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特定要素模型

合集下载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labor,)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2: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M
MPLM LM
特定要素模型
图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PPF
食品的生产函数 Output of food, QF (increasing 1'
F
)
PPF
QF =QF(K, LF)
Q2
2' 3'
Labor input in food, LF (increasing ) 劳动资源配置
PF X MPLF (粮食部门的劳动 需求曲线) PM X MPLM (制造品部门的 劳动需求曲线)
制造品部门使用 的劳动, LM L1M 劳动总供给, L L1F
粮食部门使用的劳动 , LF
特定要素模型
MPLMPM=PF MPLF =w -MPLF/MPLM = -PM/PF (3-7)
左边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某一特定生产点上的斜率, 右边是负的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引言
贸易对国家内部的收入分配有显著影响 原因如下: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在部门间转移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特定要素模型引入了收入分配问题。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
假设 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三种生产要素: 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图 3-11: 贸易和相对价格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PM /PF RSA RSWORLD (PM /PF )A (PM /PF )W (PM /PF )J RDWORLD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RSJ

特定要素模型结论

特定要素模型结论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种经济学理论,用于分析资源配置和国际贸易的影响。

根据特定要素模型,一个国家的资源配备情况决定了该国在国际贸易中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影响了贸易模式和经济发展。

特定要素模型的结论可以总结如下:
1. 资源分工:根据特定要素模型,资源在不同国家之间的分工将导致贸易的发展。

资源丰富的国家倾向于出口使用该资源的产品,而缺乏该资源的国家则从其他国家进口。

2. 比较优势:根据特定要素模型,一个国家在某种特定要素(如劳动力、土地或资本)拥有相对较多的资源,将在该要素相关产业中具有比较优势。

这意味着,这个国家将倾向于专注于生产和出口该产业的产品。

3. 收入分配:特定要素模型认为,国际贸易的存在会对国内的收入分配产生影响。

资源拥有者(如劳动者或资本家)在自己资源所具有的比较优势产业中将受益,并相对更富裕。

然而,其他资源的相对劣势产业可能会导致资源拥有者受到竞争压力。

4. 福利效应:特定要素模型认为,国际贸易能够增加参与国的整体福利水平。

通过利用自己的比较优势,国家能够获得更多的生产效率和消费选择,从而提高总体福利。

需要注意的是,特定要素模型过于简化了实际情况,忽略了许多现实中的复杂性。

因此,在使用特定要素模型进行分析时,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和其他经济模型进行综合考量。

3 特定要素模型

3 特定要素模型
3 特定要素模型
In Ricardian Model:
假设唯一的要素——劳动力
要素是同质的且可以完全流动;
由于贸易没有影响收入的分配,每个人以 及国家的福利都将改善; In real world:
存在除劳动力以外的其他要素且每种特定 要素被用于一个生产部门; 各部门收入分配不同.
(一)基本假设 (1)X、Y两种产品生产都使用资本和劳动; (2)规模收益不变; (3)劳动是同质的,可在两个部门间自由流 动; (4)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5)资本是特定生产要素,即两个部门的资 本不能互相使用; (6)每个部门的资本投入都是固定不变的; (7)所有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的。
结论: 国际贸易会提高贸易国出口部门特定 要素的实际收入,降低与进口相竞争部门 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而对可自由流动要 素的实际收入的影响则不确定,可自由流 动要素的实际收入是否提高取决于要素所 有者的消费结构。
对特定要素的进一步分析
总产出等于边际产出曲线下方的面积
制造品部门内部的收入分配
制造品价格上升使资本所有者受益
(二)、制造品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制造品部门由于商品价格上升导致劳动 流入时,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将 上升。因此,在自由贸易下,制造品部门的资 本实际收入提高了。 (三)、粮食部门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当粮食部门因制造品价格上涨而流出部分 劳动之后,其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生产力 将下降,因此,贸易后粮食部门的资本实际报 酬下降了。
7% upward shift in labor demand
w2 w1 1 2
PM2XMPLM PM1XMPLM
Labor used in manufactures, LM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第三章 要素禀赋论(H-O模型)
二对里昂惕夫之谜的解释1劳动生产率差异2未考虑自然资源因素3贸易壁垒的限制4人力资本的差异5要素密集度逆转要素密集度逆转同质产品在要素丰裕度不同的国家其要素的密集度不同两种商品要素替代弹性的差异较大ho及hos定理失效三ho模型简评1比较优势理论的一大进步2假设前提与现实存在冲突不能解释国际贸易的所有模式
资本实际报酬的变化


随着劳动流入,X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的边际 生产率上升。即X部门资本报酬的增加幅度超过了 X商品价格上升的幅度。相对Y商品价格而言,因 为这时Y商品的价格并未变化,而X部门的资本名 义报酬是上涨了,资本的实际收入也是上升的。 总之,在自由贸易下,X部门的资本实际收入提高 了。 随着劳动流出, Y部门的特定要素——资本的边 际生产率下降。相对于Y商品而言,Y部门的资本 实际收入下降了。由于PY不变,所以Y部门资本的 名义报酬也下降了。相对于X商品,Y部门的实际 购买力更是下降了。总之,贸易后Y部门的资本实 际报酬是下降的。



国际贸易会使各国同质要素获得相同的 相对与绝对收入。 同质劳动:具有相同水平的训练、技能 和生产力的劳动。 同质资本:具有同等风险和生产力的资 本。
2、相对与绝对价格均等化的基 本含义
相对要素价格均等化 贸易前(PX/PY)B > (PX/PY)A 贸易后(PX/PY)B = (PX/PY)A (W/R)B = (W/R)A

国际贸易是影响各国要素价格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主要用于解释短期内国际 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由保罗·萨缪 尔森和罗纳德·琼斯创建发展。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是指一 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一部门, 而不适合于其他部门的需要。

第3章 特定要素模型精品PPT课件

第3章 特定要素模型精品PPT课件
易中有得益者也有受损者。
▪ 产生收入分配效应的原因有两个:
• 生产要素不能迅速地、无成本地从一个生产部门
转移到另一个生产部门。
• 一个国家产品组合的变化对不同生产要素需求影
响不同。
42
小结
▪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个有关收入分配效应的很有用
的模型。
• 在这个模型中,资源的不同使各国的相对供给曲线
不同,并因而产生了国际贸易。
到另一个部门。
•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3
特定要素模型
▪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食。 •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3 AA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PP
制造品的产量, QM (增加)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QM =QM(K, LM)
12
特定要素模型
▪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要回答这一问题就必须来看一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 况。
• 劳动的需求:
– 各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的一人小时 的劳动生产的价值等于雇佣一人每小时所需的费用 时,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就是各部门对劳动的需求。
– 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不变。
21
特定要素模型
• PM 单独上升, 劳动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转移,
制造品的产出增加而粮食的产出减少。
• 工资率(w) 没有象 PM 一样上升得那么多,因为制
造业就业上升,则该部门得边际劳动产出下降。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06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与未来研究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发展趋势
特定要素模型在经济学、管理学等领域的应用越来越 广泛,成为研究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方
面的重要工具。
随着数据获取和计算能力的提高,特定要素模型将更 加精细化和复杂化,能够更好地模拟现实经济系统的
复杂性和动态性。
特定要素模型将进一步与其他学科领域交叉融合,如 计算机科学、物理学、生态学等,形成更加综合和跨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 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 经济的影响。
新古典贸易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 。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 国际经济的影响。
与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比较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学科的研究范式。
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特定要素模型的理论基础和微观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特定要素模型中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机制,完善理论体系。
特定要素模型的实证研究和应用
通过实证分析检验特定要素模型的预测和解释能力,进一步拓展其在产业组织、企业行为、市场结构等领域的应用。
特定要素模型的参数估计和优化方法研究
强调资源禀赋和要素价格对国际经济的影响。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全竞争市场和 不完全信息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生产要素都是可自由流动的,不受任何限制。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生产要素 的流动性和市场分割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
假设所有市场参与者都是完全理性的,能够做出最优决策。特定要素模型则更注重不完 全理性行为和信息不对称对国际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学第3章

国际经济学第3章
•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用劳动。 •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一种产品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 的生产。 的生产。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12
特定要素模型
–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呢
•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4
参与贸易的国家都能够从贸易中受益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 但是国际贸易的现实是,对于进口产品的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竞争,各国都会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对本国的不同产业进行保护。
5
矛盾: 矛盾 一方面,贸易可以推动经济发展 一方面, 另一方面, 另一方面,各国限制的政策的存在
16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产出, 产出 QM QM = QM (K, LM)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 LM
17
特定要素模型
–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意味着每个工人操作的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 资本量减少。 资本量减少。 • 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加都比上 一个要少。 一个要少。
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 (AA)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 增加
QM =QM(K, LM)
20
特定要素模型
三、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价格、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要回答这一问对于劳动的需求取决与本部门产品的价 格和工资率, 格和工资率,工资率取决于制造品和粮食两部 门对劳动的总需求

台湾某大学国际贸易ch3特定要素模型贸易与所得重分配

台湾某大学国际贸易ch3特定要素模型贸易与所得重分配

台湾某大学国际贸易ch3特定要素模型贸易与所得重分配特定要素模型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一种模型,用于分析贸易对于不同要素所产生的重分配效应。

在台湾某大学国际贸易课程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特定要素模型以及贸易与所得重分配之间的关系。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原理,以及贸易对于不同要素的所得重分配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基于以下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中存在着不同的要素,例如劳动力、资本和土地。

这些要素在生产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它们的供给是有限的。

特定要素模型的目的是分析贸易对于这些要素所带来的影响。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我们将假设一个两国两要素的模型,即两个国家分别为国家A和国家B,而两个要素分别为劳动力和资本。

在没有贸易的情况下,每个国家的产出和所得都将取决于其要素的供给和需求。

但是,当两国进行贸易时,贸易将导致两个国家要素价格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国内的所得分配。

首先,我们来看劳动力。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A的劳动力供给丰富,而国家B的劳动力供给稀缺,那么国家B将会从国家A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同时国家A将会从国家B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

这将导致国家A的劳动力价格下降,而国家B的劳动力价格上涨。

因此,国家A的劳动力所得将减少,而国家B的劳动力所得将增加。

接下来,我们来看资本。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如果一个国家A的资本供给丰富,而国家B的资本供给稀缺,那么国家A将会从国家B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同时国家B将会从国家A进口劳动力密集型产品。

这将导致国家A的资本价格上涨,而国家B的资本价格下降。

因此,国家A的资本所得将增加,而国家B的资本所得将减少。

特定要素模型的一个重要结论是,贸易将导致劳动力和资本的所得重分配。

根据Heckscher-Ohlin定理,一个国家将更多地专业化生产其拥有丰富生产要素的产品,并通过贸易将其出口到其他国家。

因此,生产过程中具有相对丰富要素的国家将从贸易中获益,而具有相对稀缺要素的国家将受到贸易的不利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Chapter 3 特定要素模型(Specific
Factors and Income Distribution)
导论(Introduction)
特定要素模型(The Specific F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ctors Model)
特定要素模型中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收入分配与贸易得益(Income Distribution and the Gains from Trade) 贸易的政治经济学(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Trade: A Preliminary View) 总结(Summary) 附录(Appendix: Further Details on Specific Factors)
1
Introduction导论
Trade has substantial effects on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within each trading nation.不同国家 之间的贸易对收入分配产生较大的影响 There are two main reasons why international trade has strong effects on the distribution of income:两个主要原因
Perfect Competition prevails in all markets.(完全竞争)
3
How much of each good does the economy produce?一
个经济体不同商品各生产多少
The economy’s output of manufactures depends on how much

第3章:特定要素模型

第3章:特定要素模型
QY QY T, LY
两个部门就业的劳动力必须等于劳动总供给: LX LY L
特定要素模型
产品X的生产函数曲线
产出
QX QX K, LX
QX• QX• K•, L•X
劳动投入
产品X的生产函数
特定要素模型
产品X的边际产品曲线
劳动的边际 产品
MPLX
MPL•X
劳动投入 产品X的劳动边际产品
特定要素模型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Ⅱ:产品Y的生产函数
产品Y产出
P
QY QY T, LY
Ⅰ:生产可能性边界(PP)
1′ 2′
产品Y的劳动投入
L
1
产品X产出
P
2
L
Ⅲ:劳动要素在部门间配置 产品X的劳动投入
QX QX K, LX
Ⅳ:产品X的生产函数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特定要素模型
1•
P 1
P• P
X产品产出
本国和外国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斜率
特定要素模型
• 特定要素模型下劳动资源配置
• 在其他要素固定的情况下,生产产品X的部门选 择劳动雇佣量追求利润最大化:
max LX
PX QX K, LX X LX
PX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QX K, LX
LX
X,即PX
MPLX
X
PY MPLY Y
(2)两个国家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 土地(T),其中劳动为流动要素、资本和土地为特定 要素。且假定两个国家的劳动量都是L,而本国的资 本量K大于外国的资本量 K• ,本国的土地量T小于外 国的土地量 T • 。
(3)产品X的生产需要投入流动要素劳动以及特定要 素资本,而产品Y的生产需要投入流动要素劳动以及 特定要素土地。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贸易》重点整理李嘉图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1种要素。

特定要素模型是2个国家,2种产品,2个要素。

而且,其中有一种要素是固定的,是不能够自由流动的。

HO模型则是K 和L,两种要素可以在自己本国自由流动,但却不能够跨国流动。

李嘉图模型的机会成本来自于技术生产率的不同,由于生产率的不同产生了比较优势。

特定要素模型是因为要素的充裕程度不同。

HO模型是因为资源的相对丰裕度的不同而产生的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里由于只有一种要素,所以机会成本不变, 比较优势产生于技术差别;HO模型里有两种要素,各自适合于不同的部门,所以机会成本是递增的, 比较优势产生于要素禀赋差异。

特定要素模型里机会成本也是递增的,因为流动要素只有一种,而其边际产品是递减的,因此,当不断释放生产X的劳动力去生产Y时,随着Y产量增加而X产量减少,Y的边际产品减少而X边际产品增加,使得生产Y的机会成本逐渐增加,即生产可能性边界是外凸的,至于比较优势应该跟HO模型一样吧。

第二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李嘉图模型(主要是比较优势)绝对优势:指某种商品在一国的生产成本低于其他国家的生产成本,劳动生产率上占有绝对优势。

比较优势: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低于另一国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那么该国生产该产品占有比较优势。

派生需求:一种产品的生产来自对另一种产品的需求,其中该种产品一定对最终产品有所贡献。

一般均衡分析:在考虑所有经济变量的关系的情况下,考虑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时的状况,和达到均衡的条件。

机会成本: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所要放弃另一些东西的最大价值。

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相反)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社会在既定的资源和技术条件下,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最大数量的组合。

李嘉图模型:该模型中,劳动是各国产业部门唯一的生产要素,劳动生产率的不同是各个国家产业部门之间的唯一不同点,通过比较优势分析出,一个国家的生产模式由比较优势来确定,即一国出口劳动生产率相对高的产品,进口劳动生产率相对低的产品。

国际贸易学(4)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学(4)特定要素模型

二、短期与长期的比较
短期中,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 例朝着相反方向变化,于是两个部门特定要素的实际收入的变 化也是相反的。
长期中,国际贸易将导致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 朝着相同方向变化,将促使两个部门所使用的资本-劳动比例 朝着相同方向变化。
三、利益集团与贸易政策 利益集团的存在会左右贸易政策的制定。
第一节 基本假设
(1)一国能生产两种产品,一种是制成品M(机器),另一种是农产品F(粮 食)。
(2)该国有三种生产要素:劳动(L)资本(K)和土地(T)。 (3)农产品用土地(T)和劳动(L)生产;制成品用资本(K)和劳动(L)
生产。 (4)土地(T)和资本(K)是特定生产要素,劳动(L)是流动要素。 (5)劳动总量是固定的,并且充分就业。
第一节 基本假设 第二节 生产的可能性 第三节 产品的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第四节 特定要素模型的数学推导 第五节 生产要素增长的影响 第六节 贸易相对价格的影响 第七节 贸易的收入分配效应
在微观经济学中,关于供给面的分析通常分 为短期分析和长期分析两种,短期和长期并不是 完全按时间长短划分的,而主要视生产要素的流 动性而定。
该国的产量受制于其要素的数量;机器产量用 Q M 表示;粮食产量用 Q F 表示,则机器和粮食的生产函数分别为:
QMQM(K,LM)
QFQF(T,LM)
LLMLF
10
第二节 生产的可能性
一、要素投入与(总)产量
二、要素投入与边际产量
三、生产可能性边界
第三节 产品的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模型的均衡解
特定要素是指一种要素的用途通常仅限于某 一部门,而不适合于其它部门的需要。(长期内所 有要素都可以流动;短期内有些要素不可以流动 比如资本、土地等) 。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

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特定要素模型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在一个开放的经济系统中,特定要素(如劳动力、资本等)的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其价格和配置。

本文将介绍特定要素模型的基本内容,包括特定要素的定义和特性、识别和分类、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供给和需求分析、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机制、价格决定及变化趋势以及政策和管理等方面。

一、特定要素的定义和特性特定要素是指一个经济系统中对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必不可少的资源或要素,如劳动力、资本、土地等。

这些要素具有以下特性:1. 不可替代性:特定要素在生产过程中不可替代,离开了它们,生产无法进行。

2. 稀缺性:特定要素的数量有限,不足以满足所有生产需求。

3. 需求多样性:不同产品或服务需要不同的特定要素组合和配置。

二、特定要素的识别和分类在特定要素模型中,识别和分类特定要素是非常重要的。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特定要素分为不同的类型。

例如,根据要素在生产中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要素和间接要素;根据要素的流动性,可以分为可贸易要素和不可贸易要素。

这些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特定要素市场的运作。

三、特定要素在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在生产过程中,特定要素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直接参与生产活动,对产品的质量和数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特定要素的地位取决于它们在生产中的重要性和稀缺程度。

在一些产业中,如高科技产业,资本和知识密集型要素占据主导地位;而在一些传统产业中,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要素则更为重要。

四、特定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分析特定要素的供给和需求分析是特定要素模型的核心内容之一。

供给方面,由于特定要素的稀缺性,供给曲线通常向右上方倾斜。

需求方面,产品或服务的市场需求决定了对特定要素的需求,进而形成要素的需求曲线。

特定要素的需求曲线通常向右下方倾斜,表明随着产品或服务价格的上升,对特定要素的需求会减少。

五、特定要素市场的结构和运作机制特定要素市场的结构通常受到市场规模、市场分割、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特定要素模型》课件
因此,特定要素模型对于理解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具有重要的意 义。
04
特定要素模型的政策含 义与启示
政策含义
01
02
03
政策制定依据
特定要素模型为政策制定 者提供了理论依据,帮助 理解经济现象和预测发展 趋势。
资源分配
通过分析特定要素在不同 行业或地区的流动,政策 制定者可以更合理地分配 资源,提高经济效率。
详细描述
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具有知识性、专业性等特点,特定 要素模型可以分析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 资水平、就业率等指标,为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提供决策依 据。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服务质量分析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市场竞争分析
详细描述
市场竞争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特定要素模型可 以分析服务业部门的市场竞争格局、市场需求等指标,为 服务业部门的市场拓展提供决策依据。
创新驱动发展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提高技术要素的质量和数 量,推动经济由要素驱动 向创新驱动转变。
对产业政策的启示
产业组织政策
基于特定要素模型,政府可以制 定产业组织政策,优化企业规模
结构,提高产业集中度。
产业技术政策
鼓励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创新投入 ,提高产业技术水平,增强产业竞 争力。
产业布局政策
总结词
制造业部门技术进步分析
总结词
制造业部门资本投入分析
详细描述
资本投入是制造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定要素模型可以分 析制造业部门的资本投入规模、结构、效益等指标,为制 造业部门的资本运作提供决策依据。
案例三:服务业部门的特定要素模型分析
总结词
服务业部门劳动力市场分析
详细描述
服务质量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保障,特定要素模型可以分 析服务业部门的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为服务业 部门的服务提升提供决策依据。

特定要素模型名词解释

特定要素模型名词解释

特定要素模型名词解释
特定要素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系统或组织中不同元素之间关系
的模型。

这些要素可以是人员、流程、技术或其他资源。

这个模型的目的是提高系统或组织的效率和效果,并帮助管理者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在特定要素模型中,每个要素都被定义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并与其他要素之间的联系相连接。

这些连接可以是实体之间的物理联系,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联系。

特定要素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
1. 人员:这些要素通常与组织的员工和领导层相关。

2. 流程:这些要素描述了系统或组织中的不同流程和活动。

3. 技术:这些要素通常与系统或组织中使用的技术和工具相关。

4. 资源:这些要素描述了系统或组织中可用的实际资源,例如资金、设备和物资等。

特定要素模型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包括业务流程重组、系统设计、项目管理和团队协作等。

它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了解组织内部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管理和优化资源的使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 1 -。

ch03特定要素模型:贸易与所得重分配

ch03特定要素模型:贸易与所得重分配

3.1特定要素模型—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可能线
生产可能线
结合X财与Y财的生产函数与充分就业条件, 可求导出生产资源固定(L,K,T)之下的生产可 能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如图3.3所示。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可能线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可能线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函数

依上述假设,可将X与Y财生产函数表示如下:
(见图3.1)

其中 Lx与Ly分别表示 X财与 Y财所使用的劳动量;依充 分就业假设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函数
3.1特定要素模型—生产函数
1) 劳动投入量越大,产出越高
2)边际报酬递减法则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s) 随着劳动雇佣量的增加,每一单位劳动所配合 使用的特定要素量逐渐减少,则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MPL)下跌,劳动的边际报酬呈现递减现象。 生产函数曲线的斜率代表每增加1单位劳动所增 加的产量(即MPL),劳动边际报酬递减的现象 反映为其斜率越来越平坦。
3
特定要素模型: 贸易与所得重分配
绪论

唯有在生产要素必须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 开放自由贸易会产生所得重分配的现象。
本章目的:讨论特定要素模型之下的贸易均衡 与所得重分配效果。 特定要素(specific factor):为生产某一财货所专 属的生产要素。
3.1特定要素模型
特 定 要 素 模 型 : 最 初 是 由 PaulSamuels
X财价格上涨而Y价格不变(case 1)

由于名目工资的涨幅低于Px的上涨幅度,因此以X财 Y财价格未变,以Y财衡量的实质工资则上升。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

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

附录 1: 贸易与增长的简单总体均衡模 型
罗纳徳·琼斯, 简单总体均衡模型, 政治经济学季刊(), 1965年 12月
1. 简介:
该模型被用来研究 : 经济增长
要素禀赋变化 技术进步 贸易对要素价格的影响 经济政策对商品和要素价格的影响
2. (2×2)模型的基本框架:
两种要素,两种商品
矩阵A:
TM TF
LM
பைடு நூலகம்
aLM w PM
θ 商品j的成本中要素i所占的比重
iM 1, iF 1 LM LF
要素密集型的假设: λ>λ, 制造业(M)为劳动密集型→θ>θ
+
.
LM wˆ TM rˆ LM aˆLM TM aˆTM 0
假设 固定 同理,
LM
aˆ LM
TM aˆTM
0
1、对外贸易(出口)的高速增长的 动态利益
(1)进口能力的提高 (2)资本集中在有比较优势的领域 (3)规模经济利益 (4)促进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 (5)鼓励外国资本流入 (6)促进国内产业的发展
2、对该学说的评价
(1)准确性 (2)缺陷: A.过分夸大了对外贸易的作用 B.忽略了对经济增长机制的分析 C.掩盖了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中的生产关 系
1. 国际贸易的影响
贸易与产品的相对价格
贸易前: ()A < () J
贸易后: ()A = () = () J 相对价格:
出口的
收入分配 (和相对价格的变化影响相同)
出口部门的特定要素受益
进口部门的特定要素损失
对流动要素的影响不确定
2. 特定要素增长的影响
(1).土地禀赋(T)的变化
W图4-9 土地增长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PF 上升 10%
PF 1 X MPLF 1
W1
制造品部门 使用的劳动, LM
粮食部门 使用的劳动, LF
特定要素模型
• 当两个价格同比率变化时,不会发生实际变 当两个价格同比率变化时,
化。
– 工资率 (w) 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所以实际 和价格以同比率上升, 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 工资率,即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之比,没有受 任何影响。 任何影响。 – 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不变。 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实际收入不变。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图 3-11: 贸易和相对价格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PM /PF RSA RSWORLD (PM /PF )A (PM /PF )W (PM /PF )J RDWORLD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RSJ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贸易模式
(3-5)
特定要素模型
因为模型假定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因为模型假定劳动力可以在部门间自由流动,所以 在部门间自由流动 两个部门的工资率是相等的。 两个部门的工资率是相等的。 工资率可以由劳动总需求等于总供给这一条件来确 定: LM + LF = L (3-6)
The Specific Factors Model
F
)
一国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PP)
QF =QF(K, LF)
Q2
2' 3'
粮食部门的劳动 投入, 投入 LF (increasing )
L2F 1 2 3 AA L2M
Q2 M
PP
制造品的产量, 制造品的产量 QM (增加 ) 增加
一国的劳动资源配置 (AA)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制造部门的劳动投入 LM (增加 ) 增加
和粮食生产的总的劳动力需求量: 和粮食生产的总的劳动力需求量 LM + LF = L (3-3)
• 我们可以利用这些等式来推出经济的生产可能性
边界。 边界。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1: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产出, 产出 QM QM = QM (K, LM)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 LM
特定要素模型
入能生产商品X的最大数量 入能生产商品 的最大数量 。
– 例如 制造品(食品)的 生产函数表明在资本 例如,制造品 食品) 制造品( 土地)和劳动的投入量一定时制造品(食品) (土地)和劳动的投入量一定时制造品(食品) 的产出量 。
特定要素模型
• 制造品的生产函数 • QM = QM (K, LM)
• 资本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资本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 土地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土地供应的增加会使相对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 劳动力的增加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劳动力的增加又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 尽管产出都会增加,但是对于相对产出的作 尽管产出都会增加, 用是不确定的。 用是不确定的。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国际贸易
贸易和相对价格
• 假定日本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大于美国,美国 假定日本的人均资本占有量大于美国,
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大于日本。 的人均土地占有量大于日本。
– 因此,贸易前制造品的相对价格在日本要比 因此, 美国低。 美国低。
• 国际贸易导致各国相对价格的趋同。 国际贸易导致各国相对价格的趋同。
(3-1)
其中: 其中 – QM 表示制造品的产出 – K 表示资本存量 – LM 表示在制造品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 粮食的生产函数
QF = QF (T, LF)
其中: 其中 – QF 表示粮食的产出 – T 表示土地的供给量 – LF 表示在粮食生产中投入的劳动
(3-2)
特定要素模型 • 充分就业要求各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等于制造品 充分就业要求各部门投入的劳动之和等于制造品
• 边际劳动产出 每增加一单位劳动产出相映的 边际劳动产出:每增加一单位劳动产出相映的
增加量。 增加量。
表 3-2: 边际劳动产出
边际劳动产出, 边际劳动产出 MPLM
MPLM 劳动投入, 劳动投入 LM
表3-3: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
粮食的生产函数
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 QF (increasing 1'
QM =QM(K, LM)
特定要素模型
价格、 价格、工资和劳动配置
•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各部门分别会投入多少劳动呢
– 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 看劳动市场的供求情况。
• 劳动的需求 劳动的需求:
– 各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当增加的一 各部门都追求利润最大化, 小时的劳动生产的价值等于雇佣一人每小时 所需的费用时, 所需的费用时,对应的劳动投入量就是各部 门对劳动的需求。 门对劳动的需求。
第三章
特定要素和收入分配
简介
贸易对国家内部收入的分配有着很大的影 响。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 国际贸易对收入分配有着巨大的影响,原 因有两个: 因有两个
• 资源不可能马上也不可能无成本地从一个部 •
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日本的农民 。 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 日本的农民)。 日本的农民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各部门对生产要素的需求有所不同。
Output of food, QF 斜率 = - (PM /PF)1
Q1 F 1 Q2 F 2 斜率 = - (PM /PF) 2 PP
Q1 M
Q2 M
制造品产量, 制造品产量 QM
特定要素模型
图 3-9: 相对价格的确定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制造品的相对价格 PM /PF RS
1 (PM /PF )1 RD
Labor used in manufactures, LM L1M L1F Total labor supply, L
Labor used in food, LF
特定要素模型
在生产点上, 在生产点上,生产可能性边界一定和一条斜率等 于负的制造品价格除以粮食价格的直线相切。 于负的制造品价格除以粮食价格的直线相切。 相对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相对价格和产出之间的关系 -MPLF/MPLM = -PM/PF (3-7)
(QM /QF )1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制造品的相对产量 QM/QF
特定要素模型
相对价格和收入分配
• 假定 PM 上升 10%, 一般说来工资率上升的幅度 ,
会小于 10%, 假定 5%。 。
• 这个结果对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土地所有者的收入 这个结果对工人、
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分别意味着什么呢
– 工人 – 资本所有者 – 土地所有者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特定要素模型使贸易影响收入分配。
特定要素模型
模型的假设 •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 假定一个国家能够生产两种产品——制造品和粮 制造品和粮
食。 生产要素: 生产要素:劳动 (L), 资本 (K) 和土地 (T)。 。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生产制造品需要投入劳动和资本,不需要土地。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生产粮食需要投入劳动和土地,不需要资本。 –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每个部门都需要使 因此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 劳动是一种流动要素, 用劳动。 用劳动。 –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各自只用于 同时,土地和资本都是特定要素, 一种产品的生产。 一种产品的生产。
相对价格变化? 相对价格变化?
• PM 单独上升 劳动从粮食部门向制造品部门 单独上升, • 工资率 没有象 PM 一样上升得那么多, 工资率(w) 一样上升得那么多,
因为制造业就业上升,则该部门得边际劳动 因为制造业就业上升,则该部门得边际劳动 产出下降。 产出下降。 转移,制造品的产出增加而粮食的产出减少。 转移,制造品的产出增加而粮食的产出减少。
• • •
•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所有市场都是完全竞争。
特定要素模型 •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 如何确定每种产品的产量?
– 制造品的产出取决于在制造业部门中投入的资 本和劳动的多少。 本和劳动的多少。
• 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归纳。 产出和投入的关系可以用生产函数来归纳。 • 商品 X生产函数表明一个公司利用各种要素投 生产函数表明一个公司利用各种要素投
•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生产函数的曲线反映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
–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意味着每个工 增加一个工人(资本总量不变) 人操作的资本量减少。 人操作的资本量减少。 – 因此每一单位相继增加的劳动所带来的产出增 加都比上一个要少。 加都比上一个要少。
特定要素模型
表3-5: 特定要素模型中的生产
粮食产量, 粮食产量 QF
斜率 = -(PM /PF)1
Q1 F
1
PP Q1 M 制造品产量, 制造品产量 QM
特定要素模型 • 当粮食和制造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劳动的 当粮食和制造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
配置和收入的分配如何改变? 配置和收入的分配如何改变
特以写为:
MPLM x PM = w
– 工资等于制造品部门边际产品价值。 工资等于制造品部门边际产品价值。
(3-4)
• 粮食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写为 粮食部门的劳动需求曲线可以写为:
MPLF x PF = w
– 工资等于粮食部门边际产品价值。 工资等于粮食部门边际产品价值。
特定要素模型 • 工人 工人:
– 我们还无法确认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这取 我们还无法确认工人是受益还是受损, 决于工人的消费偏好, 决于工人的消费偏好,即对制造品和粮食在 他们的消费中哪一个更加重要。 他们的消费中哪一个更加重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