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设计的概念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环境设计的概念

环境设计的内涵非常广泛。它的理论基础源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研究成果。自然环境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世界,是不依赖于意识而存在的无机界与有机界;人工环境是在原生的自然环境中改造,建成的物质实体,构成次生的人造景观;社会环境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不同的民族、生活、风俗、政治、宗教、文化等,并构成了不同的人文环境。而环境设计就是围绕三者进行的设计与再设计。

1.1环境设计的基本含义

现代人类所处的建筑和人造因素的环境,已经不是他们理想的生存空间的全部,人们根据自己的有限的认识和需求对客观环境做一些尽可能的调整,也就是对环境的再设计,它必须以人为中心,对人—建筑—环境三者间的关系进行科学化、艺术化和最适化的协调。

人是环境的主体和服务目标,人类的环境需求决定着环境设计的方向,表现为回归自然、尊重文化、高享受和高情调的多样性、自娱性与个性化的趋向。营造一个从精神带物质都理想的空间是当代人新的需求,设计的过程就是满足这种需求的过程。

环境设计是指对构成人类的生存空间进行美化和系统构思的设计,是对生活和工作环境所必需的各种条件进行综合规划的过程。艺术设计是贯穿其中的全面的整体的设计。所以环境设计也称为环境艺术设计,就是用艺术的手段来优化、完善我们的生存空间。环境设计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它实现着人们对其生存条件有着不断改善的理想。

1.2 环境设计始于人的需求

在马斯洛的理论中把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划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其中,社交需求、自尊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是高层次的需求,是社会的人需要不断满足的精神需求。人在追求理想中生存,从谋生到乐生,理性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总是向着社会文明和自我实现的更高台阶迈进。

1.2.1 环境设计的目标

包豪斯Bauhaus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发展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这所学院是德国著名建筑家,设计理论家格罗皮乌斯创建的。包豪斯是个译名,在德语中没有这个词,是格罗皮乌斯自创的,他把德语中已有的一个复合词Hausbau 房屋建造颠倒了一下,把基本词变成了限定词,故而包豪斯从字面上讲就是造房子的意思,做为专有名词它是指德国古典现代主义中一个艺术和设计流派,它对世界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在包豪斯设计思想中有一个亮点:“设计的目的不是产品,而是人”。设计因以人为本,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协调。

环境设计的目标,是运用科学技术创造人的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物质环境,并使人与物、人与环境、人与社会相互和谐、相互协调。

环境是由多种不同种类、不同功能的物质形态组成的,它们诸多因素和组合的复杂形式使环境呈现出多种多样的状态。如图,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除了体现在独立的单个物体的品质创造以外,还要把握这个设计个体与其他物体的协调关系以及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和作用,从而使物体的存在与所处的环境形成和谐的,互相依存与补充的整体。

另外人的需求是不断发展的,所以“以人为本”的设计也要把它看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创造新的物质来引导人们的需求。

1.2.2 人对于环境的创造性作用

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所特有的本质就在于创造。通过环境设计,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给人们工作和学习带来了便利,提高工作效率。而美好的室外环境不仅为人们提供了活动的田地,也加强了人际空间的参与与交往。如市民广场,公园等。书本图是高迪作品,它的特色之一就是用大量的马赛克拼贴,色彩也很艳丽。位于古埃尔公园广场上瓷座椅,椅背由不规则的马赛克和从城里拉来的废磁片拼贴而成,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典型的变废为宝。

人对与环境的创造性作用具有双重属性,在共同建构的整体系统中实现着微妙的平衡。如现代主义本着“功能第一,形式第二”的设计原则为世界创造了数以万计的集合形产品与建筑,它所标榜的“国际化”和“标准化”带来的异化

现象,打破了人类追求物质与精神互为平衡的要求,使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排斥、抵触和失落的情绪。而人类与身俱来的对艺术、传统、装饰、民族等因素的关隘,促成了一种新的观念和风格的诞生,也就是后现代主义。说明设计自身受到社会环境条件及人类精神需求的影响实现着微妙的平衡,这也是设计目的顺应时代特征的变化形式。

1.2.3 人—环境的优化与协调

建筑与环境是同步发展的,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城市现代化是环境的依托和背景;现代人是环境艺术设计的主体与服务对象;现代环境则是植根于这种以人为主体的土壤中的社会文化的产物。

现代社会由漫长的农业社会转向大工业社会,进而走向后工业信息社会。时代背景、社会气质、文化熏陶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属于信息社会的当代人,日益适应科学化、现代化、秩序化、条理化的生活环境,需求向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趋向发展,生活方式从谋生型向娱乐性方向转换;随着交通、信息现代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架雾”已经成为现实。信息社会导致了社会结构、生活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剧烈变化,市场经济促使人们的观念不断求新求异,人类在改造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自由。

然而,在人与现代环境的接触中,也不时产生负面作用。如人与人之间面孔生疏,认同感下降;交通拥挤,噪音嘲杂,工作节奏加快,易于疲劳并容易产生孤独感;人与自然被众多建筑物所隔离;城市现代化带来的污染与小区环境的恶化,影响着人们的安全和稳定感。另外由于阶层距离的增大,高技术(High-tech)和高情感(High-touch)的矛盾加剧,家庭经济结构和生活观念改变,往往造成人们心理上的不平衡,有赖于社会与环境的调节。环境艺术设计应跟随着时代步伐,对现代空间不断作出协调,适应与优化处理,体现出一种动态的、多样的综合效应,并形成多种趋向。

1 回归自然

当今时代,聚居环境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日益加剧,地球上原有的生态环境被城市、工业区、高速公路侵蚀和分割着,人类在享有创造带来的便利时,也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