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_2.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性质;2. 能够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 能够运用有理数乘方进行问题解决。

二、学情分析:该教学内容主要针对初中学生,他们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并且对平方根和立方根也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的数学思维逐渐发展,具备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然而,由于乘方的概念相对较为抽象,学生可能容易混淆和误解。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的方式复习和巩固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的特点以及与自然数、整数的关系。

2. 概念讲解: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介绍乘方的定义和符号表示。

3. 性质总结: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包括乘方的数值规律和运算规律。

4. 计算练习:设计一系列的计算题目,通过练习巩固学生对于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方法。

5. 问题解决:提供一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有理数乘方进行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一些拓展题目用于巩固和挑战学生。

四、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主要依托于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和习题部分。

通过对教材中相关习题进行选择和组合,设计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练习,力求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方法和提高应用能力。

同时,对于一些过于机械的计算题目,可以适当简化或调整,增加一些拓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后反思: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对于有理数的乘方概念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惑。

其中,学生最容易混淆的是负指数的概念和运算规律。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下一次教学我计划增加一些更具体的示例,通过实际情境的引导,帮助学生加深对负指数的理解。

此外,在课堂设计中我也会更注重听从学生的意见和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氛围是至关重要的,我会更加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些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讨论和合作中加深对有理数乘方的理解。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9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的概念基础上进行讲解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乘方的意义,以及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在教材中,首先通过examples 引出有理数的乘方,然后通过解释乘方的意义,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概念。

接下来,教材给出了有理数乘方的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最后,教材还介绍了乘方的性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方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在七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很多学生可能还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通过 examples 和练习,逐步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同时,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解释和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

此外,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也较高,可以通过examples 和练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理解乘方的意义,以及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3.能够运用有理数的乘方法则进行计算,并能够进行乘方的性质推导。

四. 说教学重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以及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具体来说,学生需要能够:1.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运用乘方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能够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计算。

3.理解乘方的性质,能够进行乘方的性质推导。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讲授法和练习法进行教学。

首先,通过讲解和解释让学生理解乘方的意义,然后通过 examples 和练习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
其次,关于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和运算法则,我需要在课堂上反复强调,让学生通过大量练习来巩固记忆。尤其是负数的奇偶数次幂,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地方,我可以设计一些专门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和理解。
再者,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在讨论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这可能是因为他们在生活中接触这类问题的机会较少。为此,我打算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观察和思考乘方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在小组讨论过程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他们对讨论主题不感兴趣或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信心。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在以后的课堂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自信心。
最后,通过今天的总结回顾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有理数乘方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为了提高整体教学效果,我决定在下一节课开始时,对今天的内容进行一个小测验,以便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并针对他们的薄弱环节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有理数的乘方》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需要重复计算同一个数多次的情况?”(如:计算面积时需要计算长宽各两次)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有理数乘方的奥秘。
-核心内容:有理数的乘方定义、性质、运算法则及其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详细内容:
-有理数的乘方定义,特别是乘方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有理数乘方的性质,包括正负数乘方的结果以及0的乘方;
-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法则,特别是同底数幂的乘除运算和幂的乘方;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9.有理数的乘方(一)【教学重点】正确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利用乘方的运算法则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教学难点】1、建立乘方、底数、指数和幂四个概念,并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对易混淆的乘方的形式进行辨析并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活动】复习回顾:1、正方体面积与体积公式2、有理数乘法法则、多个因数相乘时符号的确定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环节:引入情境,导入新课通过折纸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先请同学们猜想将一张足够大的厚度为0.1mm的纸对折30次,会有多厚,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再通过学生亲自动手、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共同完成下表,进而得出对折次数与层数之间的关系。

活动目的:感受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数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主动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乘法运算的必要性和优越性,同时体会对折30次厚度变化之快,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课题:有理数的乘方.活动的注意事项:在活动中需要运用乘法运算计算对折30次纸的层数,这个过程不要一次完成,而应让学生仔细分析,逐步完成,并依次类推,第一次对折2层,第2次对折2×2层,第三次对折2×2×2层,第四次对折2×2×2×2层.通过观察,发现规律:对折几次,层数就是几个2相乘,所以第30次对折层数是2×2×···×2,30个2相乘.得到这个结果时要指出两点:一是让学生感受高度增加非常快的事实.二是要指出这种表示方法很复杂,为了简便,可将它写成302,表示30个2相乘,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同时指出这就是乘法运算,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理数的乘方.第二环节:观察思考,探索新知2×2×···×2n个2=2nn 个5思考:以上式子是什么运算?还有什么特点?概念:这种求n 个相同因数a 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九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概念的基础上进行讲解的,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提高他们的数学运算能力。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时,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比如不理解乘方运算的实质,对于负数的乘方、零的乘方等特殊情况掌握不牢固。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乘方运算的实质,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悉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能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负数的乘方、零的乘方等特殊情况的处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教师讲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学材料,设计好教学过程,准备好PPT等辅助教学工具。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了解有理数的乘方概念。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计算某个物品的体积、计算利息等。

通过这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有理数的乘方。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者黑板,展示有理数的乘方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乘方运算的实质。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2.9节的内容,本节课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并能运用乘方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基本运算,对幂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有理数的乘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特别是对于负数的乘方和分数的乘方。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乘方运算法则,并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

2.培养学生运用乘方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乘方与幂的关系。

2.教学难点:负数的乘方,分数的乘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教学,让学生深入理解乘方运算法则;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包括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乘方运算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楼层高度、温度变化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问题与有理数的乘方有什么关系。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意识到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题目,让学生尝试解答。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理解乘方与幂的关系,并讲解有理数的乘方运算法则。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可以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上册2.9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理解乘方的意义,能够正确运用乘方的法则进行计算。
-学生能够理解乘方表示的是相同因数相乘的运算,掌握乘方的符号规则,正确区分正负乘方。
-学生能够运用乘方的性质,简化计算过程,如负数的奇数次幂等于负数,负数的偶数次幂等于正数。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提高沟通能力,共同进步。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有理数乘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特此布置以下作业:
1.基础巩固题:
-完成课本练习题2.9中的第1至第5题,重点复习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性质及运算法则。
3.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掌握乘方的估算方法。
-学生能够运用乘方的性质进行快速估算,提高计算速度。
-学生能够运用乘方判断数的大小关系,提高计算的准确性。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总结等过程,自主发现有理数乘方的规律。
-教师通过提问、举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增强自信心,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情分析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掌握了有理数的概念、加减乘除等基本运算。在此基础上,本章节将有理数的乘方作为教学重点,旨在拓展学生对有理数运算的认识。学生在这个阶段对新知识充满好奇,但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数学_有理数的乘方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教材分析本课时为“有理数的乘方”第一课时.在小学平方、立方和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础上,本课时引入有理数的乘方.学生通过探索,理解乘方的概念和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这节课承上启下,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计数法和开方的必备知识.学情分析学生在小学已经学习过非负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并且知道a a记作2a,读作a的平方或a的二次方,前几节课,学生已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具备了进一步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知识技能基础.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抽象、归纳等不同类型的数学活动,积累了较为丰富的学习数学、与人交流的经验,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学习的意识都有明显的进步,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是在在学生熟练掌握了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探究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本节课的具体学习任务,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学会有理数乘方的运算,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在现实背景中,感受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2)掌握有理数乘方的概念,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3)经历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的探究过程,领悟乘方运算符号的确定法则。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及意义.教学难点:有理数乘法运算与乘方间的联系,负数、分数的乘方运算;归纳和总结出有理数的乘方法则.教法与学法分析本节课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贯穿整个课堂教学,教师用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挖掘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分析一、感受新知1.预习新课:(课前完成)认真阅读教材58-59页,思考以下问题:(1)什么是乘方运算?如何表示乘方?(2)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2.情境引入:你吃过拉面吗?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扣多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9有理数的乘方(导学案)【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 明确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

2.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会幂的符号法则.3.通过实例感受当底数大于1时,乘方运算的结果增长的很快.【学习重点】:有理数乘方的意义,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习难点】:有理数乘方结果(幂)的符号的确定.【课前预习】一、预习课本59-60页的内容,回答相关问题,有疑问的地方在课本上做好标记:二、登录云平台网络观看有理数的乘方微课视频。

三、预习自测 : 1.在数学上,我们把n 个相同因数a 相乘的积记作 ,= .这种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 ,乘方的结果叫做 ,在a n 中,a 叫做 ,n 叫做 .2.(-4)2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4)2=_______-42底数是______指数是______ -42=_______ 3.下列各数是负数的有_____________(填序号)853********)2(1))(、())(、())(、()(----(设计意图:课前预习是课堂学习的基础,通过预习找出自己不会的地方,带着问题听课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课内探究】学习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情境引入: 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借助生活实例让学生独立思考数学问题;并与同伴交流,得到一个新的问题——相同因数的乘法该如何计算的问题,从而揭示今天所学的课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兴趣。

讨论交流:求几个( )的积的运算叫做( )设计意图:理解乘方、指数、底数、幂的概念,理解乘方运算和乘法运算的关系.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所蕴含的理性、简洁和符号化之美。

通过学生讨论、归纳得出的知识,比教师的单独讲解要记得牢,同时也培养学生归纳和概括的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符号的简捷美。

预习效果检测(一)一、把下列乘法式子写成乘方的形式:1、3×3×3×3×3= ;2、(-3)×(-3)×(-3)×(-3)= ;3、 = ;二、填空 (1)34 读作_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指数是___,表示为___________.(2) 334⎛⎫ ⎪⎝⎭-读作________,其中底数是___,指数是_____,表示为____________. (3)在 4 中,底数是 ,指数 。

三、把下列乘方写成乘法的形式: 1、 = ; 2、 = ; 设计意图:进一步理解乘法和乘方之间的关系。

学习目标2:能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学会幂的符号法则.例1.你能根据乘方的意义计算下列乘方的结果吗? (1)(-4)3; (2)(-2)4; (3)07; (4)设计意图:运用乘法与乘方之间的关系进行计算,加深对有理数乘方意义的理解,这几个特殊的算式具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这几个算式为抽象慨括出一般的结论奠定基础。

通过几个算式的计算,让学生乘方运算,鼓励学生探索,并通过有步骤,有依据的计算,让学生在每个算式的计算过程中进一步明确算理和算法,进而得出正确结果,为探索幂的符号法则做好知识和方法的铺垫。

预习效果检测(二) 计算: 符号法则:1.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 .2.负数的奇数次幂是 ,负数的偶数次幂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做练习、探索规律,获取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

教师放手学生操作,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2. (1)-34与(-3)4 有什么不同?算一算结果相等吗?(2) 有什么不同?算一算结果相等吗?预习效果检测(三)65656565⨯⨯⨯()390.-479⎪⎭⎫ ⎝⎛323⎛⎫- ⎪⎝⎭5324)21)(8()3)(7()10)(6()2)(5(----5324)21)(4(3)3(10)2(2)1(2222()33和2.求⎝⎛⎭⎫-343和 的值. 设计意图:通过两种不同形式的题型,让学生通过辨析、计算,引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和运用,灵活掌握乘方运算,使学生获得成功。

设置变式训练,是为了学生能更好地理清法则,会对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进行逆用,学会转化和提高。

提高练习是为了巩固学生所学的新知,并让学生学会对新知识的正用、逆用、变形用的能力,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同时实现了优等生有事做,学困生跟着做的隐性分层教学。

自我小结: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疑问?设计意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小结,使所学的知识及时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

【当堂测试】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32 =3×2=6. ( )(2)(-2)3=(-3)2. ( )(3)-32=(-3)2. ( )(4) ( )(5) ( ) 2.填空 (1)23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2)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3)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附加题:计算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的所学内容进行检查,为课下针对性辅导做好准备.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对六年级上册有理数乘法的学习,已经掌握了乘法的计算技能,会进行两数相()()()()422222.-=-⨯-⨯-⨯-2222.33⎛⎫= ⎪⎝⎭433-234⎛⎫ ⎪⎝⎭45-4)5(-()=-+-+1221)1(n n乘和几个数相乘,同时在学习了有理数乘法后,知道了积的符号确定,这些基础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探索才能学会数学和会学数学,与其说学习数学,不如说体验数学、做数学,始终给学生创造自由发挥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扮演主动角色,教师不代替学生思考,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

本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

几点注意事项1.注意从实际问题引人,使学生知道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注意在教学中结合本章内容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整体思想和”类比”与”化归”的思想方法。

3.要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注意把握教材的深、难度。

效果分析本节课内容在学习了有理数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内容较简单,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并且课堂气氛很活跃,配合度高。

在相同因数的乘法和乘方的变形中,锻炼了学生的转化能力,在底数不同的例题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熟练找出乘方的底数和指数上,渗透了对比思想,但在真正做题时,学生还会出现因马虎出现失误的现象,符号不正确的现象,追根结缔是因为知识点掌握不够熟练,所以还是需要根据错因进行针对性训练,巩固练习。

有理数的乘方教材分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数学思考,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

根据本节课的特点,我从实际问题引入新课,学生要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符号的过程,在探索中,学生将自然地体会有理数乘方的必要性,有助于培养训练学生的数感与符号感,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进一步启发要求学生往更深一层次去研究、剖析知识,培养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有理数的乘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鲁教版)六年级上册。

有理数的乘方是学生进入初中后所接触的一种新的运算,这种运算突出的特点是随着指数的不断增大,乘方运算的结果因底数大于1或小于1而增长或减小得很快,这种抽象的数的变化正是有理数乘方的意义所在。

为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生活化,易于学生理解和接受,基于课程标准的理念,设计和实施“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10次有10厘米厚,如果一层楼按3米计算,把足够长的厚0.1毫米的纸继续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数值为什么增长得如此之快”这一探究活动。

数学知识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驱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从而成功地构建数学概念、解决数学问题,使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与重视合作交流、情感体验的“活动式教学”和“探究性学习”在信息技术的环境中得以实现。

有理数的乘方达标测试1.判断正误:(对的画“√”,错的画“×”)(1)32 =3×2=6. ( )(2)(-2)3=(-3)2. ( )(3)-32=(-3)2. ( )(4) ( )(5) ( ) 2.填空 (1)23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2)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3) 中底数是 ,指数是 ,幂是 .(4) 中底数是 ,指数是 ,结果是 .()()()()422222.-=-⨯-⨯-⨯-2222.33⎛⎫= ⎪⎝⎭234⎛⎫ ⎪⎝⎭45-4)5(-附加题:计算有理数的乘方课后反思回顾这一节课,这节课在教学过程的进度把握的比较好,而且条理比较清晰,课堂气氛很好,基本达到教学目标。

但还存在一些不足。

例如后面的练习题的设计,缺乏新颖,没有难度的变化,而且形式比较单一,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另外课堂语言要注意规范和简练。

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制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先完成教材的基本要求,对于进一步挖掘教材而延伸的知识点则要注意难度。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变式,要有梯度。

立足基本目标,精讲多练,在学生熟练掌握后,再组织学生探索一些特殊题型和解题技巧。

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向其他教师学习,多听课,多进行反思。

多学习教学理论,争取在课堂教学形式上有所突破。

有理数的乘方课标分析有理数的乘方是在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与延续,又是后面继续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现在则扩充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应当注意,乘方也是一种运算,是继加、减、乘、除法运算之后学习的第五种运算,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的认识,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这一节的内容在本章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理数的乘方是利用乘法来定义的,因此,可以参照乘法运算的方法进行乘方运算,由有理数乘法的符号法则得出有理数乘方的符号法则.有理数的乘方运算与加、减、乘、除法运算步骤一样,都是先确定符号,再计算绝对值.()=-+-+1221)1(n n《课标》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强调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