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读课中讲-读-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讲读课中的讲\读\练

要提高教学质量,最重要的途径是改进课堂教学模式,使用新颖、有趣的教法。在现行的小学语文课本中,讲读课文的篇目,有相当大的比重。讲读课是语文课堂教学法

中最关键的一种课型。因此,讲读课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学生成绩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讲读课的质量呢?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关键在于课堂上如何正确地开展讲、读、练教学活动,使学生在讲教学中主动地接受新知识并且及时消化、吸收,使知识转化为能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能力水平的预期的目的。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讲,要注意“五性”一体。

讲,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方式,是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一个环节。教师科学地讲,不仅能解决学生学习中的困难,还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讲读教学中,想很好地发挥“讲”的作用,必须注意“讲”的目的性、启发性、准确性、技巧性、精确性。并把这“五性”,有机融汇在讲中,才能真正起到“教是为了不教”的作用。但是我们的教师有时忽视讲的研究。课堂教学中常常存在这样的弊病:一节课的时间全部被教师一人的“讲”所占用,学生只是在下面听。教师把自己当演员,让学生为观众。结果教师讲得精疲力竭,学生也听得枯燥乏味。理不出个头绪:另一方面教师讲得多而杂,面面俱到,条理不清,眉毛胡子一把抓,提出的问题琐碎简单乏味。宝贵的四十五分

钟被教师一讲到底。这样做不但不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压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不能很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教学质量

当然是很差的。因此,我们认为,在讲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

1.1 必须明确“讲”的目的性,制定出“讲”的切实计划,才能发挥“讲”在教学中的作用

,应该精心设计为什么要讲这个问题,是否与教材有关,是不是要点、难点,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是否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不能随意拈来,东拉西扯,摸索着走黑路。教师只有注意到这些,才能有计划地讲,才能发挥教师在讲读教学中的诱导作用,正确引导学生走向与大纲要求,与教材

内容有关的轨道上去。

1.2 要注意“讲”的启发性

去分析所要讲的问题的动力,在讲授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例如有时可以不要讲得很深

很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分析、琢磨,自己去解决问题,经过脑子的思维消化、吸收并创新,使学生能主动把新知识和旧知识自然衔接起来。实践告诉我们,教师的“讲”具有启发性,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浓厚,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主动地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

1.3 还要注意“讲”的准确性

,句句着力要点,

不拖泥带水,是“否定”不言“肯定”,弹无虚发,准确无误,不多余也不太简单或深奥。有一次听了一位老师的课,本来属于非主观的内容,他在判断学生的发言时,这样也可,那样也行,弄得学生一

节课下来也不知道到底谁是谁非,这样,学生所得到的新知识只是

模模糊糊的印象,没能准确地把握,学习成绩当然提不高了。

1.4 教师的“讲”要注意技巧性

,也不是把课文照本宣科地讲给学生听,更不是没精打采、有气无力的哼读或拉开嗓子教训学生,而是要求教师的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既流利,又

抑扬顿挫,讲究适当的速度和节奏,使学生听了感到是一种享受,能在优美、动听的语言环境中感受学习语文知识的乐趣,领会文章

的思想内容,讲的技巧性还体现在:什么时候该讲,什么时候不该讲,讲得过早,学生没有得到思考,讲得过迟,学生又提不起兴趣,所以教师要抓住该讲的机会,适时点拨,使学生有豁然贯通、茅塞顿开的感觉,技巧性有时还需根据内容、问题的不同,而选取不同的讲法,这样才更具目的性和启发性。如复习修辞方法时,判断“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时,如果教师问:“这句话是不是比喻句?”学生只能机械地回答“是”或“不是”两种可能了,很多同学也可能不作任何思考也就跟着大伙“是——”、“不是——”。

假若我们换一种问法:“同学们,我们学过了很多种修辞方法,现在大家想一想,这句话运用了哪一种修辞方法?”这样设问,学生会立刻去思考、回忆。学过的知识就会在大脑里再现,回答一定令人

满意。有时为了训练思维,提高智力,问的形式也不同,如问“‘朦胧’这个词是名词、动词,还是形容词?”总比问’朦胧’这个词是不是动词“更技巧性,更能训练学生的思维和提高学生智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根据不同内容、问题进行讲授、设问,注意“讲”的技巧性,不能让学生整堂课回答的都是一些不加思索、毫无价值的“好!”、“不好!”、“是!”“不是!”。

1.5 教师在“讲”的过程中要注意“讲”的精炼性

,不该讲的绝对不讲。讲的

内容要以教材为中心,讲重点难点——即要讲在骨节眼上,讲在

点子上,不要讲得面面俱到,一些细小琐碎和没有价值的问题也去

小题大作,泛泛而谈,任意引用剖析,一发不可收拾,结果把不该讲

的内容,甚至与教材无关的内容也扯进去,不讲主要的,遇到些细小问题任意发挥,该讲的却不讲或忘了,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脱离教材

的轨道上去,使本来很紧凑的教学程序打乱。所谓该讲的,就是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课前的启发性谈话、课中的必需点拨、课后必要的总结、学生读、练过程中教师判断性谈话等,这些该讲的内容教师只有精炼地讲,才能启发学生去学习新的知识,这样才能起到画龙

点睛的作用。

总之,讲读课文教学中,教师只要紧扣大纲要求和课文重点,注意讲的目的性、启发性、准确性、技巧性、以及精炼性。并且把这“五性”有机地联系起来贯穿在教师的讲授中,预期的目的是不难达到的。 2.读,应多而不滥,带负荷地读。

读,是讲的基础,是巩固新知识的主要手段,是学生对新知识的咀嚼、消化、吸收的过程。在讲读教学中,教师能引导学生适时、恰当地读,学生对新知识就感知快、消化好、领会深。也就是说,学生通过认真、反复地读,才能领会课文深刻的内容,才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掌握课文的写作技巧。当然,读不能让学生无目的、无要求地读,不能像小和尚念经式的有口无心、盲目地滥读,而是带负荷地读——带着老师留的问题去读。读的目的是为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加深理解,因此,教师在指导读之前要给予适当的诱导和置疑,让学生自觉地在读中思考、分析,达到自然理解文意,掌握新知的目的。比如我们导读《高粱情》一文时,可让学生带着负荷(问题):课文描写了高粱的哪些特点?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通过多读以解决问题,明了作者的写作方法。诚然,这里所指的“多读”不是滥读,不是忽视效果和质量而多读,而是强调要在考虑效益的基础上多读。

3.练,要以教学目的为主线,防止随意性干扰。

讲读教学中“讲”和“读”固然重要,但对新知识牢固地掌握和运用,以致上升为技能本领,还需要适当地“练”,世界上没有教会的本领,只有练会的本领。人类认识客观世界就是这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上升为理论,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学生学习也如此,讲和读使他们初步掌握了新知识,但要使新知识在学生大脑中长期留存,并转化为技能,课堂上必须有一定的时间来“练”。这里的“练”,包括练读、练听、练说、练写、练想等。前面对读已经谈多,这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