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

合集下载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分解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分解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冷兵器时代,绝大部分战争都是近距离的白刃战,天气、地理等自然因素对战争影响甚大,到火器时代甚至到现代战争中,地理地势,山关要塞在战争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有时一个要塞甚至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

因此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在战争中对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势的运用,并且对其加以改造,建关设塞,修城筑墙来构筑防御措施。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关中是指今天的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

“关中”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战略色彩的说法,意为四关之中,四关为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

1.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即后来的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历经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至东汉末始称潼关。

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楚、赵、韩、魏、燕合五国之力伐秦,攻函谷关不下。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如今的关塞已不见昔日烽火,惟有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散布于此。

2.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这里山势险峻,自古为“川陕咽喉”。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秦汉时期(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关口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关口

回眸历史,带你了解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十大关口一、居庸叠翠-居庸关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天下九塞”之一,“太行八陉”之八,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西山夹峙,下有巨涧,悬崖峭壁,地形极为险要。

居庸关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形势险要,东连卢龙、碣石,西属太行山、常山,实天下之险。

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

为北京西北的门户。

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

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

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

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其下穿以梯形园劵道。

雕饰繁缛。

门道两笔浮雕四天王像及各族文字经文咒语等。

门上相传原立甁式塔三座,今已不存,为我国建筑中之精品。

二、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山海关,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千米处,是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中国险要关隘

中国险要关隘

函谷关:今河南灵宝东南.战国最重要著名的关口,函谷关西称关中--是当时秦的统治中心.函谷关东称关东.函谷关东南既是著名的肴山,二者并称肴函.人称"肴函之固,金城千里.''武关:今陕西丹凤.是当时的交通要道,秦曾多次出武关攻楚.武关西北至咸阳,东至宛(今河南南阳)羊肠坂:今山西长治东南,又称屯留道,因道路曲折似羊肠而得名,是太行山上的要道.井陉关:今河北石家庄西北,秦就是在此处大破赵军,进而灭赵.博关:今山东淄博南,齐国南部重要关缢.召关:今安徽和县北,地势并不险要但当时是吴楚国界,吴子婿夜出召关,一夜头白.1.居庸关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

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

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

三国时称西关。

北齐时改为纳款关。

唐代没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

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

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

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2.玉门关古代关隘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北。

此关北依天山余脉,南接阿尔金山,为中国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门户。

为汉武帝开辟河西后所置。

前108年,汉将赵破奴破车师国,前104年,李广利两伐大宛国均由此关出师。

3.嘉峪关古代关名。

在今甘肃省嘉峪关市西。

此关南屏祁连山,西北靠嘉峪山,两山夹峙,北大河横贯其间,为古代肃州(今甘肃省洒泉市)西北门户和河西走廊西端之咽喉。

明正德年间,即倚此关抵御吐鲁番东侵。

4.仙人关古代关隘名。

在今甘肃省徽县东南。

此关西临喜陵江,南接略阳北界,北有虞关紧接铁山栈道,是关中、天水进入汉中的要地,也是由陕入川的重要咽喉。

1134年,宋将吴玠军在此据险坚守,大败金兵,使金军南下的企图破灭。

5.阳关古代关名。

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因居玉门关之南而得名,与玉门关同为西汉通往西域的交通门户。

宋代以后,随着中西陆路交通的逐渐减少,关址渐废。

6.天井关古代关名。

中国四大天下雄关要塞

中国四大天下雄关要塞

中国四大天下雄关要塞一:函谷关。

函谷关是我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我国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位于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因西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

这里秦置关、汉置县,以后的封建王朝,无不在此设防。

虎牢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

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三英战吕布更使其名声大震。

古称天下雄关,为蜀道中最险要的关口。

剑门有72峰,高大险峻,关的两侧是青石峭壁,只中间有50公尺宽,2公里长的一条孔道,公路恰从其间通过。

有“一夫挡关,万夫莫开”之说。

二:山海关。

山海关也指山海关区,又称榆关、渝关、临闾关,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素有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与“天下第一关”、“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三:雁门关。

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以“险”著称,被誉为“中华第一关”,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

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雁门关关城踞于雁门山雁门之口,距山西省代县西北的20公里。

城周长1公里余,墙高2丈。

石座砖身,形势雄固。

有关门三座,即东门、西门和西门外的一座南北向小北门。

四:潼关。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水经注》载:“河在关内南流潼激关山,因谓之潼关。

”始建于东汉建安元年。

潼关是关中的东大门,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居中华十大名关第二位,素有“第一关”的美誉,乾隆皇帝游历帝国大好河山,行至于此,也不免感慨潼关之险峻,并于城楼外横额上留下“第一关”的鎏金御书。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中国重要古关隘分析及图解

中国重要古关隘分析及图解

中国重要古关隘分析及图解6. 陇山关隘陇山位于陕北和陇西的分界线,南起秦岭渭河之北,北至宁夏南部。

从军事角度讲,陇西地势高于关中,有数条通道可以穿过陇山居高临下攻击关中,而陇西本身还盛产好马强兵,当年统一六国的秦人即是发源于陇西,所以陇西对关中的安全极为重要。

当年诸葛亮北伐,经常走陇西从西向东攻击关中,一是汉中-陇西-关中路线虽长,但是道路要好走得多,易于用兵;二是诸葛亮希望拿下陇西,形成对关中的西路陇西和南路汉中的两路夹击的形势。

从经济角度讲,陇山古道即是古丝绸之路的东段,从汉朝到隋唐,陇山古道上运送茶叶,丝绸,陶器的车马,络绎不绝。

陇山从南至北有数条古道,比如秦人走廊,关陇大道,番须道,鸡头道,瓦亭道,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关陇大道。

6-1大震关渭河有一支流叫千河,发源于陇山北部,从宝鸡陈仓区注入渭河,从陇县沿千河河谷向西北,经过固关,再由固关沿峡谷上陇山,经过大震关,老爷岭,再从陇山西侧下山达马鹿,再过恭门,秦安,到达天水,即为关陇大道。

而大震关就是在陇山顶老爷岭东侧,由山下峡谷上来,山顶东侧的峡谷尽头的一块空地上。

以下是大震关立体图以下是过老爷岭向西下陇山,山坡上的高山草场,陇西自古出好马6-2安戎关:关陇大道从甘肃恭门开始分为北中南三线,大震关所在的为路况最好的中线,经过固关到达陇县,而北线为恭门-羊肚子滩-秦家源-固关镇-陇县。

南线为恭门-马鹿-长宁驿-咸宜关-陇县。

其中南线地形最为险要难走,而北线和中线,在到达陇县之前的必经之地都是固关镇。

大震关设于汉代,其位置在陇山顶,唐朝时,政府有感于大震关在山顶,取水生活等均有不便,改设关口于现在陇山下的固关镇,称安戎关。

大震关改称为故关。

以下是安戎关立体图,从立体图可以看出,安戎关地势虽比大震关低,却扼守交通要道咽喉,且有大片的平地,利于驻兵,取水生活也方便的多。

6-3咸宜关:关陇大道的南线为恭门-马鹿-长宁驿-咸宜关-陇县。

从咸宜关经过-崖付沟马鞍子-骆驼巷-鬼门关-蔡子河-出陇山至长宁驿,再从长宁驿至马鹿,从马鹿开始,和关陇大道中线汇合。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

中国古代30个著名关隘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上,拥有过很多著名的关隘,还在这些关隘中留下了一幕幕多彩的、波澜壮阔的篇章。

下面咱们就系统的把我国历史上有名的“关”逐一的梳理出来,看看都有哪些:1、函谷关。

因其位于历史上中原地区与关中平原的交通要道上,发生过很多有名的战争和故事,所以此关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和秦代时的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市西,东有崤关,西有潼关,有路如槽,深险如函,故名函谷。

《战国策・秦策》称:“秦西有崤函之固,车不得方轨,骑不能并行。

”汉武帝时将秦关移到新安县东北,是为汉代函谷关。

2、潼关。

和函谷关一样,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关隘,战国秦汉以来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

潼关位于今天的陕西省潼关县,因近潼水而得名,古代名为桃林塞,为关中的东大门。

潼关在历史上的影响比函谷关深远,其重要性在于延续时间长,历经战国、秦、汉、唐、宋、元、明、清至民国都得到不断整修。

而历史上发生在潼关的战争更是难以计数。

三门峡水库修成后,潼关城砖被拆除,仅剩土垣。

3、大散关,位于今陕西宝鸡市西南,为历史上控扼秦蜀交通陈仓故道上的咽喉之地。

早在蜀汉时期,大散关多次为蜀军占据,宋代宋金之间也不断在大散关附近征战。

今川陕公路、宝成铁路由此经过,关下立“古大散关”碑。

宋代陆游有“楼船夜雪瓜洲,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流传至今。

4、武关,位于陕西丹凤县东20公里商山谷中,与潼关、萧关、大散关合称秦之四塞。

早在战国时武关就是从东南出人关中的重要险口,历史上从战国经汉唐明清都有在此关附近征战的记载,刘邦、黄巢、李自成都在此留下了足迹。

5、玉门关,汉武帝所置通往西域的重要关联署,因从西域输人和阗玉石由此道经过而得名。

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东南离教煌80公里。

现玉门关古城堡已被沙漠环绕。

在汉玉门关东20公里,有大方盘城,为汉晋时期的军需仓库。

唐代玉门关东迁今瓜州县双塔堡,但遗迹已经难以辨认。

玉门关为汉唐西北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关险,汉代为都尉治地,军事征战和商旅往返不断,历史上留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愿将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等名句。

中国十三大著名关隘

中国十三大著名关隘

中国十三大名关“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行走在历史上有名的雄关险隘,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狼烟滚滚、旌旗猎猎、号角声声、马蹄阵阵的壮观场面------十三大名关之一:居庸关居庸关是位于北京昌平县北,距北京市区约50公里的一座关隘,关城建筑在一条长达15公里的深谷中,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长城沿途的险要关口,旧称军都关。

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间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在居庸关的中心位置,有一座建于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的全用汉白玉砌成的“云台”,雕刻异常精美。

现存“云台”高9.5米,东西长26.84米,南北长17.57米。

台顶四周设有石护栏和用以排除积水的龙头。

台座中间,南北向开一券门,其券洞为半五角形折角拱券,中可通马车。

券洞及券面雕有卷吐花、迦楼罗(金翅鸟)、大龙神等造像,洞内两壁刻四大天王造像和《陀罗尼经咒》、《造塔功德记》。

而这部经文和表记则是以梵、藏、汉、西夏、维吾尔、八思巴六种文字题刻。

券顶正面雕以曼陀罗纹五撰,两侧斜面雕造形生动的尘佛10尊,而佛与佛之间则饰以小佛像,以实其间,其数量有千尊之多。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与首都北京相距300余公里,又称之为“榆关”或“渝关”,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万里长城沿燕山山脉蜿蜒绵亘而下,绕经角山,与大海相接,气势磅礴,自古以来即成为险要关隘,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山海关筑建于明朝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山海关城位于山、海之间约8公里的夹道之间,由七座城堡、十大关隘和万里长城上众多的敌台、墩台组建而成,将山、海、关融成一体。

关城为四方形,设四门:东门镇远,西门迎思,南门望洋,北门威远。

门上均筑城楼,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环城一条宽17米,深8米的护城河,城的中心位置筑有钟鼓楼。

中国十大雄关

中国十大雄关

中国十大雄关常言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关隘多位于要道及险阻之处,为天下至险、兵家必争之地。

如今则成为名胜古迹,供人们游览欣赏,发思古之幽情。

著名的十大雄关,更是居雄奇险要之首,令后人难以忘怀。

01,山海关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山海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东北15公里处,因位于山海之间而得名。

这是东北与华北相接的咽喉要冲,是万里长城起点的第一道雄关,号称“天下第一关”。

“天下第一关”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字为楷书,笔力苍劲浑厚,与城楼风格浑然一体,堪称古今巨作。

02,潼关重关踞天险,三辅重神京。

潼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北临黄河,南踞山腰。

潼关设于东汉末,当时关城建在黄土塬上,隋代南移数里,唐武则天时北迁塬下,形成今日潼关城旧址。

因为潼关地处黄河渡口,扼长安至洛阳驿道的要冲,是进出三秦之锁钥,所以成为汉末以来东入中原和西出关中、西域的必经之地及关防要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畿内首险”、“四镇咽喉”、“百二重关”之誉。

03,武胜关一道开南北,千寻峙古今。

武胜关,中国古代大别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重要隘口,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分水岭。

北屏中原,南锁鄂州,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雄踞于峡谷之中,地处险要,扼控整个通道。

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城墙坚固,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04,友谊关中越兄弟情,一关紧相连。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18公里处,原名镇南关,附近是崇山峻岭,关藏山谷深处,为西南边防重镇。

友谊关设于汉代,遭受摧毁复又重建,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至今正常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边贸交易,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关楼名“友谊关”为陈毅元帅亲笔提写,整座关雄伟壮丽,是广西一大旅游胜景。

05,嘉峪关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

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十大名关记忆口诀一、引言名关是指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关隘。

这些关隘不仅是历史上交通运输的重要通道,也是我国古代军事防御的重要一环。

由于这些关隘的存在,历史上的许多战争和政治事件都与它们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学习和掌握这些名关的历史和地理位置,不仅是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途径,也有助于提高我们的地理知识、历史素养和文化水平。

为了便于大家记忆这些名关,以下列出了“十大名关记忆口诀”。

二、十大名关记忆口诀1. 山海关:东北之门,长城第一关。

2. 峡口:岷山陕地,南北通衢。

3. 潼关:秦岭天险,武关门户。

4. 函谷关:商周名关,险阻非常。

5. 襄阳:使南北通途,水陆交通。

6. 江陵关:峡江重要口,三国鼎盛。

7. 彝陵关:汉武西南,蜀汉交通。

8. 江州:长江第一,三国争夺。

9. 瓠关:陇右要塞,西北重地。

10. 襄平口:辽东要道,烽火连天。

三、每个名关的介绍1. 山海关:山海关位于辽宁省北部,东跨渤海、西濒长城,是长城的第一关。

这里是明朝时期边防重镇,也是抗击外敌的重要军事据点。

2. 峡口:峡口是岷山陕地南北通衢的重要关口,位于陕西紫阳县和宁强县之间,与洛阳相连。

历史上,峡口是盘踞在岷山南麓的民族英雄张骞出使西域之路的必经之地。

3. 潼关:潼关是陕西省西安市的一个县级市,位于黄河南岸,秦岭北麓。

潼关古城是武关的门户,也是一处风景优美的古城遗址。

4. 函谷关:函谷关是中国古代的一个著名关口,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洛阳区境内。

这里是商周时期的名关,在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5. 襄阳:襄阳位于湖北省中游地区,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

襄阳是南北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商贾之所。

6. 江陵关:江陵关位于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部,紧邻长江。

江陵关是古代三国时期南征北战的重要战略关口。

7. 彝陵关:彝陵关位于陕西省汉中市略阳县境内,是一道峡谷,是中国古代交通要道之一。

这里是历史上川陕交通要道的必经之地。

8. 江州:江州是指四川省江津市,位于长江上游盆地中。

关中四塞: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

关中四塞: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

关中四塞: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关中本是一个极富战略色彩的说法,意为四塞之中。

四塞是一种笼统的说法。

关中周围大小关塞甚多,历代亦时有损益。

但地位重要者,则确为函谷关、武关、散关和萧关四座关口。

这四座关口控制着关中地区几个主要方向的出入通道。

闭关可以自守,出关可进取。

形势有利,就出关进取;形势不利,则闭关自守。

函谷关,即后来的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经历代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至东汉末始称潼关。

黄河自上游而来,纳渭水后折而向东,南北两岸有华山、崤山与中条山夹河而立。

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穿越华山和崤山北麓的山地,延绵数百里,极尽险阻。

函谷关即当道依险而立,控制着关中与中原之间的通道。

用“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来形容函谷关的险要一点也不过分。

周慎靓王三年(公元前318年,楚、赵、韩、魏、燕五国联军攻秦,攻函谷关不下。

秦兵出关反击,联军大败。

秦始皇六年(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合兵攻秦,进至函谷关,再次大败而还。

合五国之力,精兵、猛将、谋臣云集,面对函谷关天险,却无可奈何。

秦末,刘邦率军西伐关中,不从正面攻函谷关,而绕道入武关,不能不说是出于对函谷关天险的顾虑。

东汉初,天水的隗嚣谋割据陇西,部将王芫献策:“请以一泥丸,东封函谷关,图王不成,其弊犹足以霸。

”欲恃函谷之险,割据关陇。

东汉末,凉州诸将称雄关中。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讨汉中张鲁,凉州诸将以疑惧而反。

马超率众十万扼守潼关,曹操顿兵关前,久攻不克。

后来曹军北渡黄河,从上游南渡出马超军后,历尽艰险,才击破马超,略定关中。

东晋末,刘裕北伐后秦,取潼关、武关、蒲坂三路攻势,后秦以重兵阻潼关。

晋军经过苦战,才攻下关中,灭掉后秦。

其后,刘裕留其子义真镇守关中,自回南方谋代晋。

赫连勃勃欲趁此机会夺取关中,其谋士王买德建议说:“青泥、上洛,南北之险要,宜先遣游军断之;东塞潼关,绝其水陆之路,然后传檄三辅,施以威德,则义真在网罟之中,不足取也。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BY:Lin鉴于关塞之凌乱,故稍加整理(大而概之、不全)。

内容:十大名关+内三关+关中四关+拾零(标红字体为关塞的位置)一、十大名关(排名不分先后)+内三关1.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剑山、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2.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

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

中国十大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

南朝齐称武阳关。

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

清始称武胜关。

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

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武昌(今湖北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

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3.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万里长城十三雄关

万里长城十三雄关

万里长城十三雄关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军事性工程。

国家文物局曾于2009年首次公布明长城调查数据,中国明朝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

是世界十大奇迹之一。

据调查万里长城有多达200多个关隘在此小编选取了十三个比较有名的关口介绍给各位读者。

第一关:山海关秦皇岛山海关。

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明洪武十四年筑关设卫,因其依山襟海,故名山海关。

有“天下第一关”的美誉。

此匾额长5.19米,高1.5米,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萧显所书。

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古代文人墨客描写山海关的诗词也有不少下面就来欣赏一下古人眼里的山海关吧。

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

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

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

《出榆关》——戚继光前驱皆大将,列阵尽元戎。

夜出榆关外,朝看朔漠空。

《山海关》——黄洪宪长城古堞俯沧瀛,百二河山拥上京。

银海仙槎来汉使,玉关秋草戍秦兵。

星临尾部双龙合,月照平沙万马明。

闻道辽阳飞羽急,书生急欲请长缨。

《重登山海关城楼》——孙承宗甲胄诗篇少,乾坤戎马多。

幻仍看海市,壮拟挽天河。

塞上人先老,山头月奈何。

群雄骄语曰,一剑几经过。

《塞上曲送王元美》——李攀龙燕山寒影落高秋,北折榆关大海流。

马上白云随汉使,不知何处不堪愁。

《宿山海关》——函可重关犹未度,破衲早生寒。

大海依然险,危峦空白攒。

乡书万里绝,鼓角五更寒。

敢望能生入,回头仔细看。

《山海关》——闵的幽蓟东来第一关,襟连沧海枕青山。

长城远岫分上下,明月寒潮共往还。

《山海关》——魏源严城当子夜,百道起边声。

岛屿天风起,如闻鸭绿兵。

宁海城边衰草秋,残垒夕阳相向愁。

国旗拔去张欧帜,夷歌互答声啾啾。

哀哉庚子联军来,守将仓皇弃台走。

列强占借驻海军,防敌反为敌人有。

驱吾民众削台平,摧折危楼如拉朽。

山海关与老龙头戏水赏花寻海鸟,远听涛浪念曹操。

登临龙首关城上,天下游人今似潮。

五律·山海关抒慨北钥幽燕锁,流云压莽阡。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中国古代重要关隘一览

独松关:在今浙江省安吉县南独松岭上,为南宋时所筑。此关东西为高山,狭谷串通南北,是古代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通往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的咽喉要地。1275年,元军即从此关攻破临安,灭亡南宋王朝。
仙霞关:古代关隘名。在浙江省江山县保安乡南。878年,黄巢起义军转战浙东时所辟就。此关位于佩霞岭上,山高谷深,层峦叠嶂。为古代衢(今浙江省衢县)、建(今福建省建瓯县)两州间之咽喉。明朝末年,朱聿键在福州称帝,企图依托仙霞之险与清廷相抗衡,后因清兵破关而失败。
居庸关 :古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名。在今北京市昌平县境内。取“徒居庸徒”之意而得名。三国时称西关。北齐时改为纳款关。唐代设有居庸、蓟门、军都等关。辽以后都称此关为居庸关。此关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所争夺。841年,幽州(今北京)发生兵乱,雄武军节度使张仲武因扼住居庸,断乱军粮草,使乱军陷于困境,得以收复幽州。
西固城 位于甘肃省兰州市西固区。今城垣残存,断续相接,呈正方形。城内为西固区商业文化中心。
骆驼城 位于甘肃省高台县。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汉代城堡之一。
乌鞘岭 汉明长城双线 位于甘肃省天祝县。乌鞘岭为祁连山系有名的大山之一。

汉长城位于明长城东部,始筑于汉元狩三年(前120),为夯土板筑,因长期自然风化基本被毁,沿线烽燧墩绝大部分成为馒头状。
虎牢关古代关名。又称武牢关、成皋关、古崤关、汜水关。在今河南省荥阳县汜不镇。因传闻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此关,地处东西咽喉,由岭夹峙,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秦时因其地险而设关。以后每逢战乱,多争此关。唐初李世民与窦建德也曾在此一决雌雄。
义阳三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市南。南北朝时对义阳郡南三关的总称。这三关指:武胜关(在今河南省罗山县南)、平靖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和湖北省应山县交界处)、黄岘关(在今河南省信阳县南)。三关历来为南北交通要道,地势险要,是古代南北抗衡的军事关隘。唐朝中叶,淮西割据势力因据三关诸险而屡次作乱。宋朝南渡后,也因三关势力单薄,致使寿春、合肥等地多遭袭击。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

探寻中国古代军事要塞冷兵器时代,绝大部分战争都是近距离的白刃战,天气、地理等自然因素对战争影响甚大,到火器时代甚至到现代战争中,地理地势,山关要塞在战争中的作用仍不可小视,有时一个要塞甚至关系到整个战争的成败。

因此历代军事家都非常重视在战争中对山川、河流等地理地势的运用,并且对其加以改造,建关设塞,修城筑墙来构筑防御措施。

山河四塞,百二秦关——关中关中是指今天的中国陕西秦岭北麓渭河冲积平原,号称“八百里秦川”,其北部为陕北黄土高原,向南则是陕南山地、秦巴山脉。

“关中”本身就是一个极富战略色彩的说法,意为四关之中,四关为函谷关、大散关、武关、萧关。

1.函谷关:函谷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位于河南省灵宝市北15公里处的王垛村,距三门峡市约75公里,地处“两京古道”(长安、洛阳),紧靠黄河岸边,因关在谷中,深险如函,故称函谷关。

即后来的潼关,在今陕西潼关附近,历经多次营建,具体地点亦时有变迁,至东汉末始称潼关。

其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战国时楚、赵、韩、魏、燕合五国之力伐秦,攻函谷关不下。

周慎靓王三年,楚怀王举六国之师伐秦,秦依函谷天险,使六国军队“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秦始皇六年,楚、赵、卫等五国军队犯秦,“至函谷,皆败走”。

“刘邦守关拒项羽”,“安史之乱”的唐军与叛军的“桃林大战”,1944年中国军队与日本侵略军的“函谷关大战”,都是在这里进行的。

如今的关塞已不见昔日烽火,惟有马超刺槐、十二连城等名胜古迹散布于此。

2.大散关:位于宝鸡市南郊,这里山势险峻,自古为“川陕咽喉”。

据史料记载,大散关曾发生战役70余次。

秦汉时期(前206年),汉王刘邦采取韩信之说:“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自汉中由故道出陈仓还定三秦,经由此关;东汉建武二年(公元26年),延岑引兵进入散关至陈仓;汉献帝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攻张鲁,自陈仓过散关;蜀汉后主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出散关围陈仓。

中国名关

中国名关

中国名关1.居庸关: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屏障,旧称军都关。

关隘两旁高山屹立,翠嶂重迭,山峦问花木葱茏,犹如碧波翠浪,因有“居庸迭翠”之称,为燕京八景之一。

这里形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2.山海关:山海关在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为我国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它建于明洪武十四(公元1381年)年,因城楼题额“天下第一关”而又名“天下第一关”。

城楼雄踞关上,巍然矗立,自古为交通要冲。

3.娘子关:娘子关在山西省平定县东部,初建于唐朝初年,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

关口有关门两座,关内为居民区,它当山西、河北两省要冲,地势险要。

4.雁门关:雁门关又名西径关,在山西省代县城西北20公里处的雁门山腰,与宁武关和偏关合称三关。

现存关城为明初所建,是长城要口之一,古人称为“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祟第一关”。

5.平型关:平型关位于山西省繁峙县东北边境,是长城要口之一,现存关城为明代中期所筑。

古道穿城而过,向来为晋北交通要道,历史上著名的“平型关大捷”就发生在这里。

6.宁武关:宁武关在山西省宁武县,为内长城重要关隘。

关城筑于明代中期,是诸山汇集之要塞,为古代兵家必争之地。

今关城已记。

7.紫荆关: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40公里的紫荆岭上,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

关城依山面水,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8.武胜关:武胜关在河南省信阳地区南部,古称直辕,与平靖关、九里关合称“义阳(信阳古名)三关”,为大别山隘口之一。

今存部分古代建筑。

友谊关:友谊关又称为大南关、界首关、睦南关,位于广西省凭祥市西南,始建于明代初期,后有增建,为中国通往越南的交通要口之一。

10.嘉峪关:嘉峪关在甘肃省嘉峪关市西南隅、嘉峪山东南麓,为万里长城西端的终点。

关城始建于明代初期,有“天下第一雄关”之誉。

现关城内外遗存部分多为清代所建。

嘉峪关依山而筑,居高凭险,自古为东西交通要冲。

72道关口讲解

72道关口讲解

72道关口讲解中国古代著名关口及重要关口说明,希望有所帮助。

一、七十二关口嘉峪关、山海关、居庸关、玉门关、井陉关、娘子关、雁门关、偏头关、平型关、古北口、喜峰口、榆林塞、黄崖关、瓦桥关、虎山长城、鸦鹘关、牛庄城、分水关、宁远城、阳关。

平定堡城、清阳关、新安关、镇远关、锦州城、马水口、倒马关、九门口、老龙头、董家口、刘家口、马兰关、新开口、插箭岭关、金山岭、独石口、张家口、马市口、羊房堡关、水口关。

紫荆关、宣化城、三屯营、三道关、大毛山关、义院口、界岭口、重峪口、徐流口、冷口关、白洋峪关。

青山关、铁门关、潘家口、龙井关、洪山口、上关、常峪口、狼窝沟口、新河口、白石口关、浮图峪关、乌龙沟关、飞狐口、寡妇楼、司马台、慕田峪关、沿河城、将军关、白马关、鹿皮关。

河防口、莲花池关、黄花城关、撞道口关、九孔楼、四海冶口、居延塞故城、鸡鹿塞、高阙塞、大同城、杀虎口、威鲁堡口、金锁关、黄泽关、黄榆关、北楼口、宁武关、利民堡口、得胜口。

镇宏堡口、平远堡、新平堡口、保平堡口、桦门堡、瓦窑口堡、镇宁堡口、镇口堡、守口堡口、镇边堡。

镇川堡、宏赐堡口、镇羌堡口、拒墙堡口、拒门堡口、助马堡口、破鲁堡口、保安堡口、宁鲁堡口、破虎堡口、残虎堡口、马堡口、云石堡口、少家堡口、大河堡口、败虎堡口、迎恩堡口。

阻虎堡口、将军会堡、丫角山、老营堡、红门口、老牛湾堡、阳方口、白草关口、广武城、北楼口、狼牙口、龙泉关、固关、鹤度岭口、马岭关、支锅岭口、峻极关、吴旗秦长城。

二、中国古代20个重要的关隘1、居庸关——居庸关又名军都关,在北京市昌平县境内,为万里长城的一个重要关口,是古代北京西北的重要屏障。

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

2、山海关——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关,位于河北省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处的山海关区,是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

3、娘子关——娘子关又叫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部,是山西、河北两省的要冲,地势险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重要关塞一览BY:Lin鉴于关塞之凌乱,故稍加整理(大而概之、不全)。

内容:十大名关+内三关+关中四关+拾零(标红字体为关塞的位置)一、十大名关(排名不分先后)+内三关1.剑门关地处四川盆地北部边缘断褶带,位于剑阁县城南15公里大剑山、小剑山中断处,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故称“剑门”,是我国最著名的天然关隘,享有“剑门天下险”、“天下第一关”、“蜀之门户”之美誉。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曾在此修筑栈道30里,设关守卫,称“剑阁”。

唐代诗人李白《蜀道难》“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赞誉更让剑门关名扬海内。

2.武胜关位于鸡公山风景区内的豫鄂两省交界处,为我国历史九大名关之一,春秋时期称直辕、澧山,秦统一中国后改为武阳关,南宋时期易名武胜关。

河南鸡公山地处中国九大名关之一的武胜关关口,被人们称为“青分豫楚、襟扼三江”的一块儿宝地。

千百年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中国古代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重要隘口。

中国十大关之一,位于今河南省信阳市鸡公山区南35公里,河南、湖北两省交界处。

南锁鄂州,北屏中原,扼控南北交通咽喉。

武胜关古称大隧隘道(一说直辕隘道)。

南朝齐称武阳关。

唐称礼山关,后复称武阳关。

清始称武胜关。

与东之九里关,西之平靖关,合称义阳(今信阳)三关。

武胜关地处险□,附近山峦交错,群峰环结,关城以山为障,凿山成隘,古以“车不能方轨,马不能并骑”形容其险。

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

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要道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

南宋开庆元年(1259),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大胜关,宋军凭关据守,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直取武昌(今湖北鄂州),逼南宋求和,结“鄂州之盟”。

今有京广铁路经此。

3.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

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尤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友谊关位于广西凭祥市西南端,322国道终端穿过友谊关拱城门,与越南公路相接,是通往越南的重要陆路通道和国家一类口岸,距凭祥市区18公里。

我国九大名关之一(友谊关)关楼左侧是左弼山城墙,右侧是右辅山城墙,犹如巨蟒分联两山之麓,气势磅礴。

是我国保存比较完整的明、清时期的南疆边关要塞。

始建于汉朝,原名雍鸡关,又名大南关、界首关。

明洪武元年(1368年)名鸡陵关。

永乐五年(1405年)更名镇夷关;宣德年(1428年)改名镇南关;1953年更名为睦南关,1965年经国务院批准,正式命名为“友谊关”。

友谊关景区包括关楼、城墙、左辅山炮台(镇关炮台)、右辅山炮台(金鸡山炮台)、清末广西全边对讯署(法式楼)以及大清万人坟等,总占地面积250 万平方米,建筑占地面积11663.76平方米。

每年到景区的旅游人数约10万人次。

4.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

”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

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

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雕嵌“天险”、“地利”二匾。

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

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

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流传至今。

5.紫荆关是长城的关口之一。

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

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

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紫荆关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与二关号称内三关。

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在仍在,在紫荆关镇南面。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关城东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

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

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

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

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

”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内三关”。

6.娘子关为中国万里长城著名关隘,位于太行山脉西侧河北省井陉县西口,山西省平定县东北的绵山山麓。

娘子关原名“苇泽关”,因唐平阳公主曾率兵驻守于此,平阳公主的部队当时人称“娘子军”,故得今名。

娘子关为战国时期中山国所建长城的关口之一,唐朝设立承天军戍守处,唐大历年间(767年—779年)修建“承天军城”。

宋代建“承天寨”。

娘子关之名最早见娘子关于金朝的元好问的《游承天悬泉》诗句中“娘子关头更奇崛”之句。

明代为“承天镇”。

由于明朝时期因边患频仍,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修城堡,专设守备把守,今为当时原貌。

清代增建“固关营”,分设把总驻守。

因关城处于万里长城内边的“内三关长城”南端,有“万里长城第九关”之称。

娘子关历史悠久,据记载,隋开皇时曾在此设置苇泽县。

唐高祖的三女儿、唐太宗的妹妹--平阳公主,曾率娘子军在此设防、驻守,故名娘子关。

另一说为此处有妒女祠,祀介子推之妹,据说有妇女艳妆而过,必然雷电交加,娘子关因此而得名,现今祠已废,有唐人书《妒女颂碑》,现藏山西省博物馆。

7.嘉峪关位于甘肃嘉峪关市向西5公里处,是明长城西端的第一重关,也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

是明代万里长城西端起点,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先后经过168年时间的修建,成为万里长城沿线最为壮观的关城。

8.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河北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

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

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9.平型关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

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在平型关村某村民家中),真谓峻岭雄关。

10.内三关居庸关是京北长城沿线上的著名古关城。

关城所在的峡谷,属太行余脉军都山地,地形极为险要。

与紫荆关、倒马关、固关并称明朝京西四大名关。

其中居庸关、紫荆关、倒马关又称内三关。

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区境内。

居庸关得名,始自秦代,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取"徙居庸徒"之意。

汉代沿称居庸关,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居庸关[1]形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居庸关"。

现存的关城是明太祖朱元璋派遣大将军徐达督建的。

为北京西北的门户。

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

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叠,花木郁茂,山鸟争鸣。

绮丽的风景,有"居庸叠翠"之称,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燕国就要扼控此口。

汉朝时,居庸关城已颇具规模。

南北朝时,关城建筑又与长城连在一起。

此后历唐、辽、金、元数朝,居庸峡谷都有关城之设。

历史上又称蠮螉塞、军都关。

蠮螉,即土蜂又称细腰蜂,关上筑土室以候望﹐如蠮螉之掇土为房﹐故名。

成吉思汗时灭金即入此关。

现存关城,始建于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系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规划创建,明景泰初年(公元1450-1454年)及其后又屡经缮治。

城垣东达翠屏山脊,西驶金柜山巅,周长4000余米,南北月城及城楼、敌楼等配套设施齐备。

关城内外还有衙署、庙宇、儒学等各种相关建筑设施。

关隘所建石门如台,其下穿以梯形园劵道。

雕饰繁缛。

门道两笔浮雕四天王像及各族文字经文咒语等。

门上相传原立甁式塔三座,今已不存,为我国建筑中之精品。

清末以后,居庸关关城建筑逐渐荒废,但雄伟的关城及众多的历史遗迹,却为人们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文化敞开了一个窗口。

内三关紫荆关长城的关口之一。

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

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

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始建于战国时期。

紫荆关汉时称上谷关,东汉名五阮关,又有蒲阴径、子庄关之称,属太行八陉之第七陉,宋、金时名金坡关,后因山上多紫荆树易名紫荆关。

紫荆关修葺一新(18张)宋时名金陂关,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

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紫荆关与二关号称内三关。

内三关倒马关因山路险峻,战马到此经常要摔倒而得名。

倒马关位于河北唐县唐县西北60公里的倒马关乡倒马关村。

倒马关最初战国时置,称鸿之塞,汉代称常山关,北魏叫铁关,亦名鸿山关,明代以后通称倒马关。

现存倒马关城始建于明景泰三年(公元1452年),后于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维修。

整座关城依地势而建,唐河水由西、北、东三面环绕关城而流,平面呈东西长方形,分为上下两城。

原关城全长约2.5公里,城池占地约7万平方米,城墙底宽6米,顶宽4米,高约10米。

关城为条石和自然石加青砖筑成,东西二门上有城楼,外以沟壕环绕,南面依山,北临唐河,城垣上列敌楼台7座。

关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门称“居仁”,西门称“由羲”,北门称“宣威”。

东西门外各设瓮城,东瓮城设有南北二门。

西瓮城仅设南门一座,出南门往西约百米处唐河岸边设水关战台楼一座,楼下设有关门,是由下城通往上城的惟一通道。

北门外原设战台楼一座,民国二十八年被洪水冲毁。

城内正街宽12米,十字街正中原来建有两层的阅兵楼,楼上设有十字通道,楼北为官署所在地,有大堂、二堂、三堂。

编辑本段历史源渊倒马关置关较早,《战国策》称其为鸿上关,汉称常山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