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斯密_看不见的手_

合集下载

看不见的手论文

看不见的手论文

读《国富论》有感——浅析“看不见的手”作为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亚当斯密,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以及《道德情操论》中分别提及“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然而,斯密并没有给予解释,因而引发了一个在经济学说史上争议不断的问题,下面说说我对“看不见的手”的看法。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诚然,一般来说,他无意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在多大的程度上促进公共利益。

他宁愿支持本国劳动,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他指引这种劳动产品使他具有最大的价值,也只是为了自己的利得;在这种场合,也像在去多其他场合一样,他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他达到一个他无意追求的目的。

”1“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以类似的话提到“看不见的手”,他讲到,“骄傲而冷酷的地主”,并不想同胞的需要,只考虑自己的消费,人们也不能指望从地主那里得到友善心,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把生活必需品做出几乎同土地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做出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2斯密在这两个地方指出:资本家受看不见的手的指引,在追求个人私利的活动中,最终促进社会的利益。

这后来也引起了某些后人的误解,给斯密定位是在为自私自利的资本家说话,其实,分析这个问题,是建立在一个大的背景及假设条件下的,脱离了背景和假设,就很容易产生误会。

在整个斯密理论中,人都是“经济人”,即在自由、平等、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基础上,人的行为动机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是为了得到经济报酬。

并且斯密多次强调,缺乏竞争的制约,商人的自利往往会危害国家的整体利益,只有建立真正的自由市场,个人对私利的追求才会可能产生有利于整体社会的后果。

而且,斯密当时所生活的社会史一个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看不见的手”是一种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

所谓自由竞争的价格机制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市场的基础上的,自由竞争就是1引自《国富论》陕西人民出版社译者:杨敬年下卷第四章第502—503页2引自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第230页自由的追求最大利润。

【精品】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

【精品】看不见的手invisiblehand

【关键字】精品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看不见的手”是一个隐喻,亚当·斯密(Adam Smith)用来描述这样一种原理:由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虽然斯密在他的著作中从这种意义使用“看不见的手”这个词只有两次——一次是在《道德情操论》中,一次是在《国富论》中,但是这个隐喻所表达的思想是渗透在他的全部社会和道德理论之中的。

的确,正是看不见的手这个概念,使得斯密能够建立一种将经济看作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制度开创性的综合理论。

说看不见的手使得理论的社会科学本身成为可能,并不是什么夸张。

在《道德情操论》中,在解释追求财富和奢侈的欲望怎样促使人们去从事巨大的工业和生产时,斯密指出,通过所有这种努力而变成富有的人们,在真正重要的尘世物品的享受方面,并不比为生产这些物品而休息的穷人处境更好。

例如,富有的地方想要得到无足轻重的奢侈品,但是只能消费他的努力所生产的粮食的一小部分;其余的粮食须支付给为他服务的人们。

富有地主“……尽管生性自私和贪婪,虽然他们只图自己的方便,虽然他们从其所有雇用的千百万人的休息中所要达到的唯一目的就是满足自己的无聊的和无砂的欲望,他们却同穷人分享他们所获得的全部改进的产品。

他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种分配差不多同假设土地在其所有居民中分割成相等的部分时所能有的分配一样;这样,没有打算去作,没有真正去作,却促进了社会的利益,为人类的繁衍提供了生活资料”(《道德情操论》,第4卷,第304——305页)。

在《国富论》中,斯密在说明为什么对进口或对使用自己的资本进行限制为不必要时,使用了“看不见的手”一词:“因此,当每一个人企图尽可能地使用他的资本去支持本国工业,从而引导那些工业使它的产品可能有最大的价值时,每一个人必然要为使社会的每年收入尽可能大而休息。

的确,他一般既无心要去促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他对之正在促进多少。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它是指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一种秩序和协调机制。

这个概念源自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他指出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自私追求最终会促成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现象就像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着市场经济的运转,使得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配置。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可以通过许多方面来解释。

首先,市场经济中的竞争机制能够激发个体的生产积极性,使得生产效率得到提高。

当企业之间竞争激烈时,它们就会不断地寻求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的方法,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这种竞争促使企业不断创新,推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最终使得整个经济更加繁荣。

其次,“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也体现在市场价格的形成和资源配置中。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是通过供求关系自发形成的,它能够准确地反映出商品的价值和稀缺程度。

当某种商品的需求增加时,价格就会上涨,从而激励生产者增加供应;反之亦然。

通过价格机制,资源会自动流向需求最大的领域,实现了资源的最优配置。

此外,“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还可以解释为市场经济中的分工与合作。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会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从而形成了分工。

每个人都专注于自己擅长的领域,通过互相合作,最终实现了整个社会的协调和发展。

这种分工与合作的模式使得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也使得经济更加繁荣。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市场经济中一种自发的秩序和协调机制,它通过竞争机制、价格机制和分工合作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经济的繁荣。

正是这种看不见的手的引导和作用,使得市场经济能够自发地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信任市场机制,让市场自由发挥作用,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doc

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doc

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探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剖析导读:摘要:1776年,斯密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的重要经济思想,这一思想影响了世界各国经济200多年,推动了英国等西方国家的腾飞。

它对我国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离不开这一思想的指导。

但是,“看不见的手”也有局限性,在很多情况下,市场会失灵,我们不应该过分迷信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分析“看不见的手”的不足。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市场失灵;“看得见的手”1001-828X(2013)06-0-01一、“看不见的手”含义斯密在《国富论》中写到:“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达到最大价值。

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

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

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推动另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

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推动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推动社会效益时所得的效果为大。

”这便是我们常说的“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异物,因为“看不见的手”公开承认:人是合乎理性的人或经济人。

但是,公开承认人的合乎理性,仅是“看不见的手”的前提,其核心和实质是要利用人的合乎理性特性,推动社会福利,达到给他人、给社会谋福利。

利己是手段、动力,为他人、为社会是目的。

二、从我国市场转型去理解“看不见的手”我国在50年代以后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巨大转变。

在推行计划经济体制时,经历了长期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困难时期。

占我国经济主体的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几乎完全受国家的主导力量制约,政府通过行政命令对企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都做了细致的规定。

企业管理人也同样受政府行政任命,因此既不持有公司股份,对企业不具有所有权,同时也不享有企业经营活动的分红权,他们得不到足够的利益去刺激去激励他们为把公司业绩搞上去而辛勤工作。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

分析论述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思想对旅游市场和企业发展的影响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在封建经济背景下提出的,是市场不发达条件下,斯密富有远见地揭示了市场的作用与运行规律,指出分散个体的决策优于国王或政府的安排。

在理性原则和自由原则下,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每个个体利益最大即集体利益最大。

自然推论为纳什均衡。

政府各类无效管制的退出,促进了市场的发展,有利于经济成长。

达尔文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源于对生物界观察而受到的启发。

即,同样在理性和自由原则下,由于沟通成本,排位效应等,个体利益可能与集体利益一致,也可能相悖。

一致时,符合市场经济学规律;相悖时,市场机制无效甚至有害。

因此,罗伯特建议市场和政府的权利界限,以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一致性来划分,并利用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机制设计,来引导社会成员的行为。

以小弟愚见:将公有制经济改革进行到底是达尔文经济学的一种可能途径。

不是化公为私,也不是侵占私产。

而是,探索出一条真正的"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的中国道路。

1、全民所有资产,产权法治化,明确所有制,建立公有资产账户,明确到人均,以取得广泛的改革支持!2、国有企业资本化,逐步取缔国有企业,积累公有资本,建立公有资本投资制度与体系,才是真正的盘活存量。

3、健全法治,完善上市公司管理制度,使公有资本运行在现代企业制度的保护之下,建立公共诉讼法,使专业调查公司能够发展,公有资本监管社会化,公众利益维权市场化。

扬公有利全民之长,避公地无主之短。

4、在明确公有资本收益归属全民之后,名正言顺地确保公有资本在自然垄断行业和命脉行业占据绝对优势。

进而,构筑对立竞争,创造出自由竞争,垄断市场之外的第三市场状态,对立竞争。

既提高企业效率,又确保公有资产收益。

5、在上述四点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公有资本优势,在科技创新方面,集中力量,重点突出地支撑跨代技术发展。

跨代技术,如核聚变,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领域,一旦取得突破,必然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绝对优势地位。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指市场经济中的一种现象,来源于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理论。

斯密认为,个体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
通过市场机制产生的供求关系和价格变动,可以最大程度地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

这是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调整资源配置,使资源高效利用。

具体来说,看不见的手原理认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和利润机制激励了个体的创新和竞争,从而导致产品和服务的不断改善和创新。

产品的质量和价格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供需双方通过竞争来争夺有限的资源和市场份额。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反而会为整个社会带来最大利益,因为市场机制可以自动地调整资源的分配,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看不见的手原理还指出,市场经济中的价格信号和利润机制可以引导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使得生产活动更加符合个体需求和社会利益。

价格上升时,供应商会增加供应,从而满足消费者需求;价格下降时,供应商则会减少供应或寻找新的市场机会。

这样的调整过程可以实现资源的流动和再分配,避免了中央计划经济中资源配置的低效性和浪费。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的原理认为,自由市场机制和竞争可以自动地调整资源的分配,使经济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运行。

个体通过追求个人利益,市场自发地产生了一种看不见的力量,指引资源流动和分配,最终实现整个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是什么

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是什么看得见的手是:是指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节作用.比如凯恩斯主义。

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是自由放任式的经济模式.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为我们描绘了“看不见的手”的无穷魅力,即市场机制所能达到的完美境界:“每个人都在力图运用自己的资本,来使其产品获得最大的价值。

一般来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

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自己的安乐。

但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他在追逐自己利益的同时,也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远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学说是建立在完全竞争和没有市场失灵的假定前提条件之下的。

事实上,“看不见的手”具有相当程度的盲目性,完全的自由放任会导致市场失灵,也就是说,市场机制并不总是达到其完美理想境界。

从资本主义的历史来看,自由市场并不是一个可以自行完善的体系,不断发生的经济危机就是市场失灵的结果。

正如乔治·索罗斯所指出的,全球市场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倾向于偏离平衡,甚至处在更严重失衡的边缘。

它不断需要政治、财政、法律等可见之手的介入,以调整市场的无形之手。

面对各种危机,各国对资本主义制度也不得不进行改革。

亚当·斯密自由竞争之“看不见的手”,不得不结合凯恩斯“看得见的手”实施政府干预。

依靠政府运用各种工具来控制经济运行的制度体系即政府干预的思想,体现在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一书中。

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可以补救资本主义自发作用的不足之处。

宏观经济学所开出的药方(货币、税收、利率)能够治疗资本主义的各种疾病,使它成为微观经济学所颂扬的“理想的制度”。

读书心得——《国富论》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读书心得——《国富论》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读书心得——《国富论》中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1776年,英国著名资产阶级经济学者亚当·斯密发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此书的发表奠定了斯密经在济学史上的权威地位,“亚当·斯密是政治经济学科学体系的最早缔造者。

”书中所阐述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为整个人类财富的增长提供了理论指导。

在《国富论》中,斯密运用经验主义的研究方法,通过列举大量的事例来阐述政治经济学的内容,而这其中被大家引用最多的便是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

在《国富论》第四篇中,斯密提到政府提倡国内产业,反对国外贸易,要人民将资本增加使用于国内产业时,明确提出了“看不见的手”,他认为个人之所以支持国内产业,并不是想要促进公共的利益,而只是盘算着自己的安全与利益。

“由于宁愿投资支持国内产业而不支持国外产业,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

也并不因为事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的促进社会的利益。

”为了能够充分理解斯密关于“看不见的手”的理论,还需要我们进一步考察斯密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论》。

在1759年出版的《道德情操论》中,斯密已经提到过“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富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会雇佣他人来为自己劳动,“但是他们还是同穷人一样分享他们所作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当神把土地分给少数地主时。

他既没有忘记也没有遗弃那些在这种分配中似乎被忽略的人。

”通过对《道德情操论》的研读,我们会发现斯密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人类看不见的“神”的手,但这只看不见的似乎难以捉摸的手事实上是一种隐喻,经过进一步的研究我们会发现,它具有更广泛和深刻的内涵,贯穿了斯密的整个著作。

看不见的手原理

看不见的手原理

看不见的手原理看不见的手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首次提出的,它是指市场经济中的自发调节机制。

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到,“每个人只顾自己的利益,却被一种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使他促进了全社会的利益。

”这句话形象地描述了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原理。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利益追求最终会被整个市场所调节,形成一种自发的秩序和平衡。

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核心思想是市场自由。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有权利追求自己的利益,企业可以自由竞争,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

在这种自由的环境下,市场资源会自动流向效益最大化的方向,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规模和产品结构,消费者会根据个人需求选择最合适的产品和服务。

这种自由市场机制下的调节作用,就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看不见的手原理还体现了市场的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功能。

在市场经济中,信息是通过价格来传递的。

价格的变动会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调整资源的配置。

当某种商品需求增加时,价格会上涨,生产者会增加产量以满足市场需求;相反,当某种商品需求下降时,价格会下降,生产者会减少产量。

这种通过价格机制来调节资源配置的方式,正是看不见的手在起作用。

然而,看不见的手原理并不意味着市场经济是完美的。

市场经济中也存在着各种市场失灵和外部性问题。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有效配置资源,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外部性问题是指市场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受到交易影响。

这些问题都会导致市场无法有效调节,需要政府出台相应政策来加以干预和调节,以保障整个社会的利益。

总的来说,看不见的手原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发调节机制,它体现了市场自由、信息传递和资源配置功能。

然而,市场经济也存在着各种问题,需要政府加以干预和调节。

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同时也要认识到市场的局限性,以便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维度

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维度

论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伦理价值维度作者:高欢欢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6期高欢欢(安徽师范大学政治学院,安徽芜湖 241000)摘要: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顺应了自然秩序而和谐发展,不仅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而且自然地将社会财富分配到每个人。

它是人在自利驱动下将有限资源输送到最能获利的生产各部门,这一本性若能在恰当的范围内发挥,那么其在道德上是具有合理性的。

它一方面保障了人自身的权利,另一方面协调了人与人之间平等、公平的社会关系,从而实现了由自利向互利的转变,并引导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最终走向一致。

“看不见的手”的运行要受到一系列环境因素的影响: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公正旁观者的内心监督、正义法律的制定是“看不见的手”发挥作用的客观机制。

关键词: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伦理价值中图分类号:B82-053;F0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6-0095-03作为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者,斯密在他的两部著作中对人的本性以及在商业社会中人们道德发展状况进行了论述,以“看不见的手”作为主线阐述经济和伦理的关系,调和利己与利他的矛盾,这为人们解决现实利益冲突提供了理论上的启示。

从道德的维度剖析经济,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和把握经济的发展趋势,对我们正确处理当今经济与道德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的产生背景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提出与当时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哲学思潮是密不可分的,它是顺应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潮流而生,将“看不见的手”放到当时的社会背景中加以探讨,有利于深刻把握它的思想内涵。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最初进行原始积累的一种经济政策,经过早期到晚期的发展,在近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为西欧封建国家最初的原始资本积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真的是个妙哉的概念,简直就像生活中的调味品,给经济这道大餐增添了无限风味。

你想想啊,在一个繁忙的市场上,买卖双方就像一对舞者,各自有各自的节奏,互相影响却又不需要专门的指挥。

就像你在超市里挑水果,心里想着“今天要买点儿新鲜的”,结果不小心被一个特别诱人的苹果吸引住了,嘿,这就是市场上那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起作用。

斯密的理论就是想告诉我们,大家各自追求自己的利益时,竟然能让整个社会的资源分配变得更加有效率。

是不是感觉有点像魔法?你还记得小时候那些“以小博大”的游戏吗?把一根小棒放到水里,哗啦,水就溢出来了。

这种简单的原理和市场经济中的“看不见的手”有点类似。

每个人在追逐自己利益的过程中,意外地促进了整体的利益。

想想看,咖啡店老板为了吸引更多顾客,精心调制咖啡,结果不仅自己生意火爆,还让顾客的味蕾得到了极大的满足,简直是一举两得。

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成了赢家,哎呀,这可真是经济的奇妙之处啊。

再说说价格,价格就像是市场的晴雨表,随着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不停摇摆。

你知道的,今天苹果涨价了,明天可能又便宜了。

消费者们就像水中的鱼儿,价格一变动,他们就得立即作出反应。

这种变化可不是人为操控的,而是那看不见的手在背后默默推动的结果。

就像人们常说的“天上掉馅饼”,不是你想吃就能吃到的,得看时机。

这里面蕴藏着的智慧,真的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斯密的理论可不是完美无瑕的,经济这场游戏里也有可能出现失控的情况。

比如说,一些大公司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可能就会出现垄断,嘿,这可就把市场的平衡打破了。

大家想买个东西,结果发现价格被抬得离谱,心里不禁想:这可真是“山高路远”啊!这种时候,相关部门的干预就显得格外重要,得给市场上那双看不见的手加点儿力,让它不至于失控。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合作的重要性。

市场上的每个人都像是一根小小的线,织成了一张大大的网。

没有合作,这张网就会破裂。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一、本文概述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首次提出于他的著作《国富论》中。

这个概念不仅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的形成和理解具有重要意义。

在《论斯密“看不见的手”》文章中,“本文概述”段落将对这一核心思想进行简要介绍,并概述全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

该段落将阐述“看不见的手”的基本含义,即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似乎受到一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从而促进了社会整体的经济福祉。

斯密认为,尽管个体可能只关心自己的利益,但在竞争和市场机制的作用下,这种自利行为最终会导致资源的有效分配和社会财富的增长。

概述段落将简要介绍文章的主要内容。

文章将分析“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学理论中的地位,探讨其对后来经济学家的影响,以及在不同经济体制下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同时,文章还将讨论这一概念的局限性和争议,包括市场失灵、外部性、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对“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挑战。

概述段落指出文章的结构安排。

全文将分为几个部分,包括对“看不见的手”的历史背景和理论基础的探讨,对其在现代经济学中的应用和批判,以及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展望。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价斯密的这一重要经济学思想。

二、斯密“看不见的手”概念的解析亚当斯密在其里程碑式的著作《国富论》中阐述的“看不见的手”概念,是对市场经济机制精辟而深刻的隐喻。

他指出,在一个自由竞争的市场体系中,每一个个体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无形之中会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从而推动整个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和整体福利的增进。

斯密认为,个体通过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提高生产效率,并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自然会参与到商品和服务的交换中。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价格作为信号机制反映了供求关系,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调整自己的行为。

即使每个经济主体并不意图增进公共利益,他们对私人利益的追求却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客观上导致了社会总产出的增长和社会福祉的提升。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论斯密“看不见的手”

珠海市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应切实
的产业功能要与城市的产业功能相匹配, 密切城乡之间的联系,促进城乡生产要素 有序、 自由流动, 努力走出一条中 而城市不仅是产业的集聚,同时也是人口 的合理、 中心镇、 一般乡镇和中心村协调发 集聚、 城市服务功能集聚, 因而在城市新产 心城区、
不见的手 ” 。他讲到, 骄傲而冷酷的地 “

张志军曾归为5种: 经济运行机制、 市场 调节、 利己心、 价值规律、 自由竞争。聂文 军则指出: “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 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 但人们对它的理 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 ・ L 海尔
般乡镇。
间的关系, 突出重点, 有序推进, 提升品位。 要在城市发展方式上转变以往以外延铺摊 主要参考文献: .

城区改造除道路建设资金由珠海市政府承 担外, 配套的水、 通信、 电、 广电等管线设施
二、 重视发展城市新产业区
( 建立以新产业创新驱动为核心的 则由受益的部门和单位负责筹资建设, 一) 城
文化体系。文化是新产业区发展的核心要 市建设所必需的公厕、 垃圾站、 果皮箱等环 素之一, 创新能力与创新文化密切相关, 城 卫设施按统一规划, 由建设单位配套实施。 市化从本质上也是一种创新文化。城市新 鼓励社会各界捐款、 集资修建道路、 景点、
产业区的根植性特征表明社会环境对产业 公厕等公益设施。

斯密讲“ 看不见的手” 的本意及其
分析框架
斯密讲“ 看不见的手” 的话, 分别出现 在《 国富论》 道德情操论》 和《 中。斯密在 《 国富论》 中说, 每个个人“ 通常既不打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区内企业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企业文化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

试析斯密已经看见的那只看不见的手◎刘清平内容提要在西方道德哲学有关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影响下,斯密试图诉诸“看不见的手”解答只有利己动机的经济人为什么能够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增进社会利益的难题,结果将它变成了一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神秘理念。

然而,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分析他的经典论述可以发现,斯密在通过揭示交易通义自发地指认了交易者兼有利己和利他动机的时候,已经看见了那只被他命名为“看不见”的手,我们则可以凭借这只手说明市场交易行为何以既有可能增进社会利益、也有可能损害社会利益的复杂机制。

关键词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人利己利他〔中图分类号〕B82-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47-662X(2019)04-0051-10“看不见的手(无形之手)”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经济学思想的一个标志性理念,不仅引发了后世学者迄今为止尚无定论的大量探究,而且还从中衍生出了另一个与之对应的“看得见的手”的理念。

不过,人们在从各种角度阐释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神秘存在和神奇效应时,似乎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斯密在有关交易通义的经典论述中,已经自发指认了这只看不见的手是怎样的一只手了。

本文试图通过研读斯密的原初文本,从道德哲学的视角出发,揭示他在利己与利他二元对立架构的误导下如何将自己业已看见的这只手命名为“看不见”的自败悖论,以及这只手又是怎样通过市场交易行为具有增进或损害社会利益的正反两方面作用的内在机制。

一、“看不见的手”的理念内涵斯密在《道德情操论》和《国富论》里讨论资本经营者从事经营活动的自觉目的和实际后果时,两次提到了“看不见的手”,原文如下:尽管他们的天性自私贪婪,尽管他们只图自己便利,尽管他们雇用千百人劳作的唯一目的是满足自己永不餍足的无聊欲望,他们还是与穷人分享了他们所做一切改良的成果。

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他们,……在既没有意愿、也不自知的情况下增进了社会利益,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了生活资料。

①他通常既不打算增进公共利益,也不知道自己正在什么程度上增进公共利益。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

亚当斯密的法宝——看不见的手一、引言亚当·斯密(Adam Smith)是经济学的鼻祖,他的著作《国富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国富论》中,斯密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看不见的手”(invisible hand),这个概念被誉为经济学的基石。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详细解析“看不见的手”的含义、作用及其在现代经济中的体现。

二、看不见的手的概念与含义“看不见的手”这一概念源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一书。

具体来说,它指的是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提倡自由竞争,反对政府干预。

在市场经济中,每个人都是理性的,为了获得最大的受益或提高效率,直接或间接地与他人进行社会协作。

这种社会协作体现在专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和商业化(促进交换、同行间的竞争也提高产品质量对消费者有利)等方面。

三、看不见的手的作用及实例看不见的手在经济学中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中,资源的配置主要通过价格机制来实现。

当某种资源的需求量大于供应量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吸引更多的生产者进入市场,增加供应量,使价格回落。

反之,当需求量小于供应量时,价格下跌,部分生产者会退出市场,减少供应量,使价格回升。

这种通过价格机制实现的资源配置,使得社会资源得以较为高效地分配。

实例: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家电市场供不应求,导致家电价格居高不下。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家电行业,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从而使得家电价格逐步降低,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2. 激励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新产品和服务。

这种追求利润的动机,驱动着企业不断改进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实例: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大厂商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推出具有创新功能的产品,如全面屏、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

这些创新产品的出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还推动了整个手机行业的技术进步。

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

浅析斯密的“看不见的手”作者:兰丽君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3年第18期摘要:通过分析比较《国富论》、《道德情操论》、《现代国外经济学论文选》等著作,梳理“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道德、政治方面不同的作用;再就经济社会现象分析“看不见的手”的双刃剑作用;最后通过市场失灵引出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将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和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相结合,提出市场与政府的不可分割性。

关键词:“看不见的手”;政府干预中图分类号:F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9-0-01一、引言“看不见的手”在多位著名经济学家的著作中都有提及,它看不见、摸不着,顾名思义为“看不见的手”,但它遍布于我们的经济、道德、政治等等一切生活之中,在不断的发挥着隐性的作用。

它是于个人行为的非故意的结果,一种能产生善果的社会秩序出现了。

譬如:市场运行规律会根据市场上供需关系而自然变化如:供大于求,则买方市场,价格下降。

当然也有另外一种情况,当社会出现天灾人祸的时候,有些不良商家故意抬高价格,使市场商品的价格提高,这就是恶意的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

这时候就出现市场失灵,就要求政府出面,依照法律处置这些不良的商家,同时也会强行实行宏观调控,制定这种商品的价格不允许高过多少钱这样。

市场经济的今天,一般所说的“看不见的手”是指市场资源的自我优化配置。

二、“看不见的手”在经济、道德、政治方面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论证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的重要理论工具。

这一思想最初源于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不仅充分地论述了“看不见的手”的经济和伦理道德功能,而且在政治方面也有一定见解。

“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每个人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斯密《国富论》下,郭王版第27页),在“看不见的手”这一市场机制的指导下,追求最大利益的经济人会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经济资源进行生产和交换,最终使资源达到最优配置。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

对亚当·斯密“一只看不见的手”的解读亚当·斯密作为一个伟大的经济学家,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开创者。

他在《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所提出的许多结论和观点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中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同时,亚当.斯密也是一个伦理学家,以《道德情操论》为代表作。

也正是这两部著作,留下了一个争论不断的问题,即“亚当·斯密问题”。

一、何谓亚当·斯密问题所谓的“亚当·斯密问题”,最早是由19世纪中叶的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家提出的。

他们认为,斯密的两部传世著作存在着相当大的对立和不一致性。

在《道德情操论》中把人们的道德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同情或利他,而在《国富论》中却把人们的经济行为的动机归结于利己或自私,由此造成了对立和分歧。

具体来说,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经济利己的命题,“各个人不断的努力为他自己所能支配的资本找到最有利的用途。

固然,他所考虑的不是社会的利益,而他对自身利益的研究自然会或者毋宁说必然会引导他选定最有利于社会的用途。

”“我们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或烙面师的恩惠,而是出自他们各自的打算。

”也就是在斯密看来,发展或者需要是出自于利己,既然凡事要出自利己的思考,那么在行为前势必要盘算,要比较,要衡量,“经济人”的假设则自然而然,尽管现时的学者们提出“自私”和利己是不同的概念,在这里我们不想纠缠于对此的分辨,从斯密的行文来看,“经济人”意味着主观上要以自我为中心当不会有异议。

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提出了人是什么这一命题,并加了下面这样的副题:“通常情况下,人们首先对他周围的人们的行动及性格,而后对自身下判断时的原理,以及旨在分析这一原理的讨论”。

斯密提出,“人们不应该把自己看作某一离群索居的、孤立的个人,而应该把自己看成是世界中的一个公民,是自然界巨大国民总体中的一员。

”而且,“为了这个大团体的利益,人人应当随时地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微小利益。

看不见的手经济学原理(3篇)

看不见的手经济学原理(3篇)

第1篇引言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的科学,其核心在于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中,许多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了各种理论,其中,“看不见的手”理论是亚当·斯密提出的,被认为是经济学史上最著名的理论之一。

本文将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理论出发,探讨其经济学原理,并分析其在现实经济中的应用。

一、“看不见的手”理论概述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了“看不见的手”理论。

他认为,在市场经济中,人们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能够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优化。

具体来说,以下三个原理构成了“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1. 利己心原理: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发地产生竞争,这种竞争促使人们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2. 资源优化配置原理: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能够自动调节资源的分配,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3. 社会利益最大化原理: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会引导人们追求社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二、“看不见的手”经济学原理分析1. 利己心原理利己心原理是“看不见的手”理论的基础。

亚当·斯密认为,人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会自觉或不自觉地产生竞争。

这种竞争有助于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社会整体福利的提升。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消费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会进行理性消费,选择性价比高的商品和服务。

这种竞争机制促使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力,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经济的繁荣。

2. 资源优化配置原理资源优化配置原理是“看不见的手”理论的核心。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机制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价格反映了商品的稀缺程度,进而引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资源配置。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会上涨,吸引生产者增加生产,降低供给;反之,当商品供过于求时,价格会下跌,促使生产者减少生产,增加供给。

看不见的手 名词解释

看不见的手 名词解释

看不见的手名词解释看不见的手,指的是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首次提出的一个概念。

亚当·斯密是18世纪苏格兰经济学家,在他的著作中阐述了自由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础和运行机制。

其中,他使用了“看不见的手”这个比喻来描述市场的自我调节性质和价值分配方式。

本文将对“看不见的手”的含义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在经济领域中的重要性。

“看不见的手”所指的是市场机制的自发性。

亚当·斯密认为,当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时,自由市场便能通过供求关系和竞争的机制来调节资源分配。

在这个过程中,个体的自利行为被引导为整个社会的利益。

亚当·斯密写道:“他在追求自己的利益的同时,常常使社会为他不曾打算的目的提供了资本。

他的劣等品、庸俗和困难情况都为社会的需要提供了就业机会。

”通过这种方式,市场在没有外部干预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自我纠错和均衡。

在自由市场经济中,供与需是通过价格机制达到平衡的。

价格起着引导资源配置和调整供需关系的作用。

当某种物品供应过剩时,价格自然下降;而当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则会上升。

这种价格信号和调整反馈机制承担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

无论是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他们对市场信息的敏感性将会促使他们根据市场需求作出相应的调整。

通过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的互动,市场在一个不断变化的环境中自发地寻求价值最大化。

“看不见的手”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

亚当·斯密相信,市场优于中央计划,因为市场是一个集中了大量个体智慧的机制。

市场中众多参与者的信息汇总和交互作用,使得资源能够在各个领域以更加高效的方式进行配置。

与此相对的是中央计划经济,其需要通过宏观调控和规划来指导资源的分配,但这种方式无法充分考虑个体和企业的特殊需求和优势,容易导致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

然而,尽管自由市场经济以“看不见的手”为基础,但仍然存在一些限制和问题。

首先,市场对于信息的获取是有限的。

市场的参与者往往有不对等的信息,导致市场出现信息不对称的状况,这可能导致资源分配出现偏差。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由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富论》中提出的,它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发性秩序和协调机制。

这一原理认为,即使在没有中央计划或指挥的情况下,市场经济也能够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协调。

这种自发性秩序是由个体的自利行为所导致的,而不是由任何中央机构或计划所决定的。

“看不见的手”的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和说明。

首先,个体的自利行为会促使他们在市场上追求利润和利益最大化,从而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例如,生产者会根据市场需求和价格来决定生产的数量和品种,从而实现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其次,竞争机制会促使生产者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最后,市场价格的变动会引导资源的流动和配置,使得资源得到最优的利用和配置。

在市场经济中,个体的自利行为会被“看不见的手”所引导和调节,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协调。

这种自发性秩序不需要任何中央计划或指挥,而是通过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来实现的。

正如亚当·斯密所言,“他打算只追求自己的利益,却被引导着完成了一种并不是他的意图的事情,这种事情对社会的利益比他的意图还要有益。

”这说明了“看不见的手”是一种自发的、无意识的社会调节机制,它能够自发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协调。

然而,虽然“看不见的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协调,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

首先,个体的自利行为可能会导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环境的破坏,从而产生负外部性和社会成本。

其次,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并不是完全有效和完美的,可能会导致市场失灵和垄断行为。

最后,市场经济并不是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万能药,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力量的调节和干预。

综上所述,“看不见的手”的原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种自发性秩序和协调机制,它能够通过个体的自利行为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的协调。

然而,它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足之处,需要政府和社会其他力量的调节和干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J OU RNAL OF RENMIN UNIV ERSIT Y OF CHINANo 14 2008 [基金项目] 国家“985”项目“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历史基础和思想源流”论斯密“看不见的手”姚开建 [摘要] 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是指“神”或“造物主”的作用。

但他在这样讲时提出了一个包含三要素的分析框架,并把它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联系。

后人解读时,把“看不见的手”归于与交换相关的各种范畴。

马克思对斯密的说法有相关的分析与论述。

根据马克思的分析,可以认为,斯密的这个分析框架表现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单纯的全面肯定,常被用于以简单、抽象的方式说明复杂、具体的经济关系;由于分析的是资本主义经济,但出发点和结果却表现为似乎超越资本主义的、一般抽象的东西,这时,用市场、市场机制代替或说明“看不见的手”,不过是把对“神”的崇拜转为对“市场”等的崇拜。

[关键词] 斯密;看不见的手;交换;马克思[作者简介] 姚开建: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在其著作中提出的。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看不见的手”已成为许多普通老百姓都熟悉的流行名词,同时,围绕“看不见的手”而展开的学术理论探讨也持续不断。

应该说,近年来围绕斯密“看不见的手”的讨论,对建立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这种讨论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和认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义,既看到了实行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又看到了国家在市场经济健康运行中的适当作用,还看到了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伦理学的重要意义。

不过,在讨论中有一些问题可能是被忽视的,比如,如何看待斯密的本意与人们的理解、人们理解上为什么有诸多差异、“看不见的手”为什么有这样大的吸引力等。

本文拟说明:第一,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以及他提出的一个分析框架;第二,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相关的分析;第三,对“看不见的手”讨论中一些观点的分析。

一、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本意及其分析框架 斯密讲“看不见的手”的话,分别出现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以下简称《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中。

斯密在《国富论》中说,每个个人“通常既不打算促进公共的利益,也不知道他自己是在什么程度上促进那种利益……他只是盘算他自己的安全;由于他管理产业的方式的目的在于使其生产物的价值能达到最大程度,他所盘算的也只是他自己的利益。

在这场合,像在其他许多场合一样,他受着一只看不见的手的指导,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想要达到的目的,也并不因为是非出于本意,就对社会有害。

他追求自己的利益,往往使他能比在真正出于本意的情况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

”[1](P27)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也以类似的话提到“看不见的手”。

他讲到,“骄傲而冷酷的地主”,并不想同胞的需—79—要,只考虑自己的消费,人们也不能指望从地主那里得到友善心。

但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们对生活必需品作出几乎同土地在平均分配给全体居民的情况下所能作出的一样的分配,从而不知不觉地增进了社会利益,并为不断增多的人口提供生活资料。

当神把土地分给少数地主时,他既没有忘记也没有遗弃那些在这种分配中似乎被忽略了的人。

”[2](P230)斯密的这两段话直接讲的并不是与市场相关的各个概念,而是“神”或“造物主”的作用。

在斯密著作中,经常出现“神”、“造物主”以及对“神”和“造物主”作用的说明。

他在讨论人的行为的动机、动作和后果的各种情况时,看到常常有与行为动机所期望的不同的后果出现。

针对这种情况,他说:“左右世人的命运就在我们最不愿意让它发生作用的地方施加它的影响,并在某种程度上使人们产生有关自己和别人的品质和行为的情感。

”[3](P130)这样的情况,会使人们常常抱怨世人根据结果而不是根据动机作出判断,从而会对美德失去信心。

例如,在经济竞争中,勤劳谨慎、奉公守法的普通劳动者赚不到大钱,而贪得无厌、投机取巧,甚至非法经营的人却成为百万富翁。

但斯密指出:“当造物主在人们心中撒下这种情感变化无常的种子时,像在其他一切场合一样,她似乎已经想到了人类的幸福和完善。

”[4](P131)在最荒唐和不可解释的感情变化的基础上产生了有关正义的法则,造物主不会让人的清白无辜得不到一点安慰,也不会让人的美德全然得不到报答。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每一种人性都同样地证实了造物主的深谋远虑;即使在人们的弱点和愚昧方面,我们也会钦佩神的智慧和仁慈。

”[5](P131)在斯密看来,人面对“命运”常是无力的,“虽然人这样从事于改变在事态的自然发展所造成的物的分配情况,虽然人像诗人所描述的神那样老是用特殊的手段进行干预,以支持美德和反对罪恶,并且像神那样力求挡掉射向好人头部的箭,而促使那把已经举起的利剑即向邪恶者砍去,但是,他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愿望来决定两者的命运。

人的微弱的努力不能完全控制事物的自然进程,这一进程太快太猛,非人力所能阻止。

”[6](P205-206)“对宇宙这个巨大的机体的管理,对一切有理智和有知觉的生物的普遍幸福的关怀,是神的职责,而不是人的职责。

人们对他自己的幸福、对他的家庭、朋友和国家幸福的关心,被指定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但是,这却是一个更适于他那绵薄之力,也更适合于他那狭小的理解力的范围。

”[7](P306)斯密所讲的“看不见的手”是“造物主”或“神”的手,或者是“命运”的作用。

神管理宇宙的机体,关怀着有理智和知觉的生物,人们的理解力和能力都十分有限,他们受看不见的神的手的指引,在追求个人私利活动中,最终促进着社会的利益。

“看不见的手”就其本意是讲“神”的而为人看不见的手,这对多数评论者来说可能是没有太大异议的。

有人把学说史上经济自由主义发展的第一阶段归为“神学阶段”,认为“看不见的手”是从“自然法”引申出来的理论假说,其先验性和神学性为经济自由主义提供了一个神学性的基础。

[8]但是,人们似乎常常忘记或忽略这一点,而用“斯密的‘看不见的手’是……”的形式去说明自己的解读,而且解读的种类各不相同。

比如,张志军曾归为5种:经济运行机制、市场调节、利己心、价值规律、自由竞争。

[9]聂文军则指出:“‘看不见的手’已成为经济学界的专业术语广为流传,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各有不同:美国经济学家伯特・L・海尔巴布罗纳认为,‘看不见的手’在《国富论》中是用来比喻说明过程的有益结果的;米尔德・弗里德曼认为,‘看不见的手’是斯密对一种经济运行方式的设想,在这一方式中,千百万人的自愿行动可以通过价格体系来协调而无需一个人为的指挥中心;还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资本主义竞争的自发力量或自发势力;也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价值规律;另有人认为,‘看不见的手’就是市场调节,而与之相对的‘看得见的手’就是计划调节,等等。

”[10]国内近年来的讨论中,把“看不见的手”常归于客观规律[11]、价值规律[12][13]、市场机制[14][15]、竞争市场机制[16]、竞争机制[17]等。

这些观点的侧重点与具体分析各有不同,多数还把几种因素合在一起加以分析。

这种分析与“经济人”假定密不可分,人们讨论从利己动机出发的“经济人”假定,力图搞清在斯密的思想中,经济学中的“经济人”和伦理学中的“道德人”有无矛盾,力图分析利己和利他的关系,从而进一步解释市场机制的神奇作用,这使讨论涉及伦理学,—89—也延伸到现代经济理论前沿———行为经济学。

关于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聂文军的解释具有代表性。

他认为,这是“由于斯密最初使用‘看不见的手’只是一种比喻性描述,这就为后继者的自由阐释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们很难把握‘看不见的手’的确切意义,我们完全可以把价格体系、市场调节、价值规律等等内容纳入其中。

”他指出:“从利己的动机开始,经由一个现实的经济活动过程产生了出人意料的积极后果。

斯密‘看不见的手’这一术语明显地包含着对原因与结果的某种不一致的比较,仅仅具有利己的动力,没有特定的经济过程和经济运行方式是难以产生上述结果的。

因此,‘看不见的手’必然包含着某种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力量,必定包含着特定的过程性、制度性的内容,这就是市场经济的过程、制度与运行方式。

”[18]实际上,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讨论是这样的:斯密提出了一个分析框架,即出于利己动机的个人相互进行交换,最终获得公共利益的增进。

斯密把这个框架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联系。

在这里,吸引人的是利己动机引出公共利益增进的结果,斯密把这种结果归于超出人的力量之上的神的意志或力量。

而后人在进行解读时,把神的意志或力量也即“看不见的手”归于交换,因为在斯密的框架中,在动机与结果之间只有这一个中介或中间环节。

又因为斯密是把这个分析框架与资本主义经济现实相连的,因此,后人在解读时,必然依据各自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理解,把交换这个斯密那里的“中介”解释为与交换有关的各种范畴,如价值规律、竞争、市场、市场机制、价格体系、市场调节等等。

在斯密的分析框架中,是把进行交换的并出于私利的个人及其活动看做一个要素(原因),得到公共利益增进为其结果,指导原因到达结果的神秘力量是“神”、“命运”的作用。

要注意,这种作用或“看不见的手”不只是在经济领域出现,而是在一切领域出现。

所以,在斯密思想体系中,“看不见的手”不能仅归结为“市场”等。

但是,在后来人们的许多解释中,交换成为个人与公共利益增进之间的一个要素,“神”、“造物主”的作用被与交换及其相关的各种范畴所取代。

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斯密的这个分析框架是与资本主义经济相关联的,因此,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讨论就明显地带上了经济学的理论意义和历史意义。

二、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分析在“看不见的手”是什么的问题上,人们各自提出自己的解读,而对解读的分歧似乎又都视而不见。

这可能是因为,一方面,多数人的答案与市场有关,表现出的差异好像无关紧要。

另一方面,人们的注意力往往被吸引到“经济人”假设方面,并在人的本性是利己还是利他问题上争论不休。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手”的讨论中还有这样一个现象,人们引证西方经济学家的论证较多,而较少引证马克思的有关分析。

实际上,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的思想有明确的分析与论述,这些分析与论述恰恰对我们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以及相关讨论有重要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一)在交换价值形式规定上进行的交换分析马克思对“看不见的手”的相关论述主要集中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和《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等著作中。

马克思在论述“货币的产生和本质”时指出:“货币制度的和货币制度下产品交换的一切矛盾,是产品作为交换价值的关系的发展,是产品作为交换价值或价值本身的规定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