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精品教案第二章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合集下载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 气候 第二课时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人教版)

二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南北城市降水季节差异图,概括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运用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说出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状况,明确我国地表景观和农业类型的差异。

3.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教学难点】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读图析图法、活动探究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等。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1.故事讲述:雨伞批发商的困惑广东一雨伞批发商在当地生意兴隆,为扩大经营范围,该批发商决定把雨伞运往我国西北地区的新疆、甘肃一带销售,结果大量雨伞滞销,经济损失惨重。

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分析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导入新课。

2.展示图片:出示我国不同地区的民居景观判断哪些民居分布在东部地区,哪些民居分布在西部地区,说出判断的理由,分析民居特点与降水的关系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一、降水的空间分布师:课件展示“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观察我国的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年等降水量线最大和最小的地区分布,并指出其降水量的大小。

生: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师:在课本P34图2.18中,对200毫米、400毫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进行描画,并据此归纳出我国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的特征。

生: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师:观察课件图中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位置与哪一条线大致吻合?生:秦岭-淮河一线。

师:观察课件图,说出我国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方在哪儿。

并思考讨论其原因。

生:各小组推荐代表进行回答,相互补充。

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简评,课件展示其原因。

师:降水特点对民居有什么影响呢?课件展示甘肃夏河县和浙江绍兴的传统民居图片。

生:分小组讨论,小组代表回答。

师:对学生的回答简单评价,并简要总结,甘肃所处地区降水少,传统民居屋顶为平顶,利于粮食的晾晒;浙江所处地区降水多,屋顶为斜顶,利于降雨时的及时排水。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3.测试评价:通过随堂练习或小测试,检查学生对气候知识的掌握情况。对正确完成测试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错误的学生给予及时订正和讲解,帮助其理解错误原因并改进。
4.小组合作评价:在小组讨论和合作活动中,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沟通能力和合作精神。对表现优秀的小组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表现不佳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
课堂评价通过提问、观察、测试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
1.提问评价: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对气候概念、影响因素和气候类型的掌握情况。对回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回答错误的学生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其正确理解知识点。
2.观察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讨论、认真听讲、主动提问等。对表现积极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给予关注和引导,激发其学习兴趣。
(二)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太阳辐射的分布,影响气温和降水。
2.地形因素:海拔、坡向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3.洋流因素:暖流、寒流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4.大气环流:季风、信风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5.人类活动:城市化、工业化等,影响气温和降水。
(三)不同气候类型的特点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
本节课的内容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地理实践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高其地理素养。同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教师应适当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和人地协调。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
3.组织学生进行气候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数据收集和分析,深入了解当地气候的特点和影响因素。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人教版地理8年级上册教案第2章第2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气候》(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讲授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气温的时空分布及原因课程引入:之前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的地形,看到了地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解释了河流的流向和水电站的分布。

那请同学们来看看下面这些生活现象又和哪个地理要素有关呢?出示我国不同地区衣、食、住的景观图片。

承转过渡: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都是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对,就是气候。

那么从今天起,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环境中的第二个要素,来了解──中国的气候。

回顾展望:之前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气候的一些基本知识,气候包括哪两个基本要素呢?──气温和降水。

今天我们就先来学习中国的气温。

感受气温:说到我国的气温,小明是深有体会,他每年冬天都要从海口回哈尔滨老家过年,体验着沿途的气温变化,服装也从短袖一点点加到了羽绒服。

有了这样的经验,他暑假准备回哈尔滨的时候呢,就有备而回,也带了羽绒服。

可是他这次沿途却有了不一样的感受。

这次怎么不冷呢?小明的这两次经历说明了什么?我国南北气温在冬天和夏天有什么区别?──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温差小。

这个结论是咱们感受出来的,接下来咱们用专业点儿的地图验证一下──等温线分布图。

读图归纳:出示我国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读图要先读图名,这两张图分别是什么?左边是我国1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右边是我国7月的平均气温分布图。

那咱们先来看一下我国1月的气温分布情况。

1.1月气温分布总体趋势:引导学生阅读我国1月气温分布图上的等温线,依次标注各等温线。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

《气候》教案第一教与学目标:1、学会阅读等温线图,了解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2、了解我国温度带的划分和分布,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教与学重点:1、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的分布规律2、温度带的划分。

教与学难点:我国冬夏气温分布规律的形成原因。

教与学方法:情景导入、对比讲解、读图分析教与学准备:景观图片、一月、七月气温分布图、中国温度带图。

教与学过程:一、情景导入:请同学们观察下面一组图片(图片展示:哈尔滨的冰雕展览和广州的花卉展它们分别在哪里举行?什么时间?(学生回答)相同的时间,广州和哈尔滨却举办了两种不同的展览,说明两地的气候差异很大。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节《气候》。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任务一:1、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第31页图2.13“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和图2.14 “中国7月平均气温的分布”,解决问题:我国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分布各有什么特点?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3、合作探究:(1)探究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而夏季却南北普遍高温?(2)教师点拨: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半球,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短,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自南向北,白昼时间逐渐变长。

阳光直射的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离阳光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小,单位面积获得太阳热量就越少。

此外,寒冷的冬季风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

(3)探究结论:受纬度位置和冬季风的影响,我国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受纬度位置的影响,我国夏季普遍高温。

4、学以致用,拓展延伸:我国冬季和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分别是哪里?为什么?学习任务二:自主学习:阅读教材32页和32页图2.17“中国温度带的划分”,解决以下问题:1、我国划分为哪几个温度带?每个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2、小组交流:四人一组,交流以上问题,并提出疑难:三、总结梳理,归纳方法: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和温度带的划分是本节课的重点,其中影响气温分布规律形成的原因是难点。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天气第 2 课时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授课目的:知识目标:1.知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2.解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别的原因。

3.知道知道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4.理解不同样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适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感情目标:使学生懂得就地取材、合理利用资源,令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授课重点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差别原因。

授课难点1.有关降水图的解析判读,培养学生读图、用图、提取适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授课方法读图解析、观察比较、自主学习与研究学习等为主的授课方法。

授课过程【情境导入】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我国南北气温的差别,搞清了我国冬夏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这节课,再来学习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影响。

明确学习任务并回顾旧知。

两大任务(规律研究):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2.我国降水时间分布规律一、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看图:《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引导学生依据阅读等降水线地图的步骤和方法阅读上述图,从中找出并观察判断1600 毫米、 800 毫米、 400 毫米和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分别穿过我国哪些地方?1.16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江南丘陵、两广丘陵、云贵高原东南和西部、青藏高原东南部; 8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山东丘陵、黄淮平原、黄土高原南部、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南部;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大兴安岭西侧、东南侧,内蒙古高原南部、黄土高原北部、青藏高原东部;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主要穿过内蒙古高原中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中部。

2.并比较《中国 1 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图 2.13)观察 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 (0℃,秦岭、淮河)以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气候(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根据以上内容,完成下表: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湿润地区
>8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
水田
半湿润地区
800毫米~4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森林草原
旱田
半干旱地区
400毫米 ~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草原
畜牧业
干旱地区
<200毫米
降水量<蒸发量
多荒漠
三、课堂练习
《金牌作业》选择题部分21-22页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板书 ]
[教师讲解] 湿润区、半湿润区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自然条件优越,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南方湿润区主要是水田,北方半湿润区主要是旱地农业区。湿润和半湿润区自然植被以森林和森 林草原为主。干旱和半干 旱地区气候条件较差,适宜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多以荒漠为主,半干旱区以草原为主。
四、布置作业
《金牌作业》填空题部分22-23页
五、板书设计
(一)、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
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二)干湿地区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2.干湿地区的名称
3.干湿地区的分布
4.干湿地区对自然界景观和农业的影响
干湿地区
干湿状况
植被类型
农业类型
年降水量
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活动]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比较教材第37页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二)干湿地区 [板书]
1.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 [板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第2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第2课时
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 内部吹来的偏北风, 寒冷干燥,加剧了我 国北方的严寒,使南
北温差加大。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
降水量最少的地方: 新疆的托克逊,年平均降水
量仅5.9毫米
降水量最多的地方:台 湾的火烧寮,年平均降 水量达6558毫米 我 国年 降中水国年量降水分量的布分布图
我国东西跨 经度大,自 东南向西北, 离海越来越 远,受夏季 风的影响越 来越小,降 水量越来越 少。海陆因 素
季风气候显著: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课堂巩固
C 1.关于我国气候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雨热同期 C.海洋性气候显著 D.气候复杂多样
C 2.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季风气候 B.温带海洋性气候 C.温带大陆性气候 D.热带季风气候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二节气候 第二课时
中国气候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
温带大陆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拉亚萨 热带季风气候
中国地域辽阔,地
跨众多的温度带和干 湿地区,使气候具有 复杂多样的特点,我 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 典型的季风气候区, 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热带季风气候
我国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地形因素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 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 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 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 地气候的垂直变化。青藏高 原海拔高、面积广,形成了 广大的高原山地气候。使我 国气候更加复杂多样。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海陆因素
夏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 风、太平洋的东南风, 温暖湿润,带来丰富水 气,雨热同期,形成我 国的雨季。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_第二节_气候_第2课时_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第二章_第二节_气候_第2课时_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学会分析说明我国降水分布特点。

培养判读、分析降水量分布图的技能。

2.读“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图,了解我国干湿区的分布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读图分析,增强读图技能,通过分组讨论、合作交流,加强竞争及合作意识。

重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难点读图分析、总结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规律。

一、导入新课我国冬季气温南北差异大,夏季普遍高温,划分为五个温度带,那么我国降水有何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二、讲授新课教师:我们这里什么季节降水较多?降水多的季节盛行什么方向的风?联系生活中的体验,同桌之间互相讨论。

学生1:我们这里夏季降水最多,夏季一般盛行东南风。

学生2:东南风温暖湿润,所以降水多。

教师:大家说得没错。

下面请同学们先来阅读图2.18“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对照左下角图例中的数值,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均匀吗?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多少毫米?学生: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大约为1600毫米,而西北内陆地区降水量大约为50毫米以下。

教师:观察降水量数值的分布规律,请说出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有何特点。

学生: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过渡:我国降水量在空间上分布不均,在时间分布上呢?读图讨论:读图2.20“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

比较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降水量柱状图。

请注意老师出示城市的顺序,它们的降水在季节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教师指导读图,学生讨论交流,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全国降水量在时间分布上也不均匀,大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5~9月。

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雨季长,北方雨季短。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气候》教案

第二节天气标题天气课时2一、教材内容剖析本节包含“天气种类复杂多样”、“季民风候明显” 、“我国的灾祸性天气”三部分。

“天气种类复杂多样” ,供给了六幅地图,要修业生经过读图活动,认识我国天气特色“种类复杂多样”。

“季民风候明显” ,经过认识夏天风、冬天风的性质,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来认识到这一天气特色。

“我国的灾祸性天气” ,经过图片和知识之窗让同学们认识到我国灾祸性多发,以及对灾祸性天气的危害有必定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灾祸性预防意识。

二、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我国的天气种类、温度带和干湿区,认识到天气种类的复杂多样。

2、认识我国季民风候典型的特色,知道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限。

过程与方法经过读图认识我国天气的特色。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我国的灾祸性天气,掌握预防灾祸性天气的基本知识,建立防灾减灾意识。

三、教课重点和难点教课重点:我国天气的主要特色。

教课难点:季民风候对我国的农业和灾祸性天气的影响。

四、教课策略选择与设计1、天气种类复杂多样运用课本供给的 6 幅地图,在读图剖析基础上认识我国天气的复杂多样,从而去剖析其影响要素。

我国夏天广泛高温、冬天南北温差大,东西降水差别大,这些与南北纬度(纬度地点)、东西经度跨度大(海陆地点),地形复杂等要素相关。

2、季民风候明显让学生读“我国的夏天风”和“我国的冬天风” ,认识风向和影响范围,从季风的特色去理解天气的特色。

读“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 ,,认识到季民风候明显的特色。

1、我国的灾祸性天气让学生谈谈当地的灾祸性天气,引入本部分教课,联合实质,说明灾祸性天气的危害,所以一定增强防灾和减灾。

五、教课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地图册六、教课过程教课过程教课活动第一课时1、情形导入展现西北荒漠图、东北滑雪图、海南海滩图等。

提出问题:为何我国各地的天气和景观差别大?2、认识我国的天气种类读中国的主要天气种类散布图,参加活动:1、我国主要有哪些天气种类?2、天气种类复杂多样与我国面积、地形有什么关系?3、认识我国的温读图:中国温度带图、中国干湿区图,参加活动:度带和干湿区1、有哪些温度带和干湿区?2、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区分跟什么相关系?(温度带依据获取的太阳辐射热量相关,干湿区跟降水量和蒸发量相关)3、比较温度带和干湿区界限,那两条大概符合?(亚热带与暖温带,润湿区和半润湿区)4、你知道不一样的温度带和干湿区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差别?(不一样温度带农作物熟制不一样,不一样干湿区农作物、建筑、生活风俗等存在差别)4、认识我国的气读图中国 1 月均匀气温散布图,中国7 月均匀气温散布图,年降水散布图,学生看图参加活动:平和降水1、我国7 月份哪些地域气温超出28 度?2、哪些地域 1 月份气温低于-24度?3、哪些地域年降水量超出1600 毫米,哪些地域年降水量不足200 毫米?叙述:秦岭—淮河一线是重要的地理分界限,它是 1 月份 0 度等温线经过的地方,经过的地方;又是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限,润湿区和半润湿区的分界限。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

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教学案1新人教版

《气候》教学设计(第2课时)一、学习目标1.通过读图总结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主要原因。

2.读图归纳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特点和年际变化特点。

3.利用我国干湿地区图掌握我国四类干湿地区的分布及对应降水量的范围。

4.通过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农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差异,树立人类和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1)我国降水量的分布。

(2)我国干湿地区的分布。

2.教学难点(1)影响降水分布的原因。

(2)干湿地区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教法:读图分析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2.学法:案例感悟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课时1课时。

五、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好相应的多媒体课件,了解学生已掌握的我国降水知识。

学生:准备好上课所用的材料。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展示图片,这是吐鲁番的荫房,将葡萄挂在里面,可以自然风干。

栖霞也产葡萄,我们的葡萄挂起来,能风干吗?这说明吐鲁番哪方面的自然环境与栖霞差异很大?再展示两地的民居:教师:你能看出这两地的民居有哪些差异吗?反映了什么问题?学生观察、回答。

民居差异的背后是降水的差异,那么,如何知道我国降水地区分布的特点呢?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图来表示。

讲授新课内容一降水的地区分布(一)认识降水空间分布特点教师讲述:如同气温一样,我们可以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的空间分布。

不同的降水范围着上一定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特定的降水范围,这样可以更清楚地看到降水分布特点。

下面我们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来研究降水量的分布特点。

读图,回答下面问题:1.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均匀吗?找出降水最多和最少的地区,并指出其降水量。

2.我国降水空间分布的总趋势是什么?3.找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想一想,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与1月份哪条等温线接近?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

东南沿海超过1 600毫米,西北内陆部分地区不足50毫米。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本次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气候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我国东西部地区的气候差异,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进一步理解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二. 学情分析面对八年级的学生,他们对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通过之前的学习,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有一定的认识。

但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及其形成原因较为复杂,需要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掌握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关爱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

2.难点:气候形成原因的分析,学生对实例的观察和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原因。

2.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东西部地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地域广阔,气候多样的特点。

2.讲述气候类型的划分和干湿地区的分布,让学生了解我国东西部干湿差异的气候特点。

3.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实例,理解气候形成的原因。

4.小组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气候差异的理解和看法。

5.总结提升: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总结我国东西部气候差异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第二课时东西干湿差异显著【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和原因。

记住几条特殊的等降水量线。

2.结合生活经验和地理图表理解我国降水量的时间分配规律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3.知道干湿地区划分的依据,能够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干湿地区。

4.了解不同干湿地区自然景观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差异。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初步掌握正确阅读等降水量线图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我国各地不同的降水特征,树立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意识。

【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差异。

【难点】有关降水图的分析判读;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新课导入】教师:我国很多民间俗语能够反映气候的变化,如“春雨贵如油,夏雨满地流”,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情况反映了我国的什么气候特征?学生相互讨论:反映了春天降水少,夏天降水多。

教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我国面积广阔,各地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我国降水的相关知识。

知识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自主学习】(教师展示问题,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33~P36的内容,自主完成)1.读图2.18,分析我国降水空间分布规律。

__答案: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__2.读教材第35页图2.20分析,说出四城市降水较多的集中月份,判断降水时间分配的特点;根据降水较多的月份,判断雨季长短。

__答案:时间分配:多数地区降水集中在4~10月份,降水的季节变化大;不同地区雨季不同,北方的雨季短;南方的雨季长;我国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很大。

__ 3.说出我国划分干湿地区的依据以及主要的干湿地区,根据干湿地区的界线位置,找出与其相吻合的等降水量线。

__答案:划分依据是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作为界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界线大致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__(教师点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探究活动)了解我国降水特点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讨论交流)1.读教材第36页图2.22,说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对应的植被类型,分析其与当地降水的关系。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八年级地理教案:第二章第二节气候

第二节气候(2课时)第1课时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理解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培养阅读、分析有关等值线分布图的能力。

2.了解我国各温度带及干湿地区的主要分布地区和划分标准,认识其对我国的生产生活的影响。

3.运用资料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以及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教学重难点读图分析我国气温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原因;说出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教学设计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设计者:)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教师:(多媒体展示)下面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五个不同地方小朋友的描述,你能猜出他们各自是如何描述的吗?试着帮他们连线。

教师:要想知道自己连得对不对,我们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知识呢?学生:他们家乡的气候类型、特点……教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教师:展示《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图,请在图中找出五个小朋友家乡的气候类型。

学生:来自吐鲁番的小朋友,她的家乡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漠河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海口的气候类型是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的气候类型是高原山地气候;而南京的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二、自主研读初步感知同学们自主预习教材30~41页内容,完成学生用书有关题目。

三、小组合作深化探究活动一:教师:不同的气候类型有着不同的气候特征,我们如何了解各种气候类型的特点呢?下面请阅读漠河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结合前面我们所学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从漠河的气温曲线图中,读出当地的最高、最低气温,描述气温的特点。

2.从漠河的降水柱状图中,读出当地最多、最少的降水量月份,描述该地全年降水的特点。

3.综合气温和降水图,说出漠河的气候特点。

4.参考对漠河气候特点的表述,归纳其他三地的气候特点。

5.根据漠河和海口两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说一说他们各自发展旅游活动的优势。

学生:1.冬季寒冷且漫长,夏季温暖且短促。

2.降水集中于夏季,夏多冬少。

3.漠河气候特点: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短促,温暖湿润。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2-2气候(第2课时)(教学设计)-八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二节气候(第二课时降水)【教学内容】东西干湿差异显著【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运用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2)结合干湿地区分布图说出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依据及分布。

2.过程和方法:(3)通过阅读中国等降水量线分布图、中国南北四个城市降水的季节差异图、北京年降水量极值图,学会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4)结合实例,分析我国因降水的不同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5)使学生懂得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使人和环境相互协调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特点;我国的主要干湿地区及划分依据。

2.难点:分析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差异的原因。

;理解不同的干湿地区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小组讨论法、读图法。

【课时设计】1课时【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新课导入1.课前设疑活动:课前交流——我们国家疆域辽阔,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区域景色,你能举例说明吗?展示:云南的热带雨林,新疆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和内蒙古辽阔的草原。

设疑引导:为什么不同的地区会产生不同的自然景观呢?即使纬度差异并不大,自然景观差异也非常大,这是为什么呢?2.复习导入(1)提问:我们七年级学习了降水的相关知识,现在有哪些同学还记得吗?你知道什么是降水吗?降水都有哪几种形式?学生回答:降水的主要形式有降雨,降雪,降冰雹(2)讲授:一个地方,一年内各月的降水量是有差别的,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季节变化,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

展示:降水柱状图可以通过阅读降水柱状图判断降水季节分配是否均匀,如果均匀可以用多雨,少雨湿润来描述,如果不均匀需要通过降水数值和月份来判断降水的特点。

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讲授:一般是指在地图上由等降水量线组成的地图,就是等降水量线图。

它是研究一个地区同一时段不同地方的降水分布规律和特点的重要工具。

等降水量线密集处,说明降水的地区分布差别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气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
2.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过程与方法】
会通过降水量分布图总结降水差异的原因,通过降水量柱状图总结个月降水量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初步了解降水与生产和生活的关系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全国降水差异、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教学难点】
降水量分布图的判读。

课前准备
课件、地图等。

教学过程
【预习检查】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主要影响因素)。

800mm等降水量线大致沿一线分布。

降水最多的地方—台湾火烧寮;降水最少的地方—新疆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

2.根据的对比关系,我国分为四个不同的干湿地区:。

东部地区以为主,西北干旱地区以为主。

南方地区以为主,北方地区以为主。

3、一个地方的植被又由这个地方的湿润程度来决定: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湿润地区的植被是,半干旱地区的植被是,干旱地区的植被是。

【目标展示】
了解我国降水的东西差异、影响及其原因
掌握干湿地区的的划分依据。

【新知研析】
研习一:读降水量分布图,我国降水量分布规律是?原因是?
投影《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读图思考。

问题1:引导学生将800毫米、400毫米等降水量线用彩色笔描出,并对照《我国1月平均气温图》(图2.13)观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与哪条等温线几乎重合,其东部穿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的河流?(0℃,秦岭-淮河)(加深对秦岭—淮河这条我国南北方的自然分界线的印象)
问题2:从《我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图》中可看出,从东西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从南北方向上看有什么样的变化规律?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我国各地区的降水差别很大,既有南北向的差异(南多北少),又有东西向的差异(东多西少),年降水量空间(地区)分布的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问题3:我国降水最多和降水最少的地方在哪里呢?(引导学生阅读并勾画一下课本P35小字资料)。

引导学生观看我国不同干湿地区的植被录像,并出示有关图片,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尝试着说明这个地区气候的特点,特别是降水的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干湿地区分布图,将植被与干湿地区相对应,验证自己的想象力是否与干湿地区的划分相吻合。

研习二:干湿区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我国主要干湿区?
[讲解]一个地方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地气候的湿润程度。

若降水量远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湿润地区;若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则该地为半湿润地区;若蒸发量远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干旱地区;若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则该地为半干旱地区。

[提问]从《我国的干湿地区划分图》上可看出,我国分为哪四类干湿地区?其中,哪个干湿气候区面积广大,主要位于我国西北部地区?
(学生回答: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地区;干旱地区)
[提问]我国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哪条等降水量线?(学生: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哪条等温线?(学生:0℃等温线)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学生:暖温带和亚热带)大致通过什么东西走向山脉和什么东西流向河流?什么自然地理分界线?
[提问]为什么东北地区大兴安岭北部、小兴安岭、长白山以东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学生答后,教师小结:东北地区纬度位置较高,气温相对较低,蒸发量小,降水量相对较大,因此气候较为湿润,属于湿润气候区)
[提问]我国四类干湿地区分布在什么地区?各以什么植被为主?各干湿地区年降水量有什么特点?(学生读图回答后,教师小结并投影)
研习三:我国主要干湿区分布于?主要的植被类型是?
干湿地区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
湿润地区年降水量>8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秦岭—淮河以南、东北三省
东部、黑龙江西北、内蒙古
东北和青藏高原东南
森林
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4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
高原南部和青藏高原东南

森林草

半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
藏高原大部分
草原
干旱地区年降水量<200 mm
降水量<蒸发量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和青
藏高原西北部
荒漠
研习四:降水对人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提问]降水量的不同,会影响到建筑、饮食、民俗等许多方面。

比较图2.18中房屋的建筑形式有何不同,这与当地的降水情况有什么关系?
(学生比较、讨论和发言后,教师小结: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年降水量较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房屋修建成平顶,可以用来晾晒粮食或其他农作物;吐鲁番年降水量很少,蒸发量很大,房屋通风效果很好,通风可以加速水分的蒸发,利于水果的晾晒;绍兴位于我国东南部地区,年降水量较大,斜顶房利于排水;黄土高原年降水量较少,气候较为干旱,因此人们利用黄土的直立性修建了窑洞,窑洞冬暖夏凉,防风避雨,很适合北方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

)学生答的好就不需要重复了。

[课堂活动]阅读活动2的材料,说明干湿地区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学生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各小组代表发言。

思考:为什么在我国存在东西干湿的差异呢?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呢?海陆位置为主,还受地形、纬度位置等因素的影响。

【归纳总结】
了解了我国降水量时空分布规律以及几根重要的等降水量线
干湿度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其对植被、人类活动的影响。

【巩固拓展】
1.我国年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说法最准确的是()
A.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从西部内陆向东部沿海递减
C.从北方向南沿海递减
2.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3.湿润区的植被类型是()
A.森林
B.森林草原
C.草原
4.干湿区划分的依据是()
A.热量
B.降水量
C.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关系
【预习指导】
阅读P38-P42页,完成下列预习任务
1.冬夏季风特点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