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对比分析《简.爱》两个译本中的措辞操控现象译本对比分析
对比分析《简.爱》两个译本中的措辞操控现象译本对比分析在过去的翻译研究中,“忠实”是评判一部译作的唯一标准。
直到19世纪80年代,操控派开始倡导从文化的角度进行翻译研究。
他们认为,文化在翻译研究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译者本身是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翻译,其人生观和文化观会直接影响翻译过程。
本文将从操控理论的角度对比分析《简・爱》的两个中译本。
一理论依据:操控理论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文化批评和文化研究在西方学术理论界的崛起,勒菲弗尔等提出了“文化转向”。
在这种转向下,翻译不再被看作是文本之间的转换,而是目的语社会中的一种独特的政治行为、文化行为、文学行为。
这一重大成果给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翻译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之后,勒菲弗尔又提出了一套涉及意识形态、诗学及赞助人的翻译理论体系――改写理论。
他指出翻译不仅是语言层次上的转换,更是译者对原作所进行的文化层面上的改写。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的解释:意识形态是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形成的、人对于世界和社会的有系统的看法和见解,哲学、政治、艺术、宗教、道德等是它的具体表现。
翻译是异质文化之间进行交流的媒介,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往往首先是两种意识形态的交流。
当观念从他文化进入本土文化时,其意义已经得到了再创造。
从这一点来说,翻译决不是远离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文化交流活动。
因此,意识形态左右着翻译的每一个环节,并干涉着译者的具体翻译策略;可见翻译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意识形态的影响。
尽管意识形态对翻译的操纵并非绝对化,翻译家们会采取种种手法在有限的范围内使用他们的话语权和诗学技巧。
但毫无疑问的是,当翻译研究的视角从语言转向文化后,意识形态,这个一定社会和历史文化的产物,像一只无形的手,操纵着翻译实践。
(王东风,2000:6)勒费弗尔认为:“诗学分为两方面,一是文学手段、文学样式、主题、原型人物、情节等一系列文学因素;二是观念,即在社会系统中,文学起什么作用,或应起什么作用,一个社会中,如果诗学已经形成,那就反映了占统治地位的文学写作手段和功能特点。
简爱的两本译本比较
简爱的两本译本比较
《简爱》是一部经典的英国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中国也有多个译本。
其中,祝庆英和黄源深的译本是比较受读者欢迎的两个版本。
下面就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
首先,祝庆英的译本在语言表达上比较自然流畅,易于阅读。
她采用了较为直译的方式,尽可能地保留了原著的风貌,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更好地感受到原著的情感和思想。
同时,祝庆英的译本在细节处理上也比较到位,对于一些难以理解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注释和说明,方便读者理解。
而黄源深的译本则更注重文学性的表达,他的语言更为生动有力,富有感染力。
他在翻译过程中不仅仅是对原著进行直译,还融入了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使得译文更具有文学价值。
同时,黄源深的译本在篇幅上相对较长,对于原著的情节和人物关系进行了更为详细的阐述和解释,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原著的内涵。
总的来说,祝庆英和黄源深的译本各有特色,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理解程度选择适合自己的译本来阅读。
如果你想更深入地理解原著的内涵和人物关系,可以选择黄源
深的译本;如果你只是想快速地了解原著的故事情节和情感表达,祝庆英的译本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英汉译艺是文学翻译的核心问题,也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领域。
《简爱》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也被很多译者翻译出来,但这些译本对于中文读者来说有着不同的风格,可以让他们体会到英国文学的不同之处。
本文以《简爱》两个中文译本为例,对英汉译艺进行浅析,旨在从新的角度探讨英汉译艺的一些特征。
《简爱》是由英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创作的,讲述了小女孩简爱及其家庭成员们卷入英国上层社会的荒谬时代中,被迫屈服于社会的种种客观条件下的爱情的故事。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该作品就被世界各地的读者熟悉,受到广大读者的青睐。
其中有两种中文译本,分别是张梓敏译本和李元应译本。
张梓敏的译本重视文字的表达形式,将英文的精髓准确地传达出来,在表达和意义上贴近原文。
但他的译文中仍会有些陌生、生硬的词语,使得人们难以理解。
同时,他在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理解,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李元应的译本则比较注重叙事的流畅性,他的译本的文字更加流畅,但有时也会改变原意。
此外,他的译本中也加入了一些比喻等修辞手法,让读者能够从新的角度理解这部作品。
从上述对两种中译本译者英汉译艺角度分析,可以看出,英汉译艺本质上是根据原作的内容和文体特征,将英文表达的思想准确地传达到中文中,并采用相应的表达方式,使译文准确、丰富、流畅。
首先,译者需要熟悉英语语言特点,例如英式及美式语法、词汇及句子构造等,其中的趣味及表达也要搞清楚。
其次,译者也要深入理解原作的内涵,了解作者的意图,以便把握译文的灵魂,全面准确地表达文字的精髓。
此外,译者还要把握译文的风格和表达方式,以免违反文学惯例,使译文更具有文学性和文学质量。
因此,在实践中,译者们要更好地理解原作的文学思想,把握译文表达的重点,尽最大可能还原原作的内容,使译文表达准确、流畅。
同时,在译文中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丰富读者阅读体验,让读者能够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思想,全面把握原文的内容和意义,从而使译文更加流畅有趣。
《简爱》两种译本中男女形象的比较研究
[摘要]《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特的作品。
作者通过女主人公成长的故事反映了女性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摆脱男性的歧视和压迫,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女性主义观点。
本文选择了女性译者祝庆英和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的两种译本。
通过比较他们对男女形象的不同译法,来揭示女性译者在翻译时所表现出来的的女性意识和身份认同。
[关键词]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女性意识1、引言夏洛特在小说中不仅塑造了个性鲜明,具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女主人公简爱,也刻画了代表男权的各种男性形象,比如,约翰·里德,布洛克尔赫斯特,罗切斯特先生和圣约翰。
由于男女译者在翻译时受到不同意识形态的形响,因此他们翻译的人物形象必然有区别。
长久以来,男性的形象一直是力量、权威的象征,不容毁坏,而女性软弱、生来就不如男性,所以男译者在传译男女形象时必然受到这种男性意识的影响。
而女性主义者认为,应当“使女性在语言中显现,从而让世人看见和听见女性。
”(Si-mon,1996:20)。
因此,女性译者在女性意识的影响下所传译的形象就更符合女作者的意图,不仅再现了作者的女性主义观点,也体现了她个人的女性意识。
本文选取了两个版本的《简爱》译本。
一本是女性译者祝庆英的译本,另一本是男性译者曾凡海、吴江皓译本。
通过比较两位译者对女性和男性形象的翻译来揭示女性译者的女性意识,以及它对其翻译的影响。
2、对女性形象的翻译人们常常把男性与强壮、主动、积极划等号,而把女性与柔弱、被动、消极等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充斥着男权文化的性别刻板形象(陈丽娟,2006;21)这种形象的定位,反映了长久以来男权文化对女性的性别歧视。
亚里斯多德曾说“;女性之所以是女性,是因为她缺少某种特质,我们应当看到,女性的本性先天就有缺陷,因而在折磨着她。
”至于圣·托马斯,则说女人是“不健全的人”,是“附属的”人。
创世纪对此有一个象征性说法,说夏娃是用亚当“一根多余的肋骨”做成的(波伏娃,2004:10-11)。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简爱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英语小说,发表于1848年,主要讲述了一个名叫简爱的女孩在试图建立自己的未来并对自己的命运抗争时所遇到的种种困难。
小说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文笔以及弥漫的爱情气氛而受到阅读者的热烈欢迎,它极大地影响了后人的文学创作,被世界上的许多文学家认为是现代英语小说的奠基之作。
经过几代译者的努力,《简爱》最终以中文形式出现,这其中最著名的中译本有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这两种中译本的译本不仅受到了国内的好评,而且被国外学者所认可,成为研究夏洛蒂勃朗特文学的基础。
一、姚若龙译本姚若龙译本是著名译家姚若龙于1944年翻译的一种中译本,其简洁的文笔忠实地呈现了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主题,简爱对所处的环境的看法、其心理变化的客观叙述,正如英文原著一般,读起来极具节奏感,充满欢乐与抒情气息。
姚若龙翻译的《简爱》具有良好的读者友好性,把他用洋洋洒洒的文字描绘得栩栩如生,不仅准确、精确,而且读起来颇为贴近原文。
在情节上,姚若龙重新构筑了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简爱从心理上的变化与其他人物的关系,重现了简爱在人生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使之真实可信。
二、高峰译本高峰译本是由学者、译家高峰所翻译的一种中文本,它的翻译风格比姚若龙译本更接近英文本,充分发挥了译者所掌握的英语文法及实际知识,强调了简爱对抗亲情、理性及对尊严的种种斗争,把原文的抒情和乐趣完整地表现出来,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
在高峰的翻译中,简爱的思想观念、其不断追求自由的精神行为,以及其在处理家庭关系时的自我探索,都被高峰用犀利的文字表达的淋漓尽致,可以说,在《简爱》的中译本中,高峰的译本可以被认为是最具艺术气息的译稿。
三、比较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姚若龙译本和高峰译本在译者所挑选的文本,以及翻译时所用的语言方式上都有所不同,从而把原文传达得更加明晰,让读者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并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夏洛蒂勃朗特的文学精神。
《简·爱》两个中译本之评析
《简·爱》两个中译本之评析
《简·爱》是英国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在国内有多个译本,且在语言表达和艺术风格上都各有千秋.本文以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出版的由祝庆英翻译的译本和*文学出版社1990年出版的由吴均燮翻译的译本为例,从语言的搭配、释义的选择和文化意义的差异三方面来对比评析两个译本语言剖析的准确*;以民谣、对话和场景描述为例来对其风格移植的贴切*来进行比较评析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下《简爱》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三、意识形态的对比分析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通过主人公的经历来表达对自由、独立和平等 的追求。在两个中译本中,这种意识形态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体现。例如,在 原著中,简爱在面对罗切斯特的求婚时,表达了自己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我要求不高,只要求平等”。在祝庆英译本中,这句话被翻译为“我没有别 的要求,我只要求公正”
四、对比研究
1、女性形象的再现:王佐良版更倾向于直接翻译原文,保持了爱玛的独立和 聪明;而孙致礼版则更注重本土化,将爱玛的形象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使得 她更贴近中国读者的理解。
2、女性主义元素的传递:两个版本都传递了奥斯汀的女性主义思想,但在孙 致礼版中,这种思想得到了更明显的体现。例如,在处理爱玛的独立思想和女 性地位问题上,孙致礼版更能体现出奥斯汀的女性主义精神。
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翻译过程中的性别问题,主张通过翻译来塑造和反映女 性形象,维护女性权益。在《简爱》这部小说中,女性主义翻译理论的影响体 现在对原著中女性角色的塑造、语言选择以及意识形态等方面。
一、女性角色塑造的对比分析
在《简爱》中,夏洛蒂·勃朗特塑造了一个顽强、独立、自信的女性形象—— 简爱。在两个中译本中,这个形象的塑造得到了较好的保留。例如,在黄源深 译本中,“我什么也没有,但我有生命和灵魂”这样的原文被翻译为“我什么 都没有,但我有着活生生的灵魂”。这样的翻译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意思,同 时也强调了简爱的独立性格。
简立刻去向他倾诉衷情,两人终缔良缘。后来,罗切斯特在伦敦医好了一只眼 睛,和简·爱生下了一个男孩。《简·爱》中简·爱的人生追求有两个基本旋 律:富有激情、幻想、反抗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对人间自由幸福的渴望和对更 高精神境界的追求。该小说被多次改编成舞剧、舞台剧、电视剧和电影。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
浅论英汉译艺——《简·爱》两种中译本评析今天,语言的文字范式在不断发生变化,因此研究一个作品在不同文字范式之间的译艺就显得十分重要和有意义。
本文以著名英国现代小说家夏洛蒂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创作的小说《简爱》(Jane Eyre)为研究对象,重点对比分析两种中译本,进行浅论英汉译艺之探究。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简爱》的故事背景。
该小说原名Rose Eyre,首次出版于1847年,全书分为三部分,分别以18世纪英国的上流阶层、中产阶级和穷苦阶层的生活为背景,以女主人公简爱的命运为主线,记叙了一个从孤儿走向自立的故事。
《简爱》改写了欧洲古典爱情小说中的典型模式;叙事手法多样,叙述多层次;多彩的文字色彩和丰富的情感锤炼出简爱的坚强意志,表达了勃朗特独特的女性主义观点,使它在历史长河中流传不衰,被誉为“维多利亚时期最伟大的小说之一”(Victoria Period one of the greatest novels)。
《简爱》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出版成多个版本。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简爱》的两种中译版本。
其中,一种为夏家新编译永乐版,另一种为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
从译者的让译角度来看,夏家新的译本以简约汉风、文辞宏伟表现出夏家新对语言文字范式的熟悉,用词准确、叙述明确;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则采用更加平实的翻译风格,层次分明的叙述,体现了其对中文语言的把握。
在具体的文字译艺上,从句法结构来看,夏家新译本注重文字的宏伟感,句子长、结构复杂,颇多的比喻、典故,对读者有不小的挑战,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则更加注重阅读的轻松感,句子结构简单,添加了情节梳理和人物分析,以便读者更快地理解该作品的宗旨和意义。
此外,在词语的翻译上,夏家新版本有更浓郁的古典色彩,用词传神,也有过多的仿拟,使得故事的内容可能容易被中国读者所忽视;而浙江教育出版社版本为了使小说新而浓,充分挖掘英汉差异,不断激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简爱两译本研究
简爱两译本研究《简爱》是英国19世纪著名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
据不完全统计,自1935年第一个译本问世以来,在中国大陆《简爱》迄今已拥有40多个译本。
国内有关《简爱》和夏洛蒂勃朗特的研究概括起来集中在6个方面:(1)《简爱》心理与自然风光的描写;(2)《简爱》的故事情节架构;(3)勃朗特姐妹的生平与创作;(4)书中人物形象刻画及人物性格阐释;(5)与其他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与分析;(6)《简爱》不同译本的对比研究。
其中,关于译本对比研究主要就其语言、文化、意境传达、再现艺术手法和风格以及不同译者采用的翻译策略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力求对译文质量进行评估。
然而,迄今为止还没有人从阐释学的角度对不同译本语言的时代性进行过研究。
本文选取了《简爱》的两个译本———李霁野译本(简称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简称黄译本)———进行研究。
李译本于1933年7月完成,黄译本完成于20世纪90年代。
笔者认为,以前的译文对比研究中,有些文章虽然指出分析的是20世纪30年代的李译本,可实际参考的却是上世纪80年代李先生改过的译本,这样势必会影响其研究结果。
本文将用阐释学理论对比分析两个译本语言的时代性,并揭示隐藏在翻译背后的译者的前见,包括社会语言、文化环境和翻译思想在翻译过程中所起的决定性作用。
一、阐释学的衍生与前见理论阐释学的发展经历了古希腊“阐释学”、中世纪的“文献学”、施莱尔马赫(F.Schleiermacher)、狄尔泰(W.Dilthey)的“古典阐释学”,以及海德格尔(M.Heidegger)和伽达默尔(H.G.Gadamer)为代表的西方现代阐释学等几个阶段。
其中施莱尔马赫的“心理移情”方法和狄尔泰的“体验诠释学”本质上是“一种重建的解释学”(加达默尔1994:11)。
他们认为,为了清除理解的主体与理解的对象由于时间距离造成的历史隔阂,理解者必须不断地超越自身,放弃自己在一定的历史条件、文化条件下造成的偏见,以达到对理解对象正确、客观的把握。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差异比较
陈晨(1993—),女,硕士,研究方向:欧美文学。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差异比较陈晨(内蒙古师范大学文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1517)摘要: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
然而,作品中寓意深刻的用词、变幻复杂的句式、丰满生动的人物形象和巧妙紧凑的情节安排却也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
自1935年《简·爱》首次被译为中文后,国内先后出现了数个译本,其中以祝庆英译《简·爱》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两个译本最为出色。
本文比较了祝译本和黄译本在遣词造句上的差异,以及译本对原著的人物、环境、情节还原上的差异。
关键词:简爱;译文比较;原著还原;差异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71(2019)03-0088-07集宁师范学院学报/May.2019/No.3《简·爱》是19世纪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所著的一部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具有很浓的自传特征。
作品仅仅凭借其曲折离奇的情节、流畅优雅、感人肺腑的语言、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环境营造等独特魅力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这部绝代巨著自面世以来就受到了各国翻译家和学者的推崇,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
从国内来看,《简·爱》也有多个译本,最脱颖而出的就是祝庆英翻译的《简·爱》(上海译文出版社,以下简称祝译本)和黄源深翻译的《简·爱》(译林出版社,以下简称黄译本)两个译本。
众所周知,一个译本的评判标准是看该本是否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而达到优美境界。
由于汉语和英语分属不同语系,很多情况下,一个英文单词在汉语中可以翻译成多个同义词,而在汉语中,同义词之间又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
本文一方面将通过对比祝译本和黄译本在语法结构,以及对原著的人物形象还原、环境氛围营造和情节设置的角度,比较研究得出哪一译本更忠实于原著。
《简·爱》两本中文译本翻译策略比较
《简·爱》两本中文译本翻译策略比较作者:肖纯雷莺莺来源:《文存阅刊》2018年第15期摘要:本文将通过对祝庆英及吴钧燮译本进行比较,浅析在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视角下文学翻译的策略选择。
关键词:《简·爱》;翻译策略;文学翻译一、祝庆英与吴钧燮《简·爱》中译本介绍(一)祝庆英中译本简介祝庆英译本《简·爱》于1980年改革开放之初出版,第四次翻译高潮在此时出现。
当时译者希望译出优秀、忠实的作品,以填补我们在引进外国文化上的十年空白。
祝庆英的《简·爱》就是其中优秀的译作之一。
祝庆英译文富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恰当地运用拟声词来刺激读者产生想象。
例:It would wail in its cradle all night long not screaming heartily like any other child, but whimpering and moaning.整夜在摇篮里呜咽,不像任何别的孩子那样痛痛快快地号叫,而是呜呜咽咽、哼哼唧唧。
祝译本使用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丰富。
(二)吴钧燮《简·爱》中译本简介吴钧燮译本于1990年出版。
吴译本见证了经过十年改革开放,我国对外国文化与文学有了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
与祝译本相比较,吴译本修改了带有“文革”印记的词语,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与进步的翻译理论融汇变通,为原文中许多西方文学增加注释,语句更流畅,更具文学可读性。
吴钧燮译本出现时,新文学系统规范已建成,译者更注重译本的可接受性,因此吴钧燮多采用归化的翻译策略。
二、翻译策略简介翻译策略是翻译研究过程的中间环节,是连接宏观理论和翻译实践的桥梁,贯穿于整个翻译过程。
本文将着重从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与意译(free translation)角度对比分析祝庆英与吴钧燮《简·爱》中译本。
奈达提出的“形势对等”(formal equivalence)与“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在本质上与意译和直译是一致的。
《简·爱》两种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简爱》两种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高颖;曹钰敏;朱丹妮【摘要】作为英国文学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简爱》以其抒情浪漫的语言受到中国读者的欢迎,并凭借其提倡自由平等的社会意义推动着中国女性意识的觉醒.《简爱》众多中译本虽主题相同,但因语言与交际概念的变化,语言风格千差万别.本文将从词语、句子、段落三个层次对《简爱》两种中译本——李霁野译本和黄源深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比较,以探求译者不同的表达习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翻译手法对译本语言风格的影响.【期刊名称】《开封教育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39)003【总页数】3页(P59-61)【关键词】《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作者】高颖;曹钰敏;朱丹妮【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公共课教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南通大学杏林学院人文学部,江苏南通 22619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315.9;I046《简爱》塑造了一个敢于斗争、争取平等的女性形象,在她身上所体现的自尊、独立、勇敢的女性特征与追求尊严和爱情的价值观,迎合了当时主导社会的男性对于女性的期望。
其蕴含的女性斗争精神与民主意识,第一次将英国文坛乃至世界文坛的目光转向女权这个主题。
1847年《简爱》出版后,世界范围内的文学译者将《简爱》引介到各国。
1927年,由伍光建节译的《孤女飘零记》标志着《简爱》中译本的开端。
此后,《简爱》在中国译界掀起潮流,截至2016年,《简爱》仅中文全译本就多达三十部,与其相关的中文节译本、编译本、缩译本更有百余部,《简爱》也毫无疑问地成为中国人最为熟知的外国文学作品之一。
翻译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
译者翻译文学作品,是将不同语言符号进行转述。
由于译者所处的时代背景、性别、知识储备以及所采取的翻译手法各不相同,《简爱》不同的中译本在语言风格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
从_简爱_的两中译本对比看文学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
摘要:文学翻译不仅要忠实通顺,更要体现文学语言的创造性和艺术性,突出原作的创作风格和意境。
而异化法和归化法则体现了是以接近原语还是接近目的语为目的的差异。
本文通过《简爱》两中译本进行分析,探讨这两种方法在文学翻译中的运用,以期对文学作品的翻译有所启示。
关键词:风格;意境;目的语1引言文翻译与一般文体翻译不同,因为文学语言的特点是创造性、形象性和艺术性。
文学翻译除了要忠实通顺、明白晓畅外,还要“把原作的艺术意境传达出来。
”[1]而在复杂的文学作品翻译的活动中,不仅仅涉及语言转换,也涉及到不同文化间的转换。
因此如何使文学翻译最大程度地接近原作,并准确地传达出原作的意境和创作风格是文学翻译的关键。
目前,在翻译界流行两种理论,一种是异化法,另一种是归化法。
异化主张接近原语或原文作者,而归化则认为应接近目的语和译文读者。
笔者认为文学翻译应用那一种理论应该结合作品的各种因素,如作者生活背景或意境或审美因素等。
《简爱》作为一部脍炙人口的英国小说,在世界文坛享有很高声誉。
目前在我国存在诸多译本,其中较为流行的有祝庆英译本和吴均燮译本。
本文试图对这两中译本进行语言和文化层面对比,分析其所采取的翻译策略的异同,探讨异化和归化理论是如何在翻译实践中得以运用的,也希冀对文学作品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启示。
II异化和归化理论异化派代表为美国学者韦努蒂,他提出“翻译在目的语文本中,在风格和其他方面要突出原文之异”,“其目的是要发展一种翻译理论和实践,以抵御目的语文化占指导地位的趋势,从而突出文本在语言和文化的差异”[2],这样可最大限度地保留原作的特有“风味”,同时还可引进特有的表达方式,丰富译语国家的语言和文化。
归化派的代表人物为美国的翻译家奈达,他提出了“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贴切而有最自然的对等语来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其次是文体。
”[3]归化法要求译者应接近译语读者,强调“译文的表达方式应是完全自然的”[4],原语中的语言文化现象不应强加于译文读者,可采取“功能同构”的解决方法,即可以采用符合译语习惯的表达方式。
浅析《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
浅析《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张玉琴甘肃省武威职业学院,甘肃武威733000[摘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品之一,一直以来深受全世界人民的喜爱和欢迎,其中,在整部作品中语言结构完整,文章思想突出,显示出作者独特的语言创作风格,用衔接紧凑的中心内容和语言风格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在给人们带来阅读享受的同时,也给翻译家带来了一定的作业难度,现阶段,我国《简·爱》的翻译主要分别为李霁野与祝庆英两种译本,其中,译本语言一直以来都是翻译家需要面对的难题和讨论的重点范围,将这两种译本的语言风格进行全方面的解析和比较,有助于帮助读者更深层次的掌握全书的文化价值和语言魅力,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本文将对《简·爱》两种译本语言风格比较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简爱;译本;语言风格;分析[作者简介]张玉琴(1965-),女,汉族,河南省舞阳市人,文学学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与文化研究。
前言:《简·爱》作为一部在世界文化历史中都比较著名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都是文化爱好者和研究学者讨论的热门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英国阶级文化特征的作品。
其中作者对女主人公简爱赋予了更多的人物特征,具有一定的人物革命精神,整篇作品中作者用巧妙的语言描写以及用细腻的手法塑造了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主人公在当时资本阶级发展背景下,勇于反抗,敢于斗争不屈服于命运的妇女精神。
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与读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拉近了读者与书本之间的距离,吸引了众多文学爱好者的注意和目光,可见《简·爱》在整个外国名著研究中具有一定的研究地位。
一、选择的语言小说作品中的语言词语就像一个个散落的珍珠,只有将其全部完整的连接在一起,才能够更深层次的表达出作品中的语言含义和文学魅力,可见,在语言的内容上翻译者就要根据自身的风格特色,围绕整部作品的中心含义,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真正含义。
对《简爱》两种译本的比较
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摘要:本⽂⽐较了分别诞⽣于30年代和90年代的两部《简爱》中译本,⽬的在于揭⽰不同的社会⽂化环境是如何作⽤于译者对词汇的选择的。
关键词:社会⽂化环境;译者选词 Social-cultural Context and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A Comparison of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Abstract:This paper compares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which were produced in the 1930s and 1990s respectively. The purpose is to see how social-cultural context works on 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Key Words: social-cultural context;the translator's choice of words. ⼀、翻译是⼀定社会⽂化框架内的决策过程。
尽管翻译活动包含了⼀系列的语⾔转换,但从本质上讲,它也是⼀项社会活动和⼼理活动。
翻译之所以成为每个社会中必须的活动是因为它具有实⽤的功能。
翻译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化背景下,功能也不尽相同。
因此,译者⽆法避免这样的问题:翻译什么、何时翻译、如何翻译以及为谁⽽翻译。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译者必须了解翻译的功能以及他/她所处的社会背景。
翻译过程中的选择包括以下⽅⾯:⽂本的选择(即翻译的主题),翻译⽅法(是全⽂翻译还是部分翻译,采⽤归化抑或是洋化的⼿段),语⾔风格以及具体词汇的选择。
《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
《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作者:钟璐瑶王越来源:《神州·中旬刊》2019年第03期摘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在我国,《简·爱》有很多译本,本文从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的角度对祝庆英的译本和黄源深的译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简·爱》翻译;译本比较;直译;意译一、背景介绍1.1 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1.2 译者简介祝庆英,著名翻译家。
从1953年起,先后在平明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文艺出版社任外文编审。
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毕生耕耘于外国文学翻译事业。
70年代,两眼深度近视,仍孜孜从事《新英汉辞典》的编辑工作,白天校订别人的译稿,晚上精心翻译外国文学名著。
主要译作有《简·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黄源深,1940生于浙江新昌,大学毕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简·爱》两个中译本的比较
二、 政治 、 历 史 意 识 形 态 对 译 者 措 辞 的 影 响
2 0世 纪 初 的 中 国 正 处 于 社 会 运 动 时 期 , 帝 国主 义、 封 建 主 义 和 官 僚 资 本 主 义 三 座 大 山 压 迫 着 中 国 人 民 。当 时 的民众 为 了建 立 一个 新 的社 会 制度 , 与 旧 的社会 制 度进 行 了不屈 不 挠地 抗争 。 因此 , 李霁 野 译本 中包 含许 多 具有 较 为 强烈 革命 色 彩 的词 语 , 如“ 服从 ” 、“ 屈服” 、“ 反抗 ” 等, 这 些 词 语 都 富 含 当
着 非 常 显 著 的 地 位 ,作 者 是 1 9世 纪 英 国 女 作 家 夏 洛蒂 ・ 勃 朗特 ( C h a r l o t t e B r o n t e , 1 8 1 6 - 1 8 5 5) 。《 简・ 爱》 是 一 部 从 孤 苦 童 年 到 幸 福 生 活 的 自传 , 成 功 塑 造 了一 个 敢 于与 命 运抗 争 、 追 求个 性 独 立 和敢 于 争
时 间上 有 一 定 的跨 度 , 相差六十多年 , 其 译 法 大 相 庭径 , 各有 特色 。
一
年代 , 现 代 读 者 的 审 美 趣 味 和 价 值 取 向 随 着 时 代 的 变迁 而 不 断变化 。黄 的措 辞 平 和而 细腻 , 力 求 灵 活
准确 。
例 1 :“ Yo u mu s t r e g a r d me a s a p l o t t i n g
关键 词 : 意识 形 态 ; 直译 ; 意译
中图分 类 号 : H 3 1 5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2 0 9 5 — 6 5 8 4{ 2 0 1 3 ) 0 6 — 0 0 6 9 — 0 3
《简·爱》中译本之比较
2012.11学教育27《简·爱》中译本之比较——以李霁野和黄源深译本为例王慧娟(湖南工业大学,湖南株洲412000)[摘要]《简·爱》以其优美的文字和深刻的思想内容唤醒了众多女性的独立意识,在英国文学史上有着十分深刻的影响。
《简·爱》也被翻译成众多版本流传至今,一直以来众多的《简·爱》中译本备受关注。
不同的版本有着自己的特色,本文选取了李霁野和黄源深的两个版本,从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个版本的主要特色。
[关键词]《简·爱》;中译本比较;翻译方法;艺术风格一、两个中译本的主要介绍《简·爱》出版之后受到广泛的欢迎,对于《简·爱》的中译本也受到了相应的重视。
目前我国主要有影响的的《简·爱》中译本主要有祝庆英本,李霁野本,黄源深本等。
李霁野先生出生于上个世纪初,在鲁迅先生的影响下从事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传播工作。
对于《简·爱》的翻译,李霁野先生忠实于原著,主要采用直译的方法对原文进行翻译,采用简练的语言对原著做了最真实的再现。
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的差异,中西方文化的不同致使一些语言读来比较生硬拗口。
但是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在整体上是比较流畅优美的,李霁野先生的译本是当时社会中中国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译文版本,在当时的《简·爱》中译本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晚于李霁野先生的译本,同李霁野先生的译本不同,黄源深先生的译本主要采用了意译的方式对原著进行翻译。
黄源深先生的译本读来优美流畅,对于原著整体意蕴的把握十分独到。
如果运用绘画理论进行评价的话,李霁野译本是形似,而黄源深译本则是神似。
这两种译本都有着作者独到的见解,对《简·爱》的流传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两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比较对于《简·爱》这样一部有着巨大影响的英语文学作品来说,它的译本是会受到很大的关注的。
《简·爱》是由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花费了一年的时间完成的。
《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
68语言研究《简·爱》的两个译本比较钟璐瑶1王越21上海海事大学;2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摘要:《简·爱》是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长篇小说,是一部现实主义经典作品,也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作品。
作品成功塑造了一个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在我国,《简·爱》有很多译本,本文从翻译风格和翻译方法的角度对祝庆英的译本和黄源深的译本进行比较。
关键词:《简·爱》翻译;译本比较;直译;意译一、背景介绍1.1 作品简介《简·爱》讲述了女主人公简爱在各种磨难中,敢于坚持自我,不断追求自由与尊严,最终获得幸福的故事。
语言简洁生动,极具艺术魅力。
作者创作《简·爱》时的英国已是世界上的头号工业大国,但英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改变,依然处于从属、依附的地位,女子的生存目标就是要嫁入豪门,即便不能生在富贵人家,也要努力通过婚姻获得财富和地位,女性职业的惟一选择是当个好妻子、好母亲。
以作家为职业的女性会被认为是违背了正当女性气质,会受到男性的激烈攻击,从夏洛蒂姐妹的作品当初都假托男性化的笔名一事,可以想见当时的女性作家面临着怎样的困境。
而《简·爱》就是在这一被动的背景下写成的。
1.2 译者简介祝庆英,著名翻译家。
从1953年起,先后在平明出版社、新文艺出版社、文艺出版社任外文编审。
精通英语、西班牙语,毕生耕耘于外国文学翻译事业。
70年代,两眼深度近视,仍孜孜从事《新英汉辞典》的编辑工作,白天校订别人的译稿,晚上精心翻译外国文学名著。
主要译作有《简·爱》,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
黄源深,1940生于浙江新昌,大学毕业,1961年参加工作,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教师,澳大利亚悉尼大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外语系主任,澳大利亚拉特罗布大学客座教授,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澳大利亚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现为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教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r
the two translators
are
unconsciously,would base
certain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they should do and how the translation help
from
reproduction of the langu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ialogues,since in fiction there is always
a
contrast
uses
between the styles
of narrative
language--the language--the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瑚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I’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
意。
学侥论文作者签字:焘园龚壤签字日期:如萨∥月/2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奉学协论文作着完全了解盒罂!:些厶堂育夫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育权保留
并向国家有笑部fj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投—金
通过对比研究,作者发现两位译者采用了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原文,从而使译 本产生了不同的效果。文学翻译是一种再创作。其最高标准是实现语义和风格最切近最自
然的对等统一。虽然由于英汉语言的差异,绝对的对等是不可能的,但最切近最自然的对 等翻译应是译者不断努力的目标。
关键词:对等意义风格方法文学翻译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Abstract
Since its publication in 1947,Jane毋∥P,Charlotte Bronte’S best literary production,has been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of all English novels.
to
on
which my dissertation iS based and his meticulous supervision and
him
for
invaluable suggestions that have saved this dissertation from many possible blemishes and shortcomings.This dissertation owes its present form
absolute equivalence is impossible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translation is the
aim
that
traDSlators must seek.
Firstly,according
tO
the translating principles of semantic equivalence
a
and stylistic equivalence,this dissertation makes
systematic and detailed
are
comparison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Jane Eyre,which
to
him for
hiS detailed and critical comments.To him.I owe much more than words.
Likewise,I express my heartfelt gratitude to all my beloved teachers in the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Economics of 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especially to Professor Ren Jingsheng,Professor Lin Yupeng,Professor
During
the
comparison
of
meaning
transference,this
dissertation
combines Mr.Liu Miqing’S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eaning with some semantic and pragmatic theories to evaluate whether the types of meanings transferred in the two translations and analysi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8l L些厶堂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论文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Ⅲ影
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斛密后适州本授权{})
学位论文作青签名:起设1陡
签字日期:加务∥月/2目
学位论文作者坫业后去向: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Ⅵ冬 u州
替醐嘲年易 月护
电话 邮编
devices.All with rich
features,like the syntactic structures
information,diverse
and elegant language,distinguish the novel from others
and meanwhile pose great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Jane Eyre
作者姓名 学位类型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导师及职称
赵堪瑾 堂迓亟± 墓语垂直塞堂 翻逢堡迨皇塞践
睑塞楼
数援
2006年6月
《简爱》两种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translated by
Zhu Qingying and Huang Yuanshen respectively.The translation critique goes forward from two aspects:meaning transference and style transference.
tO are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semantic
As version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tO
the transference of the style,this dissertation compares the tWO two aspects。——reproduction of the narrative language and
language the writer
to tell the story,and of conversational
language the characters
use
in their dialogues.
Secondly,the translation methods adopted by compared.All translators,whether consciously their work
摘要
《简爱》,夏洛蒂・勃朗特最优秀的一部文学作品,自一八四七年问世,就被看作是英 国小说中最受欢迎的一部。其结构娴熟,主题隽永,语言完美,出神入化,表现了作者高 超的艺术技巧和语言天赋。正因为其语言风格独特,用词寓意深刻,旬式变幻复杂,形式 多样,人物语言‘丰富高雅,造成了翻译的复杂性和困难性。因此对该作品的翻译研究对整 个文学翻译研究有着一定的实用价值。
语言的再现。因为在小说中,叙事性语言和对话语占是原作风格的重要体现。这两方面的 移译是评价译本是否再现原作风格的基本依据。
其次,对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在翻译实践中,每个译者都有一些 指导原则,区别在于自觉与不自觉。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译者选择怎样来翻译作品。研 究译者的指导思想和翻译方法对评价译本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根据异化法和归化法 这两种/1i同的翻译方法,本文对两位译者所采用的翻译方法进行了比较。
US
principles,translators decide what should be
done.A careful study of the translators’principles will
examine their translations.Thus the two different methods adopted by the two translators will be compared according to two different translation methods, that is foreignization and domestication.
Special thanks
are
given to
Professor Yu
Jialou,my
supervisor,who
coached me with great patience both in class and in personal communication and instructed me with his expertise constructed.1 am grateful
a
In this novel,Charlotte Bronte displays flexi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