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摘要:只有好的身体,才能进行好的学习,才能为将来的学习,将来的工作打下好基础。教师对在校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是必要的,也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师应激发学生运动兴趣,鼓励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爱上体育锻炼。
关键词:体育教学;激发兴趣;养成习惯;锻炼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206-01
人们都知道身体是生命之本,一个人如果没有一个好的身体,也就没有好的未来。特别是在校学生身体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的未来和祖国将来的建设,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就显得很重要。
1.激发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
"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这是《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要目标之一,因为学生只有真正地形成了锻炼习惯,他们才能自觉地坚持锻炼,才能切实地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从而使体育锻炼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从事任何活动都需要有兴趣,体育课对大部分学生来说
是有兴趣的,但是由于传统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流于形式,内容单调重复,方法简单缺乏新意,学生渐渐对体育课的感受性降低,慢慢失去了兴趣,最后还可能对体育课产生一种厌恶心理。所以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体育课的教学中改善手段和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要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味,教师就应该不断地给学生新的、有趣的,系统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以新颖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使学生不断获得新知识,从而提高兴趣。设疑,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它把教学的内容变成问题,使之成为一种诱因,把学生已经形成的学习兴趣由潜伏状态转入活动状态,从而成为推动学生的内部动因,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来解决当前的任务,同时使已形成的学习兴趣得到巩固和加强。
2.指导学生合理、有规律地进行锻炼
不是任何一种活动都是体育活动,也不是任何一种体育活动都能锻炼身体和增强体质,不懂得用科学的方法锻炼身体,不仅会影响锻炼效果,还有可能损害身体健康。只有懂得和运用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和科学锻炼的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在选择锻炼项目时一定要慎重,不要选那些有危险性或者竞技性很强的项目。
比如散打、拳击、举重、自行车、马拉松等高难度或者高强度的运动都不宜选择。根据学生身体情况,建议选择那
些简单易行便于操作的运动项目,如跳绳、跑步、乒乓球、羽毛球、篮球、健身操等简单易行的有氧运动项目。如踢足球的教学,如果一味让学生乱踢,是很容易出现伤害事故的,中小学生因踢足球造成骨折等伤害事故也是很多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把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
原理和方法传授给学生。首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各系统器官的功能,身体锻炼的卫生常识,体育动作的规律特点,以及体育锻炼是如何促进人体生理变化的。这些基本知识可在保健卫生课中传授。其次,让学生懂得生理负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锻炼程序,以及为什么做与怎样做准备活动和整理活动等方面的知识。此外,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运用不同的锻炼手段和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身体锻炼。这个时期要注意运动量和运动负荷的合理性,锻炼不盲目、不冒进、不蛮干,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注意安排好运动和休息的时间,按一定的规律进行锻炼;克服懒惰心理,克服困难,相信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就一定会习惯并喜欢上体育锻炼。
3.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习惯
身体锻炼需要有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锻炼是不会有什么效果的。只有坚持经常、有规律的锻炼,健康水平才会得到提高。
良好习惯的形成,是意志与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
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必须努力尽可能坚强地形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但为了达到这种目的最重要的还是正当行为的不断练习。"因此,体育教师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要依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根据教与学的需要与可能,制定严密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的放矢地逐??项目培养和训练,让学生准确掌握动作要领和练习过程,要由易到难,由单项到系列,由部分到整体,坚持不懈,反复训练。教师还应经常督促检查,持之以恒,只有这样才能逐渐形成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4.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根据人的生活规律和身体生物钟的要求,在饭后、睡前、学习休息中不能做剧烈运动。一般的运动时间应定在早晨和下午,而且每次运动时间不宜过长,以免产生疲劳而不利于生活学习。
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过程,学生是主体,外因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只有设法将学生从被动锻炼中解放出来,变被动锻炼为主动锻炼,才能达到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的目的。由被动锻炼转化为主动锻炼,需要很强的锻炼自觉性和自觉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不但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良好锻炼习惯,而且要帮助学生制订有个性特点、具体切实的个人锻炼计划。严格规定锻炼内容、方法、过程、运动量和时间等。教育学生要认真锻炼,踏踏实实,从点滴做起,并引导
学生加强对自己锻炼计划的实施进行自我评价、自我监督,不断提高学生积极参与锻炼的自律性,从而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坚持科学合理的准备活动和放松恢复活动,防止肌肉拉伤或者疲劳影响生活学习。每次运动开始是都要做简单的准备活动,使身体各个关节都预热。运动结束时都要彻底放松以免运动后有疲劳困倦现象,进行合理膳食,运动后及时补充高蛋白、水分、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促进身体良好发育。无论是什么运动项目都要消耗一定的体能,因此运动后的营养补充也很重要,不能因为运动后营养得不到补充而使身体营养不良。在补充营养物质上切忌挑食偏食现象,要有针对性的全面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