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完整版农业植物病理学

完整版农业植物病理学

1.病菌通常以菌丝和分生抱子在病稻草和稻种上越冬,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2.小麦赤霉病后期病部出现的蓝黑色小颗粒病征是子囊壳.4. 一般而言,不同水稻类型〔指制!、粳、糯三种〕对水稻白叶枯病的抗性强弱次序:糯稻 > 粳稻 > 粕稻.5.棉花黄萎病在成株期常见病症有两类:普通型与青枯型 ,最近几年在江苏还发生一种落叶形 .6.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主要是以厚垣抱子和子囊抱子在贮藏窖、苗床及大田土壤中越冬,也可以菌丝体在种苗或种薯内潜伏越冬.7.防治柑桔溃疡病建立无病菌苗圃要设在无病区或远离柑桔园2 3 km,砧木种子采自无病果实 ,接穗采自无病区或无病果园.8.柑桔溃疡病菌通常只侵染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的主要原因是因最初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后期多数气孔处于老熟型,中隙极少或闭和,病菌侵入困难.菌的无性世代现用的拉丁学名A .A、Pyricularia griseaB、Pyricularia oryzaeC、Piricularia oryzaeD、Magnaporthe grisea2.水稻白叶枯病菌主要从水稻D 0A、水孔B、气孔C、水孔和气孔D、水孔和伤口3.白菜型油菜上病毒病的病症为D.A、枯斑B、条斑C、轮斑D、花叶4.小麦赤霉病的病部前期长有—B.A、白色霉状物B、淡红色霉状物C、灰色霉状物D、黑色颗粒状物5.小麦赤霉病菌主要在小麦的A讲行侵染的.A、抽穗期B、齐穗期C、开花期D、灌浆期6.棉属抗枯萎病最强为B.A、陆地棉B、中棉C、海岛棉D、木棉7.目前防治水稻纹枯病最好的药剂为—B.A、多菌灵B、井冈霉素C、链霉素D、托布津8.玉米大斑病的病原属半知菌亚门的__C.A、长蠕抱属B、德氏霉属C、突脐蠕抱属D、梨抱属9.棉花黄萎病与枯萎病病部的霉层区别在于B 0A、前者粉红色,后者白色B、前者白色,后者粉红色C、前者无,后者有D、前者有,后者无10.在以下药剂中,防治作物疫病效果最好药剂为A .A、甲霜灵钮锌B、多菌灵C、托布津D、百菌满11.药剂防治柑桔疮痂病应在新梢D 喷药.A、完全抽出B、抽出1/3C、抽出1/4D、芽长1 2mm12.药剂防治稻曲病第一次最正确施药时期为D 0A、孕穗期B、抽穗期C、扬花期D、抽穗前3〜10天13.小麦赤霉病菌的子囊壳形成最适温度为C .A、10〜15CB、12〜18 cC、15 〜20 cD、20〜25 c14.作物的疫病菌和和炭疽病菌可产生D 0A、分生抱子B、抱子囊C、前者产生分生抱子,后者产生抱子囊D、后者产生分生抱子,前者产生抱子囊15.引起作物锈病的病原菌为A 真菌.A、担子菌B、子囊菌C、半知菌D、接合菌1的不同的发育阶段,对稻瘟病的抗病性是有差异的.〔 V 〕2.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是从叶外表直接侵入.〔x 〕3.稻纹枯病病斑在高湿下可形成白色粉末状物.〔V 〕4.小麦散黑穗病属花器侵染病害,一年可以有屡次侵染.〔x 〕5.玉米小斑病菌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产生毒素.〔V 〕6. Potato spindle tuber viroid只有核酸,没有衣壳蛋白.〔,〕7.玉米霜霉病不是国内检疫对象.〔x 〕8.凡有利于油菜财虫发生的气象条件,就有利于油菜病毒病的发生.〔V 〕9.棉花细菌性角斑病主要是在棉籽上越冬,以种皮上的带菌率最高.〔x 〕10.烟草普通花叶病主要是靠是靠财虫〔烟财、棉财〕,其次是机械传播.〔x〕11.金柑最抗溃疡病、橙类次之、桔类最感病.〔x 〕12.水月中病与蒂腐病是柑桔在贮藏期的生理病害.〔x 〕13.作物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焉、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x 〕14.作物炭疽病的典型病症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x 〕15.作物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x 〕明综合治理水稻纹枯病.答:以肥水治理为中央,限制病害开展,适时药剂防治.〔1分〕⑴打捞菌核,带出田间烧毁;〔1分〕⑵选用抗耐病品种;〔1分〕⑶ 合理灌溉,科学施肥.灌水做到“前浅、中晒、后湿润〞,施肥做到施足基肥, 合理追肥,切记中后期生长大量施用氮肥;〔1分〕⑷药剂防治.防治指标正常的丰产田:分英末期丛发病率15%,拔节至孕穗期丛发病率20%,生长偏旺的肥水田防治指标降低5%左右.亩用5%井岗霉素水剂200ml 〔10%水剂100ml升〕加水60L粗喷雾.其他有效药剂亦可.〔2分〕 2.为什么稻瘟病菌的致病力易发生变异答:由于稻瘟病菌遗传和生理的特殊性,有以下主要因素易引起稻瘟病菌致病力变异.〔以下每项1分〕⑴突变⑵异核现象⑶准性生殖⑷有性重组⑸染色体数目不等⑹类似转座子元件的存在1.水稻叶瘟褐点型与水稻胡麻斑病褐点型病症的主要区别是:胡麻斑病褐点型病症边缘模糊,与褐色叶枯病的区别是褐色叶枯为有时中央可见一黑点、淡褐色点、边缘黄晕较宽而明显.2.灌溉中,漫灌、用灌、深水灌溉均有利于水稻白叶枯菌的传播与侵入.3.小麦赤霉病可引起苗枯、秆〔茎、基〕腐与穗腐〔枯〕等病症,但在南方各省主要是穗腐〔枯〕.4.小麦锈病包括条锈、叶绣、秆绣三种.5.甘蓝型油菜病毒病有两类病症:黄斑型与枯斑型 .6.瓜类疫病病症共同特点引起根和茎基部水渍状腐烂,上部枝叶变黄萎篇枯死,维管束不变色,病部常有白色棉絮状的菌丝与抱子囊 .7.棉花枯萎病主要是从根鞘直接侵入为小,也可从伤口侵入.1.水稻苗期最易感叶瘟主要发生在C.A、1-2叶期B、2-3叶期C、3-4叶期D、5叶期2稻瘟菌菌株对鉴别品种珍龙13致病的属B.A、中A群小种B、中B群小种C、中C群小种D、中D群小种3.水稻黑粉病菌属于担子菌亚门的C .A、UstilagoB、NoevossiaC、TilletiaD、Entyloma4.防治稻曲病第一次施药应在D为最适官.A、孕穗期B、抽穗期C、扬花期D、抽穗前3〜10天5.小麦锈病是典型的A传播病害.A、气流B、雨水C、昆虫D、种子6.小麦赤霉病菌主要以B 越冬.A、子囊壳B、菌丝C、分生抱子D、厚壁抱子7.玉米小斑病的病斑在高湿条件下可长出C .A、白霉B、黑霉C、灰黑霉D、红霉8.甘薯茎线虫的食道为.A.滑刃型B.垫刃型C.矛线型D.以上都不是9.马铃薯晚疫病的病原菌是C—.A. PhythiumB. CeratocystisC. PhytophthoraD. Alternaria10.油菜菌核病菌的毒素为D 0A、有机酸B、糖蛋白C、乙醇酸D、草酸11.棉花枯萎病菌主要是从棉花的B侵入的.A. 叶片B.根部C.花器D. 水孔12.柑桔类中最感溃疡病的是B 0A、金柑B、甜橙C、桔类D、柑类13.梨锈病菌没有 C 阶段.A.冬抱子B.担抱子C.更抱子D.性抱子14.防治作物的霜霉病,可用A.A、托布津B、甲霜灵钮锌C、多菌灵D、链霉素15.作物青枯病属_A病害.A、高温高湿B、低温高湿C、高温低湿D、低温低湿1.稻白叶枯菌可在一些杂草根围越冬.〔V 〕2.稻瘟菌毒素对水稻株有抑制呼吸和生长发育作用.〔V 〕3.稻纹枯病病斑在高温高湿下可形成白色粉末状物.〔 V 〕4.麦类白粉病在天气潮湿的情况下,病部可产生大量霉层,干旱时那么不产生霉层.〔x〕5.玉米小斑病菌致病的主要机制是产生毒素.〔V 〕6.油菜菌核菌不产生分生抱子.〔,〕07.甘薯黑斑病和甘薯茎线虫病均为国内检疫对象.〔X〕8.油菜的病毒病在我国由5种病毒引起的,以TMV最多.〔X 〕9.棉花细菌性角斑病主要是在棉籽上越冬,以种皮上的带菌率最高.〔V10.烟草黄瓜花叶病主要是靠汁液擦伤传病,其次是靠财虫〔烟财、棉财〕传播〔X 〕11.金柑最抗溃疡病、橙类次之、桔类最感病.〔X 〕12.水月中病与褐斑病是柑桔在贮藏期的生理病害.〔V 〕13.作物青枯病共同特点是萎焉、维管束变色和病部有红霉.〔x 〕14.作物炭疽病的典型病症的共同点是叶部产生圆形、中央灰白或褐色,边缘红褐色斑或深褐色斑.〔V 〕15.作物立枯病与猝倒病区别在于前者倒伏,产生淡褐色菌丝,后者不倒伏,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X 〕1.简述暴风雨与洪水之后易发生白叶枯病原因.答案要点:〔1〕风雨造成水稻白叶枯病菌的传播.〔2〕风雨造成水稻叶片的相互摩擦,形成伤口,利于病菌的侵入.〔3〕暴风雨水稻植株的生长,抗性下降.2.简述水稻纹枯病开展出现水平扩展与垂直扩展原因.答案要点:由于病菌的致病性、品种抗病性与气候条件,使水稻纹枯病的发生开展,形成了两个较明显的水平扩展〔分英盛期至孕穗期,株、丛间横向扩展〕和垂直扩展阶段〔孕穗后期至蜡熟前期,从稻株下部向上扩展〕.5.简述柑桔对溃疡病的抗性机制.柑桔溃疡病菌一般只侵入一定发育阶段的幼嫩组织,对刚抽出来的嫩梢、嫩叶、刚谢花后的幼果,以及老熟了的组织不侵染或很少侵染. 由于很幼嫩的组织的气孔尚未形成,病菌无法侵入.而老熟了的组织,原有气孔多数处于老化,中隙极小或闭合,病菌侵入困难.柑桔不同种类和品种对溃疡病感病性的差异很大,-般是橙类、沙田柚、柠檬最易感,柑类的蕉柑、温州蜜柑等感病较轻,桔类如年桔、朱红桔、四会桔较抗病.金柑、南丰密桔最抗病.研究发现主要是柑桔不同品种的气孔数目、大小及孔口结构有较大差异.感病的品种,其单位面积气孔数目较多,孔口通过开张较大;抗病品种单位面积气孔数较少,孔口通过开张较小.。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水稻病害一.水稻稻瘟病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潮湿时产生灰绿色霉状物1.症状分8种类型:苗瘟、叶瘟、叶枕瘟、节瘟、穗瘟、穗颈瘟、枝梗瘟和谷粒瘟2.叶瘟病斑有4种类型:①白点型②急性型③慢性型④褐点型3.慢性型三部一线: 病斑两端有向外延伸的褐色坏死线。

病斑背面也产生灰绿色霉层。

慢性型病斑自外向内可分为中毒部、坏死部和崩溃4.越冬方式与场所: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谷上越冬5.传播方式:孢子主要借风雨传播二.水稻纹枯病1.水稻纹枯病又称“花秆”、“烂脚病”2.危害部位:叶鞘、叶片、茎秆、稻穗3.诊断要点:病斑为云纹状,后期病部生鼠粪状菌核,后期潮湿时并不产生白色子实层。

4.越冬方式和场所: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和菌核在病稻草、其他寄主和田边杂草上越冬5.近距离传播方式:菌丝向四周蔓延6.发病条件:a.菌核基数:上季或上年轻病田,打捞菌核彻底的田块和新垦田,一般发病轻;反之,历年重病田区,上季或上年重病田,越冬菌核残留量多,初期发病也较多。

b.气象条件: 纹枯病属高温高湿型病害 c.水肥管理:长期深水灌溉,稻丛间湿度加大,有利于病害的发展,施氮肥过多、过迟,有利于病菌侵入 d.种植密度和方式:密度与发病呈正相关 e.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矮秆阔叶型比高秆窄叶型感病,粳稻比籼稻感病,糯稻最感病;在相同条件下,杂交稻比常规品种病重;一般生育期较短的品种比生育期长而迟熟的品种发病重;植株矮、分蘖能力强的发病重。

7.病害控制:a.清除菌源:打捞“浪渣b.加强肥水管理:合理排灌,以水控病;做到浅水发根、薄水养胎、湿润长穗;分蘖末期至拔节前进行适时搁(晒)田、后期干干湿湿的排灌管理;氮、磷、钾要配合施用,做到农家肥与化肥,长效肥与速效肥相结合,切忌偏施氮肥和中、后期大量施用氮肥。

要前期发得起、中期站得稳、后期不脱肥,做到水稻前期不披叶、中期不徒长、后期不贪青,收割时青秆黄熟。

C.种植抗病品种 d.药剂防治:井冈霉素、甲基硫菌灵、复方多菌灵、芽孢生防菌株B908三.水稻白叶枯病(普通型凋萎型急性型中脉型)1.诊断要点:是病斑沿叶缘坏死,边缘呈倒V字形斑,病部有黄色菌脓溢出,干燥时形成菌胶2.越冬: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作为翌年发病的初侵染源3.传播途径:带菌稻种调运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也是新病区的主要初侵染源小麦病害二.小麦赤霉病:症状:苗期形成苗枯,成株期形成茎基腐烂和穗枯,以穗枯危害最重。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点整理版

农业植物病理学考点整理版

一、水稻病害1、稻纹枯病菌:Rhizoctonia solanni 立枯丝核菌2、稻瘟病菌:Pyricularia oryzae 稻梨孢(无性)3、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稻黄单胞杆菌致病变种4、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无性菌类绿核菌属5、胡麻斑病菌:Bipolaris oryzae稻平脐蠕孢属(无性)二、小麦病害1、条锈病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2、叶锈病菌:Puccinia recondita f.sp.tritici3、秆锈病菌:Puccinia graminis f.sp.tritici4、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 禾本科布氏白粉菌小麦专化型(有性)专性寄生5、赤霉病菌:Gibberella zeae玉蜀黍赤霉(有性)6、纹枯病菌:Rhizoctonia cerealis禾谷丝核菌(无性)7、全蚀病菌:Gaeumannomyces graminis禾顶囊壳小麦变种8、散黑穗病:Ustilago nuda裸黑粉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11、黄矮病毒:BYDV 大麦黄矮病毒正二十面体12、丛矮病毒:NCMV 禾谷花叶病毒弹状病毒13、土传花叶病毒:1、SBWMV土传花叶病毒2、WYMV黄花叶病毒3、WSSMV梭条斑三、玉米病害1、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2、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4、丝黑穗病:Sporisorium reilianum 丝孢堆黑粉菌5、黑粉病菌:Ustilago maydis玉米黑粉菌局部侵染四、甘薯病害1、甘薯黑斑病菌:Ceratocystis fimbriata 甘薯长喙壳2、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structor3、甘薯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4、马铃薯晚疫病菌:Phytophthora infestans5、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e subsp.sepedonicum五、油料作物病害2、花生网斑病菌:Didymosphaeria arachidicola3、花生叶斑病菌:Passalora personata4、花生褐斑病菌:Cercospora arachidicola5、花生茎腐病菌:Diplodia gossypina6、油菜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七、烟草病害1、烟草黑胫病:Phytophthora nicotianae van2、烟草赤星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3、烟草蛙眼病菌:Cercospora nicotianae4、烟草根节线虫病:Meloidogyne incognita5、烟草花叶病毒:TMV6、烟草黄瓜花叶病毒:CMV7、烟草马铃薯Y病毒病:PVY九、蔬菜病菌:1、黄瓜霜霉病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2、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 oxysporum3、十字花科软腐病:Erwinia carotovorapv.carotovora二、土传病害防治措施:1、轮作。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

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

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

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

(2)减少病源。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4)药剂防治。

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症状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

(2)种植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

(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植物病理学复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复习总结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病程:病原物对寄主的侵染和引起发病的过程。

2.植物病害系统:病原物和寄主植物在特定的环境下相互作用构成的系统。

3.多循环病害:是指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

4.病害循环:植物从当前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也称作侵染循环。

5.菌核:是由菌丝聚集而成不同程度坚硬的颗粒状组织。

其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和结构因不同菌物差异很大。

由皮层和菌髓组成。

6. 准性生殖:异核体菌丝中两个在遗传上不同的细胞核结合形成杂合二倍体,杂合二倍体核在有丝分裂中可以发生染色体的交换、基因重组,经过单倍体化形成单倍体。

作用类似于有性生殖。

准性生殖的过程(1)形成异核体(2)形成杂合二倍体(3)有丝分裂交换(4)单倍体化7.小种(race):病原物小种是一种病原物对一种植物的不同品种的致病性有分化的群体。

8.卫星RNA:在某些多分体病毒中发现了小分量的RNA 其与病毒RNA无同源性,单独不具有侵染性,要依赖病毒的核酸才能侵染和增殖这种核酸称为卫星RNA(sRNA)9.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

10.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这种寄生方式称为半寄生,俗称“水寄生”。

11.植物非侵染性病害:是由于植物自身的生理缺陷或遗传性疾病,或由于生长环境中有不适合的物理、化学等因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一类病害。

12.系统侵染:13.核酸的多分体现象:多分体现象为植物病毒所特有,并仅存于正单链RNA中,核酸的多分体现象是指病毒的基因组分布在不同的核酸链上,分别包装的不同的病毒粒体中。

二.1.病害三要素: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条件2.病原类型:生物病原(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非生物病原3.植物病害系统类型:自然植物病害系统、农业植物病害系统、人工环境植物病害系统4.植物侵染性病害特点:病原性,传染性,症状特异性、病程、病害循环。

农业植物病理学笔记

农业植物病理学笔记

农业植物病理学笔记可以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整理:
一、导言
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2.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二、植物病害的基础知识
1.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分类
2.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和寄主植物
3. 植物病害的发生和流行
三、植物病害的诊断和防治
1.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
2.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
3. 植物病害的预测和预报
四、主要农作物病害及其防治
1. 水稻病害及其防治
2. 小麦病害及其防治
3. 玉米病害及其防治
4. 棉花病害及其防治
5. 蔬菜病害及其防治
6. 果树病害及其防治
五、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应用领域
2. 农业植物病理学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研究方向。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山西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四章植物传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植物传染病害的发生和流行,是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的外界条件包括人的活动的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

一、病害循环病害循环:指病害从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开始发生的整个过程。

(一)病害发生前阶段:这一阶段是指病原物越冬、越夏以及病原物从越冬越夏场所传播到寄主植物体表的阶段。

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1)病原物的越冬越夏场所: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病株残体、田间的病株、土壤、粪肥、昆虫、温室内或贮藏窖内(2)病原物越冬越夏的方式:休眠、腐生、寄生(3)影响病原物越冬越夏的因素:环境条件(温度、湿度、雨水、积雪),还受壤有机物,其他杂菌等影响2.越冬越夏后病原物的传播传播途径有:人为传播、气流传播、昆虫传播、雨水和流水病原物的越冬越夏阶段是病害循环中最薄弱的一环,控制或消灭越冬越夏菌源是预防病害发生的有效措施。

3.病原物与寄主接触:病原物从接触寄主植物开始到侵入寄主之前的一段时间称为接触阶段。

(二)病害在寄主植物个体中的发展阶段:指病原物从侵入寄主到开始发病这一阶段,也成病程。

病害发展可分为以下几个过程:1.侵入和抗侵入(1)各类病原物侵入寄主植物的途径和特点不同真菌侵入途径:直接穿透寄主表皮侵入;从自然空口如气孔、水孔、皮孔等侵入、从伤口侵入。

真菌孢子在侵入寄主前,先要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

(2)影响病原物侵入的条件:对真菌细菌来说主要是水分和温、湿度。

其他条件如土壤缺氧、光照、干旱、播种过早过晚等都会影响病原物入侵。

(3)寄主的抗侵入:病原物侵染寄主植物时,寄主植物固有的形态、生理特性或对病原物所做的生理反应,菌可抵抗病原物的入侵。

2.扩展和抗扩展:从病原物侵入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育期。

在真菌性病害中,从病原物侵入到开始在寄主表面出现孢子为止的一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植物病理学期末复习

植物病理学期末复习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植物病理学任务:病害发生和流行规律,病原物诊断与鉴定,植物病害管理措施。

2.植物病理在国内外的发展历程,逐步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形成一门成熟的学科。

3.如何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研究植物病害的方方面面问题,合理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植物资源。

4.植物病理学与植物检疫的关系?植物病害诊断鉴定、植物病害预测预报(监测预警)、有害生物风险评估、有害生物扑灭与控制。

第三章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发展植物病害:受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刺激,使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受到干扰或破坏,外观上表现出异常,并造成品质和产量下降的现象。

病原:植物病害发生的原因,包括生物因子、非生物因子和植物自生遗传物质异常,导致植物发病的因子为植物病原物。

植物病害判断依据:经济学?生物学?病原物两个基本特性:寄生性和致病性;寄生性:病原物从植物活体上获得营养物质或水分而生存的能力。

致病性:病原物引起植物病害的能力。

5. 寄生性:专性(活体细胞)、非专性(活体或死体兼有腐生性);专性寄生物:必须从生活着的寄主细胞中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当寄主的细胞或组织死亡后,其寄生生活在这一范围内也就被动终止。

如病毒、类病毒、线虫、寄生性植物、霜霉菌、白粉菌、锈菌。

非专性寄生物:大部分植物病原菌和细菌,既可以寄生于活的寄主植物,也可以在死的有机体以及各种营养基质上生成。

兼有寄生性和腐生性。

兼性腐生物:可以在人工培养基上培养和保存,如黑星尾孢属、尾孢菌、黄单胞杆菌和根肿菌等。

6. 致病性:致病力(毒力、毒性):毒力越大致病性越大,指病原物诱发病害的相对能力;侵袭力:克服寄主组织屏障的能力,定殖、扩展的综合能力;7. 病毒寄生的特殊性:在活的寄主细胞内增殖,但又不像其他其他寄生物获取营养物质,而是借助寄主代谢系统和遗传信息传递系统(核糖核酸)复制新的病毒,植物病理学将它归为寄生物,只是不同于习惯上所认识的寄生关系。

8. 植物病程:植物与病原物相互接触以后,病原物侵入寄主并在寄主体内繁殖和扩展,然后发生致病作用,又称植物侵染过程。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第⼀章植物病害基本知识⼀、学习植物病害的意义:减产降低品质影响外贸威胁旅游业使⼈畜中毒⼆、植物病害的概念1. 植物病害的定义1)植物⽣长发育过程中,受到其他⽣物的侵染获不良环境条件的影响。

2)植物正常的⽣理代谢过程受到⼲扰和破坏,⽣理机能和组织结构出现了病理变化,内外部形态表现出不正常症状,导致植物局部获整株死亡。

3)给农业⽣产造成损失。

⽣理病变:呼吸、蒸腾作⽤加强、同化作⽤降低、⽔分运输失常组织病变:叶绿体减少、细胞体积增⼤、组织坏死形态病变:出现症状植物病害的本质:风、雹、⾍、动物、⼈类的农事活动造成的机械伤害是否植物病害?什么是⾲黄,为什么⾲黄是黄⾊?1、⾲黄就是颜⾊黄黄⽩⽩的⾲菜,不要怀疑,它跟⼀般吃的绿⾊⾲菜是同⼀种植物。

2、⾲黄是在⾲菜撒种之后,在苗床上铺满了稻杆,⾲菜发芽之后,因为照不到阳光,⽆法刺激叶绿素的形成,因此就不会变成绿⾊了! 黄黄⽩⽩的颜⾊是⾲菜体内其它⾊素的颜⾊!三、植物病害的症状症状: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理活动和外观的⽣长发育所显⽰的某种异常状态。

病状:感病植物本⾝所表现的不正常现象。

病症(征):病原物在感病植物病部的表现。

病状类型: 1. 变⾊2. 坏死3. 腐烂4. 萎蔫5. 畸形1.变⾊(discoluration) 概念:感病植物的⾊泽发⽣改变。

类型:黄化、花叶、斑驳、脉明(vein cleaning)等。

2. 坏死(necrosis) 概念:细胞和组织死亡。

类型: 1、斑点:圆形斑、轮斑、环斑、不规则坏死斑、⾓斑、梭形斑、蚀纹、线纹、穿孔、疮痂、溃疡等;猝倒和⽴枯;叶枯;3.腐烂:细胞和组织死亡,并伴随有组织消解。

4. 萎蔫:由于寄主维管束组织受损或堵塞,导致⽔分和养分输送不畅,⽽使植物表现凋萎现象。

5.畸形概念:过度⽣长,⽣长减少及变态类型:皱缩、卷叶;肿瘤或癌肿;丛枝;矮化;徒长;变叶;扁枝、蕨叶、柳叶。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提纲一、症状1、类型(5种)症状症状、症状的多样性不同危害时期不一致(根、茎、叶)病征同一部位的症状不一致潜伏侵染二、病原1、鉴定:真菌、细菌、病毒等病原的鉴定程序形态学特征分子生物学鉴定2、生物学特性真菌培养生长特性(T、RH、pH等),抗逆性,菌丝融合群,生化型,注意细菌、病毒的特性描述。

3、生理生化⑴专化型、生理小种的划分及鉴定方法传统方法的致病力测定(重要病害)生化、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4、寄主范围三、病害循环1、侵染方式划分:单循环与多循环病害,系统性侵染与局部侵染2、传播方式划分:病害土传、气传、种传(苗木)、介体传播、雨水传播3、内容:越冬越夏场所、病菌存活时间、初侵染源与再侵染源病原物类型及传播途径(病菌的生活史)、病原物侵入过程。

四、病害流行因素寄主、病原、环境条件、人为因素(病四角或病三角)R基因、微效基因(垂直抗性、水平抗性、小种专化抗性、非小种专化抗性)基因对基因的关系1、植物的抗病性主动抗病性、被动抗病性抗病机理诱导抗病性抗病信号传播途径(Effector与Receptor的互作)2、病原:数量,新的小种或致病型3、环境因素:温湿度、光等,田间小气候4、人为因素:肥水管理方式,农作耕作制度,种植模式(轮作、连作、轻简化栽培措施等)五、防治措施1、植物检疫(检疫性病害)2、选用抗病、耐病品种,抗病品种合理布局(小种专化抗性)3、培养无病种菌(病毒脱毒),建立无病良种繁殖基地(种传病害)4、种子处理、土壤消毒(种传、土传病害)清除田间病残体及传病介体越冬场所5、农业防治轮作水肥管理6、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防治时期(病情调查、防治措施),药剂施用次数。

中国农业大学通植物病理学复习

中国农业大学通植物病理学复习

绪论1、植物病理学1)性质:植物病理学是以植物为保护对象,以研究病原-寄主-环境相互关系为基础,以阐明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规律,进而设计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为目的的应用基础科学。

2)任务(研究内容):a)病害病原体的本质及其活动b)受病植物的本质及其活动c)植物与寄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d)病害(H-P)与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e)根据上述基础研究的结果,阐明病害发生发展规律,并设计经济有效防治措施。

为园艺作物生产提供保障。

2、著名植物病理学工作者:戴芳澜(中国真菌学植病学奠基人)、俞大绂、邓叔群、林传光、曾士迈等。

植物病原真菌1、菌物病害特点:主要症状是坏死、腐烂和萎蔫,少为畸形。

病斑上常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和颗粒状物。

卵菌门中,多数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的土壤中,引起植物根部和茎基部腐烂或苗期猝倒。

卵菌多数以卵孢子或休眠孢子越冬。

接合菌门真菌引起的病害很少,而且多是弱寄生菌,引起的症状通常为薯、菜、果的软腐或花腐。

许多子囊菌及半知菌引起的病害,一般在叶、茎、果上形成明显的病斑,其上产生各种颜色的霉状物或小黑点。

它们大多是死体营养生物,既能寄生,又能腐生。

但是,白粉菌则是活体营养生物,常在植物表面形成粉状的白色或灰白色霉层,后期霉层中夹有小黑点即闭囊壳。

担子菌门中的黑粉菌和锈菌都是活体营养生物,在病部形成黑色或褐色的锈状物。

黑粉菌多以冬孢子附着在种子上、落入土壤中或在粪肥中越冬,黑粉菌种类多,侵染方式各不相同。

锈菌的生活史在真菌中是最复杂的,有多型性和转主寄生现象。

锈菌形成的夏孢子量大,有的可以通过气流作远距离传播,所以锈病常大面积发生。

锈菌的寄生专化性很强,因而较易获得高度抗病的品种,但这些品种也易因病菌发生变异而丧失抗性。

非侵染性病害1、非侵染性病害的诊断一般来说,病害突然大面积同时发生,大多是由于大气污染、三废污染、气候因素所致;病害产生明显的枯斑、灼烧、畸形等症状,又集中于某一部位,无病史,多为使用农药、化肥不当造成的伤害;植株下部老叶或顶部新叶颜色发生变化,可能是缺素病,可采用化学诊断和施肥试验进行确诊;病害只限于某一品种,表现生长不良或有系统性的一致表现,多为遗传性障碍;日灼病常发生在温差变化很大的季节及向阳面。

07农学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题

07农学植物病理学考试复习题

名词解释:非传染性病害:由于非生物因素缺乏传染性,它所引起的病害称为非传染性病害。

活体营养型:寄生物从活的寄生中获得养分,并不立即杀伤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

死体营养型:寄生物先杀死寄主植物的细胞和组织,然后从中吸取养分,营这种生活方式的生物称作死体寄生物。

吸器:专性寄生菌的菌丝长出的,伸入寄生细胞内高效吸收营养的小突起。

游动孢子:鞭毛菌的无性孢子。

单细胞,无细胞壁,只有原生质膜,在膜是着生1-2根鞭毛,水生可游动。

形成于游动孢子囊内,在菌丝的顶端形成的一种囊状物。

孢囊孢子:结合菌的无性孢子。

单细胞,有细胞壁,无鞭毛,风传,陆生。

形成于孢子囊内,在菌丝长到一定阶段形成的囊状物。

分生孢子:子囊菌、半知菌和担子菌的无性孢子。

着生在分生孢子梗上,分生孢子梗:单生,丛生,形状各异。

卵孢子:由异型配子囊交配形成,一般发生在鞭毛菌中。

接合孢子:由同型配子囊交配形成,一般发生在结合菌中。

子囊孢子:异型配子囊交配形成的,每个子囊通常产生8个子囊孢子。

担孢子:体细胞或菌丝接合形成的棒状物-担子,经减数分裂后在子外面形成的4个小孢子。

子实体:真菌的产孢机构,真菌的孢子产生在具一定分化的产孢机构上,无论是无性繁殖或有性生殖、结构简单的或复杂的,通称作子实体。

闭囊壳:子囊果完全封闭呈球形的。

子囊壳:子囊果瓶状或球形顶端具孔口的子囊座:子囊着生在由子囊座内形成的空腔内,称子囊座。

子囊盘:子囊果开口呈盘状或杯状的。

分生孢子梗:分生孢子梗可以散生在菌丝上,也可以聚生在具有一定形状的无性子实体上。

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及分生孢子梗产生在一个扁平的盘状子实体上的。

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产生在一个开口的球状、拟球状、瓶状或不规则的子实体内的。

单主寄生:多数植物病原真菌在一种寄生植物上就可以完成生活史。

转主寄生:在真菌的生活史中,有的真菌不同的寄生阶段必需在两种亲缘关系不同的寄主植物上生活才能完成生活史。

无性阶段在一种植物上寄生,有性阶段在另一种植物上。

农业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病理学复习资料

麦类病害一、小麦条锈病(wheat stripe rust)1、症状:(1)小麦叶片表面出现褪绿斑,产生疱状夏孢子堆。

(2)粉状、橙黄色。

沿着叶脉排列成行,后期病部出现疱状冬孢子堆,灰黑色2、病原:条形柄锈菌小麦专化型(Puccinia striiformis)3、生活史:1、越冬存活的冬孢子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侵染小檗。

2、产生性孢子器,释放性孢子。

3、背面产生锈孢子器并释放锈孢子,随气流侵染小麦。

4、锈孢子或越冬后产生的夏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返青冬小麦或者春播小麦,引起小麦锈病,在受侵组织产生夏孢子堆。

夏孢子随气流侵染。

5、以夏孢子在冷凉山区或高寒地区的晚熟小麦或自生麦苗或其他寄主上越夏。

6、在杂草越夏存活的病菌继续发展产生夏孢子,并在杂草侵染部位逐步产生冬孢子堆。

4、病害循环:(1)越夏:低温病害不耐高温,越夏为侵染循环中的关键环节。

在夏季冷凉山区或高寒地区的晚熟小麦或自生麦苗或者其他寄主上越夏。

(2)秋苗发病:秋季麦播后,越夏后的病菌随气流从越夏区到冬麦区,侵扰当地麦苗。

越夏区距离(近)、播种时期(早)决定发病程度(重)。

在杂草越夏存活的病菌继续发展产生夏孢子,并在杂草侵染部位逐步产生冬孢子堆。

(3)越冬:以侵入叶组织的菌丝体越冬(冬繁区:可在冬天持续侵染蔓延,成为来年侵染北方麦田的菌源基地。

)(4)春季流行:越冬病叶上的菌丝体复苏产孢。

遇春雨和结露,越冬病叶上产生的孢子侵染新生叶片,使症状扩展,引起流行。

越冬存活的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侵染小檗,产生锈子器并释放锈孢子,锈孢子随气流传播侵染小麦。

5、影响因素(1)小麦条锈病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2)品种抗锈性(3)环境条件,夏季多雨利于越夏菌源繁衍和秋苗发病;冬季多雪利于越冬。

雨水多结露时间长利于发生。

(4)栽培制度和管理措施。

6、防治(1)种植抗病品种(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3)栽培防治(适期播种,避免早播;越夏地区消灭自生麦苗;土壤缺乏磷钾肥的地区增施磷钾肥;合理灌溉)(4)药剂防治(种子包衣,三唑酮拌种,叶面喷雾也可用三唑酮)(5)转主寄主管理。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生长过程中受不良环境影响或受到病毒侵害、寄生,而使植物呈现病变,影响植物正常生长的现象.2、无性繁殖:是指菌物不经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而从营养体直接产生孢子的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是指菌物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的结合产生孢子的方式.3、原核生物:是指含有原核结构的单细胞生物,由细胞壁、细胞膜或只有细胞膜包被的单细胞微生物.4、寄生性植物:少数植物由于根系或叶片退化或缺乏足够的叶绿素而营寄生生活.寄生性:指病原物在寄生植物活体内取得营养物质而生存的能力.寄生植物抗病性:寄主抵抗病原物侵染或限制侵染危害的一种特性,是植物与其病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相互适应相互选择的结果.转主寄生:有的菌物需要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寄主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全寄生:指从寄主植物上获取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营养物质的寄生方式.半寄生:寄生物对寄主的寄生关系主要是水分的依赖关系的…5、菌物的多型性:在菌物生活史中,有的菌物不止产生一种类型的孢子,这种形成几种不同类型孢子的现象.菌物的生活史:菌物从一种孢子萌发开始,经过一定的营养生长和繁殖阶段,最后又产生同一种孢子的过程.6、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因素导致的病害.非侵染性病害:由非生物因素和植物自身遗传因子异常而导致的病害.7、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影响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的状态.病状:在病部看到的状态.病征:在病部上长出的病原体个体.8、植物检疫:指由国家颁布条列和法规,对植物及其产品,特别是苗木、接穗、插条、种子等繁殖材料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害性病、虫、草传播蔓延的一项法规防治措施.9、真菌:是一类大多数能形成丝状分枝的营养体,有细胞壁和细胞膜,通过有性生殖和无性繁殖产生孢子的生物群.10、钝化温度:把病组织汁液在不同温度下处理10min后,使病毒失去侵染能力的最低温度.11、稀释终点:把病组织汁液用水稀释后,使病毒保持侵染能力的最大稀释度.12、隐症现象:一种病害的现象出现后,由于环境条件的改变,或者使用农药治疗后,原有症状逐渐隐退直至消失,一旦环境条件恢复或农药作用消失后,植物上的症状又会重新出现.12、病毒粒体:是指形态完整的侵染性病毒粒子.1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指病原物在一定场所度过寄主休眠阶段而保存自己延续物种的过程.14、单年流行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内,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的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积年流行病害:需要连续几年时间才能完成病原物数量积累过程,导致病害流行的病害.15、传播:植物病毒从一植株传到另一植株的过程.移动:植物病毒从植物的一个局部传到另一个局部的过程.16、致病性: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后引起病害的能力.毒力:指病原物的致病性的强弱.17、专化型:病原物种内形态相似,但对同一科内不同属的植物致病性不同.生理小种:专化型形态相似,但对同种植物不同品种的致病性不同.18、垂直抗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植物抗病性.水平抗性: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与病原物小种的致病性没有特异性相互作用的植物抗病性.19、病原物的侵染过程:指病原物从受到寄主的影响或识别进而达到侵染部位到记住发病的过程.侵入前期:指病原物到达寄主植物的根围或叶围,受到寄主分泌物的影响,向着寄主运动并产生侵染结构的阶段.侵入期:指病原物从侵入到建立寄生关系的阶段.潜育期:指病原物从潜入到建立寄生关系到出现明显症状的时期.发病期:指症状出现后到植物生长季节结束,甚至植株死亡.侵染循环:病害从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20、体外存活期:在室温下,病汁液保持侵染力的最长时间.21、光谱吸收特性:260/280的比值可以表示病毒核酸相对含量的多少,用于区分不同类型的病毒.22、再次侵染:同一生长季节内,田间已发病植株上产生的病原物引起的侵染.二、大题:植物寄生线虫为什么会致病:通过头部的化感器接受植物根分泌的刺激,朝着根的方向运动,接触后以口针穿刺植物组织并填入. 线虫的致病机制:1、机械损伤:头部口针刺穿取食所造成的伤害.2、营养的掠夺和营养的缺乏.3、化学致病:食道腺分泌的酶和其他化学物质影响植物的生长4、复合侵染:线虫造成的伤口引起其他病原菌的再次侵染. 苹果腐烂病的防治方法:1、加强栽培管理,壮树抗病.2、搞好果园卫生,减少病菌.3、药剂预防应在早春树体萌动前,喷布杀菌剂进行保护,5-6月份对树体大枝干涂刷药剂不可喷雾.4、病疤治疗采取“春季突击刮,坚持常年刮”,“治早、治小、治了”的原则,很见实效,有病斑刮治法重刮皮法、敷泥法.5、脚接和桥接.病症上如何区分黄瓜霜霉病和黄瓜细菌性角斑病答:1、病斑大小与形状:细菌性角斑病与霜霉病病斑均由于受叶脉的限制而形成多角形,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斑较小,而霜霉病病斑较大,扩散蔓延快,后期病斑会连成一片.2、病斑颜色和穿孔:细菌性角斑病病斑颜色较浅,呈灰白色,后期易开裂形成穿孔;霜霉病的病斑颜色较深,呈黄褐色,不穿孔.3、叶背面病斑特征:将病叶采回,用保温法培养病菌,24小时后观察病斑为水渍状,产生乳白色菌脓者,为细菌性角斑病;紫灰色或黑色霉层者为霜霉病.4、有透光感觉的是细菌性角斑病.5、细菌性角斑病在叶片和果实上均发病.植物病原物的越冬场所包括: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他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和粪便,昆虫杂草列当和菟丝子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答:1、轮作、间作.2、清楚有寄生物的植株.3、药剂防治.试述苹果锈病的症状,侵染循环以及防治措施答:病症:主要危害叶片,也危害叶柄、新梢和幼果等绿色幼嫩组织.1、叶片受害初正面产生橙黄色小点,逐渐扩大形成圆形病斑,中央橙黄色,边缘淡黄色,外圈有一层黄绿色晕圈,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粘液.2、后期病斑变厚,背面呈淡黄色胞状隆起,并产生灰黄色的管状物.不久锈孢子器顶端破裂散出黄绿色粉末.最后病斑变黑干枯,毛管状物脱落,叶片向内卷曲,叶色变淡,最后变黑干枯脱落.循环过程:冬孢子成熟后遇水萌发产生担孢子,担孢子随风侵入叶片、幼果,病菌侵入后在叶背形成锈孢子器和锈孢子,锈孢子通过风力传播到转主寄主上危害,并越冬越夏至翌春形成冬孢子角.防治措施:1、消除转主寄主,砍掉寄主植株是最彻底有效的措施.2、喷药保护:若不能砍除可喷药保护果树或杀死冬孢子.综合防治的原则:1、综合防治要统揽农业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的全局,不是简单的各种措施的累加,更不是措施越多越好.2、经济有效.3、注意做到保护环境.综合治理的措施:1、植物病害检疫.2、农业防治.3、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4、生物防治.5、物理防治.6、化学防治.农业防治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种苗.2、注意田园卫生.3、栽培措施:适当调整播期;改变种植方式;加强土水肥管理;合理修剪4、轮作.5、适期采收和合理贮藏.生物防治的机制:拮抗作用、竞争作用、重寄生作用、捕食作用、交叉保护作用、诱导抗性作用.农药的合理使用:1、正确选用农药种类.2、防止产生药害.3、避免农药对环境和果品、蔬菜的污染.4、避免高温时用药.5、酸性和碱性农药不能混合使用.6、施药人员要注意安全防护.农药的使用方法:种苗处理:1浸种药液没过种子5-10cm.2、拌种与0.2%-0.5%干燥药粉搅拌.3、种衣法内吸性药剂.土壤处理:1、穴施、沟施线虫.2、浇灌法根部的害虫.3、翻混法熏蒸剂植株喷药:喷雾;喷粉.操作时的注意事项:药剂选择、浓度,喷药适期,喷药次数、质量. 农药药害产生的原因杀菌剂产生抗药性的原因:1、在同一范围内长期使用单一药剂的结果;其次,同药剂使用浓度的不断提高,也能加速病菌抗药性的产生.2、保护剂不易产生抗性菌;内吸治疗剂较易产生抗性菌.3、病原菌的抗药性存在“交叉抗性”现象.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危害性病、虫、草随着植物及其产品由在国内和国外之间传播2、将在国内局部地区已发生的危险性病、虫、草封锁在一定范围内,严格禁止其传播到尚未发生的地区,并采取各种措施逐步将其控制或消灭.3、当危险性病、虫、害传入新区时,要采取紧急措施,不惜人力,物力,财力将其彻底消灭,以绝后患.三、填空选择: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农药三证:农药登记证、农药生产许可证、农药标准.杀菌剂使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处理.植物检疫的程序:检疫许可—申报—检验—处理.植物检疫法规:国际: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国内: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植物检疫条例革兰氏染色用于鉴定由细菌引起的病害.病害三角:病原物、寄主植物、环境.病害流行的三要素:有一定数量的病原物且致病性强、有一定数量的寄主、有适宜病害侵染的环境.非侵染性病害的病原:营养失调、水分失调、温度不适、有害物质、土壤次生盐渍化.病害循环过程:初侵染—越冬,越夏—再侵染—传播只有初侵染的病害:单循环病害,积年流行病害,单利病害有再侵染的病害:多循环病害,单年流行病害,复利病害.确定病害的模型:单点模型、多点模型、病害曲线下面积模型病害季节性流行曲线类型:S型曲线、单峰曲线、多峰曲线病情指数增长模型:指数增长、逻辑斯蒂增长.病情指数=病害级数X其病害株数X100/最高病害级数X发病植株总数.发病率=发病植株数/总植株数.植物病害的传播方式:介质传播:昆虫传播蚜虫、叶蝉、蓟马、粉虱非介质传播:种子和其他繁殖材料的传播、嫁接传播、机械、土壤植物病害的症状:坏死、萎蔫、腐烂、变色、畸形植物病害防治方法: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四个生物防治原理:抗菌作用、重寄生作用、竞争作用、交互保护作用、拮抗作用物理防治方法:汰除、热处理、辐射、嫌气处理、拒避化学防治:原理:保护作用、治疗作用、免疫作用;方法:种苗处理、土壤处理、植株施药、熏蒸、储藏期处理.六个:植物病害检疫、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植物病毒的化学特性:主要指核酸的类型、核酸的链数、核酸的分子质量、核酸在病毒粒体中百分含量.植物病毒的繁殖方式:复制增殖.病毒的侵染途径:微伤口、昆虫传播.病毒的结构:核酸和蛋白质衣壳病症的分类:粉状物、霉状物、颗粒状物、菌核、脓状物.抗病性机制:按照发生时期:抗接触、抗侵入、抗扩展、抗损害按抗病机理:结构抗病性、生物化学抗病性抗病性类型:按抗病能力免疫、抗病、耐病、感病、避病按寄主跟植物特异关系: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菌物的一般性状:营养体:菌丝、吸器;繁殖体:孢子菌物的营养体为菌丝,包括有隔菌丝、无隔菌丝.真菌的营养菌丝可以形成: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套、菌网.真菌的菌组织结构:子座、菌核、菌索.卵菌门病害:黄瓜-月季霜霉病、十字花科锈病接合菌门病害:桃、百合软腐病子囊菌门病害:葡萄、瓜类白粉病、菌核病子囊菌门一般有8个子囊孢子,子囊壳外有附属丝;子囊结构:子囊壳、子囊、子囊孢子担子菌门病害:小麦腥黑穗、小麦散黑穗、大麦、玉米黑粉病、禾本科锈病半知菌门病害: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水稻瘟病,棉花、瓜类炭疽病锈菌的孢子类型: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夏孢子、担孢子引起植物病害的生物统称为病原物病原物:真菌、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线虫病原物的原核生物主要有:细菌、植原体、螺原体.病原物分类:专性寄生物、强寄生物、弱寄生物、严格腐生物病原物越冬或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种子、苗木及其它繁殖材料,病株残体,土壤,土杂肥,昆虫,杂草病原物的传播方式:自然动力传播气流、雨水、昆虫和其他动物传播、主动传播、人为因素传播原核生物的繁殖方式:裂殖.细菌:裂殖;植原体:裂殖,出芽裂殖.原核生物分类:薄壁菌门、厚壁菌门、软壁菌门、疵壁菌门.原核生物侵入方式:被动侵入;侵入途径:自然孔口、伤口、介体线虫形态:梨形,近圆形,有雌雄同形、雌雄异形两类.线虫生活史中三种虫态:卵、幼虫、成虫.有寄生性和致病性线虫的四大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发达、排泄系统、生殖系统发达线虫虫体分两个部分:体壁:从外至内由角质膜、下皮层、肌肉层组成作用:保持体形、保护体腔、调节呼吸、收缩运动体腔.线虫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孤雌生殖植物线虫活体营养生物,分为外寄生、内寄生外寄生线虫:仅以口针穿刺到寄主组织内吸食,而虫体留在植物体外内寄生线虫:全部进入植物体内吸食,有的固定在一处寄生,但多数在寄生过程中是移动的根据线虫在寄主体内的生活方式分为:定居型、迁移型.菟丝子是茎寄生,列当是根寄生。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农业植物病理学复习资料

水稻病害1、近年来,我国稻瘟病的发生比较严重,应采取什么样的措施才能有效防治?(1) 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繁多,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易于丧失,因此,选育广谱抗性、慢瘟性的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者的主攻目标。

引进和利用现成的抗病品种,应考虑对本地稻瘟病菌优势的抗性,在品种布局上,要避免大面积种植单一品种,实行品种搭配种植或轮换种植。

(2) 加强栽培管理:根据水稻生长发育规律,合理施肥,合理排灌以水调肥,促控结合,满足水稻各生育期的要求。

(3) 种子处理:带有稻瘟病菌的稻种可引起苗瘟病。

因此,选用无病种子和对带病种子进行药剂处理是减轻病害发生的措施之一。

(4) 药剂浸秧:移栽时用药剂浸秧可减轻和推迟大田叶瘟的发生。

浸秧药剂:20%三环唑1:700倍液浸秧把一分钟,取出堆闷半小时后栽插。

(5) 药剂防治:根据病害预测和田间调查及时对发病田进行药剂防治。

2、影响水稻稻瘟病的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有哪些?(1) 品种:不同的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

一般籼稻比粳稻抗病。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病性也不同,通常在分蘖盛期和始穗期最易感病。

在植株形态方面,宽叶型稻株比窄叶型稻株感病。

稻株组织柔嫩,细胞硅化程度低,抗侵入能力差。

(2) 气候因素:气候因素中对病害影响最大的是温度、湿度和降雨量,其次是光照和风。

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病菌的生长繁殖和植株的抗病力。

稻瘟病的发病最适温度为24~28℃,相对湿度90%以上,湿度越高越有利于发病。

(3) 水肥管理: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有利于发病。

长期深灌、串灌、漫灌的稻田发病重。

3、水稻白叶枯病的症状有哪些?该病受环境条件和品种抗病性的影响,可引起几种不同的症状。

(1) 典型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大多数先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黄绿色或暗绿色,后沿叶缘或中脉向下扩大,甚至可扩展至整个叶片。

病部和健部交界处有黄褐色界线,并呈波纹状。

病斑初为黄色或红褐色,最后变为灰白色干枯,故称为白叶枯病。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农业植物病理学重点

1. 水稻恶苗病的初侵染源是(主要是带菌种子,其次是病稻草,以分生孢子越冬)。

2. 叶瘟典型病斑分为三部一线即(外层-黄色晕圈中毒部)、(内圈-褐色坏死部)、(中央-灰白色崩溃部)和(病斑两端中央叶脉变褐-坏死线)。

3. 稻白叶枯病的主要初侵染源有(病稻草{老病区主要} )、(病稻桩)和(带菌谷种{新病区主要} )。

4. 药剂防治小麦赤霉病的关键时期是(灌浆期)。

5. 小麦散黑穗病菌的初侵染来源是(带菌种子{以休眠菌丝越冬} ),防治的中心措施是(种子处理)。

6. 小麦纹枯病的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田间菌核和病残体中菌丝体)。

7. 棉花枯、黄萎病的初侵染来源(无再侵染),在新病区主要是(带菌棉籽),而在老病区主要是(带菌病残体、土壤和土杂肥)。

8. 大豆胞囊线虫的越冬胞囊内的卵孵化以(二龄)幼虫侵入寄生根。

9. 甘蓝型油菜病毒病在叶片上的症状有(黄斑型)、(枯斑型)和花叶型三种,而白菜型油菜其典型症状是在苗期产生(明脉{花叶} )和(畸形{矮化僵死} )。

10. 山芋黑斑病防治措施中的一留二浸三高指的是(一留$无病留种地%、二浸 $药剂浸种薯、种苗%、三高 $高温育苗、高剪苗和高温处理贮藏% )。

第一篇水稻病害1.水稻三大病害稻瘟病症状类型:苗瘟、叶瘟(病斑类型:慢性型,急性型,白点型,褐点型)叶枕瘟、节瘟、颈穗瘟、谷粒瘟等纹枯病(水稻三大病害之首)白叶枯病(细菌病害)症状类型:叶枯型、急性型、中脉型、凋萎型、黄叶型水稻三种检疫病害:霜霉病、白叶枯、细菌性条斑病水稻上没有的病害:白粉病、炭疽病、锈病、溃疡病2.水稻纹枯病菌以什么形式在哪些场所越冬?在田间如何传播?主要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也能以菌丝体和菌核在病稻草和其他寄主残体上越冬。

菌核随水传播,受季候风的影响多集中在下风向的田角,田面不平时,低洼处也有较多的菌核,因而这些地方最易发现病株。

3.影响稻曲病发生流行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化学药剂防治应掌握在水稻的什么时期?温度,湿度,降雨,光照,其中湿度和降雨影响最大。

农业植物病理学B复习提纲

农业植物病理学B复习提纲

常见的植物病害的病征有(霉状物)、粉状物、颗粒状物、(锈状物)、脓状物。

真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叫(营养体),主要功能是吸收、输送和贮存营养,为繁殖生长做准备。

水稻白叶枯病的病原菌属于(黄单胞菌)(学名)属细菌,从细胞形态上,该菌是具有(一)条鞭毛的(短杆状)状细菌,主要从水稻叶片的(叶尖)或(叶缘)侵入,引起叶片病害,湿度大时,叶片病部可见(蜜黄色)色的(菌脓)流出。

赤霉病是麦类作物上的一种流行病害,其病原为(禾谷镰孢),可产生大小两种(分生)孢子。

大孢子形态为(刀形),具隔膜。

小型分生孢子形态为(单细胞无色)但聚集时呈现(粉红色)颜色。

小麦锈病病征的共同特点是具有黄色到铁锈色的(夏孢子堆),生长后期,病斑上可见黑色的(冬孢子堆);前者球状单胞,而后者是(棍棒形双胞),且有一长柄。

黑穗型玉米丝黑穗病发生时,整个果穗外面包被白膜,白膜破裂后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这是该菌的越冬形态,也是下一生长季节的(初侵染来)源。

大豆菌核病是由(核盘菌)侵染导致的,从侵染循环和对病害贡献而言,该菌的(有性)阶段产生的(子囊孢子)作用最大,而(菌核)是最主要的越冬形态。

(棉花黄萎病)和(棉花枯萎病)是棉花两大病害,其病原属名分别为(轮枝孢属)和(无性菌类镰孢属),叶部症状分别为(黄斑型、枯斑型、落叶型)和(青枯型、半边黄型、黄色网纹型、皱缩型、紫红型、黄化型)。

细菌属于(原核生物界)界的单细胞生物,有细胞壁,没有细胞核。

植物病毒的核酸按复制过程中功能的不同,大体可分为5种类型:(正单链RNA)、负单链RNA、( 双链RNA)、单链DNA和双链DNA。

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符合“基因对基因假说”,即对于每一个寄主的(抗病基因),病原菌都存在一个特异的与之对应的(无毒基因)。

常见的植物病害的病状有坏死、变色、(畸形)、萎蔫、腐烂。

小麦散黑穗病发生时,最初抽出的病穗外面包有一层薄膜,不久自行破裂,散出黑色粉末,即冬孢子。

农业植物病理学

农业植物病理学

第一节霜霉病1、危害作物:霜霉病主要危害蔬菜和果树。

2、危害部位:主要危害叶片、幼果和新梢。

3、病原菌分类:为鞭毛菌亚门卵菌纲、霜霉菌科的真菌。

4霜霉菌主要特点:全部是植物的专性寄生菌,且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

5、传播方式:孢子囊随气流传播,频繁再侵染。

6、发病条件:凉爽潮湿的气候条件有利于霜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一、黄瓜霜霉病1、俗称:跑马干、黑毛。

2、发病速度:在适宜地温湿度条件下,病情发展快,几天时间便可蔓延到全田,致使叶片枯黄。

3、损失程度:如防治措施不当,造成提前拉秧,损失极大。

4、症状:黄瓜霜霉病叶面多角形病斑连片,叶背面呈黑褐色霉层,病斑湿度大时荫湿。

5、黄瓜霜霉病诊断要点:黄瓜霜霉病主要有两大特点:①呈多角形的黄褐色病斑,不穿孔。

②叶背面长有一层灰黑色或紫黑色的霉,这是区别于黄瓜其它病害最主要的症状。

6、霜霉病的传播途径:1)保护地:有温室、塑料棚地区周年均可种植黄瓜,病菌在叶片上越冬或越夏。

2)北方露地:北方冬季不种黄瓜地区,靠季风从邻近地区把霜霉病菌吹来。

3)感病叶片:病菌主要侵染功能叶片,嫩叶和老叶受害少。

4)传播途径:霜霉病菌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其次是雨水和昆虫。

7、霜霉病的发病条件:1)温湿度。

霜霉病在低温高湿的条件下发生重①温度:发病的最适温度为16-24℃,低于15℃或高于28℃,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发展。

②湿度:高湿是发病最重要的条件,湿度越大孢子囊形成越快,数量越多。

2)结露和露时:①结露:黄瓜霜霉菌的萌发和侵入,一定在黄瓜叶面上有水滴或水膜存在的条件下进行,否则病菌会干死,病害不会发生。

露水是黄瓜叶面水的主要来源。

②露时:当温度在15-20℃时,2小时露时就可以侵染,但是很少,侵染的高峰是 6小时露时。

因此,条件满足时,一个晚上就可以侵染两次,这是保护地霜霉病流行快的原因。

3)浇水①如果阴天或雨天浇水,黄瓜霜霉病发生严重。

②若浇水次数多,或大水漫灌,造成湿度很大,利于霜霉病发生发展,病害就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植物病理学稻瘟病Pyricularia grisea稻瘟病在整个水稻生育期都有发生。

根据受害时期和部位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谷粒瘟。

叶瘟:发生在3叶期以后。

随水稻品种抗病性和天气条件的不同,病斑分为白点型、急性型、慢性型、褐点型等4种。

节瘟主要发生在穗颈下第一、二节上,初为褐色或黑褐色小点,以后环状扩大至整个节部。

穗颈瘟:发生于穗颈,病斑初呈浅褐色小点,逐渐围绕穗颈、穗轴和枝梗并向上下扩展。

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形成近椭圆形黑褐色病斑,并可延及整个谷粒。

稻瘟病无论在何部位发生,其诊断要点是病斑具明显褐色边缘,中央灰白色,遇潮湿条件,病部产生灰绿色霉状物。

病害循环:病菌以菌丝和分生孢子在病稻草、病稻谷上越冬。

因此,病稻草和病稻谷是翌年病害的主要初侵染来源。

借风雨传播到英苗或本田稻株。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

(2)减少病源。

(3)改进栽培方式,加强水肥管理。

(4)药剂防治。

其他有效药剂有富+-1号(稻瘟灵)、异稻瘟净、春雷霉素、多菌灵、克瘟散、嘧菌胺等。

水稻白叶枯病Xanthomonas oryzae症状病害症状有:普通型、急性型、凋萎型、中脉型。

发病多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初为暗绿色水渍状短侵染线,后沿叶缘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向下加长加宽而扩展成黄褐色,最后呈枯白色病斑,可达叶片基部和整个叶片。

病害循环:病菌主要潜伏于稻种表面、胚和胚乳表面,随病稻种越冬或随病稻草、稻桩越冬。

细菌病害都种子带菌。

传播:病菌主要通过灌溉水和雨水传播。

病害控制:(1)杜绝种子传病。

(2)种植抗病品种。

(3)培育无病壮秧,加强肥水管理。

(4)药剂防治:叶青双、龙克菌、叶枯灵、叶枯净、链霉素等(5)生物防治。

小麦条锈病Puccinia striiformis小麦锈病包括:条锈病、叶锈病、秆锈病。

小麦锈病症状:三种锈病共同的特点是在叶或茎秆上产生黄色或褐色夏孢子堆,表皮破裂,夏孢子飞散。

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褐斑。

小麦锈菌的生物学特性:(1)严格的寄生性。

(2)高度的寄生专化形和变异性。

(3)气流传播流行的广泛性。

(4)孢子繁殖迅速,流行的爆发性。

(5)对温、湿度、光照比较敏感。

侵染循环:(1)小麦锈菌以夏孢子随气流进行高空远距离传播。

(2)小麦锈菌以夏孢子在田间进行初次和多次重复侵染。

(3)三种锈菌的越冬,越夏方式和地区不同。

病害控制综合防治措施:(1)种植抗病品种。

(2)实行抗锈基因合理布局。

在条锈菌越夏区和越冬区、其他不同的流行区域实施抗病基因合理布局,以阻断病菌的侵染循环。

(3)栽培防治。

适期播种,避免早播,以减轻秋苗发病,减少秋季菌源。

月下地区要消灭自生麦苗,减少越夏菌源的积累和传播。

(4)药剂防治。

在锈病爆发流行的情况下,药剂防治是大面积控制锈病流行的主要应急措施。

药剂拌种是在小麦条锈病菌常发易变区控制菌量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小麦锈病的药剂主要有粉锈宁、戊唑醇、丙环唑、速保利等三唑类和嘧菌酯、醚菌酯等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可用于拌种或成株期喷雾。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简单说一下小麦白粉病的症状?答:主要为害叶片,病部初产生黄色小点,然后逐渐扩大为圆形或椭圆形的病斑,表面生白粉状霉层,霉层逐渐变为灰白色至浅褐色,其上密生黑色小粒点。

病害循环病原菌的越冬和越夏:越夏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以分生孢子在夏季气温较低的地区的自生麦苗或夏播小麦植物上越夏。

另一种越夏方式是以病残体上的闭囊壳在低温、干燥的条件下越夏。

在冬季病菌以菌丝体潜伏在植株下部叶片或叶鞘内越冬。

在新疆闭囊壳越冬。

传播和侵入: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借高空气流作远距离传播。

病害控制防治方法:(1)选用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来源。

(3)加强栽培管理。

主要措施有:①适期适量播种,控制田间群体密度。

②合理施肥。

③合理灌水。

(4)药剂防治。

小麦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1.请给描述小麦全蚀病的症状?答:小麦全蚀病主要为害小麦根部和茎基部第一、二节处。

拔节后茎基部1~2节叶鞘内侧和茎秆表面在潮湿条件下,形成肉眼可见的黑褐色菌丝层,称为“黑脚”,这是全蚀病区别于其他根腐病的典型症状。

病害循环:病原物的越冬越夏:病菌以菌丝体和子囊壳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越夏。

病原物的传播:典型的土传病害,引种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

大小麦散黑穗病的病原菌以休眠菌丝在种子胚内越冬,气流传播,花器侵染的系统性病害。

玉米丝黑穗病Sphacelotheca reiliana玉米丝黑穗病是玉米产区的重要穗部病害。

症状:此病是一种苗期系统性侵染病害。

病害循环:病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沾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

成为次年的初侵染来源,其中以土壤带菌为主。

病害控制:(1)种植抗病品种。

(2)杜绝和减少初侵染菌源。

(3)种子处理。

(4)加强栽培管理。

玉米黑粉病Ustilago maydis病害症状:此病为局部侵染病害。

在玉米整个生育期,任何地上部的幼嫩组织都可受害。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冬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也可混在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越冬。

病害控制:(1)减少菌源。

(2)选用抗病品种。

(3)加强栽培管理。

(4)药剂防治①种子处理②喷药防治。

甘薯黑斑病Ceratocystis fimbriata症状:苗期,生长期及储藏期均可发生。

主要为害薯苗、薯块,不为害绿色部分。

(1)苗期症状(2)生长期症状。

(3)储藏期症状。

病害循环:病菌以子囊孢子、厚担孢子和菌丝体在薯块或土壤中病残体上越冬。

病害控制:(1)严格执行检疫制度。

(2)选用无病种薯。

①无病留种田②精选种薯③种薯消毒。

(3)培育无病壮苗。

(4)安全储藏。

(5)选用抗病品种。

(5)加强栽培管理。

甘薯茎线虫病Ditylenchus detructor Thorne1.症状:可为害薯块、薯蔓以及须根。

以薯块和近地面的秧蔓受害最重。

薯块受害症状有3种类型:(1)糠皮型(2)糠心型(3)混合型。

2.病害控制:(1)加强种苗检疫,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繁殖无病种薯。

(3)实行轮作,消除病残体。

(4)药剂防治。

马铃薯晚疫病Phytophthora infestans1.症状:主要为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

2.传播:病菌的孢子囊借助气流进行传播。

3.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

(2)建立无病留种地,选用无病种薯。

(3)加强栽培管理(4)药剂防治。

油菜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1.油菜菌核病是一种世界性病害。

2.病害症状:叶片发病,初为暗青色水渍状斑块,后扩展为圆形或半圆形病斑,有2~3种不同颜色轮层,中央黄色或灰褐色,边缘淡黄色;潮湿时病斑迅速扩展,全叶腐烂。

茎部发病,初为淡黄色长椭圆形或长条形绕茎大斑,稍凹陷,有同心轮纹,随后病斑变为灰白色,边缘深褐色,致使组织腐烂,髓部消解,皮层碎裂,故城白杆、霉杆等。

后期病部产生黑色菌核。

3.病害循环:该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病茎中越夏、越冬。

4.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

(2)减少初侵染来源。

(3)改善油菜生态环境。

(4)药剂防治(5)生物防治。

油菜白锈病Albugo candida1.症状:叶片发病,表面初生淡绿色小斑点,后呈黄色圆形病斑,叶背面病斑处长出隆起的白漆色疱疹,疱疹破裂后散出白粉。

幼茎和花梗发病,弯曲成龙头状。

2.病害循环:病菌的卵孢子除在病残体中越夏外,也可混在种子中越夏。

越夏卵孢子萌发产生孢子囊,释放游动孢子,侵染油菜引起初侵染。

在侵染的幼苗上形成孢子囊堆,冬季以菌丝或孢子囊堆在病叶上越冬。

翌春气温回升,孢子囊随气流传播。

3.病害控制:有效药剂有:瑞毒霉锰锌、退菌特、代林锌。

向日葵菌核病Sclerotinia sclerotiorum1.症状:根据菌核病的发生部位和症状可分为根腐型(立枯型)、茎腐型、叶腐型、花腐型。

2.发病规律:此病以菌核在土壤中、病残体及种子间越冬。

向日葵列当Heliantus annuus L1.症状:向日葵被列当寄生后,植物矮小,叶片变黄,花盘直径变小,籽实瘪粒数增加。

棉花枯萎病Fusarium oxysporum1.症状:整个生长期均可为害。

田间常表现如下几种不同的症状类型:黄色网纹型、黄化型、紫红型、凋萎型、矮缩型。

2.给我说一下症状类型?答:同一病株可表现一种症状类型,有时也可出现几种症状类型。

无论哪种症状类型,其病株根、茎维管束均变为黑褐色。

病害循环初侵染: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在棉籽的短绒、种壳和种子内部,或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及厚担孢子在病残体及土壤中越冬,称为来年的初侵染来源。

传播:种子带菌是病害远距离传播的主要途径;近距离传播主要与农事操作有关。

如耕地、灌水、大风。

侵入于发病:病菌主要从伤口侵入,也可由跟梢直接侵入。

棉花黄萎病Verticillium dahliae棉花黄萎病是棉花生产中最重要的病害,也是全国农业植物检疫对象之一。

症状:黄萎病一般在现蕾后才开始发生,开花结铃期达高峰。

其症状主要分为如下:普通型、落叶型、枯死型。

棉花苗期病害Thanatephorus cucumeris症状:棉花病害的种类很多。

主要分为两种:一类以引起烂种、烂芽、烂根、茎基腐为主;另一类以为害幼苗叶片和茎为主。

苹果和梨树腐烂病valsa ceratosperma maire症状:主要为害主干、主枝和较大的侧枝及辅养枝,致使皮层腐烂。

腐烂病的症状有溃疡性和枝枯型两类,溃疡性为主。

溃疡型:多发生在主干、主枝上。

发病初期,病部表面红褐色至暗褐色、水泽状、略隆起,以手压之病部稍下陷。

后皮层腐烂,常溢出黄褐色或红褐色汁液。

病组织松软,湿腐状,有酒糟味。

后期病部失去水干缩下陷,呈黑褐色,边缘开裂,表面产生许多小黑点。

在雨后和潮湿情况下,小黑点可溢出橘黄色或淡黄色卷须状孢子角。

病害循环初侵染来源: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田间病株和病残体上越冬。

传播和侵染:翌春,在雨后或高湿条件下,分生孢子器及子囊壳便可释放出大量孢子。

由于孢子常与胶质物一起形成孢子角,所以,必须先通过雨水冲溅分散,然后随风雨进行大范围传播扩散。

葡萄霜霉病Plasmopara viticola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也为害新梢、叶柄、卷须、幼果、果梗及花序等幼嫩部分。

番茄病毒病Tobacccco mosaic症状:常见的症状类型有花叶型、条斑型、蕨叶型3种。

病害控制:(1)选用抗病品种。

(2)种子处理。

(3)加强栽培管理。

(4)早期避蚜治蚜。

(5)弱病毒的利用。

(6)药剂防治。

番茄早疫病Alternaria solani发病规律: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还可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第二年春天条件适宜时,产生的分生孢子通过气流和雨水传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