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J Tm C mC e
——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s)
Ku
1 Ce
.
12
令 T m/ k , 2T f /k 即 f /2 mk
k 1/ k , 则上式可写成
T2dd 2x t2 (t)2Tdx d(tt)x(t)kF(t)
T称为时间常数, 为阻尼比。显然,
上式描述了m-k-f系统的动态关系,它是一个二阶 线性定常微分方程。
.
13
例3. 图为弹簧、质量、阻尼器机械旋转运动单元,试 写出在输入转矩M(t)作用下转动惯量为J的物体的运 k 动方程,输出量为角位移。
.
6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基本步骤: 分析各元件的工作原理,明确输入、 输出量 建立输入、输出量的动态联系 消去中间变量 标准化微分方程
.
7
第一节 线性连续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一、线性元件单元的微分方程
例1. 图所示电路是由三个理想电路元件组成的简单
电网络单元,试列写该网络在输入量ur(t)作用下输出 量uc(t)的微分方程。
(2)实验法
.
4
解析法:依据系统及元件各变量之间所遵循的
物理、化学定律列写出变量间的数学表达式,并 实验验证。
实验法:对系统或元件输入一定形式的信号
(阶跃信号、单位脉冲信号、正弦信号等),根 据系统或元件的输出响应,经过数据处理而辨识
出系统的数学模型。
.
5
总结: 解析方法适用于简单、典型、
常见的系统,而实验方法适用于复杂、 非常见的系统。实际上常常是把这两 种方法结合起来建立数学模型更为有 效
因此,直流电动机的运动方程可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2)电磁转矩方程 (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
.
16
(1)电枢回路电压平衡方程:
Ua(t)Ladd a(it)tRaia(t)Ea

Ea是电枢反电势,它是当电枢旋转时产生的反电势, 其大小与激磁磁通及转速成正比,方向与电枢电压
L
R
+ ia
+
ur(t)
Ea
-
-
负 Jm
ω 载 fm
+
if
-
电枢控制的他励直流电动机原理图
.
15
解: 电枢控制直流电动机的工作实质是将输入的电能转 换为机械能,也就是由输入的电枢电压Ua(t)在电枢回路 中产生电枢电流ia(t),再由电流ia(t)与激磁磁通相互作 用产生电磁转矩M(t),从而拖动负载运动。
Ua(t)相反,即
Ea=Ceω(t)

Ce-电动机反电势系数(v/rad/s)
.
17
(2)电磁转矩方程:
M(t)Cmia(t)

C m -电动机转矩系数 (N·m/A)
M ( t ) -是由电枢电流产生的电磁转矩(N·m)
(3)电动机轴上的转矩平衡方程:
Jddt(t)M(t)Mc(t)

J-电动机和负载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转动惯 量( kg·m)·
R
F(t)
u(r t) i(t)
C
uc(t)
f
.
8
R
u(r t) i(t)
C
uc(t)
解:由基尔霍夫定
律得: Ld d i(tt)R i(t) u c(t)ur(t) 式中: i(t)为流经电感L、电阻R和电容C的电流
i(t) C duc(t) dt
消去中间变量i(t),得到输出量关于输入量满足的 二阶微分方程:
Mc转(t)矩-电(动N机·m和/ra负d载/s)折合到电动机轴上的等效负载
.
18
将式①-④联立求解:
T lT m d 2 d t ( t) T m d d t ( t) ( t) K u U r ( t) K m [ T ld M d c t( t) M c ( t) ]⑤
Tl
L R
——电动机电磁时间常数(s)
M(t)
x(t)
k1
解:输入转矩要克服
J θ
f1
1.弹簧与角位移成正比的弹性扭矩 J1 k1(t)
2.阻尼器与角速度成正比的摩擦阻力矩
J2
f1
d (t)
dt
由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d2(t)
M(t)J1 J2 J dt2
.
M(t) k1(t)
f1
d(t) J
dt
d2(t)
dt2
14
例4 图中L、R分别为电枢回路的总电感和总电 阻。假设励磁电流恒定不变,试建立在ur(t) 作用下 电动机转轴角速度的运动方程
m
F2阻尼器的阻力
整 理 得 到 : m d 2x(t)fd x(t) k x(t)F (t)
d t2
d t
.
11
d2x(t) dx(t) mdt2 f dt ky(t)F(t)
式中:x——m的位移(m); f——阻尼系数(N·s/m); k ——弹簧刚度(N/m)。
将上式的微分方程标准化
m kdd 2x t2 (t)kf dx d(tt)x(wk.baidu.com)k 1F(t)
第二章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1
主要内容
控制系统微分方程的建立 非线性数学模型线性化 传递函数 系统动态结构图 系统传递函数和结构图的变换 信号流图 小结
.
2
基本要求
了解建立系统动态微分方程的一般方法 熟悉拉氏变换的基本法则及典型函数的拉氏变换形式 掌握用拉氏变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方法 掌握传递函数的概念及性质 掌握典型环节的传递函数形式 掌握由系统微分方程组建立动态结构图的方法 掌握用动态结构图等效变换求传递函数和用梅森公式
求传递函数的方法
.
3
分析和设计任何一个控制系统,首要任务是建立系统 的数学模型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就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以及 内部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也称为动态数 学模型。常用的动态数学模型有:
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
动态结构图
信号流图
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 (1)理论推演法(解析法)
L C d2 d u tc 2 (t)R C du d ct(t)uc(t)ur(t)
.
9
例2. 设有一弹簧•质 量• 阻尼动力系统如 图所示,当外力F(t)作 用于系统时,系统将
产生运动,试写出外 力F(t)与质量块的位移 x(t)之间的动态方程。 其中弹簧的弹性系数 为k,阻尼器的阻尼系 数为f,质量块的质量 为m。
F(t) f
.
k M x(t)
10
输入F(t),输出x(t)理论依据:牛顿第二定律, 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与加速度的
乘积. Fma
F1kx(t),F2
f
dx(t) dt
F(t)外力
a
d2x(t) dt2
F(t)
F1
F2
ma
得F(t)kx(t) f
dx(t) dt
d2x(t) m dt2
F1(弹簧 的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