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
医院感染护理管理制度一、前言医院感染是医院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医院感染及其预防与控制工作对医院的治理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医院感染管理是科学理性的,其目的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确保患者、医护人员和访客的人身安全。
为此,医院应建立健全的感染护理管理制度,规范感染控制工作,并制定相应的方案和措施,防止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二、感染护理管理的基本原则1.科学性。
感染控制工作必须秉承科学的原则,依据医学、生物学和卫生学等相关知识进行。
2.综合性。
感染控制工作必须充分考虑医院的实际情况,结合医院的管理和临床工作开展。
3.预防性。
预防医院感染是感染控制工作的首要任务,必须把预防放在首位。
4.系统性。
感染控制工作必须全面、系统、有效地进行,不能只强调某一方面,忽视其他方面。
5.协调性。
感染控制工作需要各部门之间的密切合作和协调,不能各行其是。
6.主动性。
感染控制工作必须主动开展,不能被动等待。
必须对医院内的感染进行积极的监测和控制。
三、感染护理管理的组织机构1.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是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最高领导,负责制定医院感染护理管理的相关政策和计划,监督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2.感染管理办公室医院设立感染管理办公室,负责具体的感染护理管理工作,协调各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监督感染控制工作的开展。
3.感染控制工作小组医院各科室设立感染控制工作小组,负责本科室的感染控制工作,监督本科室的感染情况。
四、感染控制工作的基本内容1.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1)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
医院内的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必须得到严格执行。
必须遵守规范的操作程序,按照医院的感染控制标准进行。
(2)医疗器械和设备的清洁消毒。
医院内的所有医疗器械和设备必须得到严格的清洁和消毒,必须遵守规范的操作程序。
(3)患者就诊和治疗的感染控制。
医院内的患者就诊和治疗必须得到严格的感染控制和管理。
2.医院感染监测和报告(1)掌握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情况。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
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及应对方案医院感染控制是现代医疗保健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在医院环境中,患者容易接触到各种病原微生物,从而导致感染。
而在医院感染控制中,护理管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方面。
护士作为医院中最重要的护理团队成员之一,其护理管理是否到位,直接影响到医院感染控制的效果。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医院感染控制中存在的护理管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方案。
一、问题分析1.护理管理标准不够严格在一些医院中,护理管理标准并不够严格,护士在日常工作中存在一些管理上的疏漏,例如消毒操作不到位、手卫生不规范等。
这些都会增加患者感染的风险。
2.护理人员培训不足一些护理人员缺乏相关的感染控制知识和技能,对于感染控制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导致在日常工作中难以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3.设施设备不完善医院的一些设施设备不完善,例如洗手间、手消毒液的设置不合理等,也会增加感染的风险。
护理管理团队在这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进。
二、应对方案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当建立健全相关的护理管理标准,并严格执行。
护理管理团队应当对护士进行相关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的培训,确保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医院应当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感染控制的知识和技能。
护理管理团队应当组织定期的感染控制知识培训,确保护理人员能够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医院应当及时改进设施设备,确保各个环节都能够符合感染控制的要求。
护理管理团队应当对设施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做出改进。
4.加强监督和考核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当加强对护理管理团队的监督和考核,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整改和改进。
对于工作表现突出的护理管理团队成员进行表彰和奖励,激励其做好感染控制工作。
5.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医院感染控制委员会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合作,建立起完善的感染控制网络。
护理管理团队应当与医院的其他部门进行密切的合作,确保感染控制工作能够得到全面的覆盖和支持。
通过以上应对方案的实施,可以帮助医院感染控制中的护理管理团队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减少感染发生的概率,保障患者的安全。
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
(5)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管理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中的作用世界卫生组织(TVHO) 提出的有效限制医院感染的措施: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监测和通过监测进行效果评价,这些无一不与护理工作亲密相关。
护理人员处于临床第一线,消毒、灭菌、无菌、隔离技术等,这些都是护理工作的基础,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医院感染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
要做好任何实质性的护理都离不开消毒、灭菌与隔离技术,它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
因此,护理管理与医院感染限制存在着交叉管理,两者相互渗透。
充分发挥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协同作用,对于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护理工作贯穿预防院内感染的每个环节,护理人员个人素养、工作量、对医院感染的重视程度等都影响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医院感染限制工作中很大部分与护理工作有关,在实施各种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的手、医疗用具消毒技术、无菌操作方法、医疗废物处理不当都是导致医院感染的重要途径。
预防和限制医院感染是涉及全体医务人员的系统工程,护理人员是该项工程的主力军。
从入院患者的合理支配始终到离院患者的终末处置,任何一个环节疏忽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
必需明确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把医院感染限制工作落实到每个班次、每个护士、每个护理操作环节。
在管理的侧重点上,护理部着重抓病房管理、医疗用品的消毒与灭菌、隔离与无菌技术以及危重患者的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科主要以环境卫生学及医疗器械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污水污物的处理,重点部门的管理以及抗生素的合理运用为主。
同时加强对重点部门和特殊部门的双重管理及技术指导,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督促、实施。
做到既分工又合作,目标明确、管理到位。
护理工作在医院感染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1护理工作预防院内感染中的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因职业的特点与患者及其家属及其他医务人员接触最频繁,护理工作贯穿于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全过程,如稍有疏忽,有可能造成医院感染的发生甚至暴发流行,因此,要使护理人员充分相识到医院感染与护理工作休戚相关。
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0906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二、医院感染管理与护理管理
质量
医疗
护理
服务
医院感染 管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安全
2009.06.28
2.1医院感染管理的措施
医院感染流行病的监测 流行暴发的预防控制 医院消毒灭菌效果监测 抗感染药物的合理应用 消毒、灭菌、隔离方法的合理应 消毒药械的管理 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的管理 医务人员的防护 重点科室的管理 相关科室的管理 医疗废物的管理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导尿管护理-过程监测
• 导尿管护理规范的遵守情况也是监测内容之一 • 数据将以标准化的形式进行每周5天的记录: • 硅胶导管、闭式引流导管以及无阻塞导管的位 置是否不低于腿部水平, • 尿袋位置是否在膀胱水平以下, • 是否保证了尿袋没有接触地板等
• Victor D. Rosenthal, et al. The International Nosocomial Infection Control Consortium (INICC): Goals and objectives, description of surveillance methods, and operational activities. American Journal of Infection Control, 2008;36(9): e1-12.
2009.06.28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WU
传染病与医院感染的区别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染病
病原体 病原学诊断 传染原 传播方式 感染对象 暴发频率 传染性 隔离意义 临床表现 临床诊断 治疗 愈后
2009.06.28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
1. 引言
1. 背景介绍:医院感染的定义和重要性。
2. 目的:本文档旨在提供关于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的详尽信息,以帮助相关人员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2. 医院单位分类及风险评估
1. 分类标准:按照患者住宿类型、手术操作等级进行分类。
2. 风险评估方法:根据不同单位特点确定可能存在的传播途径,并对其进行风险评估。
3. 感染监测与报告系统建立
1.监测指标选择: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规定,选取常见临床部门作为目标区域并明确需要监测哪些指标;
2.数据收集方式: 确定合适可行又能够保证数据真实完整度高效率高质量采集方案;
4.基础设施建设
1)空气洁净化处理技术应用;
5.环境清洁消毒工程设计原则
6.职业暴露防范措施
7.医务人员感染预防与管理
8. 患者个体化护理及手卫生实践
1)患者入院前的准备工作;
2)住院期间的个体化护理要点;
3) 出院后继续关注和指导。
9.废弃物处理规范
10.教育培训计划
11. 法律名词及注释:
1. 医疗机构传染病暴发应急处置条例:国家对于医疗机构在传染病暴发时采取相应紧急措施进行治理、防止扩散等方面制定的法律文件。
2. 职业健康安全法:保障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劳动过程中不受伤害或致残,并提供必要条件以促进其获得合适就业并享有公正待遇。
12.本文档涉及附件:
- 相关统计数据表格
- 环境清洁消毒操作流程图。
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
浅谈护理管理与控制医院感染【摘要】目的:探讨在医院中,护理管理在控制感染中的作用。
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48名纳入研究范围,研究在医院感染中,通过各种护理管理的方法控制感染的对应措施及重要性。
结果:因护理不当引起的医院感染由2010年9月前的15.00%降低到3.27%。
结论:控制医院感染在护理管理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无菌术、消毒、灭菌等各个护理方面都应引起重视,有效预防、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关键词】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79-02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1]。
医院感染在公共卫生中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尤其在护理工作中更是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对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的护理工作中对控制医院感染的体会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将2010年9月-2012年2月笔者所在医院护理人员48名纳入研究范围。
2 对于护理人员自身对专业的认知和培养医院感染不仅是患者感染,同时也包括医护人员在医院中所受到的感染。
首先,应当让护理人员充分了解理论知识,了解医院感染对患者及自身的危害和严重性。
同时每月要举行定期的理论考试和科室业务学习,考试合格方可上岗,采取学分制度、优胜劣汰。
只有理论充分掌握,才能很好运用到实践中。
无菌操作技术对医院感染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无菌术操作要有严格的程序。
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护理操作技术就是无菌操作,应制定细致、详细的一系列的操作程序[2]。
并在执行中严格要求,定期举行操作培训、比武等,不断加强无菌操作观念,确保护理人员在操作中真正达到规范、自觉,并长期贯穿在临床中。
3 护理人员具体的行为规范3.1 关于护理人员洗手的规范要求护理人员在科室中的工作是繁忙杂乱的,但是绝大部分工作都是靠手来操作完成的,从日常的打针输液,更换被褥,到参与重症患者的抢救手术。
基础护理学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1)
干烤法注意事项
自觉采取行动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
.
7-15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cleaning):是指用物理方法清除物体
表面的污垢、尘埃和有机物,其目的是去除和 减少微生物而非杀灭微生物
消毒(disinfection):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
除或杀灭芽孢以外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其目的 是使消毒的对象达到无害化
.
7-17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清洁法: 碘酊污渍,可用乙醇擦拭;甲紫污渍用乙
醇或草酸擦拭;陈旧血渍用过氧化氢擦拭后 洗净;高锰酸钾污渍用维生素C溶液洗涤或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浸泡后清洗。
.
7-18
第二节 清洁、消毒、灭菌
一、消毒灭菌的方法
(一)物理消毒灭菌法 (二)化学消毒灭菌法
-传播途径:是指微生物从感染源传到易感宿主 的途径和方式
-易感宿主:是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 感染的人
.
7-10
感染源
已感染的病人及病原携带者 病人自身正常菌群
周围的病人 病人家属及探视者 医院工作人员
条件致病菌
动物感染源 医院环境
老鼠、蟑螂
设备、食品、垃圾 消毒不彻底的医疗器械 血液制品、药物
医院感染(nosocomial infections) 任何人员在医院内活动期间,遭受病原体侵
袭而引起的任何诊断明确的感染或疾病。
-是任何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 -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
而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
的感染
.
7-4
一、医院感染的概念及分类
二、洗手与手消毒 三、医院日常清洁、消毒、灭菌方法
医院感染护理学
第八篇 医院感染护理学第一章 医院感染护理学绪论1.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世界卫生组织(WHO )提出的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为消毒、灭菌、无菌技术、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经检测和通过检测进行效果评价。
2.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候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他部位新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3.外源性感染与内源性感染外源性感染 也称交叉感染,通常是指病原体来自患者体外,如其他患者、病原携带者内源性感染 也称自身感染。
引起这类感染的微生物来自患者体内或体表的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包括虽从其他患者或周围环境中来的,但已在该患者身上定植的微生物第二章 医院感染微生物学原理1.人体正常菌群的分布:分布在人体的皮肤、黏膜与外界相通的各种腔道(如口腔、鼻咽腔、肠道、生殖泌尿道)等部位。
正常菌群绝大部分是厌氧菌。
2.人体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营养作用 在肠道可降解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有利于机体进一步吸收,同时亦可合成各种维生素,如维生素B 2、叶酸、泛酸及维生素K 等 免疫调节作用 能产生多种抗原定植抵抗力作用 口腔中的唾液链球菌能产生过氧化氢,可杀死白喉杆菌和脑膜炎球菌3.原位菌群失调一度失调 这种失调可通过细菌定量检查得到反映二度失调 菌群内生理波动转变为病理波动。
多表现为慢性腹泻(肠炎)、肠功能紊乱及慢性咽喉炎、口腔炎、阴道炎等,临床常称为比例失调三度失调 原正常菌群大部分被抑制,只有少数菌种占决定性优势。
发生三度失调的原因常为广谱抗菌药物的大量应用使大部分正常菌群消失,而代之以暂居菌或外袭菌,并大量繁殖而成为该部位的优势菌。
三度失调表现为急性重病症状,酵母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可能成为三度失调的优势菌。
医院感染控制与护理管理
节 。根据《 医院感染 管理办法》 明确本部 门在 医院感染管 理 ,
中的责任 。卫 生部 门颁 发 的各 类 医 院感 染 相关 的标 准 、 规
范, 一般都是 针对 医院整体的 , 中凡 涉及护理 人员操作 的 , 其
主管责任在护理 部 , 与 医院感 染管 理科 相配 合 , 时组织 要 及
掌握抗生素 的给药 时 间、 量 、 度 以及抗 生素类 药 物的配 剂 浓 伍禁忌等 , 熟悉各 种抗 菌药 物的药 理作 用 、 抗菌谱 和配 制要
・
16・ 2
中国医学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
21 0 1年 9月 第 8卷 第 2 5期
Meia Invt no C iaSpe br2 1 .o. o2 dcln oao f h ,etm e.0 1 V 18N . 5 i n
・
医 学 综 合
・
医 院感 染 控 制 与护 理 管 理
梁静
【 关键词 】 护理管理 ; 感染控 制; 医院感染
感 陌生 , 搞 好 医 院 的感 染 管 理 , 先 必 须 对 护 理 人 员 进 行 医 要 首 院感 染 专 业 知识 培 训 , 而 增 强 全 体 护 士对 医 院感 染 监测 、 从 控
制和防护的意识 , 使之 积极 、 主动地参 与医 院感 染的控 制、 管 理工作 , 为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 最大 限度 地发挥每个人的 自 身作用 。护士长是学科带头人 , 又是行政管理者 , 双重职责 于一身 , 是医院管理 队伍 中不 可抹杀 的力 量。由于各科 护士 长都是医院感染监控人员, 通过每季度 1 次的医院感染监控人
响到医院 的声誉 。随着 医院正规 化管理水 平 的提高 , 医院感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ppt课件
监测与报告的意义与作用
提高医院感染防意识
及时发现和控制感染源
通过监测与报告,使医务人员更加关注医 院感染问题,提高防控意识。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和传染源 ,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防止感染扩散 。
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 和死亡率,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
谢谢观看
通过监测与报告,可以收集大量关于医院 感染的数据和信息,为政策制定和改进提 供科学依据。
06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医院新生儿病房的医院感染事件
感染原因
调查发现,感染原因是新生儿病房的空气 消毒不彻底,以及医护人员手卫生不到位。
A 事件描述
某医院新生儿病房发生了一起医院 感染事件,多名新生儿感染了肺炎
克雷伯菌。
B
C
D
案例总结
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医院感染防控工作需 要高度重视空气消毒和手卫生,特别是对 于新生儿病房等重点区域。
应对措施
医院立即采取了加强空气消毒、严格手卫 生制度等措施,并对新生儿病房进行了全 面消杀。
案例二:某医院手术室的医院感染事件
事件描述
某医院手术室发生了一起严重的医院感染事件,多名手术患者在术后 出现了切口感染。
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ppt课件
目录
• 医院感染概述 • 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 • 医院感染的常见病原体 • 护理人员在医院感染中的作用 • 医院感染的监测与报告 • 医院感染的案例分析
01
医院感染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医院感染是指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 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一些严重的医院感染,如 肺炎、心脏疾病等,可直 接导致患者死亡。
医院内感染与护理管理
32 设置了污染 、 . 污水处 理 系统 。如焚烧 炉及 污水无 害化 处理 站等。污水处理站安排 专人值班 , 时投放 消毒药 处理 污水 , 定 对 肠道 患者 的粪便实行专厕 、 专人 处理 。经 当地 市疾 控 中心和 县疾
控 中 心 的多 次 核 定 , 者 所 在 医 院 污 水 净 化 处 理 符 合 国 家 标 准 。 笔 对 污物 的处 理 做 到 了专 人 、 点 、 干 、 扫 收 集 , 传 染 病 区收 定 包 清 对
医院 内感 染 与 护 理 管 理
冯 永 芬
泸 州 市古 蔺县 人 民 医院 ( 川 泸 州 6 6 0 ) 四 4 5 0
【 摘要 】 目的 探讨 医院感染管理 。为有 效降低 院 内感染 , 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 。方法 提
系列控制措施并评价各种措 施的效果。结果 论 提 高对 医院 内感染的认 识 , 管理规 范化 , 有效控 制 医院感染 , 而提 高医疗质 量。 从
3 1 医疗 区与生活区 、 . 普通病房与传染病房严格 分开 , 临床各科
均 实 行 了 清 洁 物 与 污 染 物分 开 的 管理 原 则 。
日常和终末消毒外 , 尤其要 注意接触 患者最 多的听诊 器 、 血压表
袖带 、 电话 以及 病 房 患者 存 放 食 物 的床 头柜 抽 屉 的消 毒 处 理 。
次 监 测 , 符合 感染 管 理 标 准 。 均 4 加 强对 医 院 环境 中 易 忽 略 环 节 消 毒 防 护 措施
床、 医技 、 行政 、 总务等科 室 , 因此 , 抓好 院 内感 染控制 工作 , 要 必
须 有 强 有 力 的 组 织 领 导 。根 据 笔 者所 在 医 院 的 实 际 需 要 , 合 医 结
-卫生资格-373社区护理-章节练习-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共56题)
-卫生资格-373社区护理-章节练习-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共56题)1.导致内源性感染的机体因素不包括解析:导致内源性感染的机体因素包括健康状况不佳、抵抗力下降、抗生素应用、免疫功能受损等。
答案:( C )A.健康状况不佳B.抵抗力下降C.心理因素刺激D.抗生素应用E.免疫功能受损2.哪项不是血管相关性感染的临床诊断解析: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
(2)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3)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答案:( E )A.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B.有蜂窝织炎的表现C.疼痛性弥散性红斑D.发热>38℃E.局部无压痛3.WHO 安全注射的三条标准是:接受注射者安全、注射操作者安全和答案:( B )A.药物安全B.环境安全C.用具安全D.剂量安全E.技术安全4.下列不是术后切口感染的原因是解析:严格无菌、按规定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重要方法。
选项 ABDE 描述均正确,选项 C 错误。
答案:( C )A.备皮不符合要求B.手术时组织损伤多,止血不全C.术后严重腹胀D.污染手术,术前未预防性使用抗生素E.无菌操作不严格5.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正确的是解析:预防手术部位感染的措施是无菌操作,不用无抗菌能力的水冲洗切口,缩短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敷料被体液渗透立即更换,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处理不同患者之间和同一患者不同部位的伤口均要洗手,保持室内空气清洁等。
答案:( C )A.用无菌蒸馏水冲洗伤口B.适当延长患者在监护室的滞留时间C.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D.对可疑伤口尽早使用抗感染药物E.避免选用吸附性很强的伤口敷料6.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不包括解析: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中规定: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及监测,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导管入口部位保持清洁,可选用透明敷料,以便于随时监察,一旦发现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征象应立即拔除导管,并做相应的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院感染护理学)医院感染与护理管理考纲:常见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护理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预防(一)下呼吸道医院感染临床诊断标准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①发热。
②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
③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
2.慢性气道疾病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
1.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
2.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
3.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
4.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
5.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他特殊病原体。
6.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
(三)说明1.痰液筛选的标准为痰液涂片镜检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和白细胞>25个/低倍视野或鳞状上皮细胞:白细胞≤1:2.5;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
2.应排除非感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
3.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
(四)预防1.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特别是作好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为18%~60%,治疗困难,病死率高达30%~60%)的预防与护理最重要。
使用声门下分泌物引流(SSD)方法可能是预防VAP有效的且简单的方法。
VAP危险因素较多,采取综合措施以减少VAP的发病率可能更重要。
如呼吸机的湿化器使用无菌水,每天更换无菌水;防止冷凝水倒流,及时倾倒并认真洗手;呼吸机管道视情况定期更换;做好气道护理及有效的吸痰,拍背等措施。
2.因为这类感染易于发生,而且对危重病人威胁较大。
在具体实践中应认真做好以下各项:(1)对昏迷及气管插管的病人,必须加强口腔护理。
(2)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以免损伤呼吸道黏膜及带入感染细菌。
(3)严格按六步洗手要求,应用流动水、脚踏式或感应式开关、一次性擦手纸巾,认真地洗手。
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手部细菌监测,切断通过手的传播途径。
(4)做好吸入性治疗器具的消毒,阻断吸入感染途径,如湿化瓶及导管要按照卫生部规范严格终末消毒,干燥保存,用时加无菌水,连续使用时每天更换无菌水;使用中的呼吸机管道系统应及时清除冷凝水,必要时定期或不定期更换、消毒。
(5)积极寻找有效手段,阻断病人的胃-口腔细菌逆向定植及误吸,不用H2受体阻断剂,慎用抗酸药,以免胃内pH升高,而细菌浓度增高,以致促成内源性感染的发生。
可用硫糖铝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带有胃管的病人,应选择半卧位,并应保持胃肠通畅,若有胃液潴留,应及时吸引,防止胃液倒流而误吸;术后麻醉尚未恢复之前应使病人处于卧位,严格监护,若有痰液应及时吸出等措施防止误吸。
(6)做好病室的清洁卫生,及时消除积水和污物,铲除外环境生物储源,保持空气洁净及调节适宜的温湿度,定期清洗空调系统。
(7)加强基础护理,对病人进行有关预防下呼吸道感染的教育,指导病人进行深呼吸训练和有效咳嗽训练,鼓励病人活动,对不能自主活动的病人应协助其活动,定时翻身拍背,推广使用胸部物理治疗技术。
(8)监护室内尽量减少人员走动,限制不必要人员入室,室内禁止养花,以防真菌感染。
(9)进入监护室的人员(包括探视人员)都要严格按规定更换清洁的外衣和鞋子,洗手,必要时戴口罩,严禁有呼吸道感染者入内。
(10)建立细菌监测、感染情况的登记上报制度,定期分析细菌的检出情况,对感染部位、菌种、菌型及耐药性、感染来源和传播途径,以及医务人员的带菌情况均应做好记录,以便制定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二、血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1.血管相关性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①静脉穿刺部位有脓液排出,或有弥散性红斑(蜂窝织炎的表现)。
②沿导管的皮下走行部位出现疼痛性弥散性红斑并除外理化因素所致。
③经血管介入性操作,发热>38℃,局部有压痛,无其他原因可解释。
2.病原学诊断导管尖端培养和(或)血液培养分离出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
3.说明(1)导管管尖培养其接种方法应取导管尖端5cm,在血平板表面往返滚动一次,细菌数≥15CFU/平板即为阳性。
(2)从穿刺部位抽血定量培养,细菌菌数≥100CFU/ml,或细菌数相当于对侧同时取血培养的4~10倍;或对侧同时取血培养出同种细菌。
4.预防要着重防止血管相关性感染。
危重病人往往需要进行侵入性的监护、治疗或诊查,而作为医护人员必须贯彻WHO的安全注射的三条标准,即接受注射者安全、注射操作者安全、环境安全,还应特别注意下列各点:(1)采用各种导管应有明确指征,总的讲,要提倡非侵入性方法,尽量减少介入性损伤。
(2)对病人实行保护性措施,提高其自身抵抗力,侵入性操作容易破坏皮肤和黏膜屏障,应每天评价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
(3)置入时除了严格的无菌技术外还应注意选择合适的导管,如口径相宜、质地柔软而光洁,以及熟练的穿刺、插管技术,从而避免发生血小板黏附及导管对腔壁的机械性损伤。
(4)加强插管部位的护理及监测,留置导管的时间不宜过长,导管入口部位保持清洁,可选用透明敷料,以便于随时监察,一旦发现局部感染或全身感染征象应立即拔出导管,并做相应的处理。
(5)做好消毒、隔离,严格的洗手和无菌操作是预防感染最基本的重要措施。
(6)配制液体及高营养液时应在洁净环境中进行,配制抗癌药及抗菌药时应在生物洁净操作台上进行,确保病人、工作人员及环境安全。
(7)在侵入性操作中使用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必须有合格证,符合卫生部的有关要求,严禁使用过期、无证产品,确保病人安全等。
三、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一)临床诊断近期曾应用或正在应用抗菌药物,出现腹泻,可伴大便性状改变如水样便、血便、黏液脓血便或见斑块条索状假膜,可合并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38℃;2.腹痛或腹部压痛、反跳痛;3.周围血白细胞升高。
(二)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大便涂片有菌群失调或培养发现有意义的优势菌群。
2.如情况许可时作纤维结肠镜检查见肠壁充血、水肿、出血,或见到2~20mm灰黄(白)色斑块假膜。
3.细菌毒素测定证实。
(三)说明1.24小时急性腹泻次数≥3次。
2.应排除慢性肠炎急性发作或急性胃肠道感染及非感染原因所致的腹泻。
(四)预防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感染性疾病治疗同时给予微生态制剂。
四、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1.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限于切口涉及的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
临床诊断:具有下列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
(1)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
(2)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说明:1)切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
2)切口缝合针眼处有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不属切口感染。
3)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
2.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
(1)从深部切口引流出或穿刺抽到脓液,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
(2)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
(3)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切口脓肿或其他感染证据。
(4)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
3.器官(或腔隙)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天,有植入物手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除皮肤、皮下、深筋膜和肌肉以外)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
(1)引流或穿刺有脓液。
(2)再次手术探查、经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器官(或腔隙)感染的证据。
(3)由临床医师诊断的器官(或腔隙)感染。
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
4.说明(1)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
(2)手术切口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
(3)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需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
(4)手术后病人带有切口,而本身的抵抗力又很弱,伤口愈合较慢,所以要求特别注意预防手术部位感染。
5.预防(1)防止手术部位感染的最有效对策是严格的无菌操作,应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并对疑有感染的切口做好标本留取,及时送检。
(2)缩短病人在监护室滞留的时间。
(3)选用吸附性很强的伤口敷料,敷料一旦被液体渗透要立即更换,以杜绝细菌穿透并清除有利于细菌的渗液和避免皮肤浸渍。
(4)尽量采用封闭式重力引流。
(5)更换敷料前洗手,处理不同病人之间也要洗手,即使处理同一个病人不同部位的伤口之间也应清洁双手。
(6)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尽量减少人员流动,避免室内污染等。
医院高危人群和重点科室的感染管理一、老年病人的管理原则二、患病儿童的管理原则三、ICU病人的管理原则一、老年病人的管理原则老年病人由于脏器功能低下,抗感染能力减弱,尤其是有基础疾患长期卧床的老年人,由于呼吸系统的纤毛运动和清除功能下降、咳嗽反射减弱,导致防御机能失调,易发生坠积性肺炎。
而且,这类病人的尿道多有细菌附着,导管中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分离率高,也可能成为医院感染的起因。
对于抗菌药物的应用,无论用于治疗还是用于预防,均应持慎重态度,并坚持定期做感染菌株耐药性监测,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对住院的老年病人必须特别加强生活护理,做好病人口腔和会阴的卫生。
协助病人进行增加肺活量的训练,促进排痰和胃肠功能恢复。
用于呼吸道诊疗的各种器械要做到严格消毒。
工作人员在护理老年病人前后均应认真洗手,保持室内环境清洁、空气新鲜,严格探视制度及消毒隔离制度。
二、患病儿童的管理原则幼儿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对微生物的易感染性较高,尤其是葡萄球菌、克雷伯菌、鼠伤寒沙门氏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和柯萨奇病毒等感染,较易在新生儿室形成暴发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