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如何教学
自读课文如何教学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为了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阅读能力,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课文,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一、自读课文的重要性自读课文是指学生独立阅读课本中的文章,在教师引导下进行个人阅读和理解。
自读课文有以下几个重要的作用:1.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自主阅读,学生能够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文章,并深入理解其中的内容。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主动阅读的积极性。
2. 提高阅读力和语言能力:自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词汇量。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自主思考、推理和分析,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自读课文是一种独立学习的方式,通过个人阅读和理解,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自读课文,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1. 预习导读:在学生自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进行预习导读,向学生介绍课文的背景知识、重点词汇和阅读目标。
通过预习导读,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效果。
2. 分段阅读:将课文分成若干段落,让学生按照段落的顺序进行阅读。
在每一段的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提问,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 主题导向阅读:将课文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联系起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挖掘主题和中心思想。
通过主题导向阅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4. 反思总结:在学生进行自读课文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反思总结,让他们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收获。
通过反思总结,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三、自读课文的评价方法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也需要对学生的阅读表现进行评价。
以下是几种评价方法的介绍:1. 书面作业: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与自读课文相关的书面作业,如文章写作、问题回答等。
自读课文
自读课文作者:王礼平来源:《江西教育B》2018年第02期随着教材改革的不断深入,义务教育阶段统编语文教材确立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现代文读写单元选配了1~2篇拓展、延伸的自读课文,而“活动·探究”单元课文原则上都为自读课文。
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设计,旨在引导学生把老师在教读课文中传授的知识、方法等运用到自读课文的学习中去,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那么,如何灵活、有效地组织自读课文的教学呢?一、明确自读要求,走出教学误区“自读”,顾名思义,即学生通过自主阅读,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情感,能独立完成习题训练,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自学过程。
而实际上,很多老师似乎并没有明白“自读”的意思和要求,陷入了两个教学的误区:一是把自读课文与教读课文等量齐观,一视同仁,上课面面俱到,越俎代庖,生怕哪篇课文没有讲到或讲得不够透彻,担心考试给碰上了,造成学生的失误丢分。
特别是到了毕业年级,教师更是加班加点,步步为营,扫荡式地教学课文,于是到了最后课时太紧,教学任务无法完成。
二是自读即为自流,教师对自读课文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组织,不引导,不检查学习效果,自读课文形同虚设,甚至美其名曰“不提教学要求,减轻学生负担”,白白浪费了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
以上这两种教学倾向都走了极端,忽视了教材中编排自读课文的意图,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长此以往,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时,要体现以“自读”为主的原则,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既不要包办代替,也不要强行“灌输”,更不能放任自流,而应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材料,以阅读实践为主线,让学生自主阅读,自求自得,使教读课中所得的知识、方法和能力得到最有效的迁移和扩展。
二、落实三个环节,提高自读实效自读课文一般是单元中教读课文的拓展与延续,是学生迁移知识的试验田,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场域,其教学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自主阅读、主动求知的过程。
如何上好自读课
如何上好自读课自读课该教什么?该怎么教?这不是一个新话题,却始终是一个大问题,因为一直以来我们基本上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
对自读课文,教师完全放任不闻不问者有之,当成测试材料者有之,上成精读课者有之,作为教师表现自我见解、驰骋自己才华的舞台者亦有之……应该说,这些方法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是,各行其是的现象本身就表明我们对于自读课教学尚缺乏足够的研究,还没有达成基本的共识。
那么如何上好自读课呢?下面谈谈我的一些浅薄看法。
一、学生自读为主自读课如果没有“自读”就失去其存在的前提。
虽然有教师曾经把自读课设计成讲读课进行教学,并且上得酣畅淋漓有声有色;但这并不代表自读课就应该如此上。
事实上,教师虽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将一篇课文作为自读课或讲读课来教学,但一旦确定为“自读”,就必须按照“自读”的原则进行教学。
首先,自读课是学生自主的。
教师应该把“自读权利”还给学生。
在自读课上,面对一篇自读课文,读什么,怎么读,都应该由学生作出决断,那种教师大包大揽、学生被动接受,教师确定重点、学生听写要点的方法是与自读课教学格格不入的。
学生面对自读课文,可以也必须充分发挥其个性特征,教师应该充分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解读。
其次,自读课上教师必须把“自读时间”留给学生。
我认为,教师至少应确保三分之二的时间供学生自己阅读,否则,自读课不免会有大危机。
学生学习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时间,而语文教师对这一资源占用得太多太滥,偏偏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学科,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供学生历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必将无法得到根本的提高。
第三,自读课应该“以读为主,兼顾别样”。
遗憾的是,目前自读课已经被一些教师当作练习课、活动课、才艺展示课等五花八门的课型了。
当然我们并不一概反对对自读课的灵活处理,但是如果处理得丝毫没有“自读”的痕迹,这可能不是编制“自读课文”的初衷吧。
因此,语文教师在自读课上完全没有必要做过多的导学设计,让学生直接与文本素面相对可能是自读教学的本色做法。
学习自读课文的一般方法
学习自读课文的一般方法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达到学习目标的课文。
实际上也就是现行的初中语文教科书中的“略读课文”。
只要学习得法,学生自己学习自读课文是完全可以达到学习目标的。
读提示。
现在的语文课本,不论是讲读课文(精读课文)还是自读课文(略读课文),在每篇课文的正文前面都有一个导入框,框内的内容就是“预习提示”或“自读提示”。
我们就可以以此要求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时,首先认真研读提示。
“提示”一般会告诉读者这篇课文的主题、写作线索、写作背景及应该掌握的字、词等。
粗读课文,查工具书。
学生通过自读提示,就会知道应该掌握文章中哪些字、词,利用工具书对课文中的生字、生词进行学习探究。
根据提示去读课文,知道明了所学习的文章是什么文体,讲了哪些内容,就能够比较熟练地朗读课文。
阅读课后习题,精读课文。
课文后面的练习题,一般都是针对课文内容所提出的相关问题,也就是对某篇文章的学习应该解决的根本性问题。
通过课后的练习题,带着问题,再去对文章进行有意识的细读,即精读课文。
对文中的字词的用法,词语在语句、文段中的运用,作者的写作意图等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对文章进行分析、综合。
解决课文后所提出的问题,达到对文章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划分段落层次,加强对字、词的理解。
通过粗读课文、精读课文,对课文有了深入了解以及框架结构有了明晰的认识,学生就可以对文章进行综合分析了。
给文章划分段落层次,概括其大意。
一般课文后的练习题对这方面有提示。
如人教课标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课《新闻两则》课文后研讨与练习部分的第一题就介绍到“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导语是......”在这个题中就详细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具体指的是什么。
像这样学生通过阅读此题就可以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的头绪。
在划分出段落层次后,再将每段的中心句、中心语、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对其推断、理解,从而达到学习的目的。
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
龙源期刊网 教给学生自读课文的方法作者:徐菊根来源:《江西教育·教学版》2007年第12期1.速读与精读相结合法。
自读课文在一般情况下,安排的课时少,通常是一节课或不安排课时,要想在短时间内捕捉所学信息,必须加强速读能力的训练。
速读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只摄取主要信息,对次要信息有所忽视。
只要能抓住揭示主题的文字与段落,快速了解文章全貌,如主要事件、主要人物、主要观点等,学生就能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速读基础上再进行精读,精读时需要理清文章层次,弄清重点段落,紧扣重点段进行分析和揣摩,运用讲读课得到的学习方法去体会文章的重点,概括知识点,揣摩阅读规律,注意理解关键句子和词语的深层含义以及写作上的独到之点,这样速读和精读结合,不仅能快速完成自读任务,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2.梳理归纳法。
教科书每单元中教读课与自读课各占一半,如此安排意在有利于学生把教读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去。
因此组织完教读课文后,学生已初步构建了某一单元的认知结构,此时,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主动积极地自读自练,趁热打铁进行知识迁移以内化为他们的能力。
如在讲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课文和基本内容是通过不同的文学样式反映客观事物这一规律,并让学生了解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方式有:记叙、说明、议论、抒情。
就记叙文而言又包括:记人、记事、写景、状物等。
这样,就能理清课文内容形式的体系。
在此基础上,发挥单元教学的优势使学生理清单元课文的一般规律,根据单元内容列出知识点,梳理单元内容的相关系统与类别。
通过学几篇文章梳理出同类文的共性。
如记叙文中无论写人、写景、状物都要抓住特征。
通过找一类文的规律特点来体会本篇课文与同类文的方法规律特点,这样学生在学自读文时既快捷又有效。
3.边读边悟法。
在自读文中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要训练学生以自学提示和学习重点为指导,以课后练习为思读线索,在边读边悟中逐渐养成独立解决问题的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读课文四步教学法
自读课文四步教学法一步:回顾——同化教学目标。
自读课文是“反三”性课文,是“知”向“行”转化的工具。
要能顺利实现“行”,老师就得先了解“知”的程度,这就须要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教学目标,讲读课文中目标的体现与理解,回顾的量由课文而定。
通过学生的回顾,可以使老师了解学生“知”的程度,以更好的调整教学,又可使学生更深刻的理会单元教学目标,及教学目标在讲读课文中的体现,从而明白应该“知”什么,使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与单元目标同化。
“回顾”使讲读课文、自读课文教学浑为一体,体现单元教学的整体性、系统性。
二步:读析——初步理解目标。
为充分体现自读课文“自读性”原则,老师就必须把“自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析。
学生自读、自析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比较两类课文的异同,体会老师讲读课文教学之示例,从而有效的进行知识迁移,初步理会单元目标在本文中的体现。
三步:讨论——深刻领会目标。
读析的过程是个体思维活动的过程,是浅层次理解目标的过程。
但知识迁移的正确如何,课文理解程度如何,还得靠师生间、同学间的讨论。
讨论是二步读析的延伸,是另一种形式的读析。
讨论中,“错误之处予以纠正,疏漏之处予以补充,疑难之处予以阐明”,(叶圣陶语)讨论充分发挥了群体思维的作用,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空间,这就调动了学生的内在积极因素,深层次的理解教学目标,彻底的实现“知”向“行”的转化。
整个讨论的过程中,老师都起组织、引导的作用,使整个教学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四步:延展——促进目标运用。
《自读课本》是教科书的配套教材,旨在巩固和扩大学生课内所学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用着实可惜,这就形成了教学的第四步:延展。
延展就是在完成自读课文学习的基础上,运用所获方法、技能进一步分析同类文章,解决相应问题的过程。
当然,延展除分析《自读课本》中课文外,还可以进行写、听、说等的延展,这要依据单元,课文特点、内容决定。
延展进一步强化了目标的理解、促进了目标的运用,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浅谈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浅谈语自读的教学方法新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相应的,现行教材编排大量的自读,旨在引导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在自读中加以应用,从而达到在应用中巩固、提高和发展的目的。
只有重视自读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把讲读中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自读中。
因此在设计自读的教学时,应以讲读的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使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鉴赏能力诸方面有所进步。
一要教好自读,需要了解自读的型特点,任务和要求,理解它和教读的关系。
1自读型的特点:语自读从教学内容讲是指语教材中的“自读”,从授形式讲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独立操作为主的一种型,它是与教读、作、复习、活动、口语、多媒体辅导教学等型并列的一种型。
目的在于印证和实践“教读”上所学习到的方法。
堂上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质疑问难。
2自读的任务和要求:新世纪的教育是终身教育,新世纪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新的教育精神使个人成为自己化进步的主人和创造者。
也可鼓励学生自选外类似进行自学讨论研究, “会读”、“不需要教”的实践,从教读到自读有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读的教学目标要注意和相关单元的教读要求一致。
二、明晰自读的教学流程自读就是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读的过程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但是学生自读的成功离不开教师的指导。
自读不是随心所欲,各取所需的“自由阅读”而是一个在指导下进行的有目标的训练过程。
目标明确是自读训练取得成效的决定因素。
为了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教师必须把指导重点落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
我经过多年的学习实践,觉得钱梦龙老师的导读“三式” 中“自读式”导读法是非常科学的,并且易于一线教师的学习掌握。
它的阅读流程是:初步感知——辩体析题——定向问答——深思质疑——复述整理。
(一)教学目标教会学生自学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交给学生,而是把学习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就可以受用一辈子。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浅谈自读课文教学方法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方式,它要求学生在课后对老师布置的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
自读课文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
本文将从自读课文的概念、特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自读课文的概念自读课文是指学生在课堂之外,对老师指定的课文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的过程。
自读的内容通常是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课文、文章或故事等。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阅读课文,并通过书写读后感、摘抄精彩段落、总结分析等形式,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表达出来。
自读课文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课堂之外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延伸,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自读课文,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阅读、自主思考、自主总结,更好地掌握课文知识,提高阅读和表达能力。
1. 强调自主性:自读课文鼓励学生在课堂之外进行自主阅读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识。
2. 多样性:自读课文的内容可以是课外阅读材料、课文、故事、文章等,涵盖了多种文体和题材,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阅读需求。
3. 个性化:学生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进行表达,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阅读方式和表达方式。
4.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自读课文,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5. 培养表达能力:自读课文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三、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1. 设立阅读任务:老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设立不同的阅读任务,如提出问题,摘抄精彩段落,总结文章要点等。
2. 提供指导性问题:老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指导性问题,引导学生阅读,激发学生思考和表达兴趣。
3. 布置读后任务:老师在学生阅读完课文后,可以布置一些读后任务,如写读后感或心得体会,总结分析课文内容等。
4. 评价反馈: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进步和提出改进建议。
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
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一)同学们,咱们今天来聊聊自读课文咋教。
其实啊,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挺多的。
呢,得让大家有兴趣读。
老师可以先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的有趣之处,比如说里面有好玩的故事,或者特别新奇的知识。
把大家的好奇心勾起来,这样大家就愿意主动去读了。
然后呢,别一股脑儿把啥都告诉大家。
得让同学们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思考。
比如说,可以给大家提几个小问题,让大家带着问题去读课文。
就像寻宝一样,自己在课文里找答案,这样读起来可有劲了。
还有啊,读完之后得交流交流。
让同学们分组说一说自己读了之后的感受和想法。
互相听听,说不定能有新的启发。
而且,老师也可以听听大家的想法,知道大家读懂了多少,哪些地方还不太明白。
再就是,鼓励大家做笔记。
看到好词好句,或者自己觉得重要的地方,随手记下来。
这样以后写作文啥的,都能用上。
而且做笔记也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记住课文里的内容。
呢,给大家一点小奖励。
谁读得认真,谁有新的发现,表扬表扬,给个小贴纸啥的。
这样大家就更有积极性啦。
自读课文的教学就是要让大家开开心心地读,自己去探索,自己去收获。
自读课文的教学方法(二)嘿,小伙伴们!咱们来说说自读课文的教学那些事儿。
一开始啊,咱得给自读课文营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比如说,把教室布置得温馨一点,或者放一段轻柔的音乐,让大家能静下心来读书。
老师呢,可以先简单介绍一下课文的背景,让同学们心里有个底。
但别讲太多,留点悬念,让大家自己去揭开。
读书的时候,别光让大家闷头读。
可以让大家出声朗读,这样能更好地感受文字的韵味。
还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读音,也能增加乐趣。
读完了,咱们可以来个小比赛。
比如说,看谁能最快找到课文里的某个信息,或者看谁能概括得最准确。
这样既能检验大家读得怎么样,又能让大家更认真。
还有哦,让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画画。
画自己心目中的场景或者人物,这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课文,也能发挥大家的想象力。
另外,鼓励大家把课文改编成小故事,讲给别人听。
“部编本”自读课文教学建议
自读课教学课型探讨之三 —问题探究示例:——《台阶》
• 如果你是这位父亲的子女,将拍摄反映父亲那段艰辛岁月 的照片留作纪念,你的“大特写”会拍摄那个画面呢?请结 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由。
• ——这一问题的设计就是综合了文中的多处旁批而提出的 ,要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回答时可以选取批注中的某一个 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选取某一个最能表现父亲 的点。
喻体陌生化、描写生动化、角度感官化
模仿借鉴类课型教学建议
• (1)提问式旁批——让学生学会提问
• (2)点评式旁批——让学生学会品味
• (3)拓展式旁批——让学生学会比较
•
围绕单元教学要求,让学生模仿批注,让学
生学会从有疑处提问,从有感悟处品味,学会点
评。
自读课教学课型探讨之二——组织教学
一棵小桃树
• 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环节五——总结反思:
• 善于总结和思考的人会更好地前行, 请你说说这两篇文章内容上给了你什 么启示?阅读方法方面你又有了什么 收获?
课型探讨之一——模仿借鉴案例2
• 示例:“……像患了重病的少女,苍白白的脸儿,又偏 苦涩涩地笑着”
•
教师批注:这里的“苍白白”“苦涩涩”均是叠音词
环节四:学以致用——迁移阅读: 《父爱陷阱》
• 思考讨论: • (1)默读文本,整体感知课文,请你仿照《走一
步,再走一步》给这篇文章写阅读提示。 • 默读要求:不出声,不动唇,不指读,不回读,
一气呵成地贯通全文。
(2)细读文本,在课文中你最想做批注的地方旁注 。(至少批注两处,点评式和提问式各一处)( 从有疑处提问,从有感悟处品味)
慨和寄托
怎么教之一——旁批运用举隅
• 自读辅助——最基本的运用,为学生自主阅读提供 支架
“自读课”教学
“自读课”教学新时代下,立德树人是中心任务,要进一步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推进育人方式改革,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必须转变教学观念,认真领会统编教材的编写理念,抓好“自读课”的教学改革工作,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自读课”教学改革工作,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工作。
2017年秋季推出的统编教材,进一步加大了教读课与自读课的区分力度,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在单元说明下教学自读课。
在设计自读课教案时,要充分研读单元说明,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立自读课的教学方案、确定教学重点、布置预习作业、落实阅读任务等。
指导学生利用助读系统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培养阅读能力。
比如《一棵小桃树》,它是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自读课,这一单元的课文类型较多样,有散文、有外国诗、有古代诗歌。
但是单元教学重点都是学习、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手法。
因此,《一棵小桃树》的重点之一也是托物言志。
二、在教好教读课的前提下教学自读课。
统编教材每一个单元基本上是教读课二至三篇,自读课只有一至二篇,从数量上来看,教读课占绝对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教读课必须“精读”、“精讲”,将单元要求的阅读策略以及阅读技巧详尽地传授给学生,以使得学生能够在之后的自读环节中进行有效内化与吸收,这也是教好自读课的前提。
如《紫藤萝瀑布》的教学重点托物言志,讲明白了,学生才能在自读课中加以运用。
三、在助读系统指导下教学自读课。
明确教材的助读系统的内涵和作用。
自读课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只有“阅读提示”和“旁批”,没有设置练习。
旁批随文设置,主要是为学生自主阅读时提供思考或点拨重点、疑难、精妙之处。
阅读提示配合单元重点或选取文章的独到之处进行指导,既指向学生的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同时尽可能向课外阅读和学生的课外语文生活延伸,增加阅读量,培养阅读兴趣。
用好教材的助读系统指导教学设计。
“阅读提示”和“旁批”是自读课的助读系统,《“名师1+”统编教材同步教学设计》在编写自读课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材的助读系统,把“阅读提示”和“旁批”作为自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支架,用以指导自读课的教学。
初中自读课本教案
初中自读课本教案年级:初中学科:语文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2. 能够领会背影所蕴含的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主题。
3. 能够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方法,进行写作练习。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中背影的含义,感受父爱的伟大。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提高写作能力。
教学难点:1. 背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2.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关于父爱的文章,如《爸爸的花儿落了》、《学会感恩》等,初步感受父爱的伟大。
2. 提问:你们对父爱有什么深刻的体会?二、自主学习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体会作者情感。
2. 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最能体现父爱的句子或段落,并做好笔记。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找出的体现父爱的句子或段落。
2. 引导学生从细节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如课文中的父亲为作者买橘子的一幕。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蕴含的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主题。
2. 提醒学生课后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提问:你们认为怎样才能算是孝敬父母?二、课堂讲解1. 教师讲解背影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如父爱的无私、奉献等。
2. 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如细节描写、情感描写等,并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三、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方法,写一篇关于父母的作文。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写作上的帮助。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背影所蕴含的父爱如山,子女应孝敬父母的主题。
2. 提醒学生课后继续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表达对父母的爱,并将作文修改完善。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文,评价他们对于背影所蕴含的父爱的理解以及写作能力。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让学生分享自己对于父母的爱的心得体会,以此评价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关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一点做法
关于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一点做法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每一单元都安排有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两种不同的课文类型。
这一安排,有助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
既然是不同类型的课文,我们就应该用不同的教法与学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只想就“自读课文”来谈一谈自己的一点做法。
自读课文,顾名思义,就是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当然,这种自主阅读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完成的。
而真正的教学中,通过我的调查了解,许多教师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一般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把自读课文当教读课文来处理,事无巨细,所有问题都讲解得清清楚楚,生怕学生不理解、不明白。
其实,我们应该知道,作为初中生,应该已经具有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
有些基础较好的学生肯定已经掌握了多种阅读方法,有了较为丰富的阅读积累和良好的语感。
教师这种把自读课文当教读课文的方式,属于越俎代庖,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时间,而且剥夺了学生自主阅读的权利,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毫无用处的。
第二种情况,与第一种正好相反,对自读课文不闻不问,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课后去读,至于学生到底读没读,读了有没有问题,也是不闻不问的。
可想而知,对于那些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学生或许会在课后去读一读,但部分学生定是不去读的。
教师的这种做法,让这些自读课文的安排完全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
那么如何培养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呢?正确处理教材中的自读课文就显得尤为重要。
那到底怎样处理自读课文,让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呢?我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做法来与各位同仁探讨一二。
(一)读什么对于自读课文的处理,首要前提就是必须上好教读课文。
教材中每一个单元一般都有2-3篇的教读课文。
这些教读课文的讲读过程其实就是在交给学生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方法
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方法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阅读是一项至关重要的技能。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拓展词汇量、提高理解能力、增强写作能力,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在课堂上有效地进行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挑战。
本文将介绍一种独立阅读课文教学方法,旨在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和自主学习能力。
1. 选取适当的课文在进行独立阅读教学时,首先需要选取适合学生阅读的课文。
这里的适合包括课文的难度与学生的语言水平相匹配、内容与学生的学习需求相关、文体与学生的兴趣相符等。
教师可以从课本、故事书、报纸、杂志等多渠道获取课文资源。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多样性,可以提供多个选题供学生选择,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 预设任务与目标在学生进行独立阅读之前,教师应该预设一系列的任务以及阅读目标。
这些任务可以包括问题思考、文本摘要、意义推测、语言分析等。
通过预设任务,可以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动思考、分析和理解文本内容,提升他们的阅读效果。
3. 提供合适的辅助材料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合适的辅助材料。
例如,提供生词表、关键词解释、背景知识介绍、词汇的同义替换等。
这些辅助材料可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障碍,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内容。
此外,还可以提供一些扩展阅读材料,以帮助学生进一步拓展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4. 培养阅读策略阅读策略的培养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推测、判断、寻找主旨等。
通过训练和实践,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提高阅读效果。
5. 学生合作与分享在进行独立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之间的合作与分享。
例如,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讨论和解答问题;也可以让学生互相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理解。
通过合作与分享,学生可以相互促进、互相借鉴,提高阅读的效果和乐趣。
6. 提供反馈与评估在学生完成独立阅读之后,教师需要提供及时的反馈与评估。
自读课文怎么教
自读课文怎么教初一语文现代文自读课文怎样教初中语文教材中每单元都编排了两篇自读课文,这些自读课文的编排,目的在于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去独立阅读类似的课文,使“知”变成“行”,从而加深对旧知识的理解,运用,进而拓展视野,获得新知识,并提高会读能力。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造性地阅读。
而自读课文的学习是学生进行学法练习的一大阵地,我教自读课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步骤入手:1.自读课文,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对每一篇自读课文,都应编写自读提纲,书写在黑板上或向学生口头提出,这些提纲,既从教材出发,又考虑该单元的总目标以及学生的知识水平,以它作为自学之引路,以免盲目自读。
对这类课文的教学,我们要以朗读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朗读课文。
朗读的形式可根据需要由学生自由读、轮流读、齐读,还可以组织小型的朗读比赛,在朗读中了解课文大意。
同时,还要让学生自行划出重点词句,利用工具书自行扫除文字障碍,在朗读后扫清了字词障碍的基础上再设置问题。
2.解疑.再质疑.点拨旧的教学程式,往往是教师理解文章之后向学生提问题,学生围绕老师的问题回答,有时甚至只是教师的“满堂灌”,“一言堂”,久而久之,学生兴趣减退,效率降低,能力的提高就成了一句空话。
因此,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消极变为积极是至关重要的。
在教学中,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学生先提出一些简单的问题,大家积极思考、解答,教师表扬鼓励,这样,学生提问题的热情就会越来越高涨。
然后积极鼓励学生钻研课文,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样做比教师的主动提问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主要巡回辅导,根据学生反馈出来的问题,针对课文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认识的深度、广度,进行画龙点睛的点拨和简明扼要释疑,发挥学习的主动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教好自读课文
长久以来,自读课文内容一般不列入考试范围,许多的老师忽视了自读课文的存在意义。
很少有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自读课文的特点以及教学方法。
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与考试紧密相关的主体课文当中,主体课文上得是有声有色,自读课文则上得毫无生机,几乎是轻描淡写,囫囵吞枣,一读带过,学生根本没有留下什么印象,当然也有少数老师把自读课文当作主体课文上,面面俱到,精雕细琢,出发点是为了让孩子理解透彻,殊不知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不仅浪费了时间,也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模糊了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那么,自读课的教学目标究竟是什么?教学中时应如何把握呢?
首先,要领会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如果只是注意精读,而忽略了略读,功夫便只做得一半。
”“精读文章,只能把它认作例子和出发点,既熟悉了例子,又定了出发点,就得推广开来,阅读略读书籍”.(北师大版精读课文为主体课文,略读课文为自读课).叶老十分精辟阐述了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度和略读的关系,精读是略读的基础,略读是精读的补充,他们都是阅读的最基本的方法,本着不同的作用,但是略读与精读一样重要,不可忽视,《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
加强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这里同样提出了略读课文的重要性,而且我们现在处于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略读能更迅速,便捷的获得大量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略读比精读应用更广泛,因此,自读课文教学更应该重视起来,做到教学得法。
北师大版教材的基本安排就是每个单元两篇主体课文和一篇自读课文,对课文教学都有明确要求,自读课文的要求是在学过主体课文之后进行,加强对本单元主题的深入理解,对课文的理解一般是“初知大意”,只要把重点,难点帮学生理解即可,词句的理解,不作为训练重点,词句积累可适当重视,教时要更加放手,主要靠学生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把课文读懂,读过之后是明白了什么道理,还是学到了什么新知识,如果是故事性特强的自读课文,最好能把课文复述下来,学生学会在读中掌握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积累词汇,锻炼表达能力,由此可见,编者安排自渎课文的教学的目的,是让我们训练学生自读能力,自读速度,积累词汇,并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在读书中感悟掌握读书方法。
其次,明确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自读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可从四方面来讲:
1、通过自己阅读获取信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自学课文里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个读机会合作交流是自读课文的重要学习方法,课堂绝大部分时间用于自读和交流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老师适当引导,体现主导地位。
2、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了解文章大意,提高阅读速读,根据重点词句了解大意,低年级以朗读为主,中年级的以默读和朗读相结合,高年级以默读为主。
3、注重词汇积累,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词汇积累,自读课文为积累词汇提供了一个大好时机,可以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灵活运用,学生在相应交流时锻炼口语表达能力。
4、加强课内外联系,渗透单元主题适度拓展延伸,自渎课文的教学应该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的桥梁,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相互交流,实现向课外独立阅读的过渡,通过鱼主体课文的联系,加深对本单元主体的理解,并适
当向课外延伸。
三、再次,把握自渎课文教学的尺度
要确切把握自读课文的教学尺度,既不走马观花,也不精雕细琢,确立自读课文的明确地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教学中尤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1、自读课文不是自学课文
自读课文是学习时确实应把更多的时间让给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领悟课文的内容,仍然通过学生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学生学的更自主更开放,但是教师必须有适当的引领、指导,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天花乱坠.教师要适时的发挥起主导作用,引领学生深入、有效地开层次的阅读,老师起到提纲挈领的做用.比如小诗<<小猪盖新房>>的教学设计了拼一拼、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五个教学步骤,这首诗安排在手和脑单元,主要是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勤动手,多动脑,设计|“拼一拼”是因为刚学完拼音,这首诗里有一些字孩子们还没有学,正好巩固一下拼音学习;“读一读”就是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想一想”思考课后问题,小猪的新房没盖好是因为什么?自己先思考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议一议”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展开讨论,体现了合作学习;“说一说”把小组的意见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并说说通过学习课文懂得了什么道理,以后打算运用手和脑,这样层层深入的学习课文既有效地完成了学习任务,又提高了孩子的阅读能力.
2.自读教学不等于略读教学
自读教学与主体课文教学一样都是教学活动而不是阅读方式,略读是阅读方式中的一种,它只是为了获取相关的信息.略读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活动,它承担了更为广泛的任务,不仅让学生在自读实践中获取信息,更重要的是在让学生在自读中学习略读方法提高略读能力,培养自读兴趣,因此在自读课上只让学生略读是不够的,还要教他们方法,学会应该怎样去读,比如<<小猪盖新房>>的教学,让学生在熟读基础上思考小猪的新房为什么没有盖好?孩子通过熟读一定能够在文中找到答案,这样就达到了获取信息的目的,接下来思考:小猪怎样才能把房子盖好,学习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能力.
3.粗知大意不是浅知
自读课文不像主体课文那样要求严格,字词句段、偏章结构,面面俱到,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但这不意味着就可以草草了事了.同样要以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待,不能只是把读书停留在初读阶段,不加总结思考,读到的东西就像过眼云烟,读后一无所获,那样做纯粹是浪费时间,粗知不是浅知, 粗知不是少知,粗知是对主体课文的而言的,自读课文的教学目标更集中了,但在教学方法上并不排斥适时的像教学主体课文时一样精读重点词句.这有利于理解课文,掌握学习方法.比如<<小猪盖新房>>教学设计了”议一议””说一说”的教学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读懂文章所要告诉大家的道理,即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读书质疑活动,这首小诗的核心问题是告诉孩子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能够多动手勤动脑,手脑并用,才能有美好创造.老师引导学生明白小猪新房没盖好的原因,是只动手没动脑后,联系自己的生活学习,说一说应该怎样动手动脑.
4.联系前后,加强指导
北师大版的课文安排一般都是在主体课文后有一篇自读课文,这样编排的目的是迁移主体课文习的阅读方法与人文内涵. 这些课文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共同突出本单元的主题.因此教学时要与主体课文相联系,有机融合,比如<<小猪盖新房>>的教学.可联系刚学过的<<乌鸦喝水>>乌鸦开动脑筋终于喝到了不容易喝
到的水,而小猪为什么没盖好新房呢?可以仿照课文自己编一段文字写下来.接下来在引导学生联系<<两件宝>>更深入理解双手和大脑是人的两件宝”一切创造靠劳动,劳动要靠手和脑”.让学生整体把握本单元主题内容手和脑.
总之,自读课文的教学不容忽视,只要教法得当,学生就会学得津津有味更会受益无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