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制经营模式

买手制经营模式
买手制经营模式

买手制经营模式背景介绍

老佛爷开业,一个新兴的词“买手制”成为时下最流行的一个词,所谓买手制,其实早已在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开始蔓延。香港买手制百货店连卡佛在北京经营三年后宣布,未来三年将在北京、成都连开两店,并将重回上海市场。无独有偶,NOVO百货、知名品牌I.T和CPU、泰国零售业巨头尚泰旗下精品百货ZEN等买手制零售商也纷纷在北京、上海、杭州等城市加快了开店脚步。

相关制度

买手制度在国外还是比较盛行的,特别是在一些服装、鞋帽等百货行业。只不过还未形成所谓的“完整的制度”,只是一些专门的商人利用一些大品牌在自己的形象店中无法消化其滞销、积压或库存量较大的商品,而采取的一种双方都能够接受的价格和方式,合理消化这些库存商品的办法。

区别:

一:什么是买手制和卖手制:

(1)卖手制,简单说是进来付钱,卖了分钱,价高者得。与此相关的有淘宝、京东和天猫等。

(2)买手制是:是零售商先向工厂或品牌企业买断产品,然后再在零售商场向消费者销售产品。买手制的公司有握握精选、连卡佛和老佛爷等,也有一些百货公司(如:百联、王府井、银泰、金鹰等)正在自营探索,向买手制发展。

二:买手制和卖手制的区别:

两者的核心区别:前者厂商是利益共同体,后者是零售商和消费者是利益共同体。

假设甲乙丙三个品牌生产同一个完全相同的产品,他们的综合生产成本都是9元,甲乙丙三品牌标定商场的零售价格分别为15元、20元、30元。

卖手制的逻辑是:(假设厂家的扣率是20%)

那么,三厂竞争的结果是:供货价30元的丙厂淘汰甲乙两厂。

一方面原因是,甲乙丙三厂给医院带来的20%收益分别为6元、4元、3元,零售价越高的产品给商家带来的收益越大。

更重要的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零价为30元、20元、10元的甲乙丙三厂的毛利空间分别为15元、7元、3元,丙厂可以抽出12元作为给场地、入场、广告费,乙厂可以从中抽出4元作为场地、入场、广告费,而甲厂没钱给商场场地、广告、入场费。甲乙丙三品牌竞争的结果就是:售价最高的丙淘汰了甲,乙躲在商场的角落里。商家会打广告宣传丙,推荐丙。

当然并甚至招公关公司找权威媒体发新闻、作报导,于是神一样的品牌便如此被众口铄金了。

于是丙便成了最好的牌子。

而买手制的却是完全不同的结果:

如采用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是买手制,同样以上面三个产品为例,假设甲乙丙的供价分别是10、15、20元,商家预期毛利是6元,那么进不同货零售价分别是16、21、26,显然所有商家会选甲、淘汰丙!商家会打广告宣传甲,推销甲!甲虽然毛利低一些,但量大了之后,也会有较高的利润,可打广告,做公关等,于是甲成了名牌。

卖手制本质上就是国内优质的产品价格畸高,便宜产品质量太差的背后推手,解决国内价格畸高,产品粗制乱造的核心是买手制,买手制的商家才是消费者的天然盟友,选择买手制零售企业,就是保护消费者自己!

现状:

在中国相同的商品在价格上总是比美国高,这主要是因为美国的百货公司很早就转向于“买手制经营”的模式,这样一来大大节省了商品的中间成本,从而造就了低廉的价格;而中国的经营模式主要是以“卖手制经营”为主,一个产品通过多个中间环节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诸多的中间环节加大了产品的成本,从而导致了同样的商品在价格上总是高于美国。

近年来,已经有一些人或公司(公司如:握握精选)已经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已经在慢慢的向”买手制经营模式”转型。但是,“买手制经营”在国内市场还存在一定的“水土不服”,买手制实际是一种买断经营,它是国外百货企业通行的方式,但由于目前中国的百货商场还是延续出租铺位收取费用的经营模式,商品经营压力基本由各商品品牌承受。越来越多的百货店从传统自营模式转向由品牌商控制进、销、存过程的“品牌联营”模式,品牌商进入商场,不需要支付租金,而是通过从品牌的销售额中提取扣点作为百货公司的经营毛利。虽然,买手制经营是百货商场发展的出路,但不能否认的是,这种模式的实际运作对整个百货业有着良性循环和积极推动作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