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乳状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乳化剂易于分散到被乳化物中 例如,我们在配制油基钻井液时,用到十六 烷基环烷酸钙,它能很好地溶解在油相中, 与其它的乳化剂共同作用,配制出稳定的 油包水乳状液。十八烷基环烷酸钙就不行。 (4)被乳化物疏水性强弱 被乳化物疏水性越强,选择的乳化剂的亲水 性不能太强,否则两者之间的亲和力就越 差,就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2 、乳液类润滑剂 乳液润滑剂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润滑剂,, 主要由基础油、润滑剂、水和添加剂组成, 有时也有少量的防锈剂和分散剂或稳定剂 组成。 基础油:植物油、矿物油、复合油、乳化油。 润滑剂:阴离子型、非离子型。 水:软水。 添加剂:乙醇、三乙醇胺等起稳定剂作用; 碳酸钠起软化硬水的作用; 亚硝酸钠、硼砂起防腐作用。
3 、电导法 用电导率仪测定乳状液的电导率,电导率高 者为O/W型,电导率低者为W/O型。 4 、荧光法 发光者为W/O型,否则为O/W型。 5、 滤纸湿润法 此方法对用重油制成的乳状液的鉴别十分有 效。将一滴乳状液放在滤纸上,若液滴快 速向外铺开,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则为 O/W型,若铺展展不开则为W/O型。
五、乳化剂的选择 1 、HLB值法 HLB值:表示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和亲油性 的相对强弱。是表面活性剂的一种实用的 量度,与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有关。 现用的HLB值均以石蜡的HLB=0,油酸 HLB=1,油酸钾HLB=20;十二烷基硫酸 脂HLB=40作为标准推算出来的。
乳化剂的选择主要是根据被乳化物所要求的 HLB值来选择。 被乳化物:硬脂酸 HLB=17 10份 羊毛脂 HLB=15 4份 重质矿物油 HLB=10.5 20份 蜂蜡 HLB=13 2份
第六章 乳状液 一、基本概念 乳状液:互不相溶的两液相,其中一相以微粒状分 散到另一相中,形成一种多分散体系。该体系是 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相粒子直径在0.1~10 µm 之间。 分散相(内相):乳状液中以油珠形式存在的那一 相称为分散相或内相,也称为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外相):乳状液中的连续相称之为分散 或外相。 乳化剂:为降低内相和外相之间界面张力,制得 “稳定”乳状液或是悬乳液所加入的表面活性剂 称之为乳化剂。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5)固体粉末的加入 )
在乳状液中加入适当的固体粉末, 在乳状液中加入适当的固体粉末,对乳状液也能起到稳 定作用。 定作用。聚集于油水界面的固体粉末增加了界面膜的机械强 度,而且,固体粉末排列得越紧密,乳状液越稳定。 而且,固体粉末排列得越紧密,乳状液越稳定。
处于界面时,起到稳定作用 处于界面时, a. σ 固/油 > σ 油/水 + σ 固 /水 固体完全处于水中 b. σ 固/水 > σ 油/水 + σ 固/油固体完全处于油中 或三个界面中没有一个大于另两者之和 c. σ油/水 > σ固/油 + σ固/水 固体完全处于油水界面
3、乳状液型清防蜡剂 该类型防蜡剂是水包油型清防蜡剂。油相由 苯、甲苯、二甲苯或石油中芳烃含量高的 馏分组成;水相是由水溶性好的表面活性 剂组成,一般是由浊点比较低的聚氧乙烯 基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乳化剂。
4、稠油乳化降粘开采和输送 稠油中加入乳化剂后,使其分散在水中, 形成水包油型乳状液或拟乳状液,管壁则 与水接触原油之间的内摩擦也变成了水分 子之间的内摩擦,因此,粘度大幅度下降。 同时,表面活性剂吸附在管壁上形成一层 亲水膜,将钢管的油润湿变为水润湿,使 油与钢管之间的摩擦也大大降低,节约了 泵送能源。
2、 HLB值法和其它方法相结合 (1)考虑乳化剂的离子类型 如被乳化物与乳化剂带同种电荷,乳化剂就 不易吸附 在被乳化物上。 (2)用疏水基和被乳化物结构相似的乳化剂 例如:乳化石蜡时,选择乳化剂时,亲油 基一端碳链较长,且为直链,乳化效果会 更好些。即直链烷基磺酸盐或直链烷基硫 酸盐较支链的好
七、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及机理 (一)乳状液稳定性影响因素
1、乳化剂类型的变更 按楔子理论, 按楔子理论,乳化剂的构型是决定乳状液类型的重要因 如果某一乳化剂从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 素,如果某一乳化剂从一种构型转变为另一种构型,就会导 致乳状液的变型。例如,用钠皂稳定的乳状液是O/W型的, O/W型的 致乳状液的变型。例如,用钠皂稳定的乳状液是O/W型的, 加入足够量的二价正离子( 加入足够量的二价正离子(如Ca2+、Mg2+等)或三价正离子 能使乳状液变成W/O W/O型 (或Al3+)能使乳状液变成W/O型。这是因为有下列化学反 应发生: 2Na·皂 Mg·皂 应发生: 2Na 皂+Mg2+ → Mg 皂+2Na+ 2、相体积的影响 从相体积与乳状液的类型关系已知, 从相体积与乳状液的类型关系已知,乳状液的内相体积 占总体积的74%以下的体系是稳定的, 74%以下的体系是稳定的 占总体积的74%以下的体系是稳定的,如果再不断加入内相 液体,其体积超过74% 内相有可能将转变为外相, 74%, 液体,其体积超过74%,内相有可能将转变为外相,乳状液 就发生变型。 就发生变型。
四、乳状液类型的鉴别 1 、稀释法 用吸管吸取乳状液滴几滴到蒸馏水中,若很快分散 到蒸馏水中,则为O/W型,若呈油珠状悬浮在水 中,则为W/O型。 2 、染色法 取乳状液几滴于玻璃片上,添加少许油溶性染料 (如苏丹红)于乳状液上,若乳状液整体变成红 色,且很均匀,则为W/O型乳状液,若只是液球 带红色,即红色不均匀则为O/W型。或者用水溶 性亚甲基兰验证,若整体变成均匀的蓝色,则为 O/W型乳状液。
(4)乳状液分散介质的黏度 )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 根据Stocks公式,液滴的运动速度v可表示为 Stocks公式
2r ( ρ1 − ρ 2 ) v= 9η
2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 可见分散介质黏度越大,液滴布朗运动的速度越慢,减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少了液滴之间相互碰撞的概率,有利于乳状液的稳定。
3、 PIT方法选择乳化剂 PIT:相转化温度 PIT方法选择乳化剂主要是针对非离子表面活 性剂提出的。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 浊点效应,温度升高时,降低了表面活性 剂的亲水性,浊点现象达到了极端,其性 质也会发生变化。低温时可制成O/W型乳 O/W 状液,温度升高时可转化为W/O乳状液。
PIT测定方法: • 用3~5%浓度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加入 到等体积比的油水混合物中(油:水=5: 5),然后升温,每升一次温,搅拌并用电 导率仪测定乳状液是否转相(导电性高时 为O/W型,导电率低时为W/O型)。如果 未转相就继续加温,知道转相为止。转相 时的温度即为PIT。 • 对于O/W型乳状液保存和使用温度低于 PIT20℃。 • 对于W/O型乳状液则应高于PIT10~40℃。
六、乳状液在石油中的应用 1 、乳状液钻井液 (1)水包油型乳状液钻井液 人为混入柴油和原油,配成所谓的水包油型 混合钻井液。 目的是 :a、 提高钻井速度,提高井壁润湿性, 防止粘附卡钻,润滑钻头,提高钻头使用 寿命和防止泥包钻头。 b 、消除油对泥浆的污染
(2)油包水型乳状液钻井液 A、 提高钻进液抗温性。 B、 提高钻井液抑制性 (3)常用的乳化剂 O/W型:TW,OP 、SP型; W/O型:石油磺酸盐,妥尔油脂肪酸的钙皂 或镁皂,松香酸皂,环烷酸钙等。
实践经验也证明,在相同的总浓度下, 实践经验也证明,在相同的总浓度下,往往混合乳化剂比 单一乳化剂得到的乳状液更稳定。 单一乳化剂得到的乳状液更稳定。混合表面活性剂可能更多地 降低表面张力,有利于乳化过程的进行。但更重要的是界面层 降低表面张力,有利于乳化过程的进行。 的膜强度增加,这是由于: 的膜强度增加,这是由于: ①在界面层中分子能较紧密地排列; 在界面层中分子能较紧密地排列; ②在液珠表面形成混合液晶的中间相; 在液珠表面形成混合液晶的中间相; ③在表面上乳化剂组分之间形成分子复合物。 在表面上乳化剂组分之间形成分子复合物。 这些结果增强了乳状液对聚结的稳定性。 这些结果增强了乳状液对聚结的稳定性。
2 乳状液形成(稳定)机理
(1)表面张力 ) 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乳状液是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分散相液滴总有 自发聚结、减少界面面积,从而降低体系能量的倾 自发聚结、减少界面面积, 向,故低的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 故低的油-水界面张力有助于体系的稳定。
(2)界面膜的性质 )
乳化剂以亲水基伸进水中,亲油基伸进油中, 乳化剂以亲水基伸进水中,亲油基伸进油中,定向排列 在油-水界面形成界面吸附膜,对液滴保护,防止液滴聚结。 在油-水界面形成界面吸附膜,对液滴保护,防止液滴聚结。 当乳化剂浓度 较低时,界面吸附少,膜的强度低,稳定性差; 较低时,界面吸附少,膜的强度低,稳定性差; 较高时,界面排列密集,膜的强度增加,稳定性高。 较高时,界面排列密集,膜的强度增加,稳定性高。
选择两种乳化剂:主乳化剂为失水山梨醇棕 榈酸脂聚氧乙烯醚tw-80,HLB=15.6; 辅乳化剂失水山梨醇硬脂酸酯sp-65, HLB=2.1。 设辅乳化剂用量为1份,主乳化剂用量为x份 混合乳化剂值=
15.6 x + 2.1 × 1 = 12.9 1+ x
即主辅乳化剂的质量比为4:1配制时,先将 sp-65,tw-80溶解于混合油中,边搅边 加热,并慢慢加入活化水,配制成所需的 乳状液。
二、乳状液的类型 油包水型乳状液(W/O):内相是水,外相 为油的乳状液称之为油包水型乳状液。 水包油型乳状液(O/W):内相呈油,外相 是水的乳状液称之为水包油型乳状液。 乳状液一般外观呈乳白色,似牛奶状,因此 得名为乳状液。
三、乳状液的制备及形成机理 1 、乳状液的制备 (1)分散介质投入到分散相中 (2)分散相投入到大量分散介质中 (3)机械乳化法 用人工或机械搅拌或用胶体磨使分散质 分散到分散介质中形成乳状液。这种方法 最常见。例如:钻井液体系配制,乳液消 泡剂配制等。
17 × 10 + 15 × 4 + 10.5 × 20 + 13 × 2 = 12.9 被乳化物的HLB值= 10 + 4 + 20 + 2
显然,该乳状液为水包油型的。
一般情况下:O/W型乳状液HLB=8~18 W/O型乳状液HLB=3~6. 我们在选择乳化剂时,主乳化剂的HLB 值一般较大,辅乳化剂HLB值一般小些。而 且主辅乳化剂之间分子间的吸引力要强, 能形成结构紧密的乳化膜,形成稳定的乳 状液。
3、温度的影响 以脂肪酸钠作乳化剂的苯-水乳状液为例, 以脂肪酸钠作乳化剂的苯-水乳状液为例,假如脂肪酸 钠中有相当多的脂肪酸存在,则得到的是W/O型乳状液, W/O型乳状液 钠中有相当多的脂肪酸存在,则得到的是W/O型乳状液,这 可能是由脂肪酸和脂肪酸钠的混合膜性质所决定。 可能是由脂肪酸和脂肪酸钠的混合膜性质所决定。提高乳状 液的温度可加速脂肪酸向油相扩散的速率, 液的温度可加速脂肪酸向油相扩散的速率,在界面膜上的脂 肪酸钠相对含量就提高,而形成了用钠皂稳定的O/W O/W型乳状 肪酸钠相对含量就提高,而形成了用钠皂稳定的O/W型乳状 如降低温度并静置30min O/W型乳状液又变成W/O型乳 30min, 型乳状液又变成W/O 液。如降低温度并静置30min,O/W型乳状液又变成W/O型乳 状液。乳状液变型时的温度称为变型温度 变型温度。 状液。乳状液变型时的温度称为变型温度。 4、电解质的影响 乳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会使乳状液变形。 乳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电解质,会使乳状液变形。用油 酸钠为乳化剂的苯-水体系是O/W型乳状液,加入0.5mol O/W型乳状液 0.5mol·L 酸钠为乳化剂的苯-水体系是O/W型乳状液,加入0.5mol L-1 NaCl后 就变成W/O型乳状液。 W/O型乳状液 的NaCl后,就变成W/O型乳状液。
(3)界面电荷 )
液滴表面带电后,在其周围会形成类似Stern模型的扩散 液滴表面带电后,在其周围会形成类似Stern模型的扩散 Stern 双电层,当两个液滴互相靠近时,由于双电层之间的相互作 双电层,当两个液滴互相靠近时, 用,阻止了液滴之间的聚结。 阻止了液滴之间的聚结。 故,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 液滴表面的电荷密度越大,乳状液的稳定性越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