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类检验标准

合集下载

标签检验规范

标签检验规范

标签检验管理规范1.目的本规范是为了规范生产线标签在线及出货检验标准,提高标签质量杜绝错误发生。

2.适用范围本流程适用于主动生产时,各工位需要打印的过程码标签,机身标签,包装标签的检验工作,及其他相关不需打印的标签的检验工作。

3.操作流程3.1脚本:生产线需建立标签脚本制作、验证规范,确保标签脚本的正确性生产线需建立标签脚本的保存及使用指导书,并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确保标签脚本能够被正确使用;3.2首件检验:时机:产线换班、切换编码/机种、更换标签纸/碳带时,必须进行首件检验。

3.2.1验证人员:操作员,IPQC,OQC3.2.2暗码验证:在生产前使用扫码枪对说明书,彩盒,纸箱进行扫码,确定所发物料编码物料与扫出的码是一致的。

(新建一个文本文档,设置为自动换行,使用扫码枪扫物料上的条码或二维码,在文档中查看扫描出的数字与物料编码是否一致。

一致为合格,不一致为不合格,不合格反馈巡检确认,并向上级寻求帮助及确认)3.2.3需要打码的物料确认在生产中,对于需要进行打码的物料,需要核对以下信息:a碳带型号(树脂碳带):理光B110CR碳带b条码纸的尺寸规格:多种纸张规格c打印模板信息d与样品比对条码的长度及宽度(学术名称:条码精度),SN码采用6.7mil以上精度,EAN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二维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e生产相关信息:包含物料编码(ITEM),数量(QTY),颜色(COLOR),重量(WEIGHT),箱号(CARTON ID)等,具体规格,参见后附,每种标签的信息f条码外观(清晰度,有无褶皱,打印位置是否居中)g使用条码精度测试仪,测试条码精度达到B级或以上3.3更换物料时的确认3.3.1验证人员:操作员,线长,IPQC,OQC3.3.2当产线更换碳带或标签纸时,需要确认以下内容:a碳带型号(树脂碳带):理光B110CR碳带b条码纸的尺寸规格:多种纸张规格c打印模板信息d与样品比对条码的长度及宽度(学术名称:条码精度),SN码采用6.7mil以上精度,EAN 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二维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e生产相关信息:包含物料编码(ITEM),数量(QTY),颜色(COLOR),重量(WEIGHT),箱号(CARTON ID)等,具体规格,参见后附,每种标签的信息f条码外观(清晰度,有无褶皱,打印位置是否居中)g使用条码精度测试仪,测试条码精度达到B级或以上3.4打印机故障恢复时的确认3.4.1验证人员:操作员,线长,IPQC,OQC,工艺工程师3.4.2当产线打印机故障恢复时,需要确认以下内容:a碳带型号(树脂碳带):理光B110CR碳带b条码纸的尺寸规格:多种纸张规格c打印模板信息d与样品比对条码的长度及宽度(学术名称:条码精度),SN码采用6.7mil以上精度,EAN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二维码采用10mil以上精度e生产相关信息:包含物料编码(ITEM),数量(QTY),颜色(COLOR),重量(WEIGHT),箱号(CARTON ID)等,具体规格,参见后附,每种标签的信息f条码外观(清晰度,有无褶皱,打印位置是否居中)g使用条码精度测试仪,测试条码精度达到B级或以上4.注意事项4.1签样:OQC检验环节有正式发行的规格图纸及客户签样样品。

标签类检验标准

标签类检验标准

标签类检验标准(包括不干胶)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各种标签类装潢印刷品。

3、质量标准与检验方法:3.1各种标签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3.2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3.2.1 表面:标贴表面轻度刮伤(不影响印刷面)宽≤0.1mm,长≤10mm的允许有少于2条;无明显变形与残缺等异常现象;卷状标贴卷面应平整,机器贴标的卷状标贴底纸不得出现连续断裂现象;表面气泡≤0.5mm。

3.2.2 文字图案: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必须清晰、正确,无缺印、缺字、笔划不全的情形,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无明显位置偏移、歪斜、重影;无明显印刷套色不准、模糊等缺陷;烫印文字与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

3.2.3 色泽:必须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并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

3.2.4 洁净度:标贴外观整洁,无明显色条、斑点、脏污等异物沾染,点的直径≤0.2mm,黑点不得超过1个,其它白点不得超过2个(不在同一区域内),污点面积≤0.2mm2,且每张不超过1个。

3.2.5 松紧度:成卷标签松紧适中,不得出现膜间滑动。

3.2.6 烫印:烫印砂眼面积≤0.1mm2且每张不超过1个;平整度不能有明显锯齿或毛边,套印允许有≤0.2mm的误差。

3.2.7外包装: 外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并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于正常光源下,30cm距离处正视观察。

3.3功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3.3.1 粘离试验: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印刷部位不得有粘离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 以3M600履盖印刷(烫色)部位,抚平,来回压抚10次使履盖部位无气泡,然后以45度角瞬间撕去,无印刷(烫色)脱落现象。

轻微脱落不影响整体识别可接受。

(烫金银处要缓慢撕开)3.3.2耐产品试验:内容物涂抹后不得有脱落现象。

标签检验标准

标签检验标准

标签检验标准
1、规格
根据生产需要确定。

2、形状
根据产品形状和设计要求确定。

3、材料要求
3.1 标签面纸要求
项目指标
面纸感官表面经抛光处理的光滑亮百涂料纸,厚薄均匀,表面平整,不掉粉
面纸级别A级
面纸克重80g/m²±5%
面纸厚度85µm±5%
3.2 标签底纸要求
项目指标
底纸克重65g/m²±5%
底纸厚度55µm±5%
3.3 标签胶粘剂要求
项目指标
胶粘剂安全性无毒、无害、无味
使用温度范围-38℃~+38℃
3.4 覆膜所用材料必须是PET。

4、标签印刷要求
应根据设计要求风格、文字等进行印刷。

5、成品标签要求
项目指标
气味油墨特有香味,不得有异味
色相符合设计要求,纯而饱满,印刷均匀,无色点、麻点,不掉粉
日期打印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不易擦掉
胶粘性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粘贴牢固,不翘边、不卷边,不脱落
抗潮性在冷藏和冷冻条件下不易吸水分层
模切要求模切良好,不得有底纸切透现象
平整度面纸从底纸剥离后,应平整、无卷曲
6、判定规则
本标准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即判该批产品不合格。

1、3项目中有一项不合格,不予接收;出现其它不合格项时,可依据情况而定。

打印日期、文字后,相对揉搓六次,不掉墨。

7、包装、标示
7.1 包装
塑料袋包装,成袋装入纸箱,胶带密封。

7.2 标示。

标签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标签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规范标签检验的操作。

适用范围:标签检验。

责任:检验室主任及检验人员。

程序:
1.抽样方法
1.1从不同方位随机从10个包装,抽取500张以上检查外观及印刷质量。

1.2再随机抽取50张进行规格尺寸测量。

2.检测工具:
五倍读数放大镜、直尺(精度0.5mm)
3.检验方法
3.1外观及印刷质量:在充足的光线下目测或结合放大镜对照样版进行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

3.1.1标签应干净、整洁、无污迹、无破损。

3.1.2标签的文字、商标、图案印刷清晰无误。

(文字、商标、图案、的具体要求以样版为标准)
3.1.3标签与小盒等包装物的文字说明应一致。

3.1.4同一批标签颜色应几乎无区别,且与样版色差无较大差别。

3.2规格尺寸的检查
用直尺分别测量说明书的长,宽,偏差应为标准规定的±0.5mm。

3.3纸材应符合各品种标准项下的要求。

4.总合格率不得低于98.5%。

标识标贴铭牌检验规范

标识标贴铭牌检验规范
五、性能检验(各供方各材质各实验项目每月抽检一次)
1、耐磨擦实验(此项目仅针对覆光油或覆膜类):
A.主要针对铭牌、标识、标志等。
加载500g砝码,分别用浸水和浸溶剂油(酒精或正庚烷)的棉纱布,手动擦拭15S(20个来回),擦拭后,标记内容仍清楚可辨,无脱落,不得出现卷边、鼓泡、起皱等缺陷。
B.主要针对标贴等。
式符合协议要求、打印清晰、无破损;外包装上应有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产品数量、安全认证、EMC等标识,印字清晰易识别;生产日期不超过1年,摆放方式以海信确认为准。
2、检验手段:目测
3、检验方法:自然光或人工亮度800-1500LUX的日光荧光灯下,目视距离25-35cm,检验时间10s。目视瓦楞纸箱及塑料袋外观,包装无破损;查看标签是否与实物一致,标签格式是否符合协议要求,是否清晰;摆放方式符合海信要求。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序号
工装、工具、仪表(型号)
数量
序号
工装、工具、仪表(型号)
数量
更改标记
审批栏
第1页
共1页
1
游标卡尺精度
1
5
百格刀
1
拟制
2
初粘性测试仪
1
6
摩擦试验仪
1
审核
3
持粘性测试仪
1
标准化
4
500g砝码
1
批准
试验结果:允许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在被测部品上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位置试验,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单位等级,在三个以上不同位置重复实验。
六、其他检验:
1、数量:每批次以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报检单数量与实际报检数量一致。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符等。

产品防护目视产品无间隔保护,产品挤压。

√出货报告目视来料无出货检验报告√
外观材质
目视材质与样品不一致者的不可以。


目视颜色或硬度与样品不一致者的不可以。


本体
目视本体有缺损、折皱、变形现象的不可以√
目视
有不可擦掉的油渍、污渍面积直径超过2mm的不可以,
小于2mm的可以。

√目视
表面的斑点最大直径不能超过1mm,数量不超过3个且
两点之间距离小于2cm的不接受。

√目视
表面划伤长度不能超过3mm及宽度不能超过,数量不超
过3条,不能伤及丝印且两线之间最小距离小于2cm的
不接受。

√丝印
目视
3M胶测试丝印文字易脱落√
丝印错误、漏印或无法辨认的不可以。


丝印模糊或重影,但可辨认的,严重的不行,标准依具
体情况而定。

√酒精擦拭丝印经过究竟擦拭后,有脱落、模糊不清、消失√
结构尺寸目视卷尺
尺寸不符合规格,影响生产作业的不可以。


尺寸不符合规格,但不影响生产作业。

严重的不行,标
准依具体情况而定。


粘性实装目视平贴产品上粘性不够易脱落√高温试验目视高温烘烤试验后出现变形、起泡、翘起或褶皱√
6. 相关文件:
《进料检验管理程序》
《供应商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7. 相关表单:
『进料检验报告』
『进料异常回馈单』。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1.前言由于不干胶标签是一个小众行业,缺乏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保证公司的生产以及检验过程中,员工自检和检验人员专检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迫切需要一套质量标准。

从企业本身质量管理及内控的角度来看,为保证公司产品标准的一致性,以及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空白不干胶标签以及带印刷不干胶标签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没有专门客户要求情况下,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内部控制标准依据。

3.定义边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边缘到底纸边缘的距离。

间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到标签之间的距离。

溢胶:原本应该在标签反面的胶黏剂由于模切机压力或者刀模钝化等原因从边缘溢出的现象。

不干胶标签简介:间距边距面底4. 适用场合本标准适用于过程的自检,主要针对生产操作人员,在工序操作如调机换料首检时的判断预防;本标准适用于过程巡检人员,作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首检巡检过程中的判断依据;本标准用于成品检验人员对产成品检查验收的以及出货检验判定依据。

5.质量检验标准项目外观质量检验标准外观项目是判定不干胶标签的基础性项目,由于其可测量性不佳拿捏尺度不好管控,这里做个详细解释,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判定。

外观检验的一般条件是被检品距40W白炽灯1米左右的距离,眼睛距产品25厘米左右,目视4S左右的检查时间。

外观检验的严格程度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普通用于生产过程标识只要内容完整无歧义都可以接收,有打印要求的要严格控制,用于产品包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要高度重视。

常见外观检验项目:尺寸检查标准由于一般卷装不干胶标签有打印需求,以及近年来增加的自动剥标需求,标签相关尺寸必须进行控制,否则打印位置会出现跑位,自动剥标无法剥离,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一般的片材类或者非自动剥标卷装不干胶标签无明显的打印需求的情况下,重点控制标签本身的尺寸即可,有打印需求的按照卷装标准执行。

标识标贴铭牌检验规范

标识标贴铭牌检验规范
五、性能检验(各供方各材质各实验项目每月抽检一次)
1、耐磨擦实验(此项目仅针对覆光油或覆膜类):
A.主要针对铭牌、标识、标志等。
加载500g砝码,分别用浸水和浸溶剂油(酒精或正庚烷)的棉纱布,手动擦拭15S(20个来回),擦拭后,标记内容仍清楚可辨,无脱落,不得出现卷边、鼓泡、起皱等缺陷。
B.主要针对标贴等。
式符合协议要求、打印清晰、无破损;外包装上应有生产厂名称、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产品数量、安全认证、EMC等标识,印字清晰易识别;生产日期不超过1年,摆放方式以海信确认为准。
2、检验手段:目测
3、检验方法:自然光或人工亮度800-1500LUX的日光荧光灯下,目视距离25-35cm,检验时间10s。目视瓦楞纸箱及塑料袋外观,包装无破损;查看标签是否与实物一致,标签格式是否符合协议要求,是否清晰;摆放方式符合海信要求。
成卷产品的侧切面必须平齐,不允许有可见的参差不齐现象,用手抚摸侧切面,不允许有纸屑掉落现象。
2、检验方法:目检
3、检验方法:检验人员上方用自然或人工亮度500-1000LUX的光源,与检验表面呈90度垂直、上下、左右各45度范围,检验距离20-40cm,每件10秒,以目视扫描方式,上下左右移动产品,直到完成待测物的检验。
试验结果:允许切口交叉处有少许涂层脱落,但交叉切割面积受影响不能明显大于5%。在被测部品上至少进行三个不同位置试验,如果三次结果不一致,差值超过一个单位等级,在三个以上不同位置重复实验。
六、其他检验:
1、数量:每批次以抽样方案进行抽样检验;报检单数量与实际报检数量一致。
2、合格报告:产品来料需附供方出厂检验合格报告及信赖性测试合格报告。
三、尺寸检验:
1、检验依据:重点检查图纸标注尺寸。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

标签标贴质量检验标准1.前言1.1由于不干胶标签是一个小众行业,缺乏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了保证公司的生产以及检验过程中,员工自检和检验人员专检产品时有相应的依据迫切需要一套质量标准。

1.2从企业本身质量管理及内控的角度来看,为保证公司产品标准的一致性,以及客户要求得到满足,特制定本质量标准。

2.范围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空白不干胶标签以及带印刷不干胶标签的过程以及成品的检验判定。

本标准适用于没有专门客户要求情况下,公司生产的产品的内部控制标准依据。

3.定义3.1边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边缘到底纸边缘的距离。

3.2间距:不干胶标签模切排废之后标签到标签之间的距离。

3.3溢胶:原本应该在标签反面的胶黏剂由于模切机压力或者刀模钝化等原因从边缘溢出的现象。

3.4不干胶标签简介:间距边距底纸面材4. 适用场合4.1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的自检,主要针对生产操作人员,在工序操作如调机换料首检时的判断预防;4.2 本标准适用于过程巡检人员,作为对生产过程中各工序首检巡检过程中的判断依据;4.3 本标准用于成品检验人员对产成品检查验收的以及出货检验判定依据。

5.质量检验标准项目5.1 外观质量检验标准5.1.1外观项目是判定不干胶标签的基础性项目,由于其可测量性不佳拿捏尺度不好管控,这里做个详细解释,便于检验人员进行判定。

5.1.2外观检验的一般条件是被检品距40W白炽灯1米左右的距离,眼睛距产品25厘米左右,目视4S左右的检查时间。

5.1.3 外观检验的严格程度是根据客户具体要求来决定的,一般来说普通用于生产过程标识只要内容完整无歧义都可以接收,有打印要求的要严格控制,用于产品包装表面以及产品表面要高度重视。

常见外观检验项目:项目标准关重度5.2尺寸检查标准5.2.1由于一般卷装不干胶标签有打印需求,以及近年来增加的自动剥标需求,标签相关尺寸必须进行控制,否则打印位置会出现跑位,自动剥标无法剥离,无法满足客户的使用要求。

食品产品标签质量评判标准

食品产品标签质量评判标准

食品产品标签质量评判标准
食品产品标签质量评判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签内容完整性:食品标签应包含产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厂家信息等内容,且这些内容应清晰、准确、完整。

2.标签内容真实性:食品标签上的所有信息都应真实、准确,不得虚假标注或误导消费者。

3.标签字体和图案:食品标签的字体应清晰易读,图案应简洁明了,不得有任何模糊或难以理解的元素。

4.标签位置和大小:食品标签应位于产品包装的明显位置,且大小适中。

易于消费者查看。

5.标签材质和安全性:食品标签的材质应符合食品安全标准,不会对食品造成污染或危害。

6.标签法规符合性:食品标签应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在具体评判时,可以根据以上标准对食品产品标签进行逐-核对和检查,以确保标签的质量和台规性。

同时,对于不符合标准或存在问题的标签,应及时进行整改和修正,以保障消费者的权益和安全。

制表:审核:批准:。

标签检验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

标签检验标准规范及设计要求

标签检验验收标准及设计要求1 范围本标准适用于本公司标签制品的采购、检验、生产使用与仓储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不注版本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T2828.1-2003计数抽样检验程序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3 分类根据材料的不同,标签可分为普通纸质标签、塑料标签。

4 贮运条件4.1 运输条件标签运输应使用清洁卫生的运输工具,避免受到雨淋、曝晒、受潮和污染。

4.2 贮存条件须室内贮存,不得露天堆放,避免受外物污染,应放置于干燥、通风的环境中,避免日光照射,堆放时距地面高度大于150mm,须避免受潮、过热。

5 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表1:标签检验项目及技术要求1/62/6标签设计的技术要求:1、颜色必须具有明确的色标号要求。

过渡色注明起始色标。

2、文字及图案用布沾汽油擦拭15秒(15次),不得褪色。

3、标签贴在被贴基面上,用烤灯在60度的温度下照射4小时,不得出现明显鼓包、褶皱或开胶现象。

也不能出现翘边及卷曲现象。

3/66 检验方法6.1 包装材料与包装质量检查每一箱,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外包装单位分类摆放,根据抽样方案分别随机抽取样本,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目测查看标签包装形态与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2 材质要求6.2.1 材料、制作工艺验证根据抽样方案随机抽取样本,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目测观察样本与标准品,看材质与工艺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2.2 密度使用精度为0.001g的天平测量标签质量m,根据公式ρ=m/(L*h)计算纸张密度。

式中,ρ—密度(g/m2);m—质量(g);L—宽度(mm);h—高度(mm),计算样品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整数位。

6.3 外观要求根据抽样方案随机抽取样品,在光线充足的地方目测观察,确定图文信息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结合精度为1mm的直尺对比观察其表面缺陷与图文质量,判断外观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标签类产品采用UL969测试标准

标签类产品采用UL969测试标准

标签类产品采用UL969测试标准,按其产品特性不同分为以下几个认证项目:(1)PGDQ2;成品认证(2)PGJI2;部品认证(3)PGGU2;部品认证(4)PGIS2;特种使用认证(5)PGAA;印刷商管制认证程序UL标签系统(Labeling system)介绍及相关要求:PGDQ2: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 (标示及标签系统)已经表面处理, 印刷过之标签, 至少包括面材, 粘胶及印刷, 也有可能包含上光膜及/或面材的组合。

生产产品厂商(applicant) 向标签供货商(label supplier) 购买无须加印的标签时, 生产厂商于厂验时应提供PGDQ2 的相关文件予厂验人员检验。

此文件应由标签供货商提供给生产厂商。

PGJI2: Printing Materials (印刷材料)经印刷或未经印刷之面材及油墨的组合, 以雷射或热转印的方式印刷, 使用者可自行加印。

生产厂商向标签供货商购买文字可由生产厂商自行加印的标签时, 生产厂商于厂验时应提供PGJI2 的相关文件予厂验人员检验。

此文件应由标签供货商提供给生产厂商。

生产厂商可加印的任何讯息如UL Listing mark, file number, model name, 条形码(bar codes ) 等等。

PGGU2: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 Materials (标示及标签系统材料)标签之组合包括未经印刷之面材及粘胶或上光膜。

主要针对粘胶作测试。

PGIS2: Marking and Labeling Systems, Limited Use (标示及标签系统, 限制使用)可弯曲电线上之标签, UL588/817使用。

与吊挂标签的测试相似,加上了拉力测试等等。

PGAA: Authorized Label Suppliers Program.标签供货商欲印制含有UL listing Mark 的标签提供给生产厂商时,于2003/3/31 起, 标签供货商应额外提供PGAA 的相关文件予生产厂商,以便厂验人员检验。

不干胶标签类进料检验标准

不干胶标签类进料检验标准

耐光性:爆晒在太阳光下,3 小时不脱落
黏结力:1.粘贴在产品上 3 小时,不翘起、脱落 2.揭开不干胶面纸用大拇指/食指按下,拉扯多次测试,黏结 力越大,粘性越好;
审核
会审
湿热测试箱
目测 手工 湿热测试箱
手工 核准
√ √ √
√ √ √
卷尺

测量;
钢直尺
材 质
按供需双方确认的材质进行验收;
判定等级
CR MAJ MIN
√ √

√ √
√ √ √
温 度 范 围
性 能 测 试
制定
最低贴标温度:冬季为 5℃,其它季节为 10℃
使用温度范围:保证适应我国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能适应 -20℃-70℃变化,在-20℃下 3 小时不脱落,在 70℃下 3 小时 不脱落; 耐热度:有良好的耐热性,在 70℃环境下 3 小时不干胶不自动 脱落; 耐水性:能适应湿度在 95%以上的环境;在水中浸泡一小时不 干胶不脱落;
断画, 图像色泽鲜艳,网点清晰完整与原稿无明显的差异;
2.不存在条杠,不糊版现象;不允许折痕、起皱;过薄膜的
不干胶不允许溢胶、不卷翘;
3.不允许切边留有 0.2mm 以上长度的毛边;不允许切伤,不

允许切斜大于 0.5MM;啤切完整;不允许超过 10%底纸被啤
目测

穿,不允许啤不穿不干胶层;色层均匀,印色牢固,拇指
XXXXXXX有限公司
部件名称
来料检验规范
不干胶标签类
编写日期 文件版本 编号 页次
抽样水准: GB/T2828.1-2012 AQL: CR=0 MAJ=1.0 MIN=4.0
20XX/XX/XX A/0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标签贴纸类材料检验标准

ISSUE D E PARTMENT 制订单位:品保部ISSUE DATE发行日期:BY 核准REVIEWED BY审查PREPARED BY制订项次修订页次版次修订内容摘要修订日期1 1/5-5/5 A01 初版发行目的:为了规范IQC 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标准,提高来料与过程应用及产品质量,确保IQC进料、制程控制和出货检验标准符合客户的品质要求。

2.适用范围:IQC标签、贴纸类材料来料检验;过程控制之产品检验;QA出货产品外观检验均适用之。

...3.权责及权限:品保部负责标准的建立、执行和维护;生产部负责标准的执行;检验中如有疑问及争执,应立即通知品保工程师或主管修改或解析本标准。

4.术语定义:破裂:由于内应力或机器、外力作用而在表面形成的裂纹。

油迹:产品表面残留的油污。

翘曲及变形:成型时由于受力不均或其它应力而造成的变形。

污点:表面形成的可擦除或不可擦除的赃污。

碰伤/划伤:由于碰撞或擦过而造成产品表面有明显可见的缺损、伤痕、凹坑。

折痕(皱折):表面出现一条痕迹、起皱的现象。

4. 7 丝印不良:字体模糊、残缺、歪斜、偏位等不良现象。

色差:颜色与图纸、样板不符;异色点(斑点):产品表面出现的异色点。

5.作业內容:抽检检验方案本标准适用与GB/一般检验水平II正常一次抽样方案,允许水准(AQL):CRI:,MAJ:,MIN:进行抽样检验,进料数量在20PCS或以下采用全检方式,另有规定的除外。

缺陷分类A类致命缺陷B类严重缺陷C类轻微缺陷致命缺陷(CRI):能导致危及生命或造成安全状态的缺陷(产品的极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严重缺陷(MAJ):不构成致命缺陷但可能导致功能失误或降低原有使用功能的缺陷(产品的重要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

轻微缺陷(MIN):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没有影响或只有轻微影响的缺陷(产品的一般质量特性不符合规定)检验条件:1)目视检验距离: 35 ± 5cm2)检验时间:3~5s3)检验角度:平面呈90°,上下左右转动在45°之内4)视力:裸视或矫正视力在以上且无色盲5)检验设备:①游标卡尺②菲林包装检查内容:核对物料、料号、验收入库单、<<样品承认书>>四者品名规格是否一致;外包装是否完好、整洁干净、无脏污、潮湿现象,均有产品标识和日期管控;包装方式与承认要求必须相符,每版数量必须为整数且数量相同,每批只允许一个尾数,不同批次物料应分开放置;不可出现混料或错料现象;每批产品/材料必须有出货检验合格报告,报告内容与产品不符一律拒收。

标签检验规范

标签检验规范
标签检验规范
版本:1.0
文件编号:
生效日期:
流程
制定
审核
核准
发行印章
签名
温馨提示:
修订记录
制定/修订日期
修订内容摘要
页次
版本
总页数
新增
全部
1.0
5
一,目的:
提供本公司标签在进料检验时的判定标准和依据,以达到公司的品质要求,并能满足客户需求。
二,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所使用之标签(外购、自制、客供)
三、定义:
十二、UN38.3专用标签:
3.1引用标准:
3.1-1)来料以抽验方式,采用GB2828-2012一般检验水平II正常单次抽验计划,进行随机抽样.
3.1-2)允收水准(AQL)为:GB/T 2828-2012抽样、正常、加严、放宽检验抽样方案
3.2缺陷定义:
3.2.1CR(致命缺陷):产品凡具有危害使用者、携带者的生命或安全之缺失;
采购:负责物料的购买,不合格品的退换货以及《供应商品质改善通知单》的回复事项跟进。
五、参考文件:
承认书、图纸、样品、IQC来料检验报告。
六、检验设备、辅助工具:
卡尺、扫码抢、酒精等辅助工具
七、检验条件:
7.1光源:在30~40W荧光灯、物料距离光源70±10CM,目视距离30CM远,依45°角观看产品
3.2.2MA(严重缺陷):产品单位使用性能不能达到预期之目的或显著的减低其实用性质的缺点;
3.2.3MI(轻微缺陷):实际上不影响产品的使用目的之缺点;
3.2.4两个MI等于一个MA作判定标准。
四、职责和权限:
IQC:负责依据检验规范进行检验和判定;
品质主管或SQE:对有争议的问题进行判定。

标签-来料检验规范

标签-来料检验规范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比目测
7
胶的粘性
将板底标签粘在测试工装上,各个位置都很好的与下板壳粘接,无翘起
目测
8
各部分尺寸
符合设计要求(外型尺寸,边框的位置及尺寸)
对比标准样
9
印刷文字
印刷文字正确,字体、大小、位置与设计样板或图纸一致
对比目测
10
印刷颜色
印刷部分颜色符合设计样板或规定色号
对比目测
4参照文件:
《进货检验控制程序》
5相关记录与表格
《来料检验报告》
《品质异常联络单》
测量器具:直尺、游标卡尺
3.2抽检方法:依《进货验收标准》
3.3检验项目、标准、缺陷分类一览表
缺陷分类
序号
检验项目
验收标准
验收方法及工具
A
B
C
1
标签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比目测
2
标签厚度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比目测
3
覆膜材料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比目测
4
覆膜厚度
符合设计要求
对比目测
5
标签胶材

符合设计要求对比目测6来自印刷油墨1目的
本检验规范的目的是保证本公司所购标签的质量符合要求。
2适用范围
本检验规范适用于本公司生产产品无特殊要求的标签。
3规范内容:
3.1检验环境:
视力:具有正常L0—1.2视力及色感。
照度:近似正常日光,室内无日光时用40W日光灯或60W普通灯泡的照度为标准。
目测距离:身体距产品30Cnb眼睛距产品40-50Cm正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类检验标准(包括不干胶)
1、目的:确保公司因生产需要而购进的包装材料符合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采购的各种标签类装潢印刷品。

3、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
各种标签应符合我司的样品(包括双方确认的材质)或设计稿,并达到相应规格要求及配合尺寸。

外观要求与检验方法:
表面:标贴表面轻度刮伤(不影响印刷面)宽≤,长≤10mm的允许有少于2条;无明显变形和残缺等异常现象;卷状标贴卷面应平整,机器贴标的卷状标贴底纸不得出现连续
断裂现象;表面气泡≤。

文字图案:要求与公司样稿相符,文字、图案必须清晰、正确,无缺印、缺字、笔划不全的情形,小于5号字不误字意;无明显位置偏移、歪斜、重影;无明显印刷套色不准、
模糊等缺陷;烫印文字和图案不花白,不变色,不脱落。

色泽:必须符合确认的标准样品,并在封样的上限/标准/下限范围内。

洁净度:标贴外观整洁,无明显色条、斑点、脏污等异物沾染,点的直径≤,黑点不得超过1个,其它白点不得超过2个(不在同一区域内),污点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
个。

松紧度:成卷标签松紧适中,不得出现膜间滑动。

烫印:烫印砂眼面积≤且每张不超过1个;平整度不能有明显锯齿
或毛边,套印允许有≤的误差。

外包装: 外装纸箱不得脏及破损并内衬塑料袋用胶带“工”字形封箱,并附出厂检验报告单。

外观检验以目测为主,于正常光源下,30cm距离处正视观察。

功能(物理机械性能)要求与检测方法:
粘离试验: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印刷部位不得有粘离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 以3M600履盖印刷(烫色)部位,抚平,来回压抚10次使履盖部位无气泡,然后
以45度角瞬间撕去,无印刷(烫色)脱落现象。

轻微脱落不影响整体识别可接受。

(烫金银处要缓慢撕开)
耐产品试验:内容物涂抹后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的印刷面(包括烫金/银处)用内容物涂,静置24小时后,用普通纱布擦拭,来回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
脱落现象。

(印刷)耐水性:不得有脱落现象
检验方法:将透明(或表面上光油)标签泡入水中20分钟后取出,用医用纱布来回连续擦拭10次,不得有褪色墨移或油墨(烫金/银)脱落的现象。

套印误差的测定:主要部位(如图案、文字、标志等处)≤,次要部位≤。

检验方法:按GB 7706-87或GB 7705-87中规定进行。

条形码测试:条码等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 条形码印刷清晰、正确,条色、底色、条高及左右侧空白区宽度符合国标要求,条形码的放大系数必须在的范围内,条宽偏差在国标要求范围内,易识别,能
正常扫描,条高可截短,但必须达到标准条高尺寸的2/3,条码等级不低于。

上机测试:须符合自动贴标机的要求。

检验方法:上机测试。

尺寸要求:在双方确认的标准值与公差范围内。

检验方法:用符合精度的测量器具,标签的长、宽等尺寸。

粘贴牢度:粘贴对应的产品在48℃条件下24小时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

检验方法:将标贴粘贴对应的产品并放置48℃条件下24小时后观察,不走位、不开口、不脱落为合格。

光老化试验:褪色性符合规定
检验方法:将瓶子置于黄变机内2小时,变色情况与空白样对比,1m之内肉眼光线充足时观察无明显变化。

4、抽样与判定:
以送货批为一批,按照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检验水平为一般检验水平Ⅱ和特殊检验水平
S-3,具体见附表
合格批中若在生产时发现有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情况及相关的比例,需方可以要求退回供方或双方协商解决,但主动权在需方。

若出现本标准之外的质量问题,先以封样为标准,再由供需双方商讨标准与范围,并进行完善。

5、检验规则:
检验项目
检验分类:检验分为出厂检验、全项目检验和型式检验三种,出厂强制检验项目具体见附表。

全项目和型式检验:按第3点执行。

新产品投产或老产品转厂前的试制需检验。

产品结构、原料配方、工艺有较大改变时需检验。

逐批检查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根据样本检查的结果,若在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小于或等于合格判定数,则判该批是合格批,若在样本中发现的不合格品数大于或等于不合格判定数,则判该批是不合格批。

检验的暂停和恢复:
检验的暂停:
A、该产品相同的缺陷项连续三批判不合格。

B、该产品同样的缺陷项在一个月中累计5批判不合格。

C、该批产品第二次以同样的缺陷项判不合格。

检验的恢复:
暂停检验后,供货方采取措施,提供书面的整改资料等,须公司审批合格后,才可恢复检验。

标签类质量检验缺陷分类、判定、检验类别表(附表)
备注
1、出厂强制检验:产品出厂时每批须检验的项目。

2、出厂非强制检验:产品出厂时可不做该项目的检验,但型式、全项目检验时必须检验该项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