噪声,是不能成为乐音的。

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声的传播1)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男高音和女低音是声音的两种基本类型,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知识点

第二章:声现象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在敲击铁管的过程中,使铁管发生了振动,因而发生的声音通过铁管、水、空气三种介质传播。

但由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在固体中最快,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慢,因而听到三次声音。

先听见的是铁管传来的声音,最后听到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来的。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提高响度的方法有三种:A 加大声源的振幅(大力敲鼓)B 靠近声源C 使声音更加集中(听诊器)(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它是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发声方式等因素决定的。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

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

超声的应用有:A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声检查内脏器官。

5、①、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②、噪声: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即对听觉和身心健康有损害的声音都是噪声。

③、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强弱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 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_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二章_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2.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例如:说话声由声带的振动产生的;风声由空气的振动产生的;瀑布声音由水和空气的振动产生的;树叶沙沙声由树叶振动产生……3.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

.....发声..停止二、声音的传播1. 传播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声波。

2.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

3. 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三、声速——声音传播的速度1. 声速是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声音通过的路程。

2. 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一般取v=340m/s。

为什么雷雨天我们先看到闪电,过一段时间才听到雷声?答: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所以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3. 影响声速大小的因素:(1)介质的种类;(2)介质的温度。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例:敲击装满水的钢管一端,在另一端能听到3 次声音,依次从钢管、水、空气中传播。

4. 有关回声(1)回声是指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

(2)当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时,就可以区分原声和回声。

...1. 7m§2.2 声音的特性一、音调——声音的高低.1. 频率:物理学中,物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赫,符号:Hz.2. 声音的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

频率越高,声音的音调越高。

☆不同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则音调一致。

3. 声——次声波、声音、超声波。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人类能听见的范围(20~20000Hz)叫做声音。

二、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1. 振幅是表示物体振动幅度大小的物理量。

2. 声音的响度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则响度越大。

3. 声音的响度还与人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距离越远,声音的响度越小。

三、音色1. 声音的音色由发声体本身(结构、材料)决定。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清点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停止,发声也停止。

2、传播:声由传播,一切、、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

通常听到的声是靠作介质传播的;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的形式传播着。

3、(1)、声速:15℃空气中的声速为m/s 。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同、不同)。

声在中传播最快,在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长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感觉声音更响亮。

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利用回声探测鱼群、测海水的深度等。

5、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的形式传播,引起振动,然后通过传到大脑,我们便听见了声音。

这是空气传导感知声。

另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第2节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

①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决定的,越大,音调越高。

②是指声音的大小、强弱,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还跟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发声体越近,越大。

③是指不同发声体声音的特色,与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不同发声体在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情况下,是不同的。

用来判断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频率: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它的单位是。

一昆虫翅膀2s内振动700次,则它的频率f=HZ。

3、超声波和次声波:人能感受声音的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HZ~ HZ。

人们把低于HZ的声叫做波;把高于HZ的声叫做波,它们都统称为声波,但人们都听不见。

蝙蝠、海豚发出的声波常为;地震、海啸、台风暴发时,大象交流信息通常伴有、利用。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总结超详细

第二章声现象是八年级物理的一个重要章节,主要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对这一章节的知识点进行超详细总结: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当物体发生振动时,会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形成声波。

-声音的振动源可以是弹簧、弦、膜等。

-声音的大小与振动源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声音越大。

2.声音的传播:-声音是通过介质传播的,介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在固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快,气体中传播的声音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密度和弹性有关,密度越大,弹性越大,声音传播的速度越快。

3.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动数、声强和音调等特性。

-频率是指声音振动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

-振动数是指声音波动的次数,单位是圈。

-声强是指声音的强度,单位是分贝(dB)。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4.声音的传播过程:-声音的传播可以分为发声、传播和接收三个过程。

-发声过程是指声音的产生过程,物体发生振动,引起空气的振动。

-传播过程是指声音从振动源传播到接收者的过程,通过空气中的分子相互碰撞传递能量。

-接收过程是指声音到达接收者的过程,接收者的耳朵接收到声音引起耳膜振动,再通过神经传递到大脑。

5.声音的传播路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时,会沿直线传播,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折射和吸收等现象。

-声音的反射是指声波遇到障碍物时,发生反射从而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折射是指声波传播过程中,由于介质密度的变化,使声波改变传播方向。

-声音的吸收是指声波能量被障碍物吸收而无法传播的现象。

6.声音的强度和音量:-声音的强度是指声音的能量,可以通过声强来表示。

-声音的音量是指人耳感受到的声音大小,与声音强度有关。

-声音的音量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强度来改变。

7.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声音的频率是指声音的振动次数,频率越高,声音越尖锐,音调越高。

-声音的音调可以通过调整声音的频率来改变。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

第二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1.声源:物理学中,把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只有正在发声的物体才能叫声源。

(1)一个能够发声但没有发声的物体不能称为声源。

(2)声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举例:固体声源:振动的音叉;液体声源:流水声;气体声源:笛声,笛子是由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声。

2.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只要发声,肯定有物体振动。

(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常见的有磁带、激光唱片、储存卡等记录方式。

3.声音的产生实验(1)把正在振动的音叉靠近乒乓球,现象:乒乓球被弹起;(2)把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现象:溅起水花;(3)敲击放了小纸屑的鼓面,现象:小纸屑被弹起。

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研究方法:转换法,将不明显的实验现象通过另外一种更为明显的现象表现出来的研究方法。

这三个实验中,乒乓球、水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小纸屑的作用是放大鼓面的振动。

二、声音的传播1.真空罩实验(1)实验步骤和现象表格:步骤现象打开闹钟听到清晰的铃声,并看到闹钟在振动罩上玻璃罩声音变小抽出空气声音逐渐变小,甚至最后听不到声音,同时能观察到闹钟仍在振动玻璃罩内重新放入空气声音逐渐变大)实验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空气能传播声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注意事项:①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是在实验的基础上推理出来的。

②玻璃罩要密封且用减震材料与桌子隔开,防止桌子传声;③抽气机要远离玻璃罩,减少干扰;④无论怎么抽,靠的很近还是有可能听到铃声,是因为抽气机无法真正把玻璃罩内抽出真空;(5)研究方法: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实验推理法),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概括、推理得出规律的研究方法。

2.介质:声音的传播媒介。

3.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4.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可以是气体、固体和液体。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总结第二章声现象

第二章 声现象知识网络构建15340m/s 0.1s ⎧⎪⎪⎪⎪⎨⎧⎧⎪⎪⎨⎪⎨⎩⎪⎪⎪⎩⎩⎧⎪⎨⎪⎩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或气体),真空不能传声形式:以波的形式传播,也叫声波传播介质的种类影响因素声带介质的温度时空气中的声速是概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回声区分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以上应用:声呐测距音调:取决于物体振动的频率声音的特性响度声现象℃20000Hz 20Hz B ⎧⎪⎨⎪⎩⎧⎧⎪⎪⎪⎪⎪⎪⎨⎪⎪⎪⎨⎪⎪⎪⎩⎪⎪⎧⎪⎨⎪⎩⎩:取决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音色:取决于物体本身超声波:频率高于的声次声波:频率低于的声大象利用次声波交流声学仪器接收到地震、台风、核爆炸产生的次声波人不能听到的声传递信息来确定其方位和强度声呐和超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声的利用回声定位、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传递能量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种类20Hz 20000Hz dB ⎧⎧⎪⎪⎪⎪⎪⎪⎪⎪⎪⎪⎪⎪⎪⎪⎨⎪⎪⎪⎪⎪⎪⎪⎩⎧⎨⎪⎧⎪⎪⎪⎧⎪⎪⎪⎪⎪⎪⎪⎪⎪⎪⎪⎪⎪⎪⎧⎪⎨⎪⎪⎨⎪⎪⎨⎪⎪⎪⎪⎪⎪⎪⎪⎪⎪⎪⎨⎪⎧⎪⎪⎪⎪⎪⎪⎪⎪⎨⎪⎪⎪⎪⎪⎪⎪⎪⎪⎩⎩⎩⎩⎩频率范围:从到乐音: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概念: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所发出的声音等级单位:来源人能听到的声类型危害噪声噪声的危害和控制防止噪声产生控制噪声的途径阻断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知识能力解读知能解读:(一)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实可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例如:人说话、唱歌时,用手摸着喉部,会感到此时喉部在振动;发声的音叉把悬挂的泡沫球弹起,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如图所示);敲鼓发出声音时,放在鼓面上的纸屑在跳动,说明鼓发声时,鼓面在振动(如图所示)。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知识点整理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整理。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 声音的产生。

-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例如,人说话时是声带振动;敲鼓时是鼓面振动;音叉发声是音叉振动等。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如回声)。

2. 声音的传播。

- 介质: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

真空不能传声,例如在月球上(接近真空环境),即使宇航员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 声速:-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v_固>v_液>v_气。

- 声音在1个标准大气压和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 声速还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

二、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 定义: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 影响因素: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单位为赫兹(Hz)。

例如,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尺时,钢尺伸出桌面越短,振动越快,频率越高,音调也就越高。

2. 响度。

- 定义:声音的强弱(大小)叫响度。

- 影响因素:- 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例如,用力敲鼓,鼓面振幅大,响度就大。

- 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距离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

3. 音色。

- 定义:音色是声音的特色,也叫音品。

- 影响因素: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等因素有关。

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我们可以根据音色来辨别不同的发声体,如人们能区分出钢琴和小提琴的声音,就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

三、声的利用。

1. 声与信息。

-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例如,蝙蝠在飞行时会发出超声波,这些超声波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这种方法叫回声定位;声呐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可用于探测海洋深度、鱼群位置等。

- 医生利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呼吸音等也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来诊断病情。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声现象》知识点汇总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的产生: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说明:物体在振动时发声,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2)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V 固>V液>V气),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声速越大);(3)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约为340m/s;(5)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3.回声:人耳能辨别原声与回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0.1S 或人与障碍物的距离至少为17m.4.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应该在看见发令枪冒白烟时计时,若再听见枪声计时,则会少记0.294S(约为0.3S)。

5.人类怎样听到声音: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产生的信号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非神经性耳聋——鼓膜或听小骨损坏——可以治愈6.耳聋神经性耳聋——听觉神经损坏——不易治愈。

7.骨传导及实例: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导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科学上把这样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实例:音乐家贝多芬耳聋后,就是用牙咬住木棒的一端,另一端顶在钢琴上,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从而继续进行创作的。

8.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二、声音的特性1.频率:每秒内物体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频率是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赫兹,符号HZ。

2.超声波和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大象可以用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等都伴有次声波发生,一些机器在工作时也会产生次声波;蝙蝠可以发出超声波。

3.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4.音调:(1)频率越大,音调越高;(2)长而粗的弦,发声的音调低;(3)短而细的弦,发声的音调高;(4)绷紧的弦,发声的音调高;(5)一般来说,女士的音调高于男士的音调;小孩的音调高于成人的音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现象知识点1.1声音的产生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

(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可以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2、真空不能传声;注太空中没有空气月球上没有空气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有声音物体一定在振动,在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低于20 Hz或者高于20000Hz或没有介质)。

4、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V固>V液>V气在同一种介质中,一般是温度高时声速快。

三、回声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距障碍物至少17 m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声音传播路程:S=v* t,距离L= S /2(由题的条件判断是否除以2)3、百米赛跑时,计时员听到枪声跟看到发令枪冒烟哪个准确?4、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的方向(听见立体声);1.2、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三要素(或说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通常说的声音的粗细。

决定因素是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通常指声音的大小。

决定因素:(1)振幅: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大);(2)与声源的距离:听者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弱(小);3、音色:(1)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2)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有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声音,靠音色)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二、超声波和次声波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1、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要产生次声波;三、乐音和乐器1、打击乐器:鼓皮绷得越紧,振动越快,音调越高;打击力量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2、弦乐器:弦长、粗、松,音调低;弦短、细、紧,音调高。

3、管乐器:长的空气柱产生低音,短的空气柱产生高音。

应用:暖水瓶灌水时,水位越高,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

1.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噪声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见课本25页。

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防止噪声产生:安装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阻断噪声的传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防止噪声进入耳朵:戴耳塞)1.4声音的利用1、传递信息(交谈,医生查病时的听疹,B超,敲铁轨听声音,回声定位,利用声纳系统探知海洋的深度、探测鱼群,利用回声测距离,雷声预示着雨的到来等等)2、传递能量(清洗钟表等精细仪器,超声波除结石,飞机场旁边的玻璃被震碎,)第二章声现象检测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小明把电视机音量调高,改变的是()A响度B音调C音色D响度、音调和音色2.如图将正在发出声音的音叉放入水中,能观察到音叉周围溅起许多水花。

这说明()A.发出声音的音叉在振动B.超声波具有能量C.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响度会变大D.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速度会变小293.在欣赏音乐时,我们很容易分辨出笛子、二胡的声音,我们判断的依据是()A.音调不同B.响度不同C.音色不同D.频率不同4.关于声音产生和传播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的传播快慢与温度无关B.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见声音C.物体的振动一旦停止,发声也随之停止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快5.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6.人们常对一套音响设备评头论足,说它如何保真,音响高保真主要是指()A.音调和响度B.响度和音色C.音调和音色D.音调、响度和音色7.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是20~20000Hz。

大象进行交流时的“声音”是一种次声波,人类听不到大象的“声音”是因为()A.次声波的频率小于20Hz B.次声波无法传到人耳C.次声波的频率大于20000Hz D.大象发出的声音太小8.以下四种措施中:①马路旁的房子的窗户采用双层玻璃;②城市禁止机动车鸣喇叭;③马路两旁植树;④高架道路两侧设隔音板墙。

对控制噪声污染有作用的是()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9.编钟是中国传统的古老打击乐器,由青铜铸成,它由不同的钟依照大小排列,并悬挂在一个巨大的钟架上,编钟常与编磬组合使用,“金石之声”中的“金”就是指编钟,“石”指编磬.亦传至东亚其它地区.现有四个编钟,如图所示,它们按大到小的顺序由左至右排列,其中有一编钟上有一隐形的裂痕.为了查找出这口编钟,用锤子分别敲击时它们,将发出的声音时,将所产生的声波输入示波器中时显示出的对应的波形图,则下列关于敲锺时用力大小和判断裂痕的有无,说法中正确的是()A.敲甲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B.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C.敲乙编钟用力最大,丁编钟有裂痕D.敲丙编钟用力最大,乙编钟有裂痕10.如图所示,你认为不能够探究影响音调高低的实验是()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11.系好白毛巾、舞起红绸带、敲响红腰鼓……安塞腰鼓队是国庆庆典群众游行方阵中唯一的京外队伍,如图所示鼓声是由于鼓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2.清晨,逐渐变强的闹铃声吵醒了正在熟睡的小明,他把闹铃关掉,这是在(选填“人耳处”“传播过程中”或“声源处”)控制噪声的。

这里所说的逐渐变强,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改变了。

13.熟悉的歌手或同学,你一听便知是谁,你是根据他(她)的声音的来识别的。

班里的一位男同学是个大嗓门,那是由于他声音的大。

14.向远处呼喊,可用双手在嘴边做成喇叭状,目的是为了,从而使听到的声音的响度更大些。

15.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的。

16.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响度相同的是。

161718三、实验与探究题(共23分)17.(4分)如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逐渐。

(2)此实验现象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

18.(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

(1)甲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

(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3)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19.(7分)晚上小吴在家中正欣赏着音响里传出的交响乐,忽然停电了,他将蜡烛点亮后放在音箱前面,过了一会儿,来电后交响乐又响了起来。

小吴发现音箱前面的烛焰在摇曳,什么原因使得烛焰摇曳呢?(1)通过仔细观察,烛焰没有受风的影响。

进一步探究,发现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由此可确定烛焰的摇曳是受的影响所致,说明声音具有。

(2)蜡烛越靠近音箱,烛焰摇曳得越明显,说明烛焰处声音的响度与有关。

(3)固定放同一首曲子,固定蜡烛到音箱的距离不变,突然开大音量,烛焰摇曳得更明显,说明音量控制的是声音的要素,这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

20.(6分)探究声音的特性时,进行如下实验:①先拨动张紧的细橡皮筋,再拨动张紧的粗橡皮筋,观察先后两次发声时橡皮筋振动快慢②两次敲打音叉,观察音叉溅起的水花,第一次轻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小;第二次重敲音叉,发现溅起的水花较大,而且音叉两次发出的声音前者小些,后者大多了。

分析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①主要研究声音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有关,即振动的越大,则越高。

(2)实验②主要研究声音的强弱与发声体的有关,即越大,则越大。

四、计算题21.(8分)小明和小军想估测一段铁路长,但由于没有合适的直尺所以不能如愿以偿。

学习了声学的知识后,他们想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1)实验:小明在一段铁路的一端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军在这段铁路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记录两次响声的时间差为2s;(2)查阅资料:小明和小军上网查询了一些关于声速的数据,如下表:请帮他们计算出这段铁路的长。

(保留一位小数)22.(8分)火车进入山洞隧道之前,需要鸣笛示警,由于山崖对声的反射,司机鸣笛后可以听到回声,某列火车以288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在进入正前方的山洞隧道口之前鸣笛,经过2s 司机听到了回声,问司机听到回声时,火车离山洞隧道口多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