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心理学教案

合集下载

《旅游心理学》教学设计

《旅游心理学》教学设计

《旅游者的气质》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旅游心理学》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先心理学基础知识后综合应用知识的内容编排,使学生了解必要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结合旅游学科背景,培养学生对旅游者的心理分析能力,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学生未来的工作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节课的学习对于帮助学生分析旅游者心理具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分析知识目标:理解气质概念;了解旅游者气质的类型;技能目标:学生能通过分析旅游者的行为及语言表现判断他们的气质类型,掌握各气质类型旅游者的阶段技巧;学生能够根据旅游者的气质特点,采用相应的接待技巧;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学习旅游心理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职业的热爱情感;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结合学情和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各气质类型旅游者的表现;难点为:如何根据不同类型旅游者的表现使用不同的接待技巧。

四、教学策略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为主体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突破重难点,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宏观层面使用了多媒体直观教学的手段,遵循引导教学的理念,微观层面针对不同知识点采取了任务驱动、资料分析、案例研讨、情景模拟等方法。

五、教学过程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分为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实操巩固、课堂总结。

其中讲授新课中分别采用了4种教学方法。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在“旅游者的气质”一节的教学中,气质的定义、希波克拉底的四种气质学说等知识属于抽象的、概括性的理论知识,相对枯燥,学生理解起来不仅有一定的难度,还容易缺乏学习的兴趣。

对这类知识的引导首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教师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的讲解,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前,我抛出《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林黛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张飞这四个具有典型气质类型表现的人物,通过观看每个人物的视频剪辑片段,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你了解你自己的个性吗?你与下面人物中的哪个个性相似?之所以采用《红楼梦》《三国演义》这部小说里的人物导入新课,是因为他们是家喻户晓且深受学生喜爱的古代小说。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

旅游心理学 教案模板(共3篇)

旅游心理学教案模板〔共3篇〕第1篇:旅游心理学教案第一章导论第一节休闲与旅游一、体闲活动与旅游“休闲〞或“闲暇〞的英语是Lelsure,源于拉丁语的I.’lcere,意指摆脱生产劳动后的自由时间或自由活动,包含时间与恬动两个层面。

法国社会学家杜马兹迪埃(J0ffre D…zedier)在《走向休闲的社会》一书中提出了他对休闲的看法;“所谓体闲,就是个人从工作岗位、家庭、社会义务中解脱出来的时间。

〞一般地讲,我们可以把休闲解释为当一个人干完了他的工作,并满足了他的根本需要之后,这个人就有了属于他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问,有了休闲的“资本〞。

人们可以根据其周期性和时间的长短,以不同方式加以利用。

1.业余时间,可以用于看电视、看书读报、听音乐、看戏或参加其他文体恬动。

2.周末时间,可赴下述地点短途旅游(1)别墅、饭店、疗养胜地。

(2)野营营地。

(3)凡可以让人“躲避一下〞的地方。

3.两三周短期休假到七周以上的长期休假,可以作一次异地旅行或度假。

旅赫和休闲是密不可分的,闲暇时间是旅游的必要条件。

旅游和体闲活动的区别在于.只有离开居住地到异地一定时间.并以观光、度假、健身、娱乐、探亲访友为主要目的的休闲活动,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旅游活动。

二、旅游与旅游业旅游是一项很古老的恬动,中外历史上都有不少关于古代旅行家的记载。

二千多年以前,我国就有“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之说。

这些旅游活动是由于贸易的开展而产生的。

公元前1490年.古埃及霍茨海风赛女王的奔达诸国(即现在的索马里)之行,或许是有史以来第一次以寻求安宁和观光为目的的旅游。

在埃及的狄爱儿拜哈里神庙的墙上.记载着这次重大巡游事件的经过。

我国历史记载最早的、行程最远的旅行家应数西汉的张骞。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产业却是近代的事。

国际上一般认为—Ⅲ代旅游业的创始人是英国的托马斯·库克(Thomas Cook)。

他在19世纪40年代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有组织的旅游效劳。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1 旅游心理学的定义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1.3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旅游心理学的重要性第二章:旅游者的心理特征2.1 旅游者的动机2.2 旅游者的需求2.3 旅游者的个性特点2.4 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第三章: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3.1 期望与实际体验的差异3.2 旅游中的感知与印象3.3 旅游中的态度与行为3.4 旅游中的情感体验第四章:旅游服务心理4.1 旅游服务的重要性4.2 旅游服务中的沟通技巧4.3 旅游服务中的个性化需求4.4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第五章:旅游市场营销心理5.1 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5.2 旅游市场营销中的心理策略5.3 旅游广告与宣传的心理效果5.4 旅游产品设计与推荐的心理原则第六章:旅游目的地选择心理6.1 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影响因素6.2 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6.3 旅游目的地吸引力的心理评估6.4 旅游目的地选择的决策过程第七章:旅游产品设计与心理需求7.1 旅游产品设计的心理原则7.2 旅游产品类型与消费者心理7.3 旅游产品创新与心理满足7.4 旅游产品包装与心理效应第八章:旅游消费行为心理8.1 旅游消费决策的心理过程8.2 旅游消费动机与满足8.3 旅游消费中的风险感知8.4 旅游消费的心理策略第九章:旅游体验与满意度9.1 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9.2 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9.3 提升旅游满意度的心理策略9.4 旅游投诉与心理应对第十章:旅游行业心理管理10.1 旅游行业中的心理压力10.2 旅游行业员工的心理素质10.3 旅游行业心理培训与辅导10.4 旅游行业心理健康的维护第十一章:旅游危机管理与心理干预11.1 旅游危机的类型与影响11.2 旅游危机管理的原则与策略11.3 旅游危机中的心理干预方法11.4 旅游危机后的心理恢复与重建第十二章:旅游地的心理规划与可持续发展12.1 旅游地心理规划的基本概念12.2 旅游地心理规划的步骤与方法12.3 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与心理策略12.4 旅游地形象建设与心理传播第十三章:旅游者行为与旅游安全管理13.1 旅游者的不文明行为13.2 旅游安全管理的重要性13.3 旅游安全管理的心理原则13.4 旅游安全事件的心理应对第十四章:网络旅游与心理互动14.1 网络旅游的发展趋势14.2 网络旅游平台的心理互动14.3 网络旅游评价与心理影响14.4 网络旅游营销的心理策略第十五章:旅游心理学研究的前沿问题15.1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新趋势15.2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创新15.3 旅游心理学应用的新领域15.4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未来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旅游心理学的多个方面。

最新最全旅游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最新最全旅游心理学教案完整版
传播策略
整合营销传播、节庆活动推广、旅游大使及形象代言人、新媒体与社交平台推广等。
游客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评价指标
旅游资源与景观质量、旅游设施完善程度、旅游服务质量、旅游安全与保障、旅游环境与氛围等。
构建方法
问卷调查、网络评论分析、游客访谈与座谈会等。
提升目的地吸引力和竞争力举措
提升举措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 量、丰富旅游产品与业态、加强旅游市场 营销与推广、推进旅游与文化等产业融合 发展等。
休闲度假动机
逃离日常生活压力, 寻求放松和休息的 游客。
探险挑战动机
追求刺激、冒险和 挑战极限的游客。
商务出差动机
因工作或商务活动 而前往目的地的游 客。
游客决策过程剖析与营销策略制定
游客对搜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 比较和评价,形成初步的旅游计 划。
针对游客决策过程的不同阶段, 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如提供详 细准确的旅游信息、推出优惠活 动、加强口碑营销等。
情感化设计
运用色彩、形状、材质等设计元素,激发用 户积极情感,提升产品吸引力。
认知心理学应用
简化产品操作界面和流程,降低用户认知负 荷,提高使用便捷性。
社会心理学考虑
设计符合用户社交需求的产品功能,如分享、 互动等,增强用户归属感和粘性。
行为心理学引导
通过产品设计引导用户行为,如设置奖励机 制鼓励用户进行旅游消费。
产品测试阶段用户反馈收集技巧
原型评估
制作产品原型并邀请用户进行体验, 收集用户对产品功能、界面等方面的 反馈。
A/B测试
设计不同版本的产品方案进行对比测 试,根据用户数据和反馈优化产品设 计。
用户日志分析
要求用户记录使用产品过程中的问题 和建议,分析日志数据了解用户真实 需求和使用习惯。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

2、帮助学生掌握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3、引导学生分析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的感知、认知和情绪情感。

4、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

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

2、难点如何理解和分析旅游者复杂的心理现象。

如何将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旅游服务中。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成果。

2、案例分析法:通过实际的旅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心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旅游经历和对旅游心理的理解。

4、实践教学法: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模拟旅游服务场景,加深对旅游心理学的应用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约 10 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热门旅游景点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旅游的兴趣,然后提问:“为什么人们喜欢旅游?旅游能给人们带来什么?”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背后的心理因素,从而引出旅游心理学的课题。

(二)知识讲解(约 40 分钟)1、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介绍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从业人员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阐述其研究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动机、感知、认知、情绪情感、态度和行为,以及旅游服务中的心理策略等。

2、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动机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等。

探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如休闲娱乐动机、文化体验动机、探险刺激动机、逃避现实动机等。

3、旅游过程中的感知和认知讲解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感知特点,如选择性、理解性、整体性等。

分析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认知过程和影响因素,如形象认知、信息获取、先前经验等。

4、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阐述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的情绪情感类型,如兴奋、愉悦、疲劳、失望等。

探讨情绪情感对旅游体验和决策的影响。

(三)案例分析(约 20 分钟)1、展示几个典型的旅游案例,如游客投诉、旅游高峰景区拥堵导致游客不满等。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

旅游心理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深入思考和理解。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1.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2.掌握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包括旅游动机、旅游选择、旅游体验等方面。

3.了解旅游业的运营心理,包括市场营销、服务管理、旅游规划等方面。

4.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理论分析实际旅游案例。

5.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旅游市场调研和分析。

6.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原理进行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于旅游活动的兴趣和热爱。

2.培养学生对于旅游业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3.培养学生对于旅游者的关心和尊重。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和旅游业的运营心理。

具体的教学大纲如下: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历程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学科体系第二章:旅游者的行为模式1.旅游动机和旅游选择2.旅游体验和旅游满意度第三章:旅游业的运营心理1.市场营销心理2.服务管理心理3.旅游规划心理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阐述,向学生传授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旅游心理学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旅游案例,让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题,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实验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活动,加深对于旅游心理学的理解。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旅游心理学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参考。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3.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旅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3.旅游心理学的主要理论:需求理论、动机理论、认知理论等。

2. 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1.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2.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营销中的应用;3.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服务中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1.旅游心理素质的概念和特点;2.培养旅游心理素质的方法和技巧;3.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的策略和措施。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旅游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

3.互动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课堂测试:通过课堂测试,检测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的掌握程度。

2.作业评估:通过布置作业,检测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课程评价:通过学生的反馈和教师的评估,对本课程进行评价和改进。

五、教学资源1.教材:《旅游心理学》;2.PPT课件:包括理论讲解、案例分析、互动讨论等内容;3.实际案例:包括旅游规划、旅游营销、旅游服务等方面的案例;4.互动工具:包括小组讨论、角色扮演、问答环节等。

六、教学进度安排教学时间教学内容第一讲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第二讲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第三讲培养学生的旅游心理素质第四讲课堂测试和作业布置第五讲课程评价和总结七、教学效果预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2.掌握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应用;3.培养旅游心理素质,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案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案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旅游心理学》教材的第五章,主要内容包括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等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掌握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提高旅游服务的心理素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掌握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

2. 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旅游活动中心理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心理素质,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心理特征、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以及旅游服务心理。

难点: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的区分,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一段旅游活动中的实际案例为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

2. 教材内容讲解:讲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心理特征、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以及旅游服务心理等内容。

3. 例题讲解:分析旅游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

4.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目,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6. 旅游服务心理素质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旅游服务心理素质。

六、板书设计旅游心理学旅游者的心理需求需求分类需求满足旅游者的心理特征特征分类特征表现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效应分类效应表现旅游服务心理服务心理素质服务心理技巧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心理特征。

2. 请举例说明旅游活动中的心理效应。

3. 请结合实例,分析旅游服务心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否饱满,学生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旅游心理学知识在实际案例中的应用是否清晰?拓展延伸:研究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活动中的其他应用领域,如旅游营销、旅游规划等。

旅游心理学第3章教案

旅游心理学第3章教案
2、性格的特征
(1)性格的态度特征(2)性格的理智特征(3)性格的意志特征(4)性格的情绪特征
3、性格的类型
(1)根据知、情、意三者在性格中何者占优势
这一标准由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培因提出。他把人们的性格划分为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2)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划分
根据人的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把人们的性格分为外向型和内向型。外向型的人活泼开朗、善于交际;内向型的人谨慎小心、交际狭窄。
重点:个性、气质的概念、特征及分类,
难点:理解并区分个性、气质。
教学方法
与手段
讲授法,探究法,PPT演示,课堂讨论,指导阅读法
教学流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新课导入:
请同学们回顾心理现象基本框架,介绍本章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
3.1个性
3.1.1个性的含义与特征
个性: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2.感觉的功能。
2、观察力的重要性
首先,观察是类认识世界的窗口,是获得一切知识初始途径,是一切科学发明和艺术创造的前提。其次,观察有助于区分事物,把握事物本质特征。再次,良好的观察力是实践活动的动因。
3、观察力培养
(1)明确观察目的(2)养成观察习惯(3)积累观察经验(4)运用观察方法
3.4.2记忆力
1、记忆力概述
3.2气质
3.2.1气质概述
1、气质的概念
气质是指一个人典型和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它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力方面的稳定的个人特点,不会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
2、气质的特征
气质特征决定一个人情绪反映与行为活动中的速度和强度。
(1)感受性(2)耐受性(3)反应敏捷性(4)可塑性(5)情绪兴奋性(6)外倾性与内倾性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第一部分绪论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心理治疗中的“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上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结果。

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指“满足本能欲望的冲动”。

2、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人是由环境“塑造”出来的,重视用“外因”,即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

3、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所强调的主要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1)认识过程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心理现象(1)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2)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三、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研究对象⑴旅游者心理⑵旅游服务心理⑶旅游管理心理2、研究现代旅游心理学的意义⑴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⑵有利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⑶对旅游业建设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具有指导意义⑷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3、任务通过对旅游者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激励并影响旅游者做出各种旅游决策的心理因素,从而为旅游市场的预测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心理学的科学依据,从而指导饭店服务、导游服务和交通服务等,使旅游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旅游者心理第一章旅游者的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涵义1、定义: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分类(1)根据所反映事物的特性①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方位、形状、大小、距离②时间知觉:反映物体的顺序和延续性③运动知觉: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2)按照反映活动中各器官作用的优势不同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3)社会知觉①对个人的知觉②自我知觉③人际关系知觉二、知觉特征1、选择性知觉在一定时间内,并感受所有刺激,而仅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认识外界物体,适应外界环境。

中职旅游心理学 教学案 第三章

中职旅游心理学 教学案 第三章
10、心境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保持良好的心境?
11、什么是道德感?如何培养高尚的道德感?
12、什么是美感?如何培养自己高尚的美感?
意志
1、意志:
2、是意志的基础。
3、从意志的内部心理机制来看,意志的基本过程可以划分为
三个阶段。
4、()是指人们对自己行动的目的性有明确的认识,并以此来调控自己的行为。
10、对历史年代、外语单词、电话号码、人名地名等的识记属于
对历史事件的起因和发展、数学公式的推导等的识记属于。
11、服务员为了回答客人问题时的回忆属于。
“触景生情”、“佳节思亲”、“见物怀旧”属于。
12、我们学习语言文字主要是利用了形象记忆。()
订正:
13、如何培养良好的记忆力?
思维
1、思维:
2、思维是在的基础上形成的,同时又对具有指导作用,是的高级阶段。
(1)对旅游者的容貌,旅游景点的自然景色、地方戏曲等的记忆属于()
(2)对“心理学”、“注意”等概念的记忆属于()
(3)餐厅服上长城时兴奋心情的记忆属于()
A语词记忆B形象记忆C情感记忆D运动记忆
3、机械识记的基本条件是。意义识记的基本条件是。
4、保持在大脑中信息的质和量的变化称为。
A果断性B自觉性C自制性D坚毅性
12、为什么旅游从业人员需要具备坚强的意志品质?
1、根据复习要求对照教材,对本章内容进行复习
2、熟记罗列的知识精讲内容
3、在进行习题练习的时候不要看书,要独立完成。
C活动变化的刺激物D刺激物的强度
6、收款员努力排除干扰,将自己注意力集中在工作上,继续算好账目,这是。
7、注意分配就是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
8、注意品质包括注意的、注意的和注意的三个方面。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理解旅游情绪和体验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3.掌握应对旅游压力和旅途困难的心理调适方法。

4.增强旅游心理素质,提升旅游体验质量。

教学内容1. 旅游心理学概述•什么是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意义。

2. 旅游情绪与体验•旅游情绪的类型和特点。

•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

•旅游情绪和体验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

3. 旅游压力和心理调适•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压力来源。

•旅途中常见的困难和挑战。

•应对旅游压力的心理调适方法。

4. 增强旅游心理素质•提升旅游体验的心理技巧。

•培养积极乐观的旅行心态。

•发展适应不同旅行环境的心理能力。

教学方法1.讲授:通过教师讲解的方式,介绍旅游心理学的相关概念、原理和方法。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旅游情绪和体验的具体案例,并分享彼此的感受和观点。

3.角色扮演: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模拟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并提出解决方法。

4.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旅游案例,探讨旅游心理学的应用和意义。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旅游心理学概述1.热身小游戏:介绍旅游心理学概念,并通过猜谜游戏引发学生兴趣。

2.讲授: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内容和意义。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他们对旅游心理学的理解和想法,并展示给全班。

第二课时:旅游情绪与体验1.讲授:介绍旅游情绪的类型和特点,以及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

2.分组讨论:学生跟据自己的旅行经历,分享在不同旅游情境下的情绪和体验,并归纳总结。

第三课时:旅游压力和心理调适1.讲授:介绍旅行中可能出现的压力来源和常见困难,讨论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

2.角色扮演: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旅行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情境,并提出解决方法。

第四课时:增强旅游心理素质1.讲授:分享提升旅游体验的心理技巧和积极乐观的旅行心态建设。

2.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真实的旅游案例,讨论心理素质在其中的应用和意义。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案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案

第一章旅游心理学基础教学内容: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教学目标:掌握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了解心理学的理论流派领会研究旅游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习旅游心理学的方法教学难点:1.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2.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教学方法:讲授,课堂讨论教学时数:2学时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什么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心理学分类:心理过程,个性。

(1)心理过程是心理现象的动态表现形式,包括人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2)个性是心理现象的静态表现形式,主要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二、心理学代表理论流派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灵魂与身体的关系,视为心理学的最早起源。

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采用的内省实验法研究心理学,自此心理学研究被确定为一门新的科学。

1、弗洛伊德心理学:精神分析法创始人:弗洛依德(奥地利)特点:开辟了潜意识心理学研究新纪元,突破了传统的意识心理学的研究范畴,肯定了非理性因素在行为中的作用。

开创了人格动力许学与变态心理学的新领域,促进了自我心理学与文化心理学的发展。

人类的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它们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着人的思想,并表现在人的正常和异常的行为中。

(梦的内容在于愿望的达成)代表作:《梦的解析》、《日常生活的心理学》、《精神分析引论》、《自我与本能》等。

经典案例介绍,与《周公解梦》比较,提问。

2、华生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特点: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不是心理和意识,而是人和动物的整体行为。

否认遗传和本能的作用,倡导教育万能论和环境决定论。

华生的代表作有《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行为主义的心理学》、《行为主义》等。

行为心理学的对象不是意识而是行为。

华生格守一般科学所共有的客观性基本原则。

他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特点是否认传统心理学的对象──心理或意识,而代之以行为。

2024年旅游心理学教案

2024年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分析旅游者行为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二、教学内容1.旅游心理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2.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3.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4.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5.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6.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

2.教学难点:运用旅游心理学知识分析旅游者行为,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案例导入,引发学生对旅游心理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2.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畴。

3.分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4.讲解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5.讲解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通过讲解和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旅游服务中的常见问题及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讲解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旅游观念,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7.总结与布置作业: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相关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1.讲授法:讲解旅游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行为特点,旅游服务中的人际沟通技巧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旅游服务中的问题与解决策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景模拟法:模拟旅游服务场景,让学生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心理学》教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学教案

THANKS
感谢观看
优质的旅游服务可以让旅游者感到舒适、安 全和愉快,有助于缓解心理压力和增强心理 健康。
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
开展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
良好的旅游环境包括美丽的自然风光、和谐 的社会氛围、完善的旅游设施等,可以让旅 游者感到身心愉悦。
针对旅游者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开展专业 的心理健康咨询和辅导服务,提供个性化的 解决方案。
旅游态度是指人们对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所持有的看法和评价,它反映了人们对旅游活动 的认知和情感倾向。
旅游态度的形成过程
旅游态度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认知过程(对旅游活动的了解和认识)、情感过程 (对旅游活动的喜好和感受)和行为意向过程(对旅游活动的决策和行动)。
旅游态度的影响因素
旅游态度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个人因素(个性、经验等)、社会因素(文化、家 庭、朋友等)和旅游目的地因素(旅游资源、服务质量等)。
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感受和体验,包括喜怒哀 乐等。
旅游者情绪情感的特点
多样性、易变性、情境性、社会性。
旅游者情绪情感的作用
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旅游体验和旅游满意度。
旅游者情绪情感的影响因素
旅游景点因素
景点的美丽程度、历史 文化内涵、旅游设施等 都会影响旅游者的情绪
情感。
旅游服务因素
旅游动机与态度的关系
旅游动机对旅游态度的影响
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驱动力,它会影响人们对旅游活动的认知和情感倾向,从而形成特定的旅游态度。
旅游态度对旅游动机的反馈作用
旅游态度是人们对旅游活动和旅游目的地所持有的看法和评价,它会反过来影响人们的旅游动机,增强或减弱人们进行旅 游活动的意愿。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教案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教案

旅游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01
价值:旅游心理学的价值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02
对旅游者而言,有助于了解自身心理需求和行为特 点,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
03
对旅游工作者而言,有助于掌握游客心理和服务技 巧,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旅游心理学的意义与价值
对旅游业而言,有助于优化产品设计 、市场营销和经营管理策略,提高竞 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价格策略
运用心理定价技巧,如折扣、捆绑销售等, 影响旅游者的购买决策。
促销策略
通过广告、公关、销售促进等手段,激发旅 游者的购买欲望和行动。
旅游市场的品牌建设与心理认同
品牌定位
确立旅游品牌在旅游者心目中的独特位置和形象。
品牌传播
运用多种传播手段,提升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品牌认同
通过旅游者参与和体验,增强其对旅游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高峰与结尾效应
优化游客在旅行中的高峰体验和结束时的感受,使其 对整体旅行留下更积极的印象。
参与度与沉浸感
设计互动性强、参与度高的活动,让游客更深入地融 入旅行体验中。
个性化服务
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满足游客的独特需求和 期望,提升其满意度和忠诚度。
06
旅游市场营销心理
旅游市场的消费者心理分析
餐饮服务心理策略
关注游客的饮食习惯 和口味偏好,提供优 质的餐饮服务。
住宿服务心理策略
营造温馨、舒适的住 宿环境,提供贴心的 住宿服务。
购物服务心理策略
了解游客的购物需求 和预算,提供合适的 购物建议和服务。
旅游服务中的投诉处理与心理调适
投诉处理原则
认真倾听、理解游客的投诉内容,积极解决问题并致以歉意。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1 旅游心理学的定义解释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强调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行业中的重要性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指导学生如何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进行旅游心理研究1.3 旅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回顾旅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重要里程碑分析旅游心理学发展的影响因素第二章:旅游者的心理特征2.1 旅游者的个性特征分析旅游者的个性差异及其对旅游行为的影响探讨如何根据旅游者的个性特征设计旅游产品2.2 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探讨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和需求的变化趋势指导学生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动机和需求进行旅游产品创新2.3 旅游者的感知和态度分析旅游者的感知过程及其对旅游决策的影响探讨旅游者的态度形成和改变机制第三章:旅游营销心理策略3.1 旅游产品的心理定价策略介绍心理定价的概念和原理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定价策略提高旅游产品的销售额3.2 旅游广告和宣传的心理策略分析旅游广告和宣传的心理影响机制指导学生如何设计有效的旅游广告和宣传活动3.3 旅游服务的心理策略探讨优质旅游服务的心理要素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心理策略提升旅游服务质量第四章:旅游体验与满意度4.1 旅游体验的构成要素分析旅游体验的各个构成要素及其对旅游满意度的影响探讨如何提升旅游体验质量4.2 旅游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探讨旅游满意度的形成过程和影响因素指导学生如何提高旅游满意度4.3 旅游投诉与解决策略分析旅游投诉的心理原因和处理方法探讨如何有效解决旅游投诉问题第五章: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管理5.1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和压力探讨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和面临的压力指导学生如何关注员工的心理健康5.2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激励机制介绍心理激励的概念和原理探讨如何运用心理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效率5.3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培训和development分析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培训和发展的必要性探讨如何设计有效的员工心理培训和发展计划第六章:旅游目的地心理吸引力6.1 旅游目的地形象的塑造分析旅游目的地形象对游客心理的影响探讨如何通过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塑造积极的旅游目的地形象6.2 旅游目的地特色与差异化探讨旅游目的地特色对游客吸引力的影响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目的地特色进行旅游产品创新和市场定位6.3 旅游目的地安全感与文化适应分析游客对旅游目的地安全感和文化适应的心理需求探讨如何提升游客在目的地的生活质量和旅游体验第七章:旅游危机管理与心理应对7.1 旅游危机的类型与影响分析不同类型的旅游危机及其对旅游市场和游客心理的影响强调旅游危机管理的重要性7.2 旅游危机的心理应对策略探讨旅游危机发生时的心理干预和应对措施指导学生如何制定有效的旅游危机心理应对计划7.3 旅游危机后的心理恢复与重建分析旅游危机过后游客心理的恢复过程探讨如何帮助游客重建旅游信心和恢复旅游市场第八章:可持续旅游与心理平衡8.1 可持续旅游发展的理念介绍可持续旅游的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强调可持续旅游对游客心理和环境的影响8.2 生态旅游与心理满足探讨生态旅游对游客心理满足和环境保护的作用指导学生如何开发和推广生态旅游产品8.3 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平衡与生态保护分析旅游活动中心理平衡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探讨如何在旅游活动中实现心理平衡与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第九章:网络旅游与心理互动9.1 网络旅游的发展趋势探讨互联网对旅游行业的影响和网络旅游的发展趋势强调网络旅游对游客心理互动的新特点9.2 网络旅游平台的心理营销策略分析网络旅游平台的心理营销手段和效果指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旅游平台进行心理互动和市场推广9.3 虚拟现实与旅游体验融合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行业中的应用和影响分析虚拟现实与旅游体验融合的心理效应和市场潜力第十章:旅游心理学研究与应用的未来展望10.1 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介绍旅游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和研究方向强调跨学科研究和国际合作的必要性10.2 旅游心理学在实践中的应用拓展探讨旅游心理学在旅游规划、管理和营销中的应用拓展强调旅游心理学在提升旅游质量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10.3 旅游心理学教育与人才培养分析旅游心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加强旅游心理学教育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旅游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个体心理过程和行为的科学。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

《旅游心理学》教案第一章绪论[内容提要]本章从旅游市场入手,介绍了近年来世界和我国的旅游发展概况,以及客源的流量和旅游资源的变化,分析了相关的因素,预测了我国未来十年间的旅游发展态势;然后,理论地概括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方法、尤其是它的现实意义;最后,引导学生用旅游心理学的视角看待旅游、旅游者和旅游工作,从而达到理论最终为实践服务的目的。

第一节背景一、入境旅游市场概况(一)世界旅游市场的格局及变化1.20世纪80年代初,欧洲和美洲分别占到国际市场份额的65.1%和21.5%,合计达86.6%。

2002年分别跌至60%(57.5%)和20%(16.8%)以下,合计74.8%,减少了12个百分点。

2.亚太地区旅游业2002年达到17.5%,增加了10个百分点。

在WTO划分的全球六个旅游区域中,东亚太地区的份额已超过美洲,成为第二大区域市场。

3.东亚太区域内,又分三个次区域:东北亚、东南亚和太平洋区域。

其中,东北亚占50%以上的份额(1999年为56.6%),东南亚占1/3以上(34.3%),太平洋不足10%(9.1%)。

4.东亚太区域有14个目的地的年接待人数在百万以上,分别是东北亚的中国大陆、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澳门特别行政区、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台湾;东南亚的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越南;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5.在整个区域中,市场份额超过10%的有两个目的地:中国大陆(1999年,27.7%)和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1999年11.6%)。

(二)影响世界旅游市场的因素1.经济。

2.技术。

3.简化入出境手续。

4.安全。

5.人口及结构。

6.全球化。

7.本地化。

8.社会环境意识。

9.生活与工作环境。

10.“经历型”经济。

11.市场营销。

(三)2020年的世界入境旅游市场1.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2020年,全球国际旅游到访人次将达到116亿,是20世纪90年代的2.5倍。

届时,全球每天将有500亿美元用于国际旅游支出(含国际机票)。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教案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教案

旅游心理学完整版教案教案名称:旅游心理学教案教学内容:一、教材章节:本书第6章《旅游者心理与行为》二、详细内容:本章主要讲述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包括旅游动机的形成、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旅游者的行为模式等。

教学目标:一、了解旅游者的心理特征和行为模式;二、掌握旅游动机形成的心理机制;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能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一、旅游动机的形成和心理需求;二、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一、教材;二、多媒体教具;三、调查问卷。

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播放旅游广告,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旅游心理学的主题。

二、新课导入:介绍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讲解旅游动机的形成和心理需求。

三、案例分析:分析具体旅游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四、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旅游广告中运用了哪些心理策略,引导学生运用旅游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一、旅游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二、旅游动机的形成和心理需求;三、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及其影响因素。

作业设计:一、请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分析一个旅游广告,写出其运用的心理策略;二、请结合自己的旅游经历,分析自己的旅游动机和心理需求;三、请列举出三种旅游者的行为模式,并说明其影响因素。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三、拓展延伸,探讨旅游心理学在旅游产业中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旅游动机的形成和心理需求旅游动机的形成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旅游动机是指推动人们进行旅游活动的内在心理因素。

在教学中,需要关注旅游动机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类型的旅游动机如何影响旅游者的行为。

(1)认知阶段:旅游者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旅游信息,对旅游目的地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情感阶段:旅游者在了解旅游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如兴奋、期待等。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

旅游心理学电子教案第一章:旅游心理学概述1.1 旅游心理学的定义1.2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1.3 旅游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4 旅游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及趋势第二章:旅游者的心理特征2.1 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2.2 旅游者的个性心理特征2.3 旅游者的心理态度与行为2.4 旅游者的心理发展与变化第三章:旅游活动与心理反应3.1 旅游活动的心理作用3.2 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反应3.3 旅游活动与心理健康3.4 旅游活动的心理设计第四章:旅游服务与心理沟通4.1 旅游服务的心理要素4.2 旅游服务中的心理沟通技巧4.3 旅游服务人员的心理素质与培训4.4 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与改进第五章:旅游市场营销与心理策略5.1 旅游市场营销的心理原理5.2 旅游市场调研与分析5.3 旅游产品策划与推广5.4 旅游企业经营与心理策略第六章:旅游体验与心理满足6.1 旅游体验的内涵与分类6.2 旅游体验与心理满足的关系6.3 旅游体验的设计与优化6.4 旅游体验中的心理风险与应对第七章:旅游者心理评估与干预7.1 旅游者心理评估的方法与工具7.2 旅游者心理干预的技术与策略7.3 旅游心理咨询与治疗7.4 旅游者心理危机管理与援助第八章:旅游教育与心理培训8.1 旅游教育的心理目标与内容8.2 旅游教育与心理培训的方法与技巧8.3 旅游教育与心理培训的实践与应用8.4 旅游教育与心理培训的发展趋势第九章:旅游企业员工心理管理9.1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需求与特点9.2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激励与调动9.3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压力与管理9.4 旅游企业员工的心理发展与培训第十章:旅游心理学案例分析10.1 旅游心理学案例选取与分析方法10.2 旅游心理学案例解析与启示10.3 旅游心理学案例的实践应用与创新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旅游者的需要与动机:理解旅游者出游的内在驱动力,如逃避现实、寻求刺激、文化体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心理学》教案授课教师:尚英武财经学院《旅游心理学》第一部分绪论一、现代心理学的发展过程1、弗洛伊德主义心理学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是心理治疗中的“心理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认为心理上的病态是人的本能冲动被压抑的结果。

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主要是指“满足本能欲望的冲动”。

2、行为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和斯金纳认为人是由环境“塑造”出来的,重视用“外因”,即环境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

3、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重视用“内因”,即心理因素来解释人的所作所为,所强调的主要是“发挥人的潜能,实现人的价值”的冲动。

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主要是研究正常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客观规律的科学。

(1)认识过程心理过程(2)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心理现象(1)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个性心理(2)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三、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是研究旅游活动中旅游者和旅游工作者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1、研究对象⑴旅游者心理⑵旅游服务心理⑶旅游管理心理2、研究现代旅游心理学的意义⑴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⑵有利于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管理⑶对旅游业建设高质量的职工队伍具有指导意义⑷有利于科学合理开发旅游资源和安排旅游设施3、任务通过对旅游者心理的研究,可以了解激励并影响旅游者做出各种旅游决策的心理因素,从而为旅游市场的预测开发、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提供心理学的科学依据,从而指导饭店服务、导游服务和交通服务等,使旅游管理部门和从业人员的工作更有预见性和针对性,提高旅游业的管理水平,促进国际旅游事业的发展。

第二部分旅游者心理第一章旅游者的知觉第一节知觉概述一、涵义1、定义:知觉是指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产生的对这些事物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2、分类(1)根据所反映事物的特性①空间知觉:反映物体的方位、形状、大小、距离②时间知觉:反映物体的顺序和延续性③运动知觉:事物在空间上的位置、移动(2)按照反映活动中各器官作用的优势不同视知觉、听知觉、味知觉、嗅知觉、触知觉(3)社会知觉①对个人的知觉②自我知觉③人际关系知觉二、知觉特征1、选择性知觉在一定时间内,并感受所有刺激,而仅把注意力集中到少数重要刺激,排除次要刺激的干扰,从而更有效认识外界物体,适应外界环境。

影响因素:客观因素:①对象和背景的差别②对象的活动变化③新奇独特的刺激物主观因素:①个人的需要②知识与经验③情绪2、理解性3、整体性①接近原则:在空间距离接近的事物,容易被组合在一起成为感知对象。

②相似原则: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容易被组合在一起成为感知对象。

③连续原则:几个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事物,且空间距离接近,也易被组成一个感知对象。

4、恒常性物体的基本属性及其结构的关系不变,只是外部条件发生一定变化时,知觉的印象仍保持相对不变第二节旅游者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受着个体主观因素的明显制约,由于情感因素参与知觉过程,就极易产生知觉偏差,这些知觉上的偏差,直接影响到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一、社会知觉偏差1、第一印象(1)定义:指初次接触时所留下的印象。

(2)作用:第一印象常常成为以后印象的基础。

在今后的一切活动中,人们会不自觉地将当前印象与第一印象相联系,如果第一印象良好,较为鲜明巩固,对以后的不良印象也不觉得反感;如果第一印象不好,以后的良好印象也会相形失色。

2 晕轮效应(1)定义:指由对方的某种特征推及对方的总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方的现象。

(2)作用:一方面产生极端美化对方的作用;另一方面产生极端丑化对方的作用。

3 经验效应(1)定义:指个体凭借以往的经验,进行认识、判断、决策和行动的心理活动方式。

(2)作用:一方面,有助于正确知觉的形成;另一方面,又会导致认知者形成偏见,不利于正确知觉的形成。

4 刻板印象(1)定义:指社会上部分人对事物或人物所持的共同的、固定的、笼统的看法和印象。

(2)作用:一方面有助于人们对众多事物或人物的特征作概括了解;另一方面又阻碍正确知觉的形成。

二如何对旅游者进行鉴貌辨色对旅游者的鉴貌辨色,可从外部特征、言语、动作等方面入手,了解其国籍、民族、生活习惯、情绪反应和心理需求等等。

1 从外部特征观察(1)相貌(2)体形和肤色(3)发型和服饰(4)持证人与照片的对比2 从言语、动作观察(1)言语(2)动作:手势和走路姿势3 从行李、用具、生活习惯观察第三节对旅游条件的知觉一、对旅游点的知觉1 旅游景观必须具备独特性和观赏性,相应项目必须重视参与性;2 旅游设施必须安全、方便、舒适;3 旅游服务必须礼貌、周到、诚实、公平。

二、对旅游距离的知觉1 阻止作用2 激励作用三、对旅游交通的知觉1 对飞机的知觉(1)航空公司的事故记录、飞机的类型、新旧程度、飞行员技术水平等;(2)中途着陆次数的多少;(3)飞机上的服务。

2 对火车的知觉优点(1)火车车次多,乘车方便;(2)发车时间好;(3)舒适度高;(4)可以浏览沿途风光3 对游船的知觉(1)舒适度(2)安全度(3)娱乐性(4)到达港口城市的多少(5)港口城市游览景点的多少第二章需要、动机与旅游决策教学目的及要求▲熟悉旅游行为产生、发展的动因▲掌握旅游行为的动因特点和规律▲了解研究旅游行为动因的意义第一节旅游需要一、需要的涵义1、定义:需要是在一定的生活条件下,个人对客观事物的“欲望”、“要求”。

2、需要的分类(1)根据起源不同: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2)根据需要对象的性质: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二、需要层次论1 生理需要这是人类最基本、最强烈、最明显的一种需要,为人类生存和种族延续所必需。

2 安全的需要3 社交的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追求与他人建立友情,即在自己的团体里求得一席之地。

4 尊重的需要(1)自尊:对获得信心、能力、本领、成就、独立和自由等的愿望。

(2)他尊:威望、承认、接受、关心、地位、名誉和赏识。

5 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实现人的全部潜力的愿望。

马斯洛认为,只有当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后,高层次的需要才能到来。

但任何一种需要并不因为下一个高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高层次需要产生后,低层次需要对行为影响变小而已。

各层次的需要呈现相互以来与重叠的关系。

三、旅游需要旅游需要是指人们在特定生活和经济条件下,对旅游产品的愿望和要求,是人们对高层次生活标准和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

它是旅游行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动力因素,激发人们参加旅游活动,满足自身愿望。

1、单一性需要是指人们在期望出现某一事件的过程中,不要再遇到意外的事情。

也就是说,人们期望在旅游过程中寻求平衡、和谐、相同、没有冲突和可预见性。

2、多样性需要是指人们对新奇、出乎意料、变化和不可预见性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3、单一性需要和多样性需要的平衡人们是在单一性中寻找复杂性,复杂性过多又希望能用单一性来平衡。

心理学研究认为,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要设法使单一性和多样性保持最佳的紧张程度,否则,单一性过多,人会厌倦;多样性过多,人会恐惧。

单一性和多样性最佳程度的平衡只是一个相对说法,它与人们外出旅游时选择的旅游景点、交通方式、饭店类型以及构成整个旅游经历的一切活动的潜在刺激力量有关。

第二节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推动人们去旅游的内部驱力,直接引发旅游行为,规定行为方向,保持和巩固行为。

一、旅游动机分类1、健康、娱乐的动机2、好奇探索的动机3、审美的动机4、社会交往的动机5、宗教信仰的动机6、商务动机二、旅游行为分析B=f(P,E)式中:B代表行为;P代表个体因素; E代表个体的环境因素这个公式表明,即使个体条件不变,但只要环境条件发生变化,则个体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反之亦然。

具体化了的旅游倾向与旅游需要或旅游动机是有区别的。

仅有需要或动机尚不能使行为具体化,只有需要或动机同费用、时间等相联系,才有具体的旅游行为。

三、旅游动机激发1、激发理论动机=目标效价×期望概率(1)目标效价:指主体认为达成目标的意义和价值,是主体对于付出劳动的代价与收获的主观评定。

(2)期望概率:指主体根据自身的经验,对于达成目标的可能性的估计。

2、激发措施(1)努力开发有特色的旅游产品A 旅游资源的开发上要以自然为本;B 要突出旅游资源的个性;C 要突出民族特点。

(2)加强旅游企业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3)加强旅游宣传,为旅游者提供信息第三章态度和旅游决策等第一节态度概述一、态度的涵义1、定义:是指个体对一定的社会事物所持有的稳定的心理倾向。

2、组成要素认知要素、情感要素、意向要素二、态度的特征1、对象性2、社会性3、情感性与评价性4、稳定性与可变性5、广泛性三、态度的形成过程第二节态度和旅游行为一、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态度是一种一种内在的心理倾向,是行为的准备状态,行为是态度的外在表现。

1、通常情况下,态度决定行为,人的一切行为都受态度的影响,所以态度和行为具有一致性;2、同时,人的行为还受社会规范、行为习惯和情感压力顶影响,从而态度和行为不一致。

(案例)二、态度与旅游决策(图形)第三节旅游者态度的改变一、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1、需要2、知识3、个体的团体观念4、个人人格特征5、个人社会实践二、改变旅游者的态度1、更新旅游产品,提高产品质量⑴改善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⑵对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业务培训⑶运用价格策略2 、说服宣传⑴要实事求是提供信息⑵要有针对性⑶要逐步提出要求3 、引导人们积极参加旅游活动第四章旅游者的人格第一节人格概述一含义个人在先天遗传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综合。

二、人格的结构(一)知-情-意系统认知情感意志(二)心理状态系统心理状态是指某一时刻或某段时间内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背景包括意识状态、注意、情绪状态、疲劳状态等。

(三)人格动力系统决定并制约人的心理活动的进行、方向、强度和稳定水平。

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价值观和世界观等。

(四)心理特征系统能力气质性格(五)自我调控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第二节人格理论一、人格特质说特质是个体有别于他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人格的测量单位。

人格特质说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

特质论的创始人是阿尔波特,代表人物卡特尔、艾森克等。

(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共性特质个性特质:首要特质中心特质次要特质(二)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卡特尔将人格特质分为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并编制出了16种人格测验。

16种人格特质是:(A)乐群性(B)聪慧性(C)情绪稳定性 (E)恃强性(F)兴奋性(G)有恒性(H)敢为性(I)敏感性(L)怀疑性(M)幻想性(N)世故性(O)忧虑性(Q1)激进性 (Q2)独立性 (Q3)自律性(Q4)紧张性卡特尔认为在每个人身上都具备这16种特质,只是在不同人身的表现有程度上的差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