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合集下载

汉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文学知识点总结

汉文学知识点总结汉文学是中国文学的一种,它在中国文学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汉文学的发展与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变迁,对中国文学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在汉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这些文学作品和文学家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就汉文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便读者对汉文学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一、汉文学的起源和发展汉文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鲁迅等学者认为《诗经》是中华文学的开端,它是中国古代最早的诗歌集,收录了诸多汉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有力地影响了后来的文学。

在汉代以前,文学作品以史书、诗歌、传奇故事为主,其中《左传》、《史记》、《楚辞》、《离骚》等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汉文学经历了从史实文学到艺术文学的演变,在这一过程中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文学作品和文学家,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汉文学的主要特点1、重视现实生活。

汉文学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现实生活,反映了人民的生活和命运。

在古代,文学作品往往以现实生活为素材,描绘人物的生活和命运,如《三国演义》、《西游记》等作品。

这些作品不仅描绘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物的形象,还反映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让后人深刻地了解了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

2、注重情感表达。

汉文学的另一个特点是注重情感表达,重视内心的感受和情感的真挚。

在汉代以前,文学作品往往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如《庐山谣》、《广陵散》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自然风景和人物形象为背景,通过对情感的真挚表达,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深受启发和感动。

3、追求艺术美感。

汉文学的第三个特点是追求艺术美感,注重文学作品的艺术表现和审美价值。

在古代,文学作品往往注重形式美感和情感渲染,如《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

这些作品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展现了作者的审美追求和艺术境界,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审美体验。

三、汉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1、《红楼梦》。

两汉文学汇总

两汉文学汇总

两汉文学汇总笔记
一、两汉概况
“西汉”汉高祖刘邦所建立,建都长安;
“东汉”汉光武帝刘秀所建立,建都洛阳。

1.
2.
3.
4.
1.
2.
“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乐府三绝”:《孔雀东南飞》《木兰诗》《秦妇吟》《孔雀东南飞》——最长叙事诗
3.战争徭役给人们带来深重的苦难,《十五从军征》
4.乐生恶死愿望,《长歌行》
5.民间欢乐场景,《江南》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二)汉赋
1.骚体赋:贾谊——《吊屈原赋》
2.汉大赋: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班固——《两都赋》
3.
1.
2.
(1
三、作品赏析——《史记˙项羽本纪》之《项羽之死》
《上邪》
上邪,
我欲与君相知,
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江南》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总结归纳两汉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时期,散文在这一时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和重视。

散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为古代文人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表达观点、表达情感的平台。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主要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影响进行知识点的总结归纳。

一、两汉散文的主要特点1. 客观写实:两汉散文以客观的视角描述事物,追求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

作家们常以旅行、游历、观察等方式,描写自然景物、社会风貌、人物形象等。

2. 清新自然:两汉散文讲究自然之美,注重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写景时追求具体形象和生动细节,给读者带来清新愉悦的感觉。

3. 抒发情感:散文在两汉时期被广泛用于表达情感。

作家们通过对家国、爱情、友谊、生活等主题的感悟,表达内心情感的真诚与坦荡。

4. 善用比喻:两汉散文以形容、比喻等修辞手法为常用手段,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二、两汉散文的代表作品1. 《薤露行》:这是《楚辞》中的一篇散文作品,作者屈原以客观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场旅行途中的经历,抒发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 《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是两汉时期最有名的散文之一。

它以客观写实的手法,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融入了作者个人的观点和感悟,充满豪情壮志。

3. 《过秦论》:贾谊的《过秦论》是两汉时期最重要的政论文章之一。

他运用比喻、修辞等手法,点明了秦朝统一之后的弊端,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4. 《孟子·尽心下》:孟子的这篇文章是一种道德散文,通过议论和对话的方式,阐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们应该做的事情。

三、两汉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 形成了文学风格:两汉散文的清新自然、抒发情感的风格对后世散文影响深远,成为了中国古代散文的重要传统。

2. 拓展了文学表达方式:两汉散文突破了诗歌的限制,以自由灵活的方式表达文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对后世的散文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3. 形成了文人思想倾向:两汉散文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表达了文人对社会、政治和人生的看法,为后世文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两汉部分笔记

两汉部分笔记

《古代文论名篇详注》两汉部分学习笔记一、《毛诗序》1、《毛诗序》的的中心思想、理论依据和文艺观点是什么?答:“毛诗”二字,是汉人的称呼,在汉代流传的有齐、鲁、韩三家的诗说,是立于官学的,赵人毛苌传的《诗》,在每首诗题下面都有序。

本文是诗之大序。

本文的中心思想是强调诗歌要为统治阶级的政治服务。

文章开头提出《关雎》一诗表现的是“后妃之德”,就是说,它的作用就是服务于统治者对“乡人”与“邦国”的教化和统治。

接着,作者用儒家的诗歌理论来作为论据:“是故治世之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紧接着,他认为变风、变雅的产生,是由于现实政治发生变化的影响,是为为当时的政治服务的。

而“大雅”“小雅”之分也是由于政有大小之分。

至于“颂”则是“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总之,他肯定了诗歌与现实政治的密切关系,把文艺发展与现实生活的变化联系起来进行考察,说明变风、变雅的产生,人民讽刺上政,是社会发展的结果。

这是重视客观现实生活能影响文艺的进步观点。

2、《毛诗序》的)诗“六义”说答:《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

主文而谲谏。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故日风。

至于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而变风变雅作矣。

”本来风雅颂是《诗经》的分类,赋比兴是《诗经》表现方法,《毛诗大序》赋予“六义”的新说法。

根据上下文的意思,风,指诗有教化臣民,并有表达臣民心声、讥刺上政的作用;赋,指铺叙直说的写作方法;比,是比喻;兴,起的意思,“先言他物一引起所咏之辞也”,有一种“感发志意”的作用;雅是正的意思,“言王政之所由废兴也”;颂是赞美神明的歌舞曲。

它在解释风、雅的意义时,接触到了文艺创作中个别表现一般的概括性以及典型性的特征。

“六义”说在经学史上的影响大于它在文学批评史上的影响。

3、《毛诗序》的“情志统一”说答:“情志统一”说是《毛诗序》提出来的一个诗论观点,文章里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两汉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两汉散文知识点总结归纳散文,作为一种文学体裁,是表达作者个人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而在两汉时期,散文经历了丰富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和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归纳,以便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段时期的文学成果。

一、两汉散文的起源与发展1. 散文起源于先秦时期,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

2. 最早的散文作品是《吕氏春秋》的“杂篇”部分,以记叙和议论为主。

3. 汉代初期的散文多为议论文和辩证文,其中以《战国策》和《论衡》最具代表性。

4. 公元前2世纪末至公元前2世纪初,随着汉朝的兴起,散文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

5. 到了东汉时期,散文成为了文人的主要创作形式,产生了很多杰出作品,如《论语》、《汉宫秋》等。

二、两汉散文的特点与风格1. 自然真实:两汉散文注重表现真实的人生和自然景观,追求真实和自然的美。

2. 白话文风:两汉散文开始大量采用白话文,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表达思想和感情。

3. 地方色彩:两汉散文中常常出现地方特色和民间风情,反映了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

4. 理性思辨:两汉散文强调理性思考和辩证思维,注重对事物和现象的深入分析和探讨。

5. 情感抒发:两汉散文中也不乏表达作者情感和感慨的作品,既有愤慨和悲凉,也有豪情和激昂。

6. 文人雅致:两汉散文注重修辞技巧和艺术表现力,追求文人雅致和审美效果。

三、两汉散文的代表作品1. 《论衡》:由东汉文学家王充创作,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特色的散文集,包含了许多政治、哲学、文化等方面的论述。

2. 《汉宫秋》:由东汉文学家司马相如创作,描写了汉武帝和王昭君之间动人的爱情故事,语言优美,寄托了作者的思念之情。

3. 《五言长文》:由东汉文学家司马迁创作,是一部以辩证思维为主要特点的散文作品,内容涉及政治、历史、文化等多个方面。

4.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的言行录,记录了他们的言论和智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两汉散文对后世的影响1. 两汉散文为后世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希望对你有帮助。

2017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汇总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就《史记》的文学性而言,首先表现在它的叙事方式上,它采用的是第三人称的客观叙述,实际是“寓褒贬于叙事之中”。

它叙述了漫长的三千年历史,再现了历史上波澜壮阔的场景和人物活动。

《史记》中的很多传记,用一系列故事展开。

如《廉颇蔺相如列传》,就是由完璧归赵、渑池相会、负荆请罪等故事构成的。

同时《史记》中的故事,还有不少是富于戏剧性的。

如《项羽本纪》中著名的“鸿门宴”故事,就犹如一场精彩的戏剧演出,剧中人物的出场、退场、神情、动作、对话,乃至座位的朝向,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剧情又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极富戏剧性。

其次,塑造了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帝王将相、贵戚富商、文人隐士、游侠刺客、平民百姓。

能够留下深刻印象的,如项羽、刘邦、张良、韩信、李斯、屈原、孙武、荆轲、廉颇、蔺相如等,就有近百人。

如项羽是一位失败的英雄,可司马迁不以成败论英雄,给以精心描绘,写出了项羽威武壮烈的悲剧命运。

《史记》中所描绘的人物,面目活现,神情毕露,得益于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段:人物外貌和神情描写,生活细节的刻画,人物对话的运用,戏剧性场景的设置。

上述这一切在司马迁笔下运用自如。

再次,《史记》的语言艺术是精湛的。

司马迁将史料中艰涩难懂的语句,改写成汉代通行的语言,使古文变得浅显流畅。

如叙事语言精练简洁、人物语言个性化等。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汉书》是继《史记》之后的又一部富有散文文学特色的史学巨著。

古代文学4-2 两汉诗歌散文 复习总结

古代文学4-2 两汉诗歌散文 复习总结
《史记》:退天子、贬诸侯、讨大夫。
思想成就: 1、劝善惩恶,立意深远。如《酷吏列传》 2、歌颂下层人民,鼓励正义斗争,赞颂优秀品质,如《刺客列传》 3、推崇爱国英雄、志士仁人的高风亮节,如《李将军列传》
艺术成就: 1、历史与文学巧妙地结合,率笔直书,坚持“实录”,发挥以真见长的特点。 2、“实录”不是有事必录,而是选择性地将突出人物性格的部分加以描写。 3、善写典型事件,如鸿门宴。 4、人物大多有鲜明的个性,表现出典型化与个性化统一的特点。 5、善于在人物客观描写中寄托作者的主观感情。(顾炎武语:于叙事中寓论断)
贾谊政论文的艺术价值,来自其迸发出的政治热情和诗人的浪漫想象。
晁错 《论贵粟疏》 重农贵粟,强本抑末。 抑制商人,防止其兼并农民。 善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文风简洁明快,有商鞅、韩非遗风。
其他散文
《淮南子》 原称《淮南鸿烈》 以道家思想为主而杂以孔、墨、申、韩之说。
1、多用历史、神话、传说来明事说理。如《原道训》引禹、舜、共工等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来阐 明失道而亡,得道而昌的道理。 2、辞赋写法,特点和汉大赋一样,铺张扬厉,追求巨丽之美。如《本经训》对享乐场面的渲染, 《齐俗训》对各地风俗的叙述。 3、浪漫主义色彩。如《览冥训》对女娲功成名就后遨游天地的展示的段落。
《吊屈原赋》
《鵩鸟赋》
贾谊被贬,途经湘水,历经屈原放逐之地,因致伤悼而 贬居长沙某日有鵩鸟入宅,以为不详。
作。
阐明人生态度,自我派遣。
同情尊敬外,兼有愤恨痛责之心。“忠而被谤”,才无所 宣扬顺天委命、齐万物、同生死、等荣辱的老庄哲学。
用之愤慨
不赞同屈原以身殉国的行为,倾向明哲保身、或择君而
相。
政治慨叹
中国赋史四大家:司马相如、杨雄、班固、张衡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两汉散文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非常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的散文也非常丰富多样。

散文在古代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着作者的感悟和思考。

本文将对两汉散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汉代散文的特点1. 散文的兴起:汉代是中国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散文作品开始出现并得到重视。

汉代散文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韵文形式,而是以自由散漫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文学内容丰富多样:汉代散文涵盖了丰富多样的内容,包括礼仪、政治、自然、人物描写等方面。

散文作品以真实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百态和人民的疾苦。

3. 语言简练明快:汉代散文的语言简练明快,不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修辞手法。

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直接表达思想和情感,更贴近人民的生活。

第二部分:两汉散文名家及其作品1. 初期散文名家汉代初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刘向、刘贤、潘岳等。

他们的作品融合了战国时期的散文传统和新的文学风格,以自由散漫的形式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悟。

2. 高中期散文名家汉代中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班固、班昭、司马迁等。

他们的作品包括《汉书》、《谏逐客书》等,内容丰富多样,形式上更加自由灵活。

3.后期散文名家汉代后期,代表性的散文名家有王充、王符、刘勰等。

他们的作品注重感情表达和人物描写,其中王充的《论衡》是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第三部分:两汉散文的流派1. 尚书派:尚书派的散文注重官方文风,以记叙、议论、劝导为主要形式,内容常与政治、官职等相关。

2. 骈文派:骈文派的散文追求辞章华丽和修辞技巧,以辞章优美、句式繁复为特点,代表作品有班固的《汉书》。

3. 辞章派:辞章派的散文强调修辞技巧和辞章华丽,讲究美学效果,代表作品有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四部分:两汉散文的影响和价值1.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两汉散文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的散文发展就受到了两汉散文的启发和影响。

两汉散文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对象。

东汉的文学常识笔记

东汉的文学常识笔记

东汉的文学常识笔记汉代文学发展的基本态势一、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两汉四百年是中国封建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一个光辉阶段。

其时,政权稳定、经济繁荣、疆域辽阔、国力强盛。

汉武帝时代,汉帝国进入了鼎盛阶段。

“汉唐盛世”之说与汉帝国统一强盛的社会形势相适应,汉代表现出一种大一统的文化精神。

文化大一统精神在文学上表现为雄视一切,包容一切的开阔视野和胸襟,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1、文化思想上,提出了“罢: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文化政策2、文学上,产生了汉赋这样巨制鸿篇、追求宏丽美的文学样式。

司马相如说:“赋家之心,包括宇宙,总揽人物。

”3、史学上,出现了《史记》这部记载了三千多年人类发展史的巨著。

?司马迁写作《史记》目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对古往今来,天上人间,万事万物,均予以包容观照和再现。

二、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和圣主贤臣的理想在儒学经学的作用下,文人普遍具有积极进取精神,怀有强烈的立功扬名思想。

因汉代文学都贯串着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

建功立业理想的实现,有待于圣主贤臣的遇合。

最令他们感动和痛心的就是“遇”与“不遇”问题,这一问题成了汉代文学重要的主题。

庄忌《哀时命》、董仲舒《士不遇赋》、司马迁《悲士不遇赋》三、对现实的批判与赞颂的迭更汉初:?文人关心社会、关心现实,文学作品更多表现为对历史兴衰的批判与反思,对现实社会政弊端的揭露,表现了对现实的清醒关注。

贾谊《过秦论》《大政》《陈政事疏》晁错的《论贵粟疏》司马相如《哀二世赋》汉代中叶:文学从对现实的批判转移到对现实的颂扬。

“润色鸿业”,成了盛世文学的主要使命,汉大赋成了这种使命的主要承担者。

东汉:批判现实的文学再度出现,表现了很强的批判现实的精神:王充《论衡》王符《潜夫论》仲长统《昌言》崔意《大政》四、文人的独立和依附汉代文学的发展道路:批判一—颂扬——批判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独立一—依附——再独立。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

大一古代文学先秦两汉知识点先秦两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时期内,形成了以《诗经》、《楚辞》、《离骚》、《庄子》等为代表的古代文学经典,标志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时期。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先秦两汉古代文学的知识点。

一、《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编纂于先秦时期,包括《风》、《雅》、《颂》等三个部分。

它以其真实、直接的表达方式,描绘了先秦时期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社会风气。

《诗经》的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歌颂君王和贵族的《国风》,也有描写平民百姓生活的《民间风》。

其中,《离骚》是《楚辞》中的杰出代表作品,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二、《楚辞》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楚辞》的作者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通过《离骚》等作品,表达了自己对祖国沉沦和个人命运的悲愤之情。

《楚辞》以其独特的骚体诗风脱颖而出,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独角鲸”。

三、《庄子》是古代道家学派的重要著作之一,是先秦两汉时期哲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庄子》的作者庄子是一位思想家和哲学家,在他的哲学思想中,提出了“道”、“无为而治”等一系列独特的思想观点。

《庄子》通过对寓言故事和讲故事的形式,阐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观,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四、《史记》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纪传体通史,由司马迁编写而成,纪录了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史记》分为纪传体和编年体两部分,其中《纪传体》以史家的立场,透过个人的经历与命运,展示了一个个历史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塑造了众多历史英雄的形象。

《史记》以其细致入微的记述和独特的叙事手法,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以上是关于先秦两汉古代文学的一些知识点的论述。

这些古代文学经典和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内涵而被后世奉为经典,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学习和研究这些古代文学作品,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进而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

两汉时期知识点汇总

两汉时期知识点汇总

两汉时期知识点汇总
汉武帝时西汉的强盛:(汉武帝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注意加强中央集权和稳定边疆两个方面)
(1)加强中央集权:
●政治上:①设立中外朝制(削弱丞相);②颁行推恩令(削弱王侯势力);
③设置刺史,监察百官与豪强(代表中央监视地方)④酎金夺爵,剥夺列侯的爵位;⑤构建以察举征辟制为代表的新的官吏选拔制度。

作用:削弱了地方,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皇权大大加强。

●经济上:①改革币制: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②盐铁官营:政府垄断生产与销售;③均输平准:国家插手商业贸易,增加收入,平抑物价,④算缗(mín穿铜钱用的绳子)告缗:抑制工商业者(征收财产税)。

作用:国家财政状况得到了很大改善,为汉武帝许多政策的推行奠定了经济基础。

●思想文化上:接受卫绾、董仲舒的建议①尊崇儒术(董仲舒之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三纲五常、加强集权)②设立五经博士,儒学上升经学(中央设立太学,建立起中央到地方的教育体系)
作用: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

(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稳定边疆、开拓疆域:①北击匈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②设立河西四郡:在河西走廊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4 郡;③公元前60年设西域都护;④派张骞出使西域,并开通丝绸之路。

●经过汉武帝的经营,大一统国家得以巩固加强。

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社会动荡不安,最终灭亡。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作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汉文学历史悠久,内容广泛,影响深远。

在高中语文学科中,汉文学的内容也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了解和掌握汉文学知识点对于学生来说,不仅能够提高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也对于学习高中语文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笔者将从文学史、代表作和文学思想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一些高中语文中的汉文学知识点。

一、文学史1. 文学史的分类文学史是文学发展历程的总称,包含了不同的分类方式。

根据文学形式的不同,文学史可分为诗歌史、小说史、散文史。

根据文学发展的时期,可将文学史分为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宋元明清文学。

在文学史的研究中,了解不同分类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文学史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2. 文学史的代表作与代表人物在文学史的不同时期,都会有一些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和思想有着特殊的地位和重要的影响。

例如,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中有众多优美的诗歌;唐代的诗人杜甫、李白创作的诗歌影响深远,并且成为后人创作的基础;元代的四大名著《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依然在今天被广泛阅读和研究。

在学习文学史时,掌握代表作品和代表人物的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学发展的历程和演变。

二、代表作1.《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文化宝库的货真价实的一注;它不仅是一部文学巨著,也是一部文化经典。

它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顶峰”,曾被列入世界文学史上的100部经典之一。

《红楼梦》全书描写以贾宝玉、林黛玉为主的一群人的爱恨情仇,展现出了古代士人的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

2.《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人施耐庵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描绘了宋朝忠义好汉的传奇故事。

书中的英雄人物有极高的古今文学价值,而且也在艺术影视等领域不断被改编和表现。

《水浒传》反映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败和对民间英雄的崇拜,是中国古代小说中不可替代的一部作品。

3.《西游记》《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典范之一,被誉为“中国神话的巅峰之作”。

两汉文学常识

两汉文学常识

两汉文学常识1.古典文学常识:帮忙总结先秦到两汉时期的文学常识请帮忙总结先秦到1、先秦是中国文化萌芽、创立的时期,这一时期所建构的文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

先秦文学作为先秦文化的重要部分,也成为历代尊崇取法的典范。

先秦文学大体可分为夏商、西周春秋、战国三个时期。

3-1夏、商两代,原始宗教文化居于主导地位,巫觋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他们为占卜、祭祀所创作的韵文(如甲骨卜辞)和咒语歌谣是现存最古老的文学样式。

史官是另一类文化传承的主要承担者。

他们的职能原来也是宗教事务,后来巫史分途,史官的职掌遂偏向人事。

《尚书》中保存的商代作品是历史散文最早的创作。

3-2周革殷命之后,巫术文化被礼乐文化取代,是所谓“以德代天”。

对政治、社会、人生的关切超越了宗教关怀,史官文化崛兴,诞生了《左传》这样的历史散文的杰构。

一些伟大的文化巨人提出不同的社会理想,出现了《论语》、《老子》等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深远的作品。

3-3西周时期,学在王官,只有贵族才有受教育的权利。

春秋战国之后,周室衰微,贵族的地位下降而士阶层兴起;知识传授突破贵族的垄断,民间讲学之风盛行,是所谓“礼乐下行”。

学派蜂起,诸子驰说,形成百家争鸣的文化格局。

他们主张各异,文学观念和风格也异彩纷呈,产生了与前代迥异的散文和诗赋。

第一章上古神话一、什么是神话简言之,神话即神的故事。

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愿望。

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二、神话的起源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

前者认为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劳作生活,后者认为神话由初民的宗教活动诞生。

三、中国上古神话的类型1、我国上古神话十分丰富,但是未能完整保存下来。

现有文献中,《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最大。

其余的零星片段则散见于各种载籍。

2、上古神话可以简单区别为自然神话和古史神话两类。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20212021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20212021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

高考文学常识汇总2021|2021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
本站精心为你整理了2021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更多相关资讯本网站将持
续更新,敬请关注。

2021高考语文文学常识:两汉文学
两汉散文
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先秦两汉的知识点总结

先秦两汉的知识点总结

先秦两汉的知识点总结先秦两汉的知识1先秦两汉先秦两汉时期的杰出作品主要集中在周朝和汉朝两个时期,其内容涉及诗歌、辞赋、史学、科技、诸子百家学说等诸多领域。

1.《诗经》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诗歌总集,共计305 篇,又称《诗三百》。

按照音乐乐调不同可分为风、雅、颂三类,其中“风”是地方乐曲,多为从15 个地方采集而来的民谣,共计160 篇;“雅”为宫廷宴饮或朝会时的乐曲,按音乐的不同又可分为《大雅》31 篇和《小雅》74 篇,共计105 篇;“颂”为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按国别不同可分为《周颂》31 篇、《鲁颂》4 篇、《商颂》5 篇,共计40 篇。

2.《左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一般认为其作者是鲁国史官左丘明,《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3.《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又名《春秋外传》或《左氏外传》,起于西周穆王十二年(公元前990 年),止于周贞定王十六年(公元前453 年),共五百多年,以记言为主。

4.《战国策》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以战国初年为始,秦灭六国为止,主要介绍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

西汉刘向按国别次序加以整理,并定名为《战国策》。

5.《论语》记载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而非孔子本人所著。

《论语》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6.《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由战国后期楚国诗人屈原所创,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影响深远。

《离骚》是《楚辞》中的名篇,《楚辞》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均承袭了屈原的形式。

7.“四书五经”“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8.《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前夕,是秦国丞相吕不韦召集门客所著。

本书以道家学说为基,儒家学说为主,名、墨、法、兵、农等各派学说为素材,吸取了诸子百家的精华。

两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两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两汉散文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两汉散文的特点两汉时期的散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风格各异。

总体上,两汉散文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语言简练明快:两汉散文追求表达简洁明快的特点,注重内容的生动性和表达的直接性。

2. 文笔流畅优美:散文中的句子通常简练流畅,修辞手法灵活多样,以达到优美的效果。

3. 讲究修养与德行: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散文作品常常注重培养修养和弘扬道德。

4. 长短结合,形式多样:两汉散文的篇幅长短不一,既有篇幅较长的散文,也有篇幅较短的短篇散文。

二、两汉散文的代表作品1. 《论语》:《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被认为是两汉散文的代表作之一。

它载有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以问答的形式展示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品德修养。

2. 《史记》:《史记》是司马迁创作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它继承了先秦编年体的特点,以史事为基础,同时融入了散文的表现手法,以庄重而雄伟的笔调描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

3.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是刘勰所著的文学批评著作,被誉为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的鼻祖。

它以鲁迅称之为“最早的文化著作”,主要探讨了文学创作的原则和技巧,对于散文的发展和规范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两汉散文的题材内容1. 社会风俗描写:两汉散文经常描绘各种社会风俗、人物形象和生活场景,以展现当时社会的方方面面。

2. 怀古咏史:考古文字记载,两汉之间,社会发展迅速,经济繁荣,学问兴盛,文化多元,这一时期的人们对过去的历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许多散文作品以怀古咏史为主题。

3. 思考哲理:儒家思想对两汉散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们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道德伦理等哲学问题。

四、两汉散文的流派及代表作1. 比兴派:两汉散文中的比兴派以警示人们的行为方式为主题,它以喻体抒情为主,代表作品有汉代刘安的《孤愤赋》。

2. 宣传派:宣传派的特点是歌颂当时的权贵,赞美君主和朝廷,代表作品有汉代班固的《汉书·律历志》。

3. 学术派:学术派的作品主要是关于学问、文化等方面的论述,代表作品有东汉班固的《汉书·艺文志》。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 ,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高中语文唐代文学知识点:唐诗高中语文唐代文学知识点的内容是唐诗。

唐诗泛指创作于唐朝的诗。

唐诗是中华民族最珍贵的遗产之一,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高中语文唐代文学知识点:唐诗① 初唐四杰:初唐四杰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腾王阁序》脍炙人口。

② 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

王维字摩诘,一位大诗人,著名画家和音乐家人们说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名作有《使至塞上》《山居秋暝》。

孟浩然是王维密友,名篇有《过故人庄》。

③ 边塞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高适《燕歌行》、岑(c n)参(shēn)《白雪歌》、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浙》、王之涣《登鹳雀楼》都是名篇。

④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人民诗人白居易。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李白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名作有《将进酒》、《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秋浦歌》《静夜诗》《赠汪伦》等.著《李太白集》。

杜甫,字子美,又称杜工部,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名作有三吏 (《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 三别 (《无家别》《垂老别》《新婚别》)《北征》《兵车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2022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

2022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

2022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
本店铺整理了关于2022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8、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班固并称"班马"。

所学课文《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8书、10表、30世家、70列传。

历史散文。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开创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被誉为"实录、信史"。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学"双璧"之一,前"三史"之首。

所学课文:《周亚夫军细柳》。

9、刘向,根据战国史书整理编辑的国别体史书《战国策》。

所学课文:《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10、《礼记》战国至秦汉论著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有《曲礼》《檀弓》《王制》《月令》《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所学课文:《虽有佳肴》选自《礼记.学记》;《大道之行也》选自《礼记.礼运》。

【2022中考文学常识知识点:两汉】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汉朝在文学史上一般分为东汉西汉。

东西之分是国都所在地来命名的。

两汉的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汉赋,散文,诗歌。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

高中语文两汉文学知识点两汉散文①贾谊,世称贾生。

又称贾长沙,贾太傅。

著《新书》十卷。

《过秦论》、《论积贮疏》是他的代表作。

②司马迁,字子长,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著《史记》首创”纪传体,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

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③班固的《汉书》、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都名垂史册。

B.乐府民歌和赋。

1.乐府民歌乐,民乐;府,官府。

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所搜集的诗。

《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最早见于南朝徐陵编纂的《玉台新咏》。

2.赋是我国古代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

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

贾谊的《吊屈原赋》都很有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