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轼书法的基本特征及其书法艺术的影响及贡献
王双 111145118
苏轼书法在历史中具有很高的地位,其书法给人第一直观感就是丰腴。瘦金体以瘦闻名,而苏轼的书法却是以胖为美。当然,环肥燕瘦,各人喜好不同。有人第一眼便喜欢上了苏轼的书法,也有人对苏轼书法的第一观感不好。赵孟頫就评价苏轼的书法如“黑熊当道,森然可怖”。黄庭坚也认为苏轼书法用墨过丰。正因如此,在苏轼的书法中,极少看到枯笔,飞白,而是字字丰润。苏轼的所有作品,皆有此特点。而且结字扁平,与殴体字形的修长相反,苏轼书法的结字,多呈扁平。这一特点,在其《赤壁赋》、《洞庭春色赋》等作品中,都有突出体现。同时他的书法横轻竖重,这一点充分表明,苏轼书法明显受到颜体的影响。这一书法特点,在其作品《归去来兮辞》中有明显表现。另外,他的书法笔画舒展,习过黄庭坚书法的人,都对他的书法中的撇捺的舒展有很深的体会。而黄庭坚曾经是苏轼的学生,被称作是“苏门四学士”之一。两人私交颇深,苏轼的很多传闻趣事,都与黄庭坚有关。因此,苏轼的书法,应该对黄庭坚有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何处?研究苏轼的书法与黄庭坚的书法,不难发现,在撇捺的书写上,甚至在结字上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很舒展。还有就是其书法轻重错落,特别是行书中,字与字之间,经常会出现用笔一轻一重,致使字体一大一小错落分布的韵律感。还有就是他的书法大小悬殊。用笔有轻重,字体有大小,几乎是很多名家书法的一大特点。但同一幅作品中,字体大小悬殊之大者,苏轼书法可谓独树一帜。这种娟秀的韵味,让人看起来觉得自然率真甚至天真朴拙,毫无狂怪做作之意。加之丰腴的用墨,扁平的结字,观之犹如视敦厚贤淑之贵妇,望之未觉生疏,反而顿生一股亲近温暖之意。
苏轼的书法思想对北宋书坛产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最为显见的例证是他对黄庭坚和米芾这两位后来与其并列“宋四家”的书法大家的指导。黄庭坚与苏轼相聚于元祐初年,其间黄氏所书《钟离跋尾》云:“少时喜作草
书,初不师承古人,但管中窥豹,稍稍推类为之,方事急时,便以意成,久之或不自识也。比来更自知,所作韵俗。”他的这种自醒正得益于苏轼的点拨。黄庭坚《跋草书》云:“草书只要有笔,霍去病所谓不至学古兵法者为过之。”曹宝麟教授曾指出,此句中“过”字很可能为“得”字之讹。
苏轼的书法思想不但对宋代的书法产生了无可比拟的巨大影响,而且对后世书法产生的影响也是十分深远的。比如元代代表性的书法家首推赵孟頫。赵孟頫的论述文字不多,而见地颇深,他论书除了王羲之之外,谈论较多的便是苏轼。赵孟頫在《论宋十一家书》中称“东坡书,如老熊当道,百兽畏伏。”他在《跋东坡书<醉翁亭记>》中谓苏轼书迹为“神物”,并指出:或者议坡公书太肥,而公却自云:“短长肥瘦各有度,玉环飞燕谁敢憎。”又云:“余书如绵里铁。”余观此帖,潇洒纵横,虽肥而无墨猪之状,外柔内刚,真所谓绵裹铁也。夫有志于法书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余见此岂止一倍而已!由此可见苏轼的书法创作和书法思想对赵孟頫的书法有何等重要的影响。苏轼书法的历史性贡献在于突破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端正的书法体态形象,在继承杨凝式自由随意书风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可以随意斜侧的自由形象风格模式或规范,从而增加了书法的艺术元素与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加适合于表现人的丰富情感与个性。如果把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形象作为书法规范的标准像或标准照,那么可以把苏轼的这种自由转侧的书法形象作为生活照。这是由苏轼开创的更具自由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流派,大为丰富了书法的体态形象,成为楷书时代的第三次变革。这个艺术流派不仅影响了本时代的黄庭坚、米芾等人,而且也成为一种影响久远的书法艺术历史传统。书法史上把这个艺术取向称为“尚意”。
苏轼书法的历史性贡献在于突破了王羲之、颜真卿的端正的书法体态形象,在继承杨凝式自由随意书风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种可以随意斜侧的自由形象风格模式或规范,从而增加了书法的艺术元素与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加适合于表现人的丰富情感与个性。如果把王羲之与颜真卿的书法形象作为书法规范的标准像或标准照,那么可以把苏轼的这种自由转侧的书法形象作为生活照。这是由苏轼开创的更具自由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流
派,大为丰富了书法的体态形象,成为楷书时代的第三次变革。这个艺术流派不仅影响了本时代的黄庭坚、米芾等人,而且也成为一种影响久远的书法艺术历史传统。书法史上把这个艺术取向称为“尚意”。
更为重要的是,苏轼在笔划形态方面也具有重要的历史贡献。他在建立自由随意的书法风格的同时,也相应的在笔划方面进行了适应性变革。更注意笔划的质地与风姿,比如有的笔划如兰叶,拖拽飘逸,有的嶙峋如刀削刻剔,从而开创了一种心灵自由放任又讲求精雕细琢的工笔书法模式。这种讲求笔画质量或讲求笔墨的外在形象特点的书法模式,把书法的表现力及艺术性内含推上了一个更高的境地,也化为一种影响深刻久远的艺术传统,不仅成为宋元明清的主要艺术风格,而且流传到现在。他的《寒食诗帖》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苏轼在书法体态及笔划形态上的变革大大丰富了书法的表现力,也增加了书法的观赏性。使得书法不仅可以玩味体势形态变换带来的艺术趣味,还可以玩味笔划形态的变换带来的无限意趣。因此“尚意”的评价是非常准确的。看看他的学生黄庭坚无论是楷书还是草书,那种肆意扩展开的撇捺,及草书中弯钩的长长的上挑,都能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还有米芾的撇捺中的侧笔,也显示了一种刻意的与众不同。还有明代的董其昌,也是专走以转侧取妍的路子。书法史上的宋明风格就是由苏轼这样带出来的。
如果说开创和奠定楷书书法基本艺术形式及艺术规律的有三次巨变,那么王羲之、颜真卿与苏轼就是这三次巨变的领头人,他们名不虚传的是楷书时代具有奠基意义的书法三杰。在他们同时及之后也有很多人作出了历史性贡献,但是在楷书行书方面,相比他们三杰,更多地是具有继承其传统,在其基础上演绎书法传统丰富的表现力的意义,在书法艺术的长河中表现为流而不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